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
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
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2、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

3、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没有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4、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

5、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三、改进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切实提高领导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认真进行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
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
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
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
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努力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
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
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4、全面推进企业CI。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

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文档资源★★★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将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更重要的是文化留人,使人才在企业中感到受到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将其保留和继承,成为激励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创造更好的环境,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
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
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2、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

3、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没有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4、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

5、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三、改进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切实提高领导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认真进行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
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
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
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
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努力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

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
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

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
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4、全面推进企业CI。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行为识别上,加强职业培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使职工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到企业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一流的效益。通过行为识别,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认同和偏爱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最终占领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在视觉识别上,将企业的名称、徽记等标志运用在办公产品、工作现场宣传布置等场所和载体上,并在颜色、模式、风格等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以此在企业形象上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公众的印象。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保证时时、处处都具有统一的模式;
加强培训,使驻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具备自觉进行此项工作的能力,在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时进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

5、深入进行宣传教育。要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干劲,长抓不懈,让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要结合CI宣传,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突出企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而且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体现。通过一线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一流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国有企业领导应当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挥国企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改进_企业文化论文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作用将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更重要的是文化留人,使人才在企业中感到受到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成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将其保留和继承,成为激励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

动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创造更好的环境,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多年来,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企业精神,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主要有人力资源部、宣传部和工会,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1、人力资源部:在员工的引进、培训、培养、使用和激励过程中,开展企业传统教育,并通过上岗资格控制,引导员工创造学习、创新的良好氛围;

2、宣传部:对内宣传中进行企业传统教育;
对外大力开展CI工作,宣传报道企业先进人物和事迹,提高企业知名度;

3、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活动;
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服从和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2、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来做,缺少统一规划;

3、各部门没有协同行动,企业管理和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如对外宣传、招聘人员、提拔干部没有在企业精神的引领下,形成整体,发挥合力;

4、没有全面开展企业CI工作,尤其是企业精神开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理念。

5、没有深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许多职工包括职能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宗旨及内容存在模糊认识。

三、改进建议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从领导层开始统一认识,群策群力,并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切实提高领导认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从政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领导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先进代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同时,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2、认真进行总体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时间方面,制定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及分阶段实施的计划;
制度方面,着眼于各部门协同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规定相应岗位职责,并制定奖惩措施,以制度保证落实;
广度方面,专门培训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涵盖每位员工的一言一行,通过员工的行为展现企业风采,体现文化建设成果;
深度方面,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准备;
针对性方面,考虑企业领导、总部机关、分企业直至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3、努力形成合力。企业文化建设牵涉面广,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职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以下几个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第一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招聘时要告知应聘对象企业文化特点,使其明确自己是否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人要严把进入关;
在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使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在培训时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精神理念等深入人心,使员工真诚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从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第二是宣传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企业确立的社会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

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第三是党务部门。除了正常的党务工作,应将其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党务部门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的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

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桥梁作用。这既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党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大有可为。同时,指导团组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号召和领导广大团员青年发挥生力军作用,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活力。第四是工会。将工会原有职能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如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等;
努力成为职工的贴心人与企业的桥梁,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树立企业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要经常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4、全面推进企业CI。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者的相互作用,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塑造企业形象。在理念识别上,应立意深刻并富有文化内涵,作到既能吸引业主和客户,又能体现企业精神。首先要深入发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不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企业兴业、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基石。大多数企业现有的企业宗旨基本体现了这一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员工特有的精神风貎,如重视技术、热爱钻研等,也没有突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胜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因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形成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独特之处,使客户从理念上识别和认同企业。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精神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尽职尽责。提炼企业精神的过程也是对全体职工进行一次深刻的教育,使职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历史,明确企业的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在行为识别上,加强职业培训,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使职工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到企业办公、生产井然有序,每位员工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一流技术开展工作,创造一流的效益。通过行为识别,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认同和偏爱的心理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最终占领和扩大市场的目的。在视觉识别上,将企业的名称、徽记等标志运用在办公产品、工作现场宣传布置等场所和载体上,并在颜色、模式、风格等方面达到高度的统一,以此在企业形象上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加深公众的印象。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保证时时、处处都具有统一的模式;
加强培训,使驻外地的工作人员也具备自觉进行此项工作的能力,在进行企业形象展示时进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

5、深入进行宣传教育。要以坚定的信心、坚韧的干劲,长抓不懈,让教育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要结合CI宣传,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突出企业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直接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而且是企业文化重要的体现。通过一线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一流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成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并不断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国有企业领导应当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挥国企优势,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提升人的安全素质,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和基础条件,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下面,就如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是生活和工作中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以人为本,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一切生产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安全文化的灵魂。人是安全保障的客体,也是施行安全行为的主体。人对安全的认知和情感化程度,直接影响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行为,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制度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时安全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是实现零事故目标的必有之路,是超越传统安全管理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及管理的基础和背景、理念和精神支柱,一经形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就具有惯性和持久性。浓厚的安全文化,它能促使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自觉地、主动地采取安全行为,化解安全风险,保障安全。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有其特有的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对企业安全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使其产生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期效能。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导向、约束、规范企业从业人员行为的作用。

企业文化提倡、崇尚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企业所提倡、崇尚的内容,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安全目标上来。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使员工融合于其中,使其安全生产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他通过文化的功用使信念在职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员工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需要的推动下,就产生了行为动机(念头和想法),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原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原因,需要的形成和动机的产生受内部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思维、价值观等)和外部因素(包括舆论、风俗.道德等)制约,同样的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动机是不同的,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对约束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企业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企业安全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心理,并转化为规范的安全行为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就能有所保证,这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一、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1986年国际*****召开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上提出了核安全文化,1986年美国NASA机构把安全文化应用到航空**的管理中。1988年在其“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落实,并渗逶到核电厂以及相关的核电保障领域。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正式出版,它标志着核安全文化的开始。1993年我国劳动部部长李伯勇同志指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的高度来认识”。安全文化从核安全文化、航空**安全文化等企业安全文化,拓宽到全民安全文化,由此发展到了由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组成的全民安全文化的新时代。在该阶段,安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起步,大学和成人的专业化安全教育已初具规模,在有关**机构领导下的安全文化普及教育正蓬勃发展;
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已经建立,安全科学形成了由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等构成的多学科体系;
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了一大批国际的、**的、行业的、社会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
在法规、标准、安全制度方面,体现在面向全民的安全建设开始起步,面向行业的、企业的安全法规、标准、制度、操作规程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在安全宣传方面,一个社会化的安全宣传网正在形成,出现了一些面向大众、宣传安全光荣、安全就是效益的作品,“安全**,预防为主”的安全哲学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1994年为中国文化系列丛书作序时强调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学科,它为安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乳育的胚胎;
它既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安全文化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生存和繁衍中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并传播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人类对安全与健康的盲目追求、核安全文化出现、全民安全文化的兴起等三个阶段。

1992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安全文化》小册子被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出版以来,核安全文化模式迅速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吸收世界其他**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把企业安全文化融会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之中,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特别是“安全**,预防主为”一直作为我国工业发展方针,在全国始终开展普遍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安全技术的基础建设,使我国具有一定的安全文化教育基础,安全文化一词在中国一出现,其范畴和范围便得到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作为专业名词在我国出现,它标志着系统研究和传播安全文化的时代的到来。1993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暨全国安全科学技术交流会上,发表了“论企业安全文化”的论文。会议期间,《中国安全科学》编辑部和《*钟长鸣报》社达成合作计划,决定自1994年1月起在《*钟长鸣报》上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协办,辟出安全文化月末版,向公众、向社会宣传安全文化。1994年3月,***应急办公室召开了全国核工业系统核安全文化研讨会,它标志着深层次企业安全文化传播的开始。同年6月劳动部李伯勇部长在《安全生产报》试刊上发表了题为“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高度来认识”的指导性文章,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副总理邹家华、吴邦国等都反复强调要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把倡导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作为提高全民、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

这标志着安全文化由企业安全文化拓延到了全民安全文化,一个研究,传播安全文化的时代已经开始。

企业安全文化存在的问题

1 现存问题

近年来,为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坚持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采取平台推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和考核促动等措施着力推进活动开展。虽然在各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加快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进程,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同时发现了如下问题。

1.1 意识不强

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提升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要求的高度来认真对待,在组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程度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致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滞后。

从地方层面看,一些地方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组织保障不严密、推进机制不健全、督促指导不经常等问题,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甚至多年仍处在“起点”,辖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数量长期“空白”。

从企业层面看,一些企业思想认识不正确,没有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尤其是中小企业,仅注重安全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安全文化等“软实力”,对创建工作敷衍拖延、消极应对,积极性和热情不高。还有的企业,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标准高、内容多、要求严,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心态,致使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1.2 基础薄弱

良好的安全基础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看,截至2016年3月,荣获各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119家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6家、市级110家)都是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这与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设备设施先进有很大关系。而在数量众多的规模以下企业中,多数创建基础比较薄弱,除受发展规模、经营理念等方面影响,存在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了解、不认同的思想因素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等问题尤为明显,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安全文化建设应具有的良好基础和环境氛围。

1.3 质量不高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而在基层实践中,一些企业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对待,一味追求短期效应、眼球效应和形象效应,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彰显自身特色和恒久活力。

“短期效应”,主要是指有的企业以“攻关”“过关”心理对待创建工作,为创建而创建,对安全文化建设内容、目标、要求、标准以及环节把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到位,安全文化缺乏思想内涵,感召力和渗透力不强,职工认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较低,没有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眼球效应”,主要是指有的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中走捷径,定制度、贴标语、挂刊板等表面文章做得多,理念培养、行为规范、条件改善等实际行动做得少,安全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对企业生产与发展也没有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形象效应”,主要是指有的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时,不是从加强内部安全管理、保护职工安全权益的需要出发,而是从提升企业对外形象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将安全文化建设视为“面子工程”,致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脱离了安全管理实践,不仅难以引起职工共鸣,还会让职工反感,失去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4 动力不足

近年来,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激励政策,并在《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2〕34号)等文件中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一些地方贯彻落实不够有力,不但没有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激励和扶持政策,上级规定的有关激励政策也执行得不够到位,对辖区内荣获“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没有在经济政策、评先评优、监管措施等方面区别对待,导致了辖区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动力不足,参与面和参与率不高。

2 对策建议

安全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笔者认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在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

2.1 深化“三个认识”增强主动性

(1)要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助推器”。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观念、行为、环境的总和,体现为职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是得到职工自觉接受、认同并遵守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如果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自我约束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可以逐步推动企业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转变,对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由强制性向自觉性转变,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实现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从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长治久安。

(2)要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减压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快发展步伐,需要有安全、和谐和稳定的生产环境。在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安全基础比较薄弱、职工安全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必将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严重影响和阻碍企业发展。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稳步提升职工安全意识,打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企业就可以有效降低事故风险,集中精力组织生产,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3)要认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素质的“发动机”。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为职工提升安全素质搭建宽阔平台,并运用安全文化的力量来启发、引导、培育和规范职工行为,使其自觉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安全技术水平,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中,养成遵章守法、规范操作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做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进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2.2 构建“四个体系”增强针对性

(1)构建安全理念文化体系。安全理念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核心安全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岗位状况以及文化传统,提炼出贴近实际、独具特色、易于记忆、便于理解的安全理念文化并形成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宣贯力度。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提高职工对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
通过设置安全温馨提示、安全文化园地、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文化橱窗等形式,将安全理念文化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做到处处能看见、时时有提醒,使职工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熏陶。通过不间断地渗透和影响,最终使安全理念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与效果。

(2)构建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的实践体现。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管理需要,重点从安全责任、安全预防、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4个方面,建立健全“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在制度建立上,应对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关要求,对企业现有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进行细化完善,进一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并具有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目标、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将各种制度发放到所有职工手中,教育引导职工严格遵守各种安全制度,自觉规范安全行为,切实增强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安全管理的生命力。

(3)构建安全行为文化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的安全行为是决定企业安全管理成效的关键。企业应在编制职工安全行为准则的同时,把提升职工安全素质贯穿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全过程,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在培训过程中,应按照“分类培养、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各类岗位需求,采取专项培训、定向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强岗位技能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培训,着力提高职工抵制“三违”、应对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最终实现“人人上标准岗,人人干安全活”。

(4)构建安全环境文化体系。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文化,对提高职工归属感、认同感至关重要,也是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的有效途径。企业应从“软”“硬”2方面入手,加强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软环境”建设,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职工劳动价值,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职工,企业要舍得给荣誉、给奖励,以提高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还要关注职工的精神状态,对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的职工要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对家庭困难的职工要给予关心和关爱,让职工感受企业的温暖,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遵章操作,实现作业安全。“硬环境”建设,就是指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淘汰严重危及安全生产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设备,通过运用先进安全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将事故发生概率尽可能降到最低,为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2.3 强化“三个保障”增强实效性

(1)强化组织保障。各地方政府应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组织领导、评审验收、考核奖惩等推进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创建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发挥监管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宣传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以安全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各企业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把关心、尊重和爱护职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持续传播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2)强化政策保障。各地方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调度督导、工作考核等制度的同时,应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的企业要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并在年度先进单位评选时予以优先考虑;
对荣获“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根据不同级别,采用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将获得相关荣誉信息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记录系统,并及时通报给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管部门,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升企业的荣誉感、优待感和自豪感,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3)强化服务保障。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跟踪指导。例如,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采取上门服务、现场指导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和服务保障,指导企业对照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等有关标准和要求,将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真正让安全文化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同时,应精心培育典型,特别是重视和发挥好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解决好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会建、建不好的问题,提升整个地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示范企业创建成效。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及时采取对策做好处理,以确保安全文化的建设质量,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想真正建设好企业的安全文化,并不断将其推动和发展,就不能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空洞宣教上,也不能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文化形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因此,开展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状况分析和评价,是企业安全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安全文化涉及到企业的人、物、环境的各个方面,与全企业的理念、价值观、氛围、行为模式等深层次的人文内容密切相关,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机构的安全文化水平是很困难的。

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态、制度态、行为态和精神态四个方面。

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形态就是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到的各种实体事物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形态)。例如,安全宣教用品的使用状态的表现。

企业安全文化的制度形态就是安全文化在企业所规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上表现出的状态(形态)。

企业安全文化的行为形态就是安全文化在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各种肢体动作行为和大脑思考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状态(形态)。

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形态就是安全文化在企业所确定的管理理念、观念、宗旨、方针、目标,以及个人的安全座右铭、禁忌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状态(形态)。

充分了解企业安全文化的各种表现形态,对于认识和把握具有\"虚无\"特性的安全文化,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安全素质.国内兴起了安全文化的研究热期。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爵方面是如何建立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塑造企业精神,突出企业特点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在提倡“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心人、爱护人”的基础上,把“安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价值取向,形成强大的企业安全氛围。在这一氛围中,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和普及.健全安全法规制度,使安全生产政令畅通,安全技术咨询便达,安全操作合格达标,安全预*预报系统好用,意外事放应急处理快捷、有效。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安全生产理念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制度上的创新和发展。为达到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要结合实际,创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即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广播、电视、图书、报刊、黑板报、宣传栏、文艺会演、专题讲座、培训班、研讨会、表演会、安全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文化知识,传授安全科学技术.传播应急处理办法和自救技巧,使广大职工和家属从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一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员奋斗.***通力合作;二要坚持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因为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懈努力,不断往更高的安全目标奋斗;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根本宗旨。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时下,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几经周折,却难达到预期效果,其中症结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市场经济不谐调。即缺乏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机制转换。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按国家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由于各营销环节有国家计划的保障,因而国有企业员工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与拘泥的思维模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条条框框被打破,国有企业被推动市场的最前沿。因此,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认识,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即国有企业文化更新,替代。

国有企业化其基础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的一种本源文化,在漫长的岁月 ,各种思想、观点不断地经历着冲击,变革相互借鉴,沈淀出来的思想意识、文化体系反应了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以其主流儒家文化而言,不仅中国,在东亚其它国家,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儒家文化圈。这些地区的许多着名企业,如松下公司、三星集团等,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主体,造就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一种互相信任,互为依托,共同生存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在国际竞争能立于不败之地。儒家文化宣扬诚信,重义勤俭,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险而不争,群而不党”,在我国,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内心 ,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对这些理论重赋新义,将传统瑰宝,再植灵根,弘扬继承儒家文化精华,才能逐渐确立企业文化的根基。当然传统文化的其它分支文化,诸子百家,包括兵法、谋略等也应为企业文化有分别的吸收。商场与战场,现在,世界各国研究《老子》、《孙子兵法》、《三国》的热潮正方兴未艾,通过研究将理论成果引入企业决策,“知其力,用其势”,以加强其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敢于突破原有认识模式,将一切有用的传统文化都继承过来,去粗存精,全面利用。

国有企业文化应坚持吸收国外着名成功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因企而宜,洋为中用,只要对自己有用的,不妨拿来,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将促进文化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的营销理念已被我国企业所接受。比如“顾客至上”、“产销统一”等,在西方企业文化中,“产品质量”与“销售服务”是企业营销的两个主要因素。企业遵循的原则就是为顾客提供最好质量的产品与最佳的服务,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承诺服务”制度也正是我国服务窗口行业对此的内涵延伸。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员工管理文化和生产营销文化建设。员工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进行规范教育的主体文化。生产营销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和产品销售活动中应具有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客体文化。

员工管理文化实质是员工的管理,即人的因素,也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企业与员工利益一致的思想,真正做到以企为家,从内心 回应、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责任感。

生产营销文化实质是员工管理文化的延伸,即强调物的因素,主要体现企业生产出品质、质量优良的产品,并拥有自己的良好品牌,同时经营、销售手段有深深的文化内涵,既不喧众取宠,但又讲究策略,去蠃得消费者的信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素质的员工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透过品牌等行销战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这种良性回圈,从而使企业不断壮大。

诚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拥有良好企业形象与优秀企业文化无疑将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省属国有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命脉,在我省煤炭、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是我省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省属国有企业以文化建设促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理念,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培育企业精神、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着力培育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矿”的潞安石圪节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太钢李双良精神和“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大同煤矿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振兴企业、产业报国的激情,体现了国有企业艰苦奋斗、敬业爱国的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我省工人阶级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是以创新经营理念为重点,各个企业精心提炼了具有现代气息和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如:国际电力“选好一个总经理、用好一个年薪制、确定一套考核指标”的“三个一”经营理念,阳煤集团“基础为本、科学严谨,程序为先、集约为细”的管理理念,同煤集团“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发展理念,晋煤集团“创新、创业”的核心理念,漳山发电“舒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行为理念,大同齿轮集团“经营品牌、创造市场”的市场理念,以及太原煤气化、山西焦煤、潞安集团等企业提炼的学习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营销理念,等等,极大地丰富了省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助推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
三是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省属企业大力推行阳泉煤业集团的“6S”行为养成和“REM”精细管理模式,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融于管理制度中,渗透到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建立和完善了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管理,推进了管理升级,提升了管理水平;
四是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由省国资委监管的36家企业中,已有20多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导入了CI企业识别系统,通过优化企业形象,打造了企业品牌,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成为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有效手段;
五是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注重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员工,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
六是以挖掘与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和谐发展的企业环境和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七是坚持以文化育人、典型引路为方式,培养了李双良、马六孩、叶晋庆、栗俊平、顾翠云等一大批国家级劳动模范,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培育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勇于奉献的“四有”员工队伍,为我省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几年来,省属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了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2005年,由省国资委监管的36户大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到了29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增加工业产值476.85亿元,上缴税金252.34亿元,实现利润86.8亿元,涌现出了像太钢集团、山西焦化、国际电力、太原重工、晋城煤业、潞安矿业、杏花村汾酒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和大集团。据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我省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是总资产第6位,净资产第5位,销售收入和利润为第6位,与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全省经营性资产和总资产排在第17位比,有了很大进步。

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省属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并不平衡,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我们自身的需求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1)认识程度还不高。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文化管理的意识还不强,自觉参与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将其真正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
(2)务实程度还不够。目前,我省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缺乏总体规划,目标、措施还不明确,经费、人员仍需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项目化现象还比较突出,普遍缺乏统一的思想基础和全员参与的管理互动机制,合力不足,力度不够;
(3)内容还缺乏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不少单位理念雷同,内容相近,共性成分多,个性成分少,缺乏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
(4)文化与管理脱节。一些单位就文化抓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不相适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缺乏人本性和企业意识,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度小,关联性差,存在经济工作与文化管理“两张皮”现象;
(5)检查考核力度不够。对企业文化建设,多数单位倡导布置的多,检查考核的少,缺乏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和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企业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应付差事等形式主义现象;
(6)宣传不够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宣传力度小、教育培训差、基本知识普及率低等方面的问题,不少员工甚至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的阶段,也有人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识,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也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就非常突出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是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思想基础,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会促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所有创新的基础,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观念、主动参与改革,以合理调整企业内外的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企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举措。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我省榜上无名,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我省也仅有太钢集团、山西焦煤、山西建工、山西路桥、煤炭进出口、省煤运、潞安矿业、晋城煤业、同煤集团和阳泉煤业集团10户国有企业,这与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与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在经济全球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跨国公司和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的先进企业文化。三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党坚持对国有企业实行政治领导,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国有企业鲜明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发挥这种政治优势,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帮助员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为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四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做人的工作的。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人才辈出的人文环境,促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等企业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员工与企业的互动双赢和和谐发展。

三、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省属国有企业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时机,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有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相结合,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省、产业报国,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反映山西文化发展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推进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体制机制。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套做人、处事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保证企业选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和人才保证。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管理的基本原理,扎实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精心提炼和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构筑引领企业发展之魂;
二是在概括和总结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与管理经验,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宗旨、管理哲学、发展战略、企业道德等理念体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是以人本管理为主线,寓文化理念于管理制度中,改革完善企业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激励机制,整合企业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开发人力资源,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是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规范企业识别系统,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优化企业环境,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实施。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上,应按照省国资委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成立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确定相对专业的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制度与考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领导重视、人员落实、制度保证、经费保障,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推进省属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企业文化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管理科学。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省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构与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省企业的产业特点和加快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系统、科学、实用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从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在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企业兼并重组等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制定省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内容上入手,总结成功经验,为我省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三是从企业资产重组、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省属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指导,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与再造,为省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剖析:“三刀”砍向国企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都与其文化因素有关。尽管这些年来,中国市场环境在日臻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业集团经过一系列的持续改革,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这多是以国家政策为主导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并非完全出自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要求。客观地讲,经过二十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从中看到了很多与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东西,体悟到了不少市场经济道理,也实施了不少与市场接轨的内部改革举措。从量上看,国有企业与二十多年前相比确实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但从质上来看,国有企业仍然不像“企业”,这种现象可以从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入剖析。

为什么国企不像“企”?我认为,企业文化是剖析国有企业的一把锋利的刀。我这把刀要砍三下,从外向里剥。第一刀砍向国企文化的表层,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
第二刀砍向国企文化的中层,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
第三刀砍向国企文化的核心层,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下面,我就按这个顺序依次将刀砍下去,剖析情况慢慢听我道来。

第一刀:国企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

几十年来,由于“先天”独有的基因,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一直处于一种政策优势地位或者经济主导地位,经济上的雄厚助长了“国老大”的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化的今天,这种意识一直还在滋长。这种滋长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种“不甘示弱”的面子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像洪水猛兽般涌入,国内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竞争汇集到一个焦点上就是企业文化。那些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跨国公司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一股强劲的势不可挡之势,而国内一批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泛吸取中外企业的文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绽放勃勃生机。

相比之下,我们的国有企业又怎样呢?正所谓“老大”难,难于上青天。这个难不是市场争夺的难,不是规模实力的难,也不是资源瓶颈的难,而是管理适应的难,是企业魅力的难,是形象品位的难,说到底,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难。不管怎样,“老大”还是老大,尽管企业文化不如人家,但企业面子还是要撑起来,表面上是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可骨子里还是“官老大”的习气不肯在市场经济面前低一下头。于是乎,众多国有企业不得不关起门来做文化,回过头去找文化,群策群力补文化。

不可否认,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国有企业亦不例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它们的文化存量都表现出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革命文化,国家建设初期烙下的创业文化,“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奉献文化,等等。当然,在这些存量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至今还用得上而且需要大力弘扬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敬业奉献的传统精神,但是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相比较,光有这些革命精神还不够,如果仅以这点文化存量来论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那只是杯水车薪,还只算万里长城的第一步。现在,对国有企业来说,要变革的东西,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令人可喜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国有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官本位的思想比较浓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毕竟只有这么长,国有企业的转轨变型和脱胎换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缓冲过程。国有企业有文化,有自己积极的存量文化,而且值得深入地挖掘整理一下,但并不是说,我们有了这点文化底子就可以与人家走过百年时光的跨国公司论伯仲、比高低,现在我们真正要学的是百年老店的那种坚定执著精神,那种与“市”俱进精神,那种永无老气、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不管我们的文化是寻根问祖找出来的,还是几个秀才整出来的,关键是我们的文化是不是符合企业战略的,是不是反映了企业做事处世的态度,是不是表现出企业里里外外的统一。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评价当今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我敢断言,能够合格的只怕为数寥寥。

我之所以用“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作为剖析国有企业的第一刀,就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以遵循路径依赖为前提的,路径依赖是什么?就是特定市场、用户价值、企业历史和文化背景。这里暂且不论特定市场和用户价值,就从企业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国有企业尽管有一些历史沉淀和文化基础,但并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家麦当劳、可口可乐公开就讲,它们卖的是品牌,经营的是文化;
现在我们的国有企业恐怕没有几家可以说,我们卖的也是品牌,经营的也是文化。为什么?在市场经济面前,国有企业缺的就是品牌,就是企业文化。

别看现在的国有企业上至国资委,下至一般的地方小国企,企业文化建设搞得那么火热,搞得似乎有板有眼,但我总认为这是“虚火”,缺少持续燃烧的后劲,终究烧不了多久。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是因企制宜打造企业百年的核心动力,而是靠行政在推动企业文化运动。不少国企老总或多或少在不同场合表现出这样的言论,“现在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我们不搞不行啊!”“与国外企业交流,人家都有成套的企业文化,我们比不过人家。”“国资委这几年对企业文化建设抓得很紧,上面要求这样做的。”“咱们上市公司按要求向股民披露情况,企业文化这块内容不能没有。”„„如此等等,也反映了现在大多数国企的文化建设是被动的,是上面要求的,是被逼无赖的,而不是企业发自内心,主动去做的。

所以,我这第一刀剖析国有企业的结果是,国企既有文化,有自己的存量文化,又没有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增量文化,没有真正发自企业内心、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要求的个性文化。

第二刀:国企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

如果说,我的第一刀是砍向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那么,这第二刀是砍向国企文化建设的中层。或许,我的第一刀分析得并不客观,有国企不服气,“凭什么说我们没有文化”,那好,我这第二刀就是砍给那些不服气人们看的。你不是有文化吗?再砍一刀看看,你的文化到底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

我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是善于做文化的高手。为什么这么说?我看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响应市场、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正在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有的企业确定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不会找词汇,就到处寻章摘句,就捡最漂亮、最时髦、最能煽动人心的话往自己企业脸上贴,有的为了避抄袭之嫌,就改头换面,换一种说法,有的就干脆将这个任务转包给社会上的咨询公司。一夜间,就能将企业文化的种种要素完全补上来,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回事。我曾问过一家国企的同行,说他们的企业文化做得很有特色,而且可以与某某知名跨国公司媲美。这位同行暗地里给我吐露实情,说就是参照那家跨国公司的,我说你们企业也是很知名的,而且有自己的文化基础,为什么不按自己企业的路子来梳理文化,干嘛照搬别人?他说这样省时省力省钱,而且人家的文化已经市场检验了的,这样更具权威性。

还有一个例子,我在北京做企业文化的时候,一位在读研究生自称是某某知名企业文化教授的高足,听到某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做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就主动上门推销自己。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他当场搬出厚厚的一个大部头,说是给河南某国有矿企业做的企业文化项目。这个部头看上去很气派,就像一本汉语大词典,我翻了翻,企业文化的内容比较全面,就是没有什么个性的东西,而且看得出,他们为这家企业做文化,并没有费多大工夫,因为里面的内容,无非是把这家企业已有的五花八门的制度、产品、技术、管理程序、形象识别等按时下流行的企业文化模子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再包装一下,内容看起来多,其实很简单,没什么特色。其中还有一个插曲,之前这个人来过我做文化的那家企业,当时还拿走了一份企业文化建设初稿,他这次来推销,领导一翻他带来的那个部头,竟然发现这家国有矿企业的企业文化纲要与他拿走的那份企业文化纲要初稿一模一样,而且没有改一个字,当时领导感到很惊讶,也很气愤,说:“你们做咨询的就这么拿我们的东西为他人作嫁衣!”

我举上面两个例子,也许只是几个特殊的案例,不能代表整个国有企业,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国有企业现在的企业文化来得都比较容易,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俗话说:事非经过莫知难。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一辈子的大事,也是企业几代甚至千秋万代的基业。国有企业的文化如果自身不经历一番阵痛,怎么会有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像上述两个例子,虽然表面上看企业很重视,但那是不负责任、极端草率的行为。人家跨国公司经历百年的文化积累和经营管理感悟,才有今天独特的企业个性和核心竞争力。我们看人家的企业文化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最优秀的一面,说的本质一点,就是只看到了跨国公司百年之后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但不能体会到它百年磨练的艰难历程。当然,我们学习人家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可以大胆实施“拿来主义”。可以肯定地说,现在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果是经过市场洗礼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之后形成的企业文化结晶。国企如果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为我所用,有助于我们迅速缩短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差距。

我第一刀砍的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从上述例子可以得知,应该多数国企都有自己可以搬得出而且可以登堂亮相的文化了,所以,为了进一步解剖有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我不得不砍下第二刀,国企文化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既然多数国企文化来得都比较容易,做得都比较痛快,正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这种作秀的文化终究不是企业自己的,终究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我说是假文化,这个“假”并不完全是真假的意思,还有通假字的引申,就是借来的文化。

有的国企虽然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但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

一、制度不定、人治代替法治,有制不行,有章不循,我说这只是执行力不强造成的,只要循序渐进,逐步治理改善,终究会走上文化管理的轨道。所以,像这类国企文化不能一概而论真假,而是要看企业文化是否真正落地了。

第三刀:国企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

前面两刀,完成了对国企文化两个命题,即有和无、真和假的剖析。现在,我要挥舞第三刀砍向国企文化最致命的核心层,剖析国有企业的文化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

在我看来,所谓活文化,就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能够使企业充满活力,青春永驻,能够管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企业文化。活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充满创新精神和变革思想,不但与时俱进,而且与“市”俱进。所谓死文化,从状态上讲,这种文化像死水一潭,没有活力,不能应对各种挑战,在一定的稳定环境中,这种文化也许可以暂时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是不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这种文化持续下去,只能加速企业的衰落,最终走向死亡。

当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生死还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市场顶多还只是判断国企生死的一个预警指标,国企的生杀予夺权力很大程度上还操持在政府手中。正如要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一样,企业价值到底多大,按照评估操作程序,肯定要剔除一些非正常因素,就是把那些有失公正和非常因素排除掉,最后再对企业本身的进行价值评估。我这第三刀砍下来,也不考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左右权,完全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判断国企文化到底适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到底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人们对搞好国有企业倾注了太多的精力、智慧和辛劳,但结果并不令人乐观。现在人们说,国企最大的难题是改革,最大的弱点是缺乏竞争力,缺乏核心竞争力。

拿改革来说,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少年,中国国有企业就进行了多少年的改革。大的产权制度改革姑且不谈,就现在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分流改制、资产重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改革来说,效果并不很佳,由于国有企业自身承担着维持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有许多国企出现了走回头路的迹象。还有,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改革,一旦遇到利益问题、人事问题,就会出现中梗阻,企业为了不影响全局的改革,总会在改革的局部问题上实施变通,尽量让当事人满意,从而导致改革走样、走形式的现象层出不穷。

国企改革是一场革命,但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这是由国有企业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国有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为什么缺乏竞争力?我认为,主要是国有企业投入的成本和付出的成本太高,投入成本高是因为人员多、负担重,而且国企管理机构庞大,内部损耗太大,导致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
付出成本高是因为每推行一项管理上的变革,总要经历一个由阻止到不适应到磨合再到低效率起步的艰难过程,其中付出的管理成本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都是巨大的,应该说,这个付出的管理成本,就是国有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造成效益流失的一个特大黑洞,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难,说明国有企业本身的文化就缺乏适应性,企业文化本身就应该变革,或者再造,或者重塑。

谈到国企的创新问题,前不久,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的有关论坛上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飞机、汽车、制造装备,小到服装、日化用品,国外品牌和国外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今,“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实,既表明我们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说明国企的文化缺乏活力,因而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本身就承担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国企要实现真正自主创新的行为,首先要从企业文化建设上激发活力。如果文化还是一潭死水,创新就没有动力。

总的来讲,我这第三刀砍出来的结果是,当前国有企业文化中“死”的成分居多,活力不大。只有当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提升的时候,国企的企业文化才能是真正“活”了文化。

谈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制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面貌和员工思想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几乎所有国有企业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明确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更起着其他法人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制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面貌和员工思想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单纯靠原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分析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经验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国有企业都已经认识到或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逐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期望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众多,不尽相同。其中,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我国学者许宏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
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
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表现的处事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二、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功能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的属性,其企业文化必然带有自身的特点。国有企业是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证,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其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服务经济功能。从经济属性看,国有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竞争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企业文化要服务企业经济建设,经济功能是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首要的功能。

2.服务政治功能。从政治属性看,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它承担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提供可靠支持的重任。企业文化要为国有企业的这一重大责任提供精神支撑。因此,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政治功能。

3.服务社会功能。企业文化倡导的诚信、公平等理念能够起到调节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领导与员工、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不仅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由上可知,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也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它必然反映并应当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必然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必然具有服务经济、服务政治、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

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的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前最重

要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最基本的就是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把全体职工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一理念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关系。不能只看到企业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更要看到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乃至全人类的长远利益,能够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3.和谐理念。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和谐。构建和谐企业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将和谐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培养一种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模式,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善于辩证看待问题,承认矛盾,承认差异,对于分配的差别和职务的升降心态平和,能使各种矛盾、差异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和谐的企业文化应包容多样、团结多数,更好地贴近员工、贴近实际,为企业大多数员工接受和认可。

4.特色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每个

企业各有特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属行业特点和企业组织的特点,把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国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因经营内容不同、规模不同、效益不同、历史不同、声誉不同等差异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5.创新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用文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国有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雷霖刘倩: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博弈论方法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8

[2]李柏松:企业文化宣言[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1

立足根本 强化支撑 坚持导向 积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XXXXXXX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自成立以来,XXXXXXXX一直极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看待,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外观形象、宣传引导、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年来,XXXXXXXX公司企业文化不断积累和发展,目前正在积极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为公司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体系。

(一)充分运用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提炼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

XXXXXXXX公司成立三年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积极开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容的理论学习,引导员工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2010年以来,充分运用创先争优活动载体,开展“XXXXXXXX”争创活动,涌现出“XXXXXXXX连锁便利店获准连锁经营统一纳税”、“突破大宗物料供应链瓶颈”、“妥善解决了资本运作问题”、“ 高速物流公司通过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攻坚克难的先进事迹,呈现了26个技术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创效项目。同时,培育塑造了一批先进典型;
其中,XXXXXXXX同志为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工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因过度劳累不幸去世;
XXXXXXXX同志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有机结合,代表了XXXXXXXX公司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旗帜。XXXXXXXX公司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从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中逐步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具体化。

(二)牢固树立“干成事,不出事”的目标,提炼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

在经营发展历程中,XXXXXXXX公司围绕经营中心工作,确立了符合时代要求、适应企业发展实际、体现员工意愿的企业使命、工作理念、发展愿景,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员工为公司发展凝心聚力。

确立了公司的企业使命:XXXXXXXX承担XXXXXXXX战略中物流业发展的重任,依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发展关联产业,特别是加快高速公路沿线土地等资源的收储和开发经营力度,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广西交通能源发展,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人文价值,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确立了公司的发展理念:积极、稳健、共赢。

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愿景:XXXXXXXX以高速公路为核心的资本运营、投资经营、现代物流、物流园区产业、能源销售等构成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转化,提高资产流动性,提升融资效率,做大资产总量,发挥国有资本对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的导向作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紧密围绕公司经营发展,提炼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理念。

1.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2011年这个经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XXXXXXXX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融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当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舆论支持。2011年5月,XXXXXXXX公司组织撰写《发展清洁能源经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架起百亿企业的发展桥梁》、《XXXXXXXX联手央企打造百亿元企业》等新闻信息,分别在新华网广西频道、香港商报、广西日报、桂经网、南国早报等5家知名媒体发表。及时、准确、大范围、高层次的宣传,对XXXXXXXX公司引进中远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等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为实施以物流为主体、资本运作和贸易为两翼的“强体活翼”战略,全力打造“上联资源、下拓网络、中控物流”能源物流综合体系,推动企业由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经营的战略转型,赢取了社会支持。同年10月,XXXXXXXX公司的一系列物流园区项目相继签约、启动。公司迅速开展文化攻势,营造良好舆论、传播积极信息,推动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加剧升温,助推公司经营业绩的急速攀升。

2.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经营工作开局的重要阶段,XXXXXXXX公司善于运用企业文化做引导,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塑造员工主人翁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员工积极融入团队,为企业经营发展建功立业。深化典型效应,为创立全年经营工作良好开局凝聚人心。2011年初,XXXXXXXX公司将文化传播工作重点定位为深化典型效应,团结、凝聚全体员工,为创立全年经营工作良好开局凝聚人心。3月22日,发表《XXXXXXXX》和《XXXXXXXX》两篇创先争优活动征文,着重宣传公司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营管理成果。4月份,撰写文章《XXXXXXXX》,作为国资委演讲比赛演讲稿,向全区国有企业宣传公司的先进典型。在大规模、高密度、深层次的宣传工作下,XXXXXXXX公司全体员工掀起向XXXXXXXX同志学习热潮,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典型,创业绩”上来,为开创全年良好的经营开局凝心聚力。

3.增强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XXXXXXXX公司在经营发展中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开发,善于通过企业文化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影响、提高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仅2011年,XXXXXXXX公司先后组织办公系统、有效沟通、时间管理、企业系统运营沙盘模拟等共16次员工培训,组织员工参加集团公司指定培训22次,全年共完成培训38次、共有618人次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员工相关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另外, 2011年办理公司领导、职工出国考察共达108人次。各部门员工积极参加在职学历学习,其中2名中层以上领导报名参加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历学位学习、8名员工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在浓厚文化气息的熏陶下,三年来XXXXXXXX公司已有30余名员工走上领导岗位,为集团公司及外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级管理人才6人。

二、以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为支撑,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运行体系。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系统 1.建设学习型企业

自成立以来,XXXXXXXX公司以推动企业经营发展为主线,将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参与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反思行动、利于组织决策的循环学习方式,整合优化好培训教材、师资队伍、后勤保障和管理制度等资源,着力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型企业建设显现了初步的成效。一是明确了公司经营核心。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相关产业,加快高速公路沿线土地资源的收储和开发经营,培育和推动核心业务即广西高速物流有限公司股份改制并积极筹备上市。二是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远集团、新奥集团、南方建材、中航路通等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建立好战略合作关系。三是盘活了现有资产存量。把高速公路优势资源与战略合作伙伴优势有机结合,拓展新兴业务,变存量为增量。四是有力支撑了经营业绩的增长。公司依托开展行动学习活动,改进了员工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激发了生机活力,使XXXXXXXX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超常崛起。公司经营收入从2009年的11.54亿到2010年的47.7亿,再到2011年的110.63亿,经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连续三年实现翻番。五是有效激励了员工个人成长。行动学习法倡导反思和分享,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鼓励员工善于思考、献技献策,充分肯定了员工个人的价值,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还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提升了个人能力。

2.弘扬企业精神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中占主流地位,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员工广泛认知、认同,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和广大干部员工的行为中得到全面体现。2011年4月份,XXXXXXXX公司以“激情飞扬红五月,创先争优展风采”为主题,开展了向XXXXXXXX同志学习和典型示范两项专题活动。基层一线的3个物流办事处、17对服务区便利店和20个服务区加油站积极响应,开展销售、服务、管理竞技比拼3次,促使来宾、伶俐、王灵等10个服务区便利店提前完成月度销售任务;
活动教育覆盖基层员工300余人,培养、树立了便利店销售员、加油站加油员等基层岗位的先进典型人物11名。2011年6月上旬,借助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契机,公司党委组织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比赛活动,并以《彩虹之歌》为主旋律,唱响广大员工的爱党热情和爱企情怀。

3.培育企业品牌

XXXXXXXX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积极应对市场,自主创立、形成了“妃尝美丽”、“XXXXXXXX通”等品牌,并将品牌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为公司自主品牌更好地进入市场积极开辟通道。一是2011年9月2日至3日,旗下的广西XXXXXXXX便利店经营有限公司承办了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品牌建设座谈会”。14个省市自治区的服务区管理部门和服务区品牌企业代表参观了考察了“XXXXXXXX”、“必可”两个路内外便利店品牌和XXXXXXXX公司自主品牌“妃常美丽”矿泉水。广西XXXXXXXX便利店经营有限公司品牌建设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各省代表的一致认可和高度的评价。二是于2011年9月10日,旗下的广西XXXXXXXX便利店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深圳腾讯公司和广西对外广播(北部湾之声)举办“同一个月亮,共一片爱心”爱心无国界公益活动,向两所中越边境的贫困小学,赠送中秋节慰问礼品。此次活动,北部湾之声和广西交通台对活动全程报道,腾讯官方进行新闻报道,腾讯广西微博、官博实时跟踪互动报道,超过22万名微博“粉丝”参与实时互动,影响效应巨大。公益活动中,有力宣传、推广了“妃尝美丽”矿泉水,树立了公司品牌的良好形象。三是XXXXXXXX公司于2011年5月28日,以中华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的身份,参加首届中华辞赋北京高峰论坛,与各参与单位共同探讨传承和弘扬中华辞赋的途径与方式,将高速公路的文化建设背景、文化品牌战略、文化景观工程等一系列集团公司和XXXXXX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做了深度宣传。

4.生产企业文化产品

XXXXXXXX公司通过主题歌曲、先进典型材料、员工手册、员工访谈视频等企业文艺作品,反映不同阶段企业发展成就和员工精神风貌。一是2011年4月下旬,公司党委积极筹划的《彩虹之歌》成形面世。该曲以歌颂交通投资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展现公司员工奋发有为、克难攻坚的精神风貌。二是制作《创新争优活动先进典型人物宣传手册》,号召广大基层员工开展向XXXXXXXX同志学习的活动。三是编制《员工手册》对公司员工做出基本的规定和要求,帮助员工了解公司概况及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了解日常工作秩序和事务处理的基本流程规范和所享有的权责义务。四是利用公司成立三周年契机,分别深入采访公司领导、中层干部、基层员工三个层级人员以及老、中、青三代员工代表,以讲述故事的形式,传承公司发展历程中的精神内涵。

5.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公司成立以来,经常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活动,注重开展企业与社会有关部门团体的文化共建、交流活动,丰富了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在2010年间,XXXXXXXX公司开展了以广西散曲学会成立仪式、“集团助我成长,我为集团增光”演讲比赛、团公司第二届“风采杯”摄影比赛、“双优2010”征文比赛、“和谐生活·欢乐中秋”青秀山爬山活动等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2011年11月28日,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际,举办了公司三周年庆典活动。XXXXXXXX公司全体员工和部分家属共350人参加了庆典。在庆典活动上,XXXXXXXX公司员工载歌载舞,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为宾客们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庆祝公司三周年华诞。

6.保障员工文化权益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公司工会切实履行职责,持续丰富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关爱机制,切实关怀基层员工。一是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格调高雅、适合职工特点的文体活动,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在住房团购、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干部员工思想稳定、身心健康、安居乐业。三是建立健全困难员工档案,把关爱员工纳入干部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完善长效的困难员工帮扶机制,拓宽关爱形式,解决际困难,让广大员工充分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7.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经营发展的同时,XXXXXXXX公司积极回报社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地方建设,鼓励员工志愿服务社会,在助学帮困、救灾抢险等方面勇于承担责任。一是本着“答谢社会、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XXXXXXXX公司于2010年12月24日、25日承办了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茅台醇之夜”2011年迎新春京剧晚会,奏响了传统国粹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和谐之音,产生出京剧历史浓厚底蕴与XXXXXXXX公司奋斗历程的深入交融,演绎成XXXXXXXX公司创先争优活动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共鸣!二是在全区冰冻灾害日益严重的关键时刻,XXXXXXXX公司于2011年1月初,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组织开展“冰雪驿站党旗红”抗冻救灾志愿服务活动,投入人力300余人次,救助受困人员达1000余人次,抢修车辆设备达12辆次。充分展现XXXXXXXX公司心系灾区、回报社会、履行责任的良好形象。三是为了缓解当地用血紧张状况。2011年1月24日,公司党委组织50余名公司员工参与无偿献血,提供血量15000毫升,有效缓解了当时全市医疗用血紧张状况,帮组各大医疗机构顺利度过了用血高峰,获得血站医护人员高度赞扬。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系统 1.企业领导层

企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经常听取汇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文化建设内容纳入企业领导班子学习培训计划,企业领导班子文化建设水平有提高,在职责或授权范围内能有效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任务的落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自觉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发挥表率和价值引领作用

2.组织建设

XXXXXXXX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员工文化团体,发挥员工文化创造积极性。一是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参加书画、文艺、乐器、收藏、手工、乒乓、羽毛球、气排球、足球、篮球等11个文体协会。二是在集团公司运动会中展现XXXXXXXX人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集团公司第一届职工运动会中,XXXXXXXX69名参赛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在各项比赛中团结奋进、忘我拼搏,赢取了5个单项冠军、总分榜首的辉煌成绩,充分展现出XXXXXX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在运动会后,广大员工把运动会上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强劲的工作动力,落实到各项经营工作中。三是组建XXXXXXXX公司气排球队伍,并多次参加自治区、南宁市等层级的气排球赛并获取荣誉,带动了公司各项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 1.体制机制建设

在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重要保障措施中明确指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求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积极、稳健、共赢”为核心,与时俱进,着力营造一种拼搏、进取、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持续加强党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创建党建新模式,铸造企业党建特色品牌;
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

2.企业文化推广传播载体

XXXXXXXX公司旗下的高路传媒有限公司利用户外广告网络资源平台,在策划及承办大型活动及整合营销推广广告过程中,积极传播XXXXXXXX公司企业价值理念,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

3.企业文化推广传播方式方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XXXXXXXX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业务培训课程,定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一是为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水平,全面调动公司广大员工在服务窗口更好地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树立公司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于2011年12月8日至9日举行“与顾客沟通知识与技巧”主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与顾客沟通知识与技巧讲座、人际关系管理和行动学习法。二是2011年9月5日至6日,XXXXXXXX公司所属的XXXXXXXX公司在新兴服务区举行第一届职工业务技能竞赛,围绕XXXXXXXX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提升路内便利店业绩”的经营品牌战略,进一步强化XXXXXXXX便利店“333”文明服务标准,加强广大员工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巩固业务知识,提高推销技巧和服务技巧,以此提高XXXXXXXX便利店的服务质量水平,实现便利店以服务促效益,为最终实现公司销售任务,做足最后的冲刺准备。

三、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导向,构建企业文化建设效果体系

(一)内部效果 1.企业凝聚力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下,XXXXXXXX公司的全体员工建立起共同的发展愿景,统一了日常的言行规范,实现了思想的融合共鸣,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繁荣发展。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68%;
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88%。。公司合并报表资产总额29.09亿元,较年初增长39.65%;
所有者权益7.92亿元,国产资产保值增值率129.8%。在企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1年11月,XXXXXXXX公司旗下的广西高速物流有限公司改制重组成股份制公司,在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了积极的融合作用,保持企业和谐稳定,没有发生任何员工上访及群体性事件。

2.企业成长性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XXXXXXXX公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潜力日益增大,跨越发展迈出坚定步伐。一是产业格局初现集聚规模。公司从单纯经营高速公路附属资产和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物资保障起步,发展成为依托集团公司优势资源、承担支柱产业的综合物流骨干企业,形成了大宗物资贸易、连锁零售、新能源、广告传媒、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与经营等五大产业并举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在区内重要节点城市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布局,逐渐探索出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经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依托独特资源和优势,大力挖掘潜能,积极巩固传统业务,大力拓展新兴业务,全面加快发展步伐,经营业绩连续三年实现翻番。三是战略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在对外合作方面,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施高速物流公司股份制改造;
在巩固原有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与中海油、新奥集团、中远集团等央企、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进展顺利。通过借助外力,依托各合作方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优势,促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横向联系方面,以顺利举办联合拓展经营恳谈会为标志,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联系,促进整合资源,携手共同发展。四是面对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布在崇左、龙州、南宁九曲湾、玉林、梧州、鹿寨等地的物流园区、码头项目实现了签约或开工建设,桂林、北海、贺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路外加油站建设、服务区土地收储工作顺利推进。

3.员工成长性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员工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精神生活健康;
员工科学文化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增强;
员工个人发展有上升近3年,XXXXXXXX公司已有30余名员工走上领导岗位,为集团公司及外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级管理人才6人。

(二)外部效果 1.企业形象

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其中,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授予XXXXXXXX公司“‘妃尝美丽’矿泉水为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唯一指定饮用水”,并将品牌资料刊入了《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会刊》。高速公路服务区XXXXXXXX便利店的服务模式深入人心,多次在《中国高速公路》上有深度报道。

2.社会满意度

2012年初,XXXXXXXX公司旗下的广西XXXXXXXX便利店经营有限公司与平南县大鹏镇党委开展结对联建活动,依托大型物流配送中心、高速公路上34家“XXXXXXXX”便利店、南宁市区24家“必可”便利店的销售渠道优势,帮助大鹏镇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益。2012年4月,为有效帮扶德保县都安乡教学事业,XXXXXXXX公司筹资叁拾万元整,支援德保县都安乡建设希望小学图书馆。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明显贡献,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3.获得表彰情况

公司党委发表的党建工作论文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全书》发表并被区国资委政策理论研究室收录。广西XXXXXXXX便利店经营有限公司参与“同一个月亮,共一片爱心” 爱心无国界公益活动,获腾讯游戏爱心联盟、北部湾之声、东盟领事馆联合赠与的“爱心企业”称号。XXXXXXXX公司XXXXXXXX同志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于2010年6月18日下午,因过度劳累,抢救无效去世。去世后,该同志于2010年12月16日被自治区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其先进事迹在全区范围内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宣传报道和推广。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

国企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