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休闲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2020

  辽宁省休闲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5-2020)文本(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大连海洋大学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八月目录一、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12.规划范围23.规划期限24.规划依据2二、辽宁省休闲渔业现状31.休闲渔业发展现状32.休闲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73.辽宁省休闲渔业的现有问题8三、辽宁省休闲渔业规划方案91.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92.发展类型153.规划布局20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61.基础设施的建设262.思想基础建设263.休闲区环境的建设274.资源状况275.行业规范276.法律法规287.强化科技支撑29规划概况规划背景休闲渔业是将渔业资源、渔具渔法、渔村渔舍、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基地、渔业产品以及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元素,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娱乐体验等休闲活动结合起来,使民众利用休闲时间体验渔业活动达到休闲娱乐目的,来提高渔民收益、丰富渔业内涵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我省拥有海岸线2878.5km,滩涂总面积约2544000亩,岛、坨、礁506个,湿地面积共约3198000亩;毗邻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且拥有大连港、营口港等6个主要港口;有大量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员,熟练掌握着有关渔业生产、海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优越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为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我省休闲渔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渔业延长产业链条、渔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过去五年年均增长14.5%左右。目前全省休闲渔业场所近万处,从业人员10万余人,垂钓水面200万亩,池塘观赏鱼养殖面积7000余亩,工厂化大棚观赏鱼养殖面积50多万平方米。2014年,休闲渔业年接待人数百万人次以上,产值达到41亿元,占渔业产值2.6%。全省目前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3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3家(含国家级)。主要发展模式为养殖垂钓、休闲垂钓、生态观光、滨海旅游、垂钓竞技、观赏渔业、特色餐饮住宿、自助采捕、民俗渔事节日等多种类型,呈现出经营多样化、模式多样化的特点。长久以来,由于传统渔业发展形式单一,人们单纯追逐经济效益增长,忽略自然环境承受能力,过度开发近岸渔业资源,导致渔业资源日益衰退。国家规定休渔减船,渔民收入水平下降,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已势在必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对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需求日益增加,将传统渔业与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的休闲渔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休闲渔业起步容易、见效快,能增加渔民收入、加速乡村文明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高民众文化修养、促进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消化吸收渔业转产劳动力、繁荣区经济。目前,我省休闲渔业缺少整体规划,对休闲渔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促进渔区经济增长同时满足人民休闲娱乐需要所应采取的必要措施。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以全省行政管辖区内的水域(包括海湾、沿海岛屿与滨海地带,湖泊、水库、河流以及养殖池塘等)进行整体规划。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规划依据《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5〕42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办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农业部关于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农渔发〔2012〕35号《辽宁省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3〕19号《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一2025年)》《关于促进全省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辽海渔业字〔2014〕344号辽宁省休闲渔业现状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以海洋和渔家为特色的滨海休闲渔业我省沿海六市的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基本相近,其中大连市具有代表性,产业特点突出。大连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发展休闲渔业区位优势突出,2014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33亿元,“十二五”以来每年增长超过20%。小长山乡被中国钓鱼协会批准为全国海钓基地。2012年以来大连獐子岛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基地、大连鹭岛海洋休闲渔业基地等7家企业单位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带动了休闲渔业整体规模和档次的提升。丹东市目前有休闲渔业场所1300家,集中在宽甸河口、东港大鹿岛和獐子岛,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5亿多元。锦州市以凌海市达莲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锦州市综合性休闲渔业发展,年产值达0.8亿元。营口市主要发展以养殖垂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葫芦岛市的葫芦山庄是全国首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拥有封闭海域600多亩,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开发的休闲渔业项目得到广泛认可。盘锦市通过开发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垂钓工程,占地1万亩,开展旅游和垂钓活动。以渔业园区为主体的内陆垂钓休闲渔业垂钓休闲的休闲渔业以沈阳市为主要代表。沈阳市结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全市现有休闲渔业场所280个,其中大型休闲渔业项目8个、垂钓点260个,年接待能力5万人次,总产值0.5亿多元。新民市纯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渔家乐、荷花采摘园、垂钓园、千亩荷花游、万亩仙子湖游等旅游项目,年接待人数10万人次,利润500万元。沈阳市金山水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与沈阳市重点旅游风景区珍珠湖仅一堤之隔,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标准池塘3000亩,垂钓园300亩和5000平方米冬季垂钓大棚,集休闲、垂钓、养殖体验、观光、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2014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营业收入750万元,利润300万元。以观赏鱼为核心的休闲水族产业观赏鱼产业发展是以鞍山市为产业龙头,丹东、沈阳、辽阳紧随其后,规模和影响力在全国与广东、天津成鼎足之势。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年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年产值达到5亿元。观赏鱼市场已经成为继广州、天津之后的全国第三大观赏鱼专业批发市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及水族器材批发集散地。自主生产、繁育的彩霞、红箭、燕鱼等品种销量约占全国销量的70%,并在国内、国际观赏鱼大赛上也多次夺得同赛组的冠军。创建市观赏鱼协会,举办中国(东北)水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每年召开鞍山观赏鱼年会,邀请国内观赏鱼生产和经营的专家、学者传授、交流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沈阳、丹东、辽阳等市的休闲观赏型渔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沈阳形成规模经营的观赏鱼市场达7处,从业人员约有1万人,仅沈阳市北市场的水族业户就300多户。丹东市的观赏鱼市场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业户20多家,其中的“鲆鲆”系列品种在东北处于垄断地位,产品畅销国外,全市观赏鱼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辽阳市利用棚池结合养殖观赏鱼的模式,育养90多个品种,产值4660多万元。内陆其他地区也发挥优势,加快休闲渔业发展。铁岭市利用水库和池塘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垂钓点59处,利用水面9万多亩。阜新市有休闲钓鱼场所45处,垂钓面积达3万多亩。本溪市依托桓龙湖、本溪水洞、关门山等旅游资源开发休闲渔业,积极开发山区冷泉特色鱼类垂钓。朝阳市全市有23万亩水面,开发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水面已达4万多亩,开展休闲渔业活动的有43处。以渔俗节日和渔事活动为依托的渔文化型休闲产业我省渔区渔业文化底蕴深厚,渔俗活动丰富,各项渔事活动精彩刺激。目前初步统计,全省各地渔俗节日约10多个,各项涉渔赛事20多项,有休闲价值的渔业生产体验活动5-6种,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群众和游客的参与体验,极大的带动了休闲产业的发展。大连市传统渔村渔俗休闲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以来连续举办海岛钓鱼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吸引众多国内外宾客来海岛参加钓鱼比赛;旅顺口区2004年以来连续举办的“渔人节”,以祭海大典、秧歌表演、鼓队表演、鱼苗放流等丰富多彩、充满渔家风情的活动,弘扬了民俗文化传统,培育广大渔民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长海县“海神娘娘”生日、渔家风情旅游节、獐子岛“八月八”渔民节、瓦房店的“渔人节”、丹东妈祖节、开海庆祝活动等,都汇集了渔俗渔情,弘扬了渔业文化,特色十足。内陆地区以大型的湖泊、水库、河流为依托形成冬捕、垂钓、放流放生、河流等渔业生产和民间涉渔赛事,也极大的丰富了渔区渔民的休闲生活。沈阳棋盘山秀湖和珍珠湖的冬捕、新民仙子湖的荷花节、盘锦卧龙湖和绕阳湾的捕捞文化节、辽阳下达河乡漂流垂钓、铁岭城南子水库放生节等,吸引大量群众参与体验,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宣传了生产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休闲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优异我省海域广阔,辽东半岛的西侧为渤海,东侧临黄海。海域(大陆架)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2070平方公里。陆地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绥中县老龙头,全长229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长的12%,居全国第5位。境内有大小河流3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7条,在1000—5000平方公里的有31条。主要有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以及中朝两国共有的界河鸭绿江等,形成辽宁省的主要内陆水系。地理位置独特东北方向接壤吉林,北部接壤内蒙古,东南方向与朝鲜隔江相望。华北内陆地区与海滨相距较远,市民大部分选择辽宁省作为海滨休闲旅游地。省内外、海内外的同胞、侨胞、朋友既作为享受休闲渔业服务的客人,同时也为辽宁省休闲渔业发展与外界的交流提供充分的机会。旅游资源丰富我省海滨和内陆水系的旅游资源丰富。例如滨海地区有葫芦岛、营口、大连等,内陆则有沈阳、鞍山、铁岭等地。省内有众多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人力资源充足随着渔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大量渔业从业人员面临转产转业的问题。这些面临转产专业的渔业从业人员将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辽宁省休闲渔业的现有问题管理相对滞后目前全省休闲渔业呈现民间积极,管理层面相对滞后的被动状态。大部分地区主管部门对休闲渔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明确的职能处室。法规建设方面也明显缺失,目前全省还没有一部规范休闲渔业的管理办法。如休闲渔船的建造和监管就无法无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当前,我省休闲渔业大多为群众自发的,存在盲目性。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有的只顾个人利益,恶意开发,不注重环境保护,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了渔业资源;有的甚至相互打压,无序竞争,无形内耗,限制了正常发展,难以形成大产业、大市场。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省休闲渔业投入主要来自民众,自我投入,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休闲渔船无处停靠已成为休闲垂钓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对休闲渔业尚未出台扶持政策,也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专项措施。缺乏技术指导和科技支撑渔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等技术部门都尚未将休闲渔业提上日程;多个层面都缺乏技术支撑和相应技术指导。休闲渔业产业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作为新型产业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去研究、去探索。如专业休闲垂钓船设计与建造工艺、海洋钓场、钓点建设等。特别是现代休闲渔业园区建设,从布局到建设标准都要深入研究,制定方案;观赏鱼的养殖、防病、运输、饲料、新品种培育更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都需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取得突破,推进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辽宁省休闲渔业规划方案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为指引,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现代渔业建设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思路,多元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创新驱动和渔业产业升级,提升渔业竞争力,发展战略性休闲渔业,加快发展渔业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科学配置休闲渔业资源、合理安排休闲渔业的空间布局,加强规范化管理,拓展渔业休闲功能,丰富渔业文化内涵,充分发掘和丰富辽宁渔文化内涵,使休闲渔业成为辽宁海洋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新常态下,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应发生变化,当前休闲渔业的发展要从关注贵族消费转变为大众消费,从关注集团消费转变为面向散客户消费。当前,休闲渔业要发展大众消费和散客户消费,考虑到在当前买方旅游市场的环境,以及旅游产品替代性很强的特点,各地发展休闲渔业必须重视宣传推广和品牌创建,通过分众的渠道,选择合适的传播平台和方式,实现对细分市场的有效营销和市场拓展,进而促进当地休闲渔业的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开发休闲渔业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休闲渔业项目。既加大我省休闲渔业建设,又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规划先导原则。加强规划引导,与其他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与渔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等规划相衔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坚持安全为先原则。把安全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监督管理,保障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支持渔业发展、观光旅游、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相关政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渔户、渔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主体的积极性,合理引导各种资源投入休闲渔业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自然和人文资源实际出发,依托渔业生产、渔民生活和渔区风貌,突出地域特色,增强休闲渔业文化功能和增值能力,打造地方专属的休闲渔业特色品牌,提升休闲渔业发展整体水平。坚持企业运作原则。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作用,吸引企业参与地方休闲渔业投资建设。为渔村发展休闲渔业提供资金及有效的管理方案,解决地区休闲渔业发展混乱、效益低下问题。总体思路根据自然资源优势、渔业发展状况和旅游需求,充分分析地域特色和市场潜力,将休闲渔业科学分类,制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给出相关指导。沿海地区要结合滨海和海岛的渔村渔港、养殖基地展示渔区生产生活,发展垂钓、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等功能齐全的休闲渔业基地,弘扬海洋渔业文化。内陆地区要依靠江、河、湖、库等资源,以水产养殖场所为基础,发展内陆休闲渔业。引导观赏渔业发展,鼓励建设现代化观赏鱼、水族装备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效益好、管理优、带动强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引领和带动全省休闲渔业发展。鼓励举办渔业文化节庆活动、垂钓比赛、观赏鱼评比、水族器材(包括钓具、钓饵等)展销等各类活动,增强行业的吸引力。依托机构、协会、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专家授课、现场参观、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并加强对转产转业渔民的培训,提高其休闲渔业就业能力。发展目标辽宁省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促进休闲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进一步拓展渔业功能,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树立具有辽宁渔文化特色的休闲渔业品牌,使之形成经济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增强辽宁省渔业建设和提高渔民生活水平,成为辽宁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形成休闲渔业的新面貌。依据“十三五”规划和《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加强渔业建设,加快发展休闲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沿海产业与城镇建设用海集约化程度、海域利用立体化和多元化程度、港口利用效率等明显提高,海洋水产品养殖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单位岸线和单位海域面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海洋休闲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推进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等与渔业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休闲垂钓、渔家乐、观赏鱼、渔事体验和渔文化节庆等类型,营造居民休闲旅游空间。充分发挥辽宁海洋渔业、休闲、旅游和渔文化独特的优势,在沿海岸线、海岛、大型河流、库区、等区域选划高标准休闲渔业示范园区60处,争取创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50处。各类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面积占同类型产业面积的40%;水产品总产量400万吨,产值1000亿元,分别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总产值的25%和33%;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分别低于全省平均能源消耗水平的45%和55%;渔(农)民纯收入高出周边地区20%以上建设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休闲渔业园区和休闲渔业示范点,带动全省休闲渔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渔业旅游业产业链条。发展方向滨海休闲渔业发展以海洋和渔家为特色的滨海休闲渔业,我省沿海六市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条件得天独厚,滨海休闲渔业的区位优势突出。发展以“渔村、渔业、渔家”为载体的“渔家乐”;以蓝天、碧海、海岛、沙滩等滨海景点的休闲观光;以极地馆、博物馆、海洋世界等水族馆资源开展的渔业休闲游等。全力建设长海县休闲渔业示范区,依托海岛优势,打造特色海岛休闲渔业,推出“垂钓赶海游”、“观赏渔业游”、“品尝海鲜游”等休闲渔业特色旅游项目。发挥各海岛资源特色,重点打造獐子岛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基地、大连鹭岛海洋休闲渔业基地、小长山乡海钓基地等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建设宽甸河口、东港大鹿岛、獐岛、锦州凌海、营口市和葫芦岛市的葫芦山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锦州市发展以养殖垂钓为主体的综合性休闲渔业。盘锦市开发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垂钓工程,开展旅游和垂钓活动。内陆垂钓休闲渔业发展以渔业园区为主体的内陆垂钓休闲渔业,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旅游景点开发相结合,主要发展养钓结合型、休闲垂钓型、专业垂钓型休闲渔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发渔家乐、采摘园、垂钓园等旅游项目,形成集休闲、垂钓、养殖体验、观光、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内陆其他地区也发挥优势,加快休闲渔业发展。利用水库和池塘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垂钓点、休闲钓鱼场所,依托旅游资源开发休闲渔业,积极开发山区特色鱼类垂钓。休闲水族产业发展以观赏鱼为核心的休闲水族产业。我省的观赏鱼产业发展是以鞍山市为产业龙头,丹东、沈阳、辽阳紧随其后,规模和影响力在全国与广东、天津成鼎足之势。休闲渔业以观赏渔业为发展核心,强化品牌建设,兼顾开发观光渔业、水族产品、垂钓、游乐、餐饮等相结合。建设升级观赏鱼专业批发市场,是国内一流的观赏鱼及水族器材批发集散地。自主生产、繁育的名贵观赏鱼品种。创建本地观赏鱼协会,举办承办国内水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观赏鱼年会,邀请国内观赏鱼生产和经营的专家、学者传授、交流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观赏鱼产业的发展。渔文化型休闲产业发展以渔俗节日和渔事活动为依托的渔文化型休闲产业。我省渔区渔业文化底蕴深厚,渔俗活动丰富,各项渔事活动精彩刺激。举办丰富多彩的海岛钓鱼节、钓鱼比赛、祭海大典、秧歌表演、鼓队表演、鱼苗放流等丰富多彩、充满渔家风情的活动。内陆地区以大型的湖泊、水库、河流为依托形成冬捕、垂钓、放流放生、河流等渔业生产和民间涉渔赛事、活动。建设国家海洋公园、海洋馆,开发海洋生物及环境的观赏式、体验式服务,发展观光旅游业。规划布局根据辽宁省地理区位及水系特点,本规划将辽宁省规划为三大休闲渔业区,分别为辽东休闲渔业区、辽南休闲渔业区及辽西休闲渔业区。辽东休闲渔业区规划范围:辽河以东除营口及大连地区以外的省内地区。区域特点:这部分区域水库和湖泊居多,内陆水系错综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花样繁多。建设发展类型及方向:辽东地区水资源以内陆水系为主,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条件形成了很多大型的内陆河流、湖泊、水库、溪流、池塘,在铁岭清河水库,沈阳珍珠湖、本溪桓龙湖、丹东宽甸河口。沿河和生态湖泊的地区发展休闲垂钓行业,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其他地区的居民来此休闲娱乐。辽东地区河流众多,开展游船观光行业。适宜条件的水系沿岸开展游船观光,并以休闲垂钓相配套,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观赏渔业以鞍山市为代表,以现有成果和经济效益为基础,以增加水族产品种类等形式,继续发展水族观赏产业。进行观赏鱼类养殖等项目,建设大型水族馆等水族观赏设施。规划内陆湖泊地区建设淡水养殖基地,开发渔业生产和休闲垂钓,通过建设内陆渔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事文化节日,让游客体验渔业生产过程。铁岭地区的城南子水库开展放生节、祭鱼开捕节、冬捕猎鱼节、沈阳新民仙子湖的荷花节等各项主题活动,吸引周边地区、省内外的游客来体验渔民的庆典活动。大鹿岛地区海滨建设海滨浴场和渔村,使游客亲身体验渔业生产过程。发展休闲垂钓,打造配套设施完善、相关服务齐全的综合休闲渔业产业。规划在辽东地区发展内陆湖泊、溪流等地区的休闲垂钓,建设河谷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基础设施,创立淡水水产养殖基地观光业以延长养殖基地产业链条,宣传地区特产淡水鱼的美食文化,将渔事文化节日作为宣传重点,以弘扬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渔俗文化传统。辽南休闲渔业区规划范围:辽东半岛南部区域特点:东濒黄海,西邻渤海,由于海洋气候影响半岛上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海岸线长,海湾、海岛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港口航运发达,科研技术成熟。有很大发展休闲渔业的空间和基础条件。建设发展类型及方向:在大连发展综合型休闲渔业,建设海滨、海岛的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如海滨浴场、海鲜酒店、渔家乐、度假山庄、游艇码头、海产品精品店;发展海滨和海岛的休闲垂钓、观光旅游、渔家体验、都市渔港、水产购物类型休闲渔业建设。在水质优越、海水透明度高、水生生物资源种类丰富的外长山群岛开展海岛潜水渔猎项目。长山群岛渔业养殖基地众多,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部分海岛开展渔业养殖园区的观光旅游项目,进行海洋牧场文化的科普教育;拓展海珍品销售方式,开展海珍品现场加工体验项目,游客体验海洋食品加工流程;在保证游客安全的情况下,让游客体验海上捕鱼作业,参与渔民日常捕鱼行为活动。由于岛屿旅游具有特殊的“避世性”,适合进行都市渔港型休闲渔业建设,规划建设综合性渔港码头,发展游艇垂钓,举办钓鱼比赛,避免对岛屿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在最大程度保证岛屿原生态的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游览、渔家体验型休闲渔业。

 加大海洋牧场建设规模,保证海洋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科学地进行资源管理,实现生态良好、资源丰富、食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规划升级星海湾、老虎滩、金石滩、东港商务区、小平岛的原有高端休闲渔业相关设施,建设综合性渔港码头,为游艇提供停靠地点,以大连老虎滩渔人码头为模范,建设海滨浴场、高档海鲜酒店、海珍品购物场所,举办垂钓比赛等,建设高娱乐档次和水平的休闲渔业产业。大连有着历史悠久的渔业历史和传统文化节日。如放海灯、鸣锣惊鱼,祭海,长海县獐子岛的渔民节,旅顺口区渔人节,长海县钓鱼节等,对外地游客尤其是非沿海城市的游客具有一定吸引力。规划宣传文化节日,加大原有传统节日庆典规模,用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刻休闲渔业旅游城市的内涵,提高人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将传统渔业历史延续和发扬光大。举办高水平水准的垂钓竞技比赛项目,提高知名度。辽西休闲渔业区规划范围:辽河以西、营口地区及所属海岛的省内地区。区域特点:占据渤海及部分内陆水系,毗邻华北地区,游客以京、冀为主要来源地,交通便利。辽西6市拥有丰富的海边浴场、海滩、湿地、农庄等示范基地,境内有河流、水库、池塘等水面资源,和滩涂文化、世博园、水族观赏鱼、渔业园区等休闲旅游特色,以及河蟹等饮食文化。建设发展方向:辽西与辽东湾相邻的沿海地区,有海滨浴场、海滩湿地、滩涂文化、海岛等旅游景点,开展海滨度假、海边休闲垂钓、水上运动、海岛观光、渔家乐、美食和精品销售等。东戴河景区海域环境良好,建设沙滩娱乐区、沙滩大排档、综合性渔港码头、潜水渔猎等。在觉华岛发展观光游玩、休闲垂钓、综合性渔港码头、餐饮住宿的混合型休闲渔业。觉华岛度假区临海,海域环境良好,建设佛教文化和渔文化集一体的休闲模式。营口有白沙湾海滨浴场、北海浴场、金河农庄等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近海海域是斑海豹的栖息地。发展沿海休闲渔业观光、近海休闲垂钓等娱乐项目。发展“海滨-渔家”型的综合休闲渔业产业,加强当地的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滨-渔家”综合体系,让游客在这里享受吃住和娱乐的一条龙服务。盘锦红海滩湿地保护区的最大特色是罕见的红海滩和世界最大的芦苇荡,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加强/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90816&ss_c=ssc.citiao.link红海滩风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包括渔家乐、宾馆、温泉洗浴、休闲娱乐等设施,在开展海滨观光旅游时,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可持续休闲渔业。朝阳和阜新等内陆地区有众多河流水系及水库,例如小凌河、大凌河、青龙河、老哈河以及白石水库、龙潭水库、佛寺水库等。在众多水系、水库周围发展渔家乐、休闲垂钓以及淡水渔业养殖。在朝阳境内有小凌河中华鳖省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以及景区渔家乐。渔业文化丰富。盘锦有红海滩湿地,锦州拥有滩涂赶海文化、世博园等旅游文化特色。盘锦辽河河蟹等风俗渔业饮食文化。在该地区加大渔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保护渔业文化,大力发展当地休闲渔业饮食文化,拓展休闲渔业发展的种类。重点任务根据我省休闲渔业的发展概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重点开发8项休闲渔业项目:休闲垂钓、渔家体验、都市渔港、潜水渔猎、精品购物、渔俗文化、水族观赏、互联网平台。休闲垂钓我省濒临黄渤两海,河流水库众多,水域资源丰富,具有开展休闲垂钓的优越条件。我省海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建设休闲垂钓区和放流健康鱼类苗种增殖休闲垂钓区的鱼类资源,实现休闲垂钓区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我省海岛众多、海岸线长的优势,建设特色海岛垂钓基地和海滨垂钓点,打造特色海钓休闲渔业,组织钓鱼协会举办垂钓节、钓鱼比赛等项目。利用滨海水域及其周边岸线景观,建设滨海休闲垂钓点,开发环境景色优美的“渔人码头”,建设具有特色的景观带。利用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网箱、围垦养殖池及淡水养殖池塘,饲养多种钓鱼爱好者喜欢的水生动物或放养名贵海水、淡水鱼类,配备一定的休闲设施。利用声学、光学、电学装置驯化和控制放流及野生鱼类行为的关键技术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可控。在休闲渔业示范区选取可驯化鱼种,确定驯化地点,建设鱼类行为驯化系统,建设鱼类行为驯化示范区。将休闲渔业的休闲垂钓、渔民生活体验等活动设立在此示范区内,让游客充分感受钓鱼以及渔家生活的过程,增强游客的热情,保障休闲渔业区的客流量。渔家体验建立以“渔村、渔业、渔家”为载体的“渔家乐”,发展渔家生产生活体验类型特色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利用渔业结构调整的渔船、渔具设备改装成为专用的休闲渔业用船,借助具有专业技术经验的渔民指导,游客直接参与张网、流网、拖虾、笼捕、海钓等形式的近海传统捕捞作业,体验当一天真正渔民的旅游活动。结合渔村观光,渔家乐活动,感受渔文化。将古民居修缮改造成渔家宾馆,组织游客到渔家做客,品尝海鲜;或参与岛上的垂钓休闲活动,沙滩游泳等水上运动。都市渔港以渔港为依托,利用海滨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建设陆岛一体的都市渔港休闲渔业。升级现有渔港设施,将传统渔港升级为可停靠游艇、帆船的综合性码头,提升传统渔港的综合服务能力,可改善传统渔港的周边环境,丰富休闲渔业产品内容,提升城市形象,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潜水渔猎利用我省部分水质清澈、环境优良的海域,投放人工鱼礁、沉船等,构建海底景观带与海洋生物人工生境区,开发天然与人工海底奇特景观,发展潜水渔猎潜水旅游度假项目。精品购物分析并整合各地区特产渔业资源,在各地区休闲渔业旅游度假区内建设一批水产品购物超市销售本地特产的、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如海参、鲍鱼、扇贝、海藻等,建造地域特产水产品品牌。打造游客亲身参与海珍品加工制作相关项目,将购物同休闲娱乐结合,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增加游客娱乐体验方式的同时提高海珍品的销量。渔俗文化我省渔区渔业文化底蕴深厚,渔俗活动丰富,各项渔事活动精彩刺激。结合我省各地特色举办“渔人节”、“渔民节”等形式多样的渔俗节日,通过祭海大典、秧歌表演、鼓队表演、鱼苗放流等丰富多彩、充满渔家风情的活动,弘扬民俗文化传统,培育广大渔民和游客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举办涉渔赛事、钓鱼节等活动,吸引游客,提升举办地影响力和知名度;体验有休闲价值的渔业生产活动,利用渔区原有的渔船、渔具设备改装成休闲渔业专用船只,增加安全防护设施,并通过专业机构检查合格。内陆地区以大型的湖泊、水库、河流为依托形成冬捕、垂钓、放流放生、河流等渔业生产和民间涉渔赛事。水族观赏建立水族产业、观赏鱼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多种观赏水族品种。建设淡水观赏鱼种苗培育室,繁育、驯化多种观赏水族,在种苗培育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淡水观赏鱼展示基地。在向宾馆、酒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等许多公共场所提供观赏水族需求市场的同时,接纳游客观赏观光旅游,树立观赏渔业品牌。互联网平台改变传统休闲渔业的营销方式,借助电商、微博和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并和知名团购品牌合作,推广休闲渔业产品,升级传统休闲渔业经营方式,开发新项目。建立“互联网+休闲渔业”的大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实时追踪记录全省休闲渔业的发展动态,反映休闲渔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通过数据分析为国家制定相关利于休闲渔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当地政府及时制定休闲渔业区相关的政策方针,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设施,保障休闲渔业健康快速发展。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休闲渔业的开发项目必须符合《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必须经过涉海项目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以便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联合出台指导性意见。为进一步促进休闲渔业与旅游业协调共同发展,省厅将与旅游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发文,联合出台一个指导、支持休闲渔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发挥鼓励、引导、规范的作用,促进渔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游客参与性强的渔家乐升级换代旅游产品,打造品牌,丰富品牌内涵。休闲渔业发展规划的科学合理实施,有赖于健全的海洋法规和高效、严格的执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优化休闲渔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是保证休闲渔业发展规划贯彻的法制保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休闲渔业规范发展。尽快出台相应的休闲渔业管理的地方法规,以及其他有关发展生态养殖业、休闲渔业等的鼓励政策。2.强化科技支撑加大休闲渔业科技投入,开展休闲渔业经济理论研究,在总结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休闲渔业经济理论体系。休闲渔业发展必须走现代渔业发展道路。提高休闲渔业科技含量,落实水产养殖规划提出的科学措施。加强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协作,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水平、从业工作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休闲渔业要实施项目带动,休闲渔业项目列入海洋与渔业厅科研发展资金范围,实行项目资助。提升休闲渔业项目的品位层次,多出精品。确立品牌导向战略,开发休闲渔业新品牌,创品牌提高休闲渔业竞争力。发展渔港旅游,借鉴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加拿大渔人码头、台湾淡水渔人码头、高雄鼓山渔港的开发经验,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渔港,在渔港建设规划上增加旅游功能,在建设上完善旅游设施,打造渔港经济区。开发鱼礁垂钓、游钓船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开展试点,采取政府引导,鱼礁企业与旅游集团对接,共同开发鱼礁区,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客源市场。发展建立国际、省际垂钓俱乐部,建立稳定的客源渠道,吸引零散游客参与。3.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主要从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旅馆设施、休闲垂钓设施四方面考虑。例如旅游公路、旅游步道、停车场、供水供电、给排水、旅游公厕、垃圾回收、宣传指示牌匾,另外饮食、住宿、等接待设施要跟客流量相配套。重点建设池塘、鱼礁、网箱等渔业生产设施和休闲船艇、垂钓浮台等配套设施建设。4.思想基础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让广大沿海、沿河的群众了解并主动参与休闲渔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经验提出宝贵意见并自觉执行发展规划涉及的管理规定,为休闲渔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树立以环境保护为重的理念,使休闲渔业发展与海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同步。5.休闲区环境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海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规划建设整洁美观、生态环保安全有序的休闲区的同时,建立必要的、配套的环保设施以及相关的环保监管设施。建设一批休闲渔业基地,打造一批硬件和软件都过硬的独具魅力的特色休闲渔业品牌。6.资源保障措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垂钓区、潜水区,沙滩游览区等。大力发展周边海域海洋牧场建设,使生物资源得于恢复再生繁衍。进而使休闲渔业与海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同步,保证海域的资源量和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实施定向水产养殖规划,实现多品种合理布局。在垂钓区主要考虑资源量的可承受能力;在潜水区主要是保证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给游客提供一个不同有海洋馆的视觉盛宴;沙滩游乐区主要考虑沙子的数量、沙滩运动的种类分布以及周边环境等方面。7.行业规范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着重完善休闲渔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和执法人员的水平,促进休闲渔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科学化管理,做好气象预报,加强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完善海洋服务体系。同时应积极引导休闲渔业经营者成立协会等民间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开展会员间的品种调剂,技术服务咨询,建立制约价格内部约束机制,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保护、自我发展。各级行政主管机构、休闲渔业经营者都必须重视休闲渔业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休闲渔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采取确实可行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将渔区原有的渔船设备改装成的休闲渔业专用船只,必须企业化经营并纳入地方渔船管理,专业机构必须对这些船只进行安全检查,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增加安全防护设施。26

推荐访问:全国渔业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 发展规划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