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幸福武钢

培育武钢特色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武钢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兼容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自主创新的武钢、质量卓越的武钢、和谐发展的武钢”,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曾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及设计案例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1、继承创新,整合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业文化因势而变,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武钢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根据市场竞争、产业重组、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武钢在全公司上下征集提炼企业理念表述语,收到1万8千多条,公司领导亲自甄选和拟定了武钢的企业使命、战略愿景、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武钢人形象等六大企业文化理念表述语,创建了具有武钢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使命:争新型工业先锋,铸钢铁强国脊梁,当现代文明创造者,做和谐社会实践者

战略愿景: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

经营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价值观: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武钢人形象:严格、认真、忠诚、奉献

企业理念反映企业的价值追求、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武钢的核心理念体系,本着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体现了武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结合、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群体文化与领导文化的结合,是武钢人在市场竞争中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武钢决策者经营思想成果的集成,更是推动武钢发展的精神动力。

2、强化理念宣贯,增进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

一是强化阵地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企业核心理念只有在员工中广泛宣传,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武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整合优势,营造舆论氛围,扩大广大员工对核心理念认知的影响力。在《武钢工人报》、《武钢政工》、《武钢与用户》等媒体上开辟企业文化专栏,开展征文活动,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撰写相关文章;
在武钢电视台滚动播放企业文化理念。编发《企业统一识别系统执行手册》、《武钢企业文化手册》到班组,将理念践行故事汇编成《润物无声》宣传读本,广泛宣传学习。在厂区重点路段和参观线路树立宣传牌;
在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地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扩大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和企业品牌影响力。

二是强化文化培训,培养建设骨干。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办培训班、编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每年组织3-4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参加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三是强化学习研讨,深化员工认同。建立了由武钢党校、管理干部学院的教授组成的一支企业文化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结合武钢实际,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武钢企业文化纳入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纳入新提拔领导干部的任前学习,纳入新进大学生和员工的培训,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对企业核心理念的认同。

3、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一是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武钢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任主任,公司各职能部门任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积极谋求整体互动,形成了公司党政领导挂帅、企业文化部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明确了以《武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为指导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建设“自主创新的武钢、质量卓越的武钢、和谐发展的武钢”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

二是建立子文化管理与推进体系,形成了职责明确、系统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模式,保证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各项举措落实。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按照自己的管理职能,相应承担科技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思想道德文化、节约文化、安全环保文化和廉洁文化等子文化的建设。

三是科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武钢自2005年开始将企业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被纳入《武钢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2007年,进一步制定了《武钢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办法》,使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工作有章可循,并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

二、传承文化,融入实践,重点建设质量诚信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质量优先”在武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企业内涵。从1989年武钢明确作出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战略,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号召全国工交企业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做法,到目前武钢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经营理念,无不体现出武钢“质量优先”的发展意识。

2007-2008年,武钢确定为“质量管理年”,重点突出“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深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坚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班子建设,切实深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对质量文化的内容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反复教育和工作实践,使“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质量理念和“质量优先”的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武钢确立以质量优先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以质量为中心带动各项工作。武钢认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其核心要求是产品质量一流,产品成本最优化,技术先进,管理高效,以及职工具有高度的综合素质。因此,武钢明确提出,企业的各级组织、各项工作与管理,都与质量相联系并为之服务,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的提高。工作讲质量、产品讲质量、服务讲质量、管理讲质量,全员将“质量优先”融入实际行动,融入岗位工作。

2、坚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

“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是武钢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提炼,更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理念信条。武钢的质量文化与生产经营紧密相融,培育出“四个做到”质量精神和“三不让”质检理念,即:“一人做到,人人做到;
一炉做到,炉炉做到;
一班做到,班班做到;
一天做到,天天做到”;
“不让不合格的原燃料入厂,不让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工序,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形成了“三高两化”质量管理理念,即“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
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2007年武钢被国家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武钢硅钢、

船用钢材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武钢41个产品获得冶金行业“金杯奖”。2007年热轧出口材、棒材带肋钢筋分获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验”称号和“国家免检”称号。建筑结构用钢一次通过欧洲CE认证和日本JIS认证,无取向硅钢产品获得ROSHS认证,船用钢材获得八国船级社认证。

3、坚持质量警钟长鸣,巩固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树立质量品牌的同时,武钢毫不懈怠,始终坚持质量警钟长鸣,不断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武钢成立了《质量追踪》专题报道组,以“焦点访谈”的形式曝光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制成专题片每月在武钢干部大会和部分单位员工中播放,引起广大员工的强烈反响。组织开展“员工代表走市场”、与用户单位“车间主任大会师”等活动,缩短市场与现场的距离,让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了解武钢产品的市场现状,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战略愿景为导向,培育品牌文化,用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精心培育品牌文化,用精品铺就顾客成功之路

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武钢着力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将企业定位于“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冷轧硅钢片、国内高档汽车板和高性能工程结构钢的主要生产基地”,提出了“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战略愿景,并以此凝聚广大员工,激励全员“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精心培育品牌文化,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武钢硅钢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钢铁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是品牌文化结出的硕果。硅钢产品因工序复杂、技术含量高,素来被誉为钢铁工业的“工艺品”。武钢自引进硅钢工艺和装备开始,就立足于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钢精品名牌。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倡导“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叫响“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品牌理念;
在员工岗位工作方面始终要求“比昨天干得更好”,不断创新目标管理和“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品质,开展“用户在我心中,精品名牌在我手中”活动。品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不断提升了员工的品牌意识,增强了品牌创新能力。2007年,“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武钢,武钢成为第一家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冶金企业。

“精品名牌战略”和品牌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武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广泛应用于奥运“鸟巢”、央视大厦、“神州” 飞船系列、杭州湾跨海大桥、三峡大坝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武钢生产的桥、

管、线、箱、容、电、车等“双高”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广泛声誉。其中,高性能桥梁钢、管线钢、石油储备用钢、帘线钢等品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媒体评价武钢为“中国钢铁高端产品的引领者”,武钢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武钢荣获世界市场中国(钢铁)十大年度品牌。

2、践行企业价值观,塑造知名企业形象

武钢作为中央直管的骨干企业,自觉肩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践行 “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

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企业价值观,塑造知名企业形象。

武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以员工利益为本、以人力资源为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企”的人才战略,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企业依靠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为了员工”,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和值班厂长制度,厂务公开的做法和经验被全国总工会认同和推广。

诚信为先,追求企业与股东、用户、员工和社会“共赢”,是武钢的内在文化追求。武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股东权益保值增值,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武钢股份获评“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位居中国证券行业“中证百强”综合排行榜榜首。以“诚信·共赢”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诚信服务、超值服务,构建起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武钢被评为 “十佳中国诚信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先进单位。

武钢注重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定期向全社会发布“武钢社会责任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期间,多家中外媒体广泛宣传和肯定了武钢发展成就,尤其是武钢始终忠实履行“三大责任”即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武钢的发展模式和文化建设得到中央和社会的充分认同。2008年6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政研会联合制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节目中,专题推出了武钢构建和谐文化的典型做法。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评定武钢为“2008年中央企业十大典型”之一,并在今年6月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

当然,和许多优秀企业相比,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如何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更好融合,企业理念如何进一步外化于行。希望通过学习和交流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前 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越来越引起企业界的关注。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5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意积累、总结、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管理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武钢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促进了武钢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武钢企业文化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数额巨大的产值和利润,而且还带动了武汉市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

本文力求探索武钢企业文化在武钢的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寻求武钢在新形势下,在武钢“十一五”建设中,在实现武钢跨越式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武钢企业文化更有厚度、更有高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成为推动武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1

武钢企业文化探讨

一、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也就十分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它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风尚、企业价值观、企业素质、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特有的文化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务实性、进取性、开拓创新性等特点,它的根本特点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充分肯定和实现人的价值,把调动、培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管理的首位。企业文化还具有理性和自觉性、调节性和控制性、凝聚性、应变性和个性化等特征。

2、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

2 理中具备了多种功能,在这里重点地介绍其主要功能如下: (1)企业文化具备了导向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指的是: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中的每个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着引导作用。使企业的每个职工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都要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导向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每个职工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是通过企业文化塑造来引导职工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最主要表现在对企业职工产生的情感凝聚、思想凝聚和组织凝聚三个方面。

(2)企业文化的激励和振兴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员工从内,自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效应。使企业的每个员工从内J,b深处白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如价值激励、标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和宣泄等。

企业振兴功能,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顽强拼搏,以求在竞争中取胜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振兴功能,不仅表现为振兴企业的经济,也表现为振兴企业的科技、教育以及整个企业的总体文明状态。

(3)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控制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指企业的制度文化、道德文化以及礼仪文化,对企业员工发生的约束、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控制功能,也可称为规范性功能。企业及其成员在企业文化控制功能作用下,影响规范着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伦理道德、行为方式等,影响和规范着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从而控制企业及其成员的

3 活动。企业文化控制方式分为外化控制和内化控制两种。外化控制,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制度化的管理系统,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控制作用。内化控制,主要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共有价值观念进行自我控制。

(4)企业文化形象塑造和育人功能

企业文化把企业形象的塑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今,有人将企业形象称为是企业发展的第四种资源,它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企业文化建设,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育人功能,也称为教育功能或教化功能。精神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全面覆盖性、浓缩集中性、外在内化性的优点。

(5)企业文化的调适和润滑功能

企业文化调适功能实际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范围,使员工的心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企业文化润滑功能又称为协调功能。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密切、和谐、各种相关的工作和活动更加协调。

(6)企业文化的优化和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优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目标协调。

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软件”辐射;“硬件”辐射;人员辐射;宣传辐射。

(二)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多种因素的作用。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因素如民族文化、社会文化、行业文化、地理环境文化等等对

4 企业文化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除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如领导者的提倡,领导者的强调,领导者的一贯指导思想,领导者的风格,领导者的行为等等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有影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复杂的因素作用下形成,它进一步说明企业文化形成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企业文化形成的途径。

1、经济形态对企业文化形成起决定作用

经济形态的不同,企业文化形成的特色也就不同。企业的基本运作理念,不仅受传统的影响,而且还受现代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环境对企业运作理念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但其中经济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现代企业文化属经济文化和经济管理文化范畴。经济形态决定管理形态,也决定企业文化形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必然受到经济环境、经济形态、经济因素的制约。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前沿,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形态的根木特征和要求,才能正确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因此经济发展经济形态决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1)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用今天的市场经济观点去分析它,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系列己经陈旧和过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表现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一切行动都听从上级的计划安排。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是由企业主管部门决定。计划经济的管理导向是生产导向,排斥开发创新和营销导向;在管理方法上是精细分工,部门相互隔绝;在资产管理上,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在组织上,中班子不重员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没有牢固建立起来;在管理手段上,注重制度的硬道理,轻视人的价值软管理。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用今天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衡量它己经远远不适应了。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摈

5 弃,但精华经济体制形态,对当时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

(2).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文化形成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开放型、渗透型、竞争型。市场经济,它使企业打破传统的土地空间价值观念,转变为崇尚市场观念。市场经济主张企业的理念、价值追求、使命、目标以及对外扩张的动力、影响力、控制力要强要大。

还有,市场经济把时间看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场经济使企业的行为趋向快节奏,产品的周期节奏变化快,企业办事的程序节奏也随之变快。市场的节奏变快,使企业和企业职工都有一种紧迫感,竞争意识大大增强。由此可见经济形态的不同,企业文化的内容就不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在两各不同的社会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起决定性作用。

2、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凝聚力极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民族面貌和民族性格特征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屈不绕、顽强拼搏、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

中华民族文化是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它的影响和控制。企业是在民族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离不开民族环境。民族精神,对企业精神必然有着哺育功能和强大的影响。民族文化既要影响企业职工的个人行为,也要影响企业领导的行为,还要影响企业的组织行为。既然我们知道民族文化对企业的职工、企业领导、企业组织行为都会有影响。那么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由企业职工、企业领导、企业组织共同创造形成的,企业文化它就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化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又是凝聚力极强的民

6 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表现在,企业共同的经济利益,使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中容易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协调一致,亲密合作,不计时间,不畏辛劳地工作。这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凝聚力,培养了中华民族对企业这个组织容易产生特殊的亲密感、依赖感的性格,就能被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完成企业目标而奋斗。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句话,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在企业中的反映。

3、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处在社会环境中,社会生活通过无孔不入的渠道,把企业和社会联系起来。企业自身也是一个小社会,企业职工的生活与社会打成一遍,这就使社会生活环境无时不对企业发生重大影响,企业同时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社会环境。这就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必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时代、社会形态文化。这是一条自然规律,谁也回避不了的。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社会文化就必然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去,乃至影响企业文化建成什么样的文化体系。一句话,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与社会环境、社会形态、社会时代分不开的。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我国企业属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是工人当家作主,艰苦创业。企业职工能否以主人翁患度工作,成为衡量企业的好坏标准。“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那个时代的企业管理特色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管理呈现出崭新面貌,全员管理、优化管理、民主管理等新事物的出现,这又标志着改革年代企业文化又是革新文化的特色。这就是说社会时代文化、社会环境文化、社会形态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4、行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行业文化,每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行业不同,行业

7 文化也就不同。不同特色的行业文化针对它本行业不同的要求来建设本行业的企业文化。因此,不同类型的行业,决定行业文化的不同类型。如医院行业,它的文化就是过程文化。医生看病,总要了解病人的家史情况,病人的病史,病人的亲属,病人最近情况怎么样等等。然后在国家规定的药品之内开处药方,这就是过程文化。如科研单位,科研行业文化就是创新文化。科研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它要不断地开发新的科技项目、新的科技品种,不断地研究出新的科技成果。因此它的类型就是创新文化。钢铁行业特点,它生产的产品是沉重的、坚硬的、有力的。还有在出铁出钢时,钢花飞溅、铁水奔流,像火龙滚滚。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其外部特征显示出那种豪迈的、大气的品质,雄壮豪放,职工行为粗犷豪爽、临变不惊。在检修炼钢炉时,要求就是要在几百度高温之下,进炉内检修,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钢铁工人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贵精神文化。另一方面钢铁行业,它培育工人具有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出钢时出铁的时间计算非常精确,早一分钟不行,晚一分钟也不行,否则就是一炉废品。一炉钢、一炉铁,多少矿石,多少各种辅助原料等等,都要精确计算,否则,就炼不出合格产品来。这样环境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又有它丝丝相扣、精确无误的特色。钢铁行业的企业文化具有两方面的风格,充分体现了重工业的风度和气派。

5、地理环境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这里讲的地理环境,是指的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生活在东濒茫茫沧海,西比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险峻的青藏高原,这样一种地理环境之中,这种一面临海,其他三面陆路交通不便利,内部回旋余地相当开阔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一种稳定而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在同一国家里,不同的地理

8 环境的企业,也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风格。沿海的、内陆的、城市的、平原的、高原的„„这些企业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企业文化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6、企业人员构成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它的组成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人员等。其中,企业组成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员。企业人员结构又影响企业文化风格的形成。企业的人员结构是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有的企业职工是从本乡本上中人员招收组成,形成本土文化。有的企业生产产品的要求企业职工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招收或招聘组成,也可称为杂交文化。因此,不同的人员结构,也构塑着企业文化的不同风格。

二、武钢企业文化形成、内容及特点

(一)武钢基本情况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8年9月13日投产。目前已形成年产钢9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到2003年底,武钢累计生产铁1.50亿吨、钢1.41亿吨、钢材1.10亿吨;
累计实现利税517亿元,其中上缴国家406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6.33倍。武钢现有全民在岗职工8.7万人,其中钢铁主体从业人员1.9万人。有全资子公司36家,控股子公司17家,直属厂3家,分公司5家,直属事业单位10家和多个参股公司,初步成为以钢铁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近几年来,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管理杰出贡献奖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二)武钢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

武钢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议,继承和发扬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民族文化、时代文化、行业文化、移民文化之特点,使武钢企业文化独具特色。

1、武钢建设魂系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

开发建设武钢,党中央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付出了心血。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已载入武钢企业文化的历史史册。

百废待兴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湖北兴建我国继鞍钢之后的第二个钢铁基地,以实现“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重工业布局。中南局随即调配大批干部,着手筹备武钢建设。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密切关注着武钢的建设。1956年的一个夏夜,他在东湖客舍,接待了两位被工地的阳光晒得黝黑的客人——武钢总经理李一清、副总经理韩宁夫。桌上摆着金黄色的芒果和鲜红的西瓜。听了他们关于武钢建设的汇报后,毛主席指着芒果幽默地说:“我吃西瓜,吐出瓜子,芒果归你们,吃了芒果,要吐出钢铁!”1958年9月13日凌晨当武钢总经理李一清将第一支火炬伸进1号高炉炉口时,毛泽东来到武钢,健步登上炉台,火光映红了他欣慰的笑脸。时隔一天,毛主席又于9月15日视察了大冶铁矿。在尖山上,他手托沉甸甸的矿石,仿佛感受着武钢在新中国工业中的份量。

在文革的动乱中,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祖国的强盛殚精竭虑。鉴于国家每年得花费3亿美元进口板管钢材,不如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一米七轧机建在哪里?他们睿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射在长江之滨的武钢。掀起了武钢的第二次创业。

1980年7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专程来一米七视察。1989年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来到武钢,参观了武钢炼铁厂、炼钢厂,鼓励武钢要“多出钢,

10 出好钢”。1999年5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莅临武钢。喜看钢城的巨变,回想十年前来武钢的情景,江总书记笑道:“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哟!”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对武钢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非常重要的特殊影响。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己载入武钢企业文化的历史史册。

2、武钢企业文化起源于一期工程

开发建设武钢是党中央为实现“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重工业布局而作出的决定。武钢如新中国的朝阳喷薄而出。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理想飞扬的年代,全国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支援武钢建设,连可爱的孩子们,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中国人的钢铁强国梦,使武钢企业文化萌芽标志具有民族文化的特点。

武钢是1954年开始开发建设的,1960年,随着初轧厂1150轧机试轧成功,武钢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在6年中,数万名武钢建设者带着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怀着崇高的理想,凭着炽烈的政治热情,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武钢职工把困难踩在脚下,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武钢一期建设。武钢职工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职工队伍,形成了以奉献为核心, 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涵的武钢企业精神—武钢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武钢人在一期工程长达6年的艰苦创业创造和培育了武钢企业文化。

3、武钢企业文化在二期工程中发展

武钢二期工程于1974年开始至1985年达到核定设计水平。在二期工程建设中,武钢完成了年产200万吨钢的配套设计,这应该说是武钢的第二次创业。

年轻的武钢刚步于六十年代,便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苏联专家撤

11 离和文革动乱等一系列坎坷,可谓内伤外创,举步维艰。幸运的是,在那个非常年代里,武钢抓住了一米七轧机工程这个难得的机遇,调整了步伐,焕发了生机。武钢的建设大军顶住了“四人帮”所谓“崇洋媚外”的种种压力,抓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个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随着硅钢片厂、冷轧厂、热轧厂和二炼钢连铸车间先后建成投产,武钢迎来了创业和发展的第二个春天。1985年年底,一米七轧机达到核定设计水平。武钢人不仅消化吸收了一米七的200多项专利,还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奖,同时自筹资金,开展气势磅礴的“四同步会战”,成功地完成了老厂改造和一米七配套建设。

武钢在二期工程建设期间给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表现在生产、经营、管理建设等四个方面。一是在武钢的生产经营方面:以产品质量求生存,“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以品种求发展,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二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以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原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创“集中指挥,统一经营,专业协作,分类放权”的新的管理模式。

4、武钢企业文化在三期工程中深化

武钢三期工程建设是武钢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部署。武钢的企业文化,在科技开发创新上赋予新的内容。将武钢企业文化向高科技创新上大做文章,立足资源优势,大搞综合利用,发展拳头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武钢企业文化新的独具特色。武钢企业文化必然在三期工程建设中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从1993年以来,武钢自筹资金近350亿元用于技术进步,新建和改扩建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效益工程。二冷轧、二硅钢等一批在建的重点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1993年至2003年11年间,武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302.7%。武钢高新技术开发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如热轧连轧自

12 动控制技术、炼铁高炉长寿技术、炼钢炉外精炼技术等,已输出到国内外30多个企业。武钢开发研制的转炉烟气防堵工艺、APC纠偏装置实现了向原引进国的技术反输出。1999年,武钢二炼钢厂开发的顶底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新技术成功解决了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复吹与炉龄不能同步这一世界性难题。目前最高复吹转炉炉龄达到30368炉,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武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形成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与5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科研成果转化率为80%。1994年4月,武钢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质量体系国际认证的特大型企业。2003年1月上线运行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推动了武钢的信息化进程。2003年,武钢股份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武钢集团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与此同时,武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和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一系改革。1993年以来,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员增效”的改革思路,通过剥离、改制、兼并等多种形式,先后组建了25家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4家分公司,形成了母子公司框架。1999年8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人民币13.52亿元。进入新世纪以来,武钢按照主业重组、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2004年6月,武钢股份成功增发,募集资金总量89.99亿元,从原来只有两个轧钢厂增加到了11个厂,前工序的钢铁主业都进入了股份。

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武钢实施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非钢产业。非钢对外营业收入由1993年的5.1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6.8亿元,2003年实现利润6.44亿元,形成了焦化、耐火材料、机电、粉末冶金、水渣、工业气体、自动化技术和工程建设施工等非钢产业。

无疑,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既是企业进步的起点,也是推动企业发展

13 的动力之源,立足之本。可以说,没有持续的技术改造就没有今天的武钢。如今,“走科技创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已成为武钢领导与广大职工的共识。“十五”期间,武钢将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以建成钢铁产业精品基地为目标,从规模改造转到加速推进技术装备、工艺技术升级换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三)武钢企业文化的内容

武钢是全国第一家成套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较早接受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全国率先走出了“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武钢将“质量效益型”与“科技创新型”相结合,提出了 “走科技创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并将此理念逐步渗透到武钢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逐步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特殊的文化渊源给武钢企业文化打下了特殊的烙印。在50多年的发展离历程中,武钢结合生产建设的实践,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了以“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武钢精神为核心的独具风格的武钢企业文化。

1、武钢企业价值观

武钢努力打造具有武钢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市场的需求就是武钢的追求”。

2、武钢企业精神

武钢企业精神核心是“争先争优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3、武钢企业形象

武钢企业形象是:“要好钢,找武钢”。武钢要用好、高、精、新、尖产品业塑造武钢形象。武钢人形象是“敬业、创新、文明、刚毅”

4、武钢的经营理念

武钢将“质量效益型”与“科技创新型”相结合,提出了 “走科技创

14 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经营哲学。武钢易将此理念逐步渗透到武钢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逐步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5、武钢发展战略

武钢坚持走“品种、质量、环境、效益”的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6、武钢企业目标

武钢企业目标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十五”末期,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形成1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成为汽车板和硅钢片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这是全体武钢人的追求。也是武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四)武钢企业文化的特点

特殊的历史使命、特殊的行业特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移民等文化渊源给武钢企业文化打下了自己特殊的烙印。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武钢结合了他们自身的生产经营实践,联系实际,加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形成“武钢精神”为核心的武钢企业文化。国有国魂,军有军魂。“武钢精神”就是武钢公司的不朽灵魂。它是武钢生存和立足的精神支柱。武钢精神一直激励着武钢人不断的执着追求,攀登新的高峰。现将武钢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与成”这是奋发精神的表现。艰难困苦,磨练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立精神。经受过艰难困苦的人,其毅力、目标感、使命感、创造力都显得非常强。毛主席也把自力更生视为人生的志气,视为力量的源泉。武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力更生精神。武钢一期建设时,英国的《泰

15 晤士报》转发1号高炉预计在1959年7月1日出铁这条消息,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断言中国人吹牛。这个问号激发了建设者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纷纷表示:要让1号高炉变成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武钢人自觉地把自己与祖国的钢铁事业联系起来,把自己和共和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披星戴月,昼夜奋战。为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确保钢铁基地早日建成。武钢人喊出了“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的誓言。在那挥汗如雨的大会战里,武钢人日夜苦干,有些人放弃了探望父母妻儿的机会,有人多次推迟婚期。有些人家乡地震,亲人遇难,仍留守岗位,坚持工作。这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使武钢建设赢得了时间。仅用了6年时间就建成投产。

武钢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造了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中国冶金工业的新篇章。武钢人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锤炼并升华了自己的主观世界。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

2、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精神。团结协作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大家的力量都集中到一个方向来。团结协作使参加这一活动的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它增强了企业群体的凝聚力。企业职工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下团结一致,为完成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武钢的建成本身就是全国大协作的产物。是汇集全国各条战线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这种特殊文化渊源,加上大工业联合特征,使团结协作的意识在生产建设中转化为武钢职工的自觉行为。形成了武钢人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风格。武钢是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不仅二级、三级单位多,管理层次多,生产工序多,工种岗位多,而且各道工序、各个工种之间互相衔接,紧密关联。同时,武钢的十万职工都是来自祖国各地的20

16 余个民族的同志,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常的生产,无从谈起。因此,武钢投产后,各单位和广大职工都十分注意继承和发扬武钢初创时期形成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精神,树立全公司“一盘棋”思想,事事以武钢全局着想,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协同作战,保证了生产的顺利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3、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既要为企业的职工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又要为企业培养有用之才。企业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去,深入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中去,深入到企业的灵魂中去,才能使企业的广大职工视企业是自己的家,有一种归属感。武钢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成为“全国推进厂务公开先进单位”;
武钢对本企业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是非常重视和珍惜的,从重奖科技人员、命名一线工人创造的先进操作法,到实行科技津贴,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武钢创造了浓郁的学习与创造氛围;
武钢还非常重视职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钢都花园万套住宅工程,投资兴建文化娱乐场所,开展“武钢之春”“武钢之夏”等文艺体育活动。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工程教育,大力提倡和鼓励职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等活动,进一步凝聚了职工的力量,激励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贡献力量。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武钢的科技人员到普通职工更加十倍、百倍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计控厂老工人刘渝兴带领攻关小组,大胆改进从德国引进的转炉煤气回收取样分析系统,其发明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创经济效益850万元。并且使武钢首次出现了专利技术反转让,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职工发明奖金奖,第四十四届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和布鲁塞尔市长奖;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

17 坝建设中,武钢与一家日本企业在引流钢管上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几经较量,以武钢人的胜利而告终。这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压力容器钢,就是技术专家陈晓的杰作。他率领课题组已研制开发出耐火耐候钢等20多个新钢种,填补了我国钢铁工业领域的10多项空白。

还有破解连铸漏钢世界难题的吴克林、创造烧结矿先进操作法的周烈桥、技术创新标兵毛炯辉,都是武钢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在科技创新中所焕发出来的智慧和胆略,令人荡气回肠。

4、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竞争文化的内核。企业生命在于创新,尤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关系极大。这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优胜劣汰,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这一严峻的考验。武钢诞生于中华民族的钢铁强国之梦,50余年的发展历程无不展示武钢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开拓创新精神。

(1)1974年,十万建设大军云集武钢,参加“0七工程”大会战,进行一米七轧机工程建设,打响了中国钢铁企业向世界先进产品看齐的第一战。

(2)1981年秋天,新任武钢经理黄墨斌决心以管理为突破口,狠抓基础工作大整顿。这位老冶金专家说,“要像部队练兵一样,从立正稍息开始。”经过三年的整顿,公司19个副经理,精简为9个。400多名处级干部退居二线,300多名知识分子走上一线,整个干部调整面达60%。而且年龄下降,文化程度上升,为武钢新的腾飞摔开了包袱。

(3)80年代,武钢作出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从而使武钢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工交企业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经验。

(4)90年代初期,拥有12万职工的武钢,发出了“7万人不吃钢铁

18 饭”的响亮口号,使世界为之惊叹。“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走向市场,壮大武钢。这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称为是“中国国有企业脱胎换骨改造的试金石。”

(5)从1993年起,武钢自筹资金350多亿元,实施了高起点、高水平、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术改造,并始终坚持“推广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规划一代”的方针,研制开发了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品种,形成了“桥、管、线、箱、容、电、车、军”等为重点的一批名牌,其中大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到2003年底,武钢已有205项工艺技术成果被授予专利权,其中有71%得到实施,其实施率在国内处领先水平,创直接经济效益7亿多元。

(6)1993年以来,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员增效”的改革思路,通过剥离、改制、兼并等多种形式,先后组建了25家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4家分公司,形成了母子公司框架。

(7)1999年8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人民币13.52亿元。

(8)2003年1月上线运行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推动了武钢的信息化进程。

(9)2004年6月,武钢股份成功增发,募集资金总量89.99亿元,从原来只有两个轧钢厂增加到了11个厂,前工序的钢铁主业都进入了股份。

(10)2000年至2005年,武钢的科技贡献率连续保持在60%至70%之间,为国内企业平均水平的1倍,与国外先进企业持平。

而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十五”末期,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形成1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成为汽车板和硅钢片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新目标增强了职工的创新意识,创

19 新意识又在激励武钢职工去实现更高的目标。武钢人就是这样的永远不满足,永远去攀登一个个新的高峰,去体现武钢人的自身价值。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武钢人将它概括为“武钢精神”。“武钢精神”是武钢几代人在生产经营建设实践中的结晶。“武钢精神”产生于武钢企业这个伟大集体,同时又激励着武钢职工继续为钢铁事业奋斗献身。“武钢精神”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换来更丰硕的物质成果。

三 武钢企业文化分析、再造和借鉴

武钢企业文化发展经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开发建设、发展过程中,结合武钢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形成了以“武钢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武钢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文化、时代文化、移民文化、行业文化之特点,对武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衡量武钢的企业文化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受计划经济环境、社会时代环境、特殊历史使命的影响,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拓展。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企业要适应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武钢企业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推动企业的发展。武钢企业文化的特色有许多可贵之处,也值得其他企业可借鉴。

(一)武钢企业文化的局限性分析

武钢企业文化有它的独具风格、独具特色的一面。为武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武钢企业文化存在局限性,这与武钢建设初期所处的社会年代、地域、环境、特殊历史使命分不开。武钢企业文化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武钢企业文化初期政治文化色彩较浓

20 武钢建设初期,企业文化政治色彩较浓。这与武钢开发时期所处的社会年代、社会环境分不开。6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是全国都讲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抓经济、抓生产,就给你扣上不突出政治、不讲政治的帽子。在那种形势下,企业的领导就不敢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经营。还提出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都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观点。那个时代的政治要求就是企业和企业职工的一切活动都要纳到政治任务,政治要求中去的政治文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政治的强烈色彩必然要渗透到企业去。因此那时的武钢企业文化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至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今是市场经济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是经营文化、经济文化。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阶级斗争的政治文化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用那个时代的企业文化来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服务,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就存在一定的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2、武钢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型

武钢地处的自然环境,与武汉市区隔江而望。建设初期,交通闭塞,建设大军进来吃、住都是非常困难的。条件异常艰苦,信息根本无从谈起。在这样的地域自然环境中搞钢铁工业建设,周围都是农民文化,无一个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可借鉴。致使武钢企业文化就显得一定程度的孤立性和封闭性。还有在这样的地域自然环境中,搞企业建设,形成了从医院、幼儿园到职工大学,集医疗、教育、房地产、餐饮等为一体的企业体系,职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企业小社会中,企业文化建设就显得开拓不够,接受新鲜事物不快。这些决定了武钢企业文化具有封闭性和孤立性。

3、武钢企业文化带有一定计划经济色彩

武钢从开发到投产初期,是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这意味着武钢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武钢的开发建设受益于计划

21 经济。但建成投产之后,又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影响。当时,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生产的钢材由国家统购统销。企业开支的每一项资金都由国家实行按计划核拨。企业毫无竞争意识,重产量不重质量。职工中就体现实干有余,创新不足。职工的工资、医疗、子女教育、就业等等都由单位包办,“等、靠、要”思想严重。武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表现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企业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不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的转轨,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文化留下的烙印也将逐渐消失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文化。

(二)关于武钢企业文化再造的几点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中国加入世界wTo,武钢企业文化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完善、充实、提高和赋予新的内容。.希望武钢中部崛起的机遇,在武钢建设发展中,要充分挖掘和深化武钢企业文化,为武钢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服务,让企业管理上新台阶,实现武钢持续、协调跨越式发展。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武钢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面对入世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使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上新台阶,特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武钢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壮大武钢企业文化实力

武钢企业文化是武钢建设的宝贵资源。在武钢的发展史上,以“武钢精神”为核心的武钢企业文化,对武钢职工发挥了巨大的团结作用、动员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一代代武钢人爱岗敬业,爱企如家、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创造了我国钢铁工业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如今,武钢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到2006年,武钢将形成14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22 成为我国冷轧硅钢片和汽车板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和精品名牌基地。为此,武钢将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力等物质的因素。还要投入大量的精神的、思想的、文化的因素。武钢的“十五”建设,为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对武钢企业文化将形成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作用和新的机制,将会更加丰富和深化武钢精神的内涵,壮大武钢企业文化的实力。为此,建议武钢公司对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借强大的企业文化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展示武钢企业文化的魔力。

2、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条主脉络 中国入世,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竞争的国际化使企业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文化竞争。企业只有占据文化观念的“制高点”,才能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产生先进的管理方式,聚集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能力。

品牌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时代呼唤产品品牌战略。国际竞争迫使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议武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把品牌战略作为提高武钢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事来抓,把产品品牌战略确定为“创世界一流企业,铸钢铁精品名牌”,使提高企业竞争力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如何实施好武钢“品牌战略”,总的来说,要以人才为根基,以质量为保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生命,以品种求发展,以管理创效益。做到“六个领先”:即质量保证领先、科技进步领先、市场定位领先、尊重人才领先、规范经营领先、领导素质领先。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宣传教育,转变职工观念,让职工自觉树立品牌意识,使品牌意识成为武钢全体职工的集体意识;二是抓主导产品定位、开发,视创新为品牌战略的灵魂;三是抓科学技术发展;四是抓质量求效益;五是抓服务求完

23 善,树立“服务增值”营销思维。

3、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依法自主经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核心领导、导向地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素质,必然对企业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希望武钢特别要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管理。

一是要完善企业的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办法,从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兢兢业业尽职四个方面对管理者进行审计和考核。认认真真学习: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学习型”干部,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堂堂正正做人: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清清白白地做人。扎扎实实办事: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勤奋的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办事,创造新的业绩。兢兢业业尽职: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勤政敬业,克尽职守,注重市场规则,精通本职业务,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断力。二是塑造好企业领导班子形象和经营管理者形象。要求公司及

二、三级厂矿(单位)、分 (子)公司三级领导班子要塑造好四个形象:即学习好,不怕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体的精神形象;勤政好,勤勤恳恳,全身心爱岗敬业的工作形象;廉洁好,克勤克俭,奉公守法的品格形象;团结好,敢于创新,探索进取的改革形象。

4、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建议武钢公司把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摆在突出地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武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一保证。

24 在“十五”期间,武钢将形成14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冷轧硅钢片和汽车板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和精品名牌基地。发展武钢,人才是关键。为了开发人力资源,调整人才结构,把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作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用环境、事业、感情、待遇、留住关键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把精神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靠项目吸引人,靠事业凝聚人。通过竞争选拔一些有能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可选拔一些品德好、外语好、有才干的年轻人出国培训。为武钢的发展增添后劲。

5、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这是企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和人与人之间的素质较量。企业要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必须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群体,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虽然近年来,武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武钢职工的文化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总体素质仍然不很高,还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武钢公司领导可推行“职工职业生涯设计”计划。引导职工自己根据自身和工作实际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自我培训计划,报各级主管审批后,再由各单位统一制定年度职工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可采取脱产培训和鼓励自学成才相结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学历培训与短期轮训相结合,开展全方位职工终身受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在思想上、观念上、感情上与企业的价值观趋同,使广大职工明确这样一个道理:企业不只是职工付出劳动获得工资和奖金的场所,企业还是提供广大职工发展机会和成就感的场所。

6、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忧患、竞争意识,既要弘扬艰苦奋斗精

25 神,又要勇于创新

忧患与竞争意识,是企业的内在动力。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二战后之所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民有忧患意识。有了这种忧患意识,国无不胜,厂无不兴。建议武钢在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要教育全公司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竞争对企业来讲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企业处于竞争环境当中,才会产生获优取胜的紧迫感和生存危机的压力感。这种紧迫感和压力感,它将会把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呼唤出来,使企业获得前进的动力。企业和职工如果把竞争看作是一种挑战,并毫不畏惧,充满活力,信心百倍地去迎接这种挑战,就能抓住有利时机取得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建议武钢公司在全体干部和职工中培育一种自觉竞争精神,有了这种竞争精神,职工在顺境时就会居安思危,在逆境时,就会与企业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企业就能经受住风吹浪打,在竞争中发展前进。

7、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创新精神是企业永葆青春的生命源泉。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与它的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处在新经济时代,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古人说:“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说明人才远胜于和重于钱财。人才是知识的拥有者,人才是财富的创造者,人才是无价之宝。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对企业的发展的何等的重

26 要。企业家的正确决策能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具有一般企业家的才干,而且还富有知识、智慧,有经济学家和战略家的长远眼光,具有哲学家的逻辑思辩和求实探索精神,还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从组织指挥,协调经营到人才资源的管理都有卓越的才干。更为可贵是有创新的企业家,是有胆识、勇于创新,敢于冒风险的创造性人才。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征,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也正是企业家的这种冒险精神,才使企业能够超常规飞越式地发展。他们是敢于冒风险承担风险去经营企业的人,他们以极其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企业的发展机遇。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统帅,他们是优秀的管理专家,优秀的经济学家,优秀的市场经营者。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的支柱,是企业取胜的根本。建议武钢公司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

(三)武钢企业文化借鉴

一个典型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武钢企业文化塑造出来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武钢在我国冶金工业乃至在全国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代表性。武钢企业文化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但仅仅局限在武钢就武钢论武钢是很不够的。武钢是新中国的产物,新中国的成就,新中国的象征,武钢所展示的就是新中国的风貌。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站得更高角度来看武钢。武钢的开发是从全国一盘棋,建设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而提出的。武钢的建设是依靠全国人民的支持,汇集了各路建设大军而形成的。武钢的科技发展是在全国抽调了技术攻关尖子精英,工人也是由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武钢共同奋斗的。因此,武钢就是新中国一段历史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代表,是中国人民的志气、气魄、能力、才干、智慧的集中体现。武钢在开发建设的30多年中形成的武钢企业文化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可

27 供其它企业借鉴参考:

1、特别要借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精神

2、特别要借鉴坚持走科技起家,科技开路,科技发展的企业文化

3、特别要借鉴坚持用产品塑造企业形象,创一流产品的企业文化

4、特别要借鉴强化管理,优化管理,注重管理艺术的企业文化

5、特别要借鉴坚持改革,深化改革,善于改革的企业文化

6、特别要借鉴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7、特别要借鉴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领导班子。

参考文献

1、张宗源、黎永泰,《企业文化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2、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3月一版2001年6月

3、管仲忻、郭廷建,《企业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

4、陆嘉玉、姚秉彦,《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年4月

5、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加入WTO干部培训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28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长官式”的项目工程指挥部已悄然退出了市场的舞台,项目经理责任制这一新生事物正在武钢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

项目经理责任制试行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工程质量、工期、投资及安全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经初步估算,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后,设计周期缩短近四分之一,设备订货周期缩短近五分之一,施工工期缩短近三分之一,投资费用节省近十分之一。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

29 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阳光行动”就是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实行更加透明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按照ISO9000贯标的要求,每年对设备供货方的供货质量、供货能力、企业信誉按照贯标的要求进行评审认定,对一些质量有问题,经营作风不正以及无业绩的供货方淘汰出局。二是采取货比三家,择优选廉和准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三是对大件运输合同设备采购采取会审管理制度。

画面:(“五外”会审会、厂务公开栏等)

旁白:多年来,武钢技改部坚持“五外会审”制度,推行厂务公开。2001年,技改工程设计委托实施“五外会审”10次,委托项目200多项,签定总承包合同59项,无一发生“三超”现象。

(采访技改部万书记)

多年来,武钢技改部注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把好廉洁自律的关口。比如《设备采购、大件运输合同会审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订货工作的透明度。其中的会审制度规定:一是会审时,技术和商务要分开;
二是公开询价。报价资料要闭封送达,请纪检员和有关人员同时启封;
三是根据各专业产品以及合同额度分等级评议。同时还规定了回避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杜绝了暗箱操作,目前还没有

30 发现一起违规违纪事件。

31

着力建设以科技为先导的武钢企业文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的确,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伴生了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一点对于处于战略发展转型期的武钢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武钢要实现建成我国汽车板和硅钢片为主的重要板材生产基地、绿色环保型工厂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宏伟目标,根本出路在于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科技进步是保持武钢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企业结构、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实现科技先导作用的途径,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着力建设以科技为先导的武钢企业文化,形成具有理念共识、制度保障、行为一致的坚实企业文化基础。

一是建设“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理念文化

——要充分利用公司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唤起全体员工的科技意识,在报纸、电视和网站上开辟“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专栏,重点宣传在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成果、先进事迹和人物典型,培养出热爱科技光荣、学习科技有进步、使用科技能带来效益的员工价值观,化无形为有形,强化科技意识的深入人心。

——要在厂矿、车间、班组营造尊重的氛围。在显眼的位置设立光荣榜,定期张榜班组级、车间级、厂矿级和公司级科技明星和学习型、攻关型团队,并适当给予奖金和福利待遇。定期举办各种级别和形式的科技论坛,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技攻关成果发布,内容包括技术革新、工艺突破和管理创新等等,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科技精神,管理者的思想和行动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形式,利用各种会议、中心组学习的机会,邀请部分科技明星作讲座,并对领导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创新有利于科技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政策制度文化

——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释放的政策制度环境。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管理文化。制度是企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制度政策的最终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作用对象是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制度导引行为。科技的先导作用是通过一大批掌握技术和技能的科技队伍而发挥。继续充分发挥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一定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形成尊重科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制度环境。尽快在科技队伍的建设上下大力气。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对被管理者的心理状态的深刻了解。成功的管理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心理学家。科技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成就感、上进心、追求公平、公正和公开、思想活跃、热爱真理、做事很投入、忠诚等等是他们共同心理特征,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管理中不要忽视任何制度政策的细节的作用效果。基于此,打造人才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平台是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的制度基础。“十一五”时期,公司一定要在科技队伍的管理制度创新方面有所突破,重奖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三是重点建设科技主导武钢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行为文化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武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于武钢这样一个承载着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历史使命的“国家队”而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一词的表述重点在“科学”,意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行为必须遵循科学的轨道。当前正值武钢制定和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节点。武钢发展规划是主导武钢今后五年行动走向的指南针。武钢发展一定要在符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框架下着力做好内涵式的发展,科学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在系统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机会之后的理性选择过程,而不是非理性的感觉,扬长避短、审时度势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略实施路径选择就是确定企业优先发展重点,创精品、做名牌是武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发展的支撑条件是整合研发资源,前瞻市场动向,充分发掘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求证、相互补充。

——集中力量,解决制约武钢长远发展的工艺、技术难题,在国际钢铁行业公认的竞争力指标中力争有所突破。只有这样,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才有了技术基础。

——加大投入,一方面扩大武钢利润源泉的高性能的硅钢片和高强度钢等“金牛”产品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培育有未来前景的“明星”产品研发。

——重视企业软科学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深化学习型武钢建设。最重要的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树立赶超的“标杆”,学习并实践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要“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闭门造车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文化。愿在未来的五年里,全体员工携手共建,不断提升武钢企业文化品位,为武钢“十一五”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真正让武钢“文化”起来!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再铸发展之魂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战略管理思想统领各项工作,抢抓安塞油田上产的历史机遇,努力在增收节支、增加积累上下功夫,安全生产形势良好,经营质量明显提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职工队伍保持稳定,企业呈现出箭头向上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物质文化夯基础

要让职工以企业为家,企业必须先象个家。××××××通过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近几年来,该××不断加大物质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住宅楼66栋,解决职工住房2676户。新建生活区道路照明、文化广场、健身俱乐部、商业街、职工食堂、幼儿园、职工医院等公益设施,提高了职工生活质量。栽种了多种树木、花草,绿化面积达194516m2,建成花园和健身广场5个,各类健身器械35台套,喷泉公园2座。良好的环境使企业先后荣获中石油总公司"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延安市"文明单位"、勘探局"花园式单位"、"优秀文明住宅小区"等荣誉。同时不断加强文化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灯光球场、露天健身场所一应俱全;
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电视演讲交替举办;
拔河比赛、越野长跑、征文比赛、各类球赛、棋赛接连不断;
“三八”节、“五一”节、“七一”节、“感知采一”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系列庆祝活动隆重热烈。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为职工提供了施展才智的舞台,也使职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制度文化强管理

只有严格规范的管理来提高职工素质,才能更好的确保安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增长的企业目标。为此,该××在岗位责任、劳动纪律、生产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制度规定,基层车间按考核制运行,基层班组按车组模式管理,实行干部跟班上井,首席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

同时,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该××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职工不做的,领导干部必须不做。此外,在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对职工关心的生产任务指标、奖金分配、业务招待费、职工住房分配、评模征兵等热点问题,实行××务公开,公平公正,接受职工的监督,保证了职工的民主权力,发挥了管理的约束功能。

行为文化提素质

近年来,该××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教育和技术型文化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如以“知荣辱、树新风、争做新时期石油人”为内容的荣辱观教育;
以“宣传激励、警示提醒”为教育形式的“廉政大家谈”;
以“我为一××谏一言、金点子”为内容的合理化建议;
以“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严达标”为内容的现场观摩会,以“赛绝活,比技术,露一手”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都收到了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的显著效果。同时,该××结合生产特点、根据不同的岗位及不同文化为职工制定了合理的培训“套餐”,使培训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切实提高了职工的整体技术素质。在全××各类岗位技术练兵比武活动中,多项科技成果在比武中诞生,各种技术难题在比武中攻克。

精神文化结硕果

××××××企业文化在继承大庆精神、延安精神和长庆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近年,该××深入宣传贯彻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重点规范使用集团公司统一的企业标志,塑造企业外部视角形象,大力弘扬统一的企业精神,教育职工奉行统一的企业宗旨,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同时,为了将和谐文化落到实××,该××组织开展了各类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先后开设电视频道近50个,开办了电视自办台。举办了“感知采一”文化艺术节活动,以电视演讲,感知采一大型晚会,秦腔自乐班演唱、老年拳剑扇表演,卡拉ok大家唱,安全生产网络征文比赛,女性沙龙,周末学校专题讲座,婚姻法、妇女维权、计生知识竞赛,庆“七一”歌咏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汲取营养,锻炼自我,提升素质。

和谐文化促发展

该××围绕“共举中国石油一面旗,同唱长庆油田一首歌”主题,以打造和谐为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丰富矿区建设内涵,拓展矿区建设外延,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该××矿区建设工作始终围绕构建和谐文化示范基地中心,通过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等各项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矿区居民呼声,把居民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抓好矿区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建设,积极出台了《构建和谐采一方案》,其宗旨是整合采一矿区现有的资源,切实加强矿区建设,提高矿区管理水平,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其目

的是使矿区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和深度化,将矿区服务内容延伸到楼院,辐射到平时,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功决定了铸就企业发展之魂的能动作用,××××××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步前行!

钢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钢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钢铁企业的合并重组,是相关企业间实现优势资源共享、规避同业竞争、扩大规模效益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梳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企业利益与相关方利益的重大难题。

在本钢与北钢合并重组之初的日子里,新本钢集团面对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钢铁困局。很多人对这样的重组能否获得成功提出了质疑。

两年多后的今天,当本钢集团在行业整体亏损中依然保持盈利时,当本钢集团连续3年保持全国出口第一时,业界人士不禁产生了新的疑问:本钢是如何从困境中脱颖而出的?

“打造软实力,以企业文化力量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这是本钢人的回答。

促进人心融合

本钢与北钢合并伊始,本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晓芳就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职工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关注眼前,实现关键板块快速对接,达到管理流程的迅速统一,通过建立采购、销售和财务三大统一平台,向北钢公司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等具体措施,实现合并重组的快速平稳过渡。二是立足长远,成立了管理创新项目部,抽调集团内各个专业的管理精英组成项目团队,在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指导下为新本钢未来的发展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与有效的管控基础。一近一远,勾画出了新本钢未来发展的完整布局。

本钢集团管理创新项目部成立之始,就创立了两钢文化融合推进组。用张晓芳的话说:“只有人心融合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合并重组。”

一般说来,企业合并重组中的企业文化整合路径应根据合并重组双方的历史背景、经营特色、文化差异程度等情况进行选择。本钢与北钢虽然同为国企、同处一市,但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两钢有着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对此,本钢集团客观总结了两钢企业文化的历程与现状,明确各自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把双方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作为研究、设计新本钢精神文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钢企业文化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全面把握了两钢文化的核心特征。同时,本钢还与韩国浦项等进行了文化对标,从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等功能层面与浦项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准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定位和努力方向。

为了了解和把握干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知、价值取向等,本钢集团还开展了专题座谈、代表性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在对收回的近千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本钢得出了基本结论:两钢职工对企业均有较强的归属感,尤其是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提炼,价值取向基本一致,对前三位价值观念的选择达成了共识,分别是以人为本、团队建设和不断创新,这为整合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20xx年1月4日,张晓芳在《本钢日报》上发表题为《万众一心,共同打造世界强企》的署名文章,首次向公众和本钢全体员工推出了新本钢的核心价值观———“人本、人和、至精、至强”,阐述了本钢集团“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围绕全体员工;
全面建设和谐企业;
致力于精品钢材基地的建设;
昂首世界500强”等价值体系。至此,新本钢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秉承“人和”理念

20xx年上半年,本钢集团企业文化体系初步形成并开始试运行。

在本钢企业文化体系中,对其核心价值观“人和”进行了如下解释:“‘人和’致力于和谐企业建设,其包括广义的人际关系和谐、员工身心和谐、和而不同的工作状态和企业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等四个方面。”而广义的人际关系和谐就包括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等多方面关系的和谐。

对于这个理念的理解,本钢国际贸易公司的一位产品营销负责人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钢材市场的低迷,许多钢材经销商或转行或跑路,使得许多钢企出现了合同不饱满的情况,而本钢集团却一直保持着百分之百按合同组织生产的良好态势。其原因就是几年来本钢集团一直把供应商和经销商作为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对方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伸出援手,所以,当钢材市场出现困难的时候,所有合作商都没有离开本钢。张晓芳在与记者交流时说:“现今市场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价值链的竞争,当你的供应商、你的用户与你一道面对市场时,你的竞争力就会相当可观了。”

这就是“人和”。

同样是一个关于“人和”的故事:20xx年,本钢集团在经营工作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依然投入近3亿元用于辽河流域治理中。到20xx年10月26日,本钢全面完成了43项污水零排放系列工程,彻底实现污水“零排放”,为还“母亲河”的“清河碧水”率先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坚持求真务实

翻开《本钢集团企业文化宣传手册》,记者看到一条管理理念———始于精,行于严,重于效。本钢人是这样解释的:任何工作在计划与决策时要“精细、精准、精湛”;
在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严肃、严厉”的原则;
考核管理工作是

否成功只看四个字:效率、效果。本钢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让每一吨铁水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在本钢集团钢铁主业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对于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张晓芳解释了它的内涵:“一吨铁水如果在后面工序中生产出的是附加值低的大路货产品,投入到市场每吨就要亏损300元,如果生产出高等级汽车面板等优质产品,则可盈利800元,这一反一正的差距就是1100元,这就是企业的效益。” 在本钢,这样朴实的理念还有很多,比如在原料使用上要“吃干榨净”;
在市场竞争中要做到“同样产品比成本,同样成本比效益”;
“智慧在基层”反映出各级领导对基层员工能力与贡献的肯定等等。

大实话孕育着大道理,大实话发挥出大作用,这就是本钢文化的特色。

作为本钢“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钢企业文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强大的新本钢文化力促进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为本钢建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备受尊重的世界500强优秀企业提供全方位文化支撑”的具体工作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钢计划将“十二五”期间的5年,分别定为“企业文化整合宣贯年、企业文化全面推进年、企业文化深化实施年、企业文化提升进步年和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年”。在这5年中,本钢在企业内部建设中要实现“员工更加优秀,管理更加有效,人心更加凝聚,企业更加和谐”的目标;
在企业外部拓展过程中则要实现“形象上有鲜明的影响力,经营上有广泛的竞争力,合作上有共赢的亲和力”的目标。

用文化软环境铸就企业硬实力

--新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成倩

初秋的新疆阳光明媚,天空蔚蓝,牛羊成群,瓜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这里有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也有绿树成荫的葡萄长廊;
有高楼林立的喧闹都市,也有牛羊点缀的美丽草场;
有古老文化遗产的绵延传承,也有现代商海战争的沉浮兴衰。

在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新疆农村信用社“越战越勇”,日渐兴旺,为新疆经济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致胜法宝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一、小小果篮,盛满失主一片心

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周而复始,当新疆阿克苏市农村信用社联社个金部的员工们正在探讨业务时,一位维吾尔族女士走了进来,笑盈盈地将一个果篮双手奉送给员工姚佳俊,并再三对小姚表示感谢!大家纷纷投来了疑惑的目光,还来不及询问,女士已迫不及待地将详情娓娓道来:

几天前小姚在下班搭乘出租车时,在座垫上拾到一部价值不菲的智能手机。回家后,小姚想尽快联系到失主,便按照通讯录拨打了失主父亲的电话,对方半信半疑,谨慎地表示女儿出差在外,待联系到女儿后再说。第二天,失主的父

1

亲驱车来到联社个金部,取走了丢失的手机!本以为此事就此完结,小姚对谁也没有提起。没想到几天后,女失主专程赶到联社,坚持要送给这个拾金不昧的小伙子一个精心包装的果篮,她说:“丢失手机事小,农村信用联社能有这样品质高尚的年轻人令她感到既惊喜、又钦佩!”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在全疆农信系统屡见不鲜,充分展现出农村信用社普通职工的高尚人格品质和社会公德,树立了新疆信合人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这与新疆农信社一直以来倡导的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自治区联社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弘扬新疆精神为支撑,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的价值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

此外,还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开展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佳节送温暖”、“爱心一元捐”、“送金融知识下乡”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爱国、爱疆、爱信合的人文情怀,进一步强化了“用心服务,成就客户”的服务理念。全疆各地农信社员工,用他们的真情,换来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对树立企业形

2

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一张菜谱,道不尽信合真情

在博乐市联社柜员赵岚家的餐桌玻璃板下,珍藏着一张腌制咸菜的小菜谱,每当赵岚看到它,心中就会涌上阵阵暖流„„

铜锣湾商场的账户开设在博乐市联社,商场出纳孟广健女士自然就成了博乐市联社的老主顾,她与赵岚相互十分熟识。有一天下班后,赵岚见孟女士两眼充血,无精打采,情绪十分低落,上前询问才知道,铜锣湾商场的850多间商铺分属不同业主,孟女士每个月都要在固定时间给每位业主返租金,可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孟女士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录账慢,不会套用公式,账务出错率高,常常忙到凌晨5-6点,结果第二天因为出错,不仅要面对业主的投诉,还有领导批评、扣罚奖金„„说到这,泪珠禁不住从孟女士的眼眶中滚落。

孟女士的话触动了年轻的赵岚,她不加思索地说:那以后返租金时,来找我,我帮你。孟女士一愣,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她深知农信社柜员业务繁重,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谁不想完成本职工作后赶紧回家,但赵岚却主动要给自己帮忙,“这怎么能行,会占用你下班时间的”。“好了,你就别跟我客气了,就这么定了。”此后,每个月固定时间,赵岚下班后都会帮孟女士录账,一边录账,一边

3

耐心传授录账技巧和公式套用方法。每次都会忙到凌晨

1、2点以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女士渐渐出师了。现在她终于可以快速独立完成录账工作了。孟女士对赵岚十分感激,逢人就说:农村信用社的员工水平就是高,业务办理速度快,各种公式都会套用,还不出错„„

人心换人心,你对她真诚,她也会对你报以真心。孟女士知道赵岚晚上经常加班,一忙起来,啃点馕就打发了晚饭,根本顾不上吃菜。细心的她从此便有了给赵岚带咸菜的习惯:“晚上你加班时,也尝尝我的咸菜!”“太谢谢了!”大家都称赞孟女士的咸菜腌得好,她说:“下次我教你做,这样你在家也可以吃到咸菜了!”本以为是句客套话,孟女士下回来办理业务时,果真递上了一张菜谱,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写着做咸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其中一些步骤写地通俗,质朴,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她还反复交待:“记着不能沾油啊,一点儿都不能沾!”“好,我记住了。”直到现在赵岚也没有时间学做咸菜,但那张饱含真情的小菜谱,仍珍藏在餐桌玻璃板下,时常看一眼,那浓地化不开的情谊总会在赵岚心中萦绕。

类似的“小”事,在全疆农村信用社时有发生。员工业务水平的高低,客户尽收眼底,客户的称赞是最大的肯定,一声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都能让大家倍感温暖。

新疆农信社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全疆各县市联社平

4

时的各种学习、评比密不可分,以学习促业务,用考试测水平,各类学习、评比、达标已成为信用社的常态化工作,大家充分意识到,学无止境,细涓成流,银行业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养成学习的习惯,视学习为保持竞争力的第一生命线。

自治区联社十分重视员工职业能力建设,本着适应全区农村信用社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贯彻落实新疆农村信用社联社党委“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方略,坚持“注重质量、提升水平、讲求实效、加大宣传”的工作原则,构建了发现、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

2010年,自治区联社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业务技术比赛。比赛从制定方案到举办决赛历时8个月,参加人员覆盖全区农村信用社所有网点的员工,参加训练比赛人员达7500余人。比赛调动了全系统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练本领、强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批业务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系统全员学习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艺的热情空前高涨,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越发浓厚,构建学业习型企业的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农信社员工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专业技能得以强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大幅增强。

为持续推进职工技能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新疆农村信用社拟于2012年11月初举办全区农村信用社第

5

二届业务技术比赛,比赛项目涉及综合门柜业务、单指单张点钞、机器点钞、财新系统项目各模块核算原理及操作流程、信贷管理系统业务操作技能等。

三、一张卡,办出的不是业务,是信任

2011年石河子农合行炮台支行网点开业,很多客户慕名而来,把开业仪式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热闹,有这么多人捧场,算是开了个好彩头,网点工作人员个个喜不自禁。开业仪式结束后,群众仍不散去,就让大家一头雾水了,这是要干什么?

原来,这些群众见网点营业后,迅速冲到柜面,在大厅排起了长队,主动要求要开办农村信用社的玉卡,由于排队的人多,蜿蜒的队伍延伸到了营业厅大门外。其中一位客户不无感慨地说:“你们早就该来我们这开办网点了,从前这里的银行少,我们没的选,旁边那家开门晚,关门早,办理业务速度慢,态度还不好,实在郁闷!早听说信用社服务态度好,现在总算把你们给盼来了,我一大早赶来,就是为了在这办张玉卡,开了卡我就把钱全存过来。”听了番这话,网点员工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客户一句无心的感慨,道出了农村信用社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群众对农村信用社的高度认可。

在新疆,提起农村信用社,人们会想到三件事:一是贷款办地快,二是服务态度好,三是不拒绝换零钱、换残币。

6

有了这三件宝,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一路高歌猛进,经营业绩节节攀升,在新疆银行业获得骄人的业绩。良好的口碑,与多年来不间断的文明服务规范工作常抓不懈密不可分。

新疆农村信用社在主抓经营管理的同时,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统领,大力塑造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着力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将文明规范服务的要求嵌入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向服务要效益,用服务赢得客户,凭借过硬的硬件设施和优质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新疆农村信用社从自治区联社到各县市联社,再到各营业网点,高度重视文明规范服务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定期组织培训。从着装仪表、文明用语、人际关系和沟通艺术、服务礼仪与待客技巧、客户投诉与纠纷处理规范及技巧、柜面营销技巧、网点现场管理能力提升、大堂经理的职责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打造”。

一位老员工对培训的效果感触颇深:“大堂经理主题培训后,我们网点专设了大堂经理,通过大堂经理专业化的引导和服务,不仅降低了柜面压力,大厅里也变得秩序井然了,以前提过意见的顾客都开始夸奖我们了!”

此外,新疆农村信用社还通过创建 “工人先锋号”、“模范职工之家”、“文明单位”,争创“金牌服务单位”、“金牌服务明星”,争当“业务技术能手”等活动,在联社、网点、

7

员工三个层面营造出你追我赶,争夺荣誉的氛围,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农村信用社跨越式、可持续式发展上来。

四、“爱心基金”温暖信合员工

在青河县信用社工作了40年的员工吾央汗·汗加尔终于盼到了退休的日子,多年来,因为信用社工作繁忙,家里家外的事常常由妻子一个人承担,吾央汗·汗加尔觉得亏欠妻子太多,现在退休了,总算可以好好在家陪陪老伴,他打算把这些年来亏欠妻子的一一补上,然而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他却不幸患上了高峰化胃腺癌。病痛的折磨、治病开销的经济负担,加之对亲人的亏欠感,使吾央汗·汗加尔精神一蹶不振。

2011年7月7日,自治区联社工会带着自治区联社党委的关怀与嘱托,向吾央汗·汗加尔送去了3万元的信合爱心基金。当吾央汗·汗加尔汗用颤抖的双手接过3万元慰问金时,老泪纵横,用能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反复重复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信用社!”

目前社会保障对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伤残等提供的理赔金额比较有限,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新疆农村信用社患病员工的生活水平,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008年9月,经新疆农村信用社联社党委决定,由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工会工作委员会、

8

自治区联社机关党工委共同发起倡议,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信合爱心基金”,由全疆农村信用社系统干部员工捐款筹集资金93.9万元,此后,自治区联社从机关经费中向“信合爱心基金”划拨了补充资金100万元。

“新疆信合爱心基金” 实施近四年来,爱心救助覆盖到了天山南北,对31名重大疾病患者和6名病故员工家庭实施爱心救助,其中少数民族员工23人(含维吾尔族11人,哈萨克族8人,回族2人,蒙古族1人,塔吉克族1人),汉族员工14人;
男性26人,女性11人。累计捐助金额144万元,其中向3位患有尿毒症的员工各资助19万元。

这些身患重病的员工和困难家庭不论来自哪个地区,哪个民族,都得到了新疆农村信用社各族干部员工的真诚关爱和无私帮助,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与病魔和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各族干部员工也在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新疆农村信用社这个大家庭和各民族干部员工手足情深。充分体现了新疆信合几十年积累和传承的互助友爱、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鉴于“新疆信合爱心基金”在信合员工中的良好反响,为了让“爱心”得以传递,2012年8月初,自治区联社号召全疆各县市联社建立“爱心基金”,制订“爱心基金”申报、受理、审批流程,从而使更多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得到帮助,截止目前,已有11家县市联社建立起了自己的“信合爱心

9

基金”,其它的联社也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把建立“信合爱心基金”作为当前工作中的大事来抓。

“新疆信合爱心基金”的建立和实施,增强了干部员工对新疆农村信用社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爱社如家、努力为农村信用社争做贡献的热情,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向社会充分展示了新疆农村信用社的优秀企业文化,树立起了新疆农村信用社团结互助、扶贫帮困、民族团结的良好形象。“新疆信合爱心基金”既是新疆信合事业的一项任重道远的“民心工程”,又是创建“和谐信合”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默默耕耘,换来累累硕果

新疆农村信用社团结全疆各县市联社在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加之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力助推,企业形象大幅提升,获得社会一致好评,荣誉和鲜花接踵而至。

2011年,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展的“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金融支农评先活动”中,自治区联社推出的“畜牧业贷款”与“两居工程贷款”分别获得“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与“最佳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奖”;
2012年,自治区联社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评选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单位。

10

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先进评选活动中。伊宁县联社被评为“最佳服务县域经济贡献奖”,青河县联社努尔古丽·塔依希别克同志获得“最佳服务标兵奖”,在全国农合机构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同时,呼图壁县联社、奇台县联社获得“最具潜力十佳银行”,莎车县联社获得“最具影响力十佳银行”称号。

乌鲁木齐市联社大十字信用社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北泉分理处等5个网点被评为“新疆银行业2009--2010年度文明规范服务金牌服务单位”,黄馨萱、热孜玩·木合木的等8名员工被评为“新疆银行业2009--2010年度文明规范服务金牌服务明星”。

乌鲁木齐市联社的吴湘军、和静县联社的吾热也提·尼牙孜两位同志被光荣地评选为“自治区劳动模范”,成为全区农村信用社的先进典型。

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面对容誉,新疆信合人往往会说: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免费

分享

创新

文化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走进新泰公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等荣誉是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荣耀。如果你问该公司的职工们,这些年企业的发展是如何驶上快车道?他们一定会自豪的告诉你,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用文化凝聚企业合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要形成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依靠人的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该公司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企业是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造人”的管理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用企业文化这一只无形的手来引导职工,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拼上、豁上、靠上。”这是新泰公司职工耳熟能详的两句话,也是最能反映公司文化理念和员工精神风貌的两句话。公司完善、优化了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相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推行“

一、二、三线”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上上下下形成合力。列入公司职工自主创新成绩单的有:2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4项全国优秀qc成果、8项山东省优秀qc成果、8项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31篇省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开展全员性创新实践活动带来的可喜成果。

目前,该公司各类群众性技术攻关小组已全面渗透到生产、营销、农电管理的各个环节,有近百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通过参与群众性创新活动,不仅创造了效益,更主要的是创新了思维,开拓了视野,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生技部亮剑qc小组成员说。“学习榜样、尊重榜样、崇尚榜样”在很多员工办公桌上都有一本《榜样》画册,里面记录着员工的优秀事迹,是公司“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文化丛书之一,目前已出版12册。每一册,通过“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不同主题把员工的优秀表现记录下来,通过有形的文化宣传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创新文化理念用文化提升发展动力“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赋予了新电

免费

分享

创新

人干事创业的执著和闯劲;巍巍泰山,汤汤汶水,孕育了新泰电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质。新泰电力“企业发展巍如泰山、安全生产重如泰山、电网建设坚如泰山、优质服务美如泰山、企业文化厚如泰山”的“和谐五观、稳如泰山”企业文化成果,是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塑造、传播和深植,该成果荣获“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奖。“我们县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国网公司“四统一”文化要求的工作机制,并融入到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等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中,强化文化执行力,让文化沉下去”。对企业文化建设,党委书记刘国红有着深刻理解与感悟。“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没了顶梁柱,俺娘们这日子还好过吗?家里遭了灾,公司也损害,孩儿他爹,这些事你想过没有......”这是该公司高洪军与妻子“联袂”打造的“家庭安全二人转”《生日之爱》。因其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在社区家庭巡回演出时很受广大电嫂的欢迎。安全情景剧的推出,是该公司“安全文化”活动的又一重头戏。公司在“泰山石”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红灯笼”系列载体活动,将国网公司“安全文化”做到家,既能让电力职工接受铁的管理,又能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服务真情如泰山深厚,服务环境如泰山优美,服务品质如泰山高尚,服务品牌如泰山响亮”文化理念是该公司对“服务真诚、共谋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延伸,并相继开展“95598天使行”活动,制定了“感恩”服务活动载体。此外,创新廉洁文化理念,在廉洁文化“四进”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家庭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用妻儿句句叮咛、父母殷殷教诲、家人丝丝牵挂,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做成廉洁“家”文化。

打造知行合一企业文化“四统一”完美落地当前,“我是国家电网人”的意识,企业文化“四统一”精神,在每个新电人中落地生根。“《员工守则》是国网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10月9日,新泰公司参赛选手在企业文化“四统一”知识竞赛中的精彩表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多数文化宣贯不同的是,他们在竞赛中采用了小品加现场情景剧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新泰公司坚持载体推进、全员参与,在充分解读和对接的基础上,于10月份举行了3次企业文化建设研修会,开展知识竞赛、调考和征文等载体宣贯活动,从理念文化、视觉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谋划共性与个性的融合,打造企业文化“四统一”认知力、执行力。“为了全运会的顺利进行,为了国电铁军荣耀,我

免费

分享

创新

们全力以赴,确保全运会的用电安全!”10月10日,新泰公司驻济11名保电队员们庄严宣誓,20天,两条110千伏特级线路,昼夜蹲守,他们用艰苦的劳作,用实际行动,以“零缺陷、零事故”的工作佳绩,圆满实现了保障全运电力任务。“我们是国家电网人,能为全运保电,非常的激动!”队长李雷自豪地说。全运保电、奉献社会,是诠释企业核心价值观最有力的印证。“树立开拓进取意识,为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树立统一发展目标,为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统一行动指南;树立统一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为提升企业生命力提供文化支撑。”这是新泰公司在落实企业文化“四统一”进程中,形成的“三树三为”精神。目前,公司上下正以全员的继承精神,统一塑造的企业品质,发挥“四统一”优秀文化力的引领、推动和激励作用,实现了企业文化“四统一”的的完美落地。

资料来源:http://www.dawendou.com/data/xdth/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走进新泰公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等荣誉是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荣耀。如果你问该公司的职工们,这些年企业的发展是如何驶上快车道?他们一定会自豪的告诉你,这些成绩

的取得,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用文化凝聚企业合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要形成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依靠人的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该公司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企业是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造人”的管理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用企业文化这一只无形的手来引导职工,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拼上、豁上、靠上。”这是新泰公司职工耳熟能详的两句话,也是最能反映公司文化理念和员工精神风貌的两句话。公司完善、优化了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相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推行“

一、二、三线”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上上下下形成合力。列入公司职工自主创新成绩单的有:2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4项全国优秀qc成果、8项山东省优秀qc成果、8项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31篇省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开展全员性创新实践活动带来的可喜成果。

目前,该公司各类群众性技术攻关小组已全面渗透到生产、营销、农电管理的各个环节,有近百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通过参与群众性创新活动,不仅创造了效益,更主要的是创新了思维,开拓了视野,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生技部亮剑qc小组成员说。“学习榜样、尊重榜样、崇尚榜样”在很多员工办公桌上都有一本《榜样》画册,里面记录着员工的优秀事迹,是公司“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文化丛书之一,目前已出版12册。每一册,通过“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不同主题把员工的优秀表现记录下来,通过有形的文化宣传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创新文化理念用文化提升发展动力“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赋予了新电人干事创业的执著和闯劲;
巍巍泰山,汤汤汶水,孕育了新泰电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质。新泰电力“企业发展巍如泰山、安全生产重如泰山、电网建设坚如泰山、优质服务美如泰山、企业文化厚如泰山”的“和谐五观、稳如泰山”企业文化成果,是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塑造、传播和深植,该成果荣获“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奖。“我们县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国网公司“四统一”文化要求的工作机制,并融入到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等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中,强化文化执行力,让文化沉下去”。对企业文化建设,党委书记刘国红有着深刻理解与感悟。“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没了顶梁柱,俺娘们这日子还好过吗?家里遭了灾,公司也损害,孩儿他爹,这些事你想过没有......”这是该公司高洪军与妻子“联袂”打造的“家庭安全二人转”《生日之爱》。因其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在社区家庭巡回演出时很受广大电嫂的欢迎。安全情景剧的推出,是该公司“安全文化”活动的又一重头戏。公司在“泰山石”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红灯笼”系列载体活动,将国网公司“安全文化”做到家,既能让电力职工接受铁的管理,又能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服务真情如泰山深厚,服务环境如泰山优美,服务品质如泰山高尚,服务品牌如泰山响亮”文化理念是该公司对“服务真诚、共谋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延伸,并相继开展“95598天使行”活动,制定了“感恩”服务活动载体。此外,创新廉洁文化理念,在廉洁文化“四进”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家庭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用妻儿句句叮咛、父母殷殷教诲、家人丝丝牵挂,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做成廉洁“家”文化。

打造知行合一企业文化“四统一”完美落地当前,“我是国家电网人”的意识,企业文化“四统一”精神,在每个新电人中落地生根。“《员工守则》是国网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10月9日,新泰公司参赛选手在企业文化“四统一”知识竞赛中的精彩表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多数文化宣贯不同的是,他们在竞赛中采用了小品加现场情景剧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新泰公司坚持载体推进、全员参与,在充分解读和对接的基础上,于10月份举行了3次企业文化建设研修会,开展知识竞赛、调考和征文等载体宣贯活动,从理念文化、视觉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谋划共性与个性的融合,打造企业文化“四统一”认知力、执行力。“为了全运会的顺利进行,为了国电铁军荣耀,我们全力以赴,确保全运

立足诚信 践行责任 做区域发展栋梁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濉溪县分公司企业文化示范县创建

纪实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濉溪县分公司

二零一一年九月十日

目 录

一、源起............................................................3

二、指导思想与文化定位..............................................4

三、企业文化建设历程................................................5

(一)客户服务篇 ...............................................6

(二)团队人才篇 ...............................................7

(三)创新发展篇 ...............................................8

(四)社会责任篇 ...............................................9

四、栋梁文化建设成果 ................................................9

立足诚信 践行责任 做区域发展栋梁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濉溪县分公司企业文化示范县创建纪实

一、源起

文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当前,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促使各通信运营商不断提高自身硬实力,这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外部资源获取等方式实现的;
而包括管理水平、运营机制、企业文化在内的软实力的提升则需要更加艰巨、持久的过程。作为一个以提供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为生存之本的通信运营企业,要想长期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通信领域的百年老店,在文化建设中应如何考虑自身定位?

从企业外部来看,能为客户持久认可的企业表现究竟是什么?是眼前的企业规模、盈利水平、资费价格、丰富的业务还是应该有长期优异的服务水平?优异服务的必然要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如何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在做好自身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

从企业内部来看,后泰勒时代,在传承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如何更多体现人本管理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动性,提高组织凝

聚力?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员工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评价和激励手段局限性凸显,加之员工职业发展受限等因素,人与人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不免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和不和谐氛围。我们的文化建设应力主怎样的具体价值导向,才能有效助力解决发展难题?

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濉溪县分公司领导团队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研究,深深地意识到:通过建立一种无可替代、不易被模仿的企业文化理念,借助文化的隐形渗透力及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在企业外部建立社会公信力,营造可信、勇担责任的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形成,在企业内部建立员工忠于企业、信于企业的文化氛围,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增强各部门间的组织合力,提升企业的竞争软实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打破企业发展瓶颈,从而推动企业长久高速发展,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在集团公司‚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企业发展观的引导下,在淮北分公司‚以诚为源 誉从信来‛的服务文化影响和推动下,濉溪县分公司‚栋梁‛文化理念应运而生。

二、指导思想与文化定位

按照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要求,我公司一直坚持‚One CM‛战略在文化层面的贯彻,使理念与经营实践相结合,一脉相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肩负‚做信息社会栋梁‛的光荣使命,秉承安徽公司‚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发展‛的发展方向,以省公司企业文化行动纲要为指导,将淮北分公司‚以诚

为源 誉从信来‛的服务文化做为基础,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在企业服务、创新、团队人才和社会责任方面着力展现‚栋梁‛的内涵,提出‚立足诚信 践行责任 做区域发展栋梁‛的‚栋梁‛企业文化定位。

‚立足诚信‛是一切发展与进步的根源: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条件、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二字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推崇的高尚目标,也是淮北分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践行责任‛体现了我们的态度,对内要求员工忠诚地对待企业和工作,企业对员工充分体现信任与关爱;
对外要求我们真诚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和广大客户,塑造公司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担负起卓越品质的铸造者这一责任。‚做区域发展栋梁‛是我们对于做卓越品质创造者的自我要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是县公司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濉溪移动人勇于承担责任,促进发展的决心。

‚立足诚信 践行责任 做区域发展栋梁‛的‚栋梁文化‛是淮北分公司‚以诚为源 誉从信来‛‚诚信‛文化的延伸。主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诚信文化‛的引导下只有‚践行责任‛才能做‚区域发展的栋梁‛。

三、企业文化建设历程

(一)客户服务篇

后竞争时代,服务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通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持续提供‚充满真诚 值得信赖‛的服务,才能取得客户的长期认可。

1.完善的服务渠道

濉溪县分公司现有自办营业厅19个,专营店170余家,村级渠道280余家,业务网点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同时,随着电子渠道的发展和应用,真正做到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服务,在同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铸就了濉溪县通信服务行业的主导地位。

2.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公司共有专职服务人员82人,员工平均年龄2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5%,年轻化、学历高、素质高、服务优是濉溪县分公司服务团队的主要特点,多年来在服务工作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成为濉溪县服务行业的佼佼者。公司淮海路营业厅、溪河路营业厅多次在行业评比中获得省市各级政府颁发的‚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服务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在集团公司‚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濉溪县分公司以提升员工服务能力、打造标准化服务流程、提升员工综合服务意识为出发点,开展岗位练兵、客户服务意识提升培训,切实提高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3.卓越的服务理念

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提升公司服务理念是濉溪县分公司公司常抓不懈的的重点工作。2009年,省公司面向社会提出‚便捷服务,满意100‛的服务理念,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在这一理念上,濉溪县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创立了‚360°服务‛的服务理念,提出了‚窗口人员360°综合考评‛,并下发了濉溪移动市(2011)28号文件,建立起一套针对窗口服务人员公平、公

正的360°全方位考核机制以保障服务质量。通过业务办理、业务考核、用户回访等八项考核维度对窗口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并每月进行通报。增强了客户的感知度、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在最近的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公司的满意度高出同行业竞争对手5pp点以上/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称赞。

(二)团队人才篇

在通信行业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如何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面对与主要竞争企业之间的人员规模差距,简单的增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和唯一办法,在不断提升员工能力的同时,构建跨层级、跨部门、跨岗位的高效协作的组织机制,打造组织合力,形成组织的整体竞争力,强化内部客户观念,打造内部服务链,从而推动企业运营能力的持续发展。

1.‚市县一体化‛打造竞争合力

作为淮北分公司唯一一个县,如何在全业务竞争时代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与淮北分公司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形成淮北地区区域竞争合力成为公司发展的首要问题。淮北分公司赵敬宝总经理提出了‚心中想着县 目光关注县 脚步常到县 措施针对县 管理留在县 业绩连着县‛的市县一体化发展方针,通过 ‚六个到县‛形成公司区域间的竞争合力。濉溪县分公司针对这一发展方针积极与淮北分公司各部门之间主动进行沟通,开展了大量的调研与对接工作以便于保障各项工作稳步开展。通过市县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分公司领导班子在制定决策、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市县一体化因素,与市公司真正做到了

思想统

一、方向一致、步调一致,形成了市场竞争合力。通过共同的努力濉溪县分公司客户规模达到49.47万居全省县公司

刘婷婷获得‚淮北市巾帼服务标兵‛的光荣称号,溪河路营业厅营业员赵浩洁获得‚濉溪县最佳服务标兵‛称号,马桥营业部主任马盼盼、淮海路营业厅值班长张莉、集团客户中心主任刘飞分别获得央企班组长培训优秀学员称号。

(三)创新发展篇

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创新是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信行业全业务运营、增长放缓、同质化竞争、规模和成本等传统优势渐失,唯有创新才能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我们所倡导的创新不在一朝一夕,更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必须坚持持续不断地创新,使创新成为企业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竞争力优势。

1.树立正确思想积极开展创新工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濉溪县分公司为做好创新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定期召开创新工作会议以保障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全业务运营的新形势,濉溪移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强化危机意识,促使观念创新‛的创新发展之路,同时制定了《濉溪县分公司创新管理实施细则》,为濉溪县分公司的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2.人人参与打开创新工作新局面

为推动创新氛围的形成,公司专门召开创新工作启动大会,统一制作创新传播语席卡摆放在显著位臵,并邀请创新工作管理专家来公司开展创新知识普及培训,‚人人创新、时时创新、事事创新‛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濉溪县分公司以班组为单位成立九个创新小组,公司领导均参与到创新工作中,通过每月开展的‚创新之星‛评选活动,

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创新动力和工作热情,创新氛围空前高涨,一个个优秀的创新或创意在工作实践中产生。

3.加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

随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涌现出大量的创新思路,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公司创新工作小组进行了一一梳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形成了新的生产力。濉溪县分公司社会渠道OA系统、社会渠道无纸化电子号单、宣传单编号区分管理法、橱窗布幔窗帘化、台席宣传卡片展示架、便捷式墙面宣传展架、‚押款式‛宣传物料配送法、客户授权书标准化等17项创新已经在县公司进行推广应用。社会渠道OA、橱窗布幔窗帘化、便捷式墙面宣传展架等数项创新成果已经被市公司认可并应用,正在向省公司申报创新项目。公司积极将创新工作中的新理论、新办法落到实处,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应用,从而转化为‚栋梁‛的生产力。

(四)社会责任篇 1.基础通讯及服务

目前濉溪县范围内共有通讯基站287座,通信光缆806公里,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良好的移动通信服务。中国移动信号好、计费准、营业网点多、用户量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2.关注‚三农‛、关注民生保障农村和谐发展

做为农业大县,濉溪县分公司担负着科技兴农、信息惠农、通讯利农、业务助农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公司联合社会保障局在全县农村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推广活动并得到了良

好的效果;
与濉溪县政府合作,投入200万资金在农村客户中开展‚空巢老人关爱行‛活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手机终端、话费等补助;
与濉溪县政法委联合推广的‚十户联防‛项目更是受到了广泛赞誉。公司还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五千万元以农村信息化为切入点,大力支持濉溪县新农村建设。常态化开展志愿者进社区、进街道,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广大员工积极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关注困难、失学儿童,资助贫困大学生,及时为灾区困难同胞捐款,体现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受到地方百姓的广泛好评。

3.担当发展重任,促当地经济发展

自2009年电信运营商重组以来,公司以‚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为指导,加快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发展、助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010年公司与濉溪县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濉溪县城乡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计划2010年-2014年在濉溪县投入2.5亿元助力打造‚数字濉溪‛,建设TD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础建设,并以TD网络为平台,在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领域全面引入TD应用,快速提升濉溪县信息化水平,体现了濉溪移动以实际行动为振兴濉溪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推动濉溪经济发展的栋梁。

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潜在而深远的。多年来,濉溪分公司通过深入推进栋梁文化体系建设,推动了企业竞争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在‚栋梁‛文化理念的氤氲和深入影响下,自2002年以来,濉溪县分公司客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公司运营收入达到2.23亿元;
2005年至2010年,公司在安徽移动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安徽移动服务考核中连续5年位居前三名。

在公司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濉溪移动以实际行动树立诚信企业形象,努力打造栋梁文化品牌,先后荣获‚淮北市诚信优胜单位‛、淮北市‚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淮北市

阿希金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文化铸魂聚人心

作者:李金城 林丽琴 来源:新疆有色报 点击数:

209 更新时间:2009年12月17日

绵蜒的科古琴山默默地依伏着天山,涓涓的阿希河激昂地扑向伊犁河。在这里,有着新疆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黄金生产企业——阿希金矿;
在这里,更有着一批唱着“金色的事业,金色的心,天山深处创大业,愿为祖国献黄金”的阿希人。

春夏迭复,斗转星移。建矿14年来,阿希人一次次续写着创业的新篇章,也一次次创造着为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截至2008年,已累计生产黄金近17吨,上缴各种税费上亿元,企业资产累计已达3亿元,成为自治区黄金工业的一面旗帜;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新疆第一家先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树脂提金工艺和生物氧化提金技术的企业;
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新疆企业之星”、“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是什么支撑着阿希人创造着这样的佳绩?是阿希金矿以实现“建成新疆最优美矿山”为目标,以提升全矿职工综合素质为目的,大胆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果。

“把阿希金矿建成新疆最优美的矿山”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阿希金矿的每一段发展历程都无声地映证着“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一个资源性的矿山,我们不可能固守一山一隅。矿挖完了怎么办?资源没有了怎么办?阿希金矿的领导班子对压在身上的担子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顺应集团公司“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战略的总体要求,阿希金矿必须做大做强,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做新疆黄金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为整合新疆的黄金资源、早日把阿希金矿建成新疆黄金工业的基地做出贡献。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阿希金矿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于2004年提出了“把阿希金矿建成新疆最优美矿山”的企业愿景,至此,也吹响了阿希人奋发前进的号角!

在这一愿景的指引下,阿希金矿的企业精神由建矿初期的“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发展到今天的“求实、开拓、诚信、敬业”,阿希金矿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步步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最优美矿山是“山美、矿美、人更美”的概括。

山美,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综合利用现有资源,全力营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地、全方位地进行矿业开发,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矿美,就是企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要不断攀升。通过增加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大外购金精矿的力度,面向全疆乃至国内外探求新矿源,寻求新市场。

人更美,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共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山美是自然美,需要我们爱护,这是基础;
矿美是创造美,需要我们奉献,这是保障;
人更美是追求美,需要我们修炼,这是关键。——阿希金矿人这样解读他们的企业愿景。

与时俱进的阿希金矿企业文化贯穿了以观念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根本的思路,得到了广大各族职工的高度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年来,各族职工之所以有一个很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有一种“亮剑”精神,有着强烈的创业劲头和信心,很重要的支撑就是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实现“山美、矿美、人更美”的理念深入了人心,激活了大家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潜力。

科技创新铸“山美”基石

生物氧化技术对我国黄金行业来说属于新技术,全国只有三家冶炼厂使用这项技术而且严格保密。面对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封锁,人才无法从外地引进,阿希的技改之路曲折难行。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全面吸收、消化、完善这门技术。

从2004年起,阿希人打响了这场技术创新攻坚战。随着一项项难关被攻克,一组组崭新的数据在展示着新水平:

——解决泡沫问题,保证了浸吸流程的正常运行,每年可节约30%的消泡剂用量,仅此一项可节约成本25万元;

——氧化渣浸出率由92.69%提高到97.36%,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优化工艺、降低药剂消耗,浸出率又由94.42%提高至97.36%,吸附率由97.3%提高到98.97%;

——2009年新增的2台氧化槽投入使用后,使浮选金精矿的处理量由70吨/日提高到85吨/日,保证了氧化时间,有效提高了氧化效果,年可增加50公斤黄金产量,此举确保了选冶回收率的稳定;

——通过改善细菌氧化培养基,2009年可节约150万元的成本费用,进一步地提高了生物氧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在采矿生产中,采矿工艺已由崩落法改为充填法,矿石贫损率将由25%降到10%,有效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为了进一步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企业还采取了处理外购金精矿的措施,它也直接提升了企业的黄金产量和利润,这也标志着阿希金矿向“西天山战略”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006年,阿希金矿适时推出《阿希金矿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为科技创新添上了一双翅膀。全矿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各项活动中,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企业在2007年共评选出17个科技创新项目,奖励金额高达24.5万元,创建矿之最。企业还把科技创新项目作为评选矿长级技术津贴(500元/月)的先决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获奖项目合计产生14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通过表彰奖励科技创新项目在全矿营造出了“重创新、降成本、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大家争学技术业务的劲头更足了!参与技术创新的信心更大了!解决生产难题的热情更高了! 管理创新为“矿美”增色

今年初,阿希金矿结合集团公司提出的“两降一升”指标和矿部既定的“降成本、增效益”的总目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

以“成本倒推法”和“成本负责制”两种方法综合运用来确保企业的利润指标。“成本倒推法”是指根据确定的利润指标,倒推企业的运行成本,并做为考核的依据,也是保工资的底线。“成本责任制”就是扩大成本负责的范围,不仅加大了对基层单位成本监督考核的力度,而且还把管理费用按照管理职能分解到相关部室,并把车间的成本考核与相关职能部门挂起钩来等。通过把成本全方位地进行层层逐级分解,真正实现了成本到岗,责任到人。

实行“倒逼机制”,总结物资采购经验。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加强与销售厂家的联系,比质比价,货比三家,进一步降低原材料采购费用,从源头上控制成本费用。如:2009年原材料采购总费用计划比去年下降了10-15%。

实行了成本预警通报制度。现今的生产调度会不仅涉及安全生产,还伊然成为月经济活动分析会,相关部室对各单位的成本控制进行通报,时时提醒成本控制运营情况。

矿部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还一并下发成本计划,强化成本考核的兑现,将技术指标、黄金产量、成本控制三个方面捆绑在一起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考核,只有三项均达标才能兑现全额工资及奖金。

企管部还定期给每个单位的负责人及考核员发送短信告之当月成本控制要点,力求做到双方信息对称,班组长人人成为“岗位小老板”。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列出降成本的主攻方向,确定了121项成本主攻方向,共找出降成本办法213条,列出具体措施及时间安排,明确责任人。甚至在每周召开的车间例会上,工段和班组长均要列出上周生产成本情况,并与车间设定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核对比较。

在今年二季度中,阿希金矿召开了以“降成本、攻难关、增效益、互促进”为主题的全矿现场经验交流会。通过现场观摩、考察了解,有效促进了各车间、工段之间在各项管理上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同时,各车间相继开展了“我的段长我的段、假如我是车间主任、设备点检制度竞赛、如何干好本职工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把职工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全矿形成了以降成本为主要内容的良好氛围。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举措和大胆的实践,使全矿职工的市场意识增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朝着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特色文化为“人更美” 添彩

赢取利润在于智慧,赢得人心在于理解。为了赢得民心,近年来企业还持之以恒地打造独具阿希特色的企业文化。

从2006年起,阿希金矿领导班子率先在新疆有色集团公司内创建企业“四好”领导班子,以实际行动在广大职工中做出表率。他们在工作中不忘位、不缺位、不越位、不推诿,协调一致、勤政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
要求职工不做的,领导干部首先不做。有了这样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的作后盾,职工的信心就不动摇、人心就不散。

在党员干部中长期开展的先进性教育、“共产党员挂牌上岗”、“知荣辱、爱阿希、铸诚信”主题实践活动。矿党委2009年深入开展了“党员先锋工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活动。例如选矿车间党支部深化党员先锋工程,将党员模范标准划分为管理型、技术型、复合型和老黄牛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分别制定相应的标准。曾获得“自治区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赖慎志同志是选矿车间主管工艺的副主任,他经过近两年的潜心钻研,将每月金泥的冶炼时间从最初的15天降到现在的3天左右;
他带领选矿技术攻关小组消化、完善和改进了生物氧化技术,氧化渣充气预氧化项目使氧化渣的浸出率提高了4%,使该项目获得了科技创新特等奖。在阿希类似赖慎志这样技术型的党员还很多。此项活动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看的见,摸得着,目前已逐步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加油”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矿党委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如何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读书活动,大家在工作之余争相传阅,人人都写出了一份阅读心得,将优秀文章在企业内刊《新疆阿希》上刊登。该书还“走进”了班前会、座谈会、演讲比赛中。通过读书活动使大家意识到“有色兴旺,我的责任”,大家在憧憬新疆有色美好未来,关注新疆有色这艘航母的同时,深感你我他就是水手,更应为它乘风破浪而贡献出一已之力。

有色集团的“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战略更需要优秀的员工来得以实现,而企业的成功同样也意味着每个员工的成功。

例如综合车间,在全车间推行“阳光综合”的理念。坚持以制度管人,做到以制管人,违制必究;
以文化铸魂,用先进科学的文化思想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灵中去;
坚持阳光工作法、事半功倍法两种工作方法;
让每个职工铭记的“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办法,少一点借口、多一点行动;
每个人前进一小步,集体就会前进一大步”的座佑铭等,就是对“把阿希金矿建成新疆最优美矿山”的企业愿景的最好诠释。综合还自行举办车间文艺晚会,说身边的人和事,讲员工的奉献精神;
举行工段长就职演说,9名正副段长围绕如何提升工段管理水平上台阶谈举措、讲办法,争做知识型管理人员;
举办“少数民族汉语我爱阿希”演讲比赛,共同讴歌美丽的阿希,吐露民族团结的心声,表达立足岗位的决心,共建和谐阿希的信心。这些车间文化建设处处闪烁着人性化管理的光芒。

如今,这样的经营理念已经很好地渗透到阿希的每个生产单位。今年动力车间60多名员工的手机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则安全短信:“家是幸福的港湾,安全是驶向港湾的航船,亲人用眷恋的眼神目送我们离家的背影,我们用平安返航报答亲人充满爱意的心田。”这则安全短信让广大职工倍感温暖。一位司炉班长这样说:安全短信既是车间领导对大家的管理提示,更是一份深切的关爱。他们是“阳光阿希”的一个个和谐微景,他们也必将是阿希发展快车道上的主力军。

矿党委、工会今年还重点开展了群众性唱响《新疆有色人之歌》活动。先后举办了“有色之声 阿希放歌”和“红歌唱响有色情”歌咏比赛。现在全矿职工都会唱《新疆有色人之歌》,《阿希人之歌》。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让职工融入到企业大家庭的氛围中,让职工时时刻刻感受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爱我阿希、兴我有色”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富有阿希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

一、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和谐统

一、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阿希人相信,只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积极融入集团公司发展的快车道,以企业文化铸魂聚力,激发阿希人勇于搏击风云的豪情,沿着黄金工业基地建设方向阔步前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文明程度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刘 荣 进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468厂)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成员单位,主要生产各类舰船齿轮箱、风力风电齿轮箱、联轴节、减振器、减速机、偏航器齿轮箱等产品。公司建于1966年,位于重庆西南60公里的江津区境内,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36亿元,现有在职职工26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69人,公司是国家大型军工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庆市“质量效益型企业”、“中国机械500强”,先后13次被评为“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重庆市首批“最佳文明单位”、重庆市“百佳文明单位”、“重庆市‘百千万’诚信文明先进单位”、“重庆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重庆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2007年重齿牌船用齿轮箱和重齿牌减速机双双荣登“中国名牌”榜。

重齿公司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凝聚力强,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加速企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成效显著。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把发展壮大重齿公司作为第一任务,根据企业实际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市场新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狠抓企业管理。在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重齿公司生产经营业绩节节攀升,1999年至2009年,重齿公司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由11534万元、10502万元、686万元增长到36.7亿元、35亿元、1.8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5%以上的增长速度。重齿公司成为江津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重庆市重点扶持企业,在重庆机械制造业中名列前茅,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明星企业,在

1 中国齿轮行业中,重齿公司的主要经济指标和品牌知名度居于领先地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齿公司不断探索建设具有“突出共性、兼顾个性”的企业文化新路,不断加强重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打造、提炼、充实、完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不断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文化动力,不断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重齿公司领导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并从思想认识、组织机构、价值观念、企业管理等方面着手,党政工齐抓共管,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公司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由技术、生产、安全、质量、市场、工会、环卫等部门领导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设立了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企业文化部,设立了专职工作人员和部门领导,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企业文化办公室、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干事、企业文化部长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建立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网络和组织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系运行正常有效;
每年,公司拨出较大数额的资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也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有声,不断取得实效。

二、制度完善,考核严格

重齿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发挥企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文化力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将建设具有重齿特色的企业文化融入到生产经营工作之中,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文化动力。

重齿公司不断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CIS系统手册》、重齿《企业文化手册》、重齿《员工手册》、《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VI手册》等,将6S管理、生产、技术、安全、

2 质量、市场等与企业管理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融进安全、质量、生产、管理、创新等子文化元素,对创新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行为文化、廉洁文化、保密文化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体系,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

三、丰富深化,落地有声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管理,要使企业文化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化和提升。多年来,重齿公司在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提炼、丰富、深化核心理念上下功夫,形成了具有重齿特色的企业文化。

1、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企业价值观,是公司团结职工、凝聚人心的法宝,是公司的宝贵财富和无形资产,重齿公司在传统的企业文化中注入了成本管理文化、战略管理文化、质量管理文化、执行力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效率管理文化、绩效管理文化、客户意识文化等新元素,不断地丰富重齿公司企业文化的内容。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齿公司力求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手段包括组织行为来使企业宗旨、价值观、发展目标等企业理念真正成为具有重齿特色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提炼并制定出了重齿《员工手册》,对职工的基本行为进行了规范,通过建立规范的准则体系来影响每个职工的行为、习惯,使全体职工形成合力,为共同完成战略目标而努力。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重齿公司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公司的管理思想、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融入到企业的经济工作之中,形成具有重齿

3 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环境,在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使全体职工感到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重齿公司还十分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信誉为本、技术创新、品牌经营等企业理念的实施,辅之以必要的形象、广告宣传,全面提高了公司的美誉度和社会声誉,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重齿品牌效应。

2、丰富深化公司的核心理念

公司核心理念包括团队精神、公司目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公司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三线军工的优良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深刻反映了公司“服务国防、奉献社会、关爱职工、回报股东”的企业宗旨。

团队精神:扎根、奉献、求实、自强

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重齿公司依靠企业中许许多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职工和“扎根”、“奉献”的精神以及职工对企业的无限忠诚,从一个年产值仅300万元、职工千余人的企业发展成了一个年产值超过20亿元、职工2300余人的国家大型企业,并先后12次荣获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称号,在企业的发展中,“扎根、奉献、求实、自强”的团队精神是重齿公司做大做强、与时俱进的关键,它激励着重齿职工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勇攀高峰,为公司的发展建功立业。

公司愿景目标:建成我国海军舰船后传动装置研制基地,成为中国齿轮及齿轮传动集成装置及齿轮最重要的制造商,并力争成为世界级的齿轮及齿轮传动行业的品牌供应商。

公司经营思想:诚信为本、品牌经营、资本运营、制度创新 诚信为本是企业的经营之道,品牌经营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本运营是企业长足发展、做强做大的根本,制度创新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因此,重齿公司始终坚持诚信为本、品牌经营、资本运营、制度创新的经营思想,有力地促进了全体职工形成合力,为早日实现公司愿景目标而不懈努力。

4 公司质量方针:齿齿相依造精品,带动未来创百年。

“齿齿相依,带动未来”是重齿企业文化的结晶和核心。它借喻齿轮传动的形象描述来表明重齿人团结一心,用自己的先进技术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表达了重齿公司要做行业第一和领先未来的决心,并时刻牢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创新工作,同时又表达了齿轮产品的相互啮合传动出无穷动力和美好未来;
既表明了公司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的环环相扣;
知识、技术、人才的合理配置,企业领导之间、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良好协调配合关系,又表明了企业与客户之间、上下道工序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号召职工争创一流、为企业做强做大争光,为国防事业争光,为民族工业争光。这既是企业的形象用语,又是职工的座右铭,还是企业的时代宣言。

公司管理目标:塑重齿人、聚重齿心

公司以企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凝聚职工,以岗位成才的激励机制凝聚职工,以职工之家的温暖情感凝聚职工,使广大的重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实现公司的愿景目标而努力。

公司不断丰富深化企业文化内容,形成了具有重齿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文化动力,使企业文化落地有声。

四、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思想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国有企业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实现公司十一五战略发展目标和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政治和思想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企方略和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历来的光荣传统,是取得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公司做强做大,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 企业的主体是职工,激励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培育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是企业管理的宗旨和意义所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旨。职工的思想有人抓,呼声有人听,冷暖有人问,急难有人帮,喜事有人贺,生老疾亡有人管,好人好事有人夸,这些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重齿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制度化、可操作的工作方法,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准则。

1、从思想政治文明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将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形成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
公司积极培养“四有”职工队伍,通过职工自学、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
公司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职工思想动态分析,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分析会、交心谈心、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分析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切实加以解决。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防范,加大查处力度,提高纪检人员素质,并着重抓好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和党员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好表率作用;
积极推进“四五”普法、“五五”普法工作,在全体职工中依法办事,提高法律意识;
公司不断加强纪律教育,使职工模范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劳动纪律、保密纪律。

公司十分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创办《重齿》报,把重齿报作为宣传公司形势、方针、政策,提高企业形象和知名度的舆论工具,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从民主管理着手加强企业化建设

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公司通过民主管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了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公司实行了工会会员和职工代表大会“两会合一”的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职代会,公司的重大改革和重大经营决策,要向职代会报告,经会议审议通过后逐一实施;
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就厂务公开事项、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方便公司领导和职工的联系,设立了公司领导联系信箱,并坚持公司领导接待制度,职工有建议、呼声、要求或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其他情况,通过信箱联系、接待日反映给公司领导层,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级组织直接反映给公司领导;
公司的经营方针、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的规章制度颁布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决策前以职工大会、职代会、月度会、专委会、征集合理化建议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征求职工意见,及时沟通信息,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公司建立了中级以上管理人员述职评议制度,每年由工会组织一次中级以上管理人员的述职评议,改进评议方法,力争实效;
建立了党员代表常任制,拓展了党员代表参与党内重大问题讨论和决策的途径,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建立了平等协商的集体合同制,就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权益具体化、指标化,加大了集体合同的检查和考核力度,确保了集体合同的实现;
建立健全了招待费使用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就招待费的使用情况在职代会上作出说明。

3、从关心职工生活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十分关心职工生活,关心职工的思想生活变化,为职工创造了安定、团结的生活环境,为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重齿公司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落实好、维护好。职工年收入逐年增长,住房公积金连续多年缴存达到国家规定的最 7 高水平,公司不断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改建了单身公寓和新婚职工周转房,提供了工作餐,每年组织职工赴港澳休假,坚持两年一次的职工体检和一年一次的女工体检;
坚持两年一次的职工田径运动会。为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公司在江津城区修建了570套重齿满庭芳、水木年华小区,建成了近2万平方米的重齿文化广场,2007年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

公司在每个职工的生日时都给予祝贺,送一份生日蛋糕礼券,给在岗职工同时赠送一张由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签名的“生日贺卡”,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由公司领导、组织部送达,企业职工由单位领导送达,离退休人员由社工部送达,以示祝贺;
公司党、工、团组织十分关心职工的婚姻,职工结婚时,本单位党、工、团组织均以一定的方式表示祝贺;
公司计生部门及时掌握女工的生育情况,关心她们的身体状况;
对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公司给予职工安排相关的福利,由工会牵头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报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后办理;
职工生病住院后,所在单位派人探望慰问,了解病情;
职工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党委、工会、团委及人力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及时派人进行走访慰问,全力协助安顿好职工生活,解决急难问题;
当职工亡故时,工会、社工部及职工所在单位及时与其家属取得联系,派员进行慰问;
职工家庭有困难或发生纠纷,所在单位通过沟通、了解职工真实情况,听取家属意见,为职工解决问题。

4、表彰先进 弘扬新风

重齿公司每年开展评选公司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及技术、生产、质量、安全单项标兵(先进)等创先争优活动,给予先进职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的亮丽风采,弘扬新风。

公司实行职工带薪旅游和休假制度;
对劳动模范和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生产工人等,优先安排旅游和休假。这一举措有力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劳动热情,在公司内形成了争先创优、勤奋工作、乐于建功立业 8 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文化动力

公司以“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企业的文明程度。

1、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占领文化阵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广大职工对企业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公司针对职工的心理状况、欣赏水平以及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法和手段发生变化的实际,不断改善职工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条件。同时,公司十分注意研究职工队伍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式、新方法和新手段,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信息网络体系。

重齿公司定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高社区职工的文明意识和居住质量,形成职工住户相互间良好的关系,建设一流的生活社区;
长期支持文学新闻协会、读书协会、群众体育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美术书法协会、摄影协会、集邮协会、钓鱼协会等各群众协会有效开展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
定期组织召开公司性的运动会、文娱晚会等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凝聚人气,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重齿职工拼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精神生活,占领了文化阵地。

不断加强图书阅览室、综合俱乐部、体育场所和设施的建设,以业余文体积极分子为骨干,广泛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
不断丰富和提高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文学、美术、书法、摄影、读书、音乐、体育等业余文化活动,组织和激励业余文艺爱好者创作反映企业改革与发展、反映职工队伍精神风貌的文学、美术、摄影、书法作品。

2、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的文明

9 程度。

公司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的创“双文明”活动,结合公司实际,认真总结经验、修订措施、完善机制,使创建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十一五”期间,公司以继续保持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载体,进一步推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

公司深入开展“导师带徒”、“导师带研”活动和“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的评比活动,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和科技攻关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岗位成才。“十一五”期间,公司以继续开展保持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十佳”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杰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推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开展“军民共建”、“工农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与军队和周边村社的关系,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不断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搞好环境绿化,积极美化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工业废水、污水处理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继续保持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和“园林式”单位称号,创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和“园林式”单位。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争做文明职工”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和企业的文明程度。

六、不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重齿公司不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军品干精品、民品创名牌的思想,创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在为国防军工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大民品开发力度,取得了可喜的业绩。

2006年9月,重齿公司技术中心获得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重齿公司大力改革技术研发体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专利意识,进行工艺创新,提高技术人员的待遇。通过这些措施,重齿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2007年9月,公司生产的“重齿牌齿轮箱”、

10 “重齿牌减速机”双双荣获国家名牌称号。近年来,公司开发的新产品达500余项,申报并取得国家专利24项,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1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

七、将改革和创新的企业文化注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中

重齿公司将改革和创新的企业文化注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企业的中长远发展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以及目前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并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子规划纳入其中。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支撑,是企业与员工共同打造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CCERP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公司获得了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
加强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和财务内控工作;
率先完成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整合认证,加强了内部质量和供方的质量管理,安全文明生产得到持续改进;
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树立了“高、大、精、特”的产品品牌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形成了较为健全、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目前,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凝聚力强、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八、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增强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重齿公司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不断增强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阔步前进。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实现百亿重齿的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齿轮及齿轮传动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增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11 培育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重齿集团”。通过战略调整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发展期三个阶段的发展,使重齿公司做强做大,实现“建成我国海军舰船后传动装置研制基地,成为中国齿轮及齿轮传动集成装置最重要的制造商,并力争成为世界级的齿轮及齿轮传动行业的品牌供应商”的战略目标。

虽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部

地址:重庆江津

邮编:402263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五日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2009年3月4日 11点12分来源:中国金融网

关键词: 论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是全国首批改制成立的三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于2001年11月28日成立。七年多来,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以文化建设引领改革发展,以体制改革催生经营动力,以业务创新培育竞争优势,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走上了一条效益大幅攀升、质量全面改善、规模迅速壮大、形象有效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成为了一支活跃在常熟金融舞台上的生力军。至2008年末,常熟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50亿元,存款总额超过28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80亿元,七年累计实现利润约18亿元;
改革成效得到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成思危副委员长、原中国银监会李伟副主席和中央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农信社改革在全国的推广积累了丰富经验。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是与常熟农商行牢固坚持自己特色,始终坚持扎根县域市场、充分发扬地熟、人熟、关系熟的“草根银行”优势分不开的,更是与常熟农商行以自己特色和自身优势为基础,大力提炼和培植符合自己特点的,以发展文化、治理文化、管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分不开的。

发展文化:准确定位,培植发展之“基”。

清晰、准确的市场定位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七年多来,为实现自身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常熟农商银行立足自身定位,联系地方实际,革新兴行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确立起了“服务三农、服务个私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的市场定位。正是这个“三服务”的市场定位,七年多来赋予了常熟农商银行这粒改革的“金种子”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份。

一、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和纽带作用,将服务“三农”作为第一要务。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致富历来是我们这个有着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一家以“农”字当头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支农路、“三农”情结已在心中深深扎根的常熟农商银行,始终对自己作为“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支持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的政治定位有着非常深刻地认识。“根深方叶茂,本固乃枝荣”。成长在农村、壮大在农村的常熟农商银行深知,只有“三农”发展了,农商行才有希望。正因为如此,在建行伊始,常熟农商银行就义无反顾地把服务“三农”放在了市场定位的首要位置,并首次以制度的形式在《章程》中对此予以了明确。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每年都将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贷款手续能简则简,并率先在全市

金融系统中推出了小额农贷授信的支农新举措,及时提供以“积极的信贷支持、明确的授信额度、优质的金融新品、灵活的资金结算、及时的业务咨询、优惠的贷款利率”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配套服务,使一大批农户增加了收入,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引路人。

二、敏锐抓住富民强市的主要突破口,将服务民营经济作为生存之本。

七年多来前常熟农商银行改制成立时,我市的民营经济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方兴未艾。正是看到了民营经济雄厚的后发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常熟农商银行毅然摒弃“抓大放小”的传统思维模式,“观念跟着体制变,思想跟着形势变”,站在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又一次率先在全市金融系统中提出了“小对小、小对优”的经营方针,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农商银行市场定位中的战略地位。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股份制法人银行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及时从政策制定、经营决策、信贷支持、产品设计、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向民营经济倾斜,并在产品创新、内部审批流程、营销模式、业务合作和配套服务等方面针对民营企业出台了具体的配套措施,使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常熟农商银行及时、有效的金融支持。同时,常熟农商银行还根据民营企业的规模实力、经营效益、管理水平、发展趋势等,为民营经济量身提供集存款、贷款、贴现、理财、信息咨询、项目评估等于一体的“套餐式”金融服务,并在创造性地拓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赢得了众多民营企业的信赖与支持。如果说,改制以前的常熟农信社限于观念和体制,在支持民营企业上只是在扮演拾遗补缺角色的话,那么,改制后的常熟农商银行则正在为促进常熟民营企业的新一轮发展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地推动作用。

三、致力于提高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将服务优质客户作为重中之重。

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对于银行而言,效益是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的原动力。作为一家立足县域发展的、常熟唯一的股份制一级法人银行,常熟农商银行清醒地意识到,在银行业五年政策保护期限即将届满、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的大背景下,小银行要想抵御入世冲击、应对激烈竞争和丰厚回报股东,唯有在做精、做优上下功夫,而效益是最终落脚点。正因为如此,常熟农商银行放眼长远,未雨绸缪,彻底摒弃了信用时代一味强调规模、片面主张存款的办行指导思想,再一次在全市银行界率先确立了“效益至上,质量至上”的新思维,把效益作为兴行的第一要务,并致力把效益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义无反顾地把优质客户作为市场定位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通过树立“金种子”理财品牌等途径,积极为中高端优质客户实行不同于普通客户的个性化、精细化优质服务,把优质客户培养成了全行效益的主要来源。治理文化:科学治理,运筹发展之“棋”。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监督的有效化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三会”治理银行,好比弈者下棋,战术、布局是至要。七年多来,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行长室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互相制衡,共同为农商行发展之“棋”谋划运筹,有效确保了常熟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

一、董事会科学决策研“战术”。

在“新三会”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是处于最前沿的决策型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董事会逐步适应“新三会”公司治理模式下的新角色,及时在《章程》的框架内建立健全了相应的配套制度,设立了风险管理、提名、薪酬、审计、关联交易等若干个专门委员会;
与在国内金融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南京农业大学财政金融研究所战略合作,制订了《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
借举办“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论坛”之机,邀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及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台湾彰化银行等同业的专家和有识之士,为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再发展征集意见和建议,为常熟农商银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论证把脉;
引入交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同时,经常不定期、有针对性地派人参加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政策性强、规格较高的高级研讨会、研修班等,或赴北京、上海、浙江的著名高校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学习取经,及时掌握高层动态,把握发展趋势,为探索适合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实现管理理念的再提升不遗余力。

二、行长室精心经营思“布局”。

作为主管经营的高级管理层,作为董事会制订的“战术”的执行者,七年多来,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室精心“布局”,演绎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进攻战。

首开民营企业动产质押贷款,探索推广了仓单抵押贷款、店铺使用权质押贷款、出口退税抵押贷款、太阳能热水器消费贷款、房屋期权质押贷款等贷款新品;
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新设立专职的审贷中心和对原贷审会进行充实式调整,严格了贷款审批;
严格贯彻“有保有压”的贷款发放方针,大幅提高抵、质押贷款的比重,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有效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3%以下,成为了全市资产质量最好的银行之一; 分别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同业合作,代理推出了“金种子理财宝”、“储蓄增值宝”、“中信外汇理财宝”、“储能保”、“票据盈”等理财新业务,实现了业务品种创新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不断创新和拓展服务手段,自主开发了信用咨询系统、卡一卡转帐系统和“WWW.CSEBANK.COM”个人版、大众版和专业版网上银行、“962000”电话银行系统,开通了粒金卡短信提醒功能,开办了代发农户种粮补贴、代收电话费、学杂费、数字电视费、邮政报刊发行费和代售移动电话充值卡等中间业务,推出了粒金系列贷记卡、透明卡; 取得了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债券承销团成员资格,获得了开办债券结算代理业务的相关资格,开了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办此类业务的先河;
顺利实施了增资扩股,完成了央行票据对不良资产的置换;
推行了客户经理制、工资收入分配、机关部门重置等内部改革,推行了中层干部轮岗制度、内部主管和信贷风险经理的委派制度;
分别与工、农、建、交、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在国际业务、银团贷款、卡业务、资金运作、新品开发、融资授信、人员培训等方面达成了全面合作意向。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同时,行长室七年多来的精心经营,使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一跃成为了在常熟当地具有雄厚实力和良好口碑、在全国金融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监事会全程监督当“护驾”。

作为银行发展和股东利益的保障者和维护者,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监事会充分有效发挥监督职能,强“本”固“基”,“监”“促”并举,“推”“引”兼顾,着重对各项事关银行长远发展的决策运作、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等开展全过程地监督。一方

面,本着促进业务发展的原则,对一些可能会影响银行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和经营行为等,及时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沟通,并积极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另一方面,重点加强对董事会的决策运行、高管人员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的合规真实性监督。此外还全面强化监事会指导功能,有效推进内审部门开展工作,全力为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可以说,常熟农商银行七年多的健康、快速发展,监事会功不可没。

管理文化:推崇人文,积聚发展之“气”。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茁壮成长,基业长青;
有的企业则象流星一样只能短暂辉煌,刹那陨落。许多成功企业的实践和专家的研究都清楚地表明,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对人才和文化两者价值的重视和提炼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一种具有凝聚力和激励特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常熟农商银行正是这种企业发展理念的忠实倡导者和实践者。

一、崇尚人才的价值。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银行赢得竞争的最重要的能动因素。由于受历史因素制约,人才一直是束缚常熟农商银行发展的“短腿”之一。为尽快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尽可能缩小与国内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行战略,不断改革人才管理机制,在选才、用才、育才和留才上狠下功夫。一方面,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加大了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首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总行副行级高级管理人员;
同时,每年从高校吸收一批专业对口、素质较高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视发展需要从同业引进专业人才,加快员工队伍的新老交替和素质转型。另一方面,又下大力气从内部培养和发掘优秀人才,通过与国内著名财经院校挂钩等途径,完成了对现有支行长的轮训;
同时,加大了年轻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让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责任心的年轻员工竞聘到了管理岗位、关键岗位接受锻炼。与此同时,为提高全行员工的业务素质,常熟农商银行还加强了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将员工培训工作常态化。同时,常熟农商行还不断加快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培养向职业生涯规划的升级。目前,百花齐放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局面正在常熟农商银行逐渐形成。

二、重视文化的作用。

一个银行能否持续发展,成为百年老店,身为银行“DNA”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取代的竞争因素。如果说业务发展壮大了银行的“筋”和“骨”,那么企业文化则提升了银行的“气”和“神”。正是洞察到了文化对银行长远发展的深远影响,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十分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提炼挖掘和开发利用,努力朝着“文治”银行的目标迈进。早在筹建期间,常熟农商银行就聘请著名的企业策划公司,对常熟农商银行CI形象进行全面的策划、设计和推介,形成了以抽象的稻谷形象为主体的行徽和“自己的银行、当然首选”这一浓缩和承继了原农信传统精华的广告语,为打造品牌银行作好了铺垫;
成立伊始,常熟农商银行专门拨出巨款,高薪聘请著名导演和专业演员,精心拍摄和制作了一套以涵盖常熟虞山、尚湖等著名景点,以山水为主题的风景广告片;
融合亲情、友情和爱情,以人物为主题的情景广告片和以各种特色业务为主题、

迎合青年客户群爱好的FLASH动漫广告片为内容的组合广告,并在常熟农商银行成立之日起在常熟电视台、电台等传媒的黄金时段播出,为常熟农商银行树立了全新形象,赢得了良好口碑;
成立后,常熟农商银行又和南京音乐学院和常熟文联合作,创立了名为《播下金色的种子》的行歌,创办了由原南京人行行长亲自题词、取名《粒金》、与行歌题目相扣的行刊,此外又设计了行旗,从而成为了我市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行徽、行旗、行歌和行刊的银行。同时,七年多来,常熟农商银行发展不忘反哺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赞助了宝岩杨梅节、国际摩托艇赛、服博会、国际男篮邀请赛等大型活动和比赛,并积极为地震灾区、困难村、贫困户、苏北水灾、非典防治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

砥砺七载锋初锐,行千里者不止于跬步。在未来的征程中,常熟农商行将围绕“立足县域经济、实施区域扩张、清晰客户定位、办成特色银行”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零起点”意识,牢固确立“爬坡”观念,勇于否定自我,进一步调高发展标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竞争和挑战,努力朝着打造区域性公众银行目标迈进!

“玉·润”精神点亮南阳铁通

---铁通南阳分公司“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纪实

南阳人杰地灵,古有“四圣”,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水经注》有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玉,是美德的象征。如今,南阳铁通人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价值观,以“玉〃润”精神为企业文化内涵,忠诚奉献,以德为则,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南阳模式。

一块块夺目的奖牌,记载着南阳铁通成立以来走过的不凡旅程:中国铁通集团公司“先进单位”、铁通河南分公司 “双文明先进单位”、河南省“学雷锋志愿团社会团体”、南阳市“诚信经营单位”、“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消费者信得过诚信单位”、“感动南阳十大慈善企业”……

这是南阳铁通持之以恒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的结果。

背景篇

南阳铁通现有员工153人,目前在所辖13县市区全面开展电信业务。按照铁通公司及铁通河南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部署,从2010年起,南阳铁通提出了建设“玉〃润”企业文化体系的蓝图。

为此,南阳铁通成立了以总经理、党委书记赵国俊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先后制定并印发了《铁通南阳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铁通南阳分公司2010年度企业

1文化建设工作措施》、《铁通南阳分公司2011年度企业文化建设计划》等基础性文件,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有效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度和推进力度。

建设篇

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敬业奉献,顽强拼搏”是南阳铁通多年来倡导的职业品德,而“玉〃润”精神已成为南阳铁通人的最高境界。

---强化培训,打造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平台。南阳铁通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及思想教育,先后购买了《忠诚 敬业 执行》、《细节决定成败》、《从怎么办?到怎么看》等书籍发放到基层班组,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交流。建立《铁通南阳分公司员工学习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员工技能练功比武大赛。

---社会互动,精心打造企业文化体系。南阳铁通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客服设施、队伍、标准、流程和服务考核机制,并通过有效手段强化执行。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外呼、走访、联席、联谊等活动,以提升服务水平。

---弘扬先进,积极营造创先争优文化氛围。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定期命名表彰一批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优秀员工,如“感动南阳铁通员工”等。公司先后涌现出了铁通公司“安全标兵”张西通、“巾帼建功标兵”井立果等一批先进个人。还组织力量,深度发掘各类先进典型,如《背着父亲去上任》等稿件在《人民邮电》、“人民网”、“中

国新闻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引导员工在市场竞争中主动作为、在干事创业中奋发有为。

---关爱员工,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建立总经理接待日制度及总经理热线,定期召开形势动员大会、座谈会、家访、谈心等形式会议;
领导班子成员“三必到”原则:员工婚丧嫁娶,必到,员工及家属生病,必到,员工家庭有矛盾,必到;
积极开展“送温暖”,每年都要救济一批生活困难员工,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每逢节假日,组织开展文艺晚会、卡拉OK、书法、摄影、绘画大赛以及象棋、羽毛球、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

成果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 “玉.润”企业文化建设南阳模式也逐步深入人心,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执行观----公司制定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制度被员工自觉接受,已经成为每名员工的行为规范;

责任观---员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激情持续高涨;

服务观---客户为上帝,员工“要我服务”观念逐步被 “我要服务”替代;

创新观---“点滴创新,改变未来”的创新观念已经形成;

协同观---精诚合作,和睦互爱,诚信为本的观念已成

为员工的共同取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今,南阳模式铸造的“玉.润”企业文化精神将激励和指引南阳铁通这艘巨轮,在浩瀚的大海上,乘风破浪,驶向卓越的彼岸。

战略落地文化生根——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1日 文章来源:和君咨询

项目组撰写娄亚宁整理

浙江移动通信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
展望未来,浙江移动面临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剧烈变化,这将构成对浙江移动的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浙江移动的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命题;
这对于浙江移动统一内部思想,形成理念指导下的“系统做事的原则”,激活组织与队伍,实现系统变革,迅速形成整体竞争优势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浙江移动不断的致力于“战略落地、文化生根”,使整个组织一直处于战略管理状态。秉承“追求卓越、志在成功”的浙江移动公司通过明确“系统做事原则”,使浙江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接,尤其要与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制度实现对接,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文化或“系统做事原则”,转化为强有力的“管理行为”或“管理活动”,有效地激励与约束组织成员调整各自的行为方式与做事习惯,按整体战略目标的要求行事。使全体浙江移动的全体成员成为自觉的战士,主动地、积极地向企业的目标去努力。

一、浙江移动发展概况

截止2000年底,浙江移动的用户已超过500万,居全国第二位;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持续高速增长;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网络结构日趋合理。在业务拓展的同时,浙江移动实施了发展课题和科学管理两大工程,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中国加入WTO后,在竞争方面,国外各类运营商、功能服务商,携丰厚资源、商战经验以及强势经营的模式,日益逼近中国通信领域,参与瓜分通信行业价值链;
特别对新业务、增值服务及大客户争夺虎视眈眈,蓄势待发。与此同时,政府监管有所增强且监管的方式已经改变,消费者地位将继续提升等等,这些都将构成对浙江移动的严峻挑战。

面对生存和竞争环境的“大变局”,浙江移动领导人从文化的高度看待市场竞争,着力推动新文化建设。

二、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历程

浙江移动作为中国移动的优秀代表,自成立以来历经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由原来的完全垄断移动市场到现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浙江移动自身也由单一的技术部门迅速扩张为功能齐全、多种员工成分并存的大型企业。回顾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主要有三个阶段:形成期、建设期、提升期。

1、浙江移动企业文化的形成期(邮电剥离----1999年初)

1997年,浙江移动刚刚从电信分离出来,有一种被“剥离”的感觉,本着争口气、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谋求快速发展、尽早摆脱对电信的依附等等,广大员工自觉工作,拼命开拓,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恶劣的外部经营环境,强大的工作压力,诸如从建基站、建代销网点,到租传输网等等,每一个过程与环节可谓困难重重,从而促进了内部凝聚力的提高,发育出可贵的“艰苦创业”与“报团打天下”等初始的共同价值立场、共同认同的做事原则与工作精神。

这些价值立场、原则与精神,为浙江移动生存与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目标的实现、企业组织氛围的维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一个尚未建立健全管理流程与规范的浙江移动公司,得以有效运行。

由于当时浙江移动的组织化与职业化程度不高,加之制度性规范较少,基本上沿用老电信的制度;
从结构到流程不清晰,分工不太严格,有活大家一起干,有困难大家一起上。所以,整个企业没有处于战略状态与组织状态,尚未形成“系统一致”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使命、最高目标、价值标准与系统做事原则都没有成形。

2、浙江移动企业文化的建设期(1999年----2001年初)

随着新任领导团队的到位,浙江移动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期。当时,浙江移动市场与业务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在这背景下,浙江移动围绕着提高网络覆盖率及网络稳定性,以及快速占领市场的战略方针,强化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使企业运作实现了系统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启动了“企业理性”建设工程,以及等级结构条件下的秩序,确保企业经营系统的有效运行,确保企业未来的长期稳定发展。

为了“企业理性”的健康发育,浙江移动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大规模地引进优秀人才,提升人才结构,从而把企业文化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浙江移动形成了一套以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尤其是明确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理念,即“速度、学习、创新+廉政”;
明确各级组织要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创建学习性组织;
以及加快技术、业务、制度方面的创新。并通过廉政建设,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3、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升期(2001年初----现在)

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成长,逐渐对浙江移动形成强大的“价格竞争”压力。浙江移动公司高层充分认识到,要想摆脱低层次价格战的漩涡、赢得未来,必须依靠独特的企业文化,正如徐龙总经理所说:“企业文化是最高的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重点,将历史性地从网络转向服务,仅靠网络创造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整体发展的战略思路就是:“实施网络和服务双优工程,通过优质、精细的服务来巩固和提升客户占有率,引导服务创新,建设以客户感知为标准的服务解决方案,通过BPR,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体系,通过CRM项目,形成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提升期的重点是,围绕着整体发展战略,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统一的“核心价值理念”牵引下,强化浙江移动企业文化的一些关键性的特征量,引导组织成员在现有的运行体系架构内,进行持续的自我变革与创新,发育新的组织功能,谋求在更高的职业化理性层面上激活员工队伍。尤其要引导各级管理者向复合型职业经理人转变,懂得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展开经营与管理,推动战略落地、文化生根。

三、浙江移动企业文化体系

中国移动的企业理念体系是浙江移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南、衡量标准,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理念体系来进行。

1、中国移动企业理念体系诠释

中国移动通信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产业社会的发展趋势,确立自己的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这一使命是在更高的学理上把握了通信社会大势,足以引导企业进入快速成长的轨道;
足以激发全体员工的使命感与创业热情。

中国移动的企业价值观就是:“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必须遵循自己的价值承诺,处理好各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或职务关系,持续贡献、创造价值。

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价值,必须落实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去。把市场作为整个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力,在争夺市场和追求客户满意的过程中,寻找到服务顾客、创造价值的机会,使整个企业的经营宗旨统一于“追求客户满意服务”。

任何企业都必然受到各种资源与条件的限制,如何持续地保持价值创造的能力,最终取决于一个企业的精神,取决于一个企业能否运用文化的力量,能否把企业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完成精神到物质的转化。中国移动通信信奉的企业精神就是“改革创新、只争朝夕、艰苦创业、团队合作。”

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形成共同的信念,产生普遍的协同行为,持续地创造价值,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
共同的价值创造经历,使我们以及顾客心心相印,有了共同的语言与信念,为沟通的有效性建立基础;
这就是企业的服务理念“沟通从心开始。”

2、浙江移动企业理念体系诠释

浙江移动的领导层认识到已经到来的和即将到来的竞争是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竞争,只有组织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并真正转化为组织成员的行为,企业才能拥有综合优势并在竞争中不断的保持这种优势。只有深入进行文化建设才能有效整合系统资源,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焕发公司的精神面貌。

经过总结和提炼,我们认为浙江移动的企业文化现状与中国移动集团理念体系契合程度很高,并具有鲜明特色。浙江移动的文化理念体系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使命

浙江移动的领导层对浙江移动的使命有着深刻理解,作为一个新行业的开拓者、一个行业早期的唯一代表,浙江移动上上下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一种与行业、与社会共同成长的感觉。这种感觉深刻地体现于电信时代嘉兴公司参加亚洲第一个GSM实验网建设的员工,体现于中国第一个移动电话村的建设开始,体现于浙江移动所开创的无数个行业第一。

环境的突变,竞争对手的加入,各种各样替代产品出现并没有冲淡早先形成的这种使命感,相反,竞争的加剧使浙江移动员工的使命感得到前所未有的迸发,中国移动集团对自身使命的明确表达更加激励了员工。对于“创无线通讯世界,作信息社会栋梁”的使命,浙江移动内部已经有了生动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浙江移动G

8、G9工程的实施让每一个员工体会到了“作信息社会栋梁”的感觉,让浙江移动与浙江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所未有的联系起来;
温州正泰集团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宁波海关全面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施、GPRS的推出让浙江移动再次走在行业的最前列;
浙江移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行业竞争秩序,提倡用优质创新服务参与竞争,而非低层次的价格战,从行业大局的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长期为社会作最大贡献的角度考虑问题,已经成为浙江移动不言而喻发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无不体现着浙江移动作为行业、社会栋梁的企业的使命感。

2)价值观

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价值观是“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价值观是企业及其员工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评价标准和对行为价值的选择标准。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价值观还包括对于企业内部价值信念的要求,强调企业员工秉持敬业、诚信、共同发展的信念。

浙江移动不仅注重自身企业的利益,更加注重服务社会、持续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采职保护和增加社会利益的行为。浙江移动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无线通讯服务的责任,通过营利来繁荣社会的物质生活,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浙江移动通过攻“一区”(话务稠密地区)、抓“两头”(地下室和八层以下建筑物)、铺“三路”(公路、铁路、水路)、扩“四场”(商场、市场、娱乐场、游乐场),克服了浙江省地形复杂(多山、多隧道、多涵洞、多风景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不利条件,在风景点、贫穷地区、文化节和一次性重点工程建设时期,浙江移动不计产出,投入巨资建立基站,基本做到信号的全省覆盖,做到用户随时随地,一拨就通。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精品网络”,树立了市场竞争中不可动摇的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浙江全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3)经营宗旨

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经营宗旨是“追求客户满意服务”,体现了中国移动通信以客户满意为永恒追求和以客户需要为导向的经营思想。中国移动通信身处服务行业,我们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通信业务,更强调细致、体贴和以人为本的客户服务。

浙江移动把“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作为公司管理哲学的核心之一,强调没有客户就没有公司自下而上的价值。强调对市场的把握,根据客户需求、期望以及市场状况,不断推出创新的移动通信新业务,力争获得顾客的尊重、依赖和忠诚,并领导地区移动通信市场的消费潮流。客户服务如此重要,必须将它提升到战略重心的高度来对待。因此2002年被确定为浙江移动的“客户满意”年,2002年,浙江移动的目标是——实施网络和服务双优工程,实现两个领先。通过优质、精细的服务来巩固和提升客户占有率,引导服务创新,建设以客户感知为标准的服务解决方案,通过BPR,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体系,通过CRM项目,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4)企业精神

浙江移动的员工身上,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精神。

(一)改革创新精神 浙江移动的管理层对创新曾有过独到的阐述:创新就是在以客户为导向主旨下进行体制的、管理的、技术的、营销服务的创新活动,也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作为一个现代通信企业,浙江移动自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企业内部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尤其是“活力2000”、“活力新世纪”等活动的开展将浙江移动内部的创新推上高潮,大量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0年,有80%以上员工参加了创新活动,全公司共收到创新提案560多个,具体落实达200多个,146个创新提案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2001年,浙江移动又进一步推出“活力新世纪”创新活动,仅一季度提交的创新提案就超过了2000年的总和。创新,已经成为浙江移动管理的组成部分。公司已构建起纵横交错、统筹安排的创新活动管理体系:成立了创新评审委员会,界定了创新活动的定义、内容和范围,对创新课题的申报、评估、认定、实施,成果管理及评审奖励办法的流程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建立了各部门,分公司内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渠道以及各级分公司横向的管理渠道,在对一些有价值的创新点子进行推荐、评估、认定后,再通过上述各种渠道对其整合、深发、统筹安排,已形成一个系统。

(二)只争朝夕精神

对于危机意识,浙江移动的领导层自从徐总上任伊始就从世界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视角很早就明确提出过,并将“速度”作为浙江移动企业文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那时外部竞争没有现在这样激烈,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其他“只争朝夕”对于员工来说并没有真切的感受。竞争的来临和不断升级使这种公司早已倡导的理念很快就深入人心,特别是一线业务主办群体和一线承担经营责任的基层管理者。他们认识到速度就是一切,就是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迅捷,工作中主要抓住速度的四个方面:网络接通速度,网络运行速度,市场响应速度,工程建设速度,从而保持在竞争中领先一步。

(三)艰苦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可以说是浙江移动最为久远的文化传统,未剥离时从事移动业务的人就是在一个传统的企业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事业,剥离后又增加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恶劣的外部经营环境,强大的工作压力,诸如从建基站、建代销网点,到租传输网等等,每一个过程与环节可谓困难重重,不愿服输的浙江移动人油然而生一种艰苦创业的豪情,这种感觉在每一位老移动心中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湖州运建部门的老工程师刘工为寻造合适的基站站点拿着仪表罗盘走遍了德清的山山水水,被当地人称作“风水先生”,丽水的陈国民四个月爬了一千座山,衢州的金经理等等,不胜枚举。这里有老工程师,也有年轻的业务骨干,可以说艰苦创业的传统已成薪火相传之势。直到现在,相当一部分内部凝聚力还来源于对创业时期的传统继承。

(四)团队合作精神

成功的公司是那些消除了部门间壁垒的公司。它们的职员像团队一样协同工作,以实现期望的结果。浙江移动认为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的协作高于独立单干,提出了内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概念,员工们试图使他们的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都感到满意。浙江移动从邮电分离之时就自生出一种抱团打天下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精神伴随着浙江移动渡过了创业期,在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后虽然有所削弱,但得到管理层倡导和保护,延续至今。

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位于战场最前端地干部员工进一步感到团队协作的需求,自发而广泛的协作随处可见,班组、基层员工团队意识较强,社会化用工的归属感比较强,各级管理者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进一步弘扬团队协作精神的需要,在内部宣传和制度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安排。

360度闭环考核使得每一位员工必须重视与公司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同时的关系及合作,而最终客户满意度考指标的引入则迫使各部门之间打破原来的科层障碍,为了大家共同的客户而主动的寻求合作。此类制度还有许多,制度的保障使得团队精神在浙江移动已又较深根基。

5)服务理念

浙江移动在公司内部贯彻“沟通从心开始”的理念,加强了员工之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在浙江移动,管理层对员工的生活待遇普遍比较关心。他们深知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顾客,员工的满意给企业带来绩效。具体而言员工的满意为企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表现——出勤率、生产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员工把这种满意的情感带到工作中去,长远影响自己的工作行为,最终决定了企业良好的绩效。

在外部,加强了浙江移动员工与客户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浙江移动的客户服务强调以客户感知为标准,这就决定外部与客户的沟通对于浙江移动十分重要。整个公司上上下下以各种形式强化与客户的沟通,“全球通俱乐部”、“金华手机节”、“四个一工程”公司统一的政策与各地特色相结合构成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的立体沟通体系。

四、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命题

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浙江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随着公司战略转移和经营模式的转型或提升,浙江移动在原来变化较少的环境中形成的企业文化也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浙江移动要实现“公司战略落地、组织发育与复合型人才队伍提升”的目标,必须系统解决这6个方面的矛盾:

1、高层战略与基层执行的矛盾

现有浙江移动省公司的整体组织结构,属于“直线职能制”,强调直线管控。随着经营业务的迅速发展,为了加强纵向指导与管理,每年出台一系列管理举措;
为了检查落实,省公司职能机构不断下达文件以及索要报告与资料。这就推动着分支机构不断增加管理层次,上下对口、职能雷同。导致组织结构单一,单纯外延扩张,所谓“肥胖而不是强壮”。

规范化、制度化与程序化的命令指挥线路不断变得漫长,导致一方面公司高层的战略意图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公司基层因得不到系统有效的支持,而陷入区域市场繁杂的业务或事务之中。丰富的“官僚层级”,不能有效地面向市场,把资源配置在产生成果的方向上,只是简单传递省公司决策性文件;
形成庞大的“文件收发”体系,上情难以下达,执行不免走样。

2、理性规范与变革创新的矛盾

浙江移动组织的规范化影响到成员的受控程度。每个成员必须按规范以及事先制定的计划行动,看似很活跃的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如“创新提案制”,其受控程度是很高的,必须按事先规定,由省公司企划部收集创新提案,转交相应部门评比,由市公司具体执行,这种活动很难转化为有组织的大规模创新,很容易流于形式。

3、等级秩序与员工成就的矛盾

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中,员工成就问题在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员工个性成熟客观上存在一种倾向,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单一能力到多种才干、从兴趣多变到专心致志、从服从到支配;
随之内在需求特征越趋明显,强调个人增值、贡献被承认、参与决策、有作为、有成就、有自由创造的机会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合理的管理体系,以及出色的管理才能与技巧。

然而,浙江移动的管理者队伍主体上来自电信部门,多数属于技术人员,知识与经验相似,难以形成复合型人才结构。加上严格的流程、结构化了的组织,以及目标导向的纵向管控体系,使管理者的思维被局限在本职岗位上,被限制在具体工作中与绩效指标上,妨碍了管理者的全局观与发展观;
进而,也妨碍了管理人才跨部门流动,以及复合型管理团队的培育。组织成员普遍的成就感问题日显突出。

4、长远目标与当期业绩的矛盾

由于公司强调对当期业绩的考核,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级经营者将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当期业绩的完成,而无暇考虑公司的长远目标;
加上,上述的缺乏组织柔性、复合型管理团队、职务的自由创新空间与员工队伍的心理默契等等,使全体员工难以做到依靠单项或系统的“组织创新能力”,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有效处理长远目标与当期业绩的关系。

5、价值创造与价值评估的矛盾

随着市场竞争从网络历史性地转向服务企业内部价值创造重点也开始从网络建设、运营维护转向客户服务:谁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谁就能够赢得竞争,一线人员的服务意愿和服务能力将决定能为客户、为企业本身创造多少价值。

虽然浙江移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各地分公司对公司以往的人力资源政策已开始进行反思,但到目前为止上没有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出台,现行的价值评估标准与企业实际价值创造已有脱节。如果能够将对公司的评价和人力资源系统与内部精神相关联,那么就获得了创造与公司的外部系统相和谐一致的强大而统一的公司文化的机会和条件。

新的竞争形势要求浙江移动将大量的优秀人才配置到一线参与竞争,但现有的绩效和薪酬体系不能有效地将市场所急需的优秀人才牵引到市场一线,而且知识需求与培训效果的矛盾也较突出,这已经影响到企业现在的竞争力,并且将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竞争力。

6、程序规章与反应速度的矛盾

经过几年的建章建制,浙江移动在各个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日常经营的计划性、可控性增强,但以往的速度和灵活性却因此减弱。

新的市场形势对速度的要求极为苛刻,没有基本的反应速度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中立足,这就要求为了赢得竞争必须随着市场的需求及时地变换做事方法,严格的制度、程序虽然保证行为的质量,但有时候却极大的影响反应速度,从而影响竞争力。在多变时代的生存法则是对环境的反应要快于环境自身的变化。

如何使现有的大量制度规范促进竞争而不是妨碍竞争,如何在大量规章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保持原来创业时候的灵活是浙江移动面临的崭新却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制度化是每一个企业都要走过的一段路,但制度化的同时却要谨防制度本身所带来的弊端--过分的机械化。

五、浙江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提升

1、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理性规范与变革创新、等级秩序与员工成就、程序化与反应速度三对矛盾的根源,归纳到一点,都是由于文化管理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指导具体行为的系统做事原则,造成制度和规范的刚性与管理现实的灵活性的矛盾。

高层战略与基层执行、长远目标与当期业绩、价值创造与价值评价三对矛盾也可以归结到文化建设的原因:企业文化的宣传与贯彻不到位,组织成员未能形成统一的思想,没有达成共同的心理契约,使得企业理念的理想和企业管理的现实脱节。

浙江移动存在的六大问题,都可以找到其文化建设上的根源,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不到位,造成了高层战略与基层执行、长远目标与当期业绩、价值创造与价值评价之间的矛盾,缺乏衔接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系统做事原则,造成制度刚性和管理现实的灵活性的冲突,造成了理性规范与变革创新、等级秩序与员工成就、程序化与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最终的结果都是组织中的成员未能达成指向企业共同目标的基本心理契约,各级管理者没有完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员工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成就,难以从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

2、引出文化提升的思路

浙江移动问题是现行的组织不能有效地支持既定的战略落地,或背离总体战略意图。但是又不能直接去调整正在运行之中且运行良好的组织结构,而只能依靠企业文化的力量,去内生一种自我变革与创新的力量,在现有的组织形态下或组织框架内,按“现实见利见效,未来有战略意义”的原则,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入手,发育新的组织功能或组织能力;
逐渐推动组织的进步,逐渐强化组织对战略的支持力度。企业如水,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谋求出路。

浙江移动经过规范化、程序化与系统化,完成了组织化的过程,使整个组织处于管理状态,这是一种进步。引用西蒙的话说,管理良好的组织,对达到重要社会目标是有利的工具。进一步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理性”,使组织成员超越组织的“制度化理性”,使现有的企业的外在制度内化到每一个组织成员的骨子里,使每一个组织成员都获得“组织人格”,以其内在的职业操守替代外在的规章制度,从而成为自觉的战士;
在于简化和提炼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的“公理体系”或“企业理念体系”,进而诠释并演绎出一套“系统做事原则”,并以此约束与激励全体员工的“组织行为”,使其能够做到按战略要求展开自觉地、有效地协同。以制度背后的原则替代制度本身来指导员工日常工作。

浙江移动现有企业文化具有显著的特征,这就是注重规范、业绩目标、秩序、管理权威与人文情怀等。面向未来以及现实竞争,浙江移动需要强化一些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使组织创新、自我变革、管理者责任、员工成就与团队合作等特征量更加显著起来;
尤其要使每一个管理者懂得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营造浙江移动新的企业文化“重力场”,提高组织的柔性。

3、明确文化提升的内容

1)强化企业理念宣贯,使之真正深入人心

浙江移动提升企业文化的首要工作是进一步诠释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在实际中强化宣传与贯彻,使之真正深入人心。

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宣传贯彻中国移动的企业理念体系。比如在地市公司的中高层的访谈中进行思想渗透,呼唤出管理者的文化需求;
结合中国移动核心理念体系的诠释宣贯讲座中讲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联系浙江移动的具体情况和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对中国移动的使命、价值观、宗旨、企业精神和服务理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举办员工座谈会,并通过发动大家基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讲出身边发生的故事,使大家感觉企业文化并不遥远,它们就是浸透于身边的具体而微的点点滴滴之中。这些工作都可以引发浙江移动上上下下对公司企业文化的思考和讨论,为创造良好组织文化氛围,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贯彻企业理念体系,制定系统做事原则

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理念体系”,系统回答了我们何以存在,我们如何存在的哲学命题。这就为浙江移动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公理”,使我们能够并且必须演绎出一套系统做事的原则,以指导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的展开;
确保分散状态下的各项决策具有内在一致性,确保分散状态下的各项行动都能有效指向既定的共同的战略目标。使战略落地、文化生根。

电信业的垄断格局已经打破,企业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未来,依靠双赢原则,在更高的价值创造基础上,与产业相关者展开真诚的合作,激活组织的各项要素资源,使顾客的需求及时转化为商业价值。

企业还将通过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或净值报酬率,实现对股东的高回报,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只有凭借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持,以及资本运作的杠杆,才能确保资金来源,持续不断地强化企业的组织过程。

企业经营活动的系统做事原则要求企业深刻地认知市场。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是和相关者的利益直接相连的,浙江移动为利益相关者贡献价值必须落实到各项经营活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创造经营业绩、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市场地位活动中去。必须明确这几方面的系统做事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目标。

整体业绩或“最终经济成果”,集中体现在“利润”或“净值报酬率”指标上。整体业绩的系统做事原则从根本上指导我们以往经营与管理的各项具体举措是否正确得当,保证我们是否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

提高效率是产业社会唯一“绝对正确”的原则,产业社会有效性的本质命题是“决策与协同”;
效率的系统做事原则就是按照共同的价值立场,进行系统的决策;
按照共同的决策,展开整体的协同。我们要本着“改革创新、只争朝夕、艰苦创业、团队合作”的精神,去提高“决策与协同”的有效性。

市场地位是产业社会中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获取社会资源或收入来源的基础;
丢掉市场地位,等于失去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方面的系统做事原则就是:在未来的竞争中,浙江移动必须以市场占有率与顾客占有率为导向,与对手展开竞争或合作;
必须聚集组织内在的力量,去聚集与发展顾客,深化与顾客群的联系。

企业管理活动的系统做事原则则是企业内视的结果。仅仅明确对外的经营活动系统做事原则是不够的,要实现“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就必须把企业的价值理念真正转化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必须使浙江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接,尤其要与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制度实现对接,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企业文化转化为强有力的“管理行为”或“管理活动”,有效地激励与约束组织成员调整各自的行为方式与做事习惯,按整体战略目标的要求行事。企业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战略、组织、人力资源等方面,要将企业的核心理念贯彻到日常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中去,必须从这几个角度入手,形成制定与实施战略、组织设计与变革、人力资源激活与考评各方面的系统做事原则。

某种程度上,战略就是系统的做事原则;
对于浙江移动来说,竞争战略就是参与移动通信行业市场竞争的“系统做事原则”;
就是明确如何选择客户群、如何有效地创造并获取价值、如何控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确定经营业务范围等原则。

组织方面的系统做事原则就是按战略实施的要求,把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结合起来;
同时,按“整体有效”的要求,确定基本的组织方式,确定各部门的基本职责与目标任务,以及相对价值或贡献排序;
进而调整组织内部的行为关系,使新机制在组织形态上找到落脚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做事原则就是激活人力资源,就是按生存竞争的“公理”,并在组织与制度上作出安排,促使各级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不断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与意愿;
激活就是要确定各部门与各职务的价值,尤其要确定各部门主管及要职要员所作的实际贡献,以此来确定价值分配;
激活就是要释放每一个员工“人格”上的内在力量,包括抵御竞争压力与感受成功喜悦的能力。

3)达成共同价值承诺,形成基本心理契约

文化提升,强化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让各级管理者承担起责任,让员工富有成就感。只有真心认同了企业的核心理念,真正奉行了组织的系统做事原则,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才会形成基本的心理契约,我们才能提升有组织的管理能力,获取企业文化上的核心竞争力,支持未来的发展战略。

管理者责任:进行文化提升,必须要让各级管理者承担起责任,各级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力量。管理者既是企业文化的宣传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贯彻者,作为宣传者,管理者首先自己要理解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等核心理念,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然后向员工宣传企业的核心理念,帮助他们明确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作为企业文化的贯彻者,管理者首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地、以身作则地在日常管理中贯彻企业的核心理念。管理者自身的行为对员工来说,就是企业文化最好的宣传和贯彻。

浙江移动的未来系于管理者队伍的激活,系于管理者承担责任的意愿与承担责任的能力,系于复合型管理团队的发育。每个管理者必须以更高的绩效目标与创造价值的能力,并经过系统的评价获取对等的报偿,包括经营管理上的成就,利益分配与晋升等人事待遇上的好处;
以此避免管理阶层的平庸,以及管理职位的过度膨胀与管理阶层对权利的掠夺。要在制度上明确各级管理阶层行使权力的基准,确保各级管理者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确保权力行使的结果合乎公正;
以此形成相应的社会机能,防止权力的截留与滥用,防止政治机能的恶化。

员工成就:强化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让员工从企业文化中获得使命感和成就感,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力,成为自觉的战士,心甘情愿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组织的活力或生命力,存在于组织起来的员工队伍之中,存在于员工队伍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普遍意愿之中,存在于每个员工天然人格上的潜能之中。有组织的努力,目的就是要激发这种意愿,获取这种人格上的内在力量。组织有效的员工队伍,是浙江移动的财富,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要创造机会,让每个员工都能在有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成就共同的事业,实现个人的价值;
都能依靠不断发展的共同事业,追求个人职业生涯的高深境界。

组织的全体成员达成了共同的价值承诺,形成了共同的心理契约,企业有了愿意承担责任的管理者和拥有成就感的员工,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就有了真正的载体,“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使命,“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价值观才不会落空,“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宗旨才不会成为口号,“改革创新、只争朝夕、艰苦创业、团队合作。”的企业精神才有人去发扬光大,才能够真正履行我们的服务理念:“沟通从心开始”,最终文化才能够真正生根,战略才能够真正落地。

百年老段文化铸魂——哈尔滨机务段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从1898年建段起,一代代哈机人从未放弃过对企业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创造过“死机复活”的奇迹;
有着 “毛泽东号” “朱德号”机车诞生地的骄傲。哈机的企业文化像一座能量巨大的火山,厚重而丰富。安全是根,文化是魂。

“八段合一”后的文化整合,使哈机的企业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做哈机人,铸哈机魂,该段用文化固安全之基、铸哈机之魂,将企业文化演变成创一流企业的内在动力。

班子带头 引导示范

该段领导班子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齐抓并重,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组,明确了 “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创一流”的创建目标。该段开展了企业文化知识对抗辩论赛,引导干部职工在思想碰撞中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自办《火车头》 《哈机人》等段刊,让普通劳动者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段领导班子从企业文化的立项、规划、设计、布局、资金筹措等方面逐项落实,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重奖。

继承传统 弘扬正气

“朱德号”机车组是该段的一面旗帜。该段组织机组人员在全段职工大会上带头宣讲 “朱德号”的先进事迹,号召全段职工学习 “朱德号”的光荣传统,弘扬 “朱德号”的精神;
开展 “《规章》一口清”展示和 “忆段史、唱段歌、读好书,讲身边人故事”等活动。此外,他们还邀请离退休老职工以及劳模骨干讲述哈机往事,鼓励年轻后辈继承传统、茁壮成长。

该段落实 《哈机历史实物搜集方案》,举全段之力搜集反映哈机发展历程的各种实物设备、工具、标牌以及题字等300多件,让这些实物重回哈机。该段将哈机的发展史分为文字、照片、影音、实物四个体系集中管理,并派专人负责,作为哈机的宝贵财富。该段还整理出哈机的历史文献和照片,出版了 《哈机往事》 《脊梁》等书籍;
汇总哈机的影像资料,摄制了 《车轮滚滚》 《车魂》等短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哈机人真实的奋斗历程;
在内网开辟了 《哈机段史》 《朱德号》专栏,供职工随时点击浏览;
制作了几百米长的机车发展影雕文化墙、哈机历史影雕文化墙、职工笑脸影雕 “繁星”墙等,让干部职工铭记历史。

适应形势 规范管理

该段开展了 “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围绕什么是文化、如何搞好企业文化、怎样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等内容展开讨论,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他们完善了 《哈尔滨机务段企业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提炼出 “敢挑重担、勇当先锋”的企业精神,形成了 “用汗水浇灌发展之树、用智慧描绘精彩人生”的共同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幸福观和企业文化内涵。

该段为各类人才展示才华搭建平台,先后组建了科技攻关、书法绘画、动漫设计等兴趣小组22个,用职工名字命名工作法30个。他们注重 “一岗多能”,组织机车乘务员学会三种车型的理论和实作内容;
组织检修职工学会三个岗位的工艺流程和实作要领;
组织干部低职挂高职岗位锻炼,在专业技术、行政管理等岗位相互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全段上下形成了 “尊重人才、任用人才、争做人才”的良好风气。

锐意进取 艰苦创业

2008年,段领导班子下决心克服困难,让哈机的企业文化建设大上台阶。段领导带领职工连续三年植树50余次,用8万棵树木换来了 “春来万树绿,穿行百花香”的园林式生态环境。他们利用报废的气缸、拉杆等动手制作雕塑,并竖起詹天佑、史蒂芬孙等铁路先驱的雕像。段领导带领职工抓住哈尔滨市连续三年道路改造的时机,披星戴月、顶风冒雨,从泥土堆里捡回了60多万块步道板,硬化了段内路面和整备场。

该段组织机车乘务员每班擦拭机车,提高机车保养质量;
在检修、整备系统开展 “修车想着用车人”主题教育,引导职工像对待自家汽车一样修好每一台机车;
组织技术人员超前发现隐患,超前施修,让机车保持良好的运用状态。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各车间相继探索出楼梯走廊文化、停车场文化、公寓文化、休息室文化、更衣箱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载体,规范、整洁、温馨、向上的氛围无处不在。

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

该段注重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凝聚力量。他们组织创作了 《飞翔》 《梦想》 《铁路大动脉》等歌曲献给各岗位普通劳动者;
每年举办文艺汇演,深入异地车间、班组为职工现场演出;
建立了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以及各类球场,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条件。每月有比赛、每季有展示,让职工在歌咏、书法、演讲、诗歌、摄影、绘画以及球类、棋类、田径等项目中受到熏陶、展现自我。2012年,该段举办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职工运动会,将作业技能和大众体育融为一体,吸引了广大职工热情参与。

该段坚持开展评选 “每月一星”“感动哈机十佳明星” “我身边的好党员”等活动,扩大荣誉覆盖面;
在铁路媒体多角度报道一线职工的典型事迹,增强职工荣誉感;
组织先进典型开展以 “一次现场参观、一次登台宣讲、一次技能展示、一次结对帮教”为内容的 “四个一”活动,先后培养出了先进班组、先进机班、精品机车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众人划桨扬风帆,沃土耕耘结硕果。几年来,该段安全周期有序延伸,机车质量日益提高,经营成果效果显著,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该段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火车头奖杯、全国铁路先进集体等荣誉。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熏陶下, “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思路深入人心, “安全才幸福,守纪有尊严”的安全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哈机人用文化诠释安全,提出了安全是 “命根子、饭碗子、钱袋子”的准确定位。5年来,该段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伟,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刘洋、杨明、刘凤杰,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陶晓东等一批践行哈机精神的典型代表。

建设和谐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为了更好的贯彻《构建和谐CPP实施纲要》、《管道局企业文化手册》精神,增强员工的团结奋斗意识,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近年来西北石油管道公司党委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就如何加快西北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步伐进行讨论。围绕该项工作,“五个一”形象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制作一批宣传栏、宣传牌

2006年,是西北公司突出主营业务,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一年。公司先后拿出3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宣传窗口的创建工作,在基地东、西大门以及办公楼前竖立了15个宣传栏和7个宣传牌。企业文化部充分利用资源,紧跟党的路线方针,密切结合公司日常工作,以窗口为阵地,定期更换栏目内容,加强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理念、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得机关与一线、企业与社会之间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批宣传媒介不仅成了企业内部沟通的桥梁,也成了西安基地的道美丽的风景线。

拍摄一部电视片

1999~2001年,集团公司深化改革,西北管道历经三次重组。曾几度陷入困境,但是凭着库鄯管道建设时期形成的“只争朝夕、高度负责、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和石油管道系统“四海为家、野战为乐”的光荣传统,西北管道人奋力前行,最终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逐渐形成了以工程技术服务、城市燃气项目等为主业,以餐饮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为辅业的新格局。辉煌的背后往往饱含着无数的血汗和泪水。2007年3月,西北公司联系陕西电视台,组织拍摄了专题片《浴火重生》,反映公司重组以来的发展历程。该片在职工中形成了巨大的反响,更加坚定了他们献身石油、奉献石油的斗志和决心。

举办一个展览

2006年12月,西北公司在职工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共计230多幅照片参展。活动以十五期间公司按照新的发展定位在业务开发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主题,极大鼓舞了职工干石油干事业的热情。

编印一本画册

企业是每一个员工的企业,是每一个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晶。2006年11月,党委组织编印了一本反映西北公司风貌的画册,重点突出历年来西安基地的变化,让员工体会到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树立“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抓好一个规划

西安基地是西北公司生产、办公、生活的后勤保障。长期以来,西北公司一

直按照“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舒适、文明和谐”的总体目标和建立“安全环保、医疗保健、文体娱乐、信息网络、家政服务”五大体系的要求,从完善服务设施,建立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等方面着手,认真规划基地建设和后勤管理,受到陕西省、西安市、管道局的多次好评

视线:中铁十局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一个成立仅仅两年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跳出诸多重组企业因文化冲突而失败的窠臼,在创新中求发展,建立起“感恩、报恩,不断创造价值”的特色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是中铁十局集团公司。

 2004年元月,在国有企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组建联合舰队抗拒国际竞争风浪的大背景下,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以工程承包为主,跨行业、跨国经营、多功能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 当济南铁路工程集团、中铁三局三公司、中铁四局三公司这三家相互“陌生”的单位重组在中铁十局集团麾下时,由于成员单位处于豫、鲁、苏、皖不同省份,曾经隶属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企业精神、企业风貌也不尽相同,管理者面临着企业文化整合的问题。集团在文化的整合和队伍的凝聚上做了一系列文章。针对员工对企业情况、经营形势、经营目标缺乏了解的实际,他们组织开展了“知十局情,做十局人,尽主人责”主题教育。2004年2月,集团对三个成员单位4000多名员工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写出了《关于员工当前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为超前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稳定员工队伍提供了依据。针对部分员工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暴露出的思想问题,集团适时编发了《抓住重组机遇,加快企业发展》和《统一思想、服从大局、聚心合力、为实现集团公司各项目标扎实工作》宣传提纲,在宣传企业重组意义的同时,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要求。企业文化部先后深入11个基层单位和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就中铁工程总公司和中铁十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干部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向近千名基层干部职工进行了专题宣讲。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了职工中最常见的抵触心理、怀旧心理、对利益减少的危机意识和对重组前景的疑虑心理,使他们以一种“赤子之心”、“感恩的心”接受中铁十局,与中铁十局共命运,同发展,为中铁十局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集团成立两年来,先后组织集团公司两级领导干部、全体宣传干部和机关全体员工,观看学习《MBA核心案例———企业文化讲座》,召开了各子、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和宣传部长参加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开展了“迎国庆”员工摄影展、“庆周年,迎新春”书法笔会、“我为十局人,创新促发展”演讲比赛及《宣传季刊》文学作品征文大赛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感恩、报恩,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 一个新建企业要开好头、起好步,赢得企业建设、市场竞争上的优势,就必须占领企业文化这个制高点,必须让员工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中铁十局集团从宣传、弘扬“诚信、和谐、求知、创新”企业精神,强固企业的精神支柱入手,逐步培育员工“不断创造价值”的共同价值观,叫响“中铁十局”品牌,提炼和培育出了饱含时代特征和中铁十局特色的“安全、优质、高效、重信”经营理念、“追求卓越,铸造精品,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管理方针和“建设一项工程,树立一个形象,赢得一方信誉”等系列宣传标语,形成了中铁十局特色企业文化框架,搭建了中铁十局集团“从感恩、报恩,到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发展平台。在“不断创造价值”这一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推进步骤。

 一个品牌企业应该有统一的外在形象,有自己的标志物。为此中铁十局设计了企业标识,对企业冠名、企业标识的宣传、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制作了《企业形象识别规范手册———视觉识别篇》,对企业员工服饰、企业环境、企业对外宣传媒介组合、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全面设计和规范。他们编制了经营画册、客运专线画册、工地宣传实用手册。在规范了两级机关环境形象宣传、工地形象宣传的同时,加大了对外宣传报道的力度,扩大了“中铁十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不懈努力,中铁十局“六大形象”即诚信协作、创造奉献的社会形象,特色鲜明、整齐划一的品牌形象,整洁美化、安全文明的环境形象,内实外美、精益求精的工程形象,廉洁勤政、务实创新的管理者队伍形象,爱岗敬业、求知奉献的员工队伍形象日渐深入人心。

 企业的管理团队充分依靠自己的知识专长、经营能力、风格作风、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中铁十局集团组建之初,集团公司党委中心组系统学习了国资委、中铁工程总公司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党委书记程广朝为此做了专题发言。党委副书记万冠群受总经理沈尧兴委托,在集团公司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做了《弘扬企业精神打造十局品牌,全面推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报告,对今后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总经理沈尧兴每次工作会议上都要讲企业文化建设,每到工地都要亲自抓外在形象宣传,每到重大节日都要与机关干部交流谈心,汇报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改革情况。总经理沈尧兴不止一次讲道:“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报恩的心,站在业主的立场,干好在建的所有工程!”“得人心者得天下”,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制度的坚决贯彻,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 中铁十局集团组建虽短,但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开始显示出“感恩、报恩,不断创造价值”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德商高速公路BOT项目和徐州和平路BT项目成功运作,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无锡第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员工身份妥善置换,进一步推进了体制创新。与香港惠记公司成功合作,企业内部二次分离,加快了布局调整和扩张步伐。从“选马”到“赛马”的用人机制,人文关怀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实现中铁十局集团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中铁十局集团两年迈出两大步,经营生产额度成倍增长,社会美誉度也在大幅提升。

视线:中铁十局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一个成立仅仅两年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跳出诸多重组企业因文化冲突而失败的窠臼,在创新中求发展,建立起“感恩、报恩,不断创造价值”的特色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是中铁十局集团公司。

 2004年元月,在国有企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组建联合舰队抗拒国际竞争风浪的大背景下,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以工程承包为主,跨行业、跨国经营、多功能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 当济南铁路工程集团、中铁三局三公司、中铁四局三公司这三家相互“陌生”的单位重组在中铁十局集团麾下时,由于成员单位处于豫、鲁、苏、皖不同省份,曾经隶属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企业精神、企业风貌也不尽相同,管理者面临着企业文化整合的问题。集团在文化的整合和队伍的凝聚上做了一系列文章。针对员工对企业情况、经营形势、经营目标缺乏了解的实际,他们组织开展了“知十局情,做十局人,尽主人责”主题教育。2004年2月,集团对三个成员单位4000多名员工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写出了《关于员工当前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为超前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稳定员工队伍提供了依据。针对部分员工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暴露出的思想问题,集团适时编发了《抓住重组机遇,加快企业发展》和《统一思想、服从大局、聚心合力、为实现集团公司各项目标扎实工作》宣传提纲,在宣传企业重组意义的同时,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要求。企业文化部

先后深入11个基层单位和重点工程施工现场,就中铁工程总公司和中铁十局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干部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向近千名基层干部职工进行了专题宣讲。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了职工中最常见的抵触心理、怀旧心理、对利益减少的危机意识和对重组前景的疑虑心理,使他们以一种“赤子之心”、“感恩的心”接受中铁十局,与中铁十局共命运,同发展,为中铁十局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集团成立两年来,先后组织集团公司两级领导干部、全体宣传干部和机关全体员工,观看学习《MBA核心案例———企业文化讲座》,召开了各子、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和宣传部长参加的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开展了“迎国庆”员工摄影展、“庆周年,迎新春”书法笔会、“我为十局人,创新促发展”演讲比赛及《宣传季刊》文学作品征文大赛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感恩、报恩,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 一个新建企业要开好头、起好步,赢得企业建设、市场竞争上的优势,就必须占领企业文化这个制高点,必须让员工形成共有的价值观念。中铁十局集团从宣传、弘扬“诚信、和谐、求知、创新”企业精神,强固企业的精神支柱入手,逐步培育员工“不断创造价值”的共同价值观,叫响“中铁十局”品牌,提炼和培育出了饱含时代特征和中铁十局特色的“安全、优质、高效、重信”经营理念、“追求卓越,铸造精品,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管理方针和“建设一项工程,树立一个形象,赢得一方信誉”等系列宣传标语,形成了中铁十局特

色企业文化框架,搭建了中铁十局集团“从感恩、报恩,到不断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发展平台。在“不断创造价值”这一企业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确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推进步骤。

 一个品牌企业应该有统一的外在形象,有自己的标志物。为此中铁十局设计了企业标识,对企业冠名、企业标识的宣传、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制作了《企业形象识别规范手册———视觉识别篇》,对企业员工服饰、企业环境、企业对外宣传媒介组合、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全面设计和规范。他们编制了经营画册、客运专线画册、工地宣传实用手册。在规范了两级机关环境形象宣传、工地形象宣传的同时,加大了对外宣传报道的力度,扩大了“中铁十局”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不懈努力,中铁十局“六大形象”即诚信协作、创造奉献的社会形象,特色鲜明、整齐划一的品牌形象,整洁美化、安全文明的环境形象,内实外美、精益求精的工程形象,廉洁勤政、务实创新的管理者队伍形象,爱岗敬业、求知奉献的员工队伍形象日渐深入人心。

 企业的管理团队充分依靠自己的知识专长、经营能力、风格作风、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中铁十局集团组建之初,集团公司党委中心组系统学习了国资委、中铁工程总公司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党委书记程广朝为此做了专题发言。党委副书记万冠群受总经理沈尧兴委托,在集团公司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做了《弘扬企业精神打造十局品牌,全面推动集团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题报告,对今后中铁十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总经理沈尧兴每次工作会议上都要讲企业文化建设,每到工地都要亲自抓外在形象宣传,每到重大节日都要与机关干部交流谈心,汇报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改革情况。总经理沈尧兴不止一次讲道:“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报恩的心,站在业主的立场,干好在建的所有工程!”“得人心者得天下”,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制度的坚决贯彻,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 中铁十局集团组建虽短,但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开始显示出“感恩、报恩,不断创造价值”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德商高速公路BOT项目和徐州和平路BT项目成功运作,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无锡第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员工身份妥善置换,进一步推进了体制创新。与香港惠记公司成功合作,企业内部二次分离,加快了布局调整和扩张步伐。从“选马”到“赛马”的用人机制,人文关怀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实现中铁十局集团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中铁十局集团两年迈出两大步,经营生产额度成倍增长,社会美誉度也在大幅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共18篇)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共18篇)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实例(共17篇)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共17篇)

企业文化建设整改措施(共18篇)

推荐访问:纪实 企业文化建设 幸福 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