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危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摘要: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利益、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之中,对泥石流的概念、危害度以及破坏方式进行了介绍,对产生泥石流的因素与泥石流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并且与实例相结合,对防治泥石流的方法和泥石流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提出了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以及一些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点,泥石流的防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更为合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
危害;
防治措施

前言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点是形成过程复杂缓慢,但是爆发突然气势凶猛,极具破坏力。泥石流的破坏力不仅仅是对局部自然环境的破坏,还威胁了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甚至会阻断道路交通,毁坏耕地农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向山区前进。山区的自然环境在人们建设居住地的同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泥石流出现的频率因此也越来越密。世界各国也把泥石流的防治作为防灾减灾学科中作为重点项目,凭借多年经验的积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泥石流的危害

1.1 泥石流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发生需具备两个因素:基本条件和激发条件。基本条件有三种:松散的固体物质条件、水体条件和地形或压迫条件。人类的活动使得山坡稳定性变差,岩石破碎风化使得松散的固体物的形成过程缩短,是加剧泥石流的因素之一。泥石流之所以成为泥石是因为其中富含水分。因此水体条件也是必备因素。泥石流又是重力流,其运动要求一定的坡降条件。当上述基本条件均具备的时候,还需要激发条件的催化才会发生泥石流。激发条件通常是:土体骤然失稳、水体突然增加、地形突变和强烈震动。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山洪暴雨后或者强烈地震之后,往往在山区会爆发各种各样的泥石流。

1.2 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的分类可以参考两个因素:内在规律和外部特征。对泥石流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对其的认识,分类结果也是泥石流理论的基础。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泥石流的成因、物质组成等。按成因分可以分为:自然泥石流和人为泥石流;
按地形地貌分: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按组成物质分:泥石流、水石流和泥流;
按触发因素可分为:暴雨型泥石流、溃决型泥流和冻融型泥石流。

1.3 泥石流的活动特点及危害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突然性,在一场强暴雨或持续降雨中其随时都可能会被起动,其流速可达 30m/s,若我们不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预测和防治措施,突然爆发的泥石流对山脚下的人和建筑物所造成的灾难是非常巨大的。泥石流的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和准周期性,我国泥石流多发生于降雨量较多的夏季,同时地震和暴雨的发生也常伴随有泥石流,但一次泥石流发生过后,由于之前在沟内富集的松散固体物质被搬运到了山脚处,所以一般不会再发生较大的泥石流,但由于流水的再次不断冲刷,该沟又会重新积累新的松散固体物质,若再次遇到大量水源, 则又会引发泥石流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泥石流灾害的警惕性和预防意识会逐渐降低,若未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就搬回入住,是极其危险的。泥石流的发生常常是成群的、大面积的,这是由于同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决定的,泥石流爆发时能够携带大量的泥沙、巨大的石块和泥沙球,具有的能量非常巨大,所到之处常常会夷为平地。

泥石流对交通设施的毁坏也很严重,可致运输中断,线路瘫痪,例如四川省曾发生的一次泥石流,造成成昆铁路利子依达沟的一座铁路冲毁,其时正值夜间驶来的火车不知前面已经发生了泥石流,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泥石流也常常会淹没大量的农田和矿场。泥石流对山区的风景名胜区的危害,主要有九寨沟、华山、四姑娘山和崆峒山等。

2 泥石流防治

2.1  我国泥石流防治措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我国终于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泥石流灾害防治的道路。该方法对策是结合我国地势特征和泥石流的类型,适用于我国经济的国情。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的测点,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泥石流的结果,得出如下三个原则 :全面统筹,突出关键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结合实际,经济合理。根据实际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如 :治理体系、防护体系、预防体系、预报体系、警报体系等。通过我国水利部门、气象部门、中国科学院和国土资源部门的通力合作,我国在泥石流的监测与预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科院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国土部门进行工程建设,水利部门进行抢险救灾,气象部门进行降雨监测。

2.2  国外泥石流防治措施

日本也是一个泥石流频发的国家,其对于泥石流的防治有着先进的工艺。首先,日本对于泥石流的预测和预报相当重视,不仅仅只是时空预测、预报模型等,而是采用了非常先进的“RS”和“GPS”技术。治理措施采用的是砂防,就是对侵蚀与沉积物运移进行防治,可分为建筑防治措施与非建筑防治措施。

2.2.1  建筑防治

该方式主要是通过构筑建筑物从而对泥石流进行治理和调节,如修建拦挡、防护工程等。针对不同的泥石流种类,所采取的构筑措施也有所不同。通常控制泥石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抑制泥石流的爆发、缩减其规模、削减其携带的能量。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泥石流在不同的地形处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泥石流的发源地,一般通过修筑水库和引水渠,进行排水处理,削减水的流量及能量。在泥石流的途中,一般以截取沉积物为主,方法措施有修建砂防坝等。在沉积区域中,一般以采用排导槽,河岸、河床铺垫等。

2..2.2  非建筑防治

由于泥石流灾害的预报中不确定性非常大,发生的范围又非常广,建筑防治的措施往往不可取。因此引出了非建筑防治。非建筑防治即是通过监测预警后,做避让处理,所以该方法重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为此,一套完备健全的撤离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中进行考虑:完善泥石流灾害信息系统;
广泛传播泥石流灾害发生地点;
进行人流疏散演习;
研究泥石流灾害防止法。

2.3 其他国家泥石流防治措施

17 世纪末 18 世纪出,阿尔卑斯山地区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等,曾出现过泥石流灾害。19世纪中叶,随着泥石流灾害的日趋严重,法国等开始进行治理工作,如颁布森林保护法、坡地梯田化、水利工程与植树造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俄国进行泥石流治理的时间较晚,20世纪40年代,苏联才开始研究泥石流的防治工作,并提出了森林土壤改良措施与河床水利工程相结合的泥石流综合治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上对于泥石流的治理措施越发完善,从最初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过度到提出粘性泥石流的概念,从而采取合理的结构,优化的治理效果。

3 结束语

关于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从认识泥石流的本质到给出具体的措施,各国无不是花了昂贵的代价才取得了相应的经验。通过数十载的努力,以及前人经验的借鉴,得出了泥石流治理的3个趋势 :以单因素考虑过渡向多因素考虑;
以单预防考虑过渡向结合经济效益 ;
以不规则不系统向标准化考虑。我国受地势的影响,是泥石流的重灾区,对泥石流的研究和防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综合治理模式,但是由泥石流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大多时候仍是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设计阶段,这必然导致了对泥石流的防治上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疏漏,所以更加要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因地制宜,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达到防治的目的,为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做好保障。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岗位职责

船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整改措施(共17篇)

危急值报告流程不熟悉整改措施(共3篇)

医院岗位职责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业务员岗位职责风险及防控措施

推荐访问:泥石流 危害 防治措施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