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意义

  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的意义

 构建中国"民族走廊

 李星星

 学说"的意义

 [摘要]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是对前辈学术思想和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理

 论体系添砖加瓦,是为争取民族学人类学在中国学科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做出的实际工作,也是为创建民族学人

 类学的中国学派或创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派打造基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

 理论,为确立和完善民族学人类学在我国学科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为建立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学派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民族学;民族走廊学说;学科建设;学科体系;学科理论

 中图分类号:C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0)12—oo14—04

 作者简介:李星星(1950一).男,河北磁县人,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学.四川成都610017

 "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的意义"这个题

 目,笔者与已故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早在7年前

 就已经讨论过,只是一直没有公布我们的讨论情

 况.还因为李绍明先生在生前提交给2009年"世

 界民族学与人类学"昆明大会的学术发言中特别

 提到"民族走廊学说"这个问题,所以本文也是笔

 者纪念先生的一番心意.由于本次会议的主题之

 一

 涉及中国民族学和学派等重大问题,因此本文

 将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中国民族学学

 科体系与学科理论;二是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

 说"的条件和意义.

 一

 ,中国民族学的学科体系与学科理论

 关于中国民族学和学派的问题,笔者想从以

 下三个方面说起.

 (一)中国民族学的学科地位

 众所周知,20世纪末叶"文革"结束,学科重

 建,1980年成立了中国民族学学会,当时叫"中国

 民族学研究会".在此期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

 会也召开了筹备会,并于1981年在昆明成立,就

 叫"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为什么这个学会叫

 "民族研究学会"而不叫"民族学研究学会"?李

 绍明先生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说是"因为这

 (民族学)学科的地位本身还没有得到最后确

 定."…?.'这句话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潜台词,

 就是"民族研究"这个概念在当时是一个正统概

 念.作为一个学科,"民族研究"在当时占据着正

 统地位,而"民族研究"在实践中不同于民族学之

 处,就在于它往往被误认为就是研究中国的少数

 民族.事实上,由于人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在先

 前受到批判,乃至被取消,因此这些学科的许多学

 者实际上只被允许研究少数民族因而转向"民族

 研究",不少"民族研究"的机构也是以少数民族为

 研究对象才得以建置的.所以,目前中国的民族

 学和人类学在学科体系中显示出来的混乱和应有

 地位的缺乏,都是有深刻历史背景的.正因为历

 史惯性的作用,我们的民族研究或民族学者尽管

 说起来都知道民族学或民族研究是研究民族及其

 文化的一门学问,但实际上他们常常会忘记这一

 点,即有意无意地把民族研究变成少数民族研究.

 所以李绍明先生说一定要"补课",要补的一个重

 要方面就是他所说的"学科体系要建立,民族学到

 底做什么?要把这个说清."[].'李绍明先生直

 至最后都认为,中国的民族学和人类学在我国学

 科体系中的地位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甚至丧失了

 自己的地位.记得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

 三届年会上,作为学会顾问的李先生全然置那届

 年会"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主旨议题于不

 顾,依然讲他一再提到的关于民族学学科体系方

 面的话题.可见先生力把学术航向的深意.

 (二)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理论与学派

 民族学,人类学作为西学被引进中国以来,尤

 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便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藏彝走廊15

 一

 直受到中国化的改造,但始终难以形成依据中

 国经验获得的知识构建起来的属于中国自己的民

 族学学科理论,这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在学科体

 系中地位不明或者没有获得应有地位的一个重要

 原因.李绍明先生在他的口述回忆中曾讲到:

 1980年在贵阳召开的中国民族学学会成立大会

 上,形成的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民族学要不要理

 论".这个争论限于学会初建时的主题而没有坚

 持得到一个结果,致使先生一直后悔当时没有执

 着于学科理论诉求的立场.所以他说:"现在反思

 我们这个民族学会啊就缺乏这个东西".[]'凹)

 最初的争论虽然没有结果,但李绍明先生在

 其学术实践中并没有放弃关于理论的主张.他之

 所以于20世纪80年代将在川大本科教学中的"民族学"课程的讲稿整理成为《民族学》一书出

 版,就是为了以此促进民族学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此,他是这样说的:"当时为了把这个学

 科立起来,就把这个课的讲稿做了理论提升,写了

 《民族学》"."在当时做这些事实上关系到要不

 要这个学科,这个学科要不要理论这些大问题的探讨."[].珈I2'为此,他还倡导创建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民族学理论体系.

 至于学派的形成,应该说没有自己独特的理

 论,就谈不上自己的学派.尽管李绍明先生认为

 "为了我们这门学科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的学派才行."但他同时也认为:"中国现在还不能形

 成自己的学派".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基础工作

 做得不够"[]'柳,既没有完整的民族学的民

 族志和像样的民族史,也没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理

 论.这个说法不是已经过时的判断,而是一直使

 他感到遗憾的判断.所谓学派,靠的不是单纯的地域特色和研究团队的组合特点,学派的灵魂是

 理论.

 (三)吴文藻,费孝通,李绍明师生三代的建树

 自民族学从西方引进中国以来,包括李绍明

 先生在内的前三代学人的杰出者都在考虑如何运

 用中国经验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学理论体系的问

 题.其中最具代表的人就是吴文藻,费孝通和李

 绍明,三者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而且都有一定的师承关系.吴文藻先生是公认的民族学中国化或

 本土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他提出:要

 "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

 学的研究,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把西

 学的"民族学中国化".费孝通先生于30多年前

 就在考虑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概括中国的民族关系

 及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他不仅关注到了中国

 "民族走廊"的历史事实,而且特别把它作为构成

 宏观理论思考的整体部件,进而形成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格局的思路.应该说,费先生关于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术思考对中国民族学的理论

 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为西南学者所推崇

 的华西前辈李安宅先生也一直致力于西洋人类学

 的中国化,他的着名言论就是"要有建设科学的野

 心",可惜因为特殊历史条件的限制,使他没有能

 够实现其"学术野心".李绍明先生不只是费先生

 等前辈的学生辈,而且应该说是对继承和发扬前

 辈学术思想和成果最有心的学生之一.他之所以

 格外重视世界民族学和人类学昆明大会的"藏彝

 走廊论坛",甚至视之为他学术生涯最后要做的一

 件大事,不惜重病在身都想亲临大会,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藏彝走廊研究向学界发出呼吁:

 了解,继承和发展费先生关于"民族走廊"及民族

 大格局的学术思想遗产.为了尽一份建树中国民

 族学学科理论体系这个时刻萦绕于怀的职责,他

 在这次大会上提交的"藏彝走廊研究的回顾与前

 瞻"发言稿中,特别指出发展和完善费先生开创的"民族走廊这一学说,这是我们西南民族研究中的一

 个纲领性问题."^2]?这应该视为李绍明先生

 为中国民族学所作的最后贡献.

 二,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的条件和意义

 基于上述论述,假如"民族走廊"能够成为构

 建中国民族学学科理论的要素,那么构建中国"民

 族走廊学说"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关于"民族走

 廊"研究何以成为民族学理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一)信赖前辈的积累

 "民族走廊"概念实际上是费孝通先生首先提

 出来的,李绍明先生最先给予其定义.费先生既

 受过西学的良好训练,又具备汉学的基本功底;既

 在中国汉族及少数民族乡村长期进行过调查研究

 的学术实践,取得了堪称第一流的丰厚的学术成

 果,又长期担任领导民族研究工作的要职和名校

 的领衔导师,居于宏观把握学科研究及民族工作

 的政治和学术地位.费先生高龄时还以其饱满的精力亲历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民族研究发展的若干重要历史阶段.在漫长而复杂的变换过程

 中,他始终能够保持既有经世致用的实际功夫,又

 有究天人之际的宏观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凭费

 16《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l2期

 先生的经历和学识,到他步人"随心所欲"之年提

 出"藏彝走廊"及"民族走廊"这样的概念,我们应

 该相信他的思考是十分深邃和精当的.李绍明先

 生为此特别说过:"费先生对藏彝走廊这块并没有

 做过实际的田野调查,但他为什么那样重视藏彝

 走廊,这难道是费先生脑子里面想出来的吗?"[】(附如'这个说法虽然只提到藏彝走廊,实际

 上包括费先生对"民族走廊"的整体思考,那都不

 是心血来潮的东西而是厚积薄发的重要成果.李

 绍明先生本人也是学界公认的大家,他长期以西

 南为其研究基地,不仅富有民族学区域研究的经

 验和学识,而且一直站在思考中国民族学学科和

 理论体系问题的前沿.凭他对中国民族学,人类

 学以及民族研究的了解,他敏感地意识到费先生

 关于藏彝走廊及民族走廊问题的理论重要性,因

 此无论如何要借昆明世界大会的机会把中国"民

 族走廊学说"的问题推出来,并把它提高到西南民

 族研究的纲领性问题的高度.以上陈述表明,对

 于前辈学术思想的积累和灵感,我们应该有所信

 赖.

 (二)依靠本土经验知识

 "民族走廊"是对中国特殊的自然和历史条件

 下产生的历史空间形式的一种概括,是采用以本

 土经验材料形成的知识为基础而产生的一个学术

 概念.由于这个概念反映了中国农业时代历史发

 展的特殊形式以及形成中国民族格局的特殊样

 态,经费孝通先生提出而成为民族学的一个特殊

 概念.费先生提出"走廊"概念并指出中国的几条

 "民族走廊",是特别用来构架中国的民族大格局,

 并试图以此对这种大格局条件下中国民族发展及

 形成的样态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明.尽管费先生没

 有深究中国为什么会产生"民族走廊","民族走

 廊"又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类问题.但是,他实际上

 不仅把"民族走廊"与非走廊地区在空间上建立起

 了联系,而且也把"民族走廊"与其他更大区域建

 立起了内在的历史联系,至少可以说他的思路为

 这种历史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因此,从这个

 角度来看,"民族走廊"不是指某种封闭,孤立的历

 史空间,而是指与形成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具有本

 质联系,具有系统或整体结构性的历史空间.这

 就具有了理论建构的基础.因为要说明"民族走

 廊",就不得不说明中国大区域以及汉族与其他民

 族的历史发展关系;反之,要说明中国大区域以及

 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历史发展,就不得不深人研究

 "民族走廊"."民族走廊"实际上关系到中国大

 空间整体的历史进程.正如李绍明先生所言:"中

 国民族走廊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是研究中不

 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走廊区域中的许多问

 题牵一发而动全局."J(¨由此而言,"民族走

 廊"既是中国某种特殊民族区域的象征表述,又是

 一

 个从中国客观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一个中国民族

 学的概念."民族走廊"的研究不仅在于其内,还

 在于其外;不仅仅是走廊区域的少数民族研究,也

 不仅仅是走廊区域(包括汉族)的民族研究,而是

 必须联系更大空间范围,更多民族关系和政治关

 系的中国各民族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这种

 研究借李绍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假以时日就可

 以发展为中国的民族走廊学说."-2"15)这可以看

 成是在中国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适性的理

 论.在笔者看来,这既可以看成是区域历史学理

 论,也可以看成是区域民族学理论.

 (三)"民族走廊"的特性与价值

 中国的"民族走廊"无论在其空间形式还是在

 其所包含的民族及历史文化内容方面,虽然各有

 自身的特点,但也的确存在着基本的共同性,正是

 这种共同性构成了"民族走廊"的概念."民族走

 廊"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空间,其价值就在于,其

 中存在或存在过的历史及民族文化具有流动性,

 边缘性,古老性,遗存性,变异性和顽强性等显着

 特征.这些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或许显示出古代各

 种文化势力的某些具有规律性的运动方式.例

 如,我们可以假定"民族走廊"是文化中心势力扩

 张和挤压的产物."民族走廊"之所以能够成为历

 史,民族及文化的沉积地带,能够保留更多的历

 史,民族及文化的残留信息,无论如何,都与历史

 上文化力量的动向有关.至于"民族走廊"内部的活动,正如李绍明先生所说,"移徙,停滞,对立,交

 融诸种现象,则是走廊中各民族活动的普遍规

 德"[2l4)

 I—t0

 "民族走廊"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其价值在

 于它是对历史形成的特殊区域在观念上的概括,

 它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呈规律性的历史过程的结

 果.通过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它可以成为民族学

 乃至其他社会科学进行科学研究的观念上的工

 具.运用这个概念便于理论思考与建构,例如,

 "民族走廊"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大河冲积平原或盆

 地农业文明中心的形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就可

 以设为一种假定.与假设类似,"民族走廊"概念

 藏彝走廊17

 的运用还可能获得一些原理性的命题,例如,"民

 族走廊"是构成不同文化中心势力的界线.又如,

 "民族走廊"中族群的历史或群体记忆与来自压力

 方向的历史或群体记忆往往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

 相反的旨趣,等等.由这类命题进一步切分,有助

 于提取更多,更具因果联系的理解,诸如文化生长

 与文化扩张的动力机制,文化存在与生存策略的选择等诸如此类的认识.总之,无论从认识论或

 方法论方面,还是从用以组织经验材料建构具有

 普适性的理论范畴和系统理论方面而言,"民族走

 廊"这个特定概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民族走廊学说"的世界性意义

 正如"民族走廊"只是中国历史大空间的构成

 部分一样,中国的民族及其历史发展也只是全球

 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民族走廊"与中国

 古代农业文明中心的历史与空间有必然的联系,

 那么它就一定同时与全球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历

 史与空间有某种联系.如果"民族走廊"反映了中

 国的特殊性,"民族走廊学说"是中国民族学依赖

 自身条件的经验总结,那么它就一定具有世界性

 意义.因此,"民族走廊学说"完全可以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世界整体研究提供中国的思想材料.这

 样也就具备了建立民族学人类学所谓中国学派的基础.

 以上几点认识如果能够成立,那么,构建中国

 "民族走廊学说"的意义就已经不言自明了.如果

 要对该意义作一个小结,可以这样简略地表述:构

 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是对前辈学术思想和成果

 的继承与发展,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

 理论体系添砖加瓦,是为争取民族学人类学在中

 国学科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做出的实际工作,也是

 为创建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学派或创建中国民族

 学人类学的学派打造基石.

 的"西南"概念,西南范围广大,除了通常所说的云

 南,贵州,四川,广西和西藏五省区以外,还包括福

 建,广东,湖北,湖南,甘肃,青海南部和重庆.中

 国若干条"民族走廊"都在大西南的范围之内,西

 南的学术同仁最有理由和条件展开"民族走廊"的研究并由此参与到构建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理论

 系统的行列之中.还需要强调的是,西南民族研

 究不只是西南的少数民族研究,而是西南所有民

 族的研究;西南民族研究也不只是西南局部区域

 的研究,也应该是以局部区域研究经验和资料

 基础而拓展开来的具有整体性联系的更大区域的研究.这也是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成立时的初衷,

 正如李绍明先生当时所说:"要做好中国的民族研

 究,像西南这个区域,要尽快先联系起来,然后再

 做更大范围的区域研究."[】]l这理应是西南民

 族研究一刻也不容忘怀的历史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建具有中国特点的民

 族学理论,为确立和完善民族学人类学在我国学

 科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为建立民族学人类学中国

 学派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本文为作者于2010年1O月14日在四川成都参加中国西

 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五次年会上的发言整理稿.关于文中所说的"民族走廊","民族走廊学说"等概念,参见李星星《论"民族走

 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载于《中国文化论坛》,2005年第3

 期;李星星《藏彝走廊研究的启示),载于袁晓文主编《藏彝走廊:

 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上),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第55页.

 参考文献:

 [1]李绍明口述,伍婷婷等记录整理.变革社会中的人生与学

 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2]袁晓文主编.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

 (上)[c].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最后,笔者想就西南民族研究再说两句并以收稿日期:2010—10—15责任编辑李克建

 此来结束本文的讨论.按照民族学前辈学者早期

推荐访问:构建欧亚高速运输走廊 学说 中国 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