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十党建实施方案

沈阳市和平区“互联网+党建”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5-07-22 18:08

0 来源:东北新闻网 T|T字号:

打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等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为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在发挥党建工作服务全区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突出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抓实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巩固常规性党建工作阵地,打破时间、空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和平区党建工作新高度。现制定“互联网+党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本着“务实、高效、便捷”的原则,运用“互联网+党建”的模式,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创新党建多维模式,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使“互联网+党建”成为传播党的理论的前沿阵地、开展党建工作的交流平台、党员学习教育的“空中”党校、服务企业服务党员的“绿色通道”和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二、工作目标

依托《东北新闻网》链接的《和平新闻网》党建栏目(和平党建网),建立二级首页并建立相关链接,搭建和平区党建工作对内交流、对外宣传的网络平台,在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及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和平台经济中心功能定位中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一)建立流动党员一站式教育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和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一是在平台设置上,建立完善在线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开设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在线、就业指导、技术培育、困难救助、网上党支部等栏目,充分利用“二维码”、“云平台”等现代科技,为流动党员提供在线学习教育、参加组织生活、网上缴纳党费、接转组织关系、招工导航和依法维权指南等服务。二是在功能设置上,实现简便务实。建立流动党员支部网络化模式,打破时空界限、身份壁垒和人数限制,党员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选择网上支部,开展网上支部活动,组织生活内容既可以根据上三级组织部门的要求,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确定内容,也可以由各网络支部自行安排,主要包括:实事政治、重要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区域经济发展和重大民生举措等,流动党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通过网上留言、意见反馈、自谈观点、提出建议等形式参加组织生活,逐步实现网络支部生活正常化、常态化。三是在机制设置上,注重规范性长效性。党员加入党组织实行实名制注册登记、探索积分制管理和考核履行民主集中制职责。建立覆盖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的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建效能。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并为每个流动党员建立个人帐号和密码,并通过加入微信群、QQ群等参与党组织的互动管理。破解当前流动党员身份难确认、情况难掌握、教育难实现、活动难正常、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难题,提升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正规化水平。

(二)建立非公党建同步管理服务模式

通过互联网,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以下简称“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提供“云端”服务体系,进一步凸显和放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确保企业发展政治方向、引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维护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搭建互动平台。开设“非公企业信箱”、“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交流”、“非公企业之家”等栏目,为非公企业及时传送党的最新理论学习文件、活动通知等,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线交流、动态反映、问题解答等功能,推动非公党建与全区党建工作同步推进。二是搭建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推进非公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和服务非公党建阵地规格配置和服务项目,向非公企业公开服务内容和标准,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提供讲座、报告会、看录像等丰富多彩的“三会一课”内容,开展生产经营、业务学习、政策咨询、职工维权、就业创业等服务项目,增强党性修养,化解劳资纠纷、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不断增强企业党员的归属感,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和谐。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及时发现企业党建的一些好做法,进行总结借鉴推广;
实现与国内其他知名非公党建工作相关网站的友情链接,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提供便利;
着力解决非公企业思想认识模糊、党组织组建困难和发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有效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拓展常规性党员教育管理阵地

“互联网+党建”,既是改进和完善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需要,更是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单向向互动,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使党建工作迸发出新活力。一是建立信息宣传平台。开设“党建动态”、“党建项目”、“党员风采”等版块,有效整合党的理论文献、党建新闻、政策法规和党的知识、制度和论述等基本内容,使党员干部能够及时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简单、快捷地从党建网站汲取党建理论知识。二是建立教育管理平台。开设“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空中课堂”等版块,有效拓展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时空领域,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和选择性,增强党员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使党员干部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多方面的教育信息和资源。三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开设“领导信箱”、“专题讨论”、“建言献策”等版块,实现上下级党建联动。引导党员充分利用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及博客评论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得、想法、意愿和建议,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担任;
常务副组长由区委副书记担任;
副组长由区委组织部部长、区纪委书记、区委宣传部部长担任;
成员由区直各党(工)委书记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区委组织部分管领导担任。

2.强化组织领导。“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对于全区大力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弘扬和平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各单位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党组织要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把握上报内容,保证信息质量及时效性,实现网络的动态管理。区委“互联网+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发挥指导协调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职,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引导。“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的有效运行,将极大地方便党组织、党员的学习交流,党建网络宣传阵地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并成为新形势下提升和平党建工作的“助力器”。因此,各单位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有效提高党员群众的知晓率、点击率、参与率,使“互联网+党建”网络真正成为提升党员理想信念、畅通服务群众渠道、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平台。

为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保障上门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结合本市工作实际,《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今起对外发布。

《实施方案》中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内容、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发布服务项目清单。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在本市长宁、普陀、静安、浦东等部分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关政策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为充分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作用,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区同时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管理试点工作,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为出院病人、慢病病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

二、组织管理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负责组织和推进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包括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及服务标准和规范、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等。

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具体负责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对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定期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报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等。

各试点医疗机构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根据市、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的要求,具体落实本机构试点相关工作。

三、试点内容

(一)功能定位

“互联网+护理服务”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或备案)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二)提供主体

1、医疗机构资质

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需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家庭病床、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方式,并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区卫生健康委申请,区卫生健康委审核同意后可在所在地辖区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2、护士资质

具备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可派出本机构注册(或备案)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部分项目如:腹透管维护、PICC维护必须要求护士具备相应资质),能够在国家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查询。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三)服务对象

重点对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或者母婴人群,提供机构或居家专项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母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四)服务项目和规范

在调查研究群众服务需求,充分评估环境因素和执业风险的基础上,依据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原则,经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见附表)。

(五)医疗机构“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管理

1、事前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试点医疗机构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根据服务能力,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要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包括护理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制度、医学文书书写管理规定、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居家护理服务流程、纠风投诉处理程序、不良事件防范和处置流程等。

(2)加强护士培训。试点医疗机构要加强护士执业安全教育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确保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具备服务资质和技术能力,明确服务风险,保障护患双方安全。

(3)进行首诊评估。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前,要对申请者进行首诊,对其疾病情况和健康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认为可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派出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护士提供相关服务。

(4)签订知情同意书。医疗机构必须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明确告知患者服务内容、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利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

2、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1)规范护士服务行为。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技术操作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发生意外事件的,医疗机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病历数据资料应当全程留痕,确保可查询、可追溯。试点医疗机构应与市卫生健康委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上报病历数据资料。市、区卫生健康委通过管理平台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

(3)主动向社会公开。试点区卫生健康委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名单,公布监督电话或其他监督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置举报。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业监督和自律,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六)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管理

试点医疗机构可自主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或者与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技术、技术人员、信息安全系统等。基本功能至少包括服务对象身份认证、病历资料采集存储、服务人员定位追踪、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服务行为全程留痕追溯、工作量统计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通过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

如试点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合作,应签订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权责利。试点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不得买卖、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七)风险防范管理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试点医疗机构要增强“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医疗纠纷和风险防范机制,制订应急处置预案,保障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2、加强护士安全防范

试点医疗机构或者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根据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备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为护士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

(八)价格和支付机制管理

1、价格分类管理

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服务,要执行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收费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政府定价管理、非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

2、完善价格机制

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技术风险和劳务报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工作准备阶段(2019年2月至5月)

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制定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包括本市“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清单及服务标准和规范。

(二)试点工作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6月至11月)

1、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确定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并组织细化各项工作任务。

2、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对辖区内试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研究调整相关措施。

3、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全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分析评估,并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

(三)试点工作总结阶段(2019年12月)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进行总结。2019年12月15日前,试点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区医保局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保局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对本市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试点工作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总结推广有益经验。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区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和各办医主体、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此次“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以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保障医疗安全为落脚点,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妥善组织,落实责任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本次试点的组织工作。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组织细化各项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工作安排和实施步骤,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试点区卫生健康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密切关注辖区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开展。

(四)积极探索,及时总结

试点区和试点医疗机构在试点工作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等积累宝贵经验。

附件一

网络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1979年建校以来,就开始利用卫星电视开展远程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开始构建计算机校园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和数字化学习资源。1999年4月,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后,中央电大组织开发“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并在省级电大及分校进行了部署,同时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向各地电大下发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形成了“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远程教学环境。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构建国家开放大学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然而,电大当前的信息化已不能满足其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的需要,不适应承担国家远程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开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要,不适应国家开放大学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教育、休闲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需要,不适应千万级的用户访问,不适应12万名专兼职教职工的科研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地方学院、行业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高速连接。

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举办高水平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社会化服务、科学研究和继续教育学分认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需求,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成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骨干网络平台。实现与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成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枢纽。

具有一站式、开放式、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规范、门户网站、用户认证管理系统、门户系统;
教学、管理、科研、电子商务、学分银行、虚拟实验、质量评价、远程接待、物流管理、视频与语音交互、行政办公和服务等业务支撑系统;
资源管理及资源库系统;
网络、存储和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

支持千万级以上的用户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安全、可靠和高速的访问服务。通过光纤实现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高速网络接入,实现总部数据中心与分部、地方学院数据中心的专用网络链接,实现覆盖全国用户的高速网络访问服务。

学习者移动终端教师管理、服务人员PC公众用户机构用户卫星及有线电视门户网站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社区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在线干部培训网、农民工就业培训网、残疾人教育网等学历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开放大学国内其他高校国外开放大学国外一流大学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社区教育各类社区学院国外社区教育机构老年大学休闲教育机构证书培训企业证书培训行业证书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其他培训干部培训健康培训企业内训农民工就业培训社会从业人员培训政府监管、质量评估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加盟管理系统数据中心数字资源中心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数字图书馆队伍与机制、运维与管理(服务器群集、存储中心、CDN、各种数据库、灾备等)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电信网、移动网 儿童青少年在职成人老年人农民工军人残疾人各类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手机移动终端各种智能设备终端方便快捷无断点访问电脑TV开放办学和公共服务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技能培训休闲教育公共服务……学分银行一体化一站式可选择门户系统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服务系统资源中心开放兼容标准规范教育资源和服务共建共享枢纽国内外大学社会教育机构电教馆系统高校网院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互联网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分部电信网广电网国家开放大学省内学院 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各地分部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具体目标如下:

(1)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证书培训、干部在线培训、农民工就业培训、休闲教育等非学历教育的需要;

(2)支持地方开放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及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接入,满足远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要;

(3)与社会用人单位相关系统对接,实现教育和人力资源信息的集成服务;

(4)支持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开展高质量高水平学历教育的需要;

(5)满足国家开放大学专兼职教职工科研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6)集教、学、管、服、研于一体,为学习者、教师、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公众、机构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7)支持互联网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等多种终端接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身学习的需要;

(8)满足千万级用户的访问,实现7*24小时安全、稳定运行与服务。

三、建设原则

(1)以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

(2)立足成熟技术,追踪先进技术,引领教育技术发展;

(3)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4)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5)继承已有成果,注重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益;

(6)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开放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

四、主要建设内容

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规范、门户网站、用户认证管理系统、门户系统;
教学、管理、科研、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质量评价、远程接待和行政办公与服务等业务支撑系统;
资源管理及资源库系统;
网络、存储和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以国家、部委和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基础,制定国家开放大学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平台运营与维护的相关制度;

(2)建成集成各类教育信息和资源的门户网站(按频道开通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社区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在线干部培训网、农民工就业培训网、村官学习网等);

(3)建成用户认证管理系统和门户系统,实现各类用户的信息定制和个性化门户界面;

(4)建成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以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功能集成等多种方式的接入;

(5)建成用户认证管理系统、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加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系统、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虚拟实验、质量评价系统、远程接待、视频与语音交互、行政办公和服务等业务支撑软件系统,并与政府监管系统对接;

(6)开发资源管理系统、资源库系统及各种数据库;

(7)建立数据中心(包括网络、存储与服务器等)、远程

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卫星电视系统等硬件设施;

(8)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光纤实现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高速网络接入,实现总部数据中心与各分部、地方学院数据中心的专用网络链接,为全国用户的提供高速网络访问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可以分为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设施层和网络层,各层说明如下:

用户层:主要包括各类学习者和社会公众用户;
国家开放大学的专兼职教师用户;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学院)、地方学院、行业学院和各地学习中心的管理:科研、技术与服务人员;
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用户。

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网站、各类专题应用网站、支撑各种业务的应用系统。

数据层:主要包括各类用户信息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代码和编码数据库等。

设施层: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主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

网络层:主要包括核心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等。

(-)门户网站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门户网站,以多种方式(如:通过数据接口、网站链接、平台开放等)实现与地方开放大学、国内外高校、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院、高职学院、老年大学、用人单位等的信息集成、资源共享和服务集成;
门户网站按频道方式开通学历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社区教育网、证书培训网、行业培训网、在线干部培训网、农民工就业培训网和村官学习网等各类专题网站。

(二)主要应用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系统以学习者为主体,实现网上注册、选课、缴费、学习、测评、毕业、学分银行、信息查询等主要环节的集成应用与服务,支持各类机构的资源和信息发布,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0万,能够承载千万级的用户安全访问;
通过主要应用系统开发和硬件建设逐步形成国家开放大学的网络教学环境。

主要应用软件系统包括:门户系统(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教学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加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学分银行系统、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行政服务系统等主要应用软件系统,并与政府监管信息系统对接。

1.门户系统

建成面向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全体用户(学习者、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公众、机构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通过门户系统实现公共信息、个性化信息、应用系统等功能模块的集成和一站式访问。

2.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实现学习者网上在线注册、报名、选课、学习、测评或考试、协同以及相关支持服务等内容,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10万人,能够承载千万级用户的安全访问,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实现从支撑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业务,到引领和助推国家开放大学开展新业务。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学习、测评、虚拟实验、数字图书馆、远程接待、学习者社区等。

(1)学习子系统

以友好的用户界面、便捷的使用方式,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协同学习和交流,实现学习者在线选课和信息推送,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等。

(2)测评(考评)子系统

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依据,以机考为主要手段的测评(考评)子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综合评价学习者对各学习过程单元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者和教师可以方便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和次数自动纳入学习者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作为教师指导学习者下一步学习的依据。

(3)虚拟实验子系统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网上虚拟实验室;
为有条件的专业、课程进行网上虚拟实验。

(4)数字图书馆子系统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数字化图书、音像、期刊等资源,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课外辅导材料,并能够实现信息推送等业务,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开展远程教育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需要。

(5)远程接待子系统

建立在线远程接待软件系统;
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远程帮助和服务。提供在线答疑、学习提醒、信息推进和教学回访等服务,协助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6)学习者社区干系统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网上互动社区,为学习者、校友和潜在学习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通过学习者论坛、校友园地和学习者活动等栏目,开展非课业支持服务,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兴趣培养,营造开放大学文化氛围。

3.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对教务、评估、教研等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招生管理、教务管理、考试管理、教学评估、教师管理、学习者事务管理等。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超过5万人。

(1)招生管理子系统

对国家开放大学下设教学中心、分院和行业学院的招生进行统一管理,设置招生计划、网上报名、审核、入学测试等功能。

(2)教务管理干系统

教务管理子系统实现学籍、专业课程规则、成绩管理等功能。

(3)考试管理子系统

建设考务、机考、题库系统,实现考试计划、考点管理、场次编排、考试预约、学习者考试、数据上传、教师阅卷、试题管理、试卷管理等功能。

(4)教学评估子系统

建立数据报送和评估系统,分类储存和呈现,实现数据采集、评估分析等功能,对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全面反映开放大学的综合运行状况,为决策层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5)教师管理子系统

建立教师信息库,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实现专兼职教师管理,为构建教师课程团队提供服务。

(6)学习者事务管理子系统

建立学习者事务管理干系统,实现学习者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支持学习者评价表彰、学习者资助、学习者活动组织、心理辅导与职业规划等学习者事务的开展。

4.加盟管理系统

建立加盟管理系统,针对国家开放大学与各加盟机构的合作方式和合作要求,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标准接口与加盟机构的软件系统进行共享和互通,对加盟机构的相关数据等进行管理和协同,为加盟机构提供支持服务。

5.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数字资源应用和管理子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具体功能描述详见《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6.学分银行系统

建立学分银行系统,为所有注册学员提供终身学习账号,支持学分的互认与转换;
并与各类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对接,实现教育服务集成。具体功能描述详见《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7.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系统

实现在线缴费、电子订单、资源配送、库存管理等功能。满足各类教学资源的网上征订、资源物流过程的信息查询、资源个性化需求和反馈分析需求。

8.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科研究、业务培训、科研项目服务等内容,系统支持同时在线人数在 2万以上,能够承载百万级的用户访问,并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教职工研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支持教师在线开展教研活动以及课程团队的活动,满足国家开放大学科研项目交流合作与队伍素质发展的需要。

9.行政服务系统

行政服务系统为国家开放大学的人、财、物提供高效管理和协同办公,提高国家开放大学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l)办公自动化系统,内部即时通讯系统和协作系统;

(2)财务结算系统;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资产管理系统。

(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支撑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等业务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电视开展教学活动,建成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专网为骨干的宽带互联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和稳定运行。实现PC、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等多种终端的接入,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高速访问。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中心、数字资源一心、远程接待中心、考试监控中心、远程会议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计算机网络

建成全国都能够高速访问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专网,实现中心和分中心的高速、安全的互联互通;
通过多运营商的接入,总出口带宽达到万兆以上,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实现多终端( PC、移动终端和卫星电视)的无缝接入。

2.数据中心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据中心群:建立高可靠的服务器集群,支撑千万级用户访问,十万级用户同时在线;
建立分布式存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统一备份和容灾,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设立南北两个一级大型数据中心;
在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省级电大)按照标准设立30—4 0个二级数据中心;
实现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在骨干节点部署全局负载均衡设备,实现透明访问和智能引导;
建立高可靠的服务器集群和满足业务需要并能够有效扩展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总存储容量达1000TB,并建立备份和容灾机制,实现数据中心的自动化、智能化。

3数字资源中心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资源中心和资源制作播出中心,利用采编、录播系统,实现数字资源的制作、编目、存储、录播等功能,建立数字资源制作标准和数字资源制作团队,及时制作社会需要的数字资源,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

(1)制作、采编: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资源制作基地, 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适应PC、移动终端、卫星电视等的播出要求,集虚拟演播室、多种媒体资源开发和研究为一体,逐步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和技术研发中心。

(2)资源存储:对资源进行采编和索引,实现资源的分类、分布存储、统一管理、高效检索,支持千万级用户多种终端接入和资源的检索功能,形成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资源库,并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3)播出:依照国家标准,建设国家开放大学高清晰视频演播室,演播室具有转换多种应用规格视频资源能力,能为互联网、卫星电视以及无线通讯提供视频资源。利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IPTV、3G等传输课程教学资源与信息,逐步实现大中城市有线电视和IPTV全覆盖,边远地区卫星电视传输全覆盖。

(4)研制并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参照国际和国内的资源制作标准以及电大已有的基础,逐步研制并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并能够与主流的资源标准兼容。

4.远程接待中心

建设基于网络、系统运作的数字化分布式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接待中心。开通400或800免费服务电话,实现电话呼叫接入、应答、转移、自动语音等实时远程接待服务,支持服务电话、服务邮箱、网上论坛、文本和视频答疑、传真、短信等服务形式,对远程接待服务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自动生成统计报表。

5.考试监控中心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监控中心,包括1家考试监控总中心、40家考试监控分中心和6如家市县级考试监控中心,及5000-10000间电子监控考场。在各考试监控中心配备考试监控大屏幕、视频与音频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终端、IP可视电话等设备,实现对所有考场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实现个性化预约考试。

6.远程会议中心

建立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专网作为传输途径的国家开放大学远程会议中心,实现远程会议、圆桌会议等功能,并可对会议进行实时记录、加密和播出。

7.学习体验中心

在全国根据需要建立50-100个左右的学习体验中心,方便学习者和社会公众体验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

8.卫星电视系统

在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建立适合卫星传输的资源存储和播出软硬件系统,在地方学院、行业学院、学习中心建立卫星接收站,接收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卫星电视播出的电视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五、运维与管理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服务对象包括学习者、社会公众、各类相关机构和合作单位、管理人员等,运维内容涵盖系统、网络、数据中心、存储、桌面、设备及耗材、各类文档等。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的运维与管理的建设目标是保证所有用户时时处处的安全访问,通过加强IT运维管理工作,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各个系统和平台高效、安全运行。具体建设内容包括,运维管理系统建设、运维管理制度建设和运维管理队伍建设。

1.运维管理系统建设

参照ITIL最佳实践和IS02000标准,制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模式和规范。从全局的角度开展运行维护和服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应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搭建统一高效的运维管理系统。其目标是:树立面向业务服务的运维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量化考核指标,实现精细化管理;
实行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建立统一高效的IT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有序服务;
建立规范标准的运维管理流程,实现流程管理;
应用先进、实用、高效的IT运维管理工具,实现主动管理。其主要功能有:运维任务信息公告、服务流程管理、知识库、集中管理与监控。

2.运维管理制度建设

分别从管理与操作方面建立运维管理规范,从IT运维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流程执行和岗位职责3个层次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实现量化管理。

第一级:制订涵盖运维管理全过程的总办法,作为指导IT运维管理工作开展的统领,其内容涵盖IT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点和人员管理等核心内容,包括运维管理模式、归口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人员岗位与职责、运维管理工作规划与执行、量化考核、服务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第二级:结合IT服务的实际情况,针对管理工作需要而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其范围涵盖系统、网络、数据中心、存储、桌面、设备及耗材、各类文档等,明确管理职责与规范操作流程。

第三级: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在第二级基础上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某些方面的运行维护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操作程序所做出的细化准则或指南。

3.运维管理队伍建设

运维管理队伍是国家开放大学运维管理建设的核心内容,培养一支近千人的立足全局、善于研究、熟悉业务、钻研技术的高素质运维管理队伍,适应国家开放大学发展需要。重视运维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技术专业水平,适应运维岗位需要。

六、建设保障 (-)组织保障

建立国家开放大学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组织结构:由校长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协调和推动,由学校、企业、行业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部门组成工作组具体实施。

(二)制度保障

通过企业机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建设、管理和运维队伍,形成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人才梯队。

建立一套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形成由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投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信息化建设机制,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经费保障

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主要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总经费预算如表1所示:

表1网络平台建设总经费预算表

网络平台运维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更新、存储扩容、软件系统升级优化、信息内容更新、网络带宽和专线费用等,每年运维费用大约 3300~5310万元。

1.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经费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方案,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需求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分阶段实施,结合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平台、科研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年报年检系统和电子公务系统等,优先考虑购买成熟产品,预计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共需100人左右的队伍,按规范化软件开发流程,预计在2年内完成开发并部署上线,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经费预算如表2所示:

表2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经费预算表 2.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2年底前完成)主要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存储、远程接待中心、学习体验中心和考试监控中心、系统软件(含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等)建设。

一期建设经费预算见表3。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应用情况和一期实施的硬件建设情况,扩充相关的硬件,并计划2015年底前完成。

二期建设经费预算见表4,三期建设经费预算见表5。

3.运维与管理经费

网络平台运维与管理经费主要包括: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更新、存储设备扩容、软件系统升级优化、信息内容更新、网络出口带宽和专线费用等,预计每年的运维经费(不含系统运维的人员经费)占整个网络平台建设经费的 30%;

至 2012年底前,预计每年经费在2500万元左右,网络平台运维与管理经费预算见表6网络平台运行预计租用的网络带宽经费预算见表7。

六、进度安排

第1阶段(2011年12月底前) (1)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2)技术方案和详细方案设计

(3)网络平台主要应用软件系统建设,部分软件系统上线运行

(4)基本完成基础设施一期建设 (5)运维体系建设

第 2阶段(2012年~2015年12月)

(1)升级、完善网络平台主要功能 (2)基础设施二期建设 (3)完善运维体系

第3阶段(2016年—2020年12月) (1)基础设施三期建设 (2)应用软件系统优化和升级 (3)完成所有建设项目

“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x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部署,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我县“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水平,根据《xxx“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区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x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以扎实推进“十大行动”为统领,推动全县教育理念变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x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工作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部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到x年,基本建立信息化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的新模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明显缩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发展质量实现新发展,形成“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模式。

三、重要任务

(一)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

1.继续加强平台空间建设。提高学校接入互联网络带宽,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升级陈旧设备,重新规划不合理的校园网络,在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学校搭建无线网络,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园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依托各电信运营商和社会力量,建成物理实体和虚拟构架相结合的教育城域网,为本地区个性化应用奠定基础。

x年,各中小学、幼儿园同步在x教育云开通应用平台,实现县域内校(园)际间应用互联互通。逐步增加网络安全设备,确保城域网接入设备的安全稳定,为“互联网+教育”应用提供快速、高效、稳定的网络支撑。x年依托x教育云平台,提升县域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我县教育管理、教师治理和教育发展评价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服务。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

(二)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2.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每年培训36名校长、500名教师,积极参加x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评比等活动,不断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质量。从x年年初开始,组织专任教师全部开通x教育云学习空间,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100%;x年,90%的教师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教研活动、85%的适龄学生利用空间开展学习活动,80%的家长利用空间开展家校互动;x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分别提升5个百分点;到x年,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实现全覆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理念、教与学的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建立并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利用教育云空间,发挥数字化校园在校际协作、家校协作、远程协作等方面的作用。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

3.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依托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学习平台,构建终身学习体系。x年,推广应用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初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网络,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网络教育提供服务。到x年,基本建立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支撑。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职业教育中心。

(三)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素养教育

4.促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x年,在x中学、x九年制学校、x中学、城关一小4所x级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开展融合应用试点。推广基于项目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创新应用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x年,组织信息化条件较好的xx融合应用试点。x年底,开展全县“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观摩交流,总结应用经验,全面推广普及。开设创新素养教育课程,建立创新素养评价体系,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教学等信息化方式开展教学,举办“互联网+教育”应用、创新素养培训和现场观摩会等活动,邀请专家指导培训创新素养教育。x年底建设完成5所“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示范校、10所信息化应用试点学校,2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完成100堂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到x年,实现数字化、智慧校园全覆盖,形成一批课堂教学改革重大成果,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师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四)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

5.实施“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x年争取被确定为x遴选的5个“互联网+教育”试点县之一。x年,按照x标准完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任务。利用各类项目建设资金,补齐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短板,分年度更新学校使用6年以上的信息化设备,完成中小学信息化设备更新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宽带网络“校校通”达到100%,农村中小学带宽达到500M以上,县城小学达到1000M,县城中学和职业学校带宽达到1000M以上,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60%以上,实现“班班通”100%。到x年,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应用常态化、特色化。实施高中“在线课堂”,积极与x、x等教育发达地区名校建立互助关系,对接一批名师和教研员;依托x教育云、“x云在线课堂”联盟,在x中学、回民高级中学开展异地异校同年级同学科重点章节的“在线课堂”教学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由名师和教研员网上实时点评我县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依托x教育云平台,构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整合各种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自建资源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五)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6.推进教师智能助手创新应用。按照x教育厅部署,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工智能有机融合,逐步形成教师人人想用、人人会用、人人好用的新局面。x年,启动试点工作,遴选1所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开展智慧教学应用。试点探索以数字化翻转课堂、智能教室、课堂精准教学系统为主的智慧课堂教学助手应用,帮助教师智能化备课、授课,精准掌握学情,优化课堂教学策略,逐步推进应用工作。x年,开展全县教师教育行为智能化监测,积极推进智慧教学。各试点学校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教室,引入教学管理、学科工具和人机对话等教师教学智能助手和配套教学资源,为教师智能推送备课资料,教师能够运用智能化系统开展学生管理、学习任务分配等工作。鼓励教师应用智能助手开展教学、通过智能助手对学生当堂自动测评,跟踪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实时反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针对性。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

7.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探索虚拟现实教学(VR)和教学机器人为主的体验性、沉浸式创新性学习助手,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深入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开展智能化教学。依托市教师智能发展实验室,积极为我县教师开展智能研修培训。到x年,在公办高中建成具备人工智能特点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和相应教学管理功能平台,为新高考政策落实提供支撑。加强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虚拟实验及各种生活体验,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创新,形成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8.推动教师智能研修全覆盖。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培训,加强人工智能骨干引领人员的培养,实施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和智能教学能力专项研修,计划每年培训30名校长、400名教师,形成一批引领智能教育发展的“种子”。x年开始,系统组织开展红瑞、红翔、x等移民村和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项智能教育培训、送培到校等活动。组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建立远程同步智能互动课堂教研和教师研训“智能手拉手”关系,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全覆盖。x年—x年,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智能教育体验等培训研修活动,完成人工智能课程全员培训。到x年,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和智能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全覆盖,实现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远程同步智能课堂研修结对全覆盖,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智能研修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9.建立教师智能化管理体系。x年,与x同步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数据库,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智能化数据分析。x年,基本建成利用x数据和我县数据进行教师工作决策的大数据工作体系,形成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成果。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六)加强网上党建、团建工作阵地建设

10.用好“智慧党建”活动平台。按照党的建设要求和党务应用需求,依托x“智慧党建”平台,加强网上党建工作,为教体系统党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深入开展在线理论学习、党务管理、交流互动、信息收集和实时监管等工作。x年,依托教育云平台网上移动党校,面向全体党员开设网络必修党课。到x年,建立党员在线学习、志愿活动、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等网上积分管理机制,开展专家在线指导、政策解读、理论研究等活动。到x年,建成“智慧党建”服务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网络延伸,形成在线党建常态化应用模式。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11.实施“双百头雁工作室”计划。积极落实x教育厅“双百头雁工作室”计划,x年,遴选建设1个党建示范点网络工作室、2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网络工作室。x年,遴选建设3个党建示范点网络工作室、6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网络工作室,推进全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网络化。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和立德树人工作12.用好网络思政平台。x年,配合x教育工委组建“益思网”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联盟、思政课教师联盟、校园网络通讯员联盟,促进线上线下思想政治工作,各学校要积极开展应用工作。x年,加强“益思网”推广应用,总结优秀经验和案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既“键对键”又“面对面”。x年,各校(园)形成形态丰富、主题鲜明、技术先进、服务全面的新型校园网络矩阵。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13.实施网络育人试点工作。利用x教育云“中小学德育课堂”开设中小学时事政治网络课程,加强党情、国情、区情和政策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网络育人全过程,每年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校园网络文化节、网络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活动,鼓励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x年,争取x一幼、二幼、城关回小、xx等4所园校进入x实施网络育人工作试点。组织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和校园网民“旗手”培育计划;利用全区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名师资源,探索开设“优益思大讲堂”,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培育一批网络教育名师。到x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智慧思政”网络育人新模式。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八)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14.建立教育治理大数据应用机制。x年,按照教育部和x教育科学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构架,梳理我县教育基础数据需求,向市教体局提出我县教师治理和地区学业水平质量监测数据需求框架。利用x教育云平台,配合市教体局建设全市可用的教育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决策系统。到x年,基本建成可供本地事业大数据辅助的教育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体系。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15.建立教育管理督导服务智能系统。x年开始,全面使用x教育厅建成的薄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时监测系统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完善全县教育系统计划管理和校园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将全县教育网上政务服务资源整合接入x政务服务网络,实现政务服务网上统一申请、集x理和全程监督。x年全县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审批服务管理局。

(九)推进网络精准扶智行动

16.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x年,完成县域内全部农村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建设。探索教师“网上走课”制度建设,尝试通过名师在线辅导、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提供课外辅导服务。到x年,全县农村学校实现在线互动课堂应用全覆盖,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实现同步上课、数据互动、一体评价。到x年,完善在线互动课堂应用机制,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模式,农村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高。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7.推进网络精准扶贫工作。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网络扶贫应用为方向,加大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积极支持红瑞燕宝小学、x小学、x中学等移民学校与银川都市圈等地优质学校“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到x年,移民学校实现在线互动课堂应用全覆盖,学校办学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18.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特殊教育。抓住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深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互联网+教育”总体规划。从x年开始,逐步引进优质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移动终端等辅助设备实现即时互动,多渠道获取知识,解决或避免学习生活困难,弥补残疾学生的身体缺陷,打开残障学生对外沟通的通道,实现个性化教育。到x年,搭建信息无障碍学习平台,补偿特殊学生生理缺陷,让他们和健全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步学习,实现特殊教育公平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让残疾学生也享受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无障碍学习环境,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19.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安全信息通报预警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使用,为“互联网+教育”顺利实施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与县委网信办、公安局建立网络安全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专项检查和安全评估工作,加强教育系统数据的安全保护。x年开展教育行业下一代互联网IP协议(IPv6)建设和应用试点,建立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和防护系统,开展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员培训、建立教育行业网络安全专家团队。到x年,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等级保护和漏洞监测预警等工作常态化,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水平大幅提升。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委网信办。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体、发改、财政、人社、网信办、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x县“互联网+教育”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具体负责统筹规划、部署、协调、指导全县“互联网+教育”工作,建立经验推广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安排专人组织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建设及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教体局要积极履行“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主体责任,学校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各学校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管理规章,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组建x县“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专家委员会,聘请部分业内专家、学者担任成员,为全县建设应用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开展年度评估和研讨,发挥名师网络工作室作用,试点示范学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强统筹推进。对“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进行全面系统部署,编制《x县“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启动大会,对标完成x确定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县目标任务,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量力而行,凸显我县特色,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教育”综合探索和专项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作。定期举办各类交流、观摩评比活动,总结经验成果,引导教师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推广。

(三)加强投入保障。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互联网+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政府投入主体责任,统筹整合教育经费,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年度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安排“互联网+教育”工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教师及专业技术教师培训,用于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等。建立学校“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保障机制,将学校“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项目使用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县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教育”项目的审核和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人才支撑。加强“互联网+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人才引领作用。通过编制和机构调整,加强“互联网+教育”机构和人员队伍培训建设,明确岗位设置标准和专业发展路径,建设一支富有教育经验、专业技术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互联网+教育”教师队伍。

(五)加强督查督导。强化学校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应用,政府督导委员会继续完善《x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奖惩机制,加强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考评,把“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列入年终考核,会同教研部门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坚持“培训-应用-督导-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对应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确保“互联网+教育”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x建设全国“互 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部署,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升我 县“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水平,根据《XXX “互联网+教育”示 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精 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区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 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构建“互 联网+ ”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教育 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 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X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以扎实推 进“十大行动”为统领,推动全县教育理念变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 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

X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工作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部学校,信息化应 用水平和师生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到X年, 基本建立信息化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 理的新模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城乡、校际、群体差 距明显缩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发展质量实现新发展,形成“互联 网+教育”建设应用模式。

三、重要任务

(一) 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

1.继续加强平台空间建设。提高学校接入互联网络带宽,加强学 校网络建设,升级陈旧设备,重新规划不合理的校园网络,在未实现 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学校搭建无线网络,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园有线网络 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依托各电信运营商和社会力量,建成物理实体 和虚拟构架相结合的教育城域网,为本地区个性化应用奠定基础。

x年,各中小学、幼儿园同步在 x教育云开通应用平台,实现县 域内校(园)际间应用互联互通。逐步增加网络安全设备,确保城域网 接入设备的安全稳定,为“互联网+教育”应用提供快速、高效、稳 定的网络支撑。x年依托x教育云平台,提升县域教育大数据分析应 用能力,为我县教育管理、教师治理和教育发展评价等工作提供基础 支撑和决策服务。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

(二) 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 2•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 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每年培训 36名校长、500名 教师,积极参加x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评比等活动,不断提升网络学习 空间应用质量。从x年年初开始,组织专任教师全部开通x教育云学 习空间,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达到100%;
x年,90%的教师利用 空间开展教学教研活动、85%的适龄学生利用空间开展学习活动, 80%的家长利用空间开展家校互动;x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分别提升5 个百分点;
到x年,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实现全覆盖。运用信息技 术手段推进教育理念、教与学的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建立并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利用教育云空间,发挥数字化校 园在校际协作、家校协作、远程协作等方面的作用。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

3•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依托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学习平台,构建 终身学习体系。x年,推广应用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初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终端的终身教育网络,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网络教育 提供服务。到x年,基本建立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 服务体系,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支撑。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职业教育中心。

(三)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素养教育

4•促进“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

x 年,在x中学、x九年制学校、x中学、城关一小4所x级信息化应 用示范学校开展融合应用试点。推广基于项目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 进行拓展和创新应用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x年,组织信息化条件较好的xx融合应用试点。x年底,开展全县“互 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观摩交流,总结应用经验,全面推广普及。

开设创新素养教育课程,建立创新素养评价体系,利用互联网和人工 智能教学等信息化方式开展教学,举办“互联网 +教育”应用、创新 素养培训和现场观摩会等活动,邀请专家指导培训创新素养教育。

x

年底建设完成5所“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示范校、10所信息化 应用试点学校,2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完成100堂创新素养与教育 精品示范课。到x年,实现数字化、智慧校园全覆盖,形成一批课堂 教学改革重大成果,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重大 突破,师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四)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 5.

实施“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x年争取被确定为x遴选 的5个“互联网+教育”试点县之一。x年,按照x标准完成“互联 网+教育”示范县建设任务。利用各类项目建设资金,补齐中小学信 息化建设短板,分年度更新学校使用6年以上的信息化设备,完成中 小学信息化设备更新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宽带网络“校校 通”达到100%,农村中小学带宽达到500M以上,县城小学达到 1000M,县城中学和职业学校带宽达到1000M以上,无线网络覆盖 率达到60%以上,实现“班班通” 100%。到x年,实现数字校园建 设全覆盖,应用常态化、特色化。实施高中“在线课堂”,积极与

x等教育发达地区名校建立互助关系,对接一批名师和教研员

x、;
依托x

教育云、“x云在线课堂”联盟,在x中学、回民高级中学开展异地 异校同年级同学科重点章节的“在线课堂”教学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由名师和教研员网上实时点评我县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提升教师教学 水平。

依托x教育云平台,构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推进学生个性化 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 的建设;整合各种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加强自建资源建设,开展能 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建设,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能力。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五)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6.

推进教师智能助手创新应用。按照x教育厅部署,深入开展人 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工智能有 机融合,逐步形成教师人人想用、人人会用、人人好用的新局面。

x

年,启动试点工作,遴选1所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 开展 智慧教学应用。试点探索以数字化翻转课堂、智能教室、课堂精准教 学系统为主的智慧课堂教学助手应用,帮助教师智能化备课、授课, 精准掌握学情,优化课堂教学策略,逐步推进应用工作。

x年,开展

全县教师教育行为智能化监测,积极推进智慧教学。各试点学校建设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教室,引入教学管理、学科工具和人机对话等 教师教学智能助手和配套教学资源, 为教师智能推送备课资料,教师 能够运用智能化系统开展学生管理、学习任务分配等工作。鼓励教师 应用智能助手开展教学、通过智能助手对学生当堂自动测评, 跟踪学 生的学习表现,并实时反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针对性。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

7.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探索虚拟现实教学(VR)和教学机器人 为主的体验性、沉浸式创新性学习助手,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深入推 进创新素养教育,开展智能化教学。依托市教师智能发展实验室,积 极为我县教师开展智能研修培训。到X年,在公办高中建成具备人工 智能特点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和相应教学管 理功能平台,为新高考政策落实提供支撑。加强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 网络学习、虚拟实验及各种生活体验,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的教 学方法创新,形成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育 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进 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8.推动教师智能研修全覆盖。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培训,加强人工 智能骨干引领人员的培养,实施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 和智能教学能力专项研修,计划每年培训 30名校长、400名教师, 形成一批引领智能教育发展的“种子”。X年开始,系统组织开展红 瑞、红翔、X等移民村和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项智能教育培训、送培 到校等活动。组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建立远程同步智能互动 课堂教研和教师研训“智能手拉手”关系,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全覆盖。

X年一X年,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智能教育体验等 培训研修活动,完成人工智能课程全员培训。到 X年,优秀校长和骨 干教师智能教育领导力和智能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全覆盖,实现薄弱学 校与优质学校远程同步智能课堂研修结对全覆盖,教师线上线下混合 式智能研修全覆盖。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9.建立教师智能化管理体系。x年,与x同步建立教师专业化发 展评价数据库,为学校改进教学提供智能化数据分析。

x年,基本建 成利用x数据和我县数据进行教师工作决策的大数据工作体系,形成 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成果。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六)加强网上党建、团建工作阵地建设

10.用好“智慧党建”活动平台。按照党的建设要求和党务应用 需求,依托x “智慧党建”平台,加强网上党建工作,为教体系统党 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深入开展在线理论学习、党务管理、交流互动、信息收集和实时监管等工作。x年,依托教育云平台网上移动党校, 面向全体党员开设网络必修党课。到 x年,建立党员在线学习、志愿 活动、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等网上积分管理机制,开展专家在线指导、政策解读、理论研究等活动。到 x年,建成“智慧党建”服务体系,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网络延伸,形成在线党建常态化应用模式。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11.实施“双百头雁工作室”计划。积极落实 x教育厅“双百头 雁工作室”计划,x年,遴选建设1个党建示范点网络工作室、2名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网络工作室。x年,遴选建设3个党建 示范点网络工作室、6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网络工作室, 推进全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网络化。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 委组织部。

(七)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和立德树人工作 12.用好网络思政平台。x 年,配合x教育工委组建“益思网”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联盟、思 政课教师联盟、校园网络通讯员联盟,促进线上线下思想政治工作, 各学校要积极开展应用工作。x年,加强“益思网”推广应用,总结 优秀经验和案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既“键对键”又“面 对面”。x年,各校(园)形成形态丰富、主题鲜明、技术先进、服务 全面的新型校园网络矩阵。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13.

实施网络育人试点工作。利用 x教育云“中小学德育课堂” 开设中小学时事政治网络课程,加强党情、国情、区情和政策教育。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网络育人全过程,每年组织各级各 类学校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校园网络文化节、网络优秀作品推选展 示等活动,鼓励广大师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x年,争取x 一幼、二幼、城关回小、xx等4所园校进入x实施网络育人工作试点。组 织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和校园网民“旗手”培育计划


利用全

区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名师资源,探索开设“优益思大讲堂”,建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机制,培育一批网络教育名师。到 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智慧思政”网络育人新模式。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八) 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14.

x年,形

立教育治理大数据应用机制。X年,按照教育部和X教育 科学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构架,梳理我县教育基础数据需求,向市教体 局提出我县教师治理和地区学业水平质量监测数据需求框架。利用

X

教育云平台,配合市教体局建设全市可用的教育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 决策系统。到X年,基本建成可供本地事业大数据辅助的教育科学决 策和教育治理体系。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15•建立教育管理督导服务智能系统。X年开始,全面使用X教 育厅建成的薄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时监测系统和 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系统,完善全县教育系统计划管理和校园安全应急 指挥体系,将全县教育网上政务服务资源整合接入 X政务服务网络, 实现政务服务网上统一申请、集 X理和全程监督。X年全县基本实现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审批服务管理局。

(九)推进网络精准扶智行动 16.

加快农村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 X年,完成县域内全 部农村学校在线互动课堂建设。探索教师“网上走课”制度建设,尝 试通过名师在线辅导、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提供 课外辅导服务。到X年,全县农村学校实现在线互动课堂应用全覆盖, 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实现同步上课、数据互动、一体评价。到

X年,

完善在线互动课堂应用机制,形成一批典型应用模式,农村薄弱学校 办学质量显著提咼。

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7.推进网络精准扶贫工作。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加快网络扶贫应用为方向,加大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 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 融合。积极支持红瑞燕宝小学、x小学、x中学等移民学校与银川都 市圈等地优质学校“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到 x年,移民学校 实现在线互动课堂应用全覆盖,学校办学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18.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特殊教育。抓住教育信息 化发展机遇,深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 将残疾儿 童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 “互联网+教育”总体规划。

从x年开始,逐步引进优质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 利用移动终端等 辅助设备实现即时互动,多渠道获取知识,解决或避免学习生活困难, 弥补残疾学生的身体缺陷,打开残障学生对外沟通的通道,实现个性 化教育。到x年,搭建信息无障碍学习平台,补偿特殊学生生理缺陷, 让他们和健全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步学习,实现特殊教育公平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让残疾学生也享受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无障碍学习环境,更好地推动教育公 平发展。

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十)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19.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安全 信息通报预警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使用,为“互联网+教育”顺利实施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与县委网信办、公安局建立网络安全协调沟通机制, 定期开展关键信 息基础设施专项检查和安全评估工作,加强教育系统数据的安全保 护。x年开展教育行业下一代互联网IP协议(IPv6)建设和应用试点, 建立网络安全实时监测和防护系统,开展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员培训、建立教育行业网络安全专家团队。到 x年,网络安全综合治理、等级 保护和漏洞监测预警等工作常态化,教育行业网络安全工作水平大幅 提升。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委网信办。

四、组织保障 (一)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 副组长,教体、发改、财政、人社、网信办、公安等部门为成员的

x

县“互联网+教育”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 教体局,具体负责统筹规划、部署、协调、指导全县“互联网 +教育” 工作,建立经验推广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安排专人组织实施“互联 网+教育”的建设及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 +教育”建设和应用。

教体局要积极履行“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主体责任,学校要建立 “一把手”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各学校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 管理规章,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 实现信息化教学的 规范化、常态化;
组建x县“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专家委员 会,聘请部分业内专家、学者担任成员,为全县建设应用工作提供决 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开展年度评估和研讨,发挥名师网络工作室作用, 试点示范学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 领作用。

(二) 加强统筹推进。对“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进行全面 系统部署,编制《X县“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启动大会, 对标完成X确定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县目标任务,建立试点先行, 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量力而行,凸显我县特色,制定时间表、路线 图,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 +教育”综合探索 和专项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作。定期举办各类交流、观摩评比 活动,总结经验成果,引导教师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推广。

(三) 加强投入保障。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资金投入力 度,建立“互联网+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政府投入主体责任, 统筹整合教育经费,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年度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安 排“互联网+教育”工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 设及应用、教师及专业技术教师培训,用于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 和网络安全等。建立学校“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保障 机制,将学校“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项目使用经费纳入政 府财政预算。县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 +教育”项目的审 核和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 加强人才支撑。加强“互联网+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发挥人才引领作用。通过编制和机构调整,加强“互联网 +教育”机 构和人员队伍培训建设,明确岗位设置标准和专业发展路径, 建设一 支富有教育经验、专业技术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互联网 +教育” 教师队伍。

(五)加强督查督导。强化学校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应 用,政府督导委员会继续完善《x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考 核细则》,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奖惩机制,加强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 的考评,把“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列入年终考核,会同教研 部门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评 优评先的主要依据;
坚持“培训-应用-督导-考核-评价-奖励”机制, 对应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化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确保“互联网+教育”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实 效。

互联网实施方案

党建十工作实施方案

互联网加活动方案

互联网 活动宣传方案

互联网建设合同

推荐访问:互联网 实施方案 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