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法优点在于

自助式薪酬管理最大优点在于,它包括了许多员工所看重的非现金薪酬成分,该成分能像现金一样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同时,它让员工和企业对不满意元素和薪酬成本更加了解。最重要的是,它使员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度身定制自己的薪酬方案。

运用自助式薪酬管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自助式薪酬方案为企业薪酬制度的改进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企业通过设计一个可变薪酬体系,在体系内让员工自由选择组合,虽然不可能完全与员工需求吻合,但企业同样的薪酬支出却能提供更大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新的模式要发挥作用,还必须依托于企业及其薪酬设计者的努力。

一、企业要树立整体薪酬概念

薪酬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企业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连贯的整体薪酬理念。整体薪酬扩大了传统薪酬概念,包括了与收益有关的所有薪酬要素,为员工考虑得更全面,涉及到雇员生活的四个方面:工作、家庭、公共活动和个人活动,也就是说,薪酬不仅仅与工作有关,而且与员工有关,是针对员工支付的。

二、自助式薪酬的设计应该以雇员为主,做到薪酬与员工需要的匹配,并通过这种匹配来实现薪酬激励的最大化

三、加强雇佣双方就薪酬问题的沟通

由于薪酬结构趋于复杂化,因此使员工真正理解每一薪酬项目就显得十分重要,雇主应该充分了解员工的需要,员工也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薪酬政策和薪酬模式。

四、企业还必须意识到在自助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建立自助式薪酬的动态纠偏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使薪酬模式的不断完善当然,这种自助式薪酬管理制度的设计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算,以谋求可供选择的薪酬形式与企业的成本支出大致相同。

自助式薪酬管理制度向企业全体员工开放,虽然会带来比较好的效果,但设计和运作成本很高,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要求很高,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少可以对核心员工实施,以提高核心员工的创造力,留住并吸引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一、什么是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活动来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法,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教学过程及其理论。

杜威认为,一个设计,便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自己要求,自己计划,自己负责去做,并以至于成的。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

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
实行计划;
评价成果。例如:领儿童参观飞机场,看各种飞机起落(创造情景),儿童见直升飞机飞行很有趣,欲制直升飞机模型(动机);
经过讨论,研究确定目的,定出计划(计划);
根据计划,有组织地实行计划,遇有困难则请教教师或有关专家(实行);
做成了,请教师,同学等有关人员评价(评价)。

二、“思维起于疑难”--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是设计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①疑难怎样产生,疑难产生的意义:经验产生干活动,得之于活动。疑难在活动中产生,没有活动就没有疑难;
没有疑难,也就没有思维和学习。学习就是要产生疑难和解决疑难。②疑难怎样解决,解决的办法:提出科学的合理假设;
小心而致密地求证。③思维起于疑难和解决疑难的过程是:让儿童从事活动,在活动中遇到疑难(创造背景,引起动机)。明确疑难之所在。提出一种或几种假设(解决疑难的方案)。将各种假设,经过分析,推演,选择一种较好的方案。

在活动中验证“假设”的效果,如果解决了疑难,那么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设计教学法的过程,就是以此过程为基础的。

三、设计教学法的特点:设计教学法精神有三:有确定的行动目的;
有指导前进的计划;
有为实现目的,激励求知,以至于成的动力。

设计教学法的原则有三条:①归纳和演绎联合运用的原则:假设。不是空想,要以旧经验或作必要的学习之后从归纳中得出。假设既立,则又应充分利用演绎和求证。整个过程应是归纳和演绎联系运用的过程。②统觉(类化)的原则:最充分地调动原有经验,解决疑难。利用统觉是教学上最经济的办法,设计教学法强调了这个原则。③自动的原则:体现自主,自动,自决的精神。设计的单元,解决的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由于疑难的不断出现,引导儿童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总之,自动的原则,在于重视有目的的活动,在于先行后知,在于发展能力和取得活知识。

四、设计教学法分类:①建设的设计:其目的在制造和完成某种事项。②娱乐的设计:其目的在参加一种活动,以求心意的满足。③问题的设计:为把某一个问题,当作一个设计,谋求问题的完满解决。④学习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学科分类如:分科设计棗科目范围内的设计;
合科设计棗数科联合进行一个设计;
大单元设计棗打破各科界限,不用固定时间表,就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如“庆祝五·一”。

二、设计教学法的特点

设计教学法就是采用“设计”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方法。设计教学法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设计是有目的的活动;
在设计活动中学生对于所要做的工作,有明确目的,强烈的愿望,因而他们对于学习工作,能够自动地专心致志地去从事,而不必要教师强迫他们去做。在旧式教学活动中,儿童是为了教师而读书;
在设计教学法活动中,儿童是为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工作,例如为扑灭苍蝇而制造蝇拍。这种学习活动,就是一个设计。

一个设计的目的,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
也可以由教师提出,由学生采纳,不过要由学生把这个设计当作自己的工作,然后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做。

二、设计是有计划的活动: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而且一个设计,要由学生自己用思想去拟订计划。一个工作,举凡所用到的材料,进行的方法和步骤,工作的分配,时间的预算等,都要学生自己去计划妥当。在实行时,他们就依照这个计划逐步推进,有条不紊。

如果学生依照教师的说明,或依照教师预定的工作计划而从事活动,这就不算是设计活动。

三、设计是要在实际的情况中进行:一个设计活动,要和实际的情境相近似,换言之,设计要在自然的环境中去进行。例如教学生种稻,就要在田里去学习;
教学生学习自治,就要组织学校市或乡公所,使教学的情境和实际的情境相近似,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打成一片。

四、设计是手脑并用的:在设计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要用手去做,一方面要用脑去想。手脑并用;
因而可以获得真实的知识,养成纯熟的技能。在决定学习的工作和拟订工作的计划时,学生要动用思想;
在实行工作时,一面要做,一面要运用思想;
做完之后,还要运用思想去批评实行的成绩。

设计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的不同之点,就在于问题教学,是属于思考方面的,解决这种问题,只要运用思想,所得到的结果,也只是一个抽象的结论或原则。例如,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革命?这是一个思考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只要动用思想,用不着做什么实际工作;
学习的结果,只是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设计教学法”是注重实际的活动,学生不仅要运用思想,而且要用手去做。例如,为庆祝儿童节而编写一张壁报,这就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先要计划壁报的内容、编写的方法、需用的材料,工作的分配,然后运用具体材料,实地去做;
最后还要得到一个具体的结果棗编成一张壁报。

五、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作业:在设计活动中,一个学习单元,不是某一章或某一课,而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学生做了一个设计活动之后,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经验,而不是零碎的知识。例如学生编辑一次壁报之后,就知道壁报内容应当包括哪些材料,那种材料应当怎样写法,各栏材料应当怎样排列,插图应当放在什么地方,„„以后他们对于编壁报这一件工作,就有了一次具体的经验。

有一种大单元设计活动,更不受学科界限的束缚。在一个设计活动中,可以随时用到各科教材。例如为庆祝“国庆纪念”而做一个大单元设计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排演话剧,练习合唱舞蹈,准备讲演,写标语,布置会场,打扫校内场地„„等,这样,就把国语、音乐、美术、体育、劳作、社会等科材料打成一片,组成一个整个的活动。

六、设计是自动的作业:在设计教学中,从头到尾老师学生自己的活动,要由学生自己决定目的,自己拟订计划,自己实行,自己批评,教师中处于指导地位。

三、设计教学法的种类和一般实行过程

设计教学法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依照学生的人数分类,①个别的设计:是指一个年级中各个学生各自进行一种设计活动。个别设计,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各个学生所做的设计工作是相同的。第二种个别设计,是各人所做的工作不同。②团体的设计:就是全级学生或全校学生分工合作,从事一种设计活动,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实际工作。例如全级学生共同表演一幕戏剧,或是全校学生共同筹备国庆纪念节目。这种团体设计,可以培养学生集体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二、依照学科的范围分类:①单位设计:单科设计又称“分科设计”,就是以一种学科为范围,采用设计教学,而不牵涉其他学科。采用这一设计方法,学校组织和学级编制都不必改变,分科教学的制度也可以保留,上课时间表也不必变动,不过各科和自拟订单元活动,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学习。中、小学的美术,劳作等科,尤为适用。②合科设计:又称“分析设计”,就是联合几种有关的科目,采用设计教学法,进行学习活动。这种分析设计的办法,可以减少各科分立的弊病。例如历史、地理、常识等可以合并为一系。③大单元设计。

三、依照设计教材的性质分类:①建造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建造成功一件事物,做一件具体的工作,以养成儿童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例如工艺品的制作,文章的创作(写一封信、编剧本、出壁报)等,都是属于建造方面的工作。②思考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一个问题,例如研究日光对于植物有什么影响,蚊虫是不是孑孓变成的等问题。③欣赏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从设计活动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并获得娱乐和满足,例如表演古代人的生活,表演外国的风俗,表演戏剧,表演舞蹈,举行图书展览,都是属于欣赏的设计活动。④练习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某种技能或习惯,例如写字比赛,绘制历史年代表,绘制物产地图,为表演而练习演奏乐器等技能的练习(像跳高、赛跑的运动技能,文字的书写技能),方法的练习(像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表演的方法,调查的方法),习惯的练习(像卫生习惯、说话习惯)等,都可以采用设计的方式进行。

设计教学的一般实行过程:

一、决定目的: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生对于所要做的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强烈的愿望,然后这种活动才算是设计活动。所以设计教学法的第一步,是使学生性实行某种设计活动的需要,然后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去实行。

二、拟定计划:目的决定后第二步就要指导学生计划进行的方法。指导学生拟订计划,也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工作。一个设计的计划工作,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做,使他们从多次思考练习中,养成计划的能力。不过教师也要相机指导,使他们所拟订进行方法切实可行。

三、实施工作:计划订好之后第三步是实行。

学生实行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监督、鼓励和协助。教师要用暗示和建议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实行。他要监督学生不停地工作,不让学生分心或浪费时间。他要时时鼓励学生以免他们遇到困难而灰心。他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示和帮助。不过他不能代学生工作。

四、评论结果:当一个设计活动圆满告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实行的结果,予以评论。评论的工作应当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提示他们评论的标准,并指导他们应用这个标准去评论,因而可以养成他们自我评论的习惯。集体的设计,可以由学生共同评论。有时学生自己的评论不妥当,教师也可以加以纠正。

评论的时候应当注意下列各点①实行时是否依照预定计划?②预定的设计目的,有没有实现?③从设计活动中,学得了什么?④计划和实行方面有什么缺点?⑤下次做设计作业时应当怎样改进?教师在指导学生评论的时候,还要尽量鼓励学生和激发他们对于设计作业的兴趣,以引起他们做下次设计作业的愿望。

设计教学法注重实际,有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后学生能获得解决一个实现问题的完整经验。其主要问题是: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容易遗漏重要的教材内容,学生缺乏练习的机会,浪费时间大,需要较好的物质条件。

四、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

教育目的为生活所囿,无高远理想;
“做中学”在一定意义上是失误的,爬行的,不能获得人类积累的系统科学知识,不能高速度,大教学量地进行教学;
因为忽视系统科学知识,因而难以使学生全面发展,难以形成科学世界观;
在学习上缺乏基本功的训练,为进一步提高造成困难;
因为作业是自由分配,程度较低生的作业常为优等生所占,故发展不平衡,形成能者更能,弱者更弱。

《高层建筑火灾》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设计

包珊娜(087083)

项目目标:

知识目标:老师课堂讲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消防车道设置的相关规定。学生熟记这些规范。

能力目标:教师带领同学现场参观高层建筑周围的消防车道,强调重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能够独立完成消防车道的平面布置。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重点:

1、熟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2、根据设计需要,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知识。

3、学生能根据参观实例,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相关作品。

项目难点:

1、如何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作品设计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述法、感官教学法。

一、项目分析:

本节课是《高层建筑》中有关高层建筑火灾的内容。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想、做,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个人独立设计,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以及学习了高层建筑的基本定义等知识,对高层建筑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三、教学准备 计算机与投影设备。

四、设计思路

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生共同看一段有关上海“11·15”大火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全体学生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五、讲授新课

1、导入

教师展示一段火灾视频,同学之间进行适当的讨论,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之下,让学生回答它主要有什么特点。

2、讲解

第一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针对建筑用地日益昂贵和紧张的实际,现代化、大型化、多功能化的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日益增多,而且大部分高层建筑都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将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建高层建筑本身消防设施相当不完善,缺水成了最大问题,扑救相当困难。如2009年“2.9”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在建大楼的30层楼、159米高大火;
“4.19”南京市中环国际大厦的50层楼、189米高大火;
2008年“2.13”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建科技业务楼的25层楼、90米高大火;
2008年“11.30”上海尚凯商务大厦的20层楼大火;
2007年“8.14”上海浦东陆家嘴在建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83层楼、370米高大火;
2007年“11.29”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在建高楼的19层楼大火等,火灾教训十分深刻。而2011年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更是导致了58人遇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第二部分: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一)火灾特点

1、火势猛烈,蔓延速度快。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大部分呈敞开式燃烧,风力、风向对加快火灾的蔓延,迅速形成立体式火灾。

2、烟气扩散迅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科学试验表明,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每秒0.5米至3米,但是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每秒3米至5米。一座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只需30秒左右,烟气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相对集中,高温烟气和有毒气体对被困人员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

3、人员、物资疏散困难。尤其突出的是在建高层内楼梯无扶手,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物品堆放杂乱无章,易造成坠落跌倒伤害;
外围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在火灾中易失去承重能力易造成垮塌等,严重影响人员、物资的安全疏散。

4、登高与灭火难度大。随着高层建筑楼层数的不断刷新,火灾发生后,一旦缺少消防电梯及其他辅助登高设备,消防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展开扑救,各类消防器材也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且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缺乏照明,战斗展开相当困难。

第三部分:

高层建筑消防车道设置

《GB50045-2005》中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

消防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m,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净宽与净高均不小于4m。

3、实地参观

实地参观一栋符合规范标准的高层建筑,主要引导同学观察建筑周围消防车道的布置,并让同学分组讨论消防车道的布置要点。

4、设计活动

在学生初步掌握消防车道布置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环形车道设置。展示学生设计作品,调动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5、教师总结

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受教育者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不仅是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还包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中职教学的必然选择,项目教学法的功能是项目驱动,即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带动学生思考、研究;
利用资源,操作实践,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本节课通过实例的制作,将知识点融入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教学时,首先利用一段视频,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通过参观之后请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包含所学的内容。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回到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培养课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此进行反思:

1、引导要适度

教师带领同学参观之后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压制了学生思维,使很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由自主的模仿教师的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2、评价要到位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现在成为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手段。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这方面还要注意,要发自内心的去表扬学生,要真情流露,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有很强烈的学习意识,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将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的运用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通过讨论、分组等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命在于运动》

教学设计

滦县茨榆坨镇大石佛庄小学

刘战武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内容由一个基本活动和一个扩展活动组成,旨在引导学生在体验运动的基础上,比较运动前后自己身体状况发生的变化,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体验坚持长期锻炼的好处,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分析发现多种动物运动的目的。

2.通过比较发现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进行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接受运动对人类健康有好处的观点。

2.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工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对其生存的意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意识到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的知道运动前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2.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活动以便比较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3.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

跳绳、体育运动器材、秒表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我们举行过“动物运动会”,知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跑、跳、爬、游、飞等,那么你知道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

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躲避天敌,捕获食物,寻找合适的栖息地,繁殖后代等。那么我们人类也经常提倡运动,那么人运动对我们的身体有那些影响呢?你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生命在于运动”。

(二)新课教学:

在活动之前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的名词:心率:就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活动1:比较运动前后的变化 1.组织学生运动

教师:首先,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小小运动会,项目有跳绳100下、蛙跳60个和60米跑,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按照运动项目进行分组。

学生活动并选择好运动项目。

教师:运动前,大家先想想,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怎样能证明有这样的变化呢?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

教师:为了验证大家的猜想及疑惑,我们从运动中来找答案吧。

活动步骤:

(1)在安静状态下,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并记录运动前的身体情况(如心跳、呼吸、累不累等),填入表中。

(2)按照自己选择的项目进行小组内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在运动后及时测量和记录身体情况,填入表中。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活动感受填写表格。

2.讨论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

教师:大家表现得都很积极,并且已经完成表格记录,下面大家比较分析一下运动前后身体状况有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运动前后身体状况的变化、分析、交流。

教师:大家想一想,这些由运动产生的身体的变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坚持体育运动能使身体更强壮,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同学回答得很好,在校运会上,我们都喊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可见,运动能增强人民体质,看来运动对人类健康是有好处的,那么下面大家讨论:运动对人类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呀?

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得出:生命在于运动。

★拓展活动: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教师: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让我们一起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吧。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
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陈颖

更新时间:2012-5-17 14:48:48

一、案例背景

1、使用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每二册)

2、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节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环境:多媒体

5、课前准备:计算机各部件图片

二、教学设计

1、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计算机系统得基本组成;

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增强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分类;

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本节课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通过感悟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在执行人们编制的各种程序。

4、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及第一课的学习,对计算机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必来对计算机的有极大的兴趣。

5、教学策略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通过演示计算机各部件的图片,展示计算机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总结“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计算机”,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任务驱动、情景教学

(1)、出示本节课教学任务

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④、计算机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学生自主学习,如遇到问题先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着问题学习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3)、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法展示计算机的部件,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解答学生的疑问可以加深师生的了解,培养师生的感情。

(4)、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知识的迁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大的操作基本没有。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并设计提问:“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设计优点

在线教学设计

24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重点

优化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法 优点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