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想品德“导课”环节乡土资源的利用路径

例谈思想品德“导课”环节乡土资源的利用路径
  
  作者/张敬彬 曾夏凤
  
  运用乡土资源导入新课,在引发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标等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要使乡土资源在《思想品德》“导课”环节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路径人手:
  
  一、分析比较,选取乡土资源
  
  筛选是有效运用乡土资源导课的第一步,面对众多繁杂的乡土资源,须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作出最佳的选择。具体说来,以下几条标准不可缺少。
  
  1.精确性。精确性指的是所选乡土资源必须切合教学目标,即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精确性是选取素材的首要原则,再靓丽的乡土资源如果不符合这一原则,就不能人选。
  
  2.趣味性。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选乡土资源必须符合学生的学情与认知水平,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即所谓“以学定教”。
  
  3.时代性。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与时政热点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引用的乡土资源应“与时俱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只有运用鲜活的时政新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课的学习。
  
  4.典型性。典型性就是指所选的乡土资源能揭示共性问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代表性。特别在比较同类资源时,典型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筛选依据。
  
  二、加工改造,打磨乡土资源
  
  选择到合适的乡土资源后,第二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课堂导入的特点来加工改造,打磨素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突出主干,修剪旁枝。
  
  突出主干,修剪旁枝指的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突出原材料中契合教学主题与目标的内容,删减其中不符或偏离教学主题与目标部分。以“2012年玉环玻璃男孩事迹”导人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的教学为例:
  
  原材料:家住玉环城关后蛟村的男孩应忠彬,家境贫困且从小骨头易碎,至今骨折过二十多次,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行走,这种疾病俗称脆骨症或玻璃骨。妈妈魏小萍每天接送儿子上学、上厕所、为儿子送饭。小应也非常懂事,尽量少喝水少上厕所,以减轻妈妈的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顽强学习,在他车祸在家休息的那个学期,他依靠自学拿了全班第一,全校800多名学生中排名第十四。母子俩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许多人都想帮助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之前,不接受好心人的捐款。2012年,应忠彬以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考取了中国计量学院,身残志坚的农家少年,以刻苦拼搏的精神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从小应拿到录取通知书那秒开始,妈妈魏小萍心里别提多替他高兴了,但是社会爱心人士长期的无私帮助也深深铭记在她心里。“这么多年来一直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有好多的老师同学一直在帮助忠彬,还有好多好心人帮助着忠彬,在此我借这个机会,谢谢他们,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只能说谢谢两个字。”妈妈魏小萍说。
  
  围绕“自强”的主题,突出主干,修剪旁枝之后将原材料改造为:
  
  家住玉环城关后蛟村的男孩应忠彬,家境贫困且从小骨头易碎,至今骨折过二十多次,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行走,这种疾病俗称脆骨症或玻璃骨。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顽强学习,在他车祸在家休息的那个学期,他依靠自学拿了全班第一,全校800多名学生中排名第十四。(政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2012年,应忠彬以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考取了中国计量学院,身残志坚的农家少年,以刻苦拼搏的精神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2.精减内容,力求简约。
  
  课堂导人要求精炼,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一般时间不超过3分钟,由此应将修剪旁枝后的素材再次精简,同样以上述为例子:
  
  他称为“玻璃”男孩,他至今骨折过二十多次,他依靠自学拿了全班第一,在全校800多名学生中排名第十四,他百折不挠,最终考上中国计量学院。
  
  3.创设问题,激趣引题。
  
  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导课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在“导课”环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疑问,引起惊讶,切合主题,会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仍以上述为例设问:
  
  问题一: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目的引起学生兴趣,聚集学生注意力)
  
  问题二:大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顺势导人“自强”新课)
  
  三、多样呈现,扮靓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因其直观性和亲切感的特点牢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若再加上呈现方式多样化,则更是锦上添花。因此第三步要做的是在呈现方式上做文章,扮靓乡土资源:
  
  1.文字。以文字(包括数字)呈现教学资源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呈现方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八年级下册“社会公平”一课的导入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材料:
  
  根据玉环县统计局的统计结果表明:2010年玉环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20%的高收入者为122400元,后20%的低收入者为29854元,两者比大约为:4:1。
  
  师:大家能从这段材料中看出什么问题?
  
  生:玉环存在贫富分化的问题,社会不公平。
  
  师:那就进入今天我们的课题——“维护社会公平”。
  
  2.图片。图片指的是照片、图表、漫画等。相对于文字呈现,初中生更喜欢图片。图片呈现表面看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展示,实际上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在九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导课时,笔者就把乡土资源以图片方式呈现:
  
  师:大家知道这两张图片反映的是哪里的景象吗?
  
  生:(面面相觑)
  
  师:我来告诉大家,图一是1975年的玉环车站,图二是1977年的玉环商业街。
  
  生:太落后了吧!真破旧。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玉环车站与玉环商业街的现时风采。
  
  生:(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玉环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3.视频。研究表明外部的感官刺激能影响人的内心认知与感受,外部感官刺激越大,内心认知与影响也就越大。以多媒体视频方式显示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强烈的外部感官刺激。
  
  如在七年级的入学第一课“新学校新集体”的导入时,笔者就播放了学校的宣传片。随着音乐、画面、解说语的播放,学生立即被引入其中,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使新生对自己的新学校有个初步认识。
  
  师:大家刚才从视频中都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哪些信息?
  
  生:宽敞的操场、明亮的教室、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干净整洁的宿舍楼与食堂等等。
  
  师:那大家还想深入了解我们的学校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新学校新集体》。
  
  4.口述。口述曾是传统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充斥的今天,重拾“口述”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例谈思想品德“导课”环节乡土资源的利用路径 品德说题例谈 幼儿园乡土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