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演讲稿,(14),供大家参考。

演讲稿,(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又相聚在这里探讨一年级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内容。这次我分到的任务是认数单元的《复习》和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复习》是第三单元认数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了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简单的计算和数的大小比较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因此,我将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1、复习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比较数的大小。2、培养用学生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本课的重点是:复习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简单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安排。

 首先,通过几组口算题的计算和比较异同,来对本单元所学的一些知识做一些回忆和整理。然后再完成书上的第 1 至 4 题,也就是教学设计中的查漏补缺练习,其中第三题是一个钟面,要求是看着钟面 5 个 5 个地数,并把数写下来,在做这一题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弄清钟面上“一大格”和“一小格”的含义,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知识作些铺垫。第五到第七题教材提供了多个生活场景,在完成这几题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了解解题要求,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然后交流讨论。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其中的第 7 题,爷爷的岁数比 65 大,比 70 小。爷爷可能是多少岁,要让学生了解这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第 8 题的猜数游戏和数学书 26页第 8 题的猜数游戏相仿,所不同的是这里猜的不是整十数而是一般的两位数。在猜的过程中要讲究猜的策略,可以先老师和学生互动游戏,老师根据学生猜的结果用“小了,大了,太小了,太大了”等词语进行提示,然后再学生互猜,通过这几题的练习,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巩固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接下来说说《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这节课是教材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用学过的 100 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发展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2.经历先估计,再实际数一数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同学们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的能力。3.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本课的重难点是:初步学会用 100 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活动分三段进行安排,分别是“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

 在“说一说”环节,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你会用 100 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二是,你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吗?学生在前面的练习中已经多次接触到生活实际中出现的 100 以内的数。所以在“说一说”活动一开始,要求学生用“100 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学生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但是有可能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小孩说的话,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使学生说得更多更好。在完成“说一说”的第二个活动时,可以先由学生说出自己家里各

 个人的年龄,家里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着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学生间相互猜别人爸爸、妈妈的年龄,通过相互交流,是学生对爸爸、妈妈一般是多少岁,爷爷、奶奶等人一般是多少岁,有较为合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回答题中的问题。在“猜一猜”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丰富的资源,除了教材中提到的花生、蚕豆、黄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其他的东西,例如糖块等东西。让学生可以有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先抓一把蚕豆,数数有几粒,为后面猜一把花生米和猜一把黄豆的粒数提供一个参照数。再让学生抓一把花生米,猜猜大约有几粒?把抓出来的花生米数一数,你猜得怎么样,让学生自我检验刚才的估计,思考“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再同过抓一把黄豆,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的活动来验证刚才的结论,以进一步巩固方法,丰富体验。在“数一数”环节,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还能数些什么,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安排分组到校园中数一数,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数一数,并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到校园外,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数题材。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生应用数的意识和习惯。

推荐访问:演讲稿 (14) 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