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策划书

10投资与理财2班农家乐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通过农家乐这一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以此来进一步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良好交流,为此后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此次农家乐之行,培养同学们的业余兴趣和动手能力,旨在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通过此次农家乐之行,更近一步的相互了解,使以后工作更加融洽。

二、活动参与者

投资与理财二班全体同学

三、活动时间

2011.9.10

四、活动地点

桃花农家乐

五、活动项目

台球室、牌室、KTV、厨房

六、区域负责人

台球室熊佩由负责、棋牌室黄敏由负责。

KTV由袁红伟负责、厨房邹永胜由负责。

备注:

指定区域负责人要时刻负责好其区域的管理和活动分配工作。还要注意调动所在区域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厨房是重点,负责人要安排好人做菜与灶火,各区域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要是其他区域人员想做菜,经过厨房负责人同意后他可以去露一下手,厨房是最重要的区域,一定要保证大家就餐的安全和正常进行!

七、活动流程

1、7︰30准时在二栋门集合点名,各位同学务必提前或准时到,若迟到后果自负,8:00准时出发!杨碧野、沈浩东对集合后负责组织并带领大家一起前往目的地!

2、10︰30左右到达目的地,活动准时开始,各区域负责人立马就位,其他队员选好自己喜欢的项目进入所在区域,各区域之间是相互流通和没有限制的,各成员可以自由流动,但是要注意保持平衡。

3、午餐结束后,由未参与做饭的成员负责收拾餐具、洗碗等工作。

4、17︰00活动结束,全体成员一起返回学校。

八、活动准备

1、由杨碧野负责一部相机

2、全队共二十五人去农家乐,作保险学院学生出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包括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3、每组活动经费100元,由各组组长负责采购材料,调料以及配料由韦翠统一购买。

4、各参与同学务必事先看策划案,了解活动的大致程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备注:

本次活动的各个参与者要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以确保按时出发;
活动进行时,各区域负责人要各司其职,管理好各自区域的活动,各成员要有秩序有纪律地参与各种活动。由杨碧野和沈浩东负责此次活动!若有任何疑问请找相关负责人联系。

九、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结束结束后,班级同学更加团结,达到团结一致,共同创建和谐团队,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10投资与理财2班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10投资与理财2班农家乐记录

一、活动时间:2011年9月10日

二、活动地点:桃花农家乐

三、参与人员:投资与理财2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记录:

1、活动前一晚做好准备事项:确定好第二天去买菜的同学。

2、活动当天,早上去买菜的同学随学姐去买菜,买了肉,胡萝卜、黄瓜、西红柿、土豆、茄子、芹菜豆腐,玉米,鸡蛋等,还有饮料月饼。8:00全班同学校门口集合。

3、由团支书杨碧野带领下一起坐车去到桃花农家乐,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于10:30到达目的地。

4、到目的地后,熟悉了农家乐的环境之后,于10:40~11:40是大家娱乐的时间。娱乐项目有:卡啦OK挑战赛,打牌,下棋,乒乓球,羽毛球,飞镖,桌球。

5、12:00时,按照分配,同学们被分配成两组,一组生火,一组为饭菜工作做准备,生火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做饭同学们则捋袖子烧锅准备上“战场”了。大家在心中都有一份美味佳肴的菜谱,轮到自己上场时都是有条不紊,经过一番精雕细琢都能做出一份让人垂涎三尺的佳肴。当然也有少数同学在家里的时候家务活干得少,在同学们面前没有拿得出手的手艺,但经过这次农家乐的活动后在这方面肯定也有所长进。

6、大概忙乎了一个小时后,所有的菜都做好了,摆了满满两大桌,荤的素的,甜的辣的,南方菜系北方菜系,各式各样的,有四川的麻婆豆腐,湖南的虎皮辣椒,手撕包菜,红烧土豆,小鸡炖蘑菇,茄子豆角,蛋汤等等

7、忙了很久,大家肚子早就咕咕叫了,等到庆祝的杯子响起后。同学们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筷子碗想自己最中意的菜进攻,正值佳节在异地他乡能吃到如此美味可口的饭菜,真是太幸福了。席间,大家举杯庆祝佳节,献歌献舞,这时活动气氛达到了高潮,以前同学们也都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你帮我夹菜我帮你盛饭,气氛相当融洽。最后是分发月饼。

10投资与理财2班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10投资与理财2班农家乐总结

首先,活动前大家经过暑期长假都没有联系,但经过这次活动几乎所有同学之间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感情进一步加深,从各方面来说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都是相当有帮助的,甚至可以说对我们整个人生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帮助的。

其次,这次活动开展在中秋佳节之前,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思亲的时刻,我们欢聚在一起,又吃又喝,有说有笑,赶走了身处异地他乡的孤独感,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留下的是洋溢在心中的幸福微笑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聚餐让大家感受另一个家(班级)的温暖,同时让大家在严格的大学期间能轻松一下,再者让同学们彼此之间更加团结和睦。

总之,这次活动很成功。

10级投资与理财2班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相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照片的来历和书信的主要内容,进而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自由的渴望。

(2)小组讨论,梳理不能解决的问题。

(3)代写书信,使阅读与写作有效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谈观感。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中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浅层次问题。归纳出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问题,相机归纳。

师:有几个小组谈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样的?这三个小组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师:有一个组提到了良民证,它代表了什么,人民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烧它?另一个组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是相似的。归纳: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师: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 师:问题提出来了,要解决问题还要靠—— 生:读书解决。

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1.以“这是一张________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

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请同学们先想想: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

师: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 不用这种纸行不行?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用这个不可啊?

生: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只有用这样的信封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

预设点:
验讫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那天,我的一个远房的嫂子来让我写信。除了这样的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至5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边画边在重点的地方加了标记。有的同学还边画边做了批注。我们交流一下:

师:还有画出其他句子的?

师:“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良民证”代表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知道了吗? 老师总结照片的样子。

2.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1)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文章。

(2)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读读。

第二课时

一、回味全文,延展情感。

1学生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本课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

2.读后交流:用年轻妇女的口吻来简要复述这件事。

(设计意图:利用“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将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适当变换方式,检测学生完成情况。)

二、交流资料,准备“写信”。

检查第一课时作业完成的情况,组织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1.交流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

3.进一步进行想象练习,说说这封信中可能会谈到什么。

(设计意图:对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生活的了解,可以作为课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也为后面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对书信有关要求的复习,是应用文写作的具体指导;
对书信内容的想象作为专项口头语言的练习,为后面的书面表达的练习奠定了基础,先说后写,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代写书信,交流评改。 1.学生代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

2.师生评议,修改,选出佳作进行展览。借助“相片”渗透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设计意图:写作基于阅读,从阅读延伸开去, 把写信作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写作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抄写课文重点字词和段落。 2.写一篇读后感。

17 相 片

教学设计:沈秀芳 张淑玲 李志华 指导教师:于国利 教材分析:

《相片》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同一蓝天,共享幸福”。课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文章语言通俗简单,情感深沉含蓄,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其写作上的特点。

本文作者是孙犁,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作为《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他的作品多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抗属、呆板、验讫、良民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深读感悟,合作交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写结合,替青年妇女写信,训练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恨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设计理念:

1.以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课堂的着眼点。运用工具书辨字正音,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理解文本注重个性化感知,做到说话有理有据,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课内阅读向习作拓展,将阅读学习恰当迁移,培养学生合理表达。

2.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推动教学的进展,力图使学生“自能阅读”。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自备字典、水笔;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情境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利用工具书辨析“相片”的读音和“相”字的用法。

2.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学生谈观感。

(设计意图:借助“相片”的汉字辨析,渗透时代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预习检查。

1.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易错音:
预设 验讫 忌讳 哆哩哆嗦 哭丧着脸 难写字:
戳 (学生说出识记方法 ) 难于理解的词:
验讫 良民证 抗属 呆板 2.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测评,使学生在总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根据学情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控。)

三、自读自悟

1.小组检查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自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的感受最深?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深读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读感悟。

1.教师出示感悟题: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照片?”勾画相关词句,在文中空白处标注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结合文中重点词句做批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学生自读自悟,勾画相关词句,标注感悟。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本环节教学主要注意点:

(1)要求学生先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并“有理有据”地依托文本谈出个性化的见解。

(2)抓住“良民证”“验讫”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充分联系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抓住重点的语段进行朗读练习,通过资料补充、边读边想等方式,指导学生把文本“读明白”。

预设点:

(1)这是她的照片,可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

师点拨:什么是“验讫”?(检验结束了)谁检验结束了?

(2)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

点拨:这照片不像,比现在还老。从这里你还读出了什么?(眼前的这个女人本来挺年轻,可她宁愿给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样子,就是因为她想让丈夫看看她被战争折磨的样子,鼓励他能坚决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敌人都打退,以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3)“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点拨:所有的人都哭丧着一张脸,这相片是怎样照出来的?(照相的时候,敌人拿着刺刀在身后。)

点拨:想象敌人拿着枪刺逼着的情景,自己再来读读这段。拿枪刺逼着照的相片用在了何处呢?你找到了吗?

(4)她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师点拨: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抗战期间,日本伪政权对中国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中推行的身份证明,由居民当地保长确认。日本人为了维持占领区安全,确定人员身份,进行了工程浩大的居民身份管理,为每一位占领区百姓发放良民证)日本人定义什么样的人是良民?(不反抗日本人的人。)

出示良民证的图片:我们看看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

点拨:
“良民证”为何加引号?知道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了吗?这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了时代背景之后,就会更加了解这张照片的意义,更加理解这个妇女的行为。于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文本,将会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

5.升华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也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1)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郑重”这个词来体会青年妇女的思想。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这位妇女刚刚介绍照片的时候还是笑嘻嘻的,后来变得庄重起来,现在又抬高了声音,怎样读?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抬高”这个词语,体会青年妇女感情的变化。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学习人物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师:知道青年妇女为什么要寄这样一张相片了吗?青年妇女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样的,谁来读一读。

“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师:这照片是千千万万照片中的一张,这心意也是几千几万老百姓的心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这张相片表达了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为什么说这和英雄气概相当?(青年妇女是在积极鼓励丈夫,前方的战士积极得打仗,保护着人民的生活,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进攻,保护老百姓。) (4)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寄这样的相片,那为什么以相片为题呢?(相片代表了那个艰难的时代,她是想用相片激励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们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为文章的题目。)

(设计意图: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谈出个性化的理解。从发展语言的角度来讲,培养学生“说话有理有据”的言语表达能力。注重感悟,强化朗读,让语文课能听到读书声。)

二、选择练习。

1.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注意书信格式。

(设计意图:写作基于阅读,从阅读延伸开去,把写信作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写作能力,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2.比一比,再组词。

载( ) 抗 ( ) 伟( ) 慨( )

栽( ) 炕 ( ) 讳( ) 概( )

裁( ) 坑 ( ) 纬 ( ) 溉( ) 3.在正确的音节上划“∨”。

模样(mú mó) 活泼(pō bó) 炕沿(yán yàn) 觉得(dã dě) 受难(nán nàn) 正月(zhēng zhâng) 4.根据你的理解,解读下面的句子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是这样呆板阴沉!”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并谈谈为什么要给丈夫寄这样的照片?

板书设计:

17 相片

旧、残破、

呆板、阴沉 对话 从“良民证”上撕下 鬼子枪刺逼着 神态 崇高心意 英雄气概

教学反思:

相声小品策划书

制片策划书(共18篇)

企业宣传片策划书

相机销策划书(共9篇)

洗衣片策划书(共12篇)

推荐访问:策划书 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