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日常生活活动方案

融入日常生活的佛教用语

摘要: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一大批佛教词汇输入汉语中,经过引申发展,这些佛教词汇和汉语词汇融为一体。有些汉语词汇由于在佛教中的广泛使用,变为佛教专用语,有些汉语被佛教借用后虽又成为汉语的一般词汇,但其意义则是来自佛教用义的,造词时的本义却不通行了。佛教的词汇就这样已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了我们汉语语言词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佛教;
佛教用语;
日常生活;
汉化 引言

在汉语发展史上, 宗教曾起过一定的作用,其申影响最大的是佛教,佛教是西汉末年从印度西域传人中国的。当时,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异常激化, 社会连年动乱, 生灵涂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佛教在中原得到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几百年间, 上自帝王公卿、文人学士, 下至市井小民, 都受到了这一宗教的震荡, 风气所趋, 佛教便征服了全中国。而且经魏晋隋唐, 逐渐与中国文化合流, 并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的传人和传播, 给汉语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现如今,众多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其实有着深深的佛教渊源。

一,佛教词汇的传入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门弟子为宣传佛教教义,必然要输入佛教经典,把用梵语写成的经典翻译成汉语。佛经的翻译从东汉末年开始,经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末年近于尾声,期间共翻译佛经数万卷。于是一大批词汇涌入汉语中。据《佛学大词典》的收录,在汉语中与佛教有关的词语多至三万五千余条。

佛教词汇输入汉语以后,随着语言的变化发展,有的概念意义得以引申发展,进入了全民语言;
有的则只是通行于佛经翻译。后者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不大,我们不加论述,我们只看第一种情况。

二,日常生活中佛教用语的起源 有些词可能保留着原有意思,有些词则虽出自于佛教经典,但是意思已变。

“梦想”这个词似乎就属于后者。《心经》:“远离颠倒梦想。

“刹那”: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

“牛鬼、蛇神”:原为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

“现身说法”: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

“抖擞”:很难相象该词原是佛教头陀(dhata)的别称。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心无挂碍”:挂碍即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群魔乱舞”: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魔王波旬率领众魔千方百计地来捣乱、搔扰。佛祖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属于大菩萨的境界。

“海阔天空”: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表达了禅宗自由自在的广阔胸襟和活泼泼的禅机。后改变为“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三生有幸”: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前因后果”: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关系。

“作茧自缚”:自因自果。苦果、逆境,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招致,不必怨天尤人。

“自作自受”:自己造下的业因,由自己承担后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故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出自《涅盘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生老病死”:佛教认为人生所必经的四种痛苦,也称为(果报)四相。

“愁眉苦脸”:“愁眉”是古代一种化妆术。“苦脸”源于佛教。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个苦海,并称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字头,两眼与鼻子合成中间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苦”字。

“习气”:指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

“烦恼”:指能扰乱心性的因素。人的根本烦恼,就是贪、嗔、痴三毒。

“尘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

“差别”“平等”:在佛学上,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差别”指事物的差异、不同,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而所谓“平等”,并不是抺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着这种差别。

“心猿意马”:指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专注一境;
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心猿意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修道的障碍。

“痴心妄想”:指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痴,佛教又称为“无明”,是贪、嗔、痴三毒之一,为一切烦恼之源。不明是非善恶的污染之心,叫作“痴心”。

“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盲人摸象”:为《涅槃经》卷三十二所载的一则故事。比喻对事物只有片面的了解,就妄下结论。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常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载:“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有诗云:“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欲火”:形容情欲炽盛如火。《楞严经》卷八详明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

“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老婆禅”。今演为“苦口婆心”。

“解脱”:佛教指脱离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无碍。

“别具只眼”: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只眼”,慧眼,第三只眼,天眼,顶门具眼也。

“一尘不染”: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认识的六种境界。因为它们能够染污人的情识,故称六尘。不被六尘之中的任何一种所染污,就是一尘不染。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现在指人裸体。

“一刀两断”:语本《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断,未称宗师。”意谓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现比喻干净利落。

“一厢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说一个愚人到都城里游玩,爱上公主,相思成疾,几至命危。现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一笔勾”:谓破除一切尘缘。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袾宏(莲池大师)写了七首《一笔勾歌诀》:“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合称“七笔勾”。勾是涂去之意。“一笔勾”即“一笔勾消”。

“味同嚼蜡”:指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语出《楞严经》:“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割爱”: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而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获得觉悟。

“自欺欺人”:佛经中以犯妄语者为自欺欺人,五戒之不妄语。

“臭皮囊”: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

“世界”:指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教《楞严经》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家语中“世”即是时间,“界”是空间,“世界”所指的就是整个宏观宇宙。“世界”成为常用语后,所指的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一弹指”:我们现在形容时光短暂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弹指”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梵语。《僧只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另外,“弹指”也是捻弹手指做声的动作,它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赞叹、警告、许诺、觉悟、召唤、敬礼、诅咒等。

“当下”:本佛教用语,人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刻。

“庄严”:指佛像、法师的神态端庄肃穆。

“晨钟暮鼓”:为举行法事时集众而用的法器。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以为悬挂钟鼓之用。因而晨昏撞钟击鼓已成为中国佛寺的一种传统。

“五体投地”:用左右膝、左右肘、头顶等五个部位着地行礼,是佛教里最为敬重的礼节。

“觉悟”:“觉”,梵语为bodhi,鸠摩罗什译作“道”,玄奘译作“觉”。佛家以开悟智慧会得真理为“觉悟"。现在指政治上的认识水平。

“自觉”:佛典中依觉的范围和程度的差别而立“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异凡夫,凡夫迷沉,全不自觉。今以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为“自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语本《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导师”:引路的人。佛为众生指点迷津,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称“大导师”。

“昙花一现”:佛经中用来比喻佛法难闻。

“空中楼阁”:喻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

“醍醐灌顶”:“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统治四海的权力。密宗沿用此法作为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的仪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心心相印”:心者,佛心;
印者,契合、符合。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现在用来形容光线暗。其实,它本是佛教用语,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

“投机”:彻悟的意思,合乎佛祖的心机谓之投机。

“单刀直入”:禅宗高僧启发学者须直截痛快,不依经论文句,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

“当头棒喝”: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用棒,或用喝,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

“天花乱坠”: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顽石点头”:指说理透彻,使没有悟性的人也心悦诚服。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Samādhi”音译词,意为“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先比喻奥妙之处。

“法宝”:佛教用语,指佛说的法,又指和尚用的衣钵、锡杖等。

“天龙八部”: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后被金庸用作书名。

“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飘渺。日本作为风俗画、版画的名称。

“小品”:本属佛教用语。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

“智慧”:梵语般若(Prajna)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真心”:佛教用语。谓真实无妄之心。

三、对佛教用语日常生活化的展望 总之,佛教用语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要有所认识,知道它的来处和去处,由此建立民族的自信,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窃以为,文化的自觉首先应由语言的自觉人手。语言即文化,语言即传统,语言即民族。在语言中最重要的又是文字语言。两千多年前“书同文”的伟大创举,绝非某位专制帝王个人的孤明独发,而是中华大地上长期以来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使然。我国两千年来的历史证明,语言文字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要求书写规范字,讲普通话,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不仅具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意义,而且更具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政治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自觉遵守汉语的内部规律,避免在“网络语言”、汉字输人法、外来语引进以及其它方面或有意或无意地消解这些规律,佛教用语日常生活化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见下页) 参考文献:

[1]史有为.外来词异文化的使者[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 [3]周淑敏.汉语与佛教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 [4]杜爱贤.谈谈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2期49-50页

[5]陈广恩.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J].中国宗教,2005,(4):25-34页 [6]王力.中国语言文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7]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

[8]傅定淼.梵文拼音传入与反切起源关系新探.汉字文化.2011(1) [9]濮之珍.中国语言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0]何方耀.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中山大学学报.2005(3)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班会课教案

二2班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好孩子,并为学校的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形式:小品表演、组内讨论、自我总结、集体宣誓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因此,学习礼仪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讲文明,那么,我们就会显得很有修养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活动,每个人都能增强文明素质,为我们的班级、校园,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二、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乱扔垃圾,打饭插队,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其他学生观看,并引发学生进行如下讨论:

(1)、你觉得这些行为怎么样?有什么害处呢?如果你有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以后会怎么办? (2)、你在咱们的校园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还见到过哪些不文明行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到底应该怎么做?

三、小组讨论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每个成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学生代表发言)

四、自查陋习,实施对策

要求学生各自找出自己存在的陋习,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并实事求是地对自己做了最真实的剖析,为自己找到了方向。

五、集体宣誓

班长带领学生宣誓:从今天起,我们要努力做到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真诚友善,礼貌待人;
勤俭节约,孝敬父母;
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主题活动,希望同学都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青少年,文明行为,贵在实践!希望每位同学能够真正地从自我做起,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力争做到言行文明、举止得体、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凡事多反思自我,少埋怨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别各种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中学生。

《做美的少年》主题班会课

班会目的:
1、让学生知道一个人应具备哪些美德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2、明确从小培养自己美德的重要性。

班会前准备:

1、学生每人思考几条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美德。 2、老师准备几个小故事以利于引导。

班会过程:
一、引入话题: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勇敢、宽容、正直、诚实守信、善良、团结等等。那么,现实生活中你认为最重要的美德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主题班会的题目是:《人最重要的美德是什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讨论探讨这个问题。

二、前后八人一个小组讨论,人人发言,组长记录,最后归纳确定你们组的结论。时间10——15分钟。

三、各组长发言。有一位记录人(语文课代表或班长)在黑板上板书各组所讨论的结果。

四、学生提到的美德可能有:勤奋、正直、勤俭、勇敢、诚实守信、善良、团结、宽容、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老师肯定学生们的观点后,给同学们讲故事:

故事(一)一个财主的故事 有一个财主,他想做一个实验,就是一个人一年在屋子里不出来,会变成什么样。于是,他找来一个人,对他说:“我把你关进一间小屋子,这间屋子只有一个门和一个窗子。按时给你送食物,你如果能在里面住上一年不出来,我把家产的一半送给你。”那人一听,满口答应,他只提了一个要求:“送书给我看。”财主也答应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就要到了。财主看见小屋子里的人好好的,心里可就慌了,自己的一半家产就要归他,简直是要了自己的命。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财主拿着一把刀,来到小屋子旁,他听了听,里面没有声音,就以为里面的人准是睡着了。他猛地打开门,举起刀,可是里面什么也没有,用灯一照,那人已不在了。找来找去,财主找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我这一年中读了很多书,认识到世界上有比物质更重要的。我走了,你的家产我不要了。” 讲完后让学生回答,什么最重要。“求知”、“求真”、“知识”。肯定学生回答后讲第二个故事。

故事(二)儿子与母亲

古时候,有一位母亲非常疼爱他的独生子。她把露水一滴滴的收集起来给儿子洗脸,用绸缎给儿子做衣服,自己什么也不要,只求儿子称心如意。儿子长大后,容貌出众,取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可是媳妇讨厌年老的婆婆,不愿婆婆住在房间里。婆婆只得住到门厅里。后来,媳妇觉得住在门厅里也碍事,就安排婆婆住进草棚,并且不许她出来。婆婆一般不敢白天走出草棚,免得遇上媳妇。一个夏天的夜晚,婆婆以为媳妇已经入睡,就悄悄地从草棚出来办点事。谁知媳妇还做在苹果树下乘凉,她一见婆婆,就勃然大怒,对丈夫说:“我不愿意再见到这个老东西,如果你想和我一起生活,就去把他杀死,取回她的心来见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母亲的生活和需要的儿子立即去执行自己漂亮妻子的命令。他对母亲说:“妈妈咱们一起到河边去吧。”难得与儿子在一起待一会儿的母亲高高兴兴地跟着儿子走了。当走到石块累累的河滩上时,年老的母亲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儿子急于要完成妻子交给的任务,发怒了:“你怎么走的,也不看着脚底下。”到了河边,儿子杀死了母亲,并把母亲的心挖了出来,用树叶包好,捧着回去见妻子。到了河滩上,正好在母亲被石头绊倒的地方,他也被那块石头绊倒了。儿子跌下去时,母亲的心从树叶中摔了出来,摔到一块尖利的石头上,被刺破了,血流淌出来。但这颗心还在跳动,用担忧的口气悄声问道:“我的儿子,你跌痛了没有?” 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不能溺爱孩子”、“做人要善良”、“要孝敬父母”。

师:“是啊,善良和孝敬父母是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做到。

教学小结:

今天大家提到的美德都比较重要,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具备更多的美德。但要想具备更多的美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举手回答。

1、向他人学习;
2、向书本学习;
3、经常反省自己加强自我修养;
4、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希望大家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这节课同学们提到的美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每个人早日成为一个具有多种美德的优秀中学生。

布置作业:

写一篇《我用美德“包装”自己》的文章

第九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9,ADL)反映了人们在家庭、社区中最基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整个家庭及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的、重要的内容。

ADL最早由Dearier于1945年提出的。当时是指躯体损伤后为满足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一种最基本、最具有共性的生活能力。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控制、洗澡和行走,即通常所说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狭义的ADL概念已不够全面,逐渐被广义的ADL概念所取代。

一、ADL的定义、范围及评定目的 (一)定义

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ADL包括以下两大类:

1.基本ADL(basic or physical ADL,BADL or PADL)指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如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一般为比较粗大的、无需利用工具的活动。

2.工具性ADL(instrumental ADL,IADL)指为了在家庭和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的、较高级的技能,如操作卫生和炊事用具,使用家庭电器、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大多为需要借助工具的、较精细的活动。

(二)范围

ADL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

1.运动方面包括床上运动和转移、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借助或不借助辅助具的室内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2.自理方面包括更衣、进食、人厕、洗漱、修饰(梳头、刮脸、化妆、修剪指甲等)。

3.交流方面包括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计算器、录音机和电脑,识别环境标记等。

4.家务劳动方面包括上街购物、备餐、洗衣、照顾孩子,使用家用器具和环境控制器(电源开关、水龙头和钥匙等)、收支预算等。

(三)评定目的

l.确定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是否能够独立及独立的程度。

2.拟定合适的治疗目标,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评价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或重新制订治疗方案。 4.比较治疗方案的优劣,促进训练成果的交流。

5.判断预后。

6.增强病人和治疗师的信心。

二、ADL评定方法

ADL的评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标准化PADL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Katz指数、修订的Kennv自理评定和PULSES等。常用的IADL评定有:功能活动问卷(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ry,FAQ)、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apid disability rating scale,RORS)等。

(二)标准化PADL评定量表 1.Barthel指数评定(the Barthel index of ADL)该方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Florence Mahoney和Domthy Barthel设计并应用于临床,是国际康复医学界常用的方法。Barthel指数包括l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0、

5、l0、15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见表2-19)。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若达到100分,也不意味着能完全独立生活,也许不能烹饪、料理家务和与他人接触,但不需要照顾,可以自理。Barthel指数评定简单,可信度高,灵敏性也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ADL评定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问及衙后。

评分标准:20分以下: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20一4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依赖明显;
40。60分:生活需要帮助;

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
100分:正常。

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

1987年修订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更具有临床可操

作性和实用性(见表2-20)。

评分标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
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
75~90分:轻度功能缺陷;
100分:能自理。

2.Katz指数评定(又称ADL指数):20世纪60年代Katz等人研究发现,ADL能力的下~降或丧失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这个顺序正好与儿童的个体功能发育顺序相反,复杂的功能最先受到影响。Katz评定方法将ADL由难到易分为六项:洗澡、穿衣、上厕所、转移、大小便控制和进食,并将功能状况分为A、B、c、D、E、F、G七个等级,A级完全自理,G级完全依赖。Katz指数分级评定见表2-21。

评定标准:按表中标准对6项内容进行评定(在相应栏目之下方框内打"√"),统计出无需帮助(即能独立完成)的项目数,然后按下述标准评级。

A级:全部项目均能独立完成。

B级:只有一项依赖。

c级:只有洗澡和其余五项之一依赖。

D级:洗澡、穿着和其余四项之一依赖。

E级;
洗澡、穿着、上厕所和其余三项之一依赖。

F级:洗澡、穿着、上厕所、转移和其余二项之一依赖。

G级:所有项目均依赖。

3.PULSES评定:该法产生于l957年,由Moskowitz和Mclann参考美国和加拿大征兵体检方法修订而成,是一种总体的功能评定方法。有六项内容:①身体状况(physical COIl-dition,P);
②上肢功能(upper extremity,U);
③下肢功能(10wer extremity,L);
④感觉功能(sensory component,S);
⑤排泄功能(excretory,E);
⑥精神和情感状况(psychosocial,S),简一.称PULSES。每一项又分四个功能等级:1级为正常,无功能障碍;
2级为轻度功能障碍;
3级为中度功能障碍;
4级为重度功能障碍。总分为6分(即六项均为l级)者功能最佳,24分(即六项均为4级)者功能最差。此表主要用于评定慢性疾病、老年人和住院病人的ADL能力(表2-22)。

评分标准:按表中各项评出分数后相加,得出总分。6分为功能最佳;
>12分表示独、立自理生活严重受限;
>16分表示有严重残疾。

4.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由Schoenin9和Kenny护理研究所人员提出,后经过修订。Kenny自理评定是经过标准化的躯体功能评定方法(表2-23)。该法将ADL分为床上活动、体位转移、穿衣、个人卫生、进食六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分为若干项,共l7项。每个方面内容分为5个功能级,记分标准0~4分,六项总分为0~24分,0分表示完全依赖,24分表示完全独立。

评分标准:0分:各项均不能独立完成。

1分:只有l项能独立完成,或在监督、帮助下完成i。2项,其他各项均不能独立完成。

2分:能独立完成2项,或在监督、帮助下完成3项,其它各项均不能独立完成。

3分:只有l.2项需要监督或帮助。4分:各项均能独立完成。

(二)IADL评定量表

1.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原用于研究社区老年人独立性和轻症老年人眭痴呆,后经修订,内容见表2-24。

FAQ评定分值越高表明障碍程度越重,正常标准为小于5分,大于或等于5分为异常。FAQ是目前IADL量表中效度最高的,而且项目较全面,建议首先使用。

2.快速残疾评定量表(RDRs):由Linn于1967年提出,后经过修订。此表用于住院和在社区中生活的病人,对老年病人尤为合适。RDRS项目包括以下三大项内容:

(1)日常生活需要帮助程度:包括进食、行走、活动、洗澡、穿衣、用厕、整洁修饰、适应性项目(财产处理、用电话等)。

(2)残疾程度:包括言语交流、听力、视力、饮食不正常、大小便失禁、白天卧床、用药。

(3)特殊问题程度:包括精神错乱、不合作(对医疗持敌视态度)、抑郁。

RDRS共有细项目l8项,每项最高3分,最高分值为54分。分值越高表示残疾程度越重,完全正常为0分。

三、ADL评定的注意事项

1.评定前应与病人交谈,讲明评定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

2.评定前应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性、协调性、感觉等,以确定其残存的功能和缺陷,以及是否需要专门的设备。

3.给予的指令应详细、具体,不要让病人无所适从。除非评定表中有说明,否则使用支具或采取替代的方法,均认为是独立完成活动,但应注明。

4.如不能顺利完成某一项活动,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继续评定下一个项目。评定期间不要让病人失败,也不要提供太多的帮助。如果某项活动显然是挣扎着完成,则可暂停,或换下一项活动。

5.评定可分期进行。但应首选ADL评定表中较简单和安全项目进行,然后是较困

难和复杂的项目。

6.评定可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进行,也可在ADL专项评定中进行。不便和不易完成的动作,可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的方式取得结果。

融合活动方案

招生开放日活动方案

半日活动方案

卫生日活动方案(共10篇)

公司生日活动方案策划

推荐访问:日常生活 活动方案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