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普法工作总结

 总工会普法工作总结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网校授课:>>>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工会六五普法工作总结1

  20**年“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文山州总工会在省总工会和州普法办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法制环境,提高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法律素质,为构建平安文山、法治文山、和谐文山和促进经济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现将州总工会XX年以来“六五”普法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普法领导,在高点定位中抓保障

  一直以来,文山州州总工会领导高度重视,把普法工作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四五”“五五”普法工作中,文山州总工会荣获全国工会系统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州总工会高点定位,把“六五”普法宣传教育作为服务大局、依法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项大事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强化责任落实。为加强对“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以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玉贵任组长,分管主席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山州总工会“六五”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普法力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律保障部,负责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州总工会主席办公会每年都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全州工会组织的学法用法工作。州总工会每年召开工会法律保障工作会议,重点听取全州各县(市)工会普法工作情况汇报。“六五”普法以来,州总工会除了充分发挥工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优势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工作外,还利用节假日和每年的《劳动法》宣传周、《劳动合同法》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日,州总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并现场咨询。加强网络普法工作,州总工会网站成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的新载体。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强化协调服务。一方面州总工会加强普法干部队伍建设,成立了由州总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普法宣讲团;建立了全州工会系统法制宣传联络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另一方面,州总工会强化经费保障,将普法经费列入年初预算,并确保普法经费实报实销,有效的保证了普法教育工作的落实。据统计,全州各级工会用于“六五”普法宣传、普法教材印制的经费达20多万元。

  三是督查到位,强化目标考核。按照州“六五”普法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制定和印发了《文山州总工会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做到每年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终有总结,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加强目标考核,州总工会将普法工作纳入各县(市)总工会、州属各有关基层工会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之中,每年年底组织专项检查,加强督促,确保普法任务落到实处。

  二、 强化普法培训,在强势推进中抓重点。

  三年来,州总工会着力提高工会普法工作成效,把普法宣传的重点放在《劳动法》、《工会法》、《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以及《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上,每年都走上街头组织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每年明确一个主题,努力做到“三个突出”:

  1、突出宣传培训《劳动合同法》。在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云南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云南省企业工会条列》、《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活动中,全州各级工会上下联动,掀起了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的热潮。XX年10月,州总工会举办了全州工会干部和部分私营企业负责人参加《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专题学习辅导培训班,邀请省工青妇干校法律专家授课,共有150个单位共350多位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12月,州总工会在文山休闲广场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现场咨询活动,免费赠送有关法律书籍1000多本,现场解答职工有关劳动、保险、工伤等问题的咨询,近1000多名职工和市民参加了活动。XX年“五.一” 前夕,州总领导主动走上文山电台民生热线栏目,接听职工电话,解答职工反映的工伤、工资拖欠等权益问题,较好的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同时,州总工会还组织职工参加州安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演讲和书画摄影比赛、《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等,三年来共发动和组织1800多家企业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参加职工达30多万人次。

  2、突出宣传培训《劳动法》、《工会法》、《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工作”。XX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州总工会明确提出普法培训要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培训到每个基层工会、每个工会干部、确保班组长以上的职工都能接受培训。全州各级工会举办普法骨干培训班25期,直接培训工会干部1086名。在普法宣传活动中,文山州总工会狠抓机关干部的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按照省总工会打造“三家”工会干部的要求,狠抓机关干部职工学法。一是把普法年度计划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当中,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坚持学好法、用好法,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在机关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二是认真制定年度机关干部普法学习培训时间表,为每个机关干部职工建立了学法用法登记卡,对其学法用法情况进行考核测评。三是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对所学法律知识巩固提高。据统计,三年来,共进行了50多次法制教育专题学习,州总机关干部职工的参学率100%,有效提高全体工会干部的法律素质,促进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维权。

  3、突出实施“法律进企业(农民工)”工作。一是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全州各县(市)总工会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深入各大企业、建筑工地,为全州一线职工开展“送法律”活动,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免费发放给一线职工(农民工),并宣讲法规条文。提高职工(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在推动文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开展送法活动,是工会工作的一项创新。二是坚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社区”活动,以开展“情系职工”、“情系外来工”活动为契机,深入挂钩扶贫点播放法制专题影像或涉及法律宣传教育的节目,大大提高了扶贫点村民的法制观念。同时,在《在文山州总工会网站》上开辟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解读专栏。制定了《文山州总工会普法简报》每年2期发放各基层工会,一线职工手中。促使全州工会普法宣传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工会六五普法工作总结2

  今年来,常宁市认真贯彻省委《法治湖南建设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法治常宁为目标,以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以改善和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力推进民主法治,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全面提升依法治市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市域经济向全省十强稳步迈进,群众工作经验在全省得到推介。

  一、统筹规划,夯实基础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法治常宁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了全市动员部署会议。市委常委会召开2次专题会议听取创建活动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创建工作单位联络员制度,明确部门责任,将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组织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强化督促检查。市人大今年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1次检查视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有的形成提案,责成有关单位反馈。市政府把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各成员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列入评先评优、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市政协今年专题听取了关于法治建设的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选题个案进行督办。市司法局按照“法治县市”创建活动检查标准,组织人员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创建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促进了“法治常宁”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3.强化工作保障。市“法治县市”创建领导小组今年召开了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了依法治市工作中人、财、物等工作保障问题。今年新增加创建活动专项经费10万,列入市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增加。

  二、普治并举,突出重点

  1.弘扬法治文化,形成了立体普法格局。在窗口单位、城市主干道等场所设立法制宣传栏或电子显示屏,各村、社区普遍建有法制宣传栏、法制学校、法制图书角等普法阵地。在免费公交站候车亭,开设法制宣传专栏,每季度更换一次。在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都设立了普法联络员;在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了普法宣传员;市依法治市办组织成立了普法讲师团。今年来市普法讲师团组织精干力量,下到乡镇、街道开展巡回法制讲座,为全市干部群众讲授《人民调解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10余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紧紧围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这个重点,着力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品牌。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纳入考核培训计划、考核任用机制,着力加强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实施了“送法下乡”、“建设新农村,送法进万家”主题宣传月及法制讲座进社区、法制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切实抓好农民和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目标责任制,不断深化青少年和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

  2.建设法治政府,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一是推行科学民主决策。我市从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程序入手,着力规范行政决策权,形成了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促进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在议事规则上,凡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经济社会改革措施、重大决策事项等,坚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市委全委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党政联席会或四大家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在议事程序上,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和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如城市总体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布局等,都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有战略性、先导性、普惠性的基础设施、技改调产、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都坚持先组织专家评审论证,然后分别向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最后上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如实行免费公交、建设宜水潭水风光带、整体搬迁常宁二中等、建设常宁歌剧院等,都主动积极向社会公布,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界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规范行政审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方式由分散变集中,审批过程由暗变明,审批手续由繁变简,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有效破除群众“办事难”的积弊。成立常宁市政务服务中心,并在乡镇推行一站式代理服务,集中接待并受理审批和服务事项,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采取开设网站专栏、设立电子显示屏、印发办事指南等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使“审批权”始终公开在阳光下透明运行,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效克服了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核审批事项,建立了首问首接负责制、收件(办事)登记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评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三是推进“三务公开”。坚持把行政行为置于“阳光”之下,着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定重大决策听证咨询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务、政务工作情况通报、市委新闻发言人等制度,推行手机短信问政,每天通过常宁手机报向广大干群发送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和决策部署,征集群众意见,实行双向互动。市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办事处都建立党务政务公开专栏,党政门户网站开辟了“信息之窗”公开专栏。

  3.净化法治环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彰显司法公正。全市各级检察审判机关以公正司法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和社会影响较大案件。在办案中,坚持从快从严打击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尤其是把暴力犯罪、团伙犯罪以及侵财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极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今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28件36人,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24件31人,法院审结作出有罪判决17件27人。同时,强化执法监督。市法院推行“阳光审判”,对所有案件做到提前开庭公告、公开审理、公开判决,提高当庭宣判率,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定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把案件审理置身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二是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法治的思维管理社会事务,以善治的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成立民调中心,新装17条调查专线,重点调查社会治安情况等16个方面的内容,对收集的意见建议一一交办、一一回访,直至群众满意。今年来,通过民调渠道调处化解越级信访积案28件,接到各类诉求167件,已解决123件。今年全省民调我市下半年排名全省第14位,全年综合排名第38位,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在衡阳市率先建立群众工作部,完善了市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领导包案、机关干部带案下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信重访专项治理、非正常上访集中整治等活动。创新矛盾调处方式,在全市21个重点社区派驻司法助理员。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市推行人民调解“村为主”机制。在全省率先将各乡镇(办事处)司法所所长同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一样纳入副科级干部管理范畴。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管理体系,成立了副科级社区矫正局。三是深化综合治理。围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以平安创建为总抓手,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扎实开展综治维稳。开展治安巡逻大防控,组织全市政法系统全体干警及全市机关、乡镇干部开展夜间大巡逻,组建巡特警大队24小时轮班巡逻,群众反响良好。开展对盗抢、黑恶、毒品“三大严打”活动,三类犯罪同比下降35%以上,110接处警量下降40%以上。严格开展两项清理。XX年清出“吃空饷”308人,今年复清查出46人,每年为财政节支1000多万元。今年启动公职人员拖欠贷款清理以来,已清收1000余万元,营造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4.推进法治惠民,强化了公益法律服务。一是援助社会弱势群体。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在全市27个乡镇(办事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向低保人群、零就业家庭、有特殊困难残疾人、高龄老人等发放法律援助惠民卡,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今年共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92件,办结92件,为农民工代写法律文书26份,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669件。二是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开展“应对金融危机,争创全省经济十强”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对重点企业由一位司法干部和一名律师进驻,为水口山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宏兴化工、鑫裕矿业、金猫水泥等重点企业以及衡桂高速、s214线改造建设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三是服务农村改革发展。选派律师组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律师服务团,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为乡镇政府、广大农户和相关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全市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涉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矛盾纠纷781件,调处成功752件,成功率达96%。

  三、紧扣中心,给力发展

  今年来,我市通过法治常宁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开展金融安全区创建、打击逃废债务、清理银行不良贷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等一系列法治实践,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衡阳7县市第二,并稳居全省前20强。

  2.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进步。认真按照省民政厅、司法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全国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创建了宜潭乡塘湾村、西岭镇桐江村等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模范典型,以此带动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持续开展,促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在农村得到贯彻和深化。

  3.促进了全民法治意识提升。通过扎实推进普法宣教和法治实践,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得到提高,提高素质学法、工作决策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已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群众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得到提高,群众在参与基层依法治理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全社会共同学法守法用法的风气日益浓厚。

 区六五普法工作总结1

  “六五”普法期间,我区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全体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完成了“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并涌现出一批部级、省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区荣获首批“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1位同志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区3个单位、1位同志分别荣获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现将我区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部署,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工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我区“十二五”规划,及时批转下发“六五”普法规划,对全区“六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制定了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镇(街)、村居5个不同类型的“六五”普法考评标准,为全区“六五”普法验收提供依据,形成了职责明确、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等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促进“六五”普法工作规范化发展。三是健全普法队伍。荔城区成立“六五”普法讲师团,聘请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法学副教授游建华、福建诚毅律师所律师赖继仁等一批法学专家、学者为讲师,定期开展法律“六进”巡回讲座;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以基层干部和农民工为主体,设立“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11个、“农村法律服务基点户15户。四是落实经费保障。各级政府把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区本级经费从“六五”普法开始按人均0.5元的标准核拔,为普法工作提供扎实物质保证。

  二、创新普法形式,增强工作实效

  针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化的社会潮流中,我区紧扣“六五”普法规划,不断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安排,不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1、丰富载体,探索新形势下的普法方式。一是加强网络媒体宣传,扩大法律教育影响力。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法制栏目、节目、专版,基本实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站”。区司法局在《法制今报》、《湄洲日报》 “法治”专栏、《莆田晚报》“法治在线”等栏目制作工作,每月手机群发法制宣传、制作法治荔城光盘和编辑书籍,通过以案说法、律师释法、法律答疑等贴近实际的宣传报道,宣传法治精神,提高群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荔城交警大队创新警民互动形式,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名为“平安荔城交警”的微博并对外公布网址,主动接受公众评议。各单位部门网站建立普法栏目50多个。二是开展法律宣传系列活动,丰富普法教育内容。区司法局在每年上半年和“12.4”法制宣传日与区直有关单位联办两场法制宣传活动,进行法制图片展览、法制文艺演出、法制灯谜、法制游园、法律咨询、法制电教、防灾救灾演练等活动,成为我区普法工作第三品牌。区国税局注重结合每年4月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专项普法宣传工作共推出了“车载电视宣诚信”、 “运用现代传输载体流动”“税邮直通车”等特色税收宣传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增强普法实效,深受市民欢迎。三是深化以戏释法,打造特色平台。征集31个体现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等内容的优秀剧本,以我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莆仙戏演绎现代道德法制小戏。这些年来,全区10多个民间剧团每年在乡村巡回演出,观众达200多万人次,成为一支支深入农村的普法宣传队。每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区产生广泛影响,已成为法制宣传的重要品牌。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治道德理念融入人心。

  2、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定人群的普法工作。一是加强对各级机关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区通过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依托党校授课和荔城讲坛等方式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区工商局利用oa网络系统,开办了网上学校,开展网络教育培训。全系统还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每周一题”、 “每月一法”、“案例分析会”、“现场执法竞赛”等许多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活动,提高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效果。二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法律进校园活动,法律进校园工作已成为常态化。XX年5月在莆田第二十四中学举办“法律六进”主题教育启动仪式暨“法律进校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XX年3月在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举办荔城区综治平安宣传月暨“法律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和文艺晚会。区教育系统组织全区中小学校教师普法考试,参加考试人数8千多人。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抓好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区国税局每年都免费组织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进行不少于六场次的业务培训,受到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区工商局坚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 “创建诚信市场”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鼓励争创先进氛围。西天尾派出所开展了“进企业大走访”活动,通过这次走访有11家企业、 9家网吧安装了二代证读卡器,进一步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四是加强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做好针对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重点。我区每月至少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一次法律知识学习。并于千年古刹“南少林”内设立社区矫正劳动学习培训基地,邀请专家讲师为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举行劳动就业、法律知识、佛学向善等方面的培训。

  3、服务大局,开展专项整治法制宣传工作。近几年来,我区紧密结合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率先跨越、宜居荔城”的总体目标,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开展依法治地、治水、治路、治污、治违等专项治理工作,主动介入拆迁拆违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党委政府办成大事、办好实事、办妥难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XX年开展针对北高镇高洋村民和澄峰围垦项目工程指挥部发生纠纷的专项整治法制宣传工作。XX年以来,区公安分局每年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整治活动等等。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重点项目建设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

  三、推进基层普法,提升法律基础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基层是关键。我区通过加强村(居)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法治水平。

  1、扎实推进法律进村(居),加强社会法律基础建设。一是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协助镇街、村(居)调解本区域内的简单民事纠纷,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二是壮大了农村普法骨干力量,组织新当选村(居)两委干部进行法律等知识培训1000多人次;三是完善村(居)普法设施,赠送《以案释法案例汇编》、《调解方法与技巧》、《务工人员法援指南》和《法治荔城》光盘等农村“六五”普法读物10多种、3万册。依托全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9个终端站点,提供以案释法案例20多部800多分钟,丰富了乡村学法资料;四是积极推进社区“五个一”(即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建设,“全区律师所、司法所与社区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2、完善基层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区各村(居)委会基本实行了村务决策听证制度,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村集体资产出让、资源开发利用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普遍落实,村(居)民普遍开展自治活动,涌现了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2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推荐访问:总工会普法工作总结 普法 总工会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