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2)(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2)(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2)(完整文档)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提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我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1.道德认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于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别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在课堂实施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传递基本的道德知识、观念及各种道德规范,逐步提高他们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公私、荣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2.道德情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的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引发的一种内心体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的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道德认识和道德 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正向道德行为的敬佩、仰慕之情,引导学生去体验进行道 德活动所获得的愉快和满足,感受道德的价值和需要,进行情感认同,形成正确价值观。

 3.道德行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培养,力求学生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崇尚法治精神,长期坚持,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标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对“怎么教”作了具体指 并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命题建议等,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指导性意义。

  道德法治课程涉及的内容丰富,对日常生活有积极意义,例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正确的消费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容,都不是空壳子大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教材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契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讲解。面對长篇大论的文字,学生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下文将以三四年级的课程为例,给出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办法。

 一、利用课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四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被无意注意所吸引,教师课程开始前准备与当堂内容相关的课程导入,导入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保证从开始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语调上扬,说话抑扬顿挫,精巧构思,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直观感受。同时教师要有亲和力,话语简洁明了不拖沓,这就要求教师要备好课,准备充分,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入对话机制,倾听学生心声

 学生只有在确定学习的主体位置后,才能以自我提高为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本位思想,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拉近师生距离,积极回应。鉴于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其思维仍具明显的局限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间引入对话模式,给学生一个自由放松的学习空间。

 例如,“我和我的同伴”这一章节,学生对自己的同伴认识的都较为浅显,评判好坏的标准可能局限在玩得开心与否上,而对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不知所措的。课堂上,教师问学生“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这种区别有时会影响到你们之间愉快的氛围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不相同的,之后教师在了解学生间的矛盾后,课后单独找到学生,给出解决办法,学生与教师间信任感增加。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科技化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对电子产品和图像较为敏感,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吸引学生注意力,注重生活化材料的引入,贴近生活的现象,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晦涩的理论知识。

 四、开展活动教学,寓教于乐 利用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合理设置课堂游戏,在游戏中学会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对道德法治课程的固有认知。引入竞争机制,设置小比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知识问答、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激烈讨论,最终内化知识。

 综上所述,道德法治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勇气和动力,正确处理同学关系,认真对待生活,充满正能量。

 6.10 班道德与法治观后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征服学生的心灵,而征服学生心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感动。感动能唤醒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震撼人的道德情感,

 更能促使人的道德升华,它是一种有形而无形的教育。而今天的两节课,就是用教育创造感动,用感动来征服学生的心灵。

 1. 学生情动.两位授课老师都能借助激情,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例如,两位授课老师都运用了现场小品展示,模仿学父母对我们学习生活的态度,模仿同学们间只言片语,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的过程中动情。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两位授课老师都能创造语境。在教学中,两位教师语言感人,激情洋溢,深情并茂,并创造独特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沉浸在与父母关爱中,与他人关爱中,深深把情感书画的淋漓尽致,如临其境. 2. 是学生心动。感动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爱学生,让学生感动才是有效的教育。老师从班主任的角度,结合父母对孩子们的爱,转移到班主任对孩子的管教,使爱引导学生去感受 T 爱老师的爱,让学生在爱中学会爱,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在父爱中懂得爱,学会爱,两位授课老师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老师重视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并对他们在成长遇到困惑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抚摸都有分工合作开展的活动,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机会,体验课堂的快乐。

 3. 三是学生行动延续感动。两位授课老师在授课后,学生情感饱满,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我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都能做他人,延续这种感动。长期的感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道法的兴趣,还能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通过对德法新课标的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 近生活。课标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挥。主要总结以下几点: 一、新变化 1.细化培养要求 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培养要求。

 2. 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补充了有关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内容,规范了有关表述。

 3.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二、新思考 1.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2.要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更好。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推荐访问:2022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2) 心得体会 法治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