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打造一流特色农村职业学校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打造一流特色农村职业学校
        李有才

 尊敬的陈院长、各位职教同仁: 
大家好!古人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下职教是一家。各位朋友能百忙之中,一路风尘到我校参观指导工作,实乃我校一大幸事。(天公做美,由一星期的阴雨连绵到今天的阳光灿烂)尤其是陈院长,是我很尊敬的职教拓荒人,他在职业教育贫瘠而充满希望的沃野上奋斗耕耘,引领大家打造了郑州旅游学院这一熠熠夺目的职教明珠。在此,我谨代表全校2000余名师生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本着“互相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平台”的目的,下面,我将学校有关的情况向大家做以简要介绍。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是焦作市唯一的“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现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在校生2100名,教职工130人,现开设有种植、养殖、园艺、畜牧兽医、微机、旅游、电器、电子商务、工艺美术、数控技术等10个长线专业,2001年创办焦作市首家中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全市的深入开展,并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义务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上门诊断等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均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该消息,并加发编者按。目前,学校已成为博爱县农村干部、基层团干、第三产业等各类人才的培训中心,焦作市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焦作市对外输出人员培训基地,焦作市首批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首批县级骨干职教中心,河南省旅游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基地,河南省扶贫开发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先进基地,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科技培训示范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级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曾亲临学校视察,并对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温家宝称赞焦作市三件事办得好,第一件就是农村职业教育。蒋厅长欣然题词:“强化学生技能,创办特色学校”。
         一、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深有体会,一个农村职业学校的校长,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符号,一个倾心农村职教,引领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领路人符号。这个符号本身就是睿智、胆识、谋略和扎根农村,献身职教的责任心和荣辱与共使命感的的象征。
作为农村职业学校的校长,我和你们的陈院长有共同的感受。2007年,在上海为全省职业学校校长做报告时,我们两个住一个房间,曾经彻夜长谈,探讨交流职业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出路。我们大家都清楚,职业学校目前面临着“四难”的尴尬局面。一是学生难教,二是教师难当,三是校长难干,四是学校难办,要办好更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才能在生存与发展的夹缝间,把职业学校办机、办出活力、办出特色呢?
我体会是:身为职教人,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决不能丢弃。只有这样,学校才有自我超越、追求特色、创造特色的可能,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才能得以增强。这是我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得到的宝贵启示。作为这所学校发展壮大的见证人。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史。
学校的前身是博爱县第七中学。校史记载:“吾校始建于1969年,故地杂草丛生,青蒿遍地,一片凄凉。学校萧条,无人问津”。我受命时,帐面上只有三角七分钱(焦作日报曾经专版用《三角七分钱的变化》为题介绍学校)。可以说,用“一穷二白”和“濒临倒闭”两个词来形容毫不为过,只有几间破旧的教室在风雨中飘摇。当年县教育局下达了100名招生指标,但仅有30人报到,还有人把校牌上的农字用小刀刮去。教职工“如履薄冰”,人心涣散,纷纷调离,学校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但是,通过学习和沟通,我的老师们都坚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因为博爱县以农业为主,而农村学生成长的环境信息闭塞,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文化基础差。初中毕业后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外出务工,一无文化优势,二无技术特长,仅凭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自身素质很难融入当今社会。长此以往,最终将给社会治安秩序,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不稳定因素。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正是当今社会紧缺的人才。为此,我首先和的老师们坚定干事创业的决心,要办好一所农字号的职业学校,要用自己火热的青春和激情一步步改变学校一穷二白的面貌。
一切都需要从“零”做起。从“三排危房一条路,五亩薄地两头猪”的艰难条件起步,又谈何容易?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首先抓好了两件事,一是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迅速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品牌。二是争取上级扶持项目和资金,不断为学校壮大增添活力。
思路清晰后,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借鸡下蛋,即“内借”,发动鼓励每个教师向亲戚朋友借款建校。当时,全校17个教师,每个教师从自己养家护口的工资里挤出里集资款,有的是100元,有的是200元,还有的是家里盖房用的木料砖瓦,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万事开头难。为了节约资金创业,为了把学校做大做强,老师们付出了许多。没有补助,没有福利,没有加班费,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为了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开始四处求助化缘。又从当时的县教委到县委政府,又从市里到省里。有时为了一个项目,常常是十趟八趟奔跑,仨月俩月地等待,往往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常常是“连轴转,加班干,通宵达旦”,师生们更是形象地称我是“铜头、铁嘴、橡皮肚、飞毛腿”。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有这样一件事:当时,我们卖了5棵杨树,买了一箱方便面,和一位副县长到国家财政部跑一个项目。当时开的是县教育局“赏赐”的破旧不堪,早该淘汰的伏尔加。没想到,正跑在长安街上,排气管竟然掉了下来。执勤的交警非要当报废车辆强制扣留。我们几个人说尽了好话,赔尽了笑脸,才总算博得了交警的理解和同情,没有扣留我们的车,没有耽误正事。
就这样,通过一多年的努力,我们自筹资金10万,政府支持10多万,省里拨款20万,终于盖起了学校第一栋教学楼,学校才开始步入发展的正规。
二、六个台阶的背后
创业永远是艰难的,既充满坎坷和挑战性,又充满激情和弥足珍贵的回忆。
当时,为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我办公室门前就挂了一个烂铜钟,老师们课余时间都主动来到那里,要求分配劳动任务,和以前生产队性质何其类似。在一种绝境中,全校师生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办起了养牛场、养鸡场、狐狸场、竹编室、食用菌培育室和兽医门诊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试验实习基地,象一所职业学校了。
难以忘怀的是,有一次,为了迎接省教育厅的检查,全校师生连续两个多月没有休息,利用课余时间,硬是扒掉40多间旧房和危房,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试验楼。当时,为了节约资金,所有的粉刷墙壁、吊打顶棚、油漆门窗、整修道路、栽花种草,除了不会盖楼外其余的活统统都靠自己干。大家肩挑肿了,手脚打起了血泡,仍坚持劳动,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仅清运的各种垃圾就有200多车。大家是白天组织劳动,晚上备课辅导,常常彻夜不休,不计报酬地干,不分昼夜地干。中午,一人一碗面条,晚上,一人两包方便面……经过艰险努力,校园面貌终于焕然一新,初具规模。
在学校的发展简史上,尤其令我不能忘记的是先后三次征地,连上省合格、省示范、省重点、省命名职专、国家重点预备校、国家重点等六个大的台阶。真可以说是“年年上台阶,岁岁有发展”。这所有的经历,又岂是“艰苦、艰难、艰辛”所能概括和形容的?记得为了迎接省示范学校评估验收,1992年秋,学校开始自建小型养殖场。十几头牛拉回来了,可眼看着没啥喂牛,我马上带领几位教师去野外拾玉米杆,接着就是安装机器铡秸杆。这活儿既脏又累,可我的老师们却习以为常,我们站在机器前抱着成捆的玉米杆用力往铡草机里送,干涩的玉米叶挂破了手臂,飞扬的尘土呛得人直咳嗽。但我们硬是坚持干了一个通宵,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
就这样,经过我和一届又一届师生艰苦奋斗,于荆棘处高歌,在绝境中辟路,于迷茫中苦苦探索,在困境里孜孜以求,终于打造了博爱职专的今天。学校的专业由2个发展到10个,教师由不足20人发展到150人,学生由200人增加到2000多人,并成功地实现了“三个提升”:一是“升温”。摆脱了招生的困境,成为倍受学生及家长青睐的中职学校。二是“升格”。由濒临倒闭发展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三是“升值”。学校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相继获得殊荣36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只 金凤凰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终于迸发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和六种精神的涵义
其实,说实在的,在现实环境中,职业学校能生存,能发展,能结出累累硕果,无不饱含了创业耕耘的艰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我的理解是:创建特色职业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是为了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和精神品质。可以说,教育的终极意义应是对人生命潜能的开发,对生命资源的保护,以实现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但毋庸讳言,我们职业学校招收的都是素质较差,纪律文明意识比较淡薄的学生,问题和矛盾难免应运而生。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2000年学生丁某(回民)因打架受伤,其父带了几十个人围堵校门,并且每天赖在学校,以死威胁,想要学校多拿钱补偿。包括去年扩招,刚开始由于认识不到位,管理存在松懈心理,结果,第一个月发生流失、打架、上网等几十起……用一句话说,就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职业倦怠感象一阵寒流,悄无生息地袭来。那么,要想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出色地发展,体面的生活,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用,就必须打造一个团结创新的班子和一个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这是职业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正象蔡元培先生说的那样:“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为此,我们坚持“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有教无类,特色发展”的育人理念,提出了“突出技能,严谨治学,质量为本,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大家讲团结不搞内耗,讲实干不尚空谈,讲奉献不讲待遇,上下同心,团结协作,抓机遇,干实事,不断树立学校新形象。
为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我校首先坚持把创建学习型学校、学者型个人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我校教师都知道我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批评是难得的待遇,严格要求是深沉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领导叫多干是高看”。具体做法是:每周日下午三点进行校本培训,雷打不动,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此,我亲自选题、选内容,每周一个主题,印成单页,最后汇编成册(目前,已编辑80期460页)这里既有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家的报告资料,又有我精心从《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选的好文章,还有我校教师参加培训回来后的切身感受,教师们都非常喜欢这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二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思变中,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我的老师们务必保持“四个始终”,即始终得有个人与团队共存的发展目标,始终得有终身学习、不断超越的意识,始终得有责任到位、负重奋进的恒心,始终得有吃苦耐劳、包容忍让的胸怀。通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等主题教育活动,披沙拣金,集思广益,使广大教职工树立与学校荣辱与共的信心。班子会和党员会上,我们一直在讨论:学校规模壮大了,办学条件好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艰难创业的劲头?如果教师们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又如何保障学校的形象和特色?
为了坚持做到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我经常忠告我的老师们:“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学问多深不满足,细节再小别疏忽。”老师们逐渐理解了学校,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自觉降低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报酬、补助、待遇的期望值。我们学校,原来都是义务为高三学生补课,后来是一节课两块五,现在是一节课五块,监考一节两块,早晚自习一节一块,没有什么课时补和加班费,在这样的标准下,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丝毫不减。
在20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我校教师队伍最终凝聚积淀了感人的职专六种精神(教学楼西墙就有这样的内容,那就是:勇于改革的开拓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淡泊名利的牺牲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正是在这六种精神的感召下,学校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当有了大的突击任务或迎接验收,一声令下,教师们加班检点、废寝忘食,义务参与,学校中午不过让大家吃一碗面条;女党员李方勤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课,产后第五天就到校上课;电器专业教师朱天刚,工作之余潜心钻研业务,自己贴钱购买相关设备,研究发明了新型汽车油耗表技术荣获国家专利;班主任刘国利克服身体疾病,一人担任两个班的管理工作,且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可以说,我们已经带出了一个勤政、团结、务实、创新的班子团队,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认真负责的中层干部队伍,带出了一支爱岗敬业、争创业绩的教职工队伍。目前,在学校10个长线专业126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79人,双师型教师36人,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人,市级中心教研组组长成员10人。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三是坚持 “育人与育才并举、文化与技能并重、长训与短训并行、升学与就业并进”的办学模式,以新课改为契机,强力推行成长感悟课、分层次目标教学和情景达标模式,校级领导包年级,中层干部包班级,夜查晨检,大力推行“一帮一、一周一课、一课三轮”、听后书面评、教后写反思、班主任育人月案例等一系列活动,达到了“反思教学,繁花似锦,教学反思,超越自我,教学在反思中提高,生命在反思中精彩”的培训目标。在“开足文化课、开精专业课、开活特色课”的原则下,我们还努力做到“迎合企业办职教,对接市场开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着力打造学生的“文化底蕴、技能底功、创业底气和做人底线”,最终使学生学练并重,德能双修,知行合一,严谨踏实,走向成功。目前,我校已为当地培养了10000余名中初级技术管理人才,向对口高校输送了4000余名优秀学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县城90%的打字复印部是由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开办的。97届毕业生丁丽,凭借自己在学校练就的深厚语言功底,经过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央视七套节目主持人;刘敏、余利红分别是市县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市教育局举办的职业学校毕业生50名就业创业之星评选中,我校19名毕业生当选,是全市入选人数最多的学校。今年,毕业生刘增宾被评为焦作市十大自主创业青年候选人,寇大巧外出务工,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才艺青年;毕业生崔三方使该村食用菌种植户发展到80多户,年利润500多万元,自己也成为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可以说,从部队到机关,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有职专毕业生的足迹,到处都闪烁着职专毕业生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总之,职教创业,有辛酸,有甘甜;职教发展,有风雨,有彩虹。个中滋味,作为一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我深有体会。是职业教育为我搭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有幸和陈院长等职教同仁一起,被评为河南省首批职教专家,焦作市优秀校长和杰出校长,博爱县功勋校长。是职业教育让我和全校师生迈过了一次次挑战,创造了一个个辉煌;是职业教育让我和我们的学校走出徬徨,实现了教育生命的凤凰涅槃。目前,学校正朝着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稳步迈进,真可谓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但我始终坚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天道酬勤,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不息,奋斗不止,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谋求学校发展的再一次跨越式发展。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打造一流特色农村职业学校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 聋人自强不息创业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