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教案模板第一章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对于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历史人物的的评价与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于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深化学生对于对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认识,缅怀革命先烈。

教学重难点: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
提问法;
讨论法 授课时数:4课时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导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中对毛泽东思想宣传的简单化、绝对化、神圣化、庸俗化的深刻教训,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作了新的比较完整和严谨的概括。《决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要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资料: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

20世纪20年代初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1930年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文章的发表,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到40年代初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941年3月,在延安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中最早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1942年7月邓拓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纪念“七·一”专论中,又使用了“毛泽东主义”这一概念。1943年7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王稼祥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人,而且他还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涵义。以后,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任弼时都使用过类似的概念。

1945年4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及其伟大意义,并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客观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命题,不仅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应时代的呼唤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广泛存在,又遭受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凌辱,军阀混战不已,人民在苦难中挣扎。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德奥集团的战败而告终。1919年1月18日,美、英、法、日等战胜国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和会拒绝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4月30日,英、法、美三国会议决定牺牲中国,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让予日本。

1917年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俄国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地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标志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开始。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政府对华宣言的发表与巴黎和会形成鲜明对比。“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后来又经历了在“冷战”和两大阵营、两级激烈对抗的国际环境中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毛泽东思想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共成立后,就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斗争,开始注意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
1925年中共四大阐述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进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作了理论准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及时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艰苦卓绝斗争。在领导秋收起义遭受挫折的时候,毛泽东果断地将队伍带到了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成功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走这样一条道路的可能性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和新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相关资料:毛泽东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

——妻子杨开慧,1930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年仅29岁。

——大弟毛泽民,1938年由党派到新疆工作,任财政厅厅长,民政厅厅长等职。1942年9月17日,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次年9月27日被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

——二弟毛泽覃,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独立师师长。同年4月,在江西瑞金红林区被敌人围困在一个简陋的草屋之中,在掩护战友撤离时,被恶毒的子弹射中,倒在了血泊中,时年29岁。

——堂妹毛泽建,是衡山游击队长,1929年8月,在湖南衡山县马王庙英勇就义,时年24岁。

——侄儿毛楚雄,1946年8月10日,在随八路军谈判代表赴西安途中被胡宗南扣押。22日深夜,敌人将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等三位谈判代表押至城隍庙背后,活埋在石坎下的小渠旁。毛楚雄就义时年仅19岁。

——长子毛岸英,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来到烽火连天的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11月25日,志愿意军总部遭敌机轰炸,正协助值班参谋工作的毛岸英,为了彭德司令员的安全,他和洪学智副司令员一拉一推将彭总送到洞内。当他重又返回作战室抢取军事地图中,敌机扔下的凝固汽油弹吞食了整个房子,也吞食了一个年仅28岁的生命。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5年遵义会议截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1、萌芽形成阶段(年初):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孕育和萌芽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已经初步地结合起来。这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2、形成阶段: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极其艰难困苦的斗争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地曲折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使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从1935年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的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三)毛泽东思的想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毛泽东的丰富和发展。

中共七大以后,毛泽东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既有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更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进行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概括,在党的历史文献中,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刘少奇所作的《论党》的报告,第二次是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思想经历了解放战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建设几个时期的发展,同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在总结新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81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更加完整地科学地概括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同时概括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机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
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
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
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这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
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二十八年,主要是在战争中进行的。因此,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系统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
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围绕着两大方面展开: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思想对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
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6、党的建设理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是重要内容。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在这方面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从思想上建党;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
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工作之中,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中,而且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建设活动中。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关于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便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党和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1962年2月,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这个思想,从历史上证明了是好的。中国的革命,不是由别的思想领导到胜利的,而是由毛泽东思想领导到胜利的。革命胜利以后,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获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并且继续胜利地前进着。”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如何在中国顺利平稳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难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又以苏联的经验与教训为鉴戒,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著作与其他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已经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这一精神支柱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追求;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观念;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自己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在世界上有着很高的威望,毛泽东逝世之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不管有没有见过毛泽东,都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让我们来听一下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是怎么说的:“我从未见过他,这是我一生的一大憾事,因为他是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尊重纪念。我不知道中国怎么说,但在世界许多国家他被看成是时代之父。他给予这个国家以生机,关心人民,建立了能使整个国家走向富足的制度。”

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中国出了一个被世界看作时代之父的毛泽东,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邓小平曾在许多不同的场合高度评价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贡献。他说,我们党是集体领导,毛泽东是这个集体的代表人,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地位和作用同一般的集体领导成员是不同的;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总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第一个理论成果的进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是顺理成章的。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其错误主要是:在党的中心工作问题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错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③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 (二)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

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产生了失误,甚至犯了象“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完全不同的。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坚持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必须坚决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另一种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对毛泽东的言论盲目崇拜,采取教条主义态度 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区别开来。我们应当全面地、科学地、辩证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才能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本节小结: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过程、历史条件和科学内涵,懂得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课后作业:

1、毛泽东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各包括哪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近代中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

洋务派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技术。民间也有过“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和行动。维新变法的改良派采用改良的办法。孙中山早年上书封建政府,企图走改良道路。但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只有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2.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 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曾先后登上前台,但最终都归于了失败。这些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由代表新兴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3.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来了各种观念和理论,农民阶级从西方学来了拜上帝教,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这些阶级在它们所学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浪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理论武器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由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武器作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2.李大钊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虽然李大钊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之,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所倡导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端倪。

3.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人。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正式提出并形成全党共识前,毛泽东已多次表述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材料:
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实际的关系的角度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结论。

《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表述。) 4.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两次胜利:
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两次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遵义会议: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党共识与现实中展开的曲折过程

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

从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并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党的“七大”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这就是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 ⋯⋯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各种著作以及党的许多文献上。⋯⋯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 ⋯⋯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展开的曲折过程

党的七大后不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说法突然从党的文献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消声匿迹了,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的提法已经悄无踪迹。

毛泽东除很少场合继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外,更多的是使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与之统一的提法。

为什么一向反对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而提倡马克思主义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不用“中国化”的提法而用“学理上”的提法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 是苏联共产党的反对。他们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俄国化,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与本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其次,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他认为,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二者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195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误解。我们是分店,总店还是马克思、列宁。马列主义是主干,我们是枝叶。

再度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在这种情况下,公开站出来反对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原因之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原因之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材料:毛泽东:“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材料:党在幼年时期:

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二二二”,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两大理论成果。

三个历史时期: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③ 改革开放和社会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两次历史性飞跃

“飞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质的变化和根本性发展。

“两次飞跃”,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两次结合取得的实践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即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革命道路)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建设道路) 两大理论成果:

① 毛泽东思想体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材料:2006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85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
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85年;
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85年;
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85年。”)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有旗帜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坚持和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习题:

1、影响党在幼年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1.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2.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
3.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双重影响;

4.缺乏革命的实践

2、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经过延安整风,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中国共产党对国情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3.共产国际七大特别是共产国际解散后,党获得了更大的独立自主探索的空间;
4.党有了深刻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导论:

1、教师自我介绍

2、课程介绍:

围绕概论课讲什么、为什么要学概论课、怎样学好概论课三个问题讲述:本课程的逻辑结构;
学习本门课的意义;
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考核方式方法。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学习概论课程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结合教材我们学习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讲授新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从狭义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

从广义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对它的补充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9-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在中国特殊的革命环境下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识,是党在理论和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1) 建党时期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

(2)遵义会议前

这是一个摸索过程,在这段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犯了照搬照抄、不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最终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遵义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领导层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4)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需要实现其中国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民族化、具体化;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民族的环境相结合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历史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问题。(指导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中来)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进入精神层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其在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强调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

2、对中国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的是理论上的创新;

3、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形式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概第七章教案模板(共7篇)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共8篇)

大学毛概教案模板

毛概教案模板中国梦(共5篇)

大学毛概教案模板格式(共16篇)

推荐访问:教案 模板 毛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