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实习工作中提升育人成效的路径探究

文/郑世燕

高校毕业实习是高校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的铺垫,对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各高校按照这一根本要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育人效果也得到进一步彰显,但由于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对于高校毕业实习工作来说,牵扯的面比较广,过程也相对复杂,目前仍然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高校毕业实习作为大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对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高校毕业实习工作快速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绩,育人功能也得到发挥。通过毕业实习促进了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知;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觉悟,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
高校毕业实习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敬业奉献精神,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高校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时间上基本是两个月至六个月;
主要的实习方式是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安排,而分散实习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协助联系或学生自己联系,方式相对灵活,但也存在着成果难以总结完成的问题。毕业实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专业知识价值的体现,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部分高校重视不够、管理不够、没有将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毕业实习“掺水”、造假等问题,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成效[2]。

虽然,高校毕业实习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过程管理不够严格

毕业实习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他教学环节和实践相比,高校毕业实习的管理则更为复杂,需要较强的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学校或学院对毕业实习工作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毕业实习的效果。高校毕业实习一般包括准备、实施、评价三个步骤及若干工作。目前,在实施、评价过程中,一般都做得比较到位,但前期的准备阶段,如动员部署会议、专题的培训会议、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得还不够,理工科大学生往往因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当、出现人身伤害的意外情况。同时,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问题,1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往往由于指导学生多、实习时间紧,造成学生在实习期间得不到应有的指导与培养。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或学院还存在缺乏管理监督的现象,严重影响育人的成效[3]。

(二)实习工作不够深入

由于高校毕业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往往因考研、考编、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也对毕业实习工作认识不全面、不到位、不上心的原因,导致实习工作深度不够、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进而削弱了高校毕业实习环节管理育人、科研育人的成效。目前,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实习方案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但少数因外界与自身因素的影响,对实习工作的总结只停留在表面。

(三)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有限

无论是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指导教师在毕业实习中的教育、指导、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指导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和学院的任务安排,简单地把实习工作任务布置下去。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达不到预期,也没有及时跟进指导和有效监督,往往让学生自己开展相关的实习工作或者委托研究生参与指导。指导教师有限的指导与交流,制约了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育人成效。

(四)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毕业实习的经费投入应该逐步扩大。从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学院会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些实习费用,大多数学生并不知晓有配套的实习经费,实习费用一般由指导教师负责支配;
在使用实习经费的过程中存在需要多头领导签字、使用经费手续烦琐的问题;
目前物价涨幅较大,但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习条件得不到保障,对毕业实习工作中育人成效的整体提升会产生严重影响[4]。

(五)考核评价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考核评价是验证学生毕业实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目前一般毕业实习的考核有实习报告、文献翻译、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环节,其中最终的论文及答辩占的分值相对较高,而由指导教师考核的实习报告占分相对较低。

(六)实习期受外界影响产生心理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会因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习项目、实习试验不一致,导致实习进程缓慢,实习成就感不足,容易引起毕业生的烦躁、焦虑的心理,产生为毕业而实习的负面心理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毕业实习效果;
有些大学生比较内向,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正确面对,可能会产生消极、倦怠等心理问题;
另外,在找工作、考研、考编、实习开展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同时进行的情况下,毕业生往往会感觉到压力太大,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合理地分配时间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其他学生找到好的工作、实习进展顺利,而自己毫无进展的情况下,可能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产生严重的焦虑、自责情绪。

(一)加强思政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对就业的一些观念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校要充分认识毕业实习中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根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融入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从基层做起、从基层做好的就业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促进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另外,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还应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做有理想、有信念、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的综合素养;
不断提高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完善组织机制

完善的组织机制是高校毕业实习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构建职责分工明晰的三级组织体系,学校层面要负责好全面统筹领导工作,顶层设计要合理,目标任务要清晰,逐步形成毕业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设计体系;
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组织校内相关单位的实习工作开展;
各二级学院要根据学校和职能部门的要求,安排落实好实习计划,要在充分考虑学生意愿及兴趣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5]。

2.建立保障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学校和学院要做好实习经费的保障工作,将实习经费列入专项,专款专用;
实习经费的使用的审批手续也要进一步优化、简化,让实习经费能够真真切切地用到高校毕业生实习的环节上。尤其是理工科实习生要配备专业的安全用品、劳保用品。

3.建立实习动员机制

实习动员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参加毕业实习是全面成长的内在要求。首先,可通过部署大会、启动仪式等方式,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毕业实习,领会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等基本内容,并明确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其次,还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研究生到校就毕业实习工作做专题辅导报告,为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毕业实习对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的重要意义;
再次,学院要发放毕业实习倡议书,号召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按照学校统一的部署,勤奋踏实,积极创新,保时、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实习任务,认真撰写实习成果,用优异的毕业实习成绩来检验自己多年来的学习效果;
最后,可邀请优秀指导教师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升教师对毕业实习工作重要程度的认知,增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毕业实习的育人意识。

4.细化过程管理

要进一步建立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毕业指导的机制,实施“手把手、点对点、面对面”的全过程实施机制,让教师全程参与,将毕业实习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过程管理中,指导教师还要进一步改进指导方式方法,杜绝简单的灌输式指导,要按照“放心但不放手、放开但不放松”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分阶段的、灵活的指导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教育,发挥教师的导航、参谋作用方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管理、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育人效应。由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指导教师在一起,所以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关心与关怀,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朝着好的目标奋力前进具有重要作用。

5.健全评价与监督机制

针对毕业实习成绩的优劣、实习效果如何,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通过学生最后提交的实习总结、报告来做出判断,这种模式显然不能持续深化地提升育人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与监督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教师、学生在毕业实习工作期间的行为;
另外,引入高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不断提升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毕业实习育人实际效果;
还应从信息反馈、师生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和原则。

6.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在毕业实习结束之后,要认真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实习生,召开实习总结大会、实习总结专题座谈会、交流会,通过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手段广泛宣传毕业生的优秀实习成果,同时也要积极地收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及时优化改进,形成毕业生实习持续改进机制。

(三)深化教师培训

一方面,各高校、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建设情况及教师情况,逐步完善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建设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各类渠道分层级地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实验操作等;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优化创新团队、打造创业团队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

(四)建立高校毕业生心理疏导平台

高校要依托现有的心理中心,建立专门的毕业生心理疏导平台,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尤其是临近毕业时,开展专门的社会认知教育,帮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心理调节;
指导教师也要时刻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教师一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排解与疏导。

高校毕业实习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能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基本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计划、有目标,针对性地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改革,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监督、评价,把毕业实习工作开展好、落实好,充分发挥高校毕业实习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毕业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2022年1期)2022-01-28“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毕业季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22期)2017-06-21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廉政瞭望(2016年8期)2016-09-12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推荐访问:育人 探究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