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唐诗意象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唐诗意象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唐诗意象翻译

 一、诗歌中意象的翻译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部分,其语言含蓄、文化内涵丰富,极具美感。唐诗的美是一种凝练。大美山水只着一墨,看似美在字,实则美在心。因其语言蕴含丰富文化内涵,而中英两种语言存在巨大文化差距,加大了唐诗翻译的难度。特别是唐诗中意象的翻译,我国著名学者胡应麟曾经评价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作为是诗歌中精髓的一部分,是诗歌中各种象征的载体。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意属于人内在心意的抽象表述,而象则是与之相反的客观且具体的表述。意来源于象,象是意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感。意象所表达的情绪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对于同一意象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其中较典型的就是中西方对于龙这个意象的理解,在汉语中龙多象征吉祥,而在西方其多象征邪恶。正因为这种文化的差异使得诗歌的意象翻译成为诗歌翻译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有效保持其深刻内涵又准确的对诗歌意象进行翻译成为诗歌翻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认知语言学诗歌意象的翻译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背景是体验哲学。其涉及广泛,对于生成语言学的天赋观,认知语言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语言的产生、学习和使用、大体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和概括,因为人类知识的起源来自于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定义不同于传统翻译过程就是两种不同语言间机械的语句形式转换。其认为主体的认知活动在翻译中也需要进行体现,我国著名学者王寅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如下:翻译的认知基础是建立在现实的生活体验与互动中,译者在全面理解源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前提下尽可能的表述于目标语中,最终在译文中体现出源语言表达的含义以及原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诗歌中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远超过字面所要表达的本文由论文联盟.L.cOm收集整理含义,简单的字面翻译会造成唐诗美感的破坏,因此诗中的意象的翻译更应当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作者通过意象所要抒发的情感,并在翻译时向读者进行传达和体现。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意象翻译过程中,我们要从作者的文化背景、世界观、认知观等多方面出发理解诗歌,整体把握全诗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适度联想最后结合所译语言的文化背景对意象进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需明确译者在对意象翻译时主体性发挥的一些原则:一是翻译以原诗歌语篇为基础。二是翻译需要创而有度。三是翻译要能够重现原作的主客观世界。

  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析唐诗中的意象的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唐诗中对意象翻译,首先从原文出发对整篇文章结合作者的客观和主观世界进行理解,再对意象展开创作联想,最后结合翻译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准确并且具有美感的翻译。

  下面我们就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认识如何准确的翻译唐诗。

  如许先生翻译杜牧的《秋夕》

  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

  译文

  The painted screen is chilled in silver candle light;

  She uses silken fan to catch passing fireflies.

  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She sits watching heart-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

  许先生利用chillcold等词来体现原诗中所渲染的冷清寒凉的氛围。另外对牛郎织女星这样极具内涵的词语没有选择直译,而是将其所蕴涵的情绪利用heart-broken starshed tears这样的词来表达出来,这样更易于被西方读者所接受理解,同时也最大程度表现出原诗作者所要体现出来的悲怨的情感。由于中西文化中具有对等内涵的意象并不多,特别是唐诗中意象多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很难直接被西方读者理解,译者可利用表达感情的词直接来传达诗作者的情绪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翻译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对唐诗意象的翻译需译者结合诗篇整体感知,并对原作者勾画的整体画面展开联想,最后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准确翻译,最大程度保留诗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基于这样的标准对唐诗进行翻译可以正确传达诗歌的意境和创作意图,更有利于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更加准确体会到唐诗文体的美,更有利于弘扬中国古典文化

 

推荐访问: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 语言学 意象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