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硕士培养质量问题刍议

中职硕士培养质量问题刍议
口陈文香 任 平
摘 要:起步于2000年的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对此,探讨和建立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体系,对于培养具有职教特色的、硕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师;中职硕士;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陈文香,女,湖南涟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任平,男,湖北荆州人,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编号CJA094001)成果之一,主持人:许玲。
中图分类号:C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 2010) 34-0009-03
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0年5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相继又出台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f以下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工作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学位教育形态,也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中职硕士培养工作的积极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品味。它将有效解决全国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不足、学历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问题,进而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十年来,中职硕士的培养工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中职硕士的培养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中职硕士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0年至今,“中职硕士”每年的招生学校、招生专业与招生人数都略有调整。2000年.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计划招生22个专业(或方向1共1170人。2003年,教育部将招生学校调整至22所.32个专业(或方向)共招收1560人。2004年至2006年,承担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高校增至29所,且连续三年的计划招生人数都突破了两千,分别为2240人、2375人和2320人。自2007年开始,计划招生人数有所下降.2007年的招生人数为1180人.2008年为1665人.2009年调整至33所培养高校后招生人数达到1945人。2010年.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为1575人,承担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高等学校调整为30所。fIl首届学员多数于2004年春毕业,后续几届学员也大部分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正在职业教育战线发挥着日益显著的骨干作用。
综合来看,中职硕士培养工作的开展时间不长,尚处于探索与试验的阶段。概言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经过几年的开展,虽然中职硕士的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在中职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才能进一步提高中职硕士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一)学术化的培养模式偏离中职硕士培养目标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职硕士的培养要“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准则.以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专业课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为目标,建立一支具有职教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中职硕士培养工作启动之初.就已明确培养目标是为中职学校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因此,中职硕士培养以中职教师的职业为背景,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教育资源、学科建设水平等种种条件限制,目前中职硕士的培养基本上沿用了学科/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安排到教学方式、学位论文指导标准的把握等各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科学位培养模式,与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差别不大,未能充分体现出中职硕士的培养目标及其专业性、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中职硕士培养的“普教化、学术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中职硕士的培养目标,走上了学科培养的老路子。
(二)学科中心的课程设置缺乏中职硕士培养特色
中职硕士的学员都是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年及以上的在职教师”,已有了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中职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实施较少从学员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年龄跨度、专业背景和研究背景、工作背景等。在课程设置上,大多培养院校基本按照科学学位的课程进行简单移植,按照科学学位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其突出表现在基础理论课和公共课所占比重偏高.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权重较少,学科专业性突出不够,缺少专业性较强而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无法体现各研究方向的特点等。总之,中职硕士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中职硕士的“职业性”特点,也未能凸显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这是中职硕士培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松散的培养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与约束力
在中职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松散的问题。中职硕士的培养对象比较特殊——学员都是中职学校的在职教师,学员一般进校学习不离岗、在培养院校攻读的同时还承担着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客观上给培养院校的统一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中职硕士学习期间不能严格遵守培养院校相关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情况比较普遍。某大学曾专门对此进行过调查,数据显示,学员的出勤到

[1] [2] [3] 下一页

推荐访问:中职硕士培养质量问题刍议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问题 中职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