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第三个专题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完善和发展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第三个专题心得体会

  作者: 耿忠

 近期根据党组的学习安排,我学习了《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通过对《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多篇文章的学习,认识到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强毅力和使命担当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举世公认、彪炳史册的卓著成效。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热潮之中,《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掌握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最有权威的读本。更加深刻领会到这一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色,在学到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部分时,自身感悟到以下体会:

 一、加深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分三步走总体目标的认识

 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第一步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制度,也离不开治理。只有把制度与治理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是我国制度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内在要求。制度与治理相辅相成。制度好不好,要看治理效能好不好;治理效能好不好,又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完善。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势必要求制度与时俱进。特别是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至关紧要的经验、办法、举措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备,让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方面制度体系都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更好地坚持并且不断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制度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不是固步自封、不是路径依赖;完善,不能停留于零敲碎打的调整和碎片化修补。没有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完善和发展。这一过程必然会招致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会遇到极其巨大的阻力和意想不到的波折。我们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二是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形成成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刻认识制度巩固和发展的长期性;也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在每一具体历史阶段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三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相互配合,确保改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对我国国家制度优越性和治理体系优势的深刻理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民创造了两大奇迹。一个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另一个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有在社会道路上,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道路。它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个道路它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发展和创新的能力,这充分体现在道路自信方面。有在经济体制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也充分体现在道路自信方面;有在政治理论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发展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宝贵结晶,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无可比拟的理论优势,这充分体现在理论自信方面;有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代表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这充分体现在制度自信方面。有在文化体制上,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充分体现在文化自信方面。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三、如何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一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二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和富强。百年艰苦奋斗,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从世界边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求索问计到中国方案,成绩举世瞩目、世界惊叹,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治国理政》第三卷,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基本方略,展示了中国未来的基本走向和基本对外方针。通过学习可以体会到,不管是改革发展稳定,还是内政外交国防,总书记时时处处都强调党的领导。也正因为有总书记这样的核心掌舵领航,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进入新时代。所以,十九大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创和发展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继续前进,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拥护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

 三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集聚,我们前进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相当复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也相当复杂。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在这样的执政环境中,我们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如果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时就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取,我们党就不可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

 四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就是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迎合某些人的“掌声”,而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战略定力,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坚定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不是不要改革。任何制度一旦僵化,必然走向衰败,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制度是实践的产物,又随着实践不断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五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就是要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实效性问题,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针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一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问题。二要有统有分、有主有次,既统筹设置党和国家机构,又注重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既强调中央部门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全局,又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因地制宜做好工作。三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四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构建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六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放大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工作部署中要加强党的领导,领导得力是产生持续前进动力的火车头、发动机,更是使中国制度的换发活力所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要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不能实现现代化,能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党。一要在思想上切实提高战略定位。充分认识到实现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总体目标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作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做好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思想准备。二要在行动中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现在,距离我们党成立一百年还有一年的时间。奋力实现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就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比如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法治保障是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疫情防控开展以来,立足于实际情况,率先出台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若干意见,面向社会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依法坚决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通告,为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梳理疫情防治过程中常见问题法律风险,从规范行政强制措施、加强行政与司法互动、强化企业用工监管、规范防疫征用行为、防止失职渎职行为等五个方面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严厉打击谎报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售伪劣、涉野生动物非法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除了通过依法制定疫情防控相关措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依法精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及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三要在理论学习上积极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要加强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相关重大观点和问题的理论阐释,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显著优势、完善与发展的重点讲清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尊重制度、遵守制度、敬畏制度、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要着力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努力通过对外传播增进海外对中国制度的理解和尊重。

推荐访问:治国 第三个 心得体会 第三卷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