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中书法:朴愫即是美

郭守中书法:朴愫即是美
  
  作者/王枰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善书者,点画微而意态自足,点画大而气体不累。”品赏宁夏书协副主席郭守中先生的书法,就读出了善书者笔下的这种甘醇。
  
  守中先生的创作,过些许时日就会发生一次变化。这些变化的方向是“既雕既琢,复归于璞”的朴素之美。之所以如此,与他长期以来始终秉持“四分读书以陶胸次,三分解读大自然,体察世间万象以类情通德,三分临池创作”的为书理念密不可分。他目前的书法,已经很难以“尊帖”或“尚碑”来认定。以他的作品中,有南帖的流畅飘逸,有北帖的沉雄稳健,还有书家在“观物”、“观我”中的感触与体悟。郭守中先生的书法,具有鲜明的个性活力,从中又辐射出很深厚的文化含量。简出,纳于言。字如其人,温和沉静又坚毅执着。我与郭守中先生相识数十年,因书与画的关系,常常请教。每次见面都强烈感受到他恬静、平和的外表下,透着内心刚毅不受外界打扰,平和待人之态。在创作中,他以气送力,以力送气,又使二者相濡以沫,让字的点画形字变成表征个人内在心性的笔墨语言化解、内敛成不为人轻易认识的“淡美”。正如清人宋曹所言:“笔意贵淡不贵艳,贵畅不贵紧,贵自然不贵作意。”透过那沉稳的笔形、疏淡的笔意和闲形的韵致,我头脑中常有一种对书家修养、人格内质的联想。是的,他已于取质铸神、涵养内力的过程中厌弃机巧,睥睨尘寰浮躁中的张扬无度,抑制着笔墨的哗众取宠。他减去书法外形的浮华奢靡,守雄强于骨气深处,在不动声色中钩深致远。如他坦言:“中国书法的精致,只在‘书’中去探索,难得真髓。对于传统的文化精神缺乏素养,对书法精神的领会只能流于表面,感受多于学养,就难免粗糙地模仿。”这似乎与古人所讲“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如出一辙。基于不单纯为书法而书的追求,他创作的行书中堂《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中国参加联合国国际和平年艺术大展的十幅作品之一,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并被收藏。之后,他的作品又连续入选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展以及首届兰亭奖、全国首届楹联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展等并多次获奖。清包世臣有关书评“平和净洁,遒丽天成。”这种神逸品境界对郭守中先生的启发最大。成为其终生追求的目标。
  
  守中先生几十年临池不止,博采众长,于碑、于帖领悟极深,用功极勤。他不做唐人规范的奴仆,而用意让字的点画形成为个人心性的感觉语言,将他以淡味为大味的心性,体现于沉着疏散的境界,以求在这种境界中到达愉快的,直观的自我。“大味必淡”,作为“大味”的“淡”与索然寡味的“淡”绝非等同。期间的根本差别就看在作品中点线关系(时空关系)是否有着多层次的体悟,是否反映出创作者本人的心绪活动和情感起伏。守中先生的淡味,既是对华贵,缛丽的超越,也是对雄强,劲健的超越。即是说,是一种高度自信力实现的心力对物力的超越。看守中先生的书法,如看陈氏太极拳,真气内含,不露锋芒,偶有爆发,自见雄强。此中大味之“淡”,正是守中先生书作从传统中来,从时代中来的品格精神实质的自我写照。同时反哺给了欣赏者一种优雅,闲适的视觉想象空间。郭守中先生书法其道,着意“淡味”,是对物欲热潮的批判。以真性情为底垫,不是灵巧小道的自我包装。因而那“淡”的风格,乃是他人格的外化,也是他平时宽厚心境性情的真实再现。守中先生的作品中,常可见到笔形、笔质的沉稳与凝重,与结构关系的空远相统一。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神趣的贯注营造媒体,那结果则是心性的简淡与闲远。司空图讲“人淡如菊”实质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首先要厌弃机巧,涵养内力,抑制笔墨的喧哗,睥睨尘寰的势力,减风华于外形,守雄强于襟内”——“内美静中参”(黄宾虹语)。其本意往往是向自然学习,只不过少有明了其中奥妙而已。守中先生在此启示下,找到了艺术精神的意味形式,其实质是传统书法艺术最深层的精神内涵。
  
  汉代刘安于《淮南子·原道训》中表述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析八级;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是故达于道者返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以淡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这于郭守中先生孜孜以求的“水不杂则清,心静则事简”的境界十分相似。解析守中先生的创作,我们认识到这种淡味内美境界的产生与其以藏为露、以缺为重、以深隐为秀出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有时,有些点画他故意写得“不到”,他的点画用笔得之于自然,与遒丽天成中彰显出了无一味而五味俱足的朴素之大美。郭守中先生悟禅道开启了观照自然的心灵之眼。他反复地阅读大量史料、书论,从实践中用心灵体悟自然真意与书法本质之间的奇妙同构。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历来讲究“散”“淡”,即完全放松,彻底自由。创作者随性情而出,越率性,越自然越好,求意外之趣的自然之味。守中先生以艺人于生活中,用“散步”的自然心态体悟人生,得以萧散超脱的心灵。由于他对自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的启示,深入到生命节奏的核心,理解了生命的境界是无穷无尽的,形象的姿态也是无穷无尽的。自然造化真正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形式的最自然的秘方。谁能领会,谁就会获得生命的形式。守中先生的自然之气,作书以气送力,以力送气,气力相和……时而以藏为露,以缺为重,以深隐为秀出。时而有些点画故意写得“不到”,好像檐头小雀,只露出小嘴在那里叫,身子却隐于窝中。目光留驻久之,则感到似有似无,“欲辨已忘言”。
  
  潜心解悟守中先生的书作,无一不显证着其人胸中的富胜与落笔的变化无穷。似在呼吸的线条,传达着他身心与四时的合序;枯中含润的墨色,昭示着他内心充溢的真力;虚实相间、充满活力与灵气的章法,体现的则是他博采并蓄之后卓有成效的继承与发展。以生活塑造内容,以人格历练风格,以朴素情怀丰富时代艺术的人文内涵,这就是已入耳顺之年的守中先生的从艺之道,也是他致中和以求至德的为人之道。守中先生把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用在自己的创作中。他心中平静,就像大自然一样。禅宗说的很有意思,有时当我们把概念和形式统统忘掉的时候,本质偏偏就在此刻显现;当我们过于看重形式时,正好偏离了本性;我们过于看重平衡,在心里逆反而失去平衡;当我们忘记了平衡,正好符合了自然的平衡。像双手捧一碗清水,双眸注视碗口,阔步而走以求平衡,反而一碗水端不平,清水溢出碗口;相反,目光离开碗中水,心中以求平衡,目视前方,信步而走,人类肌体特有的敏感达到高度平衡,一滴不漏。大自然总是那么平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郭守中书法:朴愫即是美 朴字书法 朴愫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