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党建工作总结

合肥工业大学

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
1995年,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题词。60多年来,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已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99.399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3.25万册,电子图书66.5万种、133.4万册,中外文现刊2983种,中外文电子期刊3.38万余种。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60多个研究所、联合共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40多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53个教学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践基地、172个校外实习基地;
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0416台(套),总价值39335.59万元,实验室基础设施及生活、体育、文化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现有教职工3737人,专任教师183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326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461人,占79.6%。“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基础课程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优秀教师3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入选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4人、青年教师基金1人,在职人员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3人、模范教师7人、优秀教师11人。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120余人。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
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有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等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3个;
有13个专业接受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设有6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92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8300余人。“十五”以来,新增了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备案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1项;
建筑学、土木工程和英语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 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9项,省部级教改项目151项;
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专业获批省级教改示范专业;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6门;
获国家级精品教材2门,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奖6项,编写教材249部;
49部教材遴选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学校还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6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多人,逐步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科技发展年”、“科技创新年”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近五年来,我校科研经费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6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

学校外事活动日趋活跃,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迪肯大学、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等6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我校还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或出国留学项目,与美国、德国、英国、韩国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赴德硕士生培养计划”等多个项目;
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有交换生交流学习项目;
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合肥工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凝炼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深化管理改革,培育校园文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争先进位快发展,努力把合肥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铸造合肥工业大学新的辉煌!

专业设置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法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材料物理、勘查技术与工程、资、勘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景观学、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2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广告学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批准时间 学科门类 1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 电气工程 2002年 工学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批准时间 学科门类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30205 政治学 2001年 法学 2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0901 地质学 2001年 理学 3 工程力学 080104 力学 2001年 工学 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机械工程 2001年 工学 5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2 机械工程 2001年 工学 6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机械工程 2001年 工学 7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1 仪器科学与技术 2001年 工学 8 材料学 080502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年 工学 9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年 工学 1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804 电气工程 2001年 工学 1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3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01年 工学 1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2 信息与通信工程 2001年 工学 1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1 控制科学与工程 2001年 工学 14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1年 工学 15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2 建筑学 2001年 工学 16 结构工程 081402 土木工程 2001年 工学 17 应用化学 081704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01年 工学 18 环境工程 083002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1年 工学 1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83203 食品科学与工程 2001年 工学 20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01年 工学

招生章程

第一章 学校概况

第一条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座落于绿色科教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第二条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大学”校名。

第三条 合肥工业大学占地面积199.39万平方米,共分三个校区:屯溪路校区(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六安路校区(合肥市六安路269号)、翡翠湖校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大学城内)。

学校培养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对本科毕业生颁发学校名称为“合肥工业大学”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第四条 学校本科招生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含普通统招生、国防生、艺术类考生、高水平运动员、少数民族预科生、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西藏班,港澳台学生)。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要求,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组织下进行。

第六条 为加强对招生考试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责任约束,保证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录取期间成立主管副校长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教务处长、监察处长和招生办公室主任等任组员的招生领导小组,整体指挥、协调、监督录取工作。

第七条 招生办公室负责本科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主要职责是:执行教育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制度及补充规定;
制订并向社会公布学校本科招生章程;
组织招生工作改革的调查和研究;
做好人才需求和培养的预测工作;
制定本科招生计划,全面系统地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学科特点、专业内涵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根据需要组建录取工作组,负责新生录取和迎新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八条 招生办公室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及我校学科发展等因素制定每年的本科招生事业计划,经学校审定后,报教育部批准。

第九条 招生办公室结合学校生源情况及国家的特殊要求,制定学校分省(市、区)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
根据各省(市、区)报考我校艺术加试的考生人数及成绩,分配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计划;
根据安徽省生源情况,分配安徽省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计划。招生计划经主管副校长审定后,报教育部批准。

第十条 招生办公室将教育部批复的分省(市、区)招生来源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寄(送)到各有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招生工作人员

第十一条 为保证本科招生录取工作质量,学校统筹规划,建立一支年富力强、廉洁奉公、业务熟练、相对稳定的招生宣传及录取工作队伍。

第十二条 招生录取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党性原则和责任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策水平高,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自觉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勇于抵制不正之风,工作认真负责。

第十三条 对本科招生录取工作人员的要求:

1.凡有直系亲属(子女)及兄弟姐妹当年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者,不得参加该省(市、区)的招生录取工作。

2.招生录取工作人员均要参加上岗培训,凡不参加培训者取消其当年招生录取资格,由招生办公室从后备人员中遴选补充。

招生录取工作人员名单,经招生办公室与纪检部门审核后,报主管副校长批准。

第五章 招生工作纪律

第十四条 招生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各省(市、区)招生政策、法规和学校有关本科招生工作的各项规定,全面体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严格掌握录取标准,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

第十五条 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六公开”,即: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

第十六条 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四严格”,即:严格高校本科招生调整计划使用管理,严格高校定向就业招生管理,严格独立学院招生管理,严格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管理。

第十七条 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应自觉遵守“六不准”,即:不准违反国家有关招生规定,不准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准采取任何方式影响、干扰招生工作正常秩序,不准协助、参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组织的非法招生活动,不准索取或接受考生及家长的现金、有价证券,不准以任何理由向考生及家长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

第六章 入学考核与考试

第十八条 考生的文化课各科目均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不含国家一级及以上高水平运动员考生)。

第十九条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安徽省除外)须获得我校艺术类专业加试合格证。我校将获得本校艺术类专业加试合格证的考生名单和成绩等信息报考生所在省级招生办公室备案,并通过学校网页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获得我校专业测试合格的考生实行学校、运动员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上公示。

第二十一条 参加我校自主招生考试合格和优秀的学生名单,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示,并在学校网页上公示。

第二十二条 第二炮兵驻校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各省军区招生办公室和各省级普通高校招生部门负责对国防预备生的体检、面试。

第二十三条 我校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参与学校的各类本科招生录取工作。未经过各省级招生部门提供电子档案的考生,我校一律不予录取。

第七章 招生规则

第二十四条 报考我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不含安徽省)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加试,并取得合格证。对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体格检查、所在省(市、区)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不要求统考的省除外)、文化课达到所在省(市、区)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按综合分(专业加试总分×60%+文化课总分×40%)择优录取。

参加我校专业加试成绩(全国排序)前三名的考生享受加分: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分、第三名加3分。

第二十五条 按教育部规定并根据各省(市、区)的生源情况,在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确定适当的提档比例。对江苏省进档考生按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方式录取。

第二十六条 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或本科招生计划尚未完成时,按志愿顺序依次调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档案。生源仍不足时,我校将不足部分的招生计划按教育部要求调剂到其他省份完成录取。

高水平运动员(一级以上运动员)的调档名单,根据我校专业测试成绩及我校组织的文化课考核结果,从我校专业测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择优向生源所在省(市、区)招生部门提供。

自主招生录取按“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我校对教育部及各省(市、区)制定的加分或降分政策一概予以确认,将按考生享受优惠政策后的总分予以录取。

第二十八条 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当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时,按5分级差将其档案投入第二志愿专业,以其降档后的总分与该专业其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的实际总分相比较,从高到低录取;
若仍不能满足时,我校将不再降分,将其档案投入后续志愿专业中录取,直至服从志愿专业或退档。

第二十九条 在已调档考生中,我校优先满足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当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根据高考文化课成绩并适当参考考生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满;
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做退档处理。

第三十条 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市、区),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与我校选考科目的成绩总和为准录取。在我校选考科目线上生源不足时,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

第三十一条 报考我校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按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国防生体检标准按军检要求执行。

第三十二条 2011年国防生除在安徽、江苏两省招收女生外,其他省份只招收男生。

第三十三条 录取结果请考生向所属省(市、区)招生部门、我校本科招生网或招生办公室电话查询。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四条 新生进校时,必须携带录取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以便核对身份。

学校对录取的全体新生进行复查。经复查发现不符合招生条件和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报生源所在省(市、区)招生部门。

第三十五条 家庭经济困难或受灾的新生,报到时可持当地乡镇以上证明,入学后向学生工作部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

第三十六条 为鼓励优秀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参照我校在校生奖学金标准,设立优秀新生入学奖学金。

第三十七条 按照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和住宿费等有关费用。本校按学生每学年实际所修学分和学籍注册费统一结算学费,在每学年开学注册前按学年制的标准预收。学费标准以安徽省物价局核定数额为准。各专业预收学费如下:

1.艺术设计专业预收7000元/生·年;

2.以下专业预收5500元/生·年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英语(国际贸易)、广告学、交通运输、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联网工程。

3.以下专业预收5000元/生·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测绘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

7 利水电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财政学、工程力学。

4.软件工程专业预收12500元/生·年。

住宿费:
1200元/生·年。

第三十八条 招生咨询电话

招生办公室:0551-290109

6、2905427(传真)

网址:www.dawendou.com

E-mail:hfutzb@hfut.edu.cn

邮政编码:230009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第四十条 本章程由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方式

招办主任室:0551-2901096 招生办公室:0551-2901095,0551-2905427(带传真) 网址:www.dawendou.com E-mail:hfutzb@hfut.edu.cn 邮政编码:230009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简 介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含产品质量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 工业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应用化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简 介 )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简 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简 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简 介 )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化学工程学院 ( 简 介 )

化学工程与工艺

热能与动力工程 车辆工程

材料物理

生物医学工程

通信工程 软件工程

制药工程

土木水利工程学院 ( 简 介 )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

建筑学 景观学

资源勘查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生物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建筑与艺术学院 ( 简 介 )

城市规划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简 介 )

勘查技术与工程

管理学院 ( 简 介 )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数学学院 ( 简 介 )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简 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测绘工程

艺术设计

环境工程

会计学

生物技术

人文经济学院 ( 简 介 )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英语(国际贸易)

应用物理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

经济学

财政学(证券投资)

外国语言学院 ( 简 介 )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 ( 简 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JAC校区 ( 简 介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广告学 思想政治教育

微电子学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合肥工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分析

学号:010110316388

姓名:徐雪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

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物流活动是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高质量的电子商务服务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也日益严重,如何使双方协同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关健字: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必然性 问题 对策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一、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内涵。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以电子和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即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它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一体化。电子商务就是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具有如下特征:

1.普遍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繁杂的商务活动,如通过网络银行能够全天候地存取账户资金、查询信息等,同时使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得以大大提高。

3.整体性

电子商务能够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

4.安全性

在电子商务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它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如加密机制、签名机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墙、防病毒保护等等,这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

5.协调性 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它更要求银行、配送中心、通讯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往往是一气呵成的。

(二)、现代物流的含义。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它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要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保证了社会再生产的不断进行,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平台,提高了总体效益。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

(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形式

1.1.1自营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1.1.2使用第三方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2.电子商务促进现代物流业量的扩大 2.1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经济发展本身可以直接产生物流需求,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与GDP之比大概为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则可以占到18%左右。电子商务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推动全球经济总量的增加的同时,必然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2.1.1电子商务活动直接产生的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极少数的数字化产品如书籍、音像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之外,绝大部分商品仍然有赖于物流配送,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因此,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物流需求。

2.2我国物流供给能力分析

目前,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物流成本高,反应不够迅速,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

从上述我们对现代物流业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必将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业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伴随着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和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现代物流业这块蛋糕一定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大做强。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1.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的重要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现代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有效的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竞争力。

3.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4.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而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问题都亟需解决。

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

(四)、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1.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2.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3.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商品何时送达目的地,收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4.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

5.制定一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
认真筛选销售品种,确定最适合销售的商品,将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流通中的过多费用;
再由专业人员精心策划配送方案。

6.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把国外先进物流的经验与本土化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加深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研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的整体策略的竞争,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快捷的交易方式,只有将虚拟活动与实体形式有效结合,才可能具有整体优势。加强物流管理水平、技术水和制度方面的战略研究,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同步,提高交易质量,降低交易成本。

当今社会,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两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只有做到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才能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 郑承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陆雨 电子商务物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 杨军 物流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李严锋 现代物流管理.现代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2004-2005学年工作总结

2004至2005学年是我校图书馆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现将一年来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路,准确定位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确定了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思路,即:以“迎评”为龙头,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水平,提升图书馆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提供优良文献保障。同时,明确了我校图书馆的基本定位,即将南校区馆建成教学研究型馆,并向研究型馆方向发展;
翡翠湖校区馆建成教学型馆,并向教学研究型馆方向发展,力求走一条文献资源型、学科特色型、科学研究型综合发展之路。一年来的工作按照这一思路与定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大力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全年共采访、加工、编目完成12.87万册中外文图书,为前6年的采购加工量总和。

2.订阅中外文期刊2800余种册,比2003年增400余种;
外文期刊196种,比2003年增加50余种。

3.大力加强中外文数据库建设。其中,外文数据库方面,在2004年增订数据库基础上,根据使用效果及广泛征求学院意见新增订ASCE(美国土木工程协会数据库)、ACM(美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电子数据库)、APS(美国物理学会数据库)、美国皇家物理学会数据库、SAE数字图书馆(美国机动工程师协会数据库)、John Wiley全文数据库、INSPEC数据库等7个新的数据库。中文数据库除续订原有数据库外,增订了标准数据库、新华社高教信息数据库,从而使我校数据库拥有量达146个,大约位居全国高校32名左右。

4.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文献资料总量。首先,继续争取到省教 1

育厅投入98万元,购买万方科技子期刊与3万种超星电子中文图书。使我校电子图书达46.2万种册。其次,在校领导支持下,与校办联合开展“爱校捐书”活动,收到全校教职工捐赠图书1.46万册,后勤集团捐赠4.6万册,学生捐赠0.14万册。再次,动员安徽导航图书有限公司,合肥法律书店捐赠6万元码洋中文图书。

三、进一步加强读者教育与读者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强调树立五种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五种理念是:读者第一的理念、服务育人的理念、文明规范服务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三个转变是:由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的转变,由信息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转变,由被动服务,随机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规范化服务方向发展的转变。具体工作如下:

1.针对低年级同学不善于利用图书馆的客观实际,除继续印行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指南供全校新生人手一册之外,还在翡翠湖校区开展“图书馆利用”知识讲座10余次,受众面达1300余人;
在南校区为理学院老师与学校研究生开展“数据库介绍与利用”讲座,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进一步发挥了文献保障功能。

2.积极开展信息编译、读者导读、网上征求采访意见、网上热线服务、定题服务、课题查新等读者服务与咨询工作。全年共开展课题查新515项,其中重点课题90项,一般课题425项,受到省教育厅科技处充分肯定。组编图书馆信息;
开展形势讲座,先后为学校研究生、本科生作形势报告6场;
开展书展书评;
举办“珍爱图书活动周”等活动,营造了良好学习环境,体现了学术功能。

3.挖掘潜力,克服困难,延长开放时间。除阅览部信息部继续实行每周7天不间断开放外,流通部、咨询部也全部实行每周7天开放服务。每周开放时间达103.5小时,超过教育部规定每周开放72小时的50%。全年读者借还量达64.8292万册,阅览总量达8.6345万人次,自修阅览室112万人次,使用图书馆数据库点击量高,其中,阅读电子图书37.305万次,中国学术期刊网160万次,维普资源120万次,Lsevier SDOS 13万余篇,IEI 7万余篇,EI工程索引1.0024万次。

4.与学科学位建设处联合,在图书馆建立起了学位论文制作中心,为全校师生、尤其是研究生学位论文打印、复制及光盘制作提供了优良服务。为学校本科生开设文检课等7门课程,特别是专利文献与知识产权课程,在全省高校馆为首家开设。同时,进一步加强参考咨询工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文献保障;
为高层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努力探索共性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由传统服务向信息服务与信息管理转化的新途径、新举措。

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充分调动馆员积极性

1.依据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精神,调整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修改通过了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规程。进一步健全馆务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往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措施。认真贯彻执行勤政、廉政相关规定。在文献采访、信息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分别组成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小组,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读者服务工作小组、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通过上述小组或部室主任会议集体讨论、集体决策、集体谈判等工作程序,使决策民主化、规范化。

2.根据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制订新的制度与细则,并严格执行。如:制订“合肥工业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试行办法”、“合肥工业大学中文图书招标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图书馆馆员文明服务规范、馆员着装礼仪规范、勤工助学学生管理制度等。在文献采访中,首次分两批邀请了7个学院派出领导与老师参加中文图书现采工作;
首次开展中文图书招标工作,使文献资源建设更趋规范化,更符合读者需求。同时,与学生社团联合组织开展文明共建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3.首次执行全员考试上岗制度。开展图书馆业务知识考试,并请校人事处派员临场监考。通过考试,全馆员工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为迎评促建打下了业务知识基础。这在目前我省高校馆尚属首例。一年来,已接待湖南、甘肃、河南、安徽四省20多所高校馆前来我馆学习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文献资源布局

在学校与后勤保障处支持下,对南区老馆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翡翠湖

校区从10教、12教临时馆搬迁到新馆。

根据图书馆定位与“评建”要求,对全馆文献资源布局进行了全面调整,将7万余册过刊、35万余册中文图书、1800余种中文期刊全部搬迁到翡翠湖校区新馆,并为读者着想,采取边迁边开放措施,而且确保了学校规定的国庆节后全面开放。将南区新馆一楼11万余册外文图书转移至老馆

五、六楼,10万余册中外文过刊转运至南区新馆一楼,使南区新馆构成完整阅览区域,且使现刊、过刊连成一体而又分层管理;
流通部借还实现一体化;
南区馆阅览桌椅等,进行了部分更新。从而使文献布局更趋合理,服务更加方便,管理更趋便捷,环境明显改善。

在维修与文献资源布局、整合过程中,全馆全员加班,战高温,抢时间,开展劳动竞赛,充分发扬了以热爱工大、建设工大为核心的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甘于奉献的“评建精神”。

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馆员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情报队伍,是适应未来高等教育高水平服务的必然需求。对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选择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充实图书馆队伍;
鼓励本馆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与本、专科学历教育学习。一年来,已接收8名硕士研究生,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在职本、专科学习2人。图书馆现有研究生14人,达职工总数的10%。这在我馆历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2.加强全员基础理论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学习,一年来,举办汇文管理系统知识讲座16次。采取全员常年培训与学习班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业务实践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业务骨干辅导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四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馆员队伍素质,收到明显成效。

3.加大对科研论文、课题成果的奖励力度,支持馆员积极申报课题,撰写高质量论文,2004年,图书馆有1人次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人次获省图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4篇。同时,组织开展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班,邀请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前来介绍经验;
开展形势教育等一系列方式,努力形成学术氛围,学习氛围,

向研究型馆方向发展。

七、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年来,图书馆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学校和读者的要求,与“评建”指标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一是纸质型中外文图书总量缺口较大;
二是读者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信息化水平与管理手段先进性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四是人文环境感到营造不够。

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明确整改措施,加快建设,以全馆员工的辛勤劳动为文献保障体系提供优良服务。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

2005年6月15日

合肥工业大学党支部(小组)特色活动立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调动各党支部(小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党员活动,使党支部(小组)活动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党建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学校及单位中心工作,创新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小组)活力,探索建立党代表任期制,发挥党代表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和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党支部(小组)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相适应的生动活泼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立项工作遵循“项目化申请、过程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原则。

项目化申请――党支部(小组)的活动方案要紧紧围绕学校及单位当前的中心工作确立,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具有创造性、实效性和可推广性。项目实行目标申请,经申报评审立项后给予经费支持。

过程化管理――通过立项评审、跟踪监督、结题验收等环节,对所立项目进行过程化管理,保证立项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规范化建设――通过活动立项,重点是促进党支部建设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党支部的设置更加适应基层学术组织的调整,使党支部的工作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三、活动主题

1、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开展卓有成效的主题活动;

2、结合基层学术组织的调整,创新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工作机制,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3、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

文化氛围,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

4、围绕大学生励志成才,充分发挥党支部及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等。

四、实施步骤

1、项目设计。每年4月份,各党支部(小组)根据学校及单位工作重点,结合实际,设计特色活动方案,填写《合肥工业大学党支部(小组)特色活动立项申报书》。

2、项目申报。每年5月上旬,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各党支部(小组)上报的方案进行初评,确定2-3个“最佳方案”或“优秀方案”后排序上报学校参加评审。

3、项目评选。每年5月中旬,学校评审组将在推荐上报的项目中评选出“最佳方案”(教工约5个,学生约20个)和“优秀方案”(教工约10个,学生约30个)。

4、项目实施。各党支部(小组)严格按照既定的活动方案认真实施,扎实抓好每个环节,确保活动质量。每个项目原则上在1年内完成。

5、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各党支部(小组)提交结题报告,学校评审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考评:一看项目是否体现完整性;
二看项目是否体现过程性、系统性;
三看党员在立项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勇担工作;
四看党员是否真正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五看项目是否促进了党支部(小组)的建设。

学校对实现预期目标、有创意、效果突出的项目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评比表彰。

五、经费支持

1、支持标准:学校每年划拨15万元左右的经费对立项项目给予支持,标准为:教工党支部(小组)“最佳方案”5000元/项,学生党支部“最佳方案”1500元/项;
教工党支部(小组)“优秀方案”3000元/项,学生党支部“优秀方案”1000元/项。

2、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学校将依据立项方案实施进展情况分期下拨至各专用账户,由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严格按照学

校财务制度执行,专款专用、厉行节约。

3、鼓励各单位对学校立项项目在经费上给予适当配套支持;
对未被学校立项的特色活动方案,各单位可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并指导实施。

4、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后,学校给予的经费余额留作本党支部(小组)活动经费。

六、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党支部(小组)特色活动立项评审组”,组织项目的评审验收等工作。

七、工作要求

1、开展党支部(小组)活动立项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基层组织活动的一次探索,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确保实效。

2、各单位要加强宣传,积极动员,认真指导所属党支部(小组)及广大党员开展此项活动。

3、各党支部(小组)要把活动方案的设计、制定过程作为党员受教育、基层组织提升凝聚力的过程,以此为契机,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各党支部(小组)要处理好立项活动与正常的支部活动的关系,不能以立项活动代替全部的组织活动。要在活动形式上同党日活动加以区别,党日活动是本单位党的组织规定某日为开展党的活动的专门时间,一般时间较短、内容较单一;
而立项活动可以是连续的一段时间,也可是不连续的若干个时间段或跨学期的活动,党员可以集中开展活动,也可分散成组或个别开展活动。

2014年元旦献辞 加快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力打造“工大改革升级版”

校长徐枞巍

2013年满载着收获渐渐远去,2014年伴随着希望阔步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向全体师生员工,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海内外校友,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大家新年好!2013年,学校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保障”,深化“三项改革”,抓住“四个机遇”,提升“五种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进展顺利,部分指标已提前实现。

在这一年里,学校精心组织“科技成果年”活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连续9年保持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不断线;
获发明专利204项,软件著作权87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19项,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再创历史新高,共获批152项,总经费7432.1万元,在全国获批项目数排名第46位,经费排名第56位;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新跨越,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文化创新专项课题1项;
国防军工项目再创佳绩,实现主持国防“863计划”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科研基地建设又有

新成效,“老人福祉信息科技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安徽省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有色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显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安徽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农产品精加工技术研究院、工业安全信息技术研究院获批安徽省高校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工业信息与经济研究中心、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获批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继续取得好成绩,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2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家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获得五年有效期;
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专业列入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获批84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新增4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试行研究生招生和导师聘任制度改革,严把导师资格审核关,加强学风建设和学位授予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6.2%,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2.7%,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总体满意度达90%以上。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首次跻身学科排名前十位,一批新的学科建设平台在学校兴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我校自主培养院士零的突破;
此外,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1人入选“千人计划”,

1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6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引进2位“千人计划”入选者、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位“黄山学者”特聘教授、12位“黄山青年学者”;
截至2013年12月初,全校专任教师达到1826人(不含辅导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19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超过5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超过50%。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以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留学生教育、国际科技合作为重点,扩大与英国、美国、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境外)合作交流的层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实现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合肥工业大学的协议。进一步推进多校区办学模式。按照合肥双校区办学方案,实施部分学院整体搬迁;
积极推进宣城校区二期工程,加强实验室建设,满足宣城校区的教学需要。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学生资助、教职工收入、校园基础设施等进一步完善,医药科技楼、翡翠科教楼开工建设,校园环境进一步整治,校医院、附中、幼儿园办院、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财政收入再创新高,预算执行率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学校发展的正能量不断释放,形成了政通人和、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

2013年取得的上述成就,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蕴含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广大校友的深情与

厚意。在此,我谨向一年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4年是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深化改革的机遇,勇挑改革重担,全力打造“工大改革升级版”。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完善大部制运行模式,理顺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学术管理,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健全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以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专职科研机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学科“争前进十”战略,推进学科分层建设,强化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提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核心竞争力,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目标,以学科带头人队伍、青年教师队伍、主讲教师队伍和学术团队建设为重点,继

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筑人才高地。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多校区办学模式,继续优化办学格局,统筹配置办学资源,打造合肥校区办学品牌,确保宣城校区办学质量。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努力建设高效廉洁节约型校园。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杆。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齐心协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加快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建校70周年!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合肥工业大学知名毕业生

奚国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中国网通集团总裁。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苗 圩: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原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原武汉市委书记。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唐贤明:国家921办公室主任、正军级,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总装备部副总参谋长,少将军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

朱作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兼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晋升少将军衔。化学学院高分子专业毕业。

程安东:原陕西省省长。资源环境学院采矿专业毕业。

高祀仁: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原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市委书记。资源环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

徐立全: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贾成炳:中共中央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机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宁吉喆: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倪岳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原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机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蔡其华:中共长江委党组书记,长江委主任。土木学院水电水利工程专业毕业。

王思齐:原贵州省政协主席。仪器学院精密仪器专业毕业。

邵桂芳:山东省原副省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资源环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

王国平: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专业毕业。

林元和: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原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委员。机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祝义才:江苏雨润食品集团董事长,江苏首富。

任传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化工学院高分子专业毕业。

张家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赵建国: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浦天祥: 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赵经彻: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源环境学院毕业。

谢 彪: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总裁。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叶 青: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资源环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毕业。

张玉牛: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 平: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尹同耀: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左延安: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安 进:
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刘汉如:安徽星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季学智:合肥美菱集团公司董事长,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马向群:新浪网副总裁。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朱福寿:高级工程师,曾任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郑州日产董事长。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孙 昕: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主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李 峰: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汽福田营销公司总经理。机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

周玉成:华源集团董事长。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朱元巢:东方电机董事长。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冯 鑫: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CEO。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

杨桂生: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专业毕业。

魏 臻: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曹仁贤: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丁根芳:广州方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

夏光超:安徽科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元曦: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董志良:合肥力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黄海洲: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 。

刘 磅: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毛卫东:中国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第六工程所所长。

陈 鲸:中国工程院院士,军内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

徐南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膜技术专家,江苏省长助理。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毕业。

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机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吴信东: 在美国佛蒙特(Vermont)州的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著名数据挖掘大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查红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李 健: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原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机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耿安松: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及广东省科学院院长,有机地球化学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资源环境学院毕业。

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资源环境学院毕业。

崔之祜:军队著名计算机专家,总参某所学科带头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王耀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

费业泰:合肥工业大学教授,2005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机汽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

杨善林:合肥工业大学教授,200

5、200

7、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

俞书宏: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组长 。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专业毕业。

张海霞: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教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全球华人微米纳米技术合作网络执行主席,微纳应用技术国际大赛iCAN发起人。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专业毕业。

唐承沛:安徽省副省长。土木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

▲080201

机械制造及

其自动化01.机械制造计算机综合自动化50陈心昭、刘光复、赵

桂贵生、刘正士、陈剑

胡献国、刘焜、李志远王卫荣、李旗号、刘志峰周美立、韩春明、董玉革林巨广、韩江、

胡小春吕新生、张利、陈科董玉德、谢峰、李学京刘明周、朱家诚、黄康沈健、

解挺、王健强朱华炳、剑建卫、焦明华教授

毕传兴、尹延国研究员

尹志强、高荣慧、王晓枫曹文钢、夏链、黄皖苏郑红梅、吴焱明、刘小君陈远龙、田杰、

丁曙光王纯贤、朱政红、陈晓东曾忆山、江擒虎、杨沁宋守许、王淑旺

王勇(1)、王勇(2)

张晔、翟华、任永强

屈新怀、刘炀副教授1.政治

2.英或日

3.数学

(一)

4.机械原理

各方向也可选考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材料加工

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但必须选考数学

(一)),复试相应专业的专业课《机械原理》,

东南大学郑文纬、吴克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七版。

02.先进制造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网络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等)

03.CAD/CAPP/CAM/CNC04.先进制造工艺(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快速成型等)05.动态测量技术及智能仪表06.机械故障诊断

07.汽车NVH技术与工程应用

▲080202

机械电子工

程0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65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02.机电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

03.机电控制与自动化

04.数控技术与数控系统

05.流体传动及控制

▲080203

机械设计及

理论01.现代设计理论及技术35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02.数字化设计

03.机器人及自动化机械机构学

04.摩擦学及摩擦学设计

05.CAT技术

06.机械动态性能与低噪声设计

07.汽车NVH中的理论方法

合肥党建工作总结

毕业大学生党建工作总结

十九大企业党建工作总结

清华大学党建工作总结

大学教师党建工作总结

推荐访问:合肥 党建 工业大学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