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化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急需加快新工科建设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人才保障。在分析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制定、导师队伍发展、课程设置和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本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化工技术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化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新工科;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1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分析

  1.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与时俱进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时以相互借鉴和参考学术型培养目标为主。比如我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在走访了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化学工程研究生教育领先的化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上,根据我校化工学科特色进行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各高校往往在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可操作性判断不足和两种类型学位的差异性区分不明确,过度依赖导师自身培养,缺乏依赖教学模式改进。导师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受到长期采用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全面培养[6]。当前国家深入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求高层次创新型和应用型"新工科"人才[7]。目前培养目标定位仅仅强调了工程实践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新需求对培养目标进行具体定位。很多高校也没有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学术型的区别形成规范性的文件要求,因此学生从选题到实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都与学术型论文如出一辙。

  1.2缺乏系统的实践课程和平台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专业学位培养要加强案例教学和基地建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课程和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提高实践能力目标的基础和载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8]。但就目前各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而言,往往只是在选修课上与学术学位进行简单的区分,没有脱离学术型教育的框架,课程设置重心仍然是基础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实践性课程的更新和增加比重,未能建立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放式实践平台,从而导致专业学位教学一方面理论不如学术型深入,实践训练又没有落到实处。

  1.3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队伍建设滞后

  在高校“唯论文”评审体制的长期影响下,化学工程专业长期引进人才以基础研究人才为主,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激增,具有承担工程项目背景的应用型导师不能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很多学术型特别是青年教师也要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同时由于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主要指标也是高水平研究论文,导师在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很容易偏离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培养目标。

  1.4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创新能力不足,自主探索能力不强

  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教育类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认识不清,将专业学位简单理解为应用型硕士,只需要跟着导师完成企业项目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此在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要求在培养高层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要根据行业发展方向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一般工程能力的培养,还要联系当前国家人才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培养解决新技术

推荐访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 探索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