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如鱼畅游书海——我的课外阅读教学观

让心如鱼畅游书海——我的课外阅读教学观
  
  浙江新昌●张晓萍
  
  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课内阅读贵在阅读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而课外阅读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拓展范围,增加阅读量。教师只有重视方法指导,运用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进他们主动阅读。
  
  关键词:选择;阅读;兴趣;方法;活动
  
  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在强调多读书的好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实践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广泛地课外阅读,对于提高阅读效果十分有利。下面,笔者谈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的一些做法。
  
  一“、无为”而读——从“有用”转向“有趣”
  
  读有用的书,一直是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集是家长给孩子的首选读物。于是,书店里、班级书架上、书包里作文集处处汗牛充栋,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并不见“水涨船高”。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正是这种带有功利性的阅读,起了拔苗助长的作用,扼杀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读物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选书,只是回去告诉家长,老师要求买课外书,于是带到学校里来的除了作文集就是一些学习辅助书。在他们看来,这些书才是“有用”的书。现实是“有用”与“有趣”不太容易统一,有用的书往往少了轻松愉悦的心态,读起来比较乏味,使小读者望而生厌。
  
  读有用书之累,是每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成人读者都深有体会的,何况小孩子呢!在他们眼里,作文书并不那么可爱。
  
  因此,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提倡“无为”而读,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放手让孩子读自己喜欢读的书,使他们爱上阅读,最后实现从“有趣”向“有用”转变。
  
  我们教室内的书架是简陋的,但内容却丰富多彩,有《漫画大王》《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大侦探福尔摩斯》《探索世界未解之谜》《冰心散文》《百科全书》等。有趣的是《唐诗三百首》从开始的一本发展到人人都有,究其原因,孩子们笑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授之以渔——使“自由”成为“章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将微乎其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光要会粗读、细读、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积累词语、积累句式、积累精段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让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阅读方法应由课内带动课外。这里笔者想谈几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 挑选性阅读
  
  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学习了《意想不到的灾害》一课,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我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阅),这样不但深入理解了知识点,还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品味性阅读
  
  适合语言精美的读物。如《春》《鸟的天堂》《匆匆》,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背诵积累,培养语感,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浏览性阅读
  
  适合长篇小说,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它可以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由于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浏览。
  
  如此,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教会学生灵活使用阅读方法,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自在而有章法地穿梭于书海之中了。
  
  三、活动激励——由“被动”走向“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巧妙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催化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成功的欢悦,使学生自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 以活动促阅读
  
  如组织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比如开展“每日一诗”诵读,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其中许多古诗词立意高远,语言清新,趣味浓郁,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定期检查评比
  
  如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在获得成功后,学生会更坚持大量广泛地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是形成“好读书”氛围的催化剂。
  
  3. 小组阅读比赛
  
  让学生自己选择成员建立小组,集体取名并各备荣誉簿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小组的名字新颖有趣,如“乖乖虎”“机器猫”“QQ 兔”等。阅读时,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交流,定期开展评比。如读完一本书,加一朵红花;背完一首古诗,加一颗星,胜出组可以担任一周值日班长或获得一本小书……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能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他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阅读。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事实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积累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指导者,我们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我们要带领学生超越课堂,为他们导航,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心如鱼儿,自在遨游!
  
  参考文献:
  
  [1]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2]阎国利。阅读策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浙江省新昌县城南乡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让心如鱼畅游书海——我的课外阅读教学观 鱼医治病课外阅读答案 课外阅读笔记书海拾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