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下册教学心得体会2020

雷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

工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金纺大道4号海尾小学

通信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金纺大道4号海尾小学 邮编:528305 电话:13670914912 姓名:陈月霞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两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重点: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教学难点:读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能学着写作方法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能写观察日记。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

四、教学方法: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清楚,条理很清晰。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容易弄懂难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我就充分运用了《雷雨》的课件,使学生有种亲临其景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课件,下雨哗哗哗的声音,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雷雨)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2、出示题目:《雷雨》,齐读。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
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
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情况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要掌握的生字。

(一)分析生字:

1、从读音看:“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从偏旁看:“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3、从结构看:“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儿,“越”是走字旁。

4、从架构看:“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二)学生练习书写。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四、布置作业:写生字;
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
师: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脾气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的泪珠伴着下。(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雨)

师:交代学习内容: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说。(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哪些自然段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指名说说。

2、播放课件,看具体景象。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雷雨前(课文

1、

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1、

2、3自然段;

(2)齐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讲了哪些景物?

(3)指名说说,师板书: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4)指导朗读

1、

2、3段,并理解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写的。 (5)齐读

1、

2、3自然段。

4、过渡:(师)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紧接着是怎样呢?

5、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雷雨中(课文

4、

5、6自然段) (1)师范读。

(2)指名读。思考:雨下得怎样?大得什么程度?(指名说,师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3)指导朗读

4、

5、6段。

(4)练习说句子。( )越来越( )。

6、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课文

7、8自然段)

(1)看课件,师问:小朋友脸上的表情怎样?大雨过后,给人的感觉怎样?

(2)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师问):你仿佛看到什么? (3)指名说师生评议。师板书: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4)想象蝉怎样叫?青蛙又是怎样叫?

(5)齐读

7、8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里,哪句话说明雨下得很大?

(6)指名说,并读出句子。

7、总结学习内容(看板书总结)。

8、齐读全文。

9、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大,蜘蛛特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10、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三、实践活动: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附板书:

18、雷雨

雷雨前:
乌云、树叶、蝉、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雷雨中:
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雷雨后: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接近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走进生活,并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学生从中真的感受到生活的情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画面、声音,激发学生想象,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地表现作者写作的顺序及描述的景象,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重点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在写,雷雨中重点表现雨的变化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 张 丹 第一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三个带有提手旁的生字,正确认读“和蔼、拱手、牛蝇、购买、价钱、批评、翘起、驱赶、惭愧、浓墨涂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3、在读书的基础上理解“著名、夸赞、称赞、赞扬、纷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积累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并能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读通顺的基础上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学习指导方案:

一、读词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已经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叫──(出词卡)请你读读他的名字。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和戴嵩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词句上面做个记号,并且要多读几遍。

2、识字

(1)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难读或是拿不准的字音,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说,结合字卡,生领读。

(3)自己练读生字,同桌互相查生字朗读情况。

(4)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卡,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惭愧”和“拱手”两个词,再来开火车读一遍,这次如果他读对了,就请你跟着他读,读错了举起小手纠正他。

(5)读难读、易错的句子,指名读,纠正“夹”的读音,像我这样把拼音标在它的头上,就不容易读错了,齐读。

3、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争取做到一字不差,其他同学认真的听。(遇到问题停下来全班解决)

三、指导朗读

1、第一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指名说(著名的画家),板书,究竟什么是著名?(出名、有名)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齐读第一段。

2、学习作画的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大屏出)快来读一读。生齐读。

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边读边体会他的著名吧。

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表现出他的著名?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表明了两种不同的画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指名上台指示。

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可以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3、书写指导。

词语中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先再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实投展示。

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4、夸赞的句子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人们是怎样称赞他的呀,快在书中找一找,读一读吧。

①读(指名

(商人称赞)这是在夸赞戴嵩的画呀,想想平时你是如何夸赞别人的,带着发自内心的夸赞的语气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教书先生赞扬)他的画技多么高超,把牛画的栩栩如生,真是神来之笔呀!看到这样的画,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生再读)

他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呢,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好好读一读,自由练读,谁愿意来夸赞夸赞?围观的人都在由衷的赞美他呢!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

②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指名说)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和准确。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准确和巧妙地用词方法。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③说 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师推荐并领读词语)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

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四、复习生词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还记得吗?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吧。齐读。希望你能在记住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当中去。

五、小结: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词卡)──戴嵩,戴嵩的著名仅仅体现在他画技高超吗?课题是画家和牧童,文中的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戴嵩和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7.古诗两首 之《绝 句》教学设计

执教:广东省四会市城中街道沙尾小学 徐敏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引言: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明媚的春光当然少不了鸟语花香。看看有哪些小鸟来和大家打招呼?

1、猜谜语:

小小歌唱家,身上穿黄袍,嘴角化红妆,待到春来时,唱得百花开。(打一鸟类)—黄鹂 雪白裙子身上穿,翱翔天空身姿美,细长双腿水洼立,看见鱼虾乐开怀。(打一鸟类)—白鹭

2、揭示课题,听古诗。板书:绝句。

3、出示学习目标。

4、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2)解诗题(3)明诗意(4)悟诗情

二、学习古诗,尝试感悟

(一)知诗人

1、简介诗人杜甫。

(二)解诗题

1、《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2、对比杜甫的两首《绝句》。

(三)明诗意

1、指导朗读古诗。

(1)老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重音。

(2)学生练读。

2、师:读得真美啊,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师配乐读,生闭眼想象)

3、小组学习探究:
1)、请用“—”划出诗中表示数量的词语。

2)、请用“ ▲ ”划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请用“ ○ ”划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4)、你会为这首诗配上哪些景物?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4、汇报理解诗意,小结写作特色。(贴图,完成板书)

(四)悟诗情

1、了解写作背景:诗人杜甫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老百姓深受战乱之苦。忧国忧民的诗人悲愤地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后来,战乱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生机勃勃的春色,写下了这首《绝句》,抒发他心中的愉悦之情。

2、我们来当一回小诗人吧!(配乐朗诵。

三、咏春诗歌会

1、诵读表演。

2、书画展示。

3、古诗新唱。

四、练习:填一填。

五、谈收获。

六、作业:

1、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背诵给家人听。

2、收集杜甫的其它诗句。

七、总结:一首好诗犹如一幅好画,让人如沐春风,让我们与好诗作伴吧!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

《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⑴: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⑴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交流:

(1)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2)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3)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
词语:“端详”;

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⑵: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年级下册 教学心得体会(共9篇)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共12篇)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共11篇)

四年级新人教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共4篇)

推荐访问:二年 心得体会 下册 人教版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