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从历史到现实|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从历史到现实

 ?一、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回顾与评析

 ?(一)贸易保护理论的鼻祖——重商主义

 ?对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基本都是源于重商学派的著作。从经济政策主张来看,重商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即货币平衡论(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即贸易平衡论(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划分标准基于其如何认识货币财富的创造机制。

 ?重商主义的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重商主义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是错误的,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重商主义认为利润只来自于流通领域,而没有深入到生产领域的研究。此外,国际贸易并不是重商主义者认为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正和博弈”。重商主义未能正确认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积累社会财富的作用。

 ?(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其《关于制造业报告》(1791)中最先提出幼稚产业保护论,而后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克·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中加以系统地发展。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观点是当国家的新兴产业在初创时期时,应该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使其具有比较优势,将来参与国际竞争。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它还存在着棘手的问题。首先,幼稚产业选择问题。要确定哪个行业最终是有利的,并权衡保护该行业的利弊是相当困难的。其次,被保护产业应该被保护到什么程度。第三,被保护产业的无效率问题。

 ?(三)“国家利益”“生产力”贸易保护理论

 ?凯里(C. Carey)的贸易保护理论在《社会科学原理》中作了详细的叙述,他与李斯特的思想十分相似,只是他把保护的领域从工业扩大到了农业。旭雷(Richard Schuller)贸易保护理论发展了李斯特关于一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应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思想,认为只要采取某种贸易政策之后全国的收益因此增加的话,该政策就可取。孟路赖斯库(Mihail Manoilesco)发展了李斯特的生产力保护理论,认为一国应当从事生产力最高的企业的生产。但实践证明“国家利益”“生产力”贸易保护理论都是“闭关自守”和极端的,该理论坚持的贸易出超并不足以代表国家的利益,坚持下去甚至会损害国际利益,削弱本国的生产力。

 ?(四)现代贸易保护的理论及其发展

 ?1.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贸易保护的主张,二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是传统贸易保护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主张落后国家通过封闭地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发展经济。而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是“进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发达国家通过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不局限于贸易顺差的追求。

 ?2.普雷维什(R. Prebisch)的贸易保护论:“中心—外围”说和贸易条件恶化论。“中心—外围”说是结构主义的贸易保护论。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世界是由工业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和不发达国家组成的“外围”构成的。中心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外围国家处于依附地位,受到中心国家的控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而由于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进口的收入需求弹性不同和制成品市场具有垄断的市场结构等原因,会使穷国更穷,富国更富。

 ?3.现代贸易保护的其他理论。(1)改善国际收支论。该理论就是通过贸易保护减少进口,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以平衡国际收支或保持贸易出超。该理论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只通过限制进口来改变国际收支是不可取的方法,代价昂贵。

 ?(2)改善贸易条件论。限制贸易的政策能提高Px/Pm的比率(即一年内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从而增进一国的福利。该理论的核心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和限制可以压低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改善征税国的贸易条件。但是该理论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它只局限于大国的贸易,因为小国是很难改变自身的贸易条件的;另外,运用该理论会造成国际市场价格的扭曲,阻碍资源的有效配置。

 ?(3)增加政府收入论。在一个新独立的国家中,进口税不是作为一项保护工业的措施,而是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国内没有支柱产业并且国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国家来说,这种理论是有用的,但是消费者仍然是关税的承担者之一。

 ?(4)减少失业或者增加就业论。假定一国在经济萧条时期存在着失业,征收关税会使得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从外国产品转向本国生产的产品。随着需求的增加,国内的行业将扩大产出,增加就业。但是,实施这种理论存在着报复和汇率的风险,并且征收关税不一定会增加本国的就业,因为报复等风险,国家同时要承受出口下降而增加的失业。

 ?(5)保护夕阳产业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对丧失国际竞争力、但是失去该产业又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夕阳产业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一国使用该理论在短期看是有利的,但是长期看,对夕阳产业进行保护会阻碍资源的配置,并且不会提高它的竞争力。

 ?(6)“保护公平竞争”论。该理论认为保护是迫不得已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国际上的公平竞争,推动自由贸易。该理论看似可以限制不公平的竞争,促进对外贸易,但是在实施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7)国内市场扭曲的保护理论。国内市场扭曲理论主张当国内市场由于外部经济、工资差额、生产要素的非移动性等“扭曲”的存在,使价格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发生阻碍资源最佳利用的状态时,根据“次佳原理”(Second Best Theory),采取保护措施。即当“扭曲”已经存在,而又不能避免时,以人为的“扭曲”抵消原来“扭曲”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经济福利。

 ?(8)管理贸易理论。管理贸易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虽然名为管理,但实际上国家一般都通过“管理”而进行贸易保护,只不过管理贸易措施以非关税为主,突出对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政府对贸易的强有力干预。

 ?(9)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在学术界并没有被贴上贸易保护的标签,但是根据该理论采取的贸易政策却和贸易保护殊途同归。该理论认为,工业品的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多数企业面临着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他们之间的竞争需要借助政府的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关税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并通过贸易保护帮助本国企业获得国际市场份额。理论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政府的干预改变或鼓励企业的战略行为,发展本国产品的出口和相应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贸易保护政策及手段的回顾与展望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和补贴。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强调的是方式、手段、步骤和具体的措施,保护贸易的政策也符合政策的概念框架。

 ?最早的贸易保护政策是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即颁布法令直接禁止进口和实行保护关税、奖励出口等。15世纪到17世纪的英国和法国都是这种贸易保护政策的典型。收取关税和补贴是一国政府进行贸易保护的最古老的贸易政策形式,也是最直接的贸易壁垒的手段。小岛清(1987)认为,贸易政策中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关税。最高关税贸易保护论和补贴的贸易政策也都起源于重商主义,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都采取提高关税和进行补贴的方式对本国的贸易进行保护,并且德国在这一时期是最早实行了超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之一。另外,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的关税同盟也属于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幼稚产业保护论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和系统化的。通常认为,以关税和补贴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可以增强幼稚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关税壁垒发生作用的同时,非关税壁垒对贸易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根据《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3》中的13个贸易壁垒类别,除关税及关税管理措施外,其他12个类别,如进口限制、通关环节壁垒、出口限制措施等都作为非关税壁垒手段对贸易进行着保护。其中,同关税和补贴一样,进口配额和自动接受出口约束也是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这两种政策方法通过限制进口品的竞争力而使国内厂商得益。除此之外,当地产比率要求和行政管理政策都通过间接的手段来保护当地产业和贸易。

 ?纵观贸易保护的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直接性和有效性,重商主义贸易政策、超贸易保护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所倡导的关税手段仍是实行贸易保护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的多样化、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的侧倾斜、贸易保护涉及领域的扩大已成为主流趋势。

 ?三、贸易保护消极影响的历史回顾

 ?1.谷物法。谷物法是英国历史上管理谷物(尤其是小麦)进出口法律的总称。12世纪起实施,1394年的谷物法开始鼓励谷物出口,1563年规定英国的出口谷物必须由英船装载,1673年始实行出口补贴制,1791年的谷物法转为以限制进口为主。此法使土地利益集团得以垄断国内谷物市场,以至在对法战争(1793-1802,1803-1815)时期粮价高涨。因为高关税提高了英国小麦价格,地主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为了维持或者提高小麦价格而采取高关税政策导致了一系列不利的后果。

 ?2.1807年的《禁运法案》。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案》,禁止一切船只离开美国前往外国港口,意在用中断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来教训英国。不料,禁运不仅没能给英国造成伤害,反而使美国经济全面瘫痪。禁运充分暴露了美国经济的殖民性和依附性。

 ?3.1930年的大萧条。1930年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颁发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结果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报复。全球贸易总额大幅缩减,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小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美国自身也深受其害,出口总额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缩减到1932年的12亿美元。大规模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欧洲,特别是给英国带来了沉重打击。

 ?4.1973年至1974年和1979年至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在两次石油危机中,主要国家放任货币贬值以扩大出口引发了贸易摩擦。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明显放慢。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成为70年代末西方全面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

 ?5.世界钢铁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2001年6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认为国外钢铁产品的进口对美国钢铁行业构成损害。同年10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进口钢铁产品对美国相关产品构成了严重损害及严重损害之威胁,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201条款,裁定在所进行的33种钢铁产品中,有12种产品对美国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构成严重损害,17种产品无损害。主要涉及的出口国家和地区有欧盟、韩国、日本、土耳其、巴西、中国、中国台湾、俄罗斯、南非、阿根廷和乌克兰。2001年12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进口钢铁产品对美国国内的钢铁产业构成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问题向美国总统提交了限制进口措施建议。2002年3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决定,从2月20日起正式对主要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对进口的主要钢铁产品征收30%的进口关税,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钢铁贸易保护主义。

 ?6.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已相当严峻。经济危机导致外需衰退,各主要贸易国的出口增速已急剧下滑,甚至出现大幅萎缩。欧盟统计局2009年6月3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消费开支、投资和进出口环比均继续下滑。其中,出口下滑8.1%,进口下滑7.2%。美国商务部6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外贸进口下降34.1%,而上一季度下降了17.5%;美联储预测,美国失业率今年将达到9.2%至9.6%。日本内阁府6月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比上季度下降4%,按年率计算则下降了15.2%,这是1955年日本编制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受失业率上升影响,日本家庭倾向减少支出,家庭消费支出的长期紧缩将使日本国内的消费不振局面加剧。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负增长亦成定局。尤其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之时,西方贸易保护主义者等政治力量却提出了“外企产业回归西方”说,可以认为是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也即从贸易保护转向产业保护。这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新兴行业的“幼稚产业保护”,而是更多面向欧美已失去竞争力的“夕阳产业保护”。其背景是经济衰退中西方失业率的连续上升。当前,美国失业率处于25年来的最高水平8.9%,并且还在继续上升。4月份欧盟27国的失业人口也大幅增加55.6万人至2082.5万,季调后失业率由上月的8.4%升至8.6%,大大高于上年同期的6.8%,为2006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衰退和失业,决不能成为升级贸易保护的借口。否则违背企业自身运行规律和失去全球化分工协作的好处,企业肯定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如果西方坚持以邻为壑,要求产业回归以保障自身就业稳定,那么其他国家将很可能效法,推出类似的对外投资限制政策,极易引发新一轮的相互经贸制裁,导致“双输”或者“多输”的局面,世界经济的复苏将面临更大威胁。

 ?四、总结

 ?随着中国经贸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事务参与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对外贸易无疑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根据GATT/WTO反倾销委员会公布的资料,1987-1997年间,各成员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案达2196件,其中有247件是针对中国产品的;最终裁定倾销案为1034件,其中有158件是针对中国产品的。到2001年,中国已成为国际上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WTO成员提起的320件反倾销调查案中,针对中国产品的为47件,占14.7%。2009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同时,中国已受到10多起贸易救济调查,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来自印度,这是一个新的趋势。而目前由美国引发的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已经并将继续直接或间接地对世界的经济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后果实难预料。

 ?从历史实践来考察,即使贸易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该国经济发展,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是在各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并不完全、国际贸易规则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实现的,其消极影响非常明显的。在当今国际贸易运行井然有序,只是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下,采取贸易保护是不可取的,历史上的许多经验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可能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问题。世界范围内利益的博弈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金融危机下,如果全世界都滥用贸易保护,那么贸易保护主义极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包括主动实施贸易保护和被动实施贸易报复的双方,谁都不可能得到好处。而渡过金融危机的最可靠的手段还是各国都在国际上加强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坚决反对美国等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改革现有不公正不合理的经贸规则,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推荐访问:现实 贸易保护主义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