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共11篇)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我们了解到作者鲁迅是一个大文豪,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写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你们还想更深一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81页,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同桌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注意分析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如:“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PPT展示生字词 全班一起拼读、再开火车读、男女生读、学生带读

三、分组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1.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2.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

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3. 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下面,请同学可以参考老师给出的提示,用这两种方法来试试加小标题。

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4.好了,同学们,那你们能根据这些内容或者小标题来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师:伯父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在她的印象中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从文中找到句子吗?(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在他逝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下面请同学齐读第一段,一起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逝世的情景。

四、细读课文每一部分,深入了解重点词句

1、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师:(1)在万国殡仪馆里,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用原文回答)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很多人呢?(用原文回答) (3)圈出表示多的词,从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数不清、大大小小、堆满、各色各样,看出很多人来追悼鲁迅,怀念和爱戴鲁迅先生)所以…..(4)那时候我有点诧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这句是疑问句,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统领全文。

(5)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文中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呢?

(6)师小结:之所以伯父鲁迅先生有那么多人的爱戴,这也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所以啊,后面作者回忆写的那几件事,其实也就是鲁迅先生深受爱戴的具体原因。那么,伯父是怎样教育“我”的呢?请同学们接着看第二部分,有谁愿意来朗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2、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不求甚解。

张冠李戴”就是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颠倒了事实。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读书不认真,不求甚解。)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师:鲁迅先生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也曾笑得连烟都拿不住,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的。好了,同学们,这里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你从中体会了什么? (动作、神态、语言—鲁迅先生慈爱宽厚、幽默)

(伯父批评的方法极其巧妙“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样说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3)、“我”听了伯父的话后,为什么 “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那么你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慈爱宽厚、幽默,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爱护青少年。

第二课时

3、学习第三段“谈碰壁”这个故事,思考并讨论。

师:“碰壁”这双引号有什么作用啊?那真的是碰壁了吗? (1)鲁迅是怎样谈“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只是从表面上理解伯父的话,并不明白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引人发笑。)

(4)、那么,鲁迅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
“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

你从这句话体会了什么?

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

(5)、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鲁迅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6)、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4、学习第四段,讨论:

师:鲁迅先生为什么深受爱戴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1)、这一段讲的是件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 师: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师: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的?把讲这一内容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这里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动作)找出一系列动作的词。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体会到了他对车夫的关切和同情) 师:在帮助受伤车夫以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大家小声把讲鲁迅心情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文中两个“清清楚楚”起了什么作用

(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 师:这处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神态,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他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救助了车夫,本是做了一件好事,但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叹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想到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1.6 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五段。

师:鲁迅先生不仅关心普通劳苦人,就连他家的佣人也不例外。在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对比)体会到了什么?

师:“别人”指哪些人? 在文中指的是哪些人?不仅是“我”,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所以伯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多,有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戴鲁迅先生的原因了。是什么原因啊? 这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总结: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一、教学内容:

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

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水浒传:"浒"与"许"区别。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女佣:佣读y#ng。敷药:"敷"与"缚"区别。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硼酸水:"硼"与"绷"区别。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方法有两种: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要求:(1)要准确;
(2)要简练;
(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一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3.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4.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二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三、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四、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
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
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小结:《三味书屋》一课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内容真实,便于我们了解生活中的鲁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歙县新安学校 603班 吴恒仁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写“哀悼、爱抚、囫囵吞枣、饱经风霜”等一些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写人的一些方法;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出示鲁迅的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一、谈话导入,读题析题。

1、谈话导入。(提出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你们敢举手吗?——你们知道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莫言)我们今天学习一篇跟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世界文豪——鲁迅有关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读课题,析课题。(板书课题,学生写课题,注意每个字的写法。写好后读一遍,然后问:我的伯父是谁?周晔和鲁迅什么关系?鲁迅和周晔的父亲是什么关系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你们预习了吗?很好,“预则立,不预则废”)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把不懂得词语和句子画出来。教师巡视时把学生画出来的词语和句子补充到课件上,指名读后齐读一遍默写词语)(出示3类词语:难理解的;
含多音字的;
易读错的。)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鱼骨图”。(出示“鱼骨图”)

3、启发:通过刚才两次读文,我们认识到了周晔的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回答)

四、细读课文,走进鲁迅。

1、读文思考:从课文中,哪些让我们看到了“伯父”?哪些让我们看到了“鲁迅”?

2、入情入境,亲近伯父。(谈“水浒”,说碰壁。伯父就是伯父——和蔼可亲的伯父——亲近鲁迅。)

(1)读文做批注,感受伯父的慈祥。(出示重点句和资料链接) (2)交流读书心得,学习谈水浒和说碰壁两个片段。(

1、读文理解“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的意思;
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的深刻含义。

2、分角色朗读,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碰壁链接资料:鲁迅笔名,有120多个笔名)

五、拓展延伸,训练积累。(结束语:“伯父就是伯父,是一位慈祥的伯父。”但“伯父不仅仅是伯父”,下节课继续学习,下课。)

(出示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和四字词语。

2、读一读老师博客里和《语文读本》里关于鲁迅的一些文章。(链接博客里的文章)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玩味细节,认识鲁迅。(救车夫,劝女佣。伯父不仅仅是伯父——非比寻常的伯父——敬仰鲁迅。)

1、学习“救车夫”和“劝女佣”两个故事,感受鲁迅的崇高。

2、伯父是永远的伯父——不能忘却的伯父——怀念伯父。

3、整合印象,认识真正的鲁迅。

三、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文中的伯父和鲁迅其实就是一个人,学习了课文,你认识到了怎样的鲁迅呢? (结合书籍资料,老师博客里的文章,以及网络资料,影视剧等进行综合性学习——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 语重心长育后人  借题笑骂世道昏  多少爱心多少恨  关心他人忘自身

活在人类的心里

鲁彥

在千万个悲肃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清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和无声的欷觑,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

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
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并不十分高大的鼻子给两边深刻的皱纹映衬着这才显出了一点高大的模样,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作过帮助他的语言的姿势,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着的。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着极平常的语言,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了鲁迅先生的苍白冷静的面孔上浮动着慈祥亲切的光辉,像是严冬的太阳。

但是教室里又忽然异常静默了,可以听见脉搏的击动声。鲁迅先生的冷静苍白的脸上始终不曾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的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久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细节中的鲁迅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得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着在这漆黑的天宇。”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翻译家黄源早年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因而便经常去鲁迅先生家中,并在那里吃饭,鲁迅先生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日记中,黄源先生某日某日到他家去,他也记在日记上,但黄源先生看过鲁迅先生的日记,上面只记着他去他家的事,比如“晚三弟来、河清(黄源先生别名)来”,而对于在家里吃饭的事,鲁迅先生却从来不记。有一回,黄源先生又去鲁迅先生家,给鲁迅先生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便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源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日记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夜河清来并赠蛋糕两盒。”黄源先生因此感慨道:“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他,他都记在账上,即使是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付出的,不记在心上,得到的,却永远记得。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先生的无私精神和博大情怀。

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子,吃的时候,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给海婴又夹了几个,海婴吃了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鲁迅先生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就是鲁迅先生,即使是教育孩子这样一件小事,也极其认真,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嚎的一面,其实,细节中的鲁迅先生,会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去了解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通过这些细节化的东西,我们能够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映出了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这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特有的称谓(俗称“叠语称谓”)。这里“鲁迅”是核心,“伯父”是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先生”是我对伯父的尊敬。你看,简短的八个字,不但明白了课文写谁(鲁迅),而且清楚的表明了我和鲁迅的关系,同时还表达了我对伯父的敬意。一读课题,我们就知道周晔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回忆自己的伯父。这种称谓一般用在比较庄重的场合。)

①②③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

3、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4、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概括中心,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二、出示鲁迅的名句,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中的一句名言。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名言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鲁迅名言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名言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迅名言

三、揭示课文题目。

1、学生读课题交流“作者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2、鲁迅简介:(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汉族。他幼年丧父,生活寒苦,就靠母亲和姐姐帮人洗衣服维持生计。曾有过百来个笔名,而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阿Q正传》《祝福》等18部。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现代的圣人,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风筝》、《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少年闰土(节选《故乡》)》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读题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从这个课题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

交流:你在读文时有没有发现本文在写作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特点,每段之间都已空行。)

2、交流文章分段。

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自然空行为标志,把课文分为五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确定各段段意并加小标题。小标题是对一段内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词语或短句标明。

3、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四、听录音,读第一段,交流并讨论。

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尊敬?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
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区分理解“追悼”和“吊唁”、“爱戴”和“爱抚”

3、指导朗读。

4、什么事使“我”惊异?

(出示: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

“那时侯”指什么时候?那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还有这个疑问吗?你可以从课文的哪一句话中看出来,并把它划下来。

(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个“别人”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可能会是哪些人?(亲友、佣人、陌生的穷苦劳动人民„„)

5、看着这么多人为伯父送行,想到自己再也见不到伯父了,作者的眼泪就一滴一滴地掉了下来。齐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五、听录音学习第二段,学生自读了解这一段的内容。

交流并讨论。

A、读完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B、作者是怎样读书的?画出相关的语句。

C、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态度不认真)

D、伯父又是怎样教育我的?“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中,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怎样的情怀?

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和诙谐风趣的话语特色。

E、听了伯父的话我又是怎样做的? F、“我”听了伯父的话后,“羞愧”“悔恨”什么?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听受?

谈《水浒传》怎么能说明伯父值得人爱戴呢?

1、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说明"?为什么? ①伯父借谈《水浒传》,教育作者看书要认真。②伯父批评的方法极其巧妙"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的目的:“不再马马虎虎了。”③伯父不但口头教育,还送书给她看。④伯父关心的人,除侄女外,还有很多很多,真可谓是关心下一代的学习。)板书:关心下一代。

2、理解句子含义。伯父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后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4、小结。

伯父这样关心下一代,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请大家注意,作者写第一段,目的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写第二段伯父关心下一代的学习,目的是具体说明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想一想,作者写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目的又是什么呢?(也是具体说明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

七、作业布置

读后三个故事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在和外在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
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
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

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
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㈡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
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
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
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四、拓展阅读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2.阅读材料。

五、小练笔

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题目自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

神态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一、看拼音写汉字。

ké sòushìshìxiángxìhuǎng rán dà wù

二、补充词语。

经风囫吞张李

经风 北风一目行

一知解痛哭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②③④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阅读句子并作答.。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⑵这句话体现了

2、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

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和的描写,表现了鲁迅

读课文片段,完成题目。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

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⑸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

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

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⑴这个片段写了这件事,通过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⑵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教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张冠李戴”等词意,正确、流利、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鲁迅“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

品质。

3、感受人物形象,学习鲁迅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鲁迅“为别人想得

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收集,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教

师资料补充

2、鲁迅在侄女周晔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挽联囫囵吞枣搞笑恍然大悟饱经风霜详细逝世文

章咳嗽张冠李戴夹住北风怒号

2、练读

3、强调字音字形

4、指读、同位检查读

三、整体感知:

1、把字词带入到课文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周晔眼中的鲁迅是个怎

样的人?

2、指答,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

3、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周晔回忆了鲁迅的几件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4、引导学生回顾《少年闰土》一课,闰土的几件事是怎样概括的,仿照这种方

法概括。

5、学生读文概括,师巡视。

6、汇报,师板书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四、理解课文:

1、学习

三、四个小故事:默读这两个小故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圈画

3、全班交流

4、当学生汇报18自然段时,教师随机出示“他们把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那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引导学生观察,属于什么描写?并画出动作词

5、师:半跪的动作是怎样的?一般什么情况下跪?从这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然后抓住其他动作词说说自己的感受。

6、师:当时路上只有伯父看见车夫了吗?你怎样体会?

7、当学生汇报22自然段时,教师出示“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在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的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8、师:作者用了两个清清楚楚什么意思,作者记得的仅仅是伯父的表情

吗?伯父为什么叹气?他可能在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9、指导朗读。

10、过渡:鲁迅时时刻刻想着别人,当他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前来悼念他,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问:“来来往往吊唁的人里可能有哪些人?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指导感情朗读,并配乐朗诵。

五、阅读连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受当时

的气氛。

六、全课总结: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

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学

王 晓 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优点: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检查学生生字预习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先练读,然后

对需要提醒的字音、字形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对于学生也弄不清的字音,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读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弄清这个字的正确读音,这样学生记忆才更深刻。

2、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当学生找到鲁迅先生帮助车夫一段时,我大屏幕

出示了这段话,并引导学生画出动作词,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跪是什么样的动作?对什么样的人才下跪,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让学生向这样说说你从其他动作词中体会到什么?使学生掌握了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3、注意朗读指导:朗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当学生读到“我呆呆地望

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段时,我先引导学生思考此时的周晔心情怎样应该用什么样语气读?语速应怎样?然后让学生试着读,并给予配乐,衬托气氛,学生的朗读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足:

1、本课由于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水平不够,所以音乐没有跟上造成朗读的气氛没

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2、由于教师在开课是用的时间过长,造成后面的阅读连接没有进行,没有将所

学知识进行拓展。

通过这次拉练活动,我从学校众多语文教师身上学到很多,我会集大家之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成熟。

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学

王 晓 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渲染感情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不论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还是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一幕幕都令作者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进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品悟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把文中能体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把你的体会和感受在书的空白处简要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二段:谈《水浒传》。(略讲)

1、首先让我们来学习谈《水浒传》这件事.( 板书:谈《水浒传》)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交流在第二段中画出的关键词句,谈谈理解。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词句:

a、“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两词意思,作者“张冠李戴”是因为读书“囫囵吞枣”,说明“我”读书马虎。)

师:周晔读过《水浒传》这本书吗?

师:但老实说她是怎么读的?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师:其实只用一两个词语就可以说明“我”是怎么读书的,你能找到吗?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生:“囫囵吞枣”就是做是不求细节,笼统的接受。

师:用周晔的话来说就是——

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这就叫“囫囵吞枣”!

生:“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事情的对象,这里指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师:正因为读书囫囵吞枣,所以才张冠李戴。

B、面对周晔的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生:“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这是批评吗?这是怎样的批评?

生:这是婉转间接的批评。

师:或者说这是委婉的批评。

师:我明白伯父的话了么?这种批评效果怎样?

生: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种批评尽管委婉,但效果奇佳。周晔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养成了一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透过这样一件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

生:善于教育子女的鲁迅先生。

师:教育人的方法很高明!

生:非常风趣幽默、教子有方。

生:非常关心下一代的学习。

师:很好!幽默风趣是鲁迅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使是批评人他也是如此幽默,而且效果很好。这件事在周晔的脑海中的确印象深刻,因为这件事使她养成了一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带着感情读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这么好的伯父,对周晔这么关心、爱护,他不直接批评他侄女读书不认真,而是用委婉的语气进行批评。可是,伯父逝世了,从此以后,她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了,望着伯父的遗体,她怎么不难过呢?读了这个故事,再回过头来,请你们再读这段(出示一段话: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

c、“那天临走时,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表》和《小约翰》这两本书是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把它翻译成中文,然后,把它印发给全国的小朋友看。临走的时候,鲁迅把亲自翻译的这两本书送给了周晔。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

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了他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孩子想得多吗?)

师:得到鲁迅先生爱抚的又何止周晔一人呢?他把爱给了每一个孩子。孩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老人了,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在当时,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出示)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学习第三段:笑谈“碰壁”

1、a、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明白了吗?(作者当时年纪太小,不能明白伯父的话的深刻含义。

b、为什么“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理解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感到好笑。)

2、学习重点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是指什么?

(2)出示小资料,学生结合资料思考讨论。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

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学生主动回答,教师点评、讲解。

在旧社会鲁迅先生和反动派作斗争,那个时候,反动派迫害得很厉害,鲁迅先生跟敌人作斗争,是用文章,用笔和敌人战斗的,他为了防止敌人识破他,一连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就从这一点上看出,鲁迅先生在旧社会和敌人作斗争,容易不容易啊?

师:处处遭到迫害。这就是他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原因,他说的“碰壁”就是遭到敌人的迫害

小结:现在懂了吗?什么叫“恍然大悟”?现在才叫“恍然大悟”。同学们,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都是对话,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幽默风趣、敢于同反动势力斗争的人。) 小结: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慢点儿,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师:同学们,在《谈水浒传》和《谈碰壁》这两个故事中,作者抓住了语言动作描写,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幽默、风趣、乐观的鲁迅先生,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幽默、风趣的伯父逝世了 ,从此以后,周晔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想到这,望着伯父的遗体,周晔心理很难过。

生:齐读:“我呆呆„„掉下来。” 学习第四段:“救助车夫”(重点讲)

1、过渡:还从哪些语句能看出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少,为自己想得多的人?

2、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这段。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关心那个车夫。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的关心他。

师: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这段话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词,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半跪”、“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来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动作很细致、很具体、很形象地把鲁迅救护车夫的过程写出来了。表面看来,帮人包扎是很平常的事,然而就在这平凡的小事上,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品德。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生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的身份、地位等方面体会鲁迅先生对车夫的救助、关心。

师:鲁迅和车夫两人的身份、地位悬殊,但鲁迅给车夫包扎伤口,却是那样的精心,而且没有一点架子,特别是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鲁迅先生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却把温暖送给了别人。这再一次表现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我们一起把这一段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再去体会.

3、过渡: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而此刻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

读“伯父和爸爸回来后„„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段(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仅仅救助一个车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有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在受苦受难,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全体劳动人民得到解放,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所以表情严肃。表现了鲁迅先生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体会人物不同的感情,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请你们根据我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

教师引读:黄昏时刻,北风怒吼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地呻吟着,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生:(接读)“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师: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示意学生接读)

生:(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出鲁迅关心劳苦大众。就是这么一位对旧社会非常愤恨,对劳动人民非常同情的伯父逝世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去世的时候才56岁。从此以后,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想到这里,她的心情怎么能不万分悲痛呢?齐读:我呆呆……掉下来。

学习第五段:“关心女佣”(略讲)

1、鲁迅先生总是让我们如此动容和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在女佣阿三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的?

2、指名读阿三所说的话。为什么鲁迅先生病得那么厉害,还半夜三更的写文章呢?

3、学生说说体会。

4、教师小结:从女佣阿三短短的几句话中,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女佣的关心,我们再次体会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小结: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

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让我们再次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学生带着自己更深的感受读。)

(四)、拓展:阅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鲁迅的故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青冈县柞岗中心小学 杨丽

教材简析:

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
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

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
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Ainy晴

《我の伯父魯迅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の高尚品質。

2.練習概括課文の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含義深刻の句子の意思;
理解段與段之間內容上の聯系;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936年10月19日,一顆偉大の心髒永遠停止了跳動。一時間,成千上萬の人們奔走相告,來見他最後一面,來送他最後一程。這個人就是魯迅先生。他以筆作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の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の主將!(板書:魯迅,提醒學生注意“迅”の筆順) 這位大文豪,作為一位伯父是怎樣の呢?讓我們隨本文作者周曄一起走進魯迅先生。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の或者不理解の字詞借助工具書去解決,邊讀邊想,作者“我”回憶了哪幾件關於伯父の事情?

Ainy晴

Ainy晴

2、出示生字詞語 遺體 挽聯 致敬 愛撫 團聚 情節 記性 保存 陰暗 低微 寒意 深奧 詳細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失聲痛哭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馬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風怒吼 匆匆忙忙 飽經風霜 學生領讀

3、再讀文,試著用小標題概括文章寫の四件事。

4、.指名講每段の段意。(趣談水滸 笑談碰壁 救助車夫 關心女傭)

5、魯迅先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請你用文中の一句話來概括の說一說。(他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大家思考:“我”為什麼驚異?(板書“驚異”)

2、討論。

A.“驚異”,是什麼意思?(驚奇,詫異) B.“我”對什麼事情感到驚奇、詫異?

(伯父得到這麼多人愛戴,我不理解,感到驚奇、詫異。)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許多人の愛戴?找出來讀一讀。(學生齊讀“他の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の禮堂裏„„各色各樣の人都有”。) C.“失聲痛哭”,是什麼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說明悲痛到極點。) D.伯父得到這麼多人の愛戴,是什麼原因呢?作者當時年紀還Ainy晴

Ainy晴

小,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跟隨著作者の回憶,我們會找到答案。

(二)趣談水滸

1、就從離魯迅去世不久前の一件小事上開始仔細品味,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裏の魯迅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風趣幽默)

2、你從哪句話中體會到魯迅の風趣幽默?(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の記性好。”)

3、當聽完伯父這句話時,“我”の反應是怎樣の呢?找出文中の話讀一讀。為什麼“我”會這樣?聰明の你,聽懂了伯父の話中話了嗎?(委婉の批評“我”看書不認真,囫圇吞棗。)

4、一位大文豪,一位大忙人,卻如此關心侄兒“我”の生活,從中你感受了什麼?(伯父很關心“我”。

5、請你來評價這位伯父。(慈祥、幽默)

6、就是這麼一位慈祥和藹、風趣幽默の伯父,他去世了,當我站在萬國殯儀館時——(學生讀:“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掉下來”)

四、總結課堂

從著作者の第一段回憶,我們看到了一位幽默風趣,慈祥可親の魯迅,下節課,我們將再次走進魯迅,去品味他の風格、精神。

五、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語,給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著魯迅の侄女周曄の回憶,看到一位怎樣の魯迅先生?(風趣幽默,關心下一代成長) 這節課,我們將再Ainy晴

Ainy晴

次走近魯迅,去了解這位受眾人愛戴の大文豪。

二、研讀課文

(一)笑談碰壁

1、自由默讀課文の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の印象。用筆圈圈畫畫。

2、學生交流。

3、看來這一段中,人物の對話給我們留下了深刻の印象,請兩位の同學站起來,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

4、發出疑問,這裏の對話看似輕松愉快,卻暗藏著一層深意,你能聯系當時曆史背景來說說“四周黑洞洞”和“碰壁”の真實含義嗎?(四周黑洞洞の是指當時社會一篇黑暗,看不到一片光明,人民連一點兒民主和自由都沒有。碰壁是指與反動派勢力做鬥爭時受到の挫折與迫害。)

5、面對敵人の打擊,社會の黑暗,魯迅先生有屈服嗎?有妥協嗎?沒有!從這件“笑談碰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怎樣の魯迅?(有著不怕挫折、不懼迫害の頑強鬥爭精神和革命の樂觀主義態度。

6、就是這樣一位不怕挫折、不懼迫害の勇敢鬥士,悄然與世長辭了,在萬國殯儀館—— 一個禿頂の老人剛走進來站了一下,忽然埋下頭低聲哭了。另一個十三四歲の女孩子已經走出了靈堂,卻還把頭伸進帷幔裏面來,紅著眼圈哀求道:“讓我再看一下吧,這是最後の一次了。”

(二)救助車夫

Ainy晴

Ainy晴

1、勇敢の戰士不僅不怕挫折,不懼迫害,還是一位善良の人,看,那邊有一位拉黃包車の坐在地上呻吟,默讀第四部分,想一想,魯迅の哪些動作令你感動?用筆畫一畫,圈一圈。

2、這是一位怎樣の車夫?(飽經風霜)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一張怎樣の臉?

3、面對這位飽經風霜の車夫,魯迅是怎麼做の?(扶、蹲、半跪、拿、洗、敷、紮)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魯迅對勞動人民の關切、憐愛、同情)

4、當小侄女周曄提出“這麼冷の天,那個拉車の怎麼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你猜,魯迅先生會怎麼說?

5、這麼深奧、複雜の事情,小周曄聽得懂嗎?當她再次向伯父解釋時,她看到了什麼?(指名朗讀)

6、這裏為什麼用兩個“清清楚楚”?(強調當時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7、此時魯迅先生為什麼變得如此嚴肅?他可能在想寫什麼?拿起筆,把先生想到の寫下來。

8、再次感情朗讀這兩句話。

9、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動容の魯迅先生走了,從此勞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の關愛了,怎能不讓人落淚呢?(我看見了穿粗布短衫の勞動者,我看見了抱著課本の男女學生,我也看見了綠衣の郵差,黃衣の童子軍,還有小商人,小店員,以及國籍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の各種各類の人。在這無數不同の人の臉上,我看見了一種相同のAiny晴

Ainy晴

悲戚の表情。這一切の人都是被這一顆心從遠近の地方牽引到這裏來の。)

(三)關心女傭

1、在關心女傭中,有撥動你心弦の句子嗎?誰來讀一讀?

2、顯然,女傭是在回味魯迅先生在世の時候,給予她の關懷,想著想著,不禁潸然淚下,出示(兩個太太埋著頭,閉著眼睛,默默地合掌禱告了一會兒。我給她們拉帷幔の時候,我看見了她們臉上の淚痕,然後在帷幔外面響起了悲痛の哭聲。)

(四)總結課文

1、感謝周曄,為我們記下了這些永遠不能忘記の事情,作為一名炎黃子孫,我們要牢記:“他の垂老不變の青年の熱情,到死不屈の戰士の精神,將和他の深湛の著作永留人間!”

2、把所有の愛戴集中在一起,為什麼有這麼多來人來追悼他?向他致敬?

(因為,他總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

三、作業布置

1、課後去讀一讀巴金の《永遠不能忘記の事》,同學之間交流感受。

Ainy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
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
“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

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㈡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
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
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小结:
《三味书屋》一课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内容真实,便于我们了解生活中的鲁迅。要了解更多,请同学们课后翻阅有关书籍获取。

我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共4篇)

我伯父鲁迅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共20篇)

鲁迅风筝教学设计(共7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共8篇)

父母教学设计(共7篇)

推荐访问:伯父 教学设计 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