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梦想国》是古代西方一部最早的系统教育著作,该书指出,儿童从七岁起,男女儿童分开居住、生活,都分别入国立初等学校,初等学校约十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1

柏拉图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其思想必然带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对于《梦想国》中一些错误的观点,我们不可求全责备。可是,柏拉图的许多深邃的洞见,不容否认。柏拉图皓首穷经,苦心孤诣,留给后人以《梦想国》这一人类智慧的成果。后辈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其安。我那里仅仅对《梦想国》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洞穴人假设表达我的感想。

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一样,柏拉图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我们暂且不谈谁对谁错,本来追求真理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明白洞穴人假设的内涵以及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必须首先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有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之分。可见世界的事物都是暂时的,仅有可知世界的事物才是永恒的、客观存在的。在可见世界里,太阳居于最高地位,太阳下的万物可是是太阳的影像;同样,可知世界里,善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事物可是是善的影像。在“日喻”中,柏拉图指出:“太阳跟视觉与可见事物的关系,正好像可知世界里善本身与理智和可知事物的关系一样。”善是万事万物的根源,至善是永恒的价值追求。

那么,洞穴人假设对今日的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开始时都是那些被束缚在洞穴的囚徒,年复一年应对着洞壁,无法转头,天真地以为洞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实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某种强制性力量解开了我们的束缚,迫使我们转头,我们才发现这些“真实的存在”可是是虚幻的影像。这种强制性力量,就是教育。本来,柏拉图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也是为了寻找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存在的本质差别。

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求真,就像假设里那一股力量使囚徒发现自我原以为的“真”其实可是是实物的影像;教育的本质其次是求善,诚如柏拉图所说,善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就像假设里那一股力量使囚徒灵魂转向,开始透过影像的迷雾去寻找真理与智慧。

反观现代深受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影响的教育,远远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还在教导学子求真求善吗还在教导学生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吗什么真理呀、至善呀,早已被那些“教育家”扔进了废纸篓,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实用技术,不再关心灵魂的发展。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第三种人,不配享有政治权力。我们此刻也就更容易理解柏拉图为什么反复强调要让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教育在柏拉图的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本身具有一种强制性的力量。习惯于洞穴生活的囚徒当然不愿意离开自我的安乐窝,仅有强迫他出来。我们的教育不能屈从于世俗的压力,不能把标准降到世俗的水平。教育就是要引领我们求善求真,要使我们的灵魂转向,转向光明,转向真理。记得柏拉图在书中提出的审查制度,也就是删去《荷马史诗》中表现神的不道德的资料,因为柏拉图认为必须对年轻人加以最纯洁的教育!这虽然有些极端、矫枉过正,可是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坚持对真善美的向往,我们还要教育干什么呢?

有些人始终对强迫反感,我认为强迫有正义的强迫也有非正义的强迫。类似君主专制的强迫是非正义的强迫,教育对人们向善的强迫是正义的强迫。我不明白是不是人性本恶,我只是认为不能希求每个人都人性善。我认为教育使人之为人,使人实现灵魂的升华,正是对人类自由的维护!

我们今日的中国教育,真令人不胜悲哀。表面上从小学到大学一向有思想品德课,表面上我们始终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30多年来我们一向没有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压倒一切,学校做的只是技能的灌输,而不是灵魂的引领。复旦前校长杨玉良先生曾说:“仅有良好技术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专门训练的狗。”我想,在柏拉图心里,他对雅典城邦衰落后只明白争权夺利的雅典公民恐怕也是这样看的吧

至善、正义、真理,体现的是我们人类灵魂的高贵。如果我们自甘堕落,那么与禽兽何异在梦想国里,最重要的不是有一个哲学王,而是在这个哲学王的引领下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地求真求善。难以忘记《梦想国》的最终几句话,就让它们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善与恶。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我们自我的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那里还是在我们死后得到报酬的时候。我们也才能够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那里还是将来在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2

《梦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梦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无怪乎一次辩论课上,我提到这本书一个学期的时光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教师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梦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梦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人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在《梦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梦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梦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梦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色彩。可是术业

有专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我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就应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就应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就应是“哲学王”想理。在他为实现梦想政体而游历的12年中,在游历塔仑它木时结识的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Archytus),则为他的“哲学王”梦想,带给了现实的雏形。阿启泰本人,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许多知识部门的先驱,个性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阿启泰的领导下,塔仑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体,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比较发达,文化上比较提高。塔仑它木的政体和阿启泰的为人、学识,都给柏拉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说,柏拉图与阿启泰的交往和友谊,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哲学王”的信念,坚定了柏拉图对梦想政体执着追求的信心。政治家仅有是哲学家,他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如何让国家治理的更加协调有序,如何让人民更好的安居乐业。由哲学王统领的国家,是贤人治国,是德性治国,是知识专政。哲学王所肩负的职责也得到了初步确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导教育。一次辩论课上,杨士进谈到政治家为哲学王不可取,我认为是可取,可是在现实的实际上却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为哲学家即“哲学王”,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是一种唯美的梦想。一个国度能有几个真正好处上的纯粹的哲学家,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又有几个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国。话又说回来,哲学家又是比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浊物的,在政治的环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来,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个问题。再者,即使真的有这样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够选举产生得了吗此刻的民主状况尚且不能让我们满意,何况又是推举出一个哲学王出来,老百姓会买帐吗他们能够理解吗梦想总是美妙的,可是一到实际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可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又不可能没有真正追求的梦想,否则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会失去奋进的方向。所以,一个国家仅有怀揣这种梦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滞不前,失去奋斗的航向了!

柏拉图的《梦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它引领了一股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国家的思想潮流,可谓功莫大焉!

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3

读书是艰难的,我这样和我的教师和同学说,因为我们明白在很多的状况下,我们不得不面比较我们在书中见到的更加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所以我们明白我们务必将我们所读的书和我们的现实区分开来,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就务必明白我们该怎样样去理解我们的书和我们的人生,或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因为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脱离这样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只是能在书的表面来看待很多的东西,可是当我们再次回归到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将我们的书丢到了一边,或许在我的这个读书的感想中,我这样理解,柏拉图《梦想国》并不是我们在一个很短的时光总能够读的懂的,可是我们还是去读了,或许我们的努力是对的,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的并不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的事情,就是在这个书读完之后我们还是和没有读以前一样的,我们将书已经忘记,我不是一个书的万能者,可是我还是期望既然我们来读书,最好做什么事情就做好一点,或许那样是好的,我这样来理解,可是当我在读完之后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讨论的时候,大家开始关注的是教师所说的另外的一本书,另外的一个理解,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去读,或者说我们的读书是一个短暂的游客的过往,那么我们得到什么了吗或许用此刻的人们很现实的观点来问这样的问题,或许会说,我们还需要什么可是答案或许如我们的读书一样很艰难!

阅读柏拉图《梦想国》我想给我最大的感想或许还是告诉我作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别人的选取,因为在书的结尾因为人自我的对于神的不一样的选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样的命运而告诉人们,自我要对自我的选取负责,或许在人与神的二元分化中我们理解的简单了,可是事实上的理解是我们该怎样办麦金太尔说:人生就是一个选取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取!是的,法律是我们自我选取的,可是在我们自我的理解中我们却不尊重法律,我们没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么是的,我想有的人会说,你说了那么多的东西,可是那都是废话,有什么用呢因为人在自我的理解中还是要生活的,现实或许比什么都重要的,你说的能给我们衣食和温饱吗或许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我说的前提并不是就否定了我们去理会现实的生活,我们说的是一种自我的对于自我的选取的尊重,你或许会说他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可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话,那么一个大学生就不会被活活的打死在街头,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不会将自我同学了四年的同学活活的打死在自我的宿舍中。。。。。。。。或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将要写的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的读书笔记中,我还会说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在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你不理解思想的力量,那么看看笛卡儿或者康德在他们之后的百年中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吧,你会看到的,那时我们会感叹于思想的魅力,而不是其他!或许霍姆斯是对的,因为在我们的理解中,选取的目的是尊重,也是理解,一个西方的哲学家(名字我忘了)说:你仅有信仰上帝,你才会理解上帝!同样的理解就是:你仅有信仰法律,你才会理解法律!我在自我的大学的总结《你学道了什么---给孤独的法律》一文中就用到了这样的话,因为自我理解这样的艰难。或许你要作出了选取的时候,你还没有信仰,那个时候,你怎样理解?

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4

其实《梦想国》是政治学的着作,这我在第一篇的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所以他要解决的也是关于国家的建设的问题,我们明白的是,在人与人之间构成社会的时候起,国家的建设就已经引起了人的关注,异常是在以后的人们的论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在这个读书笔记结束后我将写关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的读书笔记)所以关于国家的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的理解之后你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写于书纸上的言论是那样的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了,他们已经扩大了,而治理的艰难也就体现了出来,这个时候,什么样的国家结构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国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时也合乎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厘定了,在柏拉图的理解中我认为由于他自我的贵族的身份和他处于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领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没有很好的发展的时候,外受到斯巴达人的统治,内部也不怎样协调的背景下,他研究的是如何从一个完善的角度来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建构,同时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保障城邦的正义,所以政体的选择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这样的研究,是时代的情势所要求的,当然其中有柏拉图自我的哲学家的思考在里边。

在《梦想国》中,柏拉图讨论的政体有五中,即王政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柏拉图也分别给出了五种政体不一样的内在的性质和本身存在的区别,我们或许明白,在这五种政体中在今日我们实行的主要的政体就是民主政体,诚然,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最好的应当是一种哲学王统治的王政,那样的话,因为哲学王自我的素质优异于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设中就能够到达最好,而最坏的或许暴君的统治了,因为那是一种毫无秩序可言的政体,而在那样的社会中一切的东西的发生和其他的什么都来自于君主的意志,那么就毫无一个预期可言,在那样的时代中,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不稳定的,那么在哲学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体,就是我们在今日广泛实行的这种,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在我们今日的民主政体的形式中和柏拉图的理解是有区别的,可是它们在理念上和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尽管他可能不怎样好,可是就如同我的一位宪法学的教师在讲宪法的时候说的那样,此刻的制度(当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虽然不是最好的,可是最起码的一点我们明白他不是最坏的。这样的理解和这样的思维或许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我们今日,从柏拉图的城邦建设理念出发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东西在我们今日的眼中或许是不怎样样的,可是从那个时代起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这样的政治体制的梦想追求中我们正在逐步的完善我们的生活。

今日的时代是一个民主发展很好的时代,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思想的发展和自由的梦想的传播,将导致人的生活发生很的变化,我们明白,柏拉图告诉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体制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怀,这个在今日的时代中是需要体现的,我们今日以人为本或许是一种这样的追求了,可是,对于人的尊重和理解由来已久,这是西方的东西,或许能够这样说,我们今日的很多的东西无不是来自西方,政治体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我们封为经典的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们无法回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可是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从对于柏拉图的阅读中我明白了追求那种梦想制度的艰难,可是今日我们的时代却连一个最低的限度的东西都没有到达,或许这个是我们理解的问题,钱中书先生在《围城》中说:中国人就是厉害啊,外国的东西,来一件毁一件。或许是一时的愤激之语,可是也不无道理的,所以我们明白,在今日的时代中国家的建制或许是很重要的,改革的必然在我们今日国家的背景中就是如同在柏拉图的时代——————你明白我的意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类推———————民主政治的追逐需要我们的努力,因为我们还没有那样的理解和那样的体验,从清王朝倒台到今日,你看道了什么或许我已经扯远了,可是,理解却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吗

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5

浩瀚的地中海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礼貌。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其著作《梦想国》为世人勾勒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著作里蕴含的正义、至善的思想,具有超越时间、空间、历史的永恒价值。

一、全书基本框架

全书以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等人的辩论的方式,实际上展示了柏拉图自我对一个梦想国家的建构,以及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这部“哲学大全”融合了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等等各方面领域,涉及到家庭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教育问题、文艺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学究天人,震古烁今;个中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品鉴。

全书共十卷。第一卷到第四卷谈论何为正义。苏老在与年轻人的辩论中采用“以大见小”的逻辑,从城邦的正义中寻找个人的正义。第五卷到第七卷讨论哲学王的问题。苏老认为仅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职责。第八卷到第十卷论证哲学王统治的贵族政体相比于其他政体的优越性,并号召人们勇于追求正义和智慧。

全书勾勒出这样一个梦想国:聪明的、理性的、具有自制本事的、爱好智慧的哲学家作为统治者,他们与灵魂里的“理性”部分相贴合;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而强壮的公民作为护卫者,他们与灵魂里的“勇气”部分相贴合;一般的劳动者如木匠、水管工、石匠、农夫、农场工人等等作为生产者,他们与灵魂的“欲望”部分相贴合。每个人各司其职,这就是正义。二、重大理论贡献

《梦想国》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整本书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洞见,那里只介绍三个:正义、哲学王、洞穴人假设。

(一)正义

如上文所言,苏老在辩论中采用“以大见小”的逻辑方法,暂且不论这种逻辑是否合理,苏老认为讨论什么是一个人的正义是困难的,可是讨论一个城邦的正义却是相对容易的,于是苏老着手探讨城邦的正义。在大体上梦想国已经构建的前提下,苏老认为它必须是“善”的;是“善”就必须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苏老使用排除法,先在梦想国中找到了前三种,那么剩下的就是正义了。虽说有点牵强,可是苏老却得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正义的定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中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的事。推而广之广而推之,每个人都得到他应当得到的,这才贴合正义的标准。

同时,根据城邦的正义,推出个人的正义:每个人自身内在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个的作用,那么他就是正义的,即也是做着他本分的事。

苏老逐一驳斥了正义是欠债还钱、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快活得多等观点,反复强调正义者是欢乐的、幸福的。在开篇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能够看出正义在柏拉图的梦想国家中的分量,他对正义是多么的憧憬和向往。

(二)哲学王

《梦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梦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仅有哲学家才能到达对国家最

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仅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柏拉图认为仅有哲学家才能拯救城邦与人民,哲学王的贵族政制优越于荣誉政制(对应争强好胜,贪图荣誉的人)、寡头政制(对应爱财之人)、民主政制(对应民主分子)、僭主政制(祸害最大的政制),并且后面四种政体一种比一种坏。哲学王统治下的国家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因为在梦想国中,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有些人借此批评柏拉图,认为其是独裁者的代言人。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哲学王的概念。哲学王理解最严格的教育,依次为数学、几何学、立体几何、天文学、和音,最终是最重要的辩证法。哲学王勇于追求智慧、正义和善,他们是最聪明、最高尚的人;普通人如果没有理解这样的教育,就会让内心的欲望胜过自我的理性,这样的人治国是万万不可的。柏拉图也承认实现这样的梦想国很困难,并告诫如果有哲学家做了统治者必须要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三)洞穴人假设

洞穴人假设恐怕是《梦想国》中最具有隐喻意义的哲学假设,也是最能体现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假设,它成了西方哲学的经典寓言。

假定有一些囚徒从小被束缚在一个洞穴里,面朝着洞壁。洞外有一堆火,在洞壁上映照出来往木偶的影子;那些囚徒必须会以为这些影子就是客观的存在。可是如果有一天,其中的一个囚徒被一种强制力量解开束缚朝洞口望去,他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所谓的“实物”可是是外面木偶的影子。当他极不情愿地被那一种神秘力量拽出洞穴时,他还会渐渐发现所谓的木偶这些实物也可是是太阳的影子。到那时,他就不会在满足于洞穴里与其他囚徒“欢乐”的生活;他会回到洞穴试图解放其他的囚徒。当然,其他的人不会相信他说的话,甚至会把他作为异端处死。

在柏拉图看来,这个世界分为可见世界(现象世界)和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在这个寓言中,洞内世界就比喻现象世界,洞外世界就比喻理念世界。洞壁上的影像、木偶、火光、太阳和太阳下的玩物分别喻指幻象、事物、善、至善和万有的理念。这是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洞穴人假设有很深的哲学意味,值得我们仔细思索,否则我们不可能理解柏拉图的深意。

理想国中学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推荐访问:理想国 心得体会 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