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2020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五年级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⑵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2.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记录50毫升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人制作水钟的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以及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利用流水的等时性可以制成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记录好流完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时钟一个、滴漏实验装置一套、烧杯、滴管、水笔

2.分组实验:滴漏实验装置一套、500和250毫升烧杯各一只、滴管一个、毛巾、适量的红墨水、

实验报告单

3.课件:用水测量时间

执教教师:马春华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时钟: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把时钟挂在黑板上)你们知道我们用时钟来

干什么?

2.提问: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计时工具来计时的?

3.课件出示圭表和日晷以及沙漏。

4.课件出示水钟:这是古人用来计时的水钟,那么古人是怎么会想到用流水来计时的,你们知道吗?

5.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学习新课

1.测量流完50毫升(3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

⑴教师介绍并演示漏水实验装置。

⑵谈话: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流完5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说明:饮料瓶

里的水要加到300毫升的刻度,如果多加了或少加了,我们可以用滴管来调整。)

⑶提问: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流完的是50毫升的水呢?

⑷谈话:你们会用这个装置吗?(指时钟)这个时钟就给同学们计时用。

⑸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⑹汇报交流: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流完50毫升的水用去了多少时间(全部组)。

⑺谈话:对于刚才你们做的实验,你们满意吗?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⑻谈话:想再试一下吗?首先请每组小声商量一下自己组内的分工。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数据更精确,我们每组要测量2次,并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我们最后的数值,并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老师提供的实

验报告单中。

课件出示:

实验一:

测量流完5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实验报告单

(水位:300毫升到250毫升)

⑵课件出示

实验二:

测量流完1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实验报告单

1.课件出示:动手试试: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正好滴60滴水的滴漏。

2.提问:要做成这个装置,你认为我们需要控制好那些条件?

五、板书设计

用 水 测 量 时 间

测量流完5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汇总表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设计思路

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我一开始让呈现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中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

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30、60、9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时不能精确计时的!

要让流水速度均匀,那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经历一个“加水计时”的探究活动,对比数据,发现水钟流三个30毫升水的时间在接近,从而意识到:只要在流水过程中,想方设法使水位保持不变,流水速度会均匀的。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过程”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量 100 毫升流水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上面的积累对积聚30、60、90毫升水所需时间进行推测和验证,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
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三张黑卡纸(三个探究内容)、一张汇总表、(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3个装150毫升水的烧杯、滴管、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老师姓名,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使用电子表——训练计时、停表、回零;

2、介绍量筒,你会看水的刻度吗?在上课之前,章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在量筒里倒入30毫水,可以吗?下面请大家在量筒在倒出30毫升的水,60毫升的水,90毫升的水。(实验,强调量筒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手一定要扶住量筒,再倒水)

(做一个实验),倒一些水,测量需用多少时间,怎么分工?(讨论并实验),(用中指堵住小孔),做完后把水倒回烧杯内。

实验:连续测量流

10、20、30毫升水的时间。

3、时间换算:1分30秒,1分15秒,2分02秒,经过的时间22-47。

4、学生看书:第22-27页,有哪些计时的方法?

5、检查器材:铁架台,漏杯,量筒,烧杯3个15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毛巾,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红、白粉笔。

一、展示自制水钟,初步感知流水能计时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用心跳、太阳、光阴、蜡烛可以计时,你还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计时?

2、翻开课本至28页,我们来看看古代的水钟是怎样的。 它是靠什么来计时的?

3、老师今天也做了一只水钟,想不想看看?(拿出水钟) 教师演示,观察流水,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不想研究水钟计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探究水钟计时,经历流水测量时间的实践活动 (我们先来研究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探究一: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1、老师先来介绍实验器材。

这是一个水钟,上面是一个底部有小孔的漏杯,下面是一个量筒,另外有1个装有150毫升的量杯。

我们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先用手指抵住漏杯的小孔,再把150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然后松开手指让流水入量筒中,同时计时,当水积聚到100毫升水时停止计时,把时间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中。)

2、小组讨论:怎样分工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讨论交流:对,需要分工,一个人按住孔,一个人倒水,一个人按表,一个人记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松手与计时同时开始!当水量积聚到100毫升时,记下时间,而不是水全部流完才记录时间。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请三个小组汇报数据,写在黑板上,你有什么发现?

5、教师小结,从我们的实验数据来看,积聚100毫升水大约需要100秒的时间,看来,流水真的可以来计时。(板书!)

探究二:水钟流30、60、90毫升水各需要多少时间?

同学们,假设这只水钟流完100毫升的水需要100秒的时间, 先请你来推测一下,那水钟流3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呢? 60毫升呢?90毫升呢?

你是怎么想的?到底是不是这样,怎么办?

2、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进行测量?

3、交流

——对学生的几种实验方法进行比较。你们说哪一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一次实验,不停表连续计时。

1、计时开始后,当水积聚到30毫升时,观察员要及时喊“到”,计时员及时把时间告诉记录员,记下时间;

2、当水积聚到60毫升时,用同样的方法记下时间;

3、当水积聚到90毫升时,再用同样的方法记下时间。 把时间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

4、会做这个实验吗?请大家取出另一杯150毫升的水。

6、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学生实验,不同时开始,时间由学生自己掌控)。

7、师生交流:

①请一组汇报数据,教师指导学生换算数据,填入汇总表;

30—60毫升,增加了多少?我们称它为第二个30毫升, 60—90毫升,又增加了多少?我们称它为第三个30毫升, 算一算每个30毫升分别用了多少时间? 怎么算?教师指导减一减。

请每一组算出数据,汇报,填入汇总表。

②观察某个组水钟流完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3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③为什么流完同样的30毫升水,用的时间不一样? ——是呀,(水位不一样,流水的速度也不一样) ④流水速度是不均匀的,这个水钟能精确测量时间吗?——看来不能(板书?)! 探究三:怎样使水钟的流水速度均匀?

同学们,怎样使这个水钟的流水速度均匀呢?

1、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3、教师小结:上面不停的加水,尽量使水位保持一样,那按照你们说的方法再来测试一次。把时间记录在“实验报告单改进后的实验”一栏中。

取出另一杯150毫升水的烧杯。

4、学生实验

5、选择几组汇报时间,教师填入汇总表;

观察某个组水钟流完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3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与刚才的实验时间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如果让水位保持一样,流水速度会均匀。

从实验的数据来看,这一组做得非常成功,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

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三、展示古代水钟,了解古人制作水钟的智慧所在

1、我们再来看看28页的这个水钟,它是怎样让流水速度均匀的呢?

2、这里为什么要滴水呢?

水位一样,流水速度均匀,水钟就能精确记时。(板书!)

——我们的古人真聪明,他们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新,从而制造出了可以准确计时的水钟。

3、看来,我们的这个水钟做得真的不怎么样!古人可聪明多了,做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水钟!

你们能帮老师改进一下吗?

4、(出示输液器水钟)这是什么?我们就叫它输液器水钟,这个水钟的滴水速度基本上是均匀的。

这又是为什么?想知道吗? 看看这个装置!(揭开包住的纸) 中间还有一个滴水的过程!

有什么用?它能让流水速度均匀吗?

5、同学们,老师出一道难题,有信心挑战吗?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水钟! 怎么做?

(每秒钟滴一滴!)我们一起来试试!

这个输液水钟我就放在教室里,课后大家去研究,去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水钟! ——下课。

附: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100秒!?! 水位不一样,流水速度不均匀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构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及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尽可能的组织学生以探究合作小组的形式做实验。

在上五年级《用水测量时间》一课时,我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古代的水钟及古人如何用他们计时,然后进入本课的重点——滴漏实验。这是一个学生实验,要用到的实验材料也较容易获得,所以我在课前让每个小组自己准备一个塑料瓶和一把剪刀,然后给各个小组提供铁架台即可。在实验前,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实验器材,然后让他们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孩子们反应热烈,并在讨论中强调着各自在小组中的职务以及各自的分工任务是什么。

实验要求在塑料瓶里装100毫升水,然后让学生测量流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再让学生根据流完100毫升水的时间来推测流出10毫升、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考虑到水的表面张力,塑料瓶中的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让学生往瓶中多加些水,具体的水流了多少根据下面接水的量筒来读数。

我们知道,水流的速度会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流速快,反之水位低,流速慢。也即是说如果任其自流的话水流的速度不是匀速的。但是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观察实验时叫嚷着说水一开始流的快一些后来慢下去了,但是在预测流出10ml水所需的时间时与100ml水的时间却是十倍关系。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一下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原来小组实验用的塑料瓶上的孔普遍钻的比较大,水流很快,10ml一下就超过了,根本来不及看时间。经过讨论,还发现原来同学们在潜意识里认为水流既然能够计时,那么水量就应该是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时钟一样随时间等量变化的,而正是由于这种潜意识的影响导致他们忽略了实验中已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时我顺水推舟地向他们介绍古人如何用流水稳定计时的,由于自身有求知的欲望,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在介绍完后再问学生:你的实验中为什么水流速度不均匀而古人发明的水钟可以呢?小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找出原因:可能是将塑料瓶上的孔钻的太大,导致水流过快,水位变化比较大。“那么怎样才可以控制水流速度均匀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一番后说把孔钻的小一点使水流慢一些。还有几个学生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说可以像古代水钟一样,向外漏水的同时用手拿着杯子向塑料瓶里慢慢加水保持瓶子里的水量不变。由此为下一节课《我的水钟》也打下铺垫。所以说实验失败并不意味着一节课也失败了,把握好失败的实验一样可以导出成功。

3.3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1.记录三次滴漏100毫升水需要时间情况。

2.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流的速度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

3.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
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100毫升量筒、装200毫升水的烧杯、装水的一次性杯子,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汇总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水钟装置。

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和影都可以记时,老师的这个装置叫水钟,因为能用里面的水来测量时间。相信吗?

师演示,叫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发号喊“放”、堵放漏瓶、教师记时,学生查看。师看刻度分别报出

10、20、30秒的时间。

说出你们想说的,知道为什么用水可以测量时间?谁能帮助解答这些问题?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滴漏实验

(一)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1.师:为什么太阳、光和影可以用来计时? 生:太阳的运动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生:他们的运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师:水流的运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

师:把烧杯里的200毫升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测量三次。

师:小组里思考做好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操作,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怎么配合?等会你们小组按照你的说法试试看,行不行。

师:按照你们的想法,试着测量滴漏10毫升水的时间。

生安装并试测。

师:说说在实验中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经验

生:漏瓶拿进拿出很麻烦,水要漏出来的。

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生:不需要拿出来的,第二次测量是把量筒里的水倒进去就可以了。

师:演示,对刚才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

生:我们测量时,计时的同学喊“放”,结果控制水的同学水没有放下来。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两个人一定要配合好。

生:水放下来的时候,水容易滴到外面来的。

师:刚才我们已经实验过了,知道对准的位置没有?

师:还有问题吗?

师:那我们就开始实验,实验前先看清老师写在实验单上的实验提示。

学生阅读实验提示。然后进行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实验。实验提示:

1.每次测量前都要从200毫升水开始。如果有水漏出,要从塑料杯里补足到烧杯。

2.测量过程中如果有失误,要重新测量。注意观察水流的情况,看谁能有更多的发现。

3.测量结束马上到讲台汇总数据,小组同学一起分析本组和各组的实验数据。

实验一: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总水量200毫升) 第 小组

水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00毫升 ( )秒 ( )秒 ( )秒 我们的发现:

学生实验结束后,陆续到讲台汇总实验数据,然后完成的小组进行数据分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从数据中分析的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好的,我们把发现记录下来。

板书:在相同条件下,流出相同的水量所需时间相同。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同学很会观察分析,他们知道把三次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是横向分析,我们也可以纵向分析,把各个小组的数据比较,看能发现什么?你们认为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判断?

师:在实验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怎么知道的?有和他们小组一样的发现吗?有和他们不一样的意见吗?

师:到底水的流速是怎么样的?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师组织学生评价方案。

师:他们是10毫升,你们为什么是30毫升? 师:好的,这节课我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还有哪些办法,我们课后也可以再考虑,下节课我们来按照设计做实验。

【板书设计】

3.3 用水测量时间 受水型水钟

古代的水钟

泄水型水钟

影响因素:孔的大小? 盛水量? 刻度? 容器的形状?......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了解了一些时钟发明之前的计时方法,并制作了太阳钟,发现了太阳钟的弊端。这课也是《做一个水钟的》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基础。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难点是: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也就是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的影响。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泄水型”水钟,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其次,认识实验器材,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以及注意事项

再次,我让学生三次测量从二百毫升水流出一百毫升水需要多长时间,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学生发现:同一个小组用相同的材料做同样的实验,所测的结构有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认为:”可能是同学间的配合不够默契;
也可能是实验中有水珠溅落;
或者是因为量筒壁上有水珠残留。“通过这样的思考,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更严谨细致。”这里有了三个数值,取哪一个好呢?”学生商议后决定取平均值。这样一来,三次重复实验就显得很有意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数据是建立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是可以反复验证的。

由于材料的巧妙设计,学生还会发现,同样从二百毫升水里流出一百毫升水,各小组所用时间差别很大!“这也是误差?”学生认为 这可能是各组瓶盖上的孔眼大小不同造成的。

至此,我让学生根据第一次实验猜测:“各组还用自己原来的瓶子,流出五十毫升、二百毫升水流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有些孩子脱口而出,认为所用时间是流一百毫升水用时的一半、两倍。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流完五十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少于流完一百毫升水用时的一半,流完二百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大大超过流完一百毫升水用时的两倍。“为什么这样?”同学们认为:起初瓶中水多,水位高,流得快,后来随着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流速就慢了。体会水位高低对流速的影响。那你有什么办法可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学生讨论解决办法,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吗?课件展示“受水型”水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获得自我肯定,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

现在,你也能设计制作一个水钟吗?如果我们的水钟每分钟刚好滴60滴水,那该多带劲!想一想,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成为可能,也为下一课制作水钟积累经验。

这节课,整个教学活动分为“整体感知——难点突破——分析理解——拓展延伸”四步,学生的认知是呈阶梯状上升、层层推进的。

在教学中,我尽力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问题衔接、材料的控制保持学生的新异刺激,使每个孩子主动参与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提高了他们科学实验的技能;
在提问时不急于指名作答,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思考,有机会经历分析、推想、解释等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心智技能。活动中孩子们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表述也乐意倾听,体验到学习合作的愉快,也感受到协作的重要、时间的珍贵。真正把科学探究的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纵观全课,还有些许遗憾: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依然体现不够,这是因为四十分钟完成这么多活动,无法让学生展开。我想:是否可以对教材的处理更大胆些,把制作水钟的两课时这样划分:第一课时专门探究影响流速的因素;
第二课时再观察制作水钟。可以直接询问孩子们:“如果我在一个瓶子里装300毫升水,然后在瓶子上戳个孔,让其中流出一百毫升水,会用多长时间呢?”有些孩子或许会猜具体数值,有些孩子则会嚷起来:“那可不一定!得看您戳多大的孔!”“得看您的孔戳在哪?”“得看您的瓶子怎么放?”“得看您的瓶子有多粗”等等,“啊,蛮复杂的呢,说说看,你们认为影响水流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就此引导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然后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第二课时先观察水钟,回顾前一课所学内容奠定理论基础,然后设计制作,或许也会很轻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体会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3.用水测量时间

在本课试教中,主要有两点教学体会。

1.关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观念性概念的思考。本课在活动设计中,对教材的两个活动做以下改进,一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在一个容器里,完全流完100毫升的水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建构起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的观念,反而是形成了水的运动是不等时的的观念。我的改进是:在容器里盛多于100毫升的相同水位的水,通过积聚100毫升水的时间的活动,这样,就比较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是根据100毫升的水推测和验证10毫升、50毫升的水所需时间,我们将测量点改为20毫升、40毫升、60毫升,使数据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推测、计算和分析。在活动中,学生展开思维,并用实验验证,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滴。而古人克服了这些困难,发明了水钟。

2.如何有机渗透科学史的教育。在本堂课的试教中,我把古人利用水的运动规律制作水钟的这一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首先让学生欣赏小录像,引发了学生对流水能进行计时的原认知,古人可能也就是观察到自然界流水的规律而得到原型启发的。在经历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过程中,建构起“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流动具有等时性”的概念,所以可以用水来测量时间。在这个基础上,推测与验证分别积聚20、40、6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与古人同样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装置中,水流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从而让学生想办法,也是与古人同样的办法—让水位保持相同,解决了先快后慢这个问题,最终设计制作了其中一种水钟。也直接导向下一节课“制作水钟”。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一节综合实践课,题目是:节约用水。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很渴,却没有水喝,那是什么感受呢? 对啊,没有水喝,真的很难受。据科学家研究,人10天不吃饭不会死亡,3至5天不喝水就会死亡,水占人总质量的60%—70%。水占植物总质量的80%—90%。水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现在请同学们擦亮眼睛,去看看缺水会怎样呢?(出示图片) 你都看到了什么呢?(土地变成沙、水库成休闲场所、菜枯死了、学生缺水喝„„)

学生说: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

对啊,缺水真的很可怕,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三、有同学会想,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怎么会缺水呢? 同学们来看看我的国的水资料分布图

(分析后: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缺少。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中国将有更多的地方缺水。)我们来看看一组有数据。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中国7大水系中日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

同学们,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啊,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四、上面提到淡水,什么是淡水呢? 可以供我们直接使用水就是淡水。那地球上可以使用的淡水有多少?同学们猜猜淡水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多少呢?请看:

出示地球水资料分布图

老师分析:(文字与图片一起出示)我们居住的地球应当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75%由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有96.53%是海水,淡水只有2.53%,而绝大部分的淡水更被冰冻在南北极的冰原上,只剩下不到1%的淡水可直接供人类使用。

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一定要好好:节约用水。

看了两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五、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 你知道我们平常喝的水叫什么水吗?(自来水)

那你知道自来水是怎样产生的吗?我们一起走近自来水厂看看,看录像!(边看老师边解释其中重要的部分)

五、就算我们处在有“江南小水乡”美誉的中山,自来水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是一种美德,那在你身边有没有看过浪费水的现象呢?你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判断题目(让学生来回答)

1、那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写写“我的建议”(出示其中一两个学生的建议)

2、出示一些节水的知识。

3、欣赏节水的广告标语。

4、从这些广告标语可以看出,节约用水是多么的重要啊。所以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目的是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人人争做节水卫士。

5、我们国家还有国家节水的标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认识节水标志,绿色的园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的部分象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江成江河。

六、节水倡议书(让学生自由读后写上承诺,并读其中一两个学生的承诺。

七、结束语:是啊,为了人类和你的生命,请节约每一滴水。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相信有你的参与,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八、作业:

1、请你向家人、邻居、亲戚宣传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人人动手编写一份《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手抄报,然后在教室里展出。

2、我们提倡节约用水,是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请你回去以后制定一个节水方案(可跟父母商议如何制定)。制定好以后拿回班里与同学好好交流。

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 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

2、回收废电池——防止悲剧重演

“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 含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水俣 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的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 梢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木,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 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容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 !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土干电池都 含有这两种有毒金属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 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是靠化学作用,通俗地讲就是靠腐蚀作用产生 电能的。而其腐蚀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镉、汞、锰等。当 其被废弃在自然界时,这些有毒物质便慢慢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 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的食物链进入人的食物链。这些有毒物质在 人体内会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 有的还能够致癌。电池可以说是生产多少废弃多少;
集中生产,分散污染;
短时使用,长期污染。

3、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

垃圾混装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装是把垃圾当成资源;
混装 的垃圾被送到填埋场,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分装的垃圾被分送到各个回 收再造部门,不占用土地;
混装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污染土地 和大气,而分装垃圾则会促进无害化处理;
混装垃圾增加环卫和环保部 门的劳作,分装垃圾只需我们的举手之劳。

4、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大多数洗涤剂都是化学产品,洗涤剂含量大的废水大量排放到江河 里,会使水质恶化。长期不当的使用清洁剂,会损伤人的中枢系统,使 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障 碍。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发生过敏性皮炎,长期使用浓度 较高的清洁剂,清洁剂中的致癌物就会从皮肤、口腔处进入人体内,损 害健康。

5、使用节水器具。

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可是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据统计:一个使用节水器具的家庭,比不使用节水器具家庭平均一年内所节省的水,足够1亿个成年人喝2~3个月!所以,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的把家里都换上节水器具!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珍惜。

2、寻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提出改进办法。

3、掌握节约用水的小窍门。

4、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寻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提出改进办法。

2、掌握节约用水小窍门。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水的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珍惜。

2、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朋友的烦恼: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你们看——(板书小水滴)

2、同学们,你们是爱乐于助人的孩子吗?小水滴一直有个烦恼在困扰着它,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解决一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烦恼吧!(播放音频《小水滴的自诉》)

(二)朋友的伤口:

1、同学们你们对小水滴的烦恼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反馈:人们浪费水所以它很伤心,人们污染了水源它们很苦恼„„

3、师小结:是啊,水资源缺乏在我国日益严重,请同学们随老师来看一组数据。

4、水资源缺乏如此严重,在我们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课前我们爱观察的同学们对浪费水的现象进行了调查,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调查?

5、学生针对自己调查到的情况进行反馈,师做适当的补充。

6、师小结过度:这样浪费的现象可真让人心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它在人体中的重量约占75%,在血液中水占83%,就连骨骼中水也占22%。如果人一旦失去体重10%的水,就会神智不清,失去占体重20%的水,生命活动就会终结。可见,水对于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我们生活的地球都变成这样„„(视频《水资源》)

(三)我来帮你想办法

1、同学们,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吗?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水,水将和我们的血液同价。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些小调查。(出示家里的一周水情况表)

2、你觉得哪些水的使用是必须的?哪些水的使用是可以减少或不用的?为什么?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评。

4、同学们,你们知道节约一吨水有哪些作用吗?

节约一吨水的作用 发电

100度

炼钢

150公斤 炼铜

70公斤

化肥

550公斤

啤酒

45.2公斤

肥皂

176块

印染布

38.5尺

毛线

8.9公斤

奶粉

40公斤

洗衣粉

188公斤

5、看了这一组数据后,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节水小窍门告诉大家了呢?

6、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节水小妙招,师做适当的补充。

(四)我们的约定

1、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节水小妙招,小水滴一定非常高兴。如果你是一滴小水滴,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同学们,习爷爷提出要我们节俭生活,在生活中,除了可以节水以外,我们还能节约哪些资源呢?(板书:节约)

4、学生反馈:随手关灯节电,不浪费纸张、互换图书„„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我国资源虽然丰富,但也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我们都能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相信鱼儿在水中一定会更欢快的畅游,节约使用纸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相信我们的森林会更加茂盛,空气会更加清新,小鸟、小动物们会生活得更快乐。让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因为这种习惯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板书)

一、板书设计意图: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图画、直观的事物更容易接受,本课活动我的设计以图画为主,与课中视频相对应,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节约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通过“如果我们都能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相信鱼儿在水中一定会更欢快的畅游,节约使用纸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相信我们的森林会更加茂盛,空气会更加清新,小鸟、小动物们会生活得更快乐。让节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因为这种习惯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最后总结升华部分,边说边画来引导学生对节约的情感升华。

二、板书设计说明:

由小水滴引入本节课题,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此展开一副和谐的自然景象,水是生命之源,万物都离不开水,一副美丽的图画展现了水及水边的繁荣景象,更说明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在中间部分用“节约”二字,突出本课主题与景象相互呼应,让节约用水深入孩子的内心,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实践与综合应用——水”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

[教学内容]

《新世纪数学教材过渡数学》(北师大版)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综合应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体积、时间、计量单位、统计、估算、四则运算、常见的数量关系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用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的过程。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计算出一些数据,形成“节约用水”意识。

[教学资源的选择] 1.创设节约用水的情境。

2.收集一些数据资料、教学课件。

3.收集数据用的实验用品:托盘、一瓶自来水、有孔的纸杯、试管、计算器等。 [教学流程]

一、观看公益广告,揭示学习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怎么样?(播放一段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揭示学习内容)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水流失量问题。

二、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师:我们先来计算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1小时流失的水的体积。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用品,有一瓶自来水、有孔的纸杯、试管等,怎样做实验才能得到这个数据呢?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小组实验,教师巡视。(出示学习报告单) 学习报告单: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浪费了的水。

实验目的:测量一个漏水的纸杯在1分钟时间内流掉的水的体积,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一个月将会浪费多少水。

实验器材:一个纸杯、一个量筒、一个秒表、一瓶自来水、一个计算器。

实验步骤:(1)往纸杯里注满水,找到滴水的地方。

(2)把纸杯放在量筒的上面,让水流进量筒,同时计时开始,直到1分钟结束。

(3)想办法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1分时间内流掉的水的体积。

【第二部分】解决问题 1.提出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2.提出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3.提出的问题:解决的过程:

4.(1)各组展示实验的结果。(生举起试管,各组试管里水的高度不等)

师: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想办法求出1分钟时间内流失的水的体积,看哪组想的办法好。

(2)小组里探索。

(3)交流。

可能出现:a.直接把水的形状看作圆柱体,应用体积计算公式,再取近似值。

b.把试管倒过来,使水的形状成为标准的圆柱体,再应用公式计算。

(两种方法都可以。对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要大加赞扬,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氛围)

5.(1)创设问题情境。师:你们用实验的办法得到了1分钟水的流失量的数据,但各组的数据不一样,我用哪个数据合适呢?

(2)计算1小时流失水的体积,并用已有的体积观念来描述这个体积数。

三、综合应用,收集数据,感受浪费

1.师:由1分钟、1小时浪费的水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全班交流提出的问题。例如,一天、一个月、一年流失的水的体积等。

(2)小组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收集数据的过程和得到的数据。(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想象感受体积的多少。

2.根据提供的数据资料,再提出问题,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1)教师提供数据资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资料。例如:
〃1立方米水重1吨;

〃赵老师家三口人,2003年1月用水8吨;

〃每班教室饮水机上的水桶底面半径是1.5分米,高4分米;

〃现在长春市南湖的库存量约250万立方米;

〃据科学统计,为保证身体健康,人每天需饮水1400毫升;

〃据长春市节水办公室统计,平均每天约有0.5%的水龙头没有拧紧。

(2)根据这些信息和上面得到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在小组里解决。

(3)汇报交流解决过程和结果。

四、联系学校生活,解决问题,节约用水 1.播放录像:两名学生饭前洗手的画面。

师:两名学生洗手时有什么不同?第二名学生比第一名学生节约用水1000毫升,由此,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提供数据:平均一名学生每天在校洗手三次,全校约有3400名学生,每吨水2.5元。

3.学生通过计算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师:如果采用了节水的洗手方式,不仅每天为长春市节约很多水,还为学校节约了水费。

五、总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国家是淡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从1993年起,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有230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通过这节数学课,惊人的数据警示我们,我们要节约用水。希望同学们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水”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的一节主题性的学习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课标》的一个特色,向学生提供了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设置的 “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这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水”这一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四则运算、常见数量关系、体积计算、体积单位观念及换算、估算、收集数据、信息运用等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广告节目揭示要学习的内容,不仅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广告中大地的干涸、树木的枯萎、水龙头滴水等画面,自然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合作交流,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活动时有明确的分工,避免一些学生的学习合作交流处于被动状态。

2.利用学习报告单为学生提出更加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要求,使实验的过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意识。填写实验报告单的过程,会使自主学习更加落实,也使执笔者和参与探索者增强责任感。

3.综合应用,收集数据,感受浪费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如圆柱体积的计算、测量、估算等。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如有知识的错误,应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更加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去想象一天、一个月、一年的水的流失量,建立体积大小的表象,同时也是解释数据、理解数据的过程,使其对浪费水的现象有更深的感受。

4.最后联系学校生活,解决问题,节约用水。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再一次激发学习的欲望。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分析信息、选择信息和重新加工信息的过程,是调动已有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与否、价值大小,都应给予肯定,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节约用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行为与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懂得水资源的宝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思考、小调查等活动,充分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懂得水资源的宝贵,初步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家乡宜都是鱼米之乡,有长江和清江穿越而过,对于生活在水乡的孩子来说,由于没有体验过用水的担忧和缺水的经历,所以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是本课应突破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导入:

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动听的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你猜出来了吗?

2.(课件出示:水声)师板书:水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水的作用大。

(一)生活处处都有水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水呢?

(二)生活处处需要水

1.是呀,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水,你今天什么时候用过水了?

2.看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需要用到水。除了家里和学校生活中用到了水,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

(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1.啊,原来水的作用还真不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各行各业的生产也都离不开水。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2.老师现身说法停水的经历。

3.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4.我们偶尔停一次水就会这样不方便,可是西部地区却长期缺水,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西部缺水)

5.看了这组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6.听了刚才的发言,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7.小结,板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三、借助个案剖析,懂得节约用水。

(一)观察小演示,了解水资源的缺乏。

1.和干旱地区的人们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长江边上,从来不会因缺水而发愁,是不是我们地球上的水就多得用不完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

2.假如这个量杯里装的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水,在这里面既有海水,也有淡水,海水就是咸水,我们可以直接饮用吗?我把地球上的水分为了咸水和淡水(师倒)猜猜,哪部分水是可以利用的淡水?看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这才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淡水,这些淡水是不是都可以直接利用呢?不是,有的是冰川,有的是地下水,有的已经被我们污染了。师滴一滴水,这才是我们可以直接饮用的,请大家仔细观察,是多少呢?(只有一滴)

3.看了这个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二)故事启迪,感受水的来之不易。

1.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个故事,看你从这个故事中又知道了什么?

2.(课件出示:水的旅行)这滴水经历了哪些过程才来到我们身边?

3.此时此刻,你对水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4.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板书:水来之不易

四、指导行为实践,学会节约用水。

1.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而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少之又少,而且水来的又这样不容易,我们的确要节约用水。(板书:)

2.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和好办法?分组交流,全班交流。

3、生活中,是不是人人都做到了节约用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几组画面(课件出示浪费水的现象)

4.讨论:他们做到了节约用水吗?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帮他指出来。假如你就在他身边,会对他说些什么?请你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劝劝他们。(创设情境,师生演练。)

5.引导小结:

通个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看谁说的多。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谈话并板书: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6.拓展延伸,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填写节水计划表,争做节水小能手。(课后实践:家庭节水小计划)

《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一、谈话导入 观看画面

提出问题: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观看画面

提出问题:看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些什么?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揭题:节约用水

二、“节水用水”大家谈

生活中怎样才能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呢?就让我们先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吧。

各组讨论 交流 汇报反馈

三、谈“节水”,学成语

1、打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便哗哗流淌。你知道自来水从哪里来的吗?

2、看来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自来水并非“自来”,而是来自不易!我们生活中的自来水需要许多道工序,许多人辛勤劳动才来的。所以我们要牢记古训――“细水长流”、“饮水思源”。

3、出示成语:滴水成河 积水成渊 细水长流 饮水思源

4、学生读背成语

5、说说与水有关的成语

四、我为“节水”出份力

1、那我们又能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呢?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小窍门能帮助我们节约许多水资源。看——

(一)我的“节水”小窍门

1、一天,爸爸从外面找来一块砖头,正小心翼翼地往厕所的水箱里放……

2、你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节水小窍门吗?生交流。

(二)我的“节水”公益广告

其实,我们国家为了提高公众节约用水的意识,经常在电视、广播等媒体播放一些公益广告。请看——

1、出示几条公益广告:

(1) 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3) 假如人类不珍惜水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2学生朗读这几条公益广告。

3 你能试着编几条这样的公益广告吗?(学生编写)

4、交流:

五、课后实践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课后,请大家把这些“节水”小窍门和公益广告向你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等介绍、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懂得节约用水,让我们的地球永远拥有生命之水!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
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 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立方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如何节约用水?

(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生活中人均用水量及各年龄段的节水情况。

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谓危机重重,粮食、能源、人口„„每一项都将人类的发展推向困境,而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它所面临的危机无疑成为全球第一大危机。

2011年以来,江西省降水持续偏少。资料显示:2011年6月1日上午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0.31米,较前一天下降了0.13米。截止目前,鄱阳湖正在经历严重的旱情。春夏之交,本应是碧波荡漾的鄱阳湖却变成了一片草场。鱼儿失去产卵地,沉水植物失去萌芽机会,冬候鸟的口粮堪忧„„鄱阳湖正经历一场旱灾大考。请大家观看《干旱的鄱阳湖》图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节约用水的有关问题。(引出课题)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调查得到的数据。(选3—4个小组代表讲解) 第三环节:数据的整理

活动一:参照调查问卷整理数据并填写做一做中数据:

活动二:进行全班性的调查,完成自制水资源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分小组就调查数据做出简要的分析。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

内容:根据学生收集、整理的数据和调查问卷,提出以下问题:

1.观察课本第二页的三个图表,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2. 四人小组谈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何节约用水?并选出代表再全班发言。

3.学生根据小组收集、整理的数据,谈谈获得数据有哪些方法?在获取数据时注意哪些问题?

4.议一议: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介绍日常生活中用水问题。

2.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社会调查的经历和读一读总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6.1

1——3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课堂展示,教师投影的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口、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一次较好的训练。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展示、阅读、理解相关知识,一切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回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课堂引入提出的问题、课中讨论的问题、课后拓展的问题均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真正渗透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价值观。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山西大学附中 张寿福

一、学生起点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2.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
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第三环节:数据的整理;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社会调查(提前一周布置) 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我国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立方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如何节约用水?

(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生活中人均用水量及各年龄段的节水情况。

活动目的:在活动(1)中,通过上网查找,翻阅有关杂志、报纸等等形式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水资源问题,这样能让学生了解更多水资源的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
而在活动(2)中,学生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展开调查采访,让学生走进生活,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这两个活动所收集的数据为后面制作和分析各种图表的特点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在课堂中用源于学生真实调查的数据展开教学,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际效果: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收集的数据要注意广泛性、全面性、代表性。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方面给予

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

第二环节 情境引入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谓危机重重,粮食、能源、人口„„每一项都将人类的发展推向困境,而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它所面临的危机无疑成为全球第一大危机。

2011年以来,江西省降水持续偏少。资料显示:2011年6月1日上午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0.31米,较前一天下降了0.13米。截止目前,鄱阳湖正在经历严重的旱情。春夏之交,本应是碧波荡漾的鄱阳湖却变成了一片草场。鱼儿失去产卵地,沉水植物失去萌芽机会,冬候鸟的口粮堪忧„„鄱阳湖正经历一场旱灾大考。请大家观看《干旱的鄱阳湖》图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节约用水的有关问题。(引出课题)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调查得到的数据。(选3—4个小组代表讲解) 活动目的:通过展示各小组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调查展示,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让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如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实际效果:

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收集到的数据和问卷调查,从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亲身经历了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的收集过程,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

第三环节:数据的整理

活动一:参照调查问卷整理数据并填写做一做中数据:

活动二:进行全班性的调查,完成自制水资源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分小组就调查数据做出简要的分析。

活动目的: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如何进行材料收集、整理;
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和表达;
学会如何运用实验研究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科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效果: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四环节:合作学习

内容:根据学生收集、整理的数据和调查问卷,提出以下问题:

1.观察课本第二页的三个图表,你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具有节水意识? 2. 四人小组谈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何节约用水?并选出代表再全班发言。

3.学生根据小组收集、整理的数据,谈谈获得数据有哪些方法?在获取数据时注意哪些问题?

4.议一议: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 学习目的: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

实际效果:不仅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一些知识,感受水资源的宝贵,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与习惯。并初步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几个过程。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介绍日常生活中用水问题。

2.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学生社会调查的经历和读一读总结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习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使大家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6.1

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课堂展示,教师投影的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口、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一次较好的训练。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展示、阅读、理解相关知识,一切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回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课堂引入提出的问题、课中讨论的问题、课后拓展的问题均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真正渗透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价值观。

测量教学设计(共14篇)

时间教学设计(共15篇)

电阻测量教学设计(共13篇)

电流测量教学设计(共20篇)

认识时间二教学设计(共12篇)

推荐访问:用水 教学设计 测量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