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古诗文教学析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松藻学校 李惠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其实,全面、系统、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一、学习古诗应该有合理的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古诗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
“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教学生学会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学生学会分析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学习古诗应该渗透德育

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古诗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松藻学校 李惠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其实,全面、系统、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一、学习古诗应该有合理的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古诗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
“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教学生学会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学生学会分析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文,如王安石的“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学习古诗应该渗透德育

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古诗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全部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1、语言意会法。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2、绘画意会法。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吹着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 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又能唤起对夏天扑蝉趣事的回忆,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又如在教学《草》时,我采用全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给每

一句诗配上一幅画,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学生也在配画过程中直观地理解诗意。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

3、想象意会法。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瀑布的声音再想一想三叠泉就在你的眼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篇2:浅谈古诗词教学心得】

浅谈古诗词教学心得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

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确立“生本观念”,努力做到教

为学服,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依托作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

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活动激趣。组织诗歌朗诵会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我都要分别举行两次诗歌朗诵会。

在所学的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代表们

有的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这项活动极大调动了他们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更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合作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

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合作共同去探讨知识、获取

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采用了板画

诗意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诗的内涵。讨论到画面上要不要有蝴蝶时,学生争论得异常激烈。

有的说:“要画蝴蝶,不要画蝴蝶,不画怎样体现?儿童急走追黄蝶?呢?”有的说:“不要画蝴

蝶。因为诗人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了让诗的意境更深入地促进学生体验感悟,

教师提示:“注意是?追黄蝶?而不是?追蝴蝶?。”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说“?飞入菜花无处寻?,

是因为菜花是黄的,黄蝶也是黄的,分辨不出哪里是黄蝶,哪里是菜花,所以还是要画黄蝴

蝶。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又有一个学生补充:“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

膀,就更有意思,也才能把?飞入菜花?的?飞?表现出来。”……在这里,正是由于学生之间的

合作交流,相互补充,才使得对诗意、诗境、诗趣的感悟从片面走向全面,从缺漏走向完整,

从肤浅走向深刻。

(3)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不少很

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

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老师可适时介绍:一天,

汪伦听说李白将来泾川,便写信迎请,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欣然前往。到后,汪伦告诉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

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学生听后也忍俊不禁。

(4)想像悟情。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

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教师可运

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直观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变文

为画,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为有趣,把学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

在这特定情境中,见其人,睹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感悟

语言,陶冶情感。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是千古名句,而其中的“绿”

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教学时,教师可紧紧抓住“绿”字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

人做诗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回答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
接着让总是听着《春江

花月夜》的乐曲,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然后再让学生扮演诗人来讲

述想象到的情景;
作后又向学生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在选定“绿”字之前曾想用“过”、“入”、“满”

等字的故事,同时你是诗人还会用哪些字?再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地

吟诵、比较,体会“绿”字的妙用。就这样,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使符号、语言、

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形成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头脑中活起来,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感受和体

验。

(5)注释解情。学习古诗文,要凭借注释,好多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学

习古诗。在解释字、词、句的意思的时候,了解每首诗的意思;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

感的时候。学生都能根据注释理解,做到了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注释既方便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且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也随之增强,从而节省课上时间,让学生拥

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学习。

(6)朗读见情。宋代诗人苏东坡就过“三分诗、七分读”读得好,静止不动的诗就会活起

来,就会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意境中去体会诗文内在的气势神韵美。小学教材选编的古

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

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古诗中的

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边读边想;
还可以高声诵读,慷慨高

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出明快的节奏感,

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语文课本书收入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文。它们有着深

遂的意境,精美的语言,铿锵的音调、和谐的声韵,因而具有很强的美感适合诵读。只有按

照诗文的节奏运用,高低起伏的语调朗读,就可以获得美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文的思想

内容,精神领会其气势、神韵、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理解。可采用朗读、默读、选

读、品读等各种方式来读,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美感。模仿朗读,让学

生听录音,听老师范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诗词内容,还可以再现诗词中所描

述的景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享受到美感的熏陶和

教育。配乐朗读。在优美的轻音乐声中,通过联想、想象令学生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情境中,

漫漫地声中融情,景随声出,在享受美感的同时陶冶情操。

(7)表演抒情。如在教古诗《鹅》,我在学生看完白鹅浮水的多媒体课件后,引导:“我

们边读边做动作,想象白鹅在绿水上愉快戏耍的那种可爱的样子,好吗?”学生情绪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放起欢快的音乐。随着乐曲声,师生一起边读“鹅,鹅,鹅,曲项向

天歌”边伸出弯曲的右臂,再将右手高高地抬起,做出鹅朝天点头高歌的样子,然后将手平

放两侧做“浮”的动作,读出“白毛浮绿水”,最后读到“红掌拨清波”时,将两手下垂在身后做

“拨”的动作。自由练读时,学生更是踊跃参与,好象一只只小白鹅在水面上嬉戏玩耍。交流

中,学生有的说:“读着读着,自己仿佛也是一只小白鹅在水里欢快地游。”有的说:“我好

象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听到了它们的叫声。”……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氛围里,学生越读越

爱读,他们不仅在自主性的体验中感悟了语言,而且创造出迷人的意境,把阅读活动不断推

向高潮。

(8)绘画悟情。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

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

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

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

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

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

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

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

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

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9)以境启情。意境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

一种艺术境界。古人作诗词有其背景,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古诗词

时,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创设情境,善于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

(10)以知促情。诗人作诗(词)有其特定背景,有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不知背景,便不能正确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江雪》一诗,在粗知大意后,教者说明,这首诗是诗人柳宗元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不少人认为此诗是单纯的写景之作,其实是误读了。诚然这是一幅寒江独钓图,境界十分清寂孤单,然而,雪天寒江是垂钓的时候吗?能钓到鱼吗?显然。诗人所写的不是实景,而是想像之景,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这种想像之景呢?白雪象征着皎洁,孤舟寒江象征着孤高、特立独行的品格----这首诗实乃诗人自咏怀抱之作,虽身处逆境,却不肯向恶势力屈服。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诗人以鱼翁自喻,流露出来的孤芳自赏的情绪和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11)比较明情。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
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
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12)练习含情。如学生在学习《游子吟》一诗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许多同学就写了不少优秀的诗,这里

选取其中一首——《温暖》:“寒风刺心骨,儿病母忧忧。奔前跑后忙,关怀暖心头。亲情永铭心,终将报优游。”诗中充满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13)测试留情。测试是根指挥棒,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教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何通过测试正确引导古诗词的学与教呢?一方面可增加口试,古诗词中有不少生字,大量积累古诗后,学生有些字不会写是正常,即使不是生字,出错的情况也较常见,增加口试,可防止大量机械抄写之风;
其次,书面考查识记古诗词,可采用连线、填空等形式,降低书写方面的要求;
第三,书面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想像、表达的能力。情感具有难量化性等特点,但通过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扩展、想像,并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便能观察出学生对古诗词中所含情感的体验程度以及表情达意的能力,这样教师在平常古诗词教学中也会朝这个方面用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悟情、抒情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篇3:古诗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教学心得体会

四会市清塘小学 邓金容

【内容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

【关 键 词】激兴趣

读诗文

明诗意

赏意境

【正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何使小学生积极地背诵与积累更多的古诗?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在学生初步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深秋的江边,从日落时到夜晚的景色该是怎样的?要求学生想象出诗中所描写景物的色彩和形状来:火红的残阳,一半碧绿一半鲜红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弯弓似的月亮。这样,在学生的脑际便出现了一幅夕阳斜照江水,月光映衬露珠,令人心旷神怡的秋色江景图。然后让同学中的画画爱好者根据字面意思画出一幅图,接着让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画的画,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每句诗意认真揣摩,议一议谁画得最准确,最能体现古诗的已经,课堂气氛活跃。在同学的评议中,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深秋上暮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二、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大多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示范点拨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停顿、抑扬变化,可以配合着音乐、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读

出古诗的味道,感受古诗特有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三、明诗意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

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极力描绘了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教学时,适当介绍一下这是诗人被贬永州后所写的,诗中描写渔翁“独钓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写我行我素、身处孤寒之界的渔翁,实际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听完介绍,再读全篇,相信孩子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所谓“诗言志,歌咏言”,诗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四、赏意境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
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于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如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什么奇观,惟有“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 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于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渐渐远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线之处;
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与“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通过参加学校的古诗文课题组“吟诵”学习,我对吟诵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在此与各位共勉。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公认的中国文化独特魅力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他们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同时它也是中国式读书法。它是用声音来描绘作者笔下的诗文,是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教育智慧。声音与古诗文的意思相吻合、相一致的。通过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文的意境,进而明白作者借助诗文到底要告诉读者什么,是要表达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所以,我们不可小看声音在吟诵诗文时起到的重要作用。也许,这也是唐诗、宋词、元曲、文赋等得以一代代留传至今的法宝。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方法,我们真的该好好学习、运用。吟诵是一种快乐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在学习中我们跟各位老师在开课前都会吟诵一首古诗,也许我们的吟诵不够标准也不够完美,但是很多老师包括我都是第一次尝试吟诵这种形式,让我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又重新上升了一个层次,也让我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增加了新的理解。通过课题组内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

一、吟诵者有一些基本调。这些调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调来自师承家传,或旁人之调,或自采别调,都经自己的语感改造过。这些调一般为古体诗的几个调(有上中下之分),近体诗的平起、仄起各数调,读文则与此接近。特别注意,自己不能随便编调,如果走音的话后果自负。

二、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

1、2声,仄声是

3、4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

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

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

1、4行

2、6字拖长,第

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关于吟诵教学,我所带领的是低年级段的学生,它们对于古诗文仅仅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我在课堂上曾经提问是否有人可以解释解释古诗的意思,很少有孩子能够回答,家长在家里只要求它们会背诵而不是理解,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习惯问题。再往前推,中国古代的时候读书都是不求甚解,一篇文反复吟诵,先生也不会讲解其意思,他们还是能学的很好,最终理解。马琳校长曾说: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吟诵,他们自己会对古诗有其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同,光是背诵仅仅是一种机械的重复,但是吟诵就不同,它是富有感情富有基调的学习,我希望我通过课题组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把它运用起来。

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古诗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初中古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

推荐访问:中小学 心得体会 古诗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