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文化生活》教学中要注意“接地气”

教学论文:《文化生活》教学中要注意“接地气”
  
  作者/张日华
  
  现行的《文化生活》教材,以全新的视角全面科学地介绍了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党的基本纲领对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依据,阐述了文化的继承传播以及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追求更高的文化目标,这一努力无疑是正确的,是教材建设过程中的可贵探索和有益尝试。但在使用《文化生活》教材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材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章节因叙事过于宏大而呈现口号化的特征,部分内容或过度“诗意”,或立意褊狭、思路老套,或事例陈旧、语言干瘪,缺少文化生活教材应有的文化气息等等。改变上述问题,除教材修订时应做适当的调整外,广大一线教师也可以通过再“接地气”的方式来弥补教材之不足。
  
  首先,教学过程中必须连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而内涵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我们政治教师无法让学生对其产生信仰,只能通过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努力,给学生以优秀民族文化的糯染,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引导学生。《文化生活》教学如果不能带领学生走进民族传统文化的视域,则其导向作用必然会淡化甚至消解。
  
  现行的《文化生活》教材,虽然也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大多存在零散零乱、点到即止等缺憾。像春节、清明、端午这类象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大节日,教材中只是粗略地或辅助性地做了阐述说明,并没有对其渊源与内容习俗做具体介绍,更不要说挖掘其深刻独到的科学内涵、升华其民族情感了。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让学生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发精神、孕育思想
  
  《文化生活》教学过程中连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必须注意两点。第一,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花园”,让学生闻香识花、香浓情深。当我们组织学生学习民族节日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节日的渊源与内涵;(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当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特点时,可以结合农历的来历、清明的演变说明中华文化的深厚民族性;当我们组织学生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反思汉字这一方块字的独特魅力;当我们讲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更是应该以我国历史上的仁义礼智信为基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原因及路径,避免让学生产生“与我无关、与我太远”的消极态度……第二,必须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让学生在产生完整认知的过程中形成价值分享的冲动。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我们既要向学生介绍《易经》、《论语》等古代经典中关于中华民族祖先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内容的阐述,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又要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伟大贡献,展示民族精神的发展轨迹,更要向学生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巨大挑战,引导学生自觉高举民族精神的旗帜奋发进取,并在此旗帜下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目的是避免学习的表征化与孤立性,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立体感受图,让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引导学生从历史的生活中来、到现实乃至未来的生活中去,增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恒久育人的价值底蕴。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我们政治教师直接关系不大。这一观点是片面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目的是让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我们政治教师主要任务则是借助科学语言和哲学预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系统而细致的阐释,增强其说服力与感染力,目的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
  
  其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连接学生精神生活的“地气”。改革开放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也被大大激活。海量的网络信息、各种类的时尚电影与DV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推杯换盏的盛宴等,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我们的精神生活很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不寂寞。但当我们具体而微地分析中学生这个成长中的群体时又会发现,这个群体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两难道德选择、生活中的潜规则所导致的认知冲突,同样让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产生了许多成人不会轻易感知到的焦灼、困惑和问题,需要长辈和老师们为他们传道解惑。
  
  中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可以从多维的角度来解读。从文化的角度说,我们政治教师无法回避下列职责。其一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增强其分析力、判断力和甄别力,协助其找到通向人生精神幸福、事业成功的人间正道。其二是通过文化教育和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彩文化魅力,扩展其心灵、丰富其生活,培养其应有的精神文化品质,让他们在文化海洋中游弋、翱翔时实现文化育人的功能。
  
  现行的《文化生活》教材对待传统文化强调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正确的,可是对待外来文化,教材中忽视了这一点;对待生活中色彩斑斓、良莠不齐的文化现象,教材也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从政府的角度说明了应该管理,忽视了现代生活的主体——公民应有的责任、要求和作为;对不少类型的文化,如网络文化与先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文化生活》教学中要注意“接地气” 民主接地气论文 教学方法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