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市、县(区)党委政府、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各级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顺应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初步构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底,全市国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辖4县1区,6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839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154.17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07%;

全市享受城乡低保20万人;

享受高龄津贴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1.12万人(农村80—89岁高龄津贴150元/人、月,城市80—89岁高龄津贴300元/人、月,城乡90岁以上高龄津贴350元/人、月);

百岁老人15人;

农村五保老人5645人,其中集中供养的1681人,仅占五保老人总数的33.44%(供养标准300元/人、月);

分散供养3684人(供养标准1920元/人、年),空巢独居、失能、失独家庭、残疾老年人2.7万人;

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8个,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9所,床位数1888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2.14张。农村幸福院达到65个,20xx年完成农村幸福院118个。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扎实履行老龄工作职责。市、县(区)党委、政府对老龄委成员单位进行了及时调整,明确了老龄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县(区)和老龄委成员单位按照市政府《xxx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立足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扎实履行老龄工作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保障工作强化居家养老基本功能,坚持把敬老、养老、助老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了个人、家庭在敬老、养老、助老方面的具体责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由城镇向农村、由职工向居民扩展,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征缴率和发放率均为100%,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到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7.7万人;

老年医疗保障工作健全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建城区医疗服务站15个,农村卫生室达到880多个,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居)就能得到治疗。老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了公共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建设。区、市、县三级先后投资136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4450平米的市本级、xxx县的老年活动中心(市级1050平米、隆德县2000平米、彭阳县1410平米)。内设老年人健身室、练歌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写作室、兵乓球室,室外建设了门球场。县县有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敬老文明月”活动和敬老养老助老教育活动,提升了全社会爱老助老水平。

(二)城乡统筹,积极推进养老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8个,购置了必要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在全市839个农村村委会中,设立了图书阅览室,给老年人提供了精神文化场所。二是推进农村养老机构的扩建、提升。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撤小并大、分步实施、建章立制、提高水平”的工作思路,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22所,老年床位数达到1888张。今年,xx县将投资4800万元,新建县城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新增床位450张;

xx县将新建集养老院、儿童福利、光荣院、救助“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xx县新建了近3000平方米的农村单身人群幸福大院,今年将再建一座敬老院,这些农村养老机构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全市千名老人的床位数。三是加快民办福利机构发展。针对全市民办养老机构空白现状,于2013年积极协调xx集团在xx新建老年公寓,占地面积99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设置老年床位数1500张,项目分三期建成。今年,积极协调开发商在市区拟建占地面积159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养老城。届时,将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养老机构。一是抓基础提升办院水平。针对全市敬老院档次低、规模小、成本高的现状,采取优化组合、整合资金、减少开支等措施,提升办院水平。二是抓管理改进服务水平。制定了《xxx农村敬老院管理规范》,在敬老院设立院委会,具体管理学习、卫生、纪律、后勤、财务和治安调解等工作。定期开展“五个好”文明敬老院创建活动(即: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好;

供给落实、服务质量好;

环境优美、清洁卫生好;

团结互助、勤俭办院好;

领导重视、思想建设好),院容院貌得到改善。三是抓经济提高入院老人生活水平。各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为敬老院解决了“小菜园”,丰富了五保老人的“饭桌子”,因地制宜发展“小养殖、小加工、小经营”等院办经济项目,全市敬老院院办经济年创收达25万元,推动了院办经济发展,创出了一条自给自养的办院新路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讲,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城市没有老年护理院,民办养老机构处于空白,机构养老主要以农村敬老院为主,集中供养率和千名老人床位数距离xxx的“十二五”目标相差很大,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少,规模小、档次低,服务层次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不足,养老机构建设迟缓。我市属于典型的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按照人均2300元的国家脱贫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50.1万人,基本是一个吃饭财政。长期以来,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对养老机构建设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小,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迟缓,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按照自治区社会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要达到30张”。目前,全市仅有养老床位1888张,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床位数要达到4662张,需要新建2774张,按照每张床位30平米、每平米3000元建设经费核算,需建设资金2.5亿元,全市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二)农村机构养老服务覆盖面窄,受益老年人少。全市19所农村敬老院享受主体为农村五保老人,但集中供养人数只占农村五保老年人总数的33.44%,受益老年人少,养老服务享受面窄。

(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缺乏,专业化水平低。农村敬老院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只是集中管理供养老年人的衣食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五保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四)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市场运作机制没有形成。全市机构养老主要以农村敬老院为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一是整个为老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的品牌为老服务实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龙头引领;

二是民办养老服务业投资效益周期长、风险高,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三是本地老年人靠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影响,自费购买所需养老服务的理念尚未形成。

四、今后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今后工作打算。总体目标: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xx的总体要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在市、县城区新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80%以上乡镇有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普遍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实现新突破,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0张。发展思路:一是政府主导力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市、县(区)、乡镇(街道)将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服务设施建设、中介组织培育、服务主体扶持、公共财政保障、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二是创新机制模式,完善服务体系。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借鉴区内外的成功做法和兄弟市的先进经验,着眼于构建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新机制。三是加强部门合作,整合多种资源。积极整合民政、人社、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依托社会救助、劳动保障、养老机构、社区服务、医疗卫生、老年活动、残疾康复等服务设施,完善乡镇(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服务,形成覆盖城乡、满足不同需求的养老服务网络。四是健全规章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各项制度,扩大、提升和规范为老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服务主体的行为,提升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效益。五是积极培养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强对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和社工引领,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几点建议。一是持续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投资新建养老基础设施。目前,全市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只占农村五保老人总数的33.44%,千名老人床位数12.1张,与自治区集中供养率70%的目标相差36.56个百分点,与千名老人床位数30张的目标相差17.9张,建议区政府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投资新建设养老基础设施,让更多的农村五保老年人受益,二是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老年人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加之社会上养老服务人员少、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低的实际情况,建议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专业,培养一批养老专业技术人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三是降低高龄津贴老人年龄,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市地处山区,海拔高、又是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较低、贫困面大,80岁高龄老人有1.2万人,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7.72%,70—79岁高龄老年人达到4.6万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29.6%。建议考虑我市的特殊市情,将高龄津贴年龄降低到70周岁,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古邵镇党委、政府

(2011年3月21日)

今天,各位领导在百忙中亲临我镇检查、指导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工作,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必将进一步促进我镇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我代表古邵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将我镇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古邵镇总人口人,60岁以上老年人人,占总人口的%。其中65岁以上老人人,80岁以上老人人。全镇贫困家庭失智失能老人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们古邵镇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持续、快速、健康推进,截止2011年月日,全镇有名享受到各类优惠政策。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政府主导,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福利事业,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立了以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古邵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
在村、社区层面以村委会干部、专业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管理工作。基本建立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在政府、工作在镇、落实在村居”的运行机制,镇、部门、社区(村)职责明确、三级联动,并把该项工作的组织程度、实际绩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力保障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立足多元投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在财政投入上,2008年,镇党委、政府将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民心工程之一,投资万元,新建了高标准敬老院。敬老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床位数达张,入住集中供养对象余人,集中供养率 %。2010年,再次投入 余万元资金,完善了绿化、硬化、亮化、假山等基础设施,配备了暖气等服务设施。敬老院日常经费由财政列支,及时、足额拨付,逐年递增,目前标准每人每月达元,保证了敬老院的正常运营和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稳

步提高。

在社会化投入上,镇党委、政府,慈善基金分会、镇民政办多次利用重阳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募集养老敬老基金座谈会,2008年以来,先后募集资金、物品等折价达万元以上。另外,部分企业、民营企业主经常进行自发行捐赠,先后捐赠太阳能、食用油、衣被等物价值达万元以上。

在上级资金扶助上,积极协调、争取。先后争取市、区民政局扶持资金万元,争取市彩票公益金万元,为敬老院基础设施改善和老人生活质量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各社区、村积极加大投入,建立社区、村 “老年之家”

处,全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以上。

三、立足社会参与,拓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层面

镇党委、政府积极号召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开展多元化服务。镇卫生院从便于老年人就近就诊要求出发,合理设置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对敬老院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定期免费体检服务2010以来,已开展免费体检活动次。镇团委将敬老院其作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已开展活动次人参加。镇妇联也定期组织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同时,我们大力倡导社会互助,组成志愿者队伍与老年人结成服务对子,为困难老人提供相对简易的常规

性服务,切实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四、立足制度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 在居家养老层面,由镇民政办会同各工作点、村定期召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会议,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落实对辖区内需求老年人调查摸底,并适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建档。及时受理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出的申请,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方评估。在集中供养层面,以镇敬老院为龙头,以社区老人之家为依托,实施机构负责人责任制,落实投入、管理、宣传等责任,年终由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居家养老、集中供养工作进行总结、考核及奖励。有效提升了干部及服务队伍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我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由独生子女组成的“四二一”(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的家庭模式逐渐增多,居家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四二一”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负担过重。离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各级的要求部署,全力推进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是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筹措资金,进一步提升镇敬老院标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高标准的养老示范基地。

二是整合资源,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现有机构养老的示范作用,带动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逐步建立新的社会养老模式。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把家政、养老服务等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社会养老工作服务。依托社区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一些有爱心、懂服务的社会义工,开展无偿居家养老服务,向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日托、就餐、医护、娱乐等服务。三是围绕“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模式,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缓解社会养老工作的压力。四是弘扬美德,形成尊老的良好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谴责歧视、虐待老人的行为,努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舆论氛围,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力争实现养老服务发展由政府包办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变;
养老服务投资由公办向“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多元投资转变;
养老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城乡“三无”老人群体向全体老年人转变;
养老服务模式由单一机构养老向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转变。

推荐访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某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