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会:思想品德课与德育教育

教学体会:思想品德课与德育教育
  
  作者/李瑞菊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分数、成绩和升学率成了衡量思想品德课的标准,教育的功能被弱化,重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教育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的回归给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希望。那么,怎样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呢?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道德品质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课堂这块前沿阵地,把课本中的知识渗透给每一位学生,并提出行为要求。例如,初一热爱集体部分,使学生明白集体是个让人成长的园地,从而为建设班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广播操比赛、才艺大赛等各种赛事,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彩的集体主义主人翁精神;孝敬父母、尊敬老师部分,使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发扬并学会感恩;初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部分,通过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民族精神的学习,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担当起历史传承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部分,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从而增强使命感,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做时代的主人。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具备时代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坚持与时俱进。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并做记录,定期开展说新闻活动。第二,结合所学课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倡导学生写政治小论文,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视觉,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政意识。第三,新闻引入课堂,或导入或创设情境。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可把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完成首次交会对接的新闻和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赞叹中国的高科技水平的同时,心中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初一珍爱生命部分时,可利用网上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小悦悦事件”,展开讨论,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认识到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当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要伸出援助之手,鄙视冷漠,关心自己不忘关心他人。
  
  二、加强心理品质教育
  
  近年来,中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有明显的变化,身体器官趋向成熟,而心理的变化跟不上身体的变化,心理充满了矛盾,世界观、人生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有着这个年龄段上独有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据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行为上的失误,不仅仅表现为有悖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初一教材中的情绪对生活的影响和怎样调控情绪部分,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让理论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此前提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问卷调查,设置信息箱、邮箱,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请心理专家对全校师生做心理辅导专题报告,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定期开展家长会,把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家庭教育中,与家长同心协力,共同探讨学生在家庭、学校的心理表现,使心理教育有更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做到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和配合,着力培养身心和谐、人格健康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两者之间是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的。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但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家庭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到底该怎么教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最佳途径。无论是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例如,在讲八年级“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内容时,首先老师在做课前准备时,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搜集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行使生命健康权、尊重或不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典型案例,并整理归类制成课件。其次,布置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自己了解的有关行使生命健康权(正确或不正确),对待他人生命健康权(尊重或侵害)的典型案例,如,药家鑫伤人案等,查找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有了这些素材,就可以在情境中导入,在案例中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生命健康权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教学体会:思想品德课与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德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