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地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析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地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析
杨桂侠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具备与之相应的发展观。文章从地方高校的实际出发,深入阐述了在今后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工作等问题,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政治合格与业务优良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学发展观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杨桂侠(197卜),女,河北唐山人,衡水学院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管理。(河北衡水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6-0183-01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工作全局,对全力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强调两个重要的发展指导思想:一是强调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二是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地区的最高学府,学校的未来如何发展,如何适应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走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视阈下要求地方高校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我们整个社会而言,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就我们高等院校而言,全面是指教学科研、德智能共同发展。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内在统一,这四个方面对于高校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来说缺一不可。我们的教育发展不能没有规模,但教育的发展又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外延的扩张,更要注重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高、内涵的升华。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教育的发展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不仅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
二、科学发展观视阈下要求地方高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地方高校而言.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统筹:
1.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规模是办学效益的前提条件。在教育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办学结构由办学效益的重要保障,而质量是办学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最终反映。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绝不能以牺牲质量来追求规模效益。
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真正使地方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培养出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加快人才结构的调整,合理配置校内资源,优化学校内部的办学结构,实现地方高校的协调发展。
3.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切实把握好各级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首先,突出本科在地方高等院校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地方高校首先应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其最大特点应是在更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上,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必须把本科教育作为院校教育层次的主体,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其次,在坚持本科教育为主的前提下,注重区域性需求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如开展了短期性、社区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等。再次,积极培植研究生教育资源是地方高等院校构建合理的教育层次结构的战略高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地方各高等院校抢占教育市场、增强整体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没有研究生教育,其整体层次结构是不完整的;没有研究生教育的本科院校,其核心竞争力也必然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说,研究生教育是反映本科院校办学实力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还要求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数量发展观、整体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三种发展观是一种递进的演进过程,在前一种发展观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时,后一种发展观就应运而生了。但这三者不是相继替代而一个是内涵不断扩大、包容性更强的演进过程。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高等教育同其他子系统一样,在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寻求着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方式。要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实现地方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关注作为高校办学主体的教师素质的提高。清华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创办高水平大学、增强竞争力的需要;是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且重大。地方高等院校要通过师德教育,使高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自觉投身高等教育。其次,拓宽培养渠道,努力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在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培养优先”的原则。一方面开辟多种渠道,进行教师的在职培养,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优化和重组知识结构和层次,使之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另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地方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析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