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公开课教案模板

语言:《数数歌》(绕口令)

-----------------罗萍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和表达,在变化速度、节奏朗诵绕口令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2、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能变换速度、用合适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练习绕口令。

3、学习绕口令《数数歌》,练习虎、鹿、猪、兔、鼠等读音相近的字。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师根据绕口令内容绘制图片及标志线;

2、经验准备:幼儿会击打节奏"××××× ""××××× ",

活动过程:

1、以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活动并引导幼儿逐句说出绕口令。

(1)提问:山上会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自由说出多种动物名称。

(2)引导逐一观察背景图片,

(3)出示数字卡片和"虎鹿猪兔鼠"的图片,

2、引导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完整说出绕口令。

(1)完整说出绕口

(2)将难度较大的句子"虎、鹿、猪、兔、鼠"进行重点练习。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练习绕口令。

(1)教师以游戏的语言"蜗牛爬""开火车""开火箭"等引导幼儿变换速度说出绕口令。

(2)引导幼儿尝试拍击节奏"××××× 说出绕口令:

(3)引导幼儿用旋律唱出绕口令。

(4)引导幼儿用沙锤进行表演。

(5)脱离图片的帮助,幼儿集体表演绕口令。

4结束

我们今天回去后也用拍击节奏、唱歌的方法,将这首绕口令教给你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好吗?

绕口令: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 虎鹿猪兔鼠

100以内数的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课本36至3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颗珠表示。

2.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3.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读写。

重点: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及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学生复习数数。(从1数到100)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例3情境图。

(1)观察一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纽扣,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数完汇报交流。

(黄色的有40粒,蓝色的有27粒,粉色的有33粒) 师:这些数都比20大,又是100以内的数,该怎样写?又该怎样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读写)

(2)、尝试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40、

27、33,你想怎么表示?

教师示范:
40用小棒和计数器怎么表示。

学生尝试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27和33.(3)师生讨论40的写法和读法。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数位表中写出40。

2.自主探究27和33的读写法,教师请学生到讲台上写一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写出27和33的读写。然后进行集体订正。

师:十位和个位上都是3颗珠子,这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回答) 3.100的读写。

(1)观察纽扣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纽扣。

(2)用小棒表示100,想一想怎样表示能很快看出是100。

(3)师生合作在计数器上拨出100。

你能读写出一百这个数吗?怎样读写?(师写出一百的读法,大家齐读) 4.学习数位顺序表。

(1)提问:100是几位数,含有哪几个数位?

(2)观察数位顺序表,看看这几个数位是怎样排列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

5.小结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师带领学生回顾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归纳读写100以内数的方法。

小结: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

2.完成教材37页“做一做”2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内容,谁能有条理地把这些内容说一说?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教材39页

6、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读写

写作:40

写作:27

写作:33 读作:四十

读作:二十七

读作:三十三

写作:100 读作:一百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大班相邻数公开课教案

【篇1: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学前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教学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初步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数量关系。

3.乐于参于游戏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5只小动物图片、5座房子、1~5数字卡片、1~5点卡、1~5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小动物找邻居

(1)通过小兔搬新家,初步感知“邻居”概念。

师:今天有个小客人来到我们中(1)班,我们欢迎它(教师出示小兔)!

师:小兔刚刚搬了新家,搬了新家后还有了两个新邻居,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住在家两边的小动物就是小兔的邻居。

问:熊猫家的门牌号比小兔家少1,熊猫家住在几号楼?小狗家的门牌号比小兔家多1,小狗家住在几号楼?

(2)出示另外两只小动物:大象、小猴,帮助他们找家。

(3)教师小结:原来邻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动物们都有两个邻居,就是住在他们前面和后面的小动物。

2、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3、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4、数字朋友找邻居

师:小动物们有了新邻居真开心,这里有一些数字朋友,他们也要来找邻居了。教师出示数字1、2、3、4、

5提问: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1,3)?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少1;
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5、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6、游戏:找朋友 (观察格子里的数字和圆点,在空格中添画相邻的数字和点子朋友。)

(1)教师幼儿共同游戏:找朋友

(2)幼儿自主游戏找朋友 7、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鼓励幼儿说一说每个数字(或点子)的相邻数,并说出数与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篇2:幼儿园公开课教案5】

目录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来了? ..

1幼儿园《粽子里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

4幼儿园大班、学前班英语课教案 ..6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活动《变废为宝》说课稿 ........9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语言:好朋友克里克塔 ..1

4幼儿园大班公开课音乐教案--飞飞曲 ......16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连加和连减 .18

幼儿园大班太阳画像、人字变秩字公开课教案 ..2

2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有用的绳子 .........24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10以内的相邻数)

5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学前班) ....55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中班数学) 57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十二生肖》 .59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汇编(大、中、小班) 6

1幼儿园公开课教案--题绘画《神奇的大树》 .......80

幼儿园公开课体育教案--猴子运桃 8

2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来了?

设计意图: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
树的摇动;
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
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

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
(2)刮大风时很冷;
(3)打开冰箱有凉风;
(4)台风;
(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
(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
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屈老师

幼儿园《粽子里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粽子里的故事》

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准备:课件、磁带、录音机。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

2、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方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你能猜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吗?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听故事,观看ppt1、2、3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

——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

(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

(吱吱吱、吱吱吱,—— 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

——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

——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 6、观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动物们找到了谁?

——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7、观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8、观看ppt17、18、19、20

(美丽的小姑娘——那个也是故事呦)

——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发生了什么事? ——小姑娘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三、结合ppt,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四、活动延伸:配对游戏《它爱吃什么》

【篇3:11-20各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获得初步的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 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 教学11 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

好,请将

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

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

1根小棒是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 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

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

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3) 教学20

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是 20根?(10根又够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是几个十? 2个十,所以是20,读作:二十) 4.数序

(1)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直尺上表示学过的数。(课件出示0-10的数)那你们知道,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帮忙。

(排完后请学生各自读一读,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后一个数是多少?17和19 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数一数上页中的学具各有多少。

2.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同桌互相数给对方听) 3.读一读,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习:我们班足球运动员去北京参加比赛,这是他们休息室的门牌号。请你来猜一猜他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

三、合作探究、激趣引新

( 一)新授:

1、建立“十”的概念。

(1)师: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说: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

(2)师: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3)师:这样太乱,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根的?(指名说)

(4)师示范数:一根小棒是一个一,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就捆成1捆,就是1个10,出示:10个一是十。1捆是1个10。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建立“十”的概念,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2、数一数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棒,现在,请你数出 10根小棒,用橡皮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开始!好,请捆好的同学把你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能告诉老师,这一捆中有几根小棒?(10根),那么10个1根小棒就是1捆,也就是1个__(生齐答:10),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再放一根呢?(12),再放……(到20)

(2)你们会往下数吗?下面在桌子上摆小棒往下数。

(3)师:刚才听到同学们数数的声音很响亮,谁来数一数?师摆小棒,学生数。

能不能从“0~20“数一遍, 齐数。

男女拍手数:到小,从小到大。从7数到17,从9数到20。

(4)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主题图)我们过马路时要怎样做?

(5)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跟你的同桌数一数。

小结:看来,数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你们要善于发现呀!自己数一数自己组的人数。

(设计说明:通过从数小棒到不同形式的数数,最后到出示主题图数生活中的数的这一过程,使学生从具体事物抽象到数的概念。活动情境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3.摆一摆,说组成。

( 1)师出示1捆小棒说:1捆就是1个( ),1根是一个( ),那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2)那么,一捆就一个十,用右手举起 1根小棒,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呢?11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贴)11中的这两个1表示的都是1根吗?

师小结:左边的 1表示1个十,而右边的1表示的是1个1,那谁能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呀? ( 3)请同学们摆出15根小棒?请1个学生到黑板摆。谁能说一说, 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出示15,那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5)师指黑板,谁还记得刚才我们在数这些小棒时,一共有多少根?看,刚才,我们把正好的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代表1个十,剩下的这些小棒,你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未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人,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的话,投影出示,生齐读“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现在,我们就在带着华老先生的这句名言,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形世界。

师:我们的数学是由数与形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数与形的奥秘。(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出现

1、

3、

5、7,问和是多少? 板书:1

16 师: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

师:看到他们你想到了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板书:1=12

4=22

9=32

16=42 师:从这些算式来看,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生:从1开始,连续的奇数的和,就是这些加数个数的平方。

师总结:从1开始,连续的奇数的和,就是这些加数个数的平方。正方形数又叫平方数、完全平方数、四边形数。

三、巩固所学,深化提高

1.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 1+3+5+7=

1+3+5+7+9+11+13 =

=92 2.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3、按照规律,填一填。

4.利用摆一摆解决高斯公式。

【板书设计】

数 与 形

1= 12 = 1

数形结合

1+3= 22 = 4

3+4+5+6+7= 1+3+5= 32 = 9 1+3+5+7= 42 = 16

教学目标1.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笼统概括能力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温故知新1.创设猜谜情境.师:用以下成语各打一个数.一分为二(1/2) 凤毛麟角(1/100)七上八下(7/8) 十拿九稳(9/10)2.寻找认知起点.师指1/2,1/100,7/8,9/10)这些都是什么数 除了这几个分数,你还知道其他的分数吗 请你在纸上写一个分数,并读给同桌听.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大多数同学知道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并且会读,写分数,有的同学还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真分数和假分数.师:你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同学发言,揭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二, 合作交流,探究意义1.操作.师:1/2可以表示什么 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动手操作的资料一个圆片,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图,8朵花图等)请每人用拿到的资料来表示1/2.同学操作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指导小组讨论.2.交流.师:哪一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表示1/2的生:我把这个圆片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运用对折方法表示1/2的每组的1号,2号,3号同学都把资料举了起来.生:3只熊猫是6只熊猫的1/2.生:4朵花是8朵花的1/2.师指4号同学)你是怎样表示一盒水彩笔的1/2的生:一盒水彩笔有12枝,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枝,6枝是这盒水彩笔的1/2.师:每盒水彩笔的1/2都是6枝吗 为什么生:我用9枝表示这盒水彩笔的1/2,因为这盒水彩笔共有18枝.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资料表示了1/2,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用图表示出来(出示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在每份中都写上1/2).是不是这样3.归纳.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1/2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平均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的资料不同)师:有的是一个圆片,也就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也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如1米长的绳子,(板书:一个计量单位)还有的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如一盒水彩笔,6只熊猫,8朵花,我们称它们为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吗生:一个班级.生:一摞本子.……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在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上用彩色粉笔覆盖板书:单位1)师:既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那么我们刚才表示1/2的过程就可以概括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2(板书).1/2还可以表示什么……师: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都可以用1/2来表示.师:红色局部用分数怎样表示 (1/3)黄色局部,蓝色局部呢生:都可以用1/3表示.师:为什么都用1/3表示生:因为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师:黄色局部和蓝色局部共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2/3)(2) 出示: ○○○●●●师:请用分数表示3个红色的圆.生:1/2.生:3/6.师:为什么同样是3个红色的圆,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分数表示 你是怎样想的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2份,3个红色的圆是1份,占1/2.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6份,3个红色的圆是3份,占3/6.5.概括.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表示了1/2,并且能根据图意说出相应的分数.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呢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师:他说得完整吗 谁来补充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师:打开书第74页,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还有什么问题6.解释.师指1/100,7/8,9/10)根据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这几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吗 (同学回答)师:你能结合这几个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在一个分数中,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师:1/100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它有几个1/100 7/8,9/10呢指名回答后,同桌互相交流自身写的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是什么.三, 巩固反馈,深化理解1.书面练习.完成 练一练第1题2.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1) 请发过言的同学站起来,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 找一个未发言的同学站起来,问: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在变化(3) 现在发过言的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为什么变化了四, 课堂总结(略)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12-7= (2)20+4= (3)30+(1-4)= (4)35-3=

15-8=

50+3=

40-(15-8)=

56-4=

13-6=

7+60=

10+(13-7)=

23-2=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回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教师出示例题.【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出示板书:23-7=】

学生试着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给大家谈一谈?

学生提出疑难:个位上的3减去7不够减.

(2)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2个十,再拿出3根小棒,表示3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7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怎么想的?

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能有的同学先去掉3根,然后再从整相小棒中抽出4根,这时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明确:从整捆中抽出4根,实际上就是把一捆小棒先拆开了,也就是把1个十看做10个一了.)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依次出示下列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根小棒和3根小棒.

单根小棒不够7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3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3根单根小棒.

从13根单根小棒中去掉7根,还剩下6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小棒,所以,23减7应该得16.

(4)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23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3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3合起来,然后用13减去7得6,再把6和剩下的1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逐步出示下式: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完成后注意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第(3)小题学生有困难,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再解答.

(三)全课小结

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随堂练习

l.口算,教师让学生分析第一组中32-5的算法,然后学生独立计算.

12-5=

16-9=

21-4=

32-5=

46-9=

34-6=

2.完成“做一做”第3题并指名回答“80-8=”、“56-7=”的算法.

10-7=

60-9=

42-5=

50-7=

80-8=

56-7=

3.数学游戏:

教师准备两位数的数字卡片若干张,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准备一位数的数字卡片若干张.教师举出一张,甲组举出一张,乙组求差.而后甲组求差.看哪一组做得又多又对.

布置作业

1.24-6=

40-9=

54-7=

63-8=

81-4=

60-3=

2.被减数是83,减数是6,差是多少?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8-6=32______

52-9=53______

73-8=65______

44-7=37______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小学数学课公开课教案模板(共6篇)

数学公开课教案模板(共8篇)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模板(共4篇)

小班公开课教案 (精选15篇)

小学数学课教学教案模板(共20篇)

推荐访问:模板 公开 小学 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