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胡

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通过重点语段的赏析,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并续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续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通过第三单元3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几个人?

2、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表达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交流板书

残疾青年

父亲

妹妹

三、抓重点句,体会方法,感悟品质

1、自由读文,边读边完成表格。

2、交流,重点研读下列几句。

(1)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

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2)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3)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四、小练笔

1、“ 我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你能不能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发挥想象,把后面的内容写下来呢?

2、交流。

残疾青年

语言

善良、宽厚、善解人意、关心 父亲

神态

善良 妹妹

动作

善解人意 “我”

心理

三角形

平阳县萧江二小 胡小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下P80~81页例

1、2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通过第一学段和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认识了线段;
学习了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认识了四边形以及特性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在此基础上,本课安排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高和底、稳定性等教学内容,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与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辨析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 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高,并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

设计理念:

整节课的设计,试图让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自行构建三角形概念、高以及稳定性,以获得必要的“四基”。

教学三角形概念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什么是三角形,再看课本中对三角形的定义,再通过辨析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在尝试、交流、明理、再次操作、辨析、拓展中逐步构建高与底概念;
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找准“学校数学”和“生活数学”的衔接点,摒弃三角形稳定性只停留在教材表面以“物”代“形”的嫌疑,演绎三角形稳定性“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之本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揭题

你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吗?

这节课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认识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①关于三角形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②指一指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课的伊始就教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2、建立三角形概念 ①什么是三角形

②阅读课本中三角形的定义 ③释疑、辨析 ④判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推理、辨析等活动中形成并完善三角形的概念

3、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①尝试画高

②展示汇报,示范画高。

③规范画高 ④展示判断 ⑤拓展延伸 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设计意图] :
通过尝试、交流、明理、再次操作、辨析、拓展,逐步构建高与底概念。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1、生活中的三角形

2、感悟生活中三角形的稳定性

3、操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4、观察对比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不应片面地去提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但同时也不应唯一地强调“数学教学的形式化”,正确处理“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这环节我让学生从三个层次逐步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从生活图片中初步感悟三角形表现出来的稳固;
从操作活动中体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从观察对比中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含义:边长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防止学生对稳定性的片面理解——拉不动就具有稳定性。

5、稳定性的应用

四、机动练习

五、课堂总结

个人资料

胡小红,女,1982年2月出生,本科,小高,现任教于平阳县萧江镇第二小学。从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的课题、论文、案例、教学叙事、随笔、课件等多次获省、市、县级

一、二、三等奖;
曾多次承担市、县级公开课任务,均获得好评;
两次参加县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第一名;
2005年度获“平阳县优秀教师”称号。

长城(第一课时)

胡笑霄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学习课文

1、2段中的生字,注意生字“魄”、“蜿蜒”的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了解作者从远到近观察长城的方法。

3.通过课文朗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

1、2段,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2.了解作者从远到近观察长城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谈话

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三年级的英语课上,我们知道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建 筑:美国有(自由女神像),澳大利亚有(悉尼歌剧院),加拿大有(尼亚加拉大瀑布),那我们中国的象征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一回好汉,去长城领略一下她的风采,好吗?

那就带着好汉的豪气再来读一遍课题吧。从课题中,你了解到长城的什么特点了呢?学生谈感受后,带着感受读课题。

好汉们,我们要向长城进发了,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纵览印象

1.那我们就满怀豪情地向长城出发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认认生字,想想新词的意思,再找找,如果请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留给你的印象,你觉得哪个最合适?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读后交流。你找到那个合适的词了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板书伟大、气魄雄伟、奇迹。并相机教授“魄“字,请学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三、精读课文

感受气魄

1.读了一遍课文,大家就对长城有了个大概的印象,那么我们再走近些,又会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长城带给你的震撼了呢?再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划一划,然后读读句子,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重点句。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远看长城的蜿蜒曲折。

句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教师在观察学会划句时对学生有所留意,指名划课文第一句的学生回答。

老师发现课文第一句就带给你震撼了,你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龙是怎样的?那长龙呢?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同学们,这是一条怎样的长龙啊?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是啊,所以,“崇”字是山字头。“蜿蜒”有什么特点?这个词语与虫有什么关系呢?在那么多山岭上蜿蜒盘旋的这条长龙该是什么样的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条长龙。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长城比作一条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龙,你又能将长城比作什么呢?和作者的比喻相比,你觉得哪个更能让您感受到长城的气魄呢?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句话。

句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13000多里。

我不禁想问大家,能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龙到底有多长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这里有两个地名,你发现了吗?两个地名中都有个“关”字,关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示“关”字的解释。以东头的山海关和西头的嘉峪关是古时候中国的东西两个边界,长城从东倒西横跨了整个中原大地,这是一种怎样的气魄啊!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读读吧!同学们,从东到西,不是一百三十多里,而是——,它也不是只有一千三百多里,而是——

小结:这就是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我们再来远远地看一眼长城吧!

⑵学习课文第二段,近看长城的高大坚固

我们远远地看长城,感受到了长城的曲折蜿蜒,想不想走近看看?那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到长城脚下,这时的长城又带给我们什么感受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你感受到了长城的什么?

句一: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的?那你能用另一个词来代替“巨石”吗?你自己觉得哪个词更能说明条石和城砖的大?那请你带着高大坚固的感受读一读。

句二: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像多宽的马路?这五六匹马是怎么走的?那你来读读长城的宽。

句三: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长城上有不少设施,老师都有点搞不清楚了,你能帮我整理一下,告诉我它们的具体位置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这两句,在课文的插图二上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

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位置的?是的,我们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知道句子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些设施,长城还仅仅是一堵城墙吗?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说说,感受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和独到的智慧。

四、课堂小结

留下思索

现在,你对长城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了吗?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到了长城的伟大。站在这样的长城上,我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节课,让我们登上长城用心灵去感受长城的历史吧!

《z c s》教案设计

宁县开发区中学

胡云霞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Z、C、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 2.学会正确书写Z、C、S三个声母。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备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对,单韵母家族的“a o e i u ”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 p m f、d t n l、g k h、j q 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 c 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 c 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和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和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和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来学习字母“c”的读音。发音的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c”。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c”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呀?

(2)学生说顺口溜:半个圆圈c c c 。

(3)学生读记顺口溜。

(三)学习声母“s”的音和形。

1.出示“s”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学习字母“s”的读音。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s”。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记忆“s”的形。

(1)问:仔细看看图,哪儿像字母“s”的形呀?

(2)学生说顺口溜:半个8字s s s。

(3)学生读记顺口溜。

三、电脑博士指导书写

(1)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四线三格,我们看看电脑博士是怎样书写“z c s”的,比比谁观察得最认真。仔细看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在四线三格的哪个格上写?

(2)电脑博士书写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母像什么?“z”像2;
“c”像半圆;
“s”像半个8。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3个字母与“a e u”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好吗?

《z c s》教学反思

宁县开发区中学

胡云霞

在这堂课中,我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灵活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一开始,我用歌曲导入法。播放歌曲《郊游》,与学生边歌边舞,在美妙的歌声中走进拼音王国。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我能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用火柴棒和红线摆一摆字母,记忆字形。做游戏“摘苹果”,苹果背面注有音节或字,读对了苹果就是他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

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课堂上,我热情的语言不离口,如:“你真棒!太厉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

此外,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夺红旗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夺的红旗比较多。学生的竞争意识立刻得到了张扬。

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

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我课前发下去的音节卡片,一起学着拼读第二组音节。虽然,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了萌芽。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查,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

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本节课中,我的示范不够多,学生的练读还不到位。

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探索,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1.理解课文,使学生了解刘胡兰的事迹,学习她与敌人斗争的革命精神。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默写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胡兰的事迹,学习她与敌人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本课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师有感情地谈话:194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在山西省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板书课题出示刘胡兰像)敌人对她用尽了刑法,刘胡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当着乡亲们的面用铡刀杀害了她。毛主席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把挽词板书在黑板上。)

二、由情入理,感知内容

1.听录音朗读,学生边看课文边用铅笔划分自然段。

2.请五位同学,每人读一自然段,连读全文。

提问:毛主席说刘胡兰的一生是怎样的?

齐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三、以情动情,理解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刘胡兰的家乡在什么地方?

(2)她牺牲在什么时间?

(3)她是为什么被捕的?

2.读句子,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

由于: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

出卖:课文中是指叛徒贪生怕死,向敌人供出了刘胡兰。

3.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敌人先后几次采用什么手段对待刘胡兰的?刘胡兰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成以下内容。

板书:①收买“不知道”

②威胁“就是不知道”

③毒打不动摇像钢铁

(2)结合提问读课文

①敌人开始用什么手段对待刘胡兰?刘胡兰是怎样回答的?

读第二自然段前部分到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

②敌人用“枪毙”威胁刘胡兰,刘胡兰又是怎样做的?

读敌人又威胁她说:“„„”到“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③敌人的手段都失败了就毒打刘胡兰,刘胡兰又是怎样表现的?

读敌人从刘胡兰口里得不到什么,到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4.读第三自然段,注意感情。

敌人使出了最残忍的手段,用死来威胁刘胡兰,刘胡兰面对死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1)把自己当成刘胡兰,读她说的话。

(2)找出表示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词语。

板书:挺迎踏走

5.读第

四、五自然段。

四、以情悟道,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同学们,有千千万万像刘胡兰这样的先烈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齐声朗读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以表示我们对烈士的怀念。

齐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读准字音

1.通读课文,用铅笔划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二、学习生字、分析字形

刘:左边“文”,右边是“刂”旁。

胡:月字旁,左边是“古”。

于:一二于要与干进行区别。

铁:金字旁,右边是“失”。

士:一十士写时注意上横长,下横短。

伟:左边“亻”,右边“韦”。

三、巩固练习,完成作业

1.练习读字音,并口头组词巩固字义。

2.抄写字头。

3.默写毛主席为刘胡兰写的挽词。

4.留作业写生字。◆[2003-12-6]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2.雨点

翠峰中心小学 胡春芬

一、概述

《雨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的第2课,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态,并用四个拟人化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雨点的不同样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教学时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全诗的内容,做到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以读代讲。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诗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以及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僻字(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谜语、儿歌、组词造句、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
b.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呢?)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过了几天”、“自己去游吧”)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比比谁最聪明,请同学们听好:“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谜底:雨)。

2.揭题板书:

教师贴小雨点图后说:今天,我们跟着雨点作一次旅行吧!谁来和他们打声招呼? 板书《雨点》。

3.读题质疑。 4.归纳板书:

(1) 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

(2)雨点在这些地方是什么样子呢?

5.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懂句子并思考: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

6.汇报、交流并评价。教师贴图片,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二)、互动学习

1、过渡:我们现在就和小雨点先到池塘里去看一看。

(1)、指名读第一句,结合生活经验看图感受,体会句子意思。

(2)、汇报、交流并评价。教师贴图片,板书:睡觉。

(3)、学生做动作朗读第一句。

(4)、引导小结学法:读、看、说、评。

2、过渡:看,雨点睡得多香啊!春风姐姐轻一点吹,别把小雨点吵醒了。他正在做着香甜的梦呢!我们再到其他地方去玩一玩。

(1)、用上面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①小雨点在小溪里干什么? ②小雨点在江河里干什么? ③小雨点在海洋里干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评价,教师贴雨点散步图片、奔跑图片、跳跃图。板书:散步、奔跑、跳跃。

(3)学生做动作朗读第

二、

三、四句并评价。

(4)同学们,我们跟着小雨点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在旅途中你觉得小雨点怎么样? (5)指导朗读课文。

三、延展学习

1.学生出题互考并及时评价。 2.教师出题。

3.看板书、图片齐背课文。 4.拓展延伸:

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5.教师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更有趣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寻找,去发现。赶快亮起你的小眼睛去仔细观察,去发现吧! 板书设计:

2.雨点

(图片) (快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七、总结与评价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第一课时侧重于识字教学的评价,第二课时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胡杨教学设计

二胡教学设计(共6篇)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共20篇)

平面设计 教学设计

刘胡兰教学课件(共6篇)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