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会议长答记者问参考材料】 人大监督的重要意义

 省人大会议市长答记者问参考材料

 2018年1月

 一、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划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佛山也提出要打造“一环创新圈”,请问佛山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会有什么新的举措?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建设,是我省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带动全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更好地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佛山把打造“一环创新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佛山一环是贯穿连通全市五区的交通要道,受惠于交通条件的便利,经过多年的发展,一环周边自然地集聚了一批重大研发机构、创新载体和创新企业,经济总量占全市80%以上。为了解决这些创新平台载体在空间上较为分散、创新密度不足、协同创新体系未能有效形成的问题,我市以佛山一环及其西拓、南拓线等重要交通干道为基本骨架,在长约200公里、总面积达1754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规划建设“一环创新圈”,加快构建“1+5+N”创新平台体系,整合集聚全市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里的“1”是指在毗邻广州南站的区域,规划建设总面积达93平方公里的禅南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培育成为“一环创新圈”的创新极核;“5”是指佛山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广东金融高新区、南三产业合作区、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空港经济区等5个创新平台,作为承接和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育成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N”是指在一环周边培育若干个具有创新潜力的创新节点,这些节点具有一定创新基础,可以汇聚周边创新资源,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依托“一环创新圈”的规划建设,佛山可以更好地从城市功能协作、重大平台互动、交通设施互通、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强化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对接,发挥自身产业基础优势,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参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与深圳创新研发与转化合作。通过成立深圳(佛山)产业联络处、产业合作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等,为深圳的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和空间,有效承接深圳创新资源的溢出,以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佛山制造产品竞争力,从原来制造集聚区变成创新集聚区,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转变。

 二是加强与广深科创走廊核心平台合作。借力广州南站的交通枢纽功能,改善区域交通,快速融入广佛核心区,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在佛山与广深走廊之间的自由流动与共享。依托广州大学城科研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校地协同创新,实现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依托南沙自贸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和制度创新高地的地位,将南沙港区的航线服务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延伸至佛山,降低物流成本,便利通关、融资、投资等流程,为佛山制造拓展全球市场、通达世界提供对外链接的通道和强力支撑。

 三是构建集聚创新功能的廊道。串联佛山各大重要创新平台与节点,在东北部、西南部分别形成两条主要科技创新发展廊道,成为佛山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和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要通道。其中,佛山东北部地区以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要素为主,依托以密集轨道网络引领的综合交通体系,向东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支撑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在佛山集聚,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廊道;佛山西南部地区以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主,依托西江产业带,通过航运、铁路和公路等多式联运的物流系统支撑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对接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向西引领珠西走廊,打造实力雄厚的智能制造廊道。

 二、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特别是广佛同城上会有什么新的突破吗?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佛山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机遇。佛山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立足于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

 一是突出制造业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共赢。佛山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依托健全的工业体系,可以为深圳、香港、东莞等城市的创新资源、现代服务业等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共赢。比如,抢抓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主动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积极承接深圳创新溢出效应,可以让更多的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在佛山制造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需要香港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目前两地积极推进“香港+佛山”合作,加快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作用,与珠海、中山、江门等城市加强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发展水平。

 二是突出广佛同城优势,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立足多年来广佛同城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广佛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共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支撑作用。下来,佛山在推动广佛同城方面,将重点推动以下五项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一是抓好交通深度对接。推进广佛环线以及佛山对接广州的9条地铁线规划建设,尽快实现两市轨道交通“一张网、一张票”。加快建设广佛肇高速二期、海华大桥、珠江大桥放射线等一批联通两地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发挥广州现代服务业和佛山先进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构建广佛产业协同发展空间格局,促进佛山青年湖电子信息产业园与广州黄金围产业园联动发展。三是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强广佛创新资源要素整合,启动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合作打造珠江西航道创新带和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加快建设位于顺德区的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四是坚持以惠民生为落脚点推动同城化工作。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大力推动广佛跨界河涌水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两市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人才就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协作和资源共享,推进政务服务同城化建设,让两地市民切实感受到同城带来的便利。五是全力推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荔湾—南海、花都—三水、番禺—顺德等3个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广佛同城化整体步伐。

 三是突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佛山城市总体规划,佛山是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一方面,依托佛山西站,佛山成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快建设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争取率先成为全国高铁经济带合作示范区,进一步突出佛山在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中的“桥头堡”作用。另一方面,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落户佛山高明,先期工程争取在今年内动工,依托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我们正在加紧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更好地发挥对粤西乃至整个大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佛山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下一步会有什么思路和举措?

 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中财办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制造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根与魂,从30多年前首开全国“三来一补”先河以来,佛山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兴市,佛山制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近年来,佛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2017年,佛山实现工业总产值2.4万亿元(增长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万亿元(增长8.7%),工业增加值4930亿元(增长8.8%),均排名全国第6、全省第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1.6%,高于全省水平(36.7%),工业经济作为佛山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明显;佛山工业增长后劲较足,工业投资1691亿元,连续6年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佛山将紧紧围绕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一目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振兴实体经济上来,加快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关键,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坚持立足前沿、面向未来,加快智能家电、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打造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擦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等重大展会品牌,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全面推进技术改造。2017年佛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71.5亿元,增长39.4%,总量连续4年稳居全省首位。目前全市共有近57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半以上已开展技术改造,我们争取再用3年时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发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作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高端装备制造,积极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新增应用机器人2万台左右,佛山去年应用机器人2200台,累计超过7000台,今年计划新增2600台。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

 三是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动能。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把握省委、省政府把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任务交给佛山的重大机遇,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从源头上提升佛山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近两年佛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较快,数量从2015年的717家增加到2017年的2561家,今年力争达3500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推动更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例达35%,佛山的目标是达到50%,并争取在大型企业承担参与国家和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建设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做强做大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清华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在佛山转移转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力争今年孵化载体增至65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6家、众创空间20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向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快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佛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载体,加强与军事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大力支持“民参军”,积极承接“军转民”,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以空前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人才引进,力争今年新引进全职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20名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团队40个以上。推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并谋划以全新的体制机制筹建佛山理工大学,推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发展,打造南方高等教育名城。

 四是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着力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比如,工业设计方面,广东工业设计城现已集聚设计研发人员超8000名,其中核心区内入园设计师超1400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其平台作用,加快集聚国内外一流设计机构、设计大师和设计品牌,打造“工业设计之都”。

 五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深入实施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把金融活水引到实体经济上来。提高企业间接融资水平。扩大企业融资专项资金、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覆盖面,筹建市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引导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发行债券等途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去年佛山新增上市企业12家,累计54家,上市企业市值在全国排名第7,力争今年再新增1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上市企业超过100家。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充分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平台优势,加快建设千灯湖创投小镇,打造珠江西岸创投中心,推动股权投资行业集聚发展,力争今年全市股权投资机构增至400家,注册资本600亿元。加快发展融资租赁。佛山共有融资租赁公司22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注册资本合计73亿元,并计划设立省市共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融资租赁专项资金,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促进装备制造企业产品销售,助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四、佛山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城市,提出到2020年实现装备制造业规模超过一万亿元,请问最新进展如何?下一步发展方向和举措是怎样?

 近年来,佛山先后出台了《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打造万亿规模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从产业规模和增速看,2017年佛山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557亿元,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600亿元,增长12%,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3.2个百分点。从产业载体和项目看,佛山拥有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广东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等10多个产业载体,引进了长江氢动力、巴斯巴、天劲等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出利迅达、中南机械、新鹏、东方精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佛山成功举办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会议期间佛山签约超亿元项目102个,投资总额达1214亿元,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均为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八市之首。从产业研发能力看,佛山近年来大力支持装备制造领域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中国工程院、华中数控等合作成立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广工大等合作建设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省市共建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携手汉诺威打造全国首个机器人学院,推动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等落户佛山,为众多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佛山将以打造广东省先进装备制造核心基地为目标,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3个超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顺德高新区西部生态产业启动区、佛山高新区南海园高端装备制造园和汽车汽配园、佛山高新区三水园机械装备产业集聚区),以及若干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基地、三片区、多集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力争到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一万亿元,形成骨干龙头优势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条配套完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体系,把佛山打造成为广东省装备制造的核心基地之一、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华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服务集聚区。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引进建设。以“补链、强链、建链”为核心,按照“两个围绕(突出支柱产业和新兴业态)”、“两个瞄准(注重中央企业和大型民企)”、“两个创新(采取联动招商和专题招商)”的原则,结合佛山装备制造业以汽车、新能源、轻型装备等领域作为发展重点的实际,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加强装备制造创新发展。完善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应用示范工程,重点选择智能制造、数控一代、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开展产品创新应用示范。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业发展亟需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

 三是办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抓住珠洽会永久落户佛山的契机,致力将珠洽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业领域专题活动,通过展示推介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巩固珠洽会的举办成果,加强与参会专家团队、珠洽会重要参展商和客商的沟通对接,力争相关的人才、技术和项目尽快落户佛山。切实把签约项目转化为投资项目,推动签约项目早日动工建设,早日发挥效益。

 五、佛山近年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举措广受关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特别是在打造制造业成本“洼地”、扶持企业发展方面。

 近年来,佛山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全省率先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行动方案,设立5亿元改革专项基金,聚焦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接下来,佛山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破”是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扩大高质量供给。一方面,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运用市场机制加大对不达标企业的清理整顿力度,狠抓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提升,推动化解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由注重产品输出向注重标准和品牌输出。另一方面,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落实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具有佛山特色的先进标准体系,推进个体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促进工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前佛山共有通过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6642家,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达93.5%;累计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9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9件,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拥有省名牌产品500个,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立”是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主要就是通过刚才提到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突出创新驱动来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五方面工作,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推动佛山由制造业大市迈向制造业强市。

 “降”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推动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成本高是影响当前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016年以来,佛山通过实施“粤十条”“佛十条”等政策措施,两年累计帮助企业减负超过600亿元,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接下来,我们将坚持树立放水养鱼意识,综合施策降成本,打造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上,一是继续贯彻执行“粤十条”“佛十条”等各项惠企政策,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降低税额标准落地。二是坚持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逐步取消政府提供普遍性公共(公益)服务或者体现一般管理职能的收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电子政务平台收费、行业协会商业收费等,依法严格查处各类违规收费行为。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办事流程,推广政府扶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节省企业申报成本。四是继续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上,一是发挥众陶联、众塑联平台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传统行业搭建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降低全产业链要素和交易成本,构建产业上下游协作共赢的生态系统。二是深入推进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实施工作,提升技能晋升补贴培训的级别,合理降低用工成本。三是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降低企业内部成本上,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企业技术管理诊断工作,帮助企业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短板,引导企业通过更新技术、改进工艺、提升管理等方式,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

 六、佛山过去的发展成绩得益于敢为人先、大胆改革,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佛山如何乘势而上,通过深化改革再创发展新优势?

 改革是佛山最强大的发展动力、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最鲜明的城市特征。但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在各领域往往不同程度出现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思想,敢为人先、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往往就没有那么强烈。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提出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按照先行一步、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创新改革思路和举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在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以公平为核心原则,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实现产权有效激励。引导和稳定企业家发展预期,培育和壮大企业家队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打造全市统一的商事登记系统。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高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仅2017年全市各级就走访调研企业1.1万家,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并妥善解决。

 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和运营效率,引导国有资本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重大平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企业上市为突破口,引进民资、外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三是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加快外资“引进来”步伐。积极对接广东自贸区,复制推广在投资贸易便利化等领域的改革经验做法,建设与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接轨的制度环境。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发挥中德工业服务区等平台作用,吸引更多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从德国等欧美制造业发达国家引进一批先进工业技术和服务企业,深化与港澳地区在高端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推荐访问:人大会议 记者问 参考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