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一、高位推动,科学调整,大手笔整合教育资源。

——深入宣传发动。我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利用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布局调整的政策、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布局调整的浓厚氛围。

——行政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兴县战略、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限,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对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了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

——科学合理布点。着眼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学校资源等多种因素,打破地域、隶属、体制等界线,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思路,统筹全县学校布点。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均衡发展更趋合理。

——学校布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寄宿制学校。

——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工程占地优先考虑、遇到阻力优先解决、各种规费优先减免”的教育工程保障措施及政府增加投入、教育系统主动争取、部门对口帮扶、社会捐资助教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餐厅、运动场、校舍加固、维修等,使农村学校有了同城市一样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安全工作更趋完善。为加大对校园的安全防范,投入近**元,在各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门口和校内重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并与110公安机关联网,建立起对学校及周边的无缝隙监控系统,为校园的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三、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以德育优先发展。以创建德育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初步构建起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学生。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把办特色学校,办特长班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特色打造学校声誉,以特色谋求学校发展,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了平台。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教学质量年”为载体,深入开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各种活动,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营造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力争使教育教学水平有大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强化师德教育。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师德考核,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落实绩效和岗位工资,确保一线教师的待遇。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借教育资源整合对教职工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同时本着“保稳定、给出路”的原则,对落聘教师进行科学分流:一是安置到缺编单位;
二是转岗培训,补充到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学;
三是培训提高,对落聘教师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安排到乡镇幼儿园,担当幼儿教师。

——建立健全均衡发展体制。建立城乡对口学校“结对子”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县城学校觉悟高、业务强的骨干教师到乡

村支教,同时选派乡镇教师每月轮换到县城学校跟班学习提高;
对“结对子”工程中成绩突出者在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并派参观学习,反之则根据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年终评优资格等处罚。

——优化升级培训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以远程教育和校本培训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建立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评估与常规检查有机结合。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学校制度,每月至少深入所包学校全面督导一次;
充分发挥“督学”的职能作用,每周安排人员深入学校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指导。着重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安排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巡视,每月轮换一次,每周梳理一次学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督导评估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变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六、落实扶持机制,保证弱势群体享受义务教育权利。 ——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好“两免一补”等经费保障机制,合理支出公用经费,杜绝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

——保障就学需求。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与本县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就进入学,享受“两免一补”等资助,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包括教学点) 所,教学班

人,

个,专,

小教任

学职教

生工师

人人;
初中所,教学班个,初中生人,教职工

人,专任教师人。特殊教育学校所,在校学生人,教职工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

(一)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入学机会均等。 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各级招生政策,按照“改革、创新、突破”的教育发展思路和“依法组织入学、坚持以区为主、保持政策稳定、优化工

1 作程序、均衡配置资源、分散热点问题”的总原则,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年,进一步规范小学阶段新生入学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不论是本市居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等对待,小学就近登记入学。初中入学采取学区内学校对口直升及部分热点校按照学生意愿进行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同时,积极推进阳光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分招政策,达到生源均衡,破解择校难题。从年开始,中考采取“七科五考+结业考试+体质测试”分阶段考试的方式进行,将不低于%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极大地调动薄弱初中学校办学积极性,扶持薄弱学校,推进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满足就近入学需求。

我市依据整体发展规划,城乡人口流动等因素,坚持就近入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中小学结构布局调整工作。同时,积极摸索优质校带新校、体质校带弱校、优质校带农村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缩小校际间差距。目前,初步建成或正在新建的联盟学校共所。如:在塔利村,新建青山小学塔利校区;
在大台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新建大学路小学南校区;
再比如,随着教育布局调整, 年,全县将原有的所小学调整为所小学,个教学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随着,新一轮结构布

2 局调整的深入开展,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调整逐渐趋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学校发展格局。

(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我市努力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资金投入的力度,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教学仪器配备力度,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旗县区积极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安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学校校舍改造正在有序推进;
教学仪器、实验室、图书、班班通设备等现代教育装备得到强化。例如:、中小学教学楼、宿舍、餐厅大部分实现了楼房化;
制定了《学校均衡发展及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先后投入

万元,为学校购置电脑台、微机教室个、课桌椅套、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套;
初中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初中已全部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县大部分学校基本建成塑胶运动场。全市大部分寄宿制学校新建公寓楼、餐厅,中小学生的食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专业素质。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制度,落实国家“特岗计划”,尽一切努力来

3 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对师资总量、结构以及素质的要求。自年以来共招录教师余人,招聘农村学校特岗教师余人。随着教师补充力度的加大,保证了我市中小学自然减员的及时补充。

年,我市启动名师工程,整体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素质与业务水平。为切实保障以名师为领衔、名师带骨干、骨干带新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市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试行)、《开展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实施方案》、《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奖励办法》,为建立新型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各旗县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展自主研发的“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达标测试”;
实行“三个优先”的激励政策,即补充师资优先、评先评优优先、培训学习优先;
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各旗县区通过“城乡学校干部挂职锻炼”、“青年骨干教师志愿者优质课下乡”、“名优教师送教下乡”、“薄弱学校教研员蹲点教学指导”和“薄弱学科指导”计划等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实效显著。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探索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办法,但仍然存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素质、高水准教育的渴求。具体表现为:

4

(一)对均衡发展认识不够。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未形成舆论氛围和有力的工作机制。有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意义、要求及标准认识不到位,还未把这项工作作为战略任务,积极行动起来。

(二)老城区老学校生均面积不足。

近几年,我市教育投入重点放在校舍建设,但在改扩建学校时,受历史原因、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未能全面地、完整地、严格地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内教发展字()号)规定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配备设施,留下后遗症。有的学校占地面积狭小,建校时和后期改造中,没有设计教学辅助用房,没有划出活动场地。

(三)部分学校办学规模不合理。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而学校规划建设没有同步跟进,客观上造成市四区城区和旗县政府所在地有的学校超规模办学,挤占了教学功能室,生均面积不达标。这些学校因无教学功能室,无法按规定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活动。因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导致课间操分年级轮流上,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无法保证。而大部分农村学校,由于青壮年进城务工, 生源比较少,形成小校额、小班额现象,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5

(四)教学仪器实施不能充分满足教育活动需求。

很多学校现有设备陈旧,无法使用,导致音体美、计算机、小学科学、中学理化生等科目只能口头讲授,学生分组实验缩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或干脆不开。个别学校在“两基”达标后,基本没有补充设备和图书。有的学校没有操场,校园内无一付篮球架,无一付单双杠。

(五)教师编制总体不足,结构性不合理。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课程计划的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编制标准已不能够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造成部分学校课程计划不能够开足开齐,个别课程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方面,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教师编制没有进行相应调整。有的学校建好了,学生入学了,但教师编制没有落实,学校依靠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有的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了,学生数量增加了,但教师编制不变,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
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专业单一,占编但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也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现行的编制标准不适应课程计划的改进,音、体、美、心理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总体来说,教师编制存在总体不足,结构性不合理现象。例如:中小学教师总编制数为人,实际配备教师人,共超标准配备教师人;
赛区中小学教师总编制数为人,实际配备教师人,共超标准配备教师

6 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全面推进新一轮规划布局调整。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力度,解决教育硬件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如:投入亿元,新建、改扩建所中小学。推进以蒙古语授课“三片两点”为基点的民族教育体系。

7

(二)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联盟化办学。

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政策,推进小学按学区划片入学,要基本实现小升初对口入学。每个学区以优质初中学校为龙头,带动薄弱初中组成联盟,在联盟内资源共享,帮扶结对,捆绑考核。教育局将连续三年对学区内各联盟龙头学校给予小学每年不少于 万元,初中不少于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加大力度推进以信息化促均衡的步伐。

我市将投资.亿元,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建设“三通两平台”,建成集教科研、管理、招生、质量监控和评价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信息体系。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倡导“云课堂”、“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校无线网络学习环境,实现城区和农区,优质校和薄弱校优质资源全覆盖,从而切实提升农村师资培养、培训水平。

(四)全面推进名师工程。

计划年均投入万元培养市级骨干教师名,市级教学能手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名,专家级教师

8 名,整体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素质与业务水平。成立市中小学考试评价研究中心,组建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研究专家库,建立市中考及其它重大考试的试题库。建立区域性连片教研机制,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教科研平台。

(五)加强特色学校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灵寿镇镇政府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

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镇党委政府认真制定灵寿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下面就我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各位专家、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灵寿镇镇辖22个行政村。全镇共有中小学校21所,其中中学1所,完全小学14所,不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4所。小学共152个教学班,在校生4719人。中学共有28个教学班 ,在校生1441人。全镇教职工共495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本科以上学历323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在职教师385人,专任教师365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抓组织领导,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镇作为镇党委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研究制定了《灵寿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度实施方案》,签定了《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责任书》,建立健全了为教育办实事制度,党政主要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加强政府统筹和协调教育工作力度,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的实际困难。成立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成员由学区校长、中学校长、各村村长等组成。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学校校长、村干部研究教育工作,并将教育工作纳入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与考核奖惩挂钩。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的实际问题,并要求派出所、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履行相应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抓布局调整,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便利。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布局建设,组织专门人员对镇村的学校合理规划,对基础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落实排危工作,全面消除了学校安全隐患。按照县委、县府提出的“教育强县”目标要求,我镇立足实际,合理改建、新建新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危改、新建和校园环境整治,学校的绿化、美化、净化和育人化氛围更加浓郁,受到社会的好评。

四、抓“控辍保学”,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根据《灵寿镇控辍保学实施方案》。继续坚持把适龄儿童的 入学率、辍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指标列入镇、村、学校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情况不清、原因不明、数据不准、措施不力、人为造成中小学生流失、辍学的,视为工作失职,对失职人员要追究责任,给予纪律处分。继续坚持以村、镇干部为主,学校配合,责任到人的办法,千方百计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对不送其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和未完成义务教育规定年限的家长或监护人,一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动员,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方面对经教育不改者,实施相应的处罚措施;
另一方面,全镇禁止辖区内企业招收童工,对招收童工的企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由于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全镇普及程度的各项指标为: 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100%,;
初中入学率为100%。巩固率99.8%。

五、抓校园周边环境,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平安和谐氛围

灵寿镇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和警校共育工作,正常的教育秩序是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为了给学校创造一个有利的教学环境,我们特制定了《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实施意见》。要求灵寿镇派出所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经常到学校了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依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着力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要求各村、单位对辖区内的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规范。工商、卫生、交通、综治、卫生、防疫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的食堂、饮食卫生、学生上学和放学的交通安全、学校门前的摆摊设点、游戏厅、网吧接收学生等进行清理,对在校园内寻衅滋事的事件严厉打击。并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以上就是我镇在推进义务均衡发展工作的主要做法,今后我们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

谢谢! 灵寿镇政府 2014.10

附: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奠定坚实基础

——富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报告

富阳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八月三十日)

近年来,富阳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认真履行地方政府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在加强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富阳市域面积1831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5个镇6个乡,276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72万,其中户籍人口65万。2011年,富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谋战略、抓创新、破难题、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91亿元,财政总收入7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369元。教育经费投入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7%。

全市义务教育具备独立法人的公办学校67所,其中:小学47所,初中19所,特殊学校1所。义务教育民办学校1所。

全市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约6.6万人,其中:小学生4.3万人,初中学生2.3万人。全市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万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编公办教职工4319人。

多年来,富阳教育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夯实教育基础,完善教育结构,提升教育内涵,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了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达到96.98%,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和巩固率均为100%,初升高比例达99%,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二、指标达成情况

对照《浙江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操作办法》21项指标要求,自评认为已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要求,综合得分为 98 分。小学、初中差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36,低于国家规定的0.65和0.55。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66所,其中达标65所。2012年7月2日,自查报告和申报表同时在中国·富阳政府网和富阳教育信息网上公示,没有收到任何质疑和投诉。

三、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订全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推进完善“以县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

㈠ 履行政府职责,落实领导责任

市政府在全面完成《富阳市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富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富阳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富阳市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等战略性文件,定期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问题。2011年9月召开了富阳市教育工作会议,启动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活动,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创建成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1.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形成领导牵头协调,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领导机制。建立教育工作定期向市人大、市政协报告制度,接受人大、政协的

监督和评议。市教育局建立了领导分片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

2.全面实行“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做到了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发放标准全市统一;
实行了大计划、大预算,市政府统筹全市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教育人事管理,保证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强化政府教育督导。进一步加强对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的督导工作,促进乡镇(街道)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制订了《富阳市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细则》和《乡镇(街道)教育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发展教育事业的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评估,引导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

4.落实奖励制度,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市本级和各乡镇街道制订了一系列的尊师重教政策,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奖励政策,设立每年 500万元的名师名校长培养引进专项资金,设立每年1000万元教育教学专项奖,在人才公寓中切出一定比例用于安置符合条件的名师名校长。

㈡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调整学校规划布局。市政府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中小学布局规划,撤并一批小规模学校。在撤并过程中,既考虑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又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到2011年,已有45所中小学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学校验收,占学校总数的66.2%。根据《富阳市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至2015年,建成省级示范初中5所,省级示范小学10所,杭州市挂牌示范初中10所,杭州市挂牌小学20所,85%以上的学校达到浙江省“标准化建设”要求;
至2020年,95%以上的学校达到浙江省“标准化建设”要求。

2.改革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市政府先后出台《富阳市地方教育费附加统筹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着手制定教育经费“大预算”管理办法,加大了教育经费市级财政的

统筹使用力度,经费投入进一步向经济欠发达乡镇、农村偏远山区的学校倾斜。学校基本建设、维修和装备购置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其中A类乡镇市财政补助50%,B类乡镇补助80%。2011年全市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245元、700元和900元,并出台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倾斜补助办法,以缩小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近十年来,市政府集中力量改善义务教育中小学办学条件,先后新建了富春三中、新登镇中、环山中学、鹿山中学、富春七小、东洲中心小学、常绿中心小学等一大批标准化学校,积极实施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和校安工程,改造提升了洞桥中心小学、上官中心小学、三桥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启动了新登镇二中“四并一”工程和高桥受降初中“二并一”工程。2011年全市共投入3466万元,认真做好书香校园工程、农远工程、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程,共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图书价值147万元,创建了2个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室,新增26个学生计算机教室、484套班级多媒体、4个标准化实验室和2个网络中心机房等现代化教育装备。

4.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市的学生资助体系,使困难家庭子女应助尽助,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2011年累计资助中小学生金额达1341万元,其中“教育券”、“爱心营养餐”资助困难学生9395人。做大做强教育基金,“未来基金”累计资助大学贫困新生1002人,资助总额超过1000万元。富阳农村合作银行首届“阳光成才”基金共表彰优秀学生477名,发放奖金68万元。我市的学生资助工作在杭州市2010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助学机制、发放载体、支付手段三大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2011年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现场会在富阳召开,浙江教育信息报、杭州电视台以富阳中职学生资助工作为题材进行了宣传报道。

㈢ 统筹城乡教育,实现区域均衡

为更好地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积极组建教育集团和城乡互助共同体,促进城乡教育交流协作。制订了富阳市名校集团和城乡互助共同体考核评价办法,先后组建8个教育集团和14个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95%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参与其中。2011年,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区域协作工作的统一框架,积极开展与上城区、萧山区的教育协作。我市的39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上城区、萧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双方在制度建设、师资培训、师生互动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师训互助工作,与上城区教育局成功举办以“协作、交流、共进”为主题的教师成长工程师徒结对仪式,我市41名优秀骨干教师与上城区特级教师结成对子,接受一对一的帮扶指导。

2.完善人事制度,加强干部、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市教育局十分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完善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新招聘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任教,每年校际聘任限定在5%以内,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选、岗位设置、绩效工资向农村教师倾斜。每年在城区选拔优秀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

3.完善学校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树立全面的、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推进中小学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各校均制订了学校(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年度目标的过程评价,市教育局制订《富阳市中小(2011——2015年)学规范性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引领学校规范办学;
同时,经常性地开展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

同时,扎实推进农村教师培养工程。在加强全员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百县学科教师培训工程”,完成100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开展“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顺利完成“知行中国”项目100名初中班主任的远程培训任务,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今后工作举措

1.加快实施“新登镇二中”、“高桥受降初中二并一”工程,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学校建设,加快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积极实施中小学装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推进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的均衡配置。

2.进一步完善“名校集团”和“城乡教育互助共同体”的考核评价办法,积极促进城乡学校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3.进一步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持扶植力度,在师资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倾斜。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重点高中和城区学校的招生办法,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改革,不断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科学和谐发展。

(富阳市教育局督导科供稿)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工作汇报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长工作汇报(共14篇)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均衡 工作汇报 推进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