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高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许红军
  
  麟游县镇头中学陕西麟游721500
  
  【摘要】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是合理设置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在问题设置上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关键词】高效课标激趣发展梯度
  
  效率就是生命。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少、慢、差、费”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仍是来自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滞后。即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大多数孩子,甚至与大多学生的学习方式相违背,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优秀学生不能得到很好发展,学困生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提高语教学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一些教育专家提出了“高效课堂”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首先,课堂问题要围绕课标要求,紧扣课文重点。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有效的问题应该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导文本研读、对话的大方向,提纲挈领引导学生纵览全局,感悟全篇,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做到以“问”立骨。这样的问题:A、从标题入手,如学习《土地的誓言》,通读课文后,问:本文标题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什么?(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土地?又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誓言?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作者和土地的关系,体验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炽热的爱。B、可以从结尾入手。如《孔乙己》的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请认真阅读全文,从孔乙己的精神追求、物质追求、人格追求等方面的前后变化探究孔乙己悲剧的自身根源和社会根源。这一问题的设计,把课文环境、人物、情节三大描写及其作用和小说的主旨理解全包含在内。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因为巧妙的构思是为更好地表达主旨服务的,理解了文本的构思特点,自然就解读了文本的内容和主旨。鲁迅的《雪》,通过对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描述,表达了深刻而隐晦的主题。学习本文的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概括雪的特征,体验作者情感,感悟鲁迅精神。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鲁迅先生笔下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关键的词句品读。2.在一篇短文里,作者为什么要描绘两种截然不同的“雪”?他的用意是什么?在玩味的过程中,重点理解末段的内涵。此外,还可以从名家的评论、文中的矛盾处、事件发展变化和人、事、理关系等切入设计纲举目张的问题。
  
  其次,课堂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如在《春》的教学中,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以后说:你最欣赏哪一段?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和作者、和大自然展开了对话,使学生在心灵互换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此时老师叫学生起来和他们开始对话。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辨析作品表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做到具体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阐述之,深奥者能浅显之,含蓄者能说明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第三,课堂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实际出发,并注重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既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而是稍稍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其从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和经验来。如《风筝》一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而且,对文本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不理解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
  
  第四,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形成梯度。问题是研读的线索,每个问题都可以仅仅看成是研读思维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梯级。问题设计应该统筹全局,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做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形成梯度,逐步推进,达到高潮,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一个问题思考引发另一个问题甚至是连续问题的思考,形成“追问式”研读思维模式。一堂课通过一个个问题,使研读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课堂结构更显严密,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更能训练其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可以通过以下问题(1)齐读课文第三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高效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 高效课堂中问题和思考 高效课堂的问题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