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例文:下基层心得体会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篇一:下基层心得体会】

 管理人员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以往我通常以自己本职工作为重,挂线为辅,

 不及时下基层去了解问题,通过会议中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多下基

 层接地气,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掌握

 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

 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在“管理人员下基层 ”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只有下基层接地气才能知民意解民忧。在往后的日子里,我

 会以此为鉴,吸取教训,深刻检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完善各

 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更加认

 真负责、细致全面地抓好各项管理工作,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安全

 优质的服务。要多与一线员工进行沟通:决不能在安全问题上心存

 侥幸!三汽是以交通服务为主的行业,作为管理人员,我要时刻提

 醒自己以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必须切实做好挂线工作。

 1

 【篇二:个人下基层心得体会之三】

 下基层接地气长才气 出力气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 ”活动中,临漳县结合实际,建立了组工干部

 “包乡联村下基层 ”机制。我联系的是香菜营乡回漳村。回漳村紧邻

 闻名中外的邺城遗址,相传因漳河迂回曲折,在此打下了一个弯而

 得名。村里人口 2752 人,耕地 3570 亩,两委干部 9 人,党员 64

 人。针对回漳村特殊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我与村支部书记宋天

 昌及村 “两委 ”干部谋划了发展路子,重点搞好高效农业种植和养殖

 业,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目前,该村已成为全市文明生态村、全

 省新农村建设观摩村,今年 “七一 ”前,又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

 织,村党支部书记宋天昌荣获 “河北省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 ”称号。

 这些生动的实践让我对下基层活动有了更深的体会。

 接地气,升华爱民之情。下基层的关键是 “身 ”入,更要 “心 ”入。有

 人把干部下基层比喻成 “接地气 ”,我认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记得

 彭丽媛演唱的《江山》中有这样的歌词: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作为党

 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多下基层接地气,与人民群众

 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

 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在开展的 “包乡联村 ”下基层活动中,我带头做到了 “三问三送 ”,当

 好 “四员 ”,即: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送政策、送技术、

 送温暖,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基层矛盾调解员、上情下达联络

 员、重点工作督导员。通过走到群众中去,从基层群众中了解民情,

 汲取智慧,听取意见,改进工作,身心接地气,拉近了同群众的关

 系。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回漳村的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种地不增收。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联系市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决

 定引进 “冀麦 2 号 ”新品种,并鼓励村妇代会主任马桂芹小面积试种,

 当年取得成功,每亩较以往增产 200 余斤。随后动员党员干部带头

 改良品种,取得较好收益。今年,该村及周边几个村推广种植 2000

 余亩,仅此一项群众增收 30 余万元。

 长才气,善谋为民之策。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施政之本。在服务群众中,不仅得到锻炼,改进作风,也提高了自

 己,增长了才气。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组织是党在最基层

 的执政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组织

 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形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

 2009 年初,我在调研基础上,向县委提出实施农村党建 “1234”工程,

 就是像抓工程、抓项目一样,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夯实党在

 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他们

 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年多的实践,我深深感到这

 项工作抓对了,抓住了党建工作的牛鼻子。

 “村看村,户看户,老百

 姓看的是党员干部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

 帜。像回漳村的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县、全市的前列,正

 是因为有了宋天昌这样一个发展有能力,致富有路子,公道正派,

 干部群众信得过的好支书,。

 出力气,多办利民之事。要想赢得群众的认可,让群众把我们当亲

 人,首先要把群众当亲人,光讲漂亮话不顶用,必须实心实意下大

 力气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在回漳村调研中了解

 到,村里的经济比以前发展了,村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村级组织活

 动场所建起来了,但作用发挥不大,群众有意见。我回到机关后,

 与几个副部长和党建办的同志进行了反思,认识到村级组织活动场

 所不仅要建,更要用,而且要让广大群众用。随即出台了《关于加

 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意见》,促使各村级活动场所经常

 性使用,做到决策议事在场所、教育培训在场所、党员活动在场所、

 服务群众在场所。采取 “党费拨一点,乡镇出一点,村里筹一点,部

 门扶一点,社会帮一点 ”的方法,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配套和村民活

 动中心建设资金问题。回漳村投资 36 余万元建成集村级组织活动场

 所和村民文化广场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设立了党员服务站、警

 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组建了 30

 多人的中老年文艺宣传队,每天晚上在广场自编自演节目,党员和

 群众利用场所内的报刊和网络资源,学习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科学

 种养、法律法规等知识。回漳村群众邢学庆高兴地说: “村里建这个

 场所可有用了,大家有事都到场所办办,没事都愿到场所转转。

 ”我

 相信,这是群众的心声。

 在“包乡联村下基层 ”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在这里可以接地气、长才气,关键是要出力气。基层出方法,

 出思路,出干部,也出人才。常到基层走走,常到基层看看,

 这里有可亲可敬的衣食父母,这里有勤劳智慧的干部群众。农村、

 农业、农民,是国之根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也离不

 开“三农 ”。

 下基层 接地气 问民生

 我省宣传文化系统全面启动 “三个一切 ”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各

 单位积极响应 ,一致表示将按照活动要求 ,坚持“三贴近 ”原则,以“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 ”为主题,树立群众观点 ,解

 决突出问题 ,改进工作作风 ,建立长效机制 ,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宣传思

 想文化队伍 ,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媒体的情感系于群众 ,媒体的生命力来源于群众 ,媒体的宗旨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战争年代走到今天的大众日报 ,秉持 “植根大众、 服务大众 ”的宗旨和 “坚持党性、服务人民 ”的大众报人精神 ,组织业务

 骨干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学习 ,到大众日报创刊地 “寻根 ”。借助为

 创刊地群众打井、捐建希望小学、援建农家书屋等活动 ,员工不断受

 到心灵洗礼。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 ,在

 沂蒙老区群众哺育中成长起来的大众报人 ,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

 肉联系。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大众报人感到格外亲切。下一

 步大众报业集团要结合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好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

 谁”大讨论,查找问题 ,深挖根源;以 “寻根 ”等传统教育促进主题教育

 活动深入开展;要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搞好采编人员传帮带;以

 “基层新闻精品大赛 ”为载体 ,激励采编人员多出精品佳作;要完善采编人员联系点制度 ,构建长效机制;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 ,让主题

 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这次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主要开展大讨论、下基层、创新实践三项活动。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表示 ,通过下基层活动 ,要

 认真查找整改 “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 ”

 的问题,鼓励广大社科工作者走近群众 ,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和对我省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疑惑与问题 ,调整社科联工作思路和计划 ,更

 好地搭建起与社科工作者、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

 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 ―― 主题教育活动给宣传文化工作者提出

 了明确要求。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于钦彦说 ,当前有些文艺创作、

 文化活动 ,缺乏生活基础 ,缺少实践融炼 ,群众闻不喜、见不乐 ,要通过

 大讨论、下基层活动 ,

  引导和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 ,指导群众文化工作 ,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创作一批反映基层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表

 示,要动员艺术工作者深入实践 ,体验生活 ,汲取营养 ,创作反映基层群

 众生产生活、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省作协党组书记、

 副主席李敏说 ,要积极引导作家深入生活。认真探索作家深入生活的新途径、新形式 ,逐步使作家采风制度化、规范化。今年还将在全省

 开展百名作家下基层活动。

  拥有一支政治强、作风正、干劲足的宣传文化队伍 ,是全省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 ,切实改进工作作

 风。

 ”省广电局局长刘长允说 ,要进一步增进广播影视工作者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开展工作。把足

 迹留在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 ,建立宣传文化工作面向基层、服务群

 众的长效机制。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宿华表示 ,要在紧密结合主题教育

 活动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规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规章制度和行

 政管理运行机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为群众提供

 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

 只有下基层接地气 才能知民意解民忧

  走到群众身边 ,了解民生、宣传政策、解决问题 ,这是西藏自治区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特色 ,也体现了近年来各地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的趋

 势。此前 ,重庆开展了 “三进三同 ”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

 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以此加强党性锻炼和作风修养。

 最近,江苏、山西、湖北等不少地方组织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 ,其中一

 些省部级干部 “微服 ”调研,不坐专车 ,不带秘书 ,拒绝陪同 ,受到了社会

 公众和媒体舆论的热切关注。这些与基层、与群众有关的活动 ,虽然

 形式有所不同 ,但实质并无差异 ,就是为了密切联系群众 ,为群众服务。

 【篇三: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走基层 ”要真正接地气 ,

 不走过场】

 为增进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真抓快改、落实见效,第二批教育

 实践活动单位先学先改、边查边改,让群众亲身感遭到新气象、新

 面貌、新作风,省委决定,从现在起到明年 3 月底,在党的群众线

 路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展开走基层、解困难、办实事、惠民生活

 动。(四川日报) 古语有云:水能载船,亦能覆船。历史证明,只

 有执政者真正聆听民声,顺 ***,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戴。当前我

 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

 国家显现政治安定、经济富足的局面,这一局面的首创是全民共同

 努力的结果,但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面临这生态环境遭受

 破坏、劳动就业难、贫富差距社会治安堪忧等突出题目。这些矛盾

 和困难不解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走基层活动的展开,重在

 化解矛盾,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走基层,就要为基层和老百姓办实

 事、解困难,为群众排难解纷。惠民生是根本目的。切实做好关心

 帮助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走基层活动才算获

 得成效。走基层、解困难、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这四点,走基层

 是条件、解困难是重点、办实事是基础、惠民生是目的,四者构成

 辩证同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走基层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广大党

 员干部切实转变转念,主动走下往,弯腰深进基层。在很多人的观

 念里,干部就是坐在办公室的,对民生、民情了解甚少,更是由于

 政府内外的那扇门把干部和群众遮挡住了,群众进不往或畏惧进往,

 那末干部就应当有主动走出衙门,把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那层阻隔消

 灭与无形。

 走基层活动的重点是解群众的困难,基础就是要为群众

 真正做实事,不弄情势主义,深入理解党员干部下基层不是一场秀,

 而是一场真心为民的行动,要深进到群众中往,用眼睛往官场民情,

 用耳朵往聆听民声,专心往感受 ***,这样才能了解群众的情况,才

 能为找准源头为民解难事、办实事,才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更多惠

 及民生的好事。只有真真地为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赢得百

 姓的掌声和信任。

 走基层、解困难、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践行凡事

 把群众放在第一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行动往为老百姓

 干实事,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践行群众线路的决心和毅力,感遭到

 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怀,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做事接地气,不走过

 场。

推荐访问:下基层 例文 接地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