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深度教学策略探究

钟诗汪

深度教学是克服对知识的浅表性学习、表层学习、表面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的局限性,基于知识的内部结构和实质,通过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导向学科素养的教学。它要求学习者深度理解知识内涵,主动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系统和意义系统,并有效迁移运用于解决真实情镜中的问题,追求在获得知识意义、建立学科思想、发展学科能力、丰富学科经验的基础上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在进行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教学时,运用“五五”互动式教学进行深度教学尝试,以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五五”互动式教学即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五个环节:目标引领、创设情境、精讲点拔、引申拓展、梳理归纳;学生课堂学习五步骤:自主学习、启发思考、合作探究、协作交流、反思提升相对应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深度教学的必要性

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一是教与学的目标一致性决定的,二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决定的。我们的教与学是一种具有相融性的一体化关系,教与学一致性是教与学的相融属性。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需要建立在教师深度教导、引导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学习,由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具有发展性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依然存在着诸多浅表性的学习、表层学习、表面学习的局限性,表里不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往往演变成了教学形式的改变,诸如教与学在程序上的简单翻转和在时间上的粗暴分配,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观、价值观、教学观、教学法依然陈旧落后,对学情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解剖,教学设计落后,教学环节呆板。通过深度教学将历史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和学科经验的融合,实质性地渗透到学科核心素养中。

二、深度教学路径方法

1. 目标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本课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更是考试评价的根本标准。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对于知识点的把握。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借助于该种教学方式,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加强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相应知识点的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本课课标要求是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和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师教学时紧紧围绕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对五四运动精神的理解。而在课标的基石上确定本课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目标,不至于盲目无从地学习。自主学习无目标性的学习是无效学习,只有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地学习才是有质量的学习。在本课根据课标要求确定四个学习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事实;知道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这样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使学生对本课学习有个整体认识。

2.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情境创设有多种方式与方法,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创设适合年龄段学生的材料情境、故事情境、視频情境、表演情境和问题情境等。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自己对于学生学情的把握和对于课堂教学重点内容的分析,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时,鼓励学生通过问题解答的方式,加强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把握。借此,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一定地提高,并且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思维方式的学习。因此,教师能够借助于问题情境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一定地提高。本课教学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相关视频资料,通过直观的影视资料营造学习氛围,情境创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结合现有的活动提出: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

如,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时,展示巴黎和会时三大巨头和会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巴黎和会紧张的会场气氛,提出问题: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是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的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重点通过视频现场播报:关于山东问题演说,抛出山东问题的由来及解决方法,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由深度教学引入深度的学习。因此,借助于对问题层层深入地探究,学生能够实现对于历史知识的把握,因而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历史,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合作探究,精讲点拔

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相关问题,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与方法。借助于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也能够实现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以帮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加强对于课本内容的把握。同时,教师也能够借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进行一定的培养。在本课中设计了七个问题探究,分别为:探究一:巴黎和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探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探究三: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探究四:五四运动比较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探究五: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探究六: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探究七: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组织学生前后桌进行讨论,而这七个问题探究设计有层级性,问题不断深入,难度不断提高,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探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这一问题相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学生基本能够从容回答,教师简单讲解: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探究六: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这一问题牵涉面较广,学生回答较为不完整就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列表领导、思想、结果、前途、革命时代等对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比较,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掌握。

4. 引申拓展,协作交流

学史可以明鉴,学习历史让人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用历史的唯物史观看待当今社会和世界的发展进程。学习历史立足于社会现实,通过历史教与学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如,通过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学生对史料的互相合作讨论交流确定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教师进一步引申拓展,提升学生的认知:我们就是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5. 梳理归纳,反思提升

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对本课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整体把握,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从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目标是否实现等方面进行反思,认识自身课堂学习的不足,以改进今后每课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如,本课教师归纳了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它蕴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同时设计多道选择题,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如教师设计:下图为沈泊尘的一幅《工商学打倒曹、陆、章》的作品:與此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武昌起义 B. 禁烟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五四运动

此图较为形象,两个拳头说明工人和商人的力量强大,学生为手掌式放在中间,说明学生较为弱势,得到工人和商人的保护,三者都对准了曹、陆、章,此题答案自然为D。

三、深度教学的意义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通过深度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实现理想与实践同步,在教与学中相互传承并创新,把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让置身其中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教与学所带来的乐趣,让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好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过“五五”互动式深度教学,使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开发每个孩子的个人学习潜能,发掘和超越自身学习能力,促进每个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地成长,真正提高当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教与学本课 楷书的教与学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4期)2022-05-31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24期)2022-05-18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2021年11期)2021-12-22《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22期)2020-12-18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0年4期)2020-07-08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成长(2020年3期)2020-05-27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20年7期)2020-04-09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民主与科学(2017年3期)2017-07-0695年前的“五四运动”齐鲁周刊(2014年16期)2014-05-07

推荐访问:素养 探究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