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寓德于教心得体会

正题: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寓德于教心得体会

所在年级:高三

教师姓名:史利建

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三中”的教师,只有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视为己任,才能使教书与育人相得益彰。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力求将两者结合起来。从教十几年来,我常常是对教材中的语言材料精心挑选,做简单化和条理化的讲解,拿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学昌乐271教学模式后我更是注重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和思想,升华文章主题等。同时抓住时机,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自己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努力纠正课堂上只重学习,不重德育的现象。

我们所教育的对象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对社会问题还不是很关注,还不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在一些学生身上发现其陋习,并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以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为例,就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在本单元的课堂导入环节(warming~up),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 Do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homework?② Do you often help old people or little children when they need help?③ Are you willing to do public service work without any pay?

要求学生在思考之后给出答案。学生有的回答yes,有的回答no,其中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以肯定为主。但当我问及第三个问题时,不少学生回答no。由此可见,不少中学生已经染上了当今社会的流行“病毒”——一切向钱看。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当时并未置可否,只是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目的是让学生先发现自己。紧接着在pre~reading环节中,我选择了教材给出的六位伟人或名人中学生较为熟悉的两位:Norman Bethune和Sun Yansen ,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生平事迹,并让学生同时思考以下问题:Why do you think they did so? What qualities can you find in them?之后,我再次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时,学生回顾刚才warming~up中的第三个问题,就认识到了与伟人相比,自己的狭隘和不足。试想一下,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对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品德说教有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我们直接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未必接受;而通过这种自我发现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判断的空间,让他们没有被迫的感觉,却同样达到了帮助他们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reading,文章通过一个穷苦黑人工人伊莱亚斯之口,讲述了曼德拉的生平事迹。文章又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伊莱亚斯向我们介绍1952~1963年间的遭遇;第二部分伊莱亚斯讲述了他本人在罗本岛监狱得到了曼德拉的帮助,非国大(NC)掌权后,他又回到罗本岛监狱担任导游。这种写作方法有别于惯用的直叙手法,尽可能剔除了作者的主观看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两篇课文紧密相连,所以我将两篇课文合为一节课,利用完整的故事,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曼德拉的伟大之处。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要求学生在进行first reading(粗读)之前,先展示给他们这个问题:What did Mandela do for the black people?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第一遍阅读掌握故事梗概,并分析总结出这位伟人的优秀品格,如active(积极的),helpful(助人),unselfish(无私的),determined(坚定的),dedicated(奉献的、献身的),等等。学生的阅读任务明确,很快就完成了对这位伟人的初步认识。在进行second reading(精读)时,我利用comprehending中的True or False sentences的练习方式,拿刚才在first reading中总结出的曼德拉的优秀品质去一一对应。如其中有三个句子是这样的:① Elias was happy to blow up government buildings。②Mandela thought violence was a good way to help the black people。③Mandela let the guards in the prison study in his school。前两句依照文章内容去判断都是错误的,但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判断正误的层面上,而是让学生进一步说明其错误的原因。比如第一句,因为由文章可知伊莱亚斯并不喜欢暴力,(As a matter of fact, I don"t like violence), 但他却说“ but I was happy to help because I knewit was to realize our dream of making black and white people equal”,可见曼德拉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及个人品德魅力对伊莱亚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在最后环节post~reading,即主题升华阶段,先让学生主动表达对这位英雄的看法,然后问他们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reat man to improve ourselves?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这样一节课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又使他们得到了教育。最后我给学生留的homework是假设曼德拉先生仍在狱中,请向南非政府写一封信,要求释放曼德拉先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余进一步查阅关于曼德拉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学识。

本节阅读课我采用了让学生阅读伟人——了解伟人——评价伟人——学习伟人——提高自己的教学流程,既完成了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时地有所

感有所悟,将学生普遍反感的所谓“大道理”自然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真正地起到了“寓德于教的作用”。

“寓德于教”材料

常德市江南实验中学 徐潜

“数学教学无德育可谈”,同行之中也不乏其论。其实不然,数学中的德育思想教学乃是协调师生合作的楔子,如果运用得当,数学教学也能事半功倍。本文拟就德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教师自身 素质,争取表率效应。

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不仅是师德的体现,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教师执教严谨就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治学严谨,教师思维敏捷、活跃就会使得学生富有朝气,充满创造精神。

寓德育于数学之中,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育人的认识,增强“寓”的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十几年来,我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及《数学方法论》等理论,还自订了《数学通讯》、《现代中学数学》、《初中生》等多种杂志,作了大量笔记,然后把适宜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理论摘录成册,作为“佐料”自然地输送给学生。再者,教师的认真态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比如,备课就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质量,备课不但要有深度、广度、方法和效果,而且要结合本科目知识纵向去备,与其它科目关联着的知识横向挂钩,尽量使自己这堂课在最短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作用,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激情。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中学数学课本也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的数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古代科学家们的杰出成就、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等等。比如,《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负数”这个概念,在世界上,中国也是最早使用它的国家;
祖冲之的圆周率研究的辉煌成就,表明我国古代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
九年义务制课本在安插的“读一读”、“想一想”,许多内容具有一定价值的可读性,如果教师在课余把内容进一步深化,带领学生一起去看,很大程度地能起到带动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的热情。

三、根据数学的严密性、实践性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数学来源生产实践且又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教学可以通过具体概念、法则、定理、命题的教学,通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在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正直讲理的思想品质。

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于疑难问题要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搞清楚来龙去脉;
所以,在数学这种思维变化当中,教师应当努力去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用数学的创造和发展史,说明数学是数学家们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反复实践,不怕挫折失败,经过无数次论证的结果,教育学生学数学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数学教学是一个细致而必须具有耐心的输导过程,数学语言要精炼,板书要工整,格式步骤要清晰,多了有画蛇添足之感,少了不能说透问题,教师要用数学这种完美观点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整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寓德于教材料 石门县第六中学 邓海林

一、加强德育,义不容辞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

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尤其中小学的教学更是如此,这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以我校为例。我校为农村寄宿制中学,留守学生多,一般十五六岁,年龄小,知识少,好奇、贪玩,辨别能力差,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生事业的基础。

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方面为这些天真可爱的中学生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拜金主义、金钱万能”的影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轻读书、重经商的思想苗头,致使有的学生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

中等生和差生就本身而言,天资并不十分差,大多数聪明伶俐。经调查了解,他们中一部分认为学习不好照样可以赚大钱,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理想是将来当美容店的女老板,既神气又阔气 ;
有的学生讲,他要像马云一样,用互联网改变世界。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考大学还不如在电厂当工人,挣钱又多又省力。

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受经商热、下海热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 ;
二是读书无用论冲击了年轻一代,认为“教书的不如卖盒饭的,造原子弹的不如贩鸡蛋的”。因而相当多的学生家长不想让孩子吃亏,而有些学生自己也不想好好读书继续升学,因而错误地认为父母会为我安排好的,只要有一碗饭吃就行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无论学校行政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这样做不仅是贯彻执行教育法所要求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二、研究大纲,指导实践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教给学生对于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在现行的地理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够把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课外活动,增趣添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好方法。

1、组织专题讲座。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人的轶事趣闻,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事。如爱迪生钻研实验,不怕挫折,长大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的奋斗历程;
选择举世瞩目的居里夫妇以身殉职,献身化学事业,为人类做贡献的事迹,举办居里夫人生平事迹报告会,使同学们激动不已,深受教育。

2、组织参观,了解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读死书无用,只有把书本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组织野外考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于自然中明白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总之,贯彻执行“教育法”,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挖掘教材,积极渗透,既要传授知识,发展培养各种能力,又不放松思想教育,才能达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寓 德 于 教 工 作 总 结

通过这一学年度的寓德于教的德育教育,成效很大,也存在一定差距,现总结如下:

一、收效很大

1、班上的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发愤学习的学生增多了,原来个别懒散的学生现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比以前爱学习了。

2、大多数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大胆举手答问,作业认真整洁,独立思考等。

3、班上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加强了。一是学生学会了节俭,不乱花钱,在校节约用电,在家里不挑吃穿;
二是学生懂得了尊敬老师、父母,文明对待同学。他们在校内外主动招呼老师,有些同学还能主动帮助老师搞好班上的工全;
在家里能孝顺父母、长辈,利用节假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三是学生之间互相谦让,对他人的过失能宽宏大度;
四是学生学习比以前勤奋多了。

4、环保意识的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了,首先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语文方面的朗读、习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素质也提高了。

二、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个别学生由于语文基础差,学习上仍感到吃力,因此有厌学情绪,如我班的熊俊,就多次旷课,后经多次劝学方未流失。个别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十分明确,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加强。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往后针对班上还存在个别问题,区别对待,因人而教,在来期的“德”的教育上,重点解决,把“德”落到实处,让“德”真正寓于教学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7年12月

历史教学中寓德于教心得体会(共11篇)

语文教学寓德于教心得体会(共9篇)

历史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历史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初二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