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立意选材

 中考作文指导——立意与选材

 复习目标:

 1.明确作文中选材与立意的关系;

 2.掌握与立意要求和选材方法;

 3.在实际案例中感知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复习重难点:

 掌握选材与立意的方法和要求,并完成写作。

 复习过程:

 一.关于立意的指导。

 导入语:前两天啊,老师碰到个亲戚的孩子,写了一篇《假如我是老师》,里面写自己想做一个贪财、不负责任、毫无公平之心的老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文章会的高分吗?我想这种文章肯定会被打入冷宫。但是也有一些文章,整体看来写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偏偏得不了高分。大家想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有关此方面的关键问题——立意。

 1. 请同学说说什么是立意。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确定好。

  2.把握立意的要求。

  请学生说说你认为一篇好作文,它的立意的要求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明确: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一〕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最好是健康向上,体现出现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当然,社会生活中不乏阴暗面、消极事。考生也并不是不可写揭露社会之阴暗面、消极事的文章。关键在于中学生知识面窄,人生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分析问题时往往缺少理性,容易片面化。只写揭露社会中阴暗面、消极事,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看问题绝对不能片面化、绝对化。切莫只顾自己宣泄情感。

 (二)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

  (三)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我们可以从小题材、小问题落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主旨。

 ( 四 ) 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请学生看几位同学的作文立意,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从而引出立意新颖的常用方法。

 (1)如写“拔河的启示”,一般人常会想到“人多力量大”,如果从别的角度想一想,诸如“贵在鼓劲”、“提倡韧的精神”、“啦啦队的精神”等,就可能写出见解新颖的文章。

 ——“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便能开拓出不俗的立意。

 (2)如写《我爸真傻》,我们如果仅从字面的“傻”字构思立意选材,恐怕不易有什么新的突破,但我们如从“不傻”二字立意写出看似“傻”而实质不傻的高尚情趣,那文章当然会显得新颖而深刻了。

 ——“反弹琵琶”。即运用逆向思维,敢于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

 (3)某同学写话题是“我”的作文,在文中的“我”是一条河中的小鱼,写了目睹十年前和十年后小河的变化,点出了环境的污染。

 ——聚焦时代。即文章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的热点,反映时代精神,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常写常新。写对于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进去。这样的文章,革除陈腐之气息,尽吹新鲜之微风,让人耳目一新。

 3.关于立意的课堂练习。

 (1)出示题目和要求: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立意练习。(要求写两三句话。如:我想到了——。)

  (2)学生打草稿,交流汇报。

 二.关于选材的指导。

 导入。拿到一道作文题,立意定下来之后,接下来考虑的就是选材。作文选材的范围很广,正因为此,有些考生反而失去了方向,要么抓耳挠腮,一时不知从何人手;要么选材流于空洞,缺少真情实感。其实,特别是对于记叙文而言,材料的范围是很宽的,一个事件(重大的或平常的)、一个人物(高尚的或普通的)是材料,一个情景、一个场面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都是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来自我们对它们的感受、思考和认识,而这些感受、思考和认识,也是我们要积累的写作材料。

 1.掌握选材的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选材才能获得高分呢?可采取以下方法。

 (请学生先看片段,然后说说片段写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段怎样的片段。然后教师揭示出选材的方法。)

 一、选真实的素材。

 “感人心者在乎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就是说,作文要立足于现实,从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事写起,写出切身的体验,说出内心的感悟与震撼,如此,内容才会具体,感情才会真挚,从而感染人。

 片段一:

 从柜角和墙脚的夹缝中看到两只小爪子,接着,是一对可怜巴巴的眼睛。这是一只小老鼠,它悄悄地出来,小心地嗅着什么。

 “姐。它准是饿极了!”

 弟弟的话使我心里一动,我竞可怜起这只老鼠来了——饿的滋味毕竟不好受呀!一只小小的老鼠能吃多少?我干嘛非要打死它呢?想到这,我放下火钳子,从弟弟手里拿过丰块饼干,轻轻地放在老鼠刚才露头的地方,走开了。一会儿,只见老鼠咬起饼干慌慌张张地离去……

 过了些天,我拉开抽屉时,惊呆了:抽屉里一片狼藉,崭新的作业本被啃去一角,旁边还有不少老鼠屎。

 唉,老鼠,毕竟是老鼠啊!

  (选自《灭鼠记》)

 点拨: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来写老鼠的可怜与可恶,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在赞赏小作者心地善良的同时,也为老鼠的劣习不改而痛恨。

 二、选小巧的素材。

 据说,宋朝有个姓马的画家,他画山,画水,画庙宇……总是画其中一部分,从不画全景。然而他的画,山水灵动,人物鲜活,人们干脆叫他“马一角”。马一角的聪明之处在于选材以小见大。其实,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凡文学大家都善于从小口切入,以看似平凡的琐事来反映重大题材,达到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

 片段二:

 我从爸爸手里接过针,犹豫起来:怎么挑才好呢?用劲大了,怕妈妈叫疼;用劲小了吧,又怕刺儿挑不出。要是不赶快把刺儿挑出来,妈妈的手指就会发炎脓,那样她会更痛苦。于是,我让爸爸紧紧捏住妈妈手指的两侧,我看准刺儿的部位,沿着刺儿的周围拨开皮层,使藏在里面的刺儿露出来。我小心翼翼一针一针地挑着,拨着,刺儿终于露了头,我用针尖朝上拨一次,妈妈便咬一次牙,眉头拧成了疙瘩……经过一阵忙活,该死的刺儿总算被我给挑了出来,最后我在妈妈的手指上摸了摸,捏了捏。

 (选自《第一次给妈妈挑刺》)

 点拨:亲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而小作者就是选取给妈妈挑刺这样细小的琐事来写,通过“我”的心理、动作刻画,彰显了对妈妈的爱。事件虽然细小,但表达的亲情主题却是深刻的。

 三、选有趣的素材。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就是每天刻板地工作与学习,许多时候,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于生活中,乐此不疲,老师诙谐的批评,同学善意的嘲讽,朋友无理的取闹………诸如此类的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假如我们把这些闲情趣事用生花妙笔记录下来,必会感动每一个生活在平中的人。

 片段三:

 睡得酣畅漓。老政笑眯眯地走下讲台,轻敲“老大难”的脑:“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口气温柔俨然“大”里的唐僧。同学们都已经忍笑憋到内伤,但显然“老大难”未曾感受到老政的温柔,依然酣然梦中,面泰然。只见老政抬起手掌,用尽全力拍了下去,这下去非死即伤,我们都替“老大难”担忧。没想到掌竟然落到了桌子上,声如雷震。“老大难”猛然醒,霍然起立,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下雨了?这雷声这么大……”众人捧腹大笑。

 (选自《老政》)

 点拨:作者定格了这样一个精彩的瞬间:“老大难”在课堂上云游梦中,老政最终用“降龙掌”拍打桌面,惊醒“老大难”,从而才有了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幕。到此,不得不佩服老政的幽默风趣,文章也因此而生动。

 四、选能触发感情的素材。

 人是充满感情的动物,并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所以作文要想动人,就要选择那些能触发人感情的素材来写。它可以是一句激动人心的话语,一个爱意浓浓的动作,一个温暖的眼神;也可以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一株不屈的小草,一棵摇曳多姿的风景树,一场突如其来的冬雪等,它们有时与人的心境相契合,于是便进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片段四:

 每一朵玉兰花绝美得像下凡的仙子,身着一袭洁白的素衣,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她们气质高雅,超凡脱俗,还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如果你深深地吸口气,你会感到那股幽香从鼻腔慢慢地渗入到你全身的血液。每个花瓣静静绽放着,无论开得多么浓郁,散发出来的花香也是清清淡淡的,淡到极致却又沁人心脾,令人闻之欲醉。不管你用多么美丽的词句来形容她,非但不嫌过分,甚至总觉不足。因为她是把一冬的积蓄都化作了美,来装点春日的。

 (选自《我爱玉兰花》)

 点拨:作者笔下的玉兰花之所以绝美得脱俗,是因为它“洁白的素衣”,它“淡淡的香气”,它的端庄素雅,这些正是作者自我的写照。以玉兰花来言志,是文段的高超之处。

 五、选历史经典素材。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风流人物、志士仁人,更不乏英雄事迹、动人“史诗”。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成《史记》;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岳飞精忠报国,赢得世人景仰;文天祥威武不屈,丹心一颗照千秋;谭嗣同舍身求法,用鲜血为后继者铺就道路……

 这些人和事是生动的教科书,或点燃信心,鼓舞斗志;或激起共鸣,催人泪下;或发人深思,启人智慧。作文时,准确扣住题目要求,生动演绎其中一个或几个精彩故事,以事寓情理,定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

 片段五:

 当吴王夫差的人马攻入越都,当五湖大战以越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会稽山上的五千残兵败将令勾践掩面长叹。拔剑自刎欲以死谢罪。但大夫文种苦苦的哀求、贤将范蠡坚定的眼神、五千将士不屈的斗志让他明白:不能轻言放弃。他登高远望国土,那是他祖先的土地、子民的家园啊!回首,他毅然脱下龙袍不顾一国之君的尊严,主动向吴国求和。当他那高贵的双膝跪在冰冷的地上,当夫差的双脚踏在他坚硬的背上,当吴国的士卒把他当奴仆一样地使唤,他心中有恨,眼中有痛,但脸上却挂着笑。

 (选自《选择》)

 点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向来为大家所熟悉。以上片段就是撷取了其中的一个瞬间,作精彩演绎——越国与吴国交战兵败,在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面前,勾践选择了后者——把我们又带到了那个兵荒马乱、诸侯争霸的年代,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六、选时事新闻素材。

 文章和诗歌要反映时事,为现实生活而作。的确如此,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因为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永垂不朽。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学会从时事新闻中开掘写作素材:我国云南遭受地震,日本地震海啸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这些时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由身边的人和事写出对时事的看法,这样的文章才有看点。

 片段六:

 就这样袭来,没有任何征兆,灾难就这样笔挺挺地躺在我们面前。瞬间,天堂与人间,白天与黑夜分界模糊不清。那张张惊慌的面孔,那饱含辛酸的泪水.那双双无辜的眼睛,把人们的心拽得生疼,不可名状的痛已深深地植根于汶川这片土地上,更永远地烙在四川人民善良的心田里。废墟、尸体、泪水……不知道这痛苦有多深。

 温家宝总理来了……

 救援人员来了……

 无数志愿者来了……

 文化艺术界人士来了……

 就这样默默地伸出你的手,把更多的阳光给予那些受难的人们。

 我们昂起头,不哭!

 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灾难定会过去。抬头望天,依然是湛蓝湛蓝的。

 (选自《昂起头颅,我们不哭》)

 点拨:本文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生动地刻画了温总理、救援人员、志愿者、文化艺术界人士等支援灾区的感人镜头,富有时代气息。

  2.课堂练习。

 1.一个学生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后来老师又帮他做了修改。看前后两篇,请学生说说两者的不同。

 【病文展示】

 我家的“总管”

 一个家庭,柴米油盐、吃喝拉撒、亲朋故友、迎来送往、一家老小,大事小事,千头万绪,琐琐碎碎,总得有一个人来打理,这个人就是家里的“总管”。

 我家的“总管”是我妈。事无巨细,她无一不管。

 每逢新学期开学前几天,妈妈每晚都管着我,只肯让我看一会儿电视,然后叫我回房睡觉。妈妈说她想让我提早进入学习状态。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是爸妈想独享“电视之乐”。想着想着,我进入朦胧状态中,依稀听见爸爸的鼾声,而妈妈却在独“管”电视。

 每天晚上,妈妈反复唠叨的一句话就是:“别看了。快去做作业吧!”

 “这‘总管’真行,看一会儿电视都管。”我心想。

 “好啦好啦,别再看了。”

 “我的好妈妈呀。”我边说,边暗示爸爸,“让我再看一会儿吧。”

 “是啊.就让她再看一会儿。”真好,我的好爸爸,我心里暗喜。

 “唉,我亲爱的妈妈,这下总不要再管了吧!”我的嗓门大了起来。

 “嗯——不行。这样吧,明天星期六,放假看电视.好不好?”

 “明天?”我又向爸爸投去求援的目光,爸爸也很无奈。

 我家的“总管”,里里外外一把手,大事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前天一同学过生日,我准备买件礼物送去。但“总管”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让我亲手做一张精致的生日贺卡送给同学。

 我家的“总管”忙得很,一日三餐,营养搭配;一年四季,衣服加减;日复一日,卫生清洁……哪一方面都有“总管”操不完的心,哪一天都有“总管”管不完的事。

 在“总管”的教育下,我走出失意的低谷,重新找回自我;在“总管”的严厉批评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让我傲然崛起……

 【成功升格】

 我家的“总管”

 谁说只有宫廷里才有总管,我家也有一位“总管”。这“总管”就是我妈。(开篇留有悬念)

 我家的“总管”那真是名副其实,可谓事无巨细,无一不管:上管“太后老佛爷”——奶奶,下管“七品芝麻官”——我,而且一管就灵,管即有效。(语言风趣幽默)在人们的印象中,谁都招惹不起“太后老佛爷”,但在我们家,“太后老佛爷”却像下了岗一样,没什么特权。

 “老佛爷,这个不能吃,已经变质了,应该扔掉啦!”细细一听,又是“总管”与“老佛爷”的对话。

 “这就不能吃了?扔掉太浪费啦。”

 “我的老祖宗呀,这可不是什么浪费,吃下去是要生病的!”

 “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啦!”

 “老佛爷呀,不是我不听您的话。您老看,这都发霉啦,今天吃下去明天就得去请大夫。您老知道吗?”

 “总管”真够厉害的,一向说一不二的“老佛爷”还真的不吃剩饭了。我家“总管”说出的话就是“最高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得照办。

 (写“总管”管奶奶吃剩饭)

 劝“老佛爷”有高招,管我这个“七品芝麻官”,“总管”同样得心应手。

 “别看了,快去做作业吧!”

 这“总管”啥都管,看会儿电视都不行,好像“自由”跟我没关系似的。我在心里暗自嘀咕。

 “好啦好啦,别再看了。”

 “我的好妈妈,”我边说,边暗示爸爸,“让我再看会儿吧,我的好‘总管’。”

 “是啊,就让她再看一小会儿吧。”真好,还是爸爸好,我在心里暗暗感激。

 “我亲爱的妈妈,2比l,这下总可以让我再看一会儿子吧!我先发制人。

 “不行,马上做作业,不然没收这个月的零用钱”,妈妈说的斩钉截铁。

 “别啊,我马上去做作业,怕了你个大总管了。”面对这么一个雷厉风行的老妈,我只好乖乖去做作业了。

 妈妈不仅对我学习管,就连一些生活的小事也管。前天一同学过生日,我准备买件礼物送去。但“总管”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让我亲手做一张精致的生日贺卡送给同学,说什么从小就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动脑动手的能力。(略写“总管”管“我”送生日礼物)

 瞧,这就是我家的“总管”。

 教师总结

 第一篇习作以“我家的‘总管”’为题,从妈妈“事无巨细,无一不管”的角度切入,比较有新意。但是全文读下来,总觉得“总管”的个性特点不够突出,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

 一是选材不够精准,不能多角度凸显“总管”的个性特点。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写了“总管”不许“我”看电视这一材料,并以“开学前几天每天只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和“开学后只许我星期六晚上看电视”这两件事为例,来表现“总管”对“我”学习的关心,笔墨过多。为能全面反映“总管”的个性特点,建议删去其中一件事,再从其他角度精选一事来写,例如对家里其他人生活上的“管”,从而突出“总管”关心照顾家人的性格特点。

 当然除了选材上的不精确,文章的是开篇比较哕唆,结尾也稍显拖沓,缺少点晴之笔。

 第二篇升格作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提升了很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妈妈对老人、对孩子在生活和思想上的关心和照料,点面结合,详略有致,使妈妈这个“总管”的形象活灵活现。在写法上,作者主要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比如对奶奶就用商量、劝说的语气,表现其对老人的耐心和尊敬;对“我”则果断、坚决、不可通融,表现出一个母亲的严厉。作者将这些分寸掌握得很好,使“总管”这一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 让学生讲讲:今天我们学习了选材的方法,如果让你写“母亲”这个话题,你会写什么事情呢?

 3.欣赏妙文。

 让我们看看关于写母亲的两篇优秀作文,然后谈谈你对这两篇文章的感想。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在变,可妈妈的爱却不曾改变。

  十多年前,妈妈由一个白衣少女变成了家庭主妇。伴随着我的成长,母亲白嫩、柔软的双手不得不接触各种家务——淘米、洗衣,她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的手不再细嫩,而变得有些粗糙、干涩。

 傍晚,母亲陪着我读书。她将自己的手轻轻搭在我的背上,一会儿,充满爱意的抚摸我的头;一会儿,贴贴我的脸。当我生病卧床时,母亲用那双粗糙干涩的手,在我手臂上涂抹药膏,将手背放在额头上感受我的体温。那双手并没有光泽,但每每碰到我,我仍感到无比舒服、温暖。

 上初中了,学费更多了。父亲一个人在外打工,根本不够维持家用。母亲为了让我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吃好、穿好,她全然不顾及自己,在工地上找了份工作,工地的钱并不容易挣,为此母亲付出了许多,她的手被钢铁、砖块划满一道道裂痕,“这哪是一个三十多岁母亲的手?”我问自己。

 一切的一切迫使我来到工地,我想看看母亲究竟做什么工作。我在碎砖泥土躲闪中来到一个拐弯处,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小名,我环视了一周,才看到正带着安全帽的妈妈。她站在一个不断往外溢水的水坑里,穿着雨靴,周围站着几个背着手的男人,没有人上去帮助早已汗流浃背的她。我哭了,泪水流得那么纵然,我跑过去,拉着妈妈的手:“妈妈,你怎么干这种活儿?”妈妈笑着用那双满是裂痕的手轻轻为我抹去眼泪,然后一甩“妈妈不累”。那手是那么粗糙,扎得我很痛很痛。

 晚上我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拉着那双手,天哪!我根本不敢相信,那大小不一的老斑、凹凸不平的指甲,粗大的骨节和绽起的条条青筋,母亲为了我都做了些什么?我的泪又来了。

 妈妈的手一天天在变,变得那么粗糙,这种种的一切都是母亲为了我,为了这个家。那手虽粗糙,却充满爱和温暖,那份爱和温暖不曾消失过。我要带着这双手,让它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站。我要改变这双手,让它变得和从前一样的细嫩、光滑。

 

  我的母亲

 “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这是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说的一名话。的确是这样,母亲是伟大的灵魂,是我失败时的伴侣。同样也是生命的绿洲。(是啊,母爱是值得我们一生歌颂的)

 在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出母亲清晰的背影。小时候,妈妈送我上学前班,由于是第一次进学校,马上要获得知识,所以对整个校园充满了陌生感。可这时,母亲用手拍拍我肩,安慰我说:“别害怕,我在外面,等到你下课。”我两腿发抖,缓缓走进教室。不一会,老师从容地走来,这我们上起第一堂课(为我们上起了第一堂课)。然而,我倒不那么自然。忽然,我的目光透过窗户,看见一张熟悉的笑脸,原来是她——母亲!我喜出望外,心里想:妈妈这么鼓励我,我一定要争取得到她的表扬。于是,我挺直腰,开始专心致志地听课。是母亲,是她陪伴我上完我的第一堂课,此时,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感人的一个事例,在窗外陪着“我”上完第一节课,相信从此小作者一定能专心致志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会让妈妈失望。)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里,我在花园玩游戏,捕着蝴蝶。瞧我!使出全身上下的力气,对准一只粉白的小蝴蝶,猛地扑过去,没想到扑了个空。“呸!呸!呸!”真恶心,我拿手往嘴里掏,可草像不听话的孩子,总不听从我,唉!还是回家洗洗吧!“来,给你纸,擦擦嘴。”哦!这有冰淇淋,是你爱吃的香橙味。原来是妈妈,我的眼眶湿润了,两颗金豆豆掉了出来,嘴里断断续续地叫着:“妈妈妈!”这时,母亲像天真的小孩子,酒窝又展开了,灿烂的笑容多么迷人。(描写独到,通过对妈妈笑容的描写体现出了对作者的深沉的爱)片刻后,她拿出毛衣,开始织。我心里仿佛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在我的记忆里,已不记得母亲关心了我多少次,我该有一点回报吧!一天,妈妈下班,刚换上鞋,就闻到了饭菜香:“咦!什么香味?”妈妈寻味到了厨房,这下她可乐了,因为,我正在厨房做饭呢!我像个大花猫,脸上沾满发脏东西,做饭可不容易。想想妈妈,十多年来都是这么任劳任愿,我是多么幸福呀!(小作者很把为妈妈做饭当成是一种幸福,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日历一天天翻过去,我也渐渐长大,懂事了。我想对我那慈祥的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点评:文章感情真挚,通过三件事例表现出了妈妈对我的爱和我对妈妈的爱,描写真实细腻,令人感动。文章让读者充分感到了文中的妈妈的慈爱和“我”的懂事。

 教师总结。

 三.完成练习。

 1、出示题目:以“你在我心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学生思考立意和选材,完成填空。

  我文中的我是

  ,你指的是

 ,文章的立意(中心)是表现

 ,我的选材有

  ,其中详细写

 ,略写

 。

 3、学生汇报。师生点评。

 4.完成这篇作文

推荐访问:写作指导立意与选材 立意 作文 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