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弱势群体保障问题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整体社会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还处于不平衡的局部小康水平,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尤为明显,低收入人群大量存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能很好的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处于一个较为稳定良好的状态,这就给我国的长治久安以及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在详细介绍我国弱势群体现状和弱势类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关于弱势群体的保障体系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弱势群体保障法律法规,扩大救助范围等具体可行的完善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关于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弱势群体保障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形成原因;弱势类型

 目 录

 TOC \o "1-3" \h \u 17825 引言 4

  26155 一、我国弱势群体概述 4

  23133 1.弱势群体概念界定 4

  6787 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构成 5

 2.1 26960 贫困者群体 5

  24282 2.2失业者群体 6

 2. 26973 3残疾人群体 6

 2. 5537 4老年人群体 6

  17890 二、我国弱势群体现状 7

  3236 三、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

  3515 1.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7

 1. 13967 1相关法律不完善 7

 1.2 29498 救助范围覆盖率不高 8

 1. 9588 3救助水平相对较低 8

 1.4 27915 救助对象相较不太公平 8

  30373 2.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

 1. 1828 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9

 1. 8816 2我国传统的法律观念影响 9

 1. 11302 3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9

  30313 四、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保障问题 10

  13022 1.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10

  30579 2.扩大救助范围 10

  6348 3.对救助工作人员加大专业医疗救助培训 10

  4262 4.对被救助人员一视同仁,并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素质 11

  22999 5.完善我国教育机制,提高教育程度 11

  24253 五、结语 12

  5774 参考文献 13

  9150 致谢 14

 引言

 群体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人类学范畴来说,群体是由经济结构,文化教育程度,社会认知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及两个以上人群组成的。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再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因此我国的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而且分布尤为广泛的重要群体。我国的弱势群体的“弱势”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们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群体。弱势群体因为生理、心理或者其他人为原因而形成了经济极为拮据的生活局面,日常收入微薄,不能或者很难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其次,弱势群体的社会政治地位较弱,无法或者很难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公民权利;最后,弱势群体的社会竞争力较弱,这也就是说他们在就业、接受教育等方面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期处于弱势状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一个国家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视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不容忽视的前提。因此,对于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一、我国弱势群体概述

 1.弱势群体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主要是包括儿童、老人、身体残疾者、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他们在整个的社会层次结构中,经济收入水平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准较低即个人恩格尔系数较高,劳动力丧失或者较为薄弱。弱势群体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于我国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幅度较大以及社会结构调整剧烈造成的,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体制转轨或结构调整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邓伟志.《让弱势群体从弱到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界定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有三个标准:首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此类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并且处于失业状态或者失业边缘;社会保障不稳定。其次,如果按照社会学标准进行划分,?社会弱势群体可能社会地位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生活当中等;,?最后,如果按照政治标准进行划分,弱势群体会因为某些原因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并不能很好的享受到公民权利等等。

 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构成

 2.1贫困者群体

  人类社会学中定义中所定义的“贫困人口”是指社会中的那些生活在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的人口。这些人因为自身的生理或者心理缺陷,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以赚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的整体社会也处于一个不断转型的时期,在这个转型的阶段中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低收入人群,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会随着社会的总体发展而不断增加。但是,社会学中之所以把低收入人群定义为贫困群体,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是因为缺乏就业机会才无以谋生,而是因为这些人缺乏一定的谋生能力,故而这里称之为“贫困人口”。

  在中国城市和乡镇的贫困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经济收入欠佳的企业员工,没有经济收入的残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根据国家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的城市和村镇贫困居民占全国的城镇居民的比例高达9.7%,有6000万人左右;其中的贫困家庭大约有7560户,在非农业家庭中占据8.5%。按照我国制定的贫困标准进行计算,贫困人口在城镇已经达到15630人,总的居民户数为3580户贫困家庭。中国贫困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且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到2013年,我国的低收入人群已经有9800万人,从这些数据看的出来,在中国的贫困大军中,下岗工人,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员工和那些失业工人在低收入人群中占据主要的位置。这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徐少祥.《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

  在农村低收贫困者群体主要涵盖了:低收入的或者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者长时间生病,患病的儿童,老人或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资质的孤寡老人。2014年,我们国家的贫困人数已经达到了很大的数量。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对我国的乡镇和城镇的贫困人口是按照绝对的计算标准计算的,如果按照实际情况,人数会更多。因此,现阶段我国贫困人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就是失业工人,下岗工人和农村的无业人员。

  徐少祥.《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

  [14]李强.《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底层精英问题》[M].鹭江出版社.2010-1-1

 2.2失业者群体

 在17到65周岁期间,而且是有工作和生存能力的,并不懒惰,积极地去找工作机会,但是没有按照当时的?实际水平发放工资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称为事业:1.暂时被解雇,但在不就得将来还会重返工作岗位的人2.在一个工作月内并没有去新的工作报道的人;3.现阶段由于生病或者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无业游民。

 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9-1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存在失业的人,没有工作的,半失业的,完全失业的人构成了中国的贫困阶层,这作为现阶段中国的的过度时期,比较特殊。从一个角度讲,这种完全失业,半失业,没有工作的人的数量在中国基数比较庞大;另外一个角度讲,这些贫困人群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生活背景,就好像有一些原来是国企或者大型集团的子女,还有无法再靠农作物的收入在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农村青年农民。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占较大比例的的这些失业,半失业,无业人群的比例和很大,而且他们这种贫困的状态维持的时间很长,这让他们的生存成为了一个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无业,半失业,失业的这些人群,他们的本质让他们成为了中国发展阶段的一个特殊的过渡。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处于贫困阶段。现在,这个阶层的人数占据总人口数的比例大约为5.7%,在城镇中占据11.2%,在农村中占据2.1%,在这些数据中,准备就业的青年占据24.2%,国企,集团员工占据35.6%,半就业人员占据5.3%。

  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9-1

  谭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1-1

 2.3残疾人群体

 在1990年1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所谓的残疾人是指在他们的身体,心理上存在某些问题,身体的器官,组织功能不健全,不能完成正常人所从事的工作和基本生存技能,或者暂时失去这种功能,在某些事件会恢复正常的人。

  2.4老年人群体

 在国际上,老年人指的是65周岁以上的人都会归纳我老年人的范畴。而在我们国家,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的人。

 昝剑森?.《改革中

  昝剑森?.《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成因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2002?[5]

  林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0年的若干反思》[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1

 二、我国弱势群体现状

 (一)弱势群体人数众多且分散

 我国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基数极大,而且土地面积辽阔,并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同时我国还处于一个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就一直存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深化,社会阶层的变动和新的分配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的弱势群体迅速增加到了九千多万,并且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个省份地区。同时因为他们分布的地域较为分散,因为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差距较大,这就为我国制定不同的弱势群体保护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一来,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制度和法律的建立就变得日益重要了。

 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差异大,水平较低

 目前区域间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同样的养老保险政策,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较高自身缴纳能力强,集体经济实力强大,地方政府财力雄厚,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制度能够得到顺利的推行,农民享有较高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险为例,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农村人均生活保险标准为977元,其中,标准最低的省份甘肃是754元,最高的省份上海达到2785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险水平比较高,在经济贫困农村地区社会保险水平低。据2012年我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977.29元,如以政府每月提供55元的基础养老金来计算,一年政府提供的660元基础养老金补贴仅占农村农民家庭村收入的9.4%,这与当前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低于20%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来说差别十分显著,对于农民来说这保险水平是比较低的。我国的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建设比较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其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水平会比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水平比较低。

 此外,目前,我国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低保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这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比较完善,相反,我国对于弱势群体的保障制度还处于一种低水平不全面的阶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社会保障。

 三、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律不完善

 ?我国的这些和弱势群体有关的法律法规起源于国家民政部的一些文件和规定,没有自己权威的法规明确条文。而且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些弱势群体的基本人生权利收到侵害的可能性非常的大。法律规定的责任人不清楚,惩罚力度不够大,国家政策落实不够,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到现在都没有一部很明确的法律法规的原因,这些导致了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很难去照顾这些弱势群体。

 1.2救助范围覆盖率不高

  在我们国家,农村的社会救济方法中的确切工作原则就是“生产靠这自己,依赖群众,依赖集体,互相帮助,加上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和扶持”,这一原则和方针明确的需要救助的主体就是广大的人名群众,而国家是主要的施加救助的一方。同时国家救助只是占据很小的一方面,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勤劳,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的更好。这也是社会救助的局限性。因此,不论是社会援助,抗争救灾,还是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所要救助的并不是全体的农村的群众,只是其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包括残疾人,孤寡老人,以及孤儿。现在的居民大的社会养老,医疗等问题还是靠员工工作的单位和企业来提供和承担,保险金的发放以及退休工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开支也都是依靠企业和单位来承担。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和社会保障金,原来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和企业的盈利俩维持,现在对于一些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和企业,这些社会分担的责任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也是社会上一些下岗工人的退休工资不能很好的进行发放的主要原因。现在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大,相对欧美其他国家,覆盖面相对较窄。

 1.3救助水平相对较低

 在我国,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是全世界最低的标准,以甘肃省瓜州县的救助标准为例,截止到2007年的数据统计,全县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4元,年人均补差168元,距省市确定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685元仍有较大差距;保障资金缺口大,农村低保资金主要有地方财政负担,省市财政适当补助。2007年,县财政按全县老乡镇农业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预算列支了农村低保资金24万元,省、市补助9.6万元(不含移民人口),累计到位资金总量33.6万元。资金紧缺与保障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由瓜州县的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水平来看,我国对于弱势群体的综合救助仅仅只是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在我国救助的主要意义这是面子工程,只是象征性的做一下表面工作,换一种说法只是为了道义上的援助罢了。比如2003年,我国农村的救助人群达到6210万人,人居768元/年,人均56/月,其中传统的困难户为1776.3万户,五保户243.2万户,其他救济对象248.3万户。在抗震救灾方面,灾民总数为34.1亿人,经济损失达到1850.3亿元,国家用灾民生活的救济款为39亿元,人均达到12.3元。

 1.4救助对象相较不太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一宪法条例似的我国的城镇公民从根本上得到了这样的物质保障的权利。贫困者有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生病的人有社会医疗单位的救助;下岗失业者有政府再就业项目的扶持;老年人也有社会养老保险的赡养。但是,作为农村的公民却无法公平的享受到以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病者无医,贫者收到的社会救济也不是城镇那样的”应保尽保“,而是只有16%至50%的贫困者能够享受到这种救助;得到救助的老年人也是极少的一部分,只是针对那些“三无对象

 ”。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救助制度是不公平的。

 郑晓红.《论弱势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2003第5卷第4期

  郑晓红.《论弱势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2003第5卷第4期

 2.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人权保障体系作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完善和发展收到经济水平的极大制约。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发展极其不平衡,这也就是说我国还不具备建立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基础,这也是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并存在问题较多的根本性原因。

 2.2我国传统的法律观念影响

 远在我国古代时期,法律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管理的工具。这种思维定势现在还深深的存在于我国国家醒着机关工作人员的观念当中。他们在执法的过程当中,忽视了自身对于公民的服务意识,而是一味的强调用手中的权利去谋取自己的利益,这个过程当中就岁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工作人员在面对社会弱势群体时,往往忘记自己是要救助他们,反而私用手中的权利,欺压弱势群体,这就严重妨碍了我国对于弱势群体的保障工作的进行。

 2.3农村基础教育薄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是目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确实极其薄弱的,这也是造成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我过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居住环境相对城市而言较为恶劣艰苦,而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更是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平均教育水平。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样的经济基础下,较少的社会资源分配到农村教育上就更显拮据了。这也是我国教育缺乏公平的一大根本原因。

  邓伟志.《让弱势群体从弱到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此外,由于农村教育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都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孩子的正常需求。农村地区的孩子本身的家境就相对较差,教育可能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法,而落后的教育水平使得他们无法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这也就造成了农村地区弱势群体人数较多的局面。四、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保障问题

 1.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是保障公民因工伤、疾病、失业和年老收入减少或丧失时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证基本生活所需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我国的弱势群体保障体系,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加大力度尽可能的使其得以完善。要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保险三大制度,即事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弱势群体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2.扩大救助范围

 当前状况下,我国真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制度的涵盖范围还比较狭窄,保护措施的具体操作性娇弱,农村绝大多数真正需要受到弱势群体保障的人员却被排除在了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此外,农村地区的人由于没有工资收入,因为就难以享受到目前单方面真对城市实施的救助保障制度,就算是得到一定的救助,也不过是狭隘的“应保尽保”,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因此,要健全并完善我国的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必须扩大救助范围,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弱势群体都能受到一定的救助保障。

 3.对救助工作人员加大专业医疗救助培训

 现如今,我国的服务于弱势群体的相关救助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等都有着一定的欠缺,这就导致我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此,加强救助工作人员的专业医疗救助能力,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可谓是迫在眉睫。此外,还应当对救助人员进行合理科学的人员编制,这样便于国家对于救助工作的分配以及救助人员的调动。与此同时,还应当提高救助人员的工资水平,改善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使其能够适应各个救助环境的需求。最后,政府也可以向社会招募救助自愿者,丰富救助队伍,调动社会各界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积极性。

 刘湘云.《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9-1

  刘湘云.《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9-1

 4.对被救助人员一视同仁,并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素质

 被救助者应当受到公平的救助待遇,也就是说要对被救助者一视同仁。首先,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就业学习机会。国家政府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执法机关,应当重视对弱势群体职业教育的推动,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支持更是应该加大力度,保证不同地区的相对财政救助公平,促进各个地区不同状况的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救助。

 其次,国家还应该建立公正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市场。这也是对救助人员一视同仁的表现。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建立平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不能因为弱势群体自身的缺陷而歧视他们或是克扣他们的工作酬劳,而应当保证收入分配的合理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力资源投资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

 此外,还应该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的素质。弱势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群体,他们因为自身的缺陷或者经济地位的底下而产生出强烈的自卑心理。目前我国某些救助人员素质较低,在按照规定救助这些弱势群体人群的时候,并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尊重,这会使救助者和别救助者之间产生很大的矛盾,并不利于我国救助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救助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公正合理的对待弱势人群,对于开展弱势人群救助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

 5.完善我国教育机制,提高教育程度

 首先,要制定我国各级的教育办学标准,并能够在它的基础之上精确估算出各阶段的学生人均经费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标准。这个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变化而不断提高的。它们也是评估和监督教育投资、政府教育投资是否充足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这样的标准制度,能够使国家政府清楚了解不同地区教育投资经费应该是多少,从而不会在经费充足的地方过多投入,也不会忽视对经费紧缺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可谓是做到了有的放矢。

  张中.《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M].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1

 其次,要加强对教育的监管力度。目前我国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的教学安全程度比较差。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教师资格的严格监管,保证农村地区教学水平。

 最后,还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和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高校管理体制、办学机制、评价体系、招生模式等改革,实施高校分类管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优化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完善民办学校支持政策,支持民办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五、结语

 对于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不但是关心我国弱势群体自身利益的关键性问题,更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虽然我国目前正在构建全面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从政治制度上肯定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保护的合理性。我们只有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提高教育水平,平等的对待弱势群体,提高救助人员素质等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立体性强,多层次的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从而从政治和制度上缓解弱势群体过多的现状,这样才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

 参考文献

 [1]张中.《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M].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1

 [2]刘湘云.《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9-1

 [3]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9-1

 [4]谭敏.《关注社会弱势群体》[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1-1

 [5]昝剑森?.《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成因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2002?[5]

 [6]郑晓红.《论弱势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2003第5卷第4期

 [7][美]亨廷顿.《政治发展[A].格林斯坦等.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C].商务印书馆,2009-1-1.

 [8]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9]邓伟志.《让弱势群体从弱到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10]宋希仁.《保护弱势群体是?德治?的应有之义》[J].《前线》,2001-2-1,(5).

 [1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1-1

 [12]林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0年的若干反思》[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1

 [13]徐少祥.《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

 [14]李强.《中国城市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底层精英问题》[M].鹭江出版社.2010-1-1

 [15][日]一番ケ濑?康子.《社会福利基础理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11-1-1

 [16]Klingner,D.E.&Nalbandian,J.,PublicPersonalManagement:ContextsandStrategies[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2008.?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于客观事实严谨细致的精神,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和触动,给我增添很多正能量。此前不懂学术研究的我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加深了自身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本次论文从选题到结束,都有老师的细心指点,没有老师我是不可能完成论文的。在此,谨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在老师的不厌其烦的教导,帮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