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心得体会

汶上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稿)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常规管理细则:

一、制定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教研)计划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主持、教导处(教研室)制定,经校委会和各教研组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教学(教研)计划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安排、检查检测等,计划中要突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工作计划在教研组长主持下,由教研组全体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教研计划要求共同制定。目标、任务要具体明确,活动安排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前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学科)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前三天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一般应包括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学期学科教学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分单元或章节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对教材内容提出处理意见,拟定教学课时预定进度表等。

4、以上各项计划分学年、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用以控制教学进度。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期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的误差一般不超过一周。。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科学设计课堂训练和作业等。备

2 课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备课绝不能上课。

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应做到“四定一交流”,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交流教学体会。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每次集体备课要有记录,要在自主备课基础上,把个人备课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起来。

(一)教案

1、教案的内容要求

(1)有授课时间、课题、缺课学生的姓名、编号;
(2)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重点、难点;
(4)教学方法设计,分层教学(时间分配等);
(5)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6)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
(7) 板书设计;
(8) 分层验收习题及作业;
⑼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2、撰写教案。教案要分课时、按上述九方面的要求撰写。有条件的教师可用电脑打印教案,但必须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档并存。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许用旧教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

3 点为由而不写教案。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课等都要有教案。

3、课件。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基础上使用。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4、教案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教案检查评价方案,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学科组每周要检查1次,教导主任每月要检查1次。校长和分管校长每学期期中、期末要分别集中组织两次检查,查后有签字、有改进建议、有评价记载。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盖教导处专用章。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每学期对教学设计进行等级量化评定,将评定结果通知本人并纳入年终考核。

(二)备课

备课应做到“五有”、“五备”、“五突出”。

“五有”:脑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内容)、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学生个体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4 “五备”:(1)备课标、教材。钻研课程标准,明确该学科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
明确该学科教学总目标、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建议等。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整体结构及其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把握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找准重、难点和训练点;
挖掘能力点和教材的育人因素;
(2)备学生。学情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对任教班级的所有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等进行全面分析,因材施教;
(3)备教法。注重实际,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最佳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4)备作业。课堂训练和作业设计应科学灵活,分层次、有特色,精选习题,安排好基础题和能力题。科学设计作业的题量和难度,并对作业提出规范要求;
(5)备资料。根据教学需要,精心选备实物、模型、图示、光碟片、幻灯片、课件等,形象、直观、生动、适时、科学地展现教学内容,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突出”: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突出学习活动的有效、突出学习过程的预设、突出练习的设计、突出教学行为的反思。

备课的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讨论—修改教案。

1、个人备课。(1)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

5 参考书和资料;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
(3)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4)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
(5)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
(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3、修改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师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制订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和“学”的活动预案。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师生互动、富有个性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学设计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要因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而异。提倡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的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课时划分等。

6 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使用的教具与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练习与作业设计等,教学过程要体现主要教学步骤的安排、渗透教法和学法指导,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健康心理教育与培养,课时教案力求条理化,注重实效,提倡学案教学。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写出简洁有价值的教后反思。严禁抄袭他人教案(或网络下载)和照抄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教师应有作文教学设计,提倡教师写范文。理科教师要有实验教学设计。

要做到青年教师写详案,中、老年教师可详案与略案结合,教案本备课、教科书备课(计算机备课)相结合。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环节,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教师应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严禁课前饮酒、上课吸烟;
进教室前关闭手机、不接待客人或从事其它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按时下课,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自习课要有辅导教师,严禁将学生的自习课变成教师的讲授

7 课,维持好自习纪律。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3、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4、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

5、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6、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
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

8 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7、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8、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9、活动课要纳入课堂教学,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当地实际,并相对稳定,形成特色;
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以学生为主,教、学、做相结合的原则。

10、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检查形式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
教导处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
各班《班级日志》详细登记,教导处每周查阅核实《班级日志》;
教研组有目的地集中听课,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等。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臵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

9 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布臵作业的学科均应按要求布臵作业。

1、布臵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业布臵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

2、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臵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臵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高中生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初中生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语文的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两周一次;
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
外语每周不少于三次;
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每周不少于一次;
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布臵课外作业。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臵课外作业。

3、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保持一定

10 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确。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鼓励在作业布臵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臵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臵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

6、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五、指导实验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按照省厅要求开足开齐实验课。认真上好实验课、信息技术课和综合实践课,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要达到80%以上;
组织开展自制实验教具工作,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

11 用,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要保证学生上机时间达学期规定课时的80%以上。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学校要认真组织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5、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学校应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

六、辅导

课内外辅导应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除着重解决共性问题外,重在抓好“两头”,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学困生“过关”,要加强学习辅导,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重点是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真正落实“从最后一名抓起”的教学理念。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

12 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任课教师要有学困生辅导计划,内容包括学困生名单、学生情况分析、辅导措施及时间安排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臵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
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4、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5、凡有住校生的学校,都要组织住校学生上晚自习,并安排科任教师坐班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七、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

3、学校图书、阅览室要有计划的向学生开放,给予学

13 生阅读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校教导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八、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不允许教师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拒绝接受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等)的行为,教导处要精心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各项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各级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3、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每学期组织一至三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教学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

14 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25节以上;
一般教师听课评课20节以上;
学校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学校领导应掌握全校教师平时课堂教学情况,全面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做到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并及时反馈。每次听课都必须对上课情况作出评价,交教研组(备课组)管理,以作为全学期教师上课情况评价的依据。

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每位教师都要建立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

6、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7、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8、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县教研部门应定期检查各校开展教研活动和公开课情况。

9、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自身特点,开发至少一本符合实际的校本教材。

九、学业考核

1、加强考试管理。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各学科平时考核,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随堂组织小考,杜绝随意性的考试。

2、学校的统一考试要认真命题、组考、制卷、阅卷,保证质量。教师要按水平考试的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实际,防止出“偏、怪、难”题。义务教育阶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70%,小综合题占2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的原则组织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并以年级为单位将考试成绩上报教导处。

3、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外语考试采取听力、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5、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5:3: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小考、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6、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试题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学校教导处应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向县教研室反馈。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应结合对所教班级的情况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

十、教学质量评价

遵循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学校过程性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常态课堂执教能力、阶段性教学质量三个方面重点实施监测,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评价内容及方式

①、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材料展评

展评的时间:一般为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展评材料的时限:一般为一学年(两个学期)。展评内容:教学计划、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教学质量分析、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学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校

17 长听课记录、学生成长手册、学生辅导记录、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共十三类。抽取的方式:教师材料由教研室按比例直接随机抽取。评阅办法:教科研中心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各校的材料逐项进行评阅并打分,写出评阅报告,并进行汇总分析。(展评结果新学期开学后反馈学校。)

②、教师课堂教学抽赛

抽赛的时间:原则上每年1次,一般安排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抽赛的学科: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科。抽赛的比例:原则上按任课教师的10-20%的比例抽取。抽赛办法:采取随机抽课、随堂听课、当堂打分、即时写出评语的方式进行。

③、教学质量抽测

抽测目的:通过质量抽测,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教学质量抽测制度、质量分析制度、质量反馈制度。整体把握全区各校教学质量现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研究,力促学校和教师重视学力相对薄弱学生的学习,关注学力相对薄弱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抽测的时间:中学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小学安排在每学期的期末。抽测的办法:小学教学质量抽测每次抽测学生数为中高年级的一个班,测试学科为语文、数学。初中教学质量抽测每次抽

18 1-2个年级,抽测学科为所抽年级的所有学科,教科研中心在考试前4周通知抽测学校、年级和学科。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抽测每次抽一个年级,抽测学科为所抽年级的所有学科。通过对抽测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重点考查起始成绩基础上的学生学业发展情况,共同查找存在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

④、中小学教学优质学校评比

评比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评比的内容:办学理念、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臵与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校本教研、课程方案、教师业务比赛、论文论著、教育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共十二个方面。评选的办法:本评比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在每年的上半年暑假前先由学校对照评比标准,进行自评,并将自评结果报教研中心;
下半年,由教科研中心组成评估小组,依照评比标准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评估。评比标准满分为1500分,得分在1200分以上为教学优质学校;
得分在900—1199分为教学合格学校;
低于900分为教学不合格学校。

2、监测结果运用

将上述监测结果纳入教体局对学校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之中。

学校教学常规材料展评的结果按排序折合成分数,以

19 10%的比例计入中小学教学优质学校评选的总分。

教师抽赛的结果以学校为单位排序折合成分数,以10%的比例计入中小学教学优质学校评选的总分。

学校教学质量抽测的结果按排序折合成分数,以10%的比例计入中小学教学优质学校评选的总分。

中小学教学优质学校评比结果行文公布,其成绩纳入教体局当年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对教学优质学校由教体局挂牌表彰,并给予奖励,对教学不合格学校限期整改。教学优质学校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评一次,复评不合格,即取消教学优质学校资格。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一、制定计划

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一)教案

教案的内容要求: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重点、难点;
(3)课型、教学时数;
(4)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5)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
(6) 板书设计;
(7)作业布置;
(8)教学反思或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二)备课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
(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
(4)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5)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
(6)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7)没有备课组的年级,在集体备课时,应将重点问题提交教研组讨论。

2、修改教案。教师应把集体讨论的内容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案,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

三、课堂教学

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

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3、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4、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偿,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

5、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5、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
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字规范,不写错别字;
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内抽烟。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严禁酒后上课,上课时必须关闭手机。

6、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7、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

2、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3、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确。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

6、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学科优秀作业展评。

五、辅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集体辅导要有计划。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共同研究,统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总体认识和具体辅导办法,制订辅导计划。

3、辅导对象要有所侧重,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
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旷课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4、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并且有信心,避免疲劳战。放学后不能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

5、凡有住校生的学校,都要组织住校学生上晚自习,并安排科任教师坐班辅导,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6节以上。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

6、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7、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
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为使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

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寿县教育局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 教学思想

第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章 课程管理与开发

第四条 学校应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选修课程。

第五条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外课程资源。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六条 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实行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
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校长参加,分管校长具体负责;
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第七条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科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置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八条 课程计划管理。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九条 教师配备管理。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条 教学计划管理。学校每学期初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科室等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第十一条 教学过程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教学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

第十二条 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第十三条 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十四条 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

第十五条 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章 计划与总结

第十六条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十七条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定,学校教科室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第十八条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部门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第十九条 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十条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措施和方法、教学进度等。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一条 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六章 备 课

第二十二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第二十四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四定”:定时间,坚持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
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
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3、集体备课程序:(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
(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
(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
(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
(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五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六条 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后记等。

第二十七条 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

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按第22条要求书写;

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

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讲评过程包括:①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得失情况。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置和后记;

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后记。教案不能过于简单,教学程序在150字以内的不算教案,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二十八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二十九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是学生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的新课堂观。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效果显著。

第三十条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十一条 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 练有目的, 分析透彻, 注重实效,严禁“一言堂”;
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伴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第三十二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
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十三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三十四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三十五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三十六条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
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
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
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
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
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
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第三十七条 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课堂教学检查计划,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
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务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
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
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
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第八章 教学反思

第三十八条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第三十九条 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第四十条 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12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

第九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

第四十一条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原则上应该“有留必查, 有查必改, 有改必讲, 有错必纠”。

第四十二条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做到精心布置, 细心批改, 反馈及时, 方法有效。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四十三条 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要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各学科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四十四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设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设置作业。各科作业从形式上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三种。从时间上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要科学设置作业,把握好作业设置的质、量、度。课堂作业要确保课内完成,课外作业的形式可灵活多样。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一至六年级:

(1)语文

【1-2年级】:

①写字作业本(使用铅笔写字教材,按课书写);

②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扩词训练,按课书写);

③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④写话本(每单元一次写话训练,内容设计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融入童谣创编、看图写话等特色内容、一年级可以尝试用拼音写话);

【3-6年级】:

①基础知识作业(三年级使用拼音田字本巩固生字拼音、组词训练;
四五六年级可使用方格练习本进行生字词语的巩固与积累);

②语文练习册(全批全改并订正);

③写字作业(依据写字教材,设钢笔字、毛笔字两类,每周分别不少于1次。)

④课内习作(以教材中设置的单元习作训练为内容,一个单元不得少于一次;
要求全批、全改;
提倡面批、眉批等。)

⑤课外习作与小练笔(整合习作练笔、诗韵课堂、阅读笔记及周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可自行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作为本班特色,每周至少一次)。

(2)数学:每节课一次课堂作业。一年级上学期使用田字格练习写数,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使用横格小算术本,铅笔书写;

三、

四、

五、六年级的作业用钢笔或水笔书写。

(3)英语: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三种。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设书面作业,每周1-2次。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除设必要的书面作业外,倡导设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每周不少于1—2次;
美术各年级均设图画本,每周不少于1次作业。

七至九年级:

(1)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1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10次。

(2)数学:每周4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2个题。

(3)英语:每周3次,听写1次,间周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4)物理: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5)化学: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高中段:

(1)语文:大作文每学期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学生写随笔、周记等,每学期不少于12次。

(2)数学:每周5次。

(3)英语:基础知识作业每周4次;
英语作文每周一篇。

(4)物理、化学、生物:未分文理科时每周3次,分文理科后每周4次。

(5)政治、历史、地理:未分文理科时每周2次;
分文理科后每周3次。

(6)高中艺体类考生作业由专业学科教师酌情设定。

2、课后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后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小学低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可布置适量的课后书面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
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

第四十五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
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硬性作业要全批全改,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作文(习作)批阅应有总批、眉批、正字、等第(分数)、日期等,对存在的问题要做适当修改。作文(习作)批语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严禁嘲讽式、套话式批语。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四十六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置、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第四十七条 学校或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第十章 实验教学

第四十八条 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 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 安排实验课题, 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 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0%以上。

第四十九条 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精心研究实验,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 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 熟悉实验过程, 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第五十条 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 教师应巡视指导, 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十一条 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 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 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第五十二条 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第五十三条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第十一章 课内外辅导

第五十四条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自习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五十五条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

第五十六条 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五十七条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十二章 考试与评价

第五十八条 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学校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五十九条 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检测分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义务段期中、期末检测由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高中期中考试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实施,高中期末考试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实施,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检测及考试次数;
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
学校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严格监考要求,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第六十条 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一条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十二条 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和安徽省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管理,要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六十三条 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教育局将实施“从生源质量看高考终端”教学评价,对高考成绩相对提升明显或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三章 教研与培训

第六十四条 发挥教研部门作用。县教研室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常规教学,每学期听课40节以上,并完成一篇调研报告;
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接受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

第六十五条 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教研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要不定期抽查。

第六十六条 开展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要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第六十七条 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示范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上等,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六十八条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各校要引导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项目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第六十九条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这项内容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行事历。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兼课率必须达到90%以上,授课量不少于教师平均授课量的三分之一,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教研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15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评课的组织。听本校教师的课,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
加强校际教研。各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经常开展跨区或联片协作、联谊式教研,共同合作,相互开放,交流信息,共同发展;
学校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第七十条 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县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
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校或片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
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七十一条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订阅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

第七十二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 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

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

3、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4、学校教科室或教导处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
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
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第七十三条 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每学期小学、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个学时,校本培训时间不少于48个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不少于72个学时。高中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培训时间要达到相应的学时。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六个一”的培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 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
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
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 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
有一篇教学论文在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并鼓励在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1500字以上本学科教学论文。

第七十四条 强化教科研管理。要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要确保教科研经费的保障机制,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加大奖励力度。

第十四章 督查与结果运用

第七十五条 各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督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十六条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七十七条 教育局将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督查、视导机制。通过调研视导,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有通报、有处理。

第七十八条

1、各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每月检查一次,并填写检查记录表。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后,教务处进行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对于质量检测成绩出色或者明显不足的学科要详细记载。学校要把自查结果通过教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及时反馈。并把自查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挂钩。

2、县教研室将以常规调研为主渠道,每学期间周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视导,视导结果向教师本人及学校相关领导反馈,激励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学校要将教研室反馈的情况进行整理,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足之处要努力改进。教研室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视导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计分。同时把涉及到教师个人的视导结果要汇总到局人事股,与其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发放等挂钩。公开课、备课、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检查结果中有一项为“不合格”的教师,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当年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五分之一,教导主任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
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四分之一,教导主任和分管副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
全校教师不合格人数达三分之一,教导主任、分管副校长和校长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同时,中心校分管副校长和校长要向局党组说明原因并上报整改措施,该中心校当年不得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3、县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对教学质量出色的学校给予表彰,对有突出问题的学校进行告诫。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纳入年终教育督导评估计分。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列后三位的学校不得评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4、县级学检查中,对教学常规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该教师本人不得列入当年评优评先行列,涉及到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七十九条 本实施意见的解释权归教育局。

第八十条 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八十一条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武陟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促进中小学校本研修持续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第一部分 教学理念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和教科研水平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要全面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的基本思想统领教学全过程。

3.教学工作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质量观、评价观。

教师观——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

学生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实践、发展的主体。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教材观——教材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已不再是既定教学资源的使用者,而是教学资源的建构者。要适当拓宽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质量观——教学应以立德育人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1

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和谐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评价观——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领、诊断、激励功能,对学生进行适时、多元的综合评价,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彻底扭转单纯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倾向。

4.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角”地位应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陪伴者、促进者。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不应是自己讲得怎样,而是学生学得怎样。教学中应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学定教。要建构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保护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6.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四个改变”:一是改变学生“在听中学”教师一统天下的单一学习方式为“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
二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在过程中学习;
三是改变学生机械模仿学习为在教师引导下创造性学习;
四是改变单一的向书本学习为“课内课外”多个维度的学习模式。

7.教学需要讲科学、讲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对于每个

2

孩子来说,都有一扇成长的门在虚掩着,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找到这扇门,然后温柔的将它推开。我们要把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案例都当作是应用、验证、体悟所学理论的机会,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逐步提高科学施教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8.过程出质量,过程出效益。学校要狠抓过程的落实,扎扎实实地抓好备、讲、批、辅、练、评、研等常态化教学环节研究,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9.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不是给学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划船的浆。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就会错过不该错过的;
填充了不该填充的,就会失去不该失去的。

10.中小学生是素养发展的关键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友善”、“思考”、“独立”是素养发展的“种子体”,为人的自信与诚信、进取与尽责、坚持与担当、反思与发现等素养的全面形成,提供了持续的生发动力。是人的素养的DNA。

第二部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务(导)处组织实施。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致力于教学研究,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要善于引领老

3

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探索求知的学园、充满特色的智园。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方式管理等几个方面。

学校教学管理

11.学年初学校要按上级要求排好总课程表、教师任课一览表、班级分表、作息时间表,控制好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学生有规定的休息时间,且“四表”均要上墙张贴,以保证教学井然有序。

12.学校每学期都要依据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本校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计划要做到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具体、实施措施得力、活动安排详实。同时,学校还要对各学科教研组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督办落实到位。

13.学校要坚持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中心校成立区域教研联合体)根据实际,每月要举行一至两次专题研究活动。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研究活动要不断深入,可从补缺型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解决型问题(如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研发)和前瞻型问题(如核心素养研究)等层面开展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各项活动要注重收集活动素材并做好记录。

14.学校应对教师听评课提出明确的要求。听课者要从研究的视角,积极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并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学生参

4

与度、训练达标度、教学环节合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注重推广优秀教学案例。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业务校长和教务主任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

15.学校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要进行一次教学视导,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进行表彰鼓励,对于课堂教学实效性低的教师要集体“会诊”,指定骨干教师结对帮扶,直至达标。

16.学校每学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指导。检查既要注重数量,更要关注质量,检查作业与教案主要做到“三看”:即一看作业与教案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书写情况);
二看作业与教案数量;
三看教师批改作业符号是否规范、评语是否与时俱进、教后随记(反思)是否真实。

17.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考试。充分运用考试的评价与诊断功能,抓好教学反思,转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18.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实施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综合评价办法,记载成长足迹,促进个性发展。

19.学校要依据课改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本校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规范功能,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学校(中心校)每学期要对学科教研组进行评价表彰。

20.学校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多读书,

5

还要对教师的读书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每个学期最少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读书笔记。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读书交流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1.学校每学期结束,应就教学及教研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要素主要包括取得的成绩与好的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今后整改的措施和努力方向。科任教师要写出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其要素包括:(1)对试卷分析与评价;
(2)对学生答题进行统计与分析;
(3)学生答题得失原因分析;
(4)学生学科成绩的离散度、达标度、优秀度等情况分析;
(5)今后教法与学法改进措施。

22.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会。会前,学校、班主任、教师都应精心准备,既要有明确的主题,又要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班级的全面情况。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要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家庭教育,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使教育形成合力。

23.学校要建立家访制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重视家访工作,除日常联系外,对表现异常的学生要上门家访,并做好记录,认真反思。

教师教学行为管理

24.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所教学科教材,研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及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策略等,弄清其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计划要素要齐全,它主要包括:(1)教材分析;
(2)学生学情分析;
(3)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方法、措施;
(6)教学进度安排;
(7)学科单元教学活动。

6

25.教师应超周备课。教师要有自主备课记录本,主要记录本人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教学过程及教学意图的设计,练习及作业的布臵。备课以自主备课为前提,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学科教案。

26.集体备课要坚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老带新原则,通过集体讨论,实现细化教学目标、精化教学过程、共享教学资源等目的。集体备课要注重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课题,通知全组人员;
二是中心发言人对教材、教法、学法、重难点疑难问题进行提前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三是每个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思考,积极发言、补充、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四是备课组长对本次备课进行概括性小结,有哪些实效、形成了哪些共识、存在哪些疑问、如何解决等。

教师应在钻研教材,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后,结合实际进行再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课的类型结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情,选择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教法和学法,最后写出具体的教案。教案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27.教师上课要做到“五不准”、“五必须”。“五不准”:不准迟到、不准早退、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伤害学生人格、不准占用其它学科教学时间。“五必须”:一是必须提前进课堂与学生交流沟通,作好学习准备;
二是必须讲普通话,使用规范语言;
三是必须检查学生到堂情况,凡是发现学生未到要及时查明;
四是必须关注每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
五是必须按时下课,保证学生

7

课间活动时间。

28.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注重。

(1)注重提问与追问的艺术。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提问与适时的追问对学生进行导学、导思、导做,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等候与评价。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等待,不提倡集体回答和打断学生的回答,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追问,同时给予适时评价。评价内容以肯定态度为主,避免用物质来刺激学生,也不要用过于单调、空泛的语言进行评价。

(3)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答问的习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用“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点”等这样的答问方式来回答问题。要大力提倡课堂辩论式交流与对话,以激发思维,激活课堂。

29.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着既有统一要求,又能体现因材施教,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的原则,布臵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内容精选、分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教师必须全批全改学生作业。

30.批改做到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作文批改要有总批和眉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家庭作业必须由教师批阅,小学

一、二年级不布臵家庭作业。

31.课后作业分课时布臵,作业总量要控制,确保学生完成时间不超过相关规定。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8

语文课外阅读:第一学段(一二年级)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三四年级)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适量名著。

32.教师批阅作业要与学生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坚决杜绝不分情况的“作业讲评课”。

3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做好培优帮困工作。

(1)教师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当加强指导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的条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脱颖而出。

(2)教师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鼓励、引导,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体罚学生的现象。学校要制定《学困生辅导办法》,建立学困生信息卡,对学困生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学困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教师要重视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助,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管理

34.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

35.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要从起始年级抓起。按照学习规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到:

(1)课前预习,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2)课堂积极参与,课后积极复习。课堂积极参与是学习成功的前提。鼓励学生课堂主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课后及时复习,查缺补漏,养成习惯,减少遗忘。

(3)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练习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完成作业要先复习,掌握知识点,理解重要概念,再通过独立钻研,按时完成,注意保持书面整洁,养成检查的习惯,出现问题及时改错。

(4)归纳知识,学会小结。归纳和小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高年级学生要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自主地进行知识归纳和小结。

36.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强调学生用眼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武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7年1月10日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3月12日至18日我校组织学习了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保证,是维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这次学习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县新的教学常规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评价等内容。常规给我们在备课上课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作业辅导和教学评价方面为我们制定了标准。明确了我们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使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教学常规在人们的心中,颇为反感,一说查常规,众人反对。大家开始补、写查缺补漏,忙了半天,效果甚微。不是人们水平太高,而是人们认识欠妥,没有认识到常规的重要性及考评的科学性。作为一项考评制度,他的执行与评估必须要严密。有了这项常规,执行就必须严格,不徇私情,这样才有说服力。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上的修养,自觉的加强业务的锻炼,在钻研业务上狠下功夫。经常以教学常规为镜子,不断地审视自己。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教学常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教学大纲,明确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集体备课。针对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学生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准备好学生上课所需要的材料,使我所教的科学课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有所收获。

2、认真上课,提高效率。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为了课堂气氛的调动而故意离题千里。真正的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课堂中建立在师生教学相长的基础之上的。精讲精炼,因材施教。

3、认真布置作业及时批改。

我们的作业的布置主要是课外观察和记录,和语文数学的作业是不同的,不是加重学生负担。而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同时也要及时检查作业,其实是观察记录的情况。要有鼓励与批评,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新的常规学习,使我在新的课标下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方向。它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学、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角。展示学生的风采。让学生自导自演。老师旁观。多多的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演好。常规中还有很多条例学了以后让我

深受体会,学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结合“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积极吸收他人在教学常规中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努力缩小差距,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学习心得体会

-----“十二五”培训作业

古 楼于 子 学 校

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3月12日至18日我校组织学习了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深刻地明白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保证,是维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这次学习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县新的教学常规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评价等内容。常规给我们在备课上课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作业辅导和教学评价方面为我们制定了标准。明确了我们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这使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

教学常规在人们的心中,颇为反感,一说查常规,众人反对。大家开始补、写查缺补漏,忙了半天,效果甚微。不是人们水平太高,而是人们认识欠妥,没有认识到常规的重要性及考评的科学性。作为一项考评制度,他的执行与评估必须要严密。有了这项常规,执行就必须严格,不徇私情,这样才有说服力。

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上的修养,自觉的加强业务的锻炼,在钻研业务上狠下功夫。经常以教学常规为镜子,不断地审视自己。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教学常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教学大纲,明确考核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加强集体备课。针对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

1 / 4

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完成详细的教案,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学生各种动态的生成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游刃有余。准备好学生上课所需要的材料,使我所教的科学课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有所收获。

2、认真上课,提高效率。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为了课堂气氛的调动而故意离题千里。真正的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课堂中建立在师生教学相长的基础之上的。精讲精炼,因材施教。

3、认真布置作业及时批改。

我们的作业的布置主要是课外观察和记录,和语文数学的作业是不同的,不是加重学生负担。而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同时也要及时检查作业,其实是观察记录的情况。要有鼓励与批评,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新的常规学习,使我在新的课标下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方向。它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学、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角。展示学生的风采。让学生自导自演。老师旁观。多多的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演好。常规中还有很多条例学了以后让我

深受体会,学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按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结合“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积极吸收他人在教学常规中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努力缩小差距,争取更大的进步。

3 / 4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学习心得体会

---“十二五”培训作业

古 楼于 子 学 校

4 / 4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试行)

樊村乡中小学

2012年9月

樊村乡中小学教学常规

管理细则(试行)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樊村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樊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常规细则如下:

一、教学计划管理

学校与教学有关的各类计划要有工作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作为进行落实、检查和评价教学工作的依据。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并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拟定教学进度计划。

4、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1)、培优计划内容 ①、优等生情况分析

学习习惯较好,能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勤学好问,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强;
课上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基本上掌握了各科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②、培优措施

课上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阅读量;
加强基础知识与交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对个别突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2)、补差计划内容 ①、情况分析

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习惯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对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态度消极;
没有基本学习方法;
不能按时作业; 对不懂的知识点不理睬,对知识的应用较差。

②、采取措施

课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多提问,课后及时辅导,平时多沟通、多鼓励、多关心、多辅导;
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由计划执行人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备课的基本要求是: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积极挖掘、开发课程资源;
课前依据班级学情,写好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力争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三统一。每学期开学前应有超前两周的储备课教案,平时授课要有超前不少于2节的储备课教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一)、教案

1、教案的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重点、难点;
课型、教学时数;
教具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
达标测试;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撰写教案

教案要分课时、按上述诸方面的要求撰写,其中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习作课都要有教案。

教案形式:课堂结构符合新课改。

(1)、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均写详细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科学)、初中(历史、地理、生物和政治)、体育、音乐、美术均写提纲式教案。

(2)、封面左上角显示:XX—XX年第X期第X本;
封面正中间显示起止时间年月日,时间上加盖公章,用完的注明该教案本中共有教案的个数;
封面下方的单位、姓名、任教学科一律写全称。

(3)、每个课时页面的上方显示备课、上课的时间,本课时为本课或本单元第几课时及总第几课时。

(4)、每个课时应显示学习内容、重难点、方法、过程(预习提纲、问题设计、练习设计和达标测试)、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即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梳理,记录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仔细分析课堂教学过程、行为的得失,甄别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课时中设计的问题应是教师对对应的课本内容、课本习题、练习题,教辅对应练习题、单元测试题、往年的期中、期末测试中的典型例题以及名校测试题,经过加工设计的对应知识点的单一练习,或综合练习,或变式练习,或拓展延伸练习,都要做到数量适当,对应重点,不超进度,叙述精练,适合学生心理特点;
教案中所选题目都要有详尽的答案,本校组织的单元自测有成绩册、试卷分析,校、乡、县组织的调考有考后100分依据。

(5)、有课必备,有题必解。备写教案、用旧教案、教案集或下载教案四种形式并存;
选用旧教案、教案集或下载教案的必须对教案进行增删、修改。语文、英语以课为单位和数学、物理、化学以节为单位,每课或节必须编选达标测试题,否则按无教案处理。

3、课件

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实际需要,特别是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基础上使用。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每2周备写1个电教课教案(含课件)。

4、教案检查

学校要实施周检查制,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总结,一期一汇总。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每周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评价结果及检查日期,并盖学校公章。教案的质量主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教案环节是否齐全;
(针对教案中预设的问题)是否做到有题必解;
(课后追记或反思)是否深刻。

周检查教案的数量:

小学:

语文:

一、二年级8个;
三至六年级6个 数学:5个 英语:3个 品德:

一、二年级2个;
三至六年级3个 体育:

一、二年级4个;
三至六年级3个 科学:三至六年级2个 音乐:2个 美术:2个 综合实践活动:三至六年级2个;

地方与学校课程:

一、二年级3个;
三至六年级2个

初中:

语文:七年级6个;

八、九年级5个

数学:5个 英语:4个 物理:八年级2个;
九年级3个

化学:九年级3个 品德:2个 生物:

七、八年级2个 历史:
2个 地理:七年级3个;
八年级2个 体育:3个 音乐:1个 美术:1个 综合实践活动:3个;

地方与学校课程:
2个

备注:地方与学校课程各年级调出1课时用于数学和英语学科

(二)课堂教学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上课要仪表端庄大方,举止文明;
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清晰;
板书要工整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凸现所授课的重难点。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校长或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教师提前10分钟到教室候课,不得迟到、早退,上课铃响,师生互致问候,准时授课,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

课上,教师的通讯工具关闭或设为震动,不得吸烟,不坐着讲课,不随意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对课堂上偶发事件应冷静妥善处理,严禁使用训斥、讽刺挖苦等不文明的语言;
不得因教育个别学生占用过多的授课时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酒后上课,败坏学校及教师的声誉;
严禁外人进课堂干扰师生上课,遇见突发事件应果断处置,确保师生安全。

(二)、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创新,要以学定教,探索建立高效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发展。

(1)、教学设计要科学。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方法。

(2)、讲课要精讲精练。合理安排目标导学、预习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精练、巩固拓展、达标测评等教学流程,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使课堂高效。

(3)、主体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掌握学习内容。

(4)、逐步落实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层训练,要保证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5)、师生关系要和谐。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师生要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温暖的师生关系,课堂才会充满合作和互动。

(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两基落实,当堂作业与练习完成率和正确率不低于85%;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

总之,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师听评课情况进行有效监控。责任人要注重对教研组听评课情况进行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详细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评估方案,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作业(含教辅)布置与批改

布置、批改和指导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了解教学情况,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

▲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

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可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初中生课外作业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

▲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实行改革实验的教师应将改革方案报学校批准备案,期末写出实验报告。

对布置、批改和指导作业的要求是:

(一)、精心设计

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作业题目应认真编、选,每个题目均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应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各类学生需要。作业设置分四部分:当堂检测、随堂练(教辅)、作业本和单元测试卷。

(二)、指导作业

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了解并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督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和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教育和帮助,督促及时上交作业。

(三)、及时批改

作业(含教辅)全批全改,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准确,符号要规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当,指示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要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发还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针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问题要有记载(即作业教辅批改记录),并及时分析;
针对作业的错题,要体现学生二次作业,教师二次批改。

(四)、认真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讲评,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深入理解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努力发挥作业的练习价值。

▲常规作业周数量要求:
小学作业:

一年级语文: 生字3次 拼音2次 作文1次 美术2次 二年级语文: 生字3次 中字2次 作文1次 美术2次 三至六年级语文:
生字2次 小楷3次 作文1次 周记1次

读书笔记3次 美术2次 大楷2次

一至六年级数学:
演草5次 三至六年级英语: 英语 3次

五、六年级综合: 品德3次 科学2次 初中作业:

七至九年级语文:
作文1次 周记1次 读书笔记3次 七至九年级数学:
5次 七至九年级英语:
4次 七至九年级政治:
2次 七至九年级历史:
2次

七、八年级地理:
七年级3次;
八年级2次

八、九年级物理:
八年级2次;
九年级3次

七、八年级生物:
2次 七至九年级美术:
1次

九年级化学:
3次

【备注】小学初中教辅: 练习、批改和讲评与课程进度同步

五、辅导学生

1、辅导对象明确。辅导对象主要是优生和差生,重点是差生。

2、辅导要求落实。辅导优生,促进发展,培养专长;
辅导差生,弥补知识缺陷,逐步提高成绩。无论差生、优生都要重视思想辅导。

3、辅导时间恰当。注重课内辅导,课外辅导每天不超过一课时,不挤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不延长学生离校时间,不占用学生星期天和节假日。

4、辅导态度端正。对差生热情关怀,耐心诱导,多鼓励少批评,不歧视,不放弃。课外辅导时教师自始至终在场,不放任自流。

5、优生培养和后进生转化要有辅导记录、培优辅差档案。

六、指导实验

理科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研究观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基本要求是:

1、按照省厅要求开足开齐实验课,严格按课程标准规定指导学生动手做好实验,不能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代替做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批阅。

2、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提倡并鼓励教师合理改进、增加演示实验,在可能的条件下,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或把某些思考性强的习题改编为实验(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

七、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

3、学校要制定全能赛、奥赛培训计划,加强全能赛、奥赛训练与辅导。

4、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校本教研

(一)教研活动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不允许教师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拒绝接受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等)的行为,学校要精心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各项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初,学校组织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或观摩课。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分组进行。学校每次教研活动纪录必须显示主题,时间、主持人、成员、发言记录形成的共识;
个人有听课记录、说课稿、评课稿等。学校要确保每次教研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教学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课、说课、评课的时间,确保上课教室有老师。

3、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深入课堂一线,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校长每周3节,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周4节,教师每周2节。做好听课记录,并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提供教学指导。提倡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兼课,依照兼课情况可以酌情减少听课量。学校要建立教师互相听评课制度,写好听课记录和课堂评价。

4、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篇教研论文。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5、学校教导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二)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大赛

课堂教学改革优质课大赛学校要有方案(各科具体安排、评价标准、评价表、评价结果、评选结果有公示、教师优质课教案);
教师有听课记录。

八、质量检测

▲检测准则

要严格规范操作,严肃考纪、端正考风、浓厚学风,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要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准确反映各校教师的教与学状况,确保质量检测成绩真实可信;
每次质量检测后,要写好讲评课教案,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及时进行讲评,指导学生自我分析,使师生共同认识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 检测类型

校级单元检测:作为必考科目(语、数、英、理化、品德、科学和史地)每单元授完,学校严格组织检测,检测成绩发至中心校邮箱。

乡级质量检测:月考(

一、九年级以班内两免一补人数的70﹪参评;
二至八年级以班内两免一补人数的90﹪参评)。

县级质量检测:各科或全能竞赛、统考(以教研室文件要求参加的实有人数参评);
期中、期末质量检测(

一、九年级以班内两免一补人数的70﹪参评;
二至八年级以班内两免一补人数的90﹪参评)。

考核办法:

1、在县乡统考、抽测、竞赛中,教师考核分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三个指标,学校考核除上述三个指标外,还包括全科合格率、全科优秀率。考核办法是每项全乡排名次,按名次分A、B、C三个等级(初中以班为单位进行考核,初

一、初二每级第

一、二名为A等,

三、四名为B等,

五、六名为C等;
初三第一名为A等、第二名为B等、第三名为C等;
六个教学点第

一、二名为A等,

三、四名为B等,

五、六名为C等;
其它10所小学第

一、二、三名为A等,

四、

五、

六、七名为B等,

八、

九、十名为C等),A等量化分为20分,B等量化分为15分,C等量化分为10分。

2、教师量化分为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三项量化得分之和(任教多科的各项量化得分的平均分之和)。

3、学校量化得分为教师量化得分的平均数与学校每级(每班)全科合格率、全科优秀率量化得分的平均数之和

说明:

1、优秀率产生办法:每级学生每科的学习成绩分优、中、差三等,凡质量检测成绩的名次进入每级两免一补人数的三分之一的为优等生(优等生的名额以四舍五入法计算),优等生人数÷每级两免一补人数=优秀率

2、优秀率、合格率为0的,本项得分为0分

3、质量检测分别以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全科合格率和全科优秀率作为评价项目。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教学点之间互相评比,其他十所小学之间相互评比;
中学班级之间互相评比。

蕲春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管理细则 第一部分 教学理念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和教科研水平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要全面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的基本思想统领教学全程。

3、教学工作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质量观、评价观。 教师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

学生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实践、发展的主体,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构建者,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教材观——教材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适当拓宽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质量观——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和谐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力。

4、教师要想自己与时俱进、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唯一的途径是加强学习。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出个人中、长期学习计划。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

5、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角”地位应转向为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向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6、教学过程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广大教师在给学生夯实基础、形成能力的同时,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道德情操和科学文化素养。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自己讲得怎样,而是学生学得怎样。教师讲多少,怎样讲,什么时候讲,完全取决于学生学情的需要,要因学定教。要构建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教学,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教师要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8、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五个改变”:一是改变学生“在听中学”教师一统天下的单一学习方式为“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
二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在过程中学习;
三是改变学生机械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四是改变学生机械模仿学习为在教师引导下创造性学习;
五是改变单一的向书本学习的现状为“课内课外”多个维度学习框架模式。

9、要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认真、多么精彩、多么辛苦,但是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10、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和创造性的水平。只知“奉献”和苦干,不讲科学和艺术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完成一次由体力消耗性工作方式向智力创造型工作方式的转变。

11、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教的方式不变革,学生“学”的方式依然是机械被动接受式学习。因此,教师要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式学习。

12、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乐学——教师要结合文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善于引领学生在知识世界遨游;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乐此不疲;
教师语言要有内涵,幽默风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这样让学生真正喜欢你上课,并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3、教学需要讲科学、讲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个研究者,要有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即是实验室,我们要把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个案例都当作是应用、验证、体悟所学理论的机会,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逐步提高科学施教和创造性教学的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14、过程出质量,过程出效益。各校要狠抓过程的落实,扎扎实实地抓好备、讲、改、考、辅、评、研等教学研究环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第二部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务处组织实施。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学校领导不仅要善于引领老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而且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学校教学管理思路要明确。教学管理它主要包括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方式管理等几个方面。

学校教学管理

15、学校办学思想要明确,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县各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以保障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和课程计划全面落实。

16、各中小学要依据课改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本校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作用。制度内容要摘要张贴。

17、学校要按上级要求排好课表,制订好(春、秋)作息时间表,控制好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学生有规定的休息时间,制作好教师任课一览表和周历表,且“四表”均要上墙张贴,以保证教学井然有序。

18、学校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要依据上级教科研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本校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是学校教改方向标。计划各要素要齐全,计划要做到指导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具体,实现目标措施得力,活动安排详实。计划语言要与时俱进,计划质量要高。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对各学科教研组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并督办落实到位。

19、学校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不仅要求学生多读书,而且对教师的读书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既要读国际国内时事,又要读专业理论文献。城区学校教师每个学期、农村学校教师每个学年最少要读一本理论专著,写一万字读书笔记。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读书比赛活动,让教师在读书中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专业水平。

20、学校要坚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四优”评比活动,还要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学校每月要举行一两次专题研究活动。活动要有充分准备,注重活动实效。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活动研究要深入,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学校教学中自身的问题。

21、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是:(1)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教师即研究者;
(3)校本教研是实践者的研究,解决学校自身问题的研究。

校本教研是共同体的研究,“个人、同伴、专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学校要积极组织并引领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活动。广大教师要有研究的意识,在参与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探索,在研究中提升。研究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研究的目的是达到问题的圆满解决。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最少要有一个研究的子课题,研究要有突破,要有成果。农村学校教师在各级“四优”评比在,每年最少要有一项成果,城区学校教师每学期最少有一项成果。成果要有质量,并逐步提高档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在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

22、记载是从事活动轨迹的反映。各校应根据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并实事求是地作好记载。记载要有质量,必须记清时间、地点、主持人、活动内容(名称)、活动过程和结果。特别是活动过程要详记,要把活动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让读者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活动记载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各学科教研组组织的活动。

23、学校要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听课提出明确的要求。听课,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参与课堂研究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听课者要以研究的视角,积极参与课堂“双边活动”。在听课时,听者既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的师生智慧与灵动,同时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善于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仅要记清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而且要对教学环节作出点评。听课结束后,必须进行小组评议、互动交流。评课的内容和意见都要写进听课笔记中。每个学期学校领导和教师不得少于15节。要通过群众性的听课评课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4、每个学期,学校要对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加大抽查与指导的力度。抽查可采取定时抽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每个学期期中、期末为固定抽查时间,各抽查一次,平时可采取随机抽查,次数为2至4次。教案抽查不仅要抽查数量,更重要的检查教案质量。教师撰写教案,不准抄袭《备课手册》和他人教案,提倡教师使用电子教案,但不准从网上下载。抄袭和下载的教案视同无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方案,是师案,更是学案。学校领导在抽查教案时,要有一双慧眼,对教师的教案要作出客观的评价与指导。

学生作业抽查除了查数量外,更重要的是看作业的质量。作业是学生学习的神经末梢。我们要通过抽查作业,一看教师作业题设计的质量;
二看学生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书写情况;
三看教师的批改,教师批改作业符号和评语,应与时俱进,要有个性化,教师应特别关爱学困生。

25、学校严禁频繁考试和学科竞赛。每个学期,学校可举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小学语文、数学两科,初中中考科目可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单元检测。期中考试,学校可指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锐意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命题制卷,进行考试;
期末考试各校都要使用县教研室统一提供的试卷,进行考试;
单元测试可使用教研室下发的“单元作业”进行检测。每次考试,都要认真评卷,

并对试卷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得失,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改进教学行为,加速提高教育质量。

26、学校对每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考试成绩应按教育局普教科要求上册归档,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每个学期结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也可参与其中)要对学生在一学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写好操行评语。评价要以肯定成绩为主,并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以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27、总结的过程是对工作得失反思的过程。每个学期结束,学校就教学工作要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成绩,反思不足,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工作效益和质量。总结要素主要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整改的措施和努力方向。每学期学校要写出教学教研书面总结,并打印装订成册,不仅如此,还应要求学科教研组写出教研工作总结,科任教师要写出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要有质量。其要素主要是:(1)对试卷分析与评价;
(2)学生答题进行统计,制成成绩统计表;
(3)学生答题得失原因分析;
(4)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28、学校要注重教科研成果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每个学期,学校“成果”可分为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登记时,要记清“成果”获得的时间、获奖者、获奖名称、颁发奖的单位或发表期刊、获奖等级。学校要鼓励教师、学生争先创优,努力使“成果”不断提高档次。

29、学校要加强教学档案建设工作。每个学期结束,各项档案资料要进行分类搜集与整理。学校教学档案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文字类,二是表册类。文字类主要包括各种计划、记载、总结、质量分析报告等;
表册类主要包括学生各种成绩册、成绩统计表。学校各种档案资料均要按普九迎国检要求进行填写与归档。

教师教学行为管理

30、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所教学科教材,研究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目标,弄清其内在联系,制订出本班本学期科务教学计划。计划要素要齐全,它主要包括:(1)教材分析;
(2)学生学情分析;
(3)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式、方法、措施;
(6)教学进度安排表;
(7)学科教学活动等。计划语言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

31、备课以独立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教案要素要齐全,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使用,教学时限,教学过程,教学小结,单元教学反思等。其中“教学过程”是重点,教师要用新课改的思想和理念设计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扣教材重点,着力突破难点,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教师“导”与学生“学”,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快乐成长的过程。

教师要在努力钻研新课村、吃透新教材,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身心状况后,结合实际进行备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课的类型结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情,选择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教法和学法,最后写出具体的教案。

备课要创新。要变教案为学案。既要创新“新”的设计,更要创新“学”的设计。既要设计教法,更要设计学法,要较好地体现学生互动、合作、交流等现代课堂教学方式。

32、备课量的规定:每学期初按年级制定量化表。小学:语文学科以教学参考书规定的每课(每单元)课时数作为基数,再加上每个单元以及期中、期末复习设计10至15课时;
数学学科除教科书规定的课时外,另加每周2次练习

设计以及期中、期末复习设计10至15课时;
综合学科每学期20课时,另加复习课、活动课的课时,初中各年级各学科的备课数量可根据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和各科特点以及各校实际确定。

33、评定教案质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教学实效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是否有个性特色和创新意识,中心学校或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优质教案展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34、有条件的单位可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有效形式。集体备课加强校本教研,促进个人反思、同伴互助,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措施。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集思广益,相互取长补短。集体备课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可采取讨论交流式、听课研讨式、问题答辩式、专题探究式。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一节课、一个专题,但必须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集体备课不是“合坐”办公,切忌流于形式。

集体备课要注重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课题,通知全组人员;
二是中心发言人对教材、教法、学法、重难点疑难问题进行提前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三是每个教师都要有总是意识,都要积极发言、补充、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四是备课组长对本次备课进行概括性小结:有哪些实效,形成了哪些共识,存在哪些疑问,如何解决。

增强集体备课实效的关键是要有研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对教学中的问题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并努力在探索中解决。

集体备课的成果应让全体成员共享。

35、教师上课要做到“十不准”:不准迟到、早退;
不准穿奇装异服、穿背心拖鞋进课堂;
不准带手机进课堂;
不准带小孩进课堂;
不准带消遣性的读物进课堂;
不准不准在教学过程中接待来客来访;
不准坐教;
不准把个人的低落情绪带进课堂;
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占用其它学科教学时间。

36、教师上课一定要做到五必须:必须提前2分钟进课堂与学生交流沟通,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作好必要的学习、心理准备;
必须讲普通话,使用规范语言、文明语言和情感语言;
必须检查学生到堂情况,凡是发现学生未到要及时查明;
必须关注、关爱每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
必须按时下课,并提醒学生上厕所。

37、课堂教学要追求教学艺术。教师要注重激趣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学组织的艺术。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环境的优化、多元评价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花大力气,运用有效策略调控课堂,激活课堂,使课堂成为鲜活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殿堂。

教师课堂教学要有激情。激情是一种对无法预见和无法预测结果的思想力量和信念行为。激情不是情绪,是热爱;
激情不是激动,是执著;
激情不是高声呐喊、手舞足蹈,面而是抑扬顿挫、娓娓道来。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是治疗学生坐不住、听不进、开小差的“灵丹妙药”。

38、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准确恰当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交流,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教师要尽量避免无价值的提问,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导学、导思、深思和巧思。导做,则使学生的认识上升为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运用多种提问方式,从功能运用上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诊断性

问题、挑战性问题、排序性问题、预测性问题、假设性问题、扩展性问题;
从内容上可以提出认识问题、思维问题、策略问题、技能问题等。

39、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思维参与,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要给每个学生答问、展示的机会。特别是要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参与“发表”与展示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参与面要达到100%。

40、要创新教学的组织形式、激励形式。“棒、棒、棒,你真棒”之类的评价过于过于单调,不宜使用太多教师不要为激励而激励,不要用物质来刺激,要通过语言的魅力,用真情来表扬学生,肯定学生。

41、要培养学生倾听、答问的习惯。在教师讲解,特别是在学生答问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要倾听,在回答完之后再作补充和更正。要引导学生用“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点”这样的答问方式来回答问题。要大力提倡课堂辩论式交流与对话,以激发思维,激活课堂。

42、学校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要进行一资助教学视导,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实效。对于课堂教学实效差的教师要衽集体“会诊”,限期达标。

43、学生作业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定位。

结作业“量”的要求:(1)学期作业量。小学阶段:语文学科,

一、二年级主要是课文练习和小字。语文练习原则上一课一练,小字因课文生字多少而确定书写量,确定书写本数;
三至六年级,主要是语文练习、小字(硬笔字和软笔字)、习作(大作文和小作文)、日记等。语文练习除了一课一练外,每单元要布置一次综合练习,习作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小作文、日记数量由学校和科任教师根据实情确定。数学学科:原则上一课一练,每个单元布置一次综合练习。其它学科: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作业数量。(2)每次作业量。学生每次作业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来定。一般来说,小学:每次作业时间控制在20分钟至40分钟之间;
初中阶段:各科练习以教育局允许使用的教辅为主。自然学科注重书面解题练习,人文学科注重阅读、习作。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3)课外作业量。小学

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作业,

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语文课外新闻记者:第一学段(一二年级)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三四年级)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对于作业“质”的要求:首先教师布置的作业题要精选取精编:作业知识点要紧扣教材和重点,作业题难度,基础题、中档题、爬坡题的比为6:3:1。教师要布置一些思考性、探索性、实践性的作业,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要求可以不一样。作业要有一定的梯度,区分度和效度。作业题的形式要创新,要多种多样,生动活泼,既要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形成,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防止机械抄写式、简单重复式的作业。

其次是学生做作业的“质”,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同时要规范学生的书写行为,这样多管齐下,学生作业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44、各学科要设计单元综合练习,要在灵活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充分体现练习的针对性、丰富性、层次性和创新性。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专题。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时间可以是一两个星期或一两个月,作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动手实践制作、完成调查报告等教师要提供多个平台,上学生装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与指导,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形成;
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在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5、所有学科的作业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注重实效,要提倡当面批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更正错误、反思错误的习惯。凡是学生做错的题目,一定要更正。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在原题上更正,要单独更正。更正的题目不仅要学生重做,而且要思考错误的原因,要指导学生不要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教师批改作业统一使用“√”或“?”,不使用“半√”或“Χ”。课外作业,如语文学科日记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批改。作业批改可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生和家长参与作业批改,不过要把握好度,控制好作业批改的范围和数量,鼓励家长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

46、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做好培优帮困工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提供一些挑战性的练习,并给予指导,使其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出类拔萃。对于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关爱,要对学困生的基础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采取恰当的辅导措施,因材施教,使其进步,达到相应的目标。学校要制定《学困生辅导办法》,建立学困生信息卡,对学困生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学困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学生学习管理

47、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8、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按照学习规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到:

(1)课前预习,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提高听课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2)课堂积极参与,课后积极复习。课堂积极参与是学习成功的前提。鼓励学生课堂主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全面发展,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课后及时复习,查缺补漏,养成习惯,减少遗忘。

(3)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练习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由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完成作业要先复习,掌握知识点,理解重要概念,再通过独立钻研,按时完成,注意保持书面整洁,养成检查的习惯,出现问题及时改错。

(4)归纳知识,学会小结。归纳和小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高年级学生要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自主地进行知识归纳和小结。

4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要严格按照课堂常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并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主动与人合作、努力探究的习惯……

50、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态和书写习惯,强调学生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做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心得体会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及学校常规管理细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学管理细则心得体会

推荐访问:中小学 心得体会 细则 常规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