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读后感专题合集

《管理研究方法论》读后感

——郑绍波 20090204022

5阅读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形成研究的思维方法。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即研究逻辑问题,从而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本书是一本适合研究生阶段阅读的方法论书籍,对于现在还没有深入研究撰写论文的我们来说阅读起来有些地方稍显晦涩难懂。

全书分六章:第一章讨论管理学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
第二章论述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管理研究设计,描述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阐明了“主题先行”和“假设树”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第四章介绍为了论证研究假设而可能采用的各种数据观测方法;
第五章数据分析,从应用角度介绍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方法;
第六章总结,以创新点模式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我读后印象最清晰并且获益最多的是第六章,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我概括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卖点:论文的创新性

二、定位:心目中的读者

三、论文内容(大略如下)

1.题目

2.摘要与关键词

3.绪论

a.回顾:文献综述

b.假设提出

c.理论分析

4.论证

5.讨论与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图表

四、论文评价与检查问题

五、答辩准备

上述五部分是我读完本书觉得需要重点关注的,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我分述如下:

一、卖点:论文的创新性

论文一定要有创新性(书上只限于博士论文,但我觉得其他论文亦应如是,不然论文有何意义),即有新发现和经过论证的研究假设,这是论文的最基本要求,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告诉别人你的发现是前人未曾发现的,才可以体现出你所撰写论文的价值。

二、定位:心目中的读者

进入写作阶段之前还必须考虑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论文写给谁看?不同阅读对象有着不同的写法。而作为本科生的我们,最重要的读者必然是评阅教授,考虑到此,我们撰写的论文必须以最简单、明确的语言,把核心的意见表达清楚,因为我们毕业时评阅教授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不可能把论文全部阅读,只会寻找其中的创新点。论文写作越是到位,评阅所费时间应该越少。论文创新点不清晰,评审意见则难以下笔,继而要翻越更多内容,并反复阅读,费时就多。

三、论文内容(大略如下)

1.题目

从写作方面来说,一篇论文的题目旨在告诉读者这篇论文在谈论些什么事,如果题目引起读者的共鸣,则读者很可能会进一步读下去。从论文撰写角度来说,题目选好了,意味着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不至于半途返工。题目的订定必须贴切、兼具新鲜感和创意且能切实反映论文内容,要使读者在看到题目时,就能深受吸引并对内容有所期待。切忌选题偏大偏泛,要做到“小题目,大文章”,题目大了,则易引起向外过多延展,从而处处重点,也可说是没有重点。不仅论文流于空泛,还会因概念过多,引起误解。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等于是整篇论文的缩影,读者可能是阅读完摘要才知道这篇论文适不适合他,因此摘要的撰写必须提纲契领,内容必须用最精炼、浓缩的语言。读者在读完摘要之后若能对于整篇论文有一个清晰概括的轮廓,此摘要便是一段成功的摘要。

关键词通常是指这篇论文主要牵涉到哪些知识,通常都是放在摘要与导论之间,而所列出的关键词不要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五或六个字词。

3.绪论

a.回顾:文献综述

这个部分最主要就是回顾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提出比较对象。在导论中我们已提到关于相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哪些,在这一节我们则可以将别人的方法作简短的介绍,让读者有更多的了解,以便稍后与我们的方法做比较。这个部分我们不需要把别人的内容整个移植,只要撷取重点特别介绍即可。例如:我们可直接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通常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比较容易让读者了解。

b.假设提出

文献综述的后面应有一段“尚待研究问题”的内容,指出现有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以研究。这时就是提出我们自己的假设即创新点之时。这一段篇幅不会大,但它将文献综述和“假设提出”即本文的创新点衔接起来,实际上是选择参照点,用以衬托本文的创新之处,不可忽略。

c.理论分析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可以说是整篇论文的梁柱,就好像盖房子一样,梁柱越坚固房子就越稳固。论文内容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完全看这一节的表现。在前面一节我们对所提出的方法侃侃而谈,这一节我们就必须以理论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

我们必须利用相关的理论来做分析比较,除了以理论基础来证明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外,我们还可以藉此与其他的方法做比较,同时证明我们的方法优于其他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以相同的理论帮别人的方法推导出一些效能的计算方式,然后再加以做比较,或者也可以直接由复杂度分析来做比较。

4.论证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工作假设设计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等部分。工作假设表示按此假设便可着手收集观测数据,进行验证。数据总是一种强而有力的说服证据。在这里,我们收集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来证明前一章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优越性。然而实验数据必须客观,而且实验数据不能太少,否则便失去其客观性。总实验数据越多,则别人越能够接受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应切记的是,

实验数据越多当然越好,但千万不能够伪造数据。

5.讨论与结论

针对前两节(理论分析与论证)我们可以做一些讨论,讨论一些我们所观察现象或者提出我们的心得与看法,也可加入一些批判的意见,讨论内容必须客观,不可有所偏颇或者故意隐瞒事实,更不可夸大其词,也就是有几分证据就讲几分话。比如说:你的方法执行效率比其他方法好,但可能你事先已经先做过某些前置处理(preproceing)的工作,而这些前置处理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为何,亦须交代清楚,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客观的分析,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分析很不客观,因此对于所提出的方法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收尾,和摘要一样,评阅者必看。因此收尾要收的漂亮,简洁有力,太过冗长一样失去它的意义,因此结论与摘要是非常相似的两个部分。通常结论的部分必须把论文的内容做个总结。此外,特别必须强调论文所做的贡献,以凸显论文的价值,最后可以提出在本研究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有些论文中最后提一句:“显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或再列一个问题清单,这些说法都符合事实,但无甚意义,须结合本论文工作实践,特别是存在缺陷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所有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到的文献,便于评阅人和读者了解论文材料和观点的来源,而且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完整,以便读者能很容易的找到他想参考的文献。同时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都必须要在参考文献清单中找到,而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每一项文献论文都有引用之处。切忌为凑数而胡乱列举参考文献

7.附录

图表

这部分通常是一些在论文中提到的定理证明,或者是一些在论文中所使用到的图表,通常是定理证明过程太长,或者图表太大,我们才将其移至附录中。

四、论文评价与检查问题

论文评价主要是根据评阅人评审论文的基本思路,自己判别论文有没有研究者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贡献即创新点。必须把握住文中观点哪些是前人的,哪些是自己的,自己的创新点有没有通过写作凸显出来。

检查问题主要是检查自己的行文表述方面是否存在语义含糊,用词不当,语句错误等问题,主要是一些书写方面的细节问题,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若论文语法错误过多,势必给评阅者留下不良印象。

五、答辩准备

答辩成功与否,根本上取决于论文工作的质量。创新点明确,有价值,论证充分,这是基础。然而,从答辩技术角度讲,研究生也有值得注意之处。

首先,要分析听众的心理。其次,根据答辩委员会的要求来取材和组织演讲。最后,回答审阅意见书面问题和即席提问的过程,答辩委员会主要是考察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回答问题要体现自己水平,回答内容重在准确、中肯,而不在于背景情况的解释,三言两语回答在点子上最好。

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在课上学习了一些有关“实证”的知识。实证经济学就是探讨是“什么的经济学”。与之相对应的是规范经济学,也就是探讨“应该是什么的经济学”。读完这片文章之后,我对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解。粗略地划分,这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地内容。

首先,有关实证经济学。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客观地科学。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学,譬如化学,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而实证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经济学就是这样。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判定这一结论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造成争议。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

“实证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它能够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当然经济学的“预测“不只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对已经发生但还未被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预测)而理论是一种实证性假说体系,它的判断标准就是实际证据。这样就是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假说。

第二,有关假说。

上面提到,实证性假说体系就是理论。所以要发展出理论,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质的东西。而对于社会科学,没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经济现象。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已知的经济现象提出一些假说用以推测。而判断这种假说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检验假说的预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但社会科学无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那种可以给人强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实验,而只能从偶然的“实验”(也就是现实发生的没有被控制的)中进行检验。可是这并不阻碍这也是种检验,且检验结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人们容易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假说中假设(假说中有含义和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假说是否成立的标准。这是错误的。例如书上关于台球手的例子,虽然台球手并不会进行如此复杂的线路选择,但这并不妨碍他打出我们按照他可以进行线路选择的假设而得出的预测。一种假说的假设的真实与否不能影响假说在现实事例中的应用。就如文章中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与假设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一种假说不能适用。判断假说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的标准有两个:1,替代理论的精确程度;
2,更高精确度所带来的成本(个人认为第二条更适用于社会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总是竭尽所能找到最真实的)结论是只要假说合理,无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个假说。

理论中的假设是十分重要的:1,它们是对理论的简洁描述或表述方式;
2,它们有时促进了通过假说的含义而对假说所进行的间接假设;
3,它们有时是明确说明理论可能正确的条件的一种简便方式。对于第一条可以这样理解,假说是可以看成由抽象模型和一系列规则所组成的。在我们判断可观测的现象与模型中的实体之间的一致性时,就用到假设(关键性假设)。它能够简洁的描述出模型,使我们可以判断模型适用性。(第二点不太明白,请老师指教)总体来讲,经济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提出假说(模型+规则),其中包括假设和含义。假设是模型的简洁性描述,当判断实际现象是否与模型相对应,是否能用此规则加以推测时,就可以看假设是否基本上满足事实情况。而判断一种假说是否有意义,是否正确而可以为大家所接受时,不是看假设现实吗,而是看这种假说的预测是否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最后要强调,经济学是门科学,它的目的就是预测。

经济学家的有趣表现在他的职业:“经济学家通过解释其他人为什么贫穷而变得富有。”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坦率:“我宁肯含含糊糊地对,也不愿严谨无误地错。”这句由凯恩斯说出的话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遮遮掩掩:“经济分析就像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
但是其所掩盖的,却是致命的。”经济学家自然也难免给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于使大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不满延伸到经济政策专家身上:“经济政策专家没有律师的严密,不像神学家那样身体力行,但是比经济学家更能卖弄学问。”经济学家的乏味也被好事者狠狠攻击了一下,当然从故事中我们还找不出为什么经济学家乏味的原因。说是一个妇人被确诊患了绝症,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时间。这位妇人十分热爱生命,所以十分痛苦,医生于是建议她嫁给一个经济学家,妇人奇怪地问:难道经济学家可以治好我的病吗?医生说:不是的,但是你如果与经济学家结婚,就会觉得半年也是十分漫长的。于是,就有人说:“应当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当他出发去寻找美洲大陆时,他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当他到达美洲大陆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他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政府无偿支持的。” 看来,国外的经济学家的处境似乎并没有中国的经济学家风光,经济学似乎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但是国外的经济学家取得的成就似乎要比我们大。惟望中国的经济学家慎思之,明辨之。

书名:法律方法论/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作者:葛洪义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入库时间:2013-8-5

定价:28

一、

方法的基本含义是办法、技术、手段,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而管理学方法论则是指管理学界在研究管理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理论,它们以一定的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相互交叉并补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对方法的反思。管理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曾出现了科学管理、组织理论、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多个学派。每个流派的观点都可以看作其方法论的体现,我们不必对所有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在林林总总的管理学方法论中我们只需要对主流方法论进行探究便可对管理学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有大致的了解。

二、

整体来看,管理学基础方法论主要包括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下面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例讨论以上方法论。

1、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来看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方法论个人主义。 实证主义宣称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本质上是同类的,社会现象可以用自然科学来解释,强调观察、试验、分析、归纳及检验并提倡价值中立。泰勒在科学管理中就是采用使用试验方法来研究管理的,他的三大试验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础,事实上,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就是从泰勒的一系列管理试验开始的;
观察是泰勒实现管理科学化的第一步,三大试验中有两项就用到了观察法,同时泰勒首先把分析引入工厂车间,根据工作确定工作定额又把定量分析引入管理领域,最终将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技巧归纳整理形成科学方法。

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可以归结为人类个体行为理论,即将个人行为摆在第一位。泰勒非常注重个人行为的分析,泰勒认为只要个人生存率达到最高,企业的生存率就能达到最高,他的目标是使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增加,同时泰勒的个人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一流员工、分工、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作研究上。

实用主义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和“行动的成功”,它推崇效用至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和任何方法都行的原则,而泰勒的管理哲学是一种效率哲学,这就与实用主义天然结合在一起。

2、从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来看方法论整体主义。

方法论整体主义包括三层含义:(1)社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社会整体显著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或功能;
(3)个人的行为应该从整体社会系统的宏观或社会的法律、目的或力量演绎而来,从个人在整体中的地位演绎而来。法约尔的研究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向下发展的,他的整体理论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企业,研究对象决定了研究方法,因此,其在研究过程中也必然是以整体主义方法论来研究的;
另一方面,法约尔的理论核心在于组织,他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认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为社会有机体。所以,其理论本质决定了其采用方法论整体主义。

论李天一案的反思 【摘要】:9月26日,李某某等5人涉嫌强奸案宣判,意味着全民围观半年之久的李天一等人涉嫌轮奸案庭审已经结束,然而舆论热度并未减退,除了因轮奸、星二代等热门标签广受关注外,还因为多了一个角色:律师。

除了李某某的辩护律师坚持作无罪辩护外,其他四名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均作有罪辩护。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属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然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案件的相当多细节以及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都被公之于众。北京市律师协会表示,此案相关代理及辩护律师在代理不公开审案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违反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规范的行为。大家开始对律师的职业伦理进行反省和深思。

【关键词】:李天

一、轮奸、律师辩护、反思

一:李天一案件概述

2013年02月22日,网友微博爆料2月17日杰出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已改名李冠丰)因涉嫌与5男子在北京海淀区湖北大厦轮奸受害女子杨某, 2013年2月17日晚,其在海淀区一酒吧内与李某等人喝酒后,被带至一宾馆内轮奸。接警后,分局立即开展工作,于2013年2月20日将涉案人员李冠丰等五人控制。该五人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被害女子非京籍,河北人。与酒吧没有雇佣关系,只是做兼职的驻场,她们赚客人给的小费。

2013年9月26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李天一有期徒刑10年。2013年10月28日 ,北京一中院证实10月31日上午9时依法不公开审理李某某等五人强奸上诉一案。

李某某等强奸上诉案于2013年11月27日上午九时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维持原判。

据北京法院网官方微博“京法网事”消息,北京海淀法院9月2日上午对被告人李某某等五人强奸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被告人李某某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李天一案件引发了全国的热议,其中对案件中的律师辩护是大家关注之一。通过近一段来媒体的报道不难看出,在李天一的数位辩护人中,除了前两位低调解除辩护人委托合同外,自现任辩护律师陈某开始,整个辩护策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先是对外高调宣称李天一没有参与轮奸而是嫖娼,拟作无罪辩护,随后梦鸽的私人法律顾问兰某律师开始在新浪博客或微博持续发文,将舆论关注引向了“究竟是嫖娼还是轮奸,究竟是合理索赔还是敲诈勒索”的讨论上来。如果说这些可理解为律师的整体策略或舆论引导,没有明显逾越律师伦理界限的话,那么后来李天一辩护人的辩护词提前网络曝光(多处曝光被害人隐私),魏某辩护律师与梦鸽的短信往来以及其接受媒体采访的解释,及至雷某律师的“仙人跳”论调,已引起了公众包括律师同行对“律师伦理”的关注或再思考。

二:
有关律师辩论规范的反思

现行《刑事诉讼法》仅在第160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相互辩论。”,对于如何辩论并无规定。现行《民事诉讼法》,有涉及法庭辩论的相关规定仅有第127条,而该条文仅规定了辩论顺序,对于辩论方法未提。而我国《行政诉讼法》则更无法庭辩论的规定,具体操作只得参照《民事诉讼法》适用。2007年颁布的《律师法》中与律师法庭辩论活动有关的条文是第40条第2款第8项,即律师在执行活动中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全国律师协会于2004年3月通过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其第十章“律师在诉讼与仲裁中的行为规范”,仅涉及庭审仪表、体态语范等,可知,我国现有立法中,并无直接规范律师辩论的伦理规范。

我认为律师辩论内容应围绕调查核实好的证据来陈述, 实务中经常存在这样的辩论技巧,即律师在辩论中刻意陈述个人经验,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申请法院进一步地调查核实有关证据,而是以此来取代有关证据的调查,直接影响审判人员的内心活动,掩盖己方在证据上的劣势。由于律师此种陈述根本不是为了调查证据,因此与证据规则并无直接的关联,一时竟然成为诉讼规范的真空地带。我认为,如果律师是借助于陈述个人经验以申请法院调查、核实有关证据,则审判人员当然应当允许;如果陈述个人经验的律师根本没有申请调查、核实任何证据,则无论是否与案件有关,都不应当允许,否则只能引发双方当事人打口水仗,导致无谓的拖延。因此,我认为审判人员如果遇到这样的庭审情形,可以通过行使释明权的方式去化解,对方律师也可以就此提出异议,请求审判人员制止。实务中还存在有的律师故意引用错误的法条,甚至人身攻击去误导审判人员的现象。

李天一案件中李天一的代理律师行为,总是在宣讲个人信念,老是发出小道消息,没有集中到案件的事实本身,个人觉得

如果律师在辩论中违反职业伦理,根据情节轻重,审判人员可以采取制止、警告、训诫等诉讼保障性措施,严重的可以构成庭后对律师进行惩戒的情形。

三:辩护词应该要规范

律师应该有其基本的专业素养,辩护词是其中之一。李天一案件中,李天一的代理律师李某所写辩护词就显得很不专业,通过查看李某律师的辩护词,可以知道其不专业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辩护词没有必要设置目录;
应针对公诉词设置,有针对性地对公诉词进行反驳

(二)格式不对:题目应以辩护词称谓,不应有多余词汇。缺乏要点:

内容应包括关于证据的评述、尤其围绕证据证明力展开,对已经被法庭裁决的问题不要再讨论。

然后是法律适用,本案中应围绕强奸犯罪构成要件展开,论述性行为不违反被害人意愿或没有证据充分证明被告人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强迫发生性行为的行为,犯罪构成要件欠缺主要要件,最后是对案件处理的建议,到底请求判决无罪,哪种无罪?还是建议从轻,减轻处理?要明确,具体,至于对被害人如何处理,不是重点,或者根本不需要提及,你是来辩护的,不是来控告的。

三):用语不规范:使用冤案,所谓的等词汇,案件正在审理,不能给正在解决的问题下结论,怎么能用“冤案”一词呢。还有,公诉人不能称被告人为罪犯,犯罪人。更不能说被害人品德有问题,社会闲杂人员。

四:律师不应成为李天一案的主角

从李天一案件的报道和网上大家的议论中,可以知道李天一案的几位代理律师在案件还没有审就已经走红了。

李天一一方,先有原代理律师薛振源因压力过大请辞,后有新代理律师陈枢、王冉抛出欲为李天一做无罪辩护的声明;
受害人一方也不甘示弱,不但发表了驳斥李天一律师的声明,而且公开批评王冉违反回避原则,在卸任海淀区检察官之后,又参与这起由海淀区公诉的案件。

还没有

进法庭,律师就在庭外打

得不可开交。对此,网友纷纷在新闻之后跟帖吐槽,怒斥陈枢、王冉为“狗腿律师”、“流氓状师”。其实,即使王冉以前真担任过海淀区的检察官,那也应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而不能对其进行恣意谩骂、人身攻击。谁为犯罪嫌疑人代理,谁就仿佛站到了公平、正义的背面,成了公敌。律师理应而且必须为“坏人”辩护——因为只有律师介入,才使得国家与被

告之间不平等的状况得以适度调节,今天如果没有律师替“坏人”说话,那明天公权力就可能直接对“好人”宣判。

可是,我们又必须反思,到底为何律师屡屡成为案件的主角?看微博上,陈有西、浦志强等大状哪个不是粉丝甚众,一呼百应。许多案件,是先由关注律师开始,才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最终将注意力转移到案件本身的,律师往往成了案件的主角。

人们之所以关注律师,一方面在于事实不清,想关注都找不到焦点。像李天一案,至今迷雾重重、难见真相。另一方面,还在于公众忧惧司法不公,使审判结果倒向权贵。有些人天真地以为,只要骂跑了律师,没人为“坏人”辩护,就可以迎来正义;
还有些人将希望寄托于个别大律师,希望借其影响力,引来舆论关注并最终影响司法审判,迎来正义。

而律师呢,担心司法不公,或者在法庭上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得不采取微博爆料、法庭录像等吸引眼球的方式博出位,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案件的主角。可以说,是多方合力造成了律师成为案件主角的怪现象。可是过度关注律师的后果很危险,人们极有可能根据律师的表现,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判断,这属于影响司法公正。

要实现司法正义,将舆论的目光引向事实本身。

结束语 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作为律师,虽然物质生存是第一位的,但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行业规范,不顾委托人的利益,不顾法律规范,故意炒作自己从而获得更多业务。阻碍了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害了自己,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律师法》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

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

一、法学的性质及其方法

(一)学科的性质决定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学科的对象及领域决定了学科的性质。法学主要研究三个基本问题:1)应然法:回答法律应当是什么样子?关注的是法律的理想和价值。2)实然法:法律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关注的是律令和技术。换言之,法律的意思是什么。如民法中的不当得利,揭示该制度的要件和技术问题。3)社会事实:应然法要解决的是法律的道义基础和正当性,实然法使得法律的意思变得明确,如果法律在道义上是正当的,在意思上是明确的,那么,这种法律就果真能够发生作用么?我国的破产法运行的实施失败,即是一个反例。因此,法学还要研究法律的作用与功能。

图表1:

应然法„„„„„„„理想、价值„„„„„„价值判断分析方法

实然法„„„„„„„律令、技术„„„„„„逻辑和语义分析

社会事实„„„„„„作用、功能„„„„„„社会实证分析方法

相应地,法学的方法也就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价值判断。法学成为关于正义和善的艺术,而不能成为科学。因为,科学有定式,艺术无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艺,不是艺术。

第二层次是逻辑和语义分析,有点科学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条的语言,类似于形式化的学科研究。

第三层次是法律社会学,这是科学的研究领域。

当然,这些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针对某一话题时,存在着运用方法的交叉。

法律与法学的生成,存在时间差。先产生法律,后产生法学研究。

古希腊的哲学家最先关注法律。由于法律是剥夺一个群体而保护另一个群体的利益,这种强制性就需要正当性的论证。人们关心是什么正当性支撑着法律在规则上保护某一群体和损害或扼制另一群体的行为和利益,此部分是自然法的关怀。

后来实然法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则是分析法律派的功绩,它标志着法律作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最终形成。因为,它标识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声称要价值祛除,只是了解法律的意思。

而社会法学派,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法律正当且明确,就果真能够改变社会么?他们的研究结论是: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但社会更能改变法律,换言之,社会改变法律的力量更强大。他们的方法是通过法律研究社会,也通过社会研究法律。法律不仅仅当作一个道德规范或实然规范来研究,而更应当作为社会事实来研究。只有才能这样实现法律的功效。

由此,法学方法归结为三种:1)价值评判方法;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二)法学的学科性质:即法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即

1、法学是不是科学,是何种意义上的科学?

2、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

1、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是什么”,法学相当大的领域并不具有科学性,而是一门研究正义的艺术,是善与公正之学。

什么是科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关注的是科学内含的几种分析方法。哲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用词。因此我们就需了解“科学”有几种使用方法。下面介绍三种科学观。

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指称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如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有关自然界事务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科学是不存在的。此说在十九世纪之前占主导地位,二十世纪也相当有影响。如英国曾认为科学具备四个特征:1)科学是“描述对象”的理论,而不是“规定对象”的理论。如物理学和化学,仅仅是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比较而言,社会科学规范研究的多为规定性的东西,研究对象与研究者本身息息相关,两者合为一体。所以,完全要求社会科学按照自然科学来进行精确,是不可能的。如美国总统选举,就不可能象物理那样进行计算而得出结果。因为作为社会科学动物的人,是自己可以采取对策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可能诱发相关者采取对策改变行为。因此,社会科学永远不可能高度精确化。相比较而言,经济学较接近于科学,它是从数字化角度来观察。

第二种观点认为,科学是以经验方法为标志的实证研究。其代表人物是马克思。这种观点认为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整理经验的材料。这在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主流观念。所谓经验的方法,实证的研究,其基本的形式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问卷调查法等,其中最基础的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如培根说科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观察方法,就是指在不改变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收集经验材料的方法。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即是运用观察方法得出的结论。所谓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这样两项研究就是科学研究:1)为了小区的安全,研究这样几种方法的选择,是增加警察的数量或进行巡逻的次数,还是增加小区路灯的量度,研究结果是后者。2)研究偷窃啤酒中的证人作证的几率,发现在场的人数与作证的可能性之间存在比率关系。在这种意义上,伦理学、数学、逻辑学等都不是科学。因为逻辑学和数学并非实证研究,无须进行实验,它们研究的不是事实或经验,而是纯形式,是符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辨明一个学科不是科学,决非意味该学科不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存在社会科学,而没有人文科学。人文由“Humanity”而来,是和神学相对立的知识体系,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科学始于19世纪,由孔德创立,他论述了静态的社会静力学和动态的社会动力学。

这种科学观的内部也存在着分歧。如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证实主义是主流的评判,即使用了实证方法得出的结果还不算真正的结论,需结果可被证实。而后期的学者波普尔则创设了证伪主义。即能被证实未必就科学,能够进一步被证伪,才是科学。如算命天宫图,能被证实,但永远不能被证伪,它永远有其解释的方法。那种能解释和允许任何事情发生的辩证法是最可怕的。

第三种科学观(我国流行),认为科学是理性的最高体现,运用理性的方法研究即是科学。这是最广泛的科学观。依此,与迷信和宗教相对立的东西都是科学。其标准在于理性的有无。其结果是科学成为一种泛滥的话语。它同时向四种研究方法开放,即经验方法(观察实验),形式化方法(根据逻辑规则进行形式演算的方法),思辩方法(跳出经验世界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运用这种方法),规范性方法(进行价值评价)。但问题在于,这四种研究方法之间不可通约,无共同性。这种科学观,从语义学分析看来,是应该抛弃的。因为它造成了误解和混乱。神学和自然科学都属科学,但神学家之间的争论是关于应当如何的争论,与事实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不能通约;
而科学家则通过进行实验而达成共识,他们之间可以通约对话。这种科学观,导致科学成为一个“杂货店”。

我国存在三个关于科学的误区:误区之一,科学等于正确。科学不等于正确,正确也不等于科学。这是以图腾崇拜来崇拜科学。所有科学不过是对事实的临时性解释,换言之,科学的确追求正确,但并非追求终极的、不可改变的结论。科学精神是怀疑一切。随时准备被证伪。马克思具有科学精神,他不仅怀疑别人,他连自己都怀疑。西方人说,存在三个马克思:一是,青年马克思;
二是,中年马克思;
三是,老年马克思。三种不同的思想之间存在着的断裂,是不断怀疑自己的结果。其晚年可能怀疑中年的生产力决定一切的论断。生产力要成为决定性因素必须有一个条件,即出现以追求财富为最大欲望的人。所有的社会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没有什么是最终极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科学的态度是,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这么说。相对来说,以经验材料、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可靠的,科学是一种假设。

误区之二,科学等于有用。科学不等于有用,有用不等于科学。有些科学理论的论证和推演,是无用的“垃圾”。但它们展现了用科学的方法逻辑去推演结论。

误区之三,科学等于善。这是一种浪漫的理解,求真等于求善,科学不一定是善。

2、法律是理性,还是情感?

流行的观点认为支撑法律的是理性。但是否在法律中,就只是理性起作用?情感起何种作用?比较而言,自然科学中,情感并非不发生作用。如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的情感。但它是从科学的外部起作用,在科学内部是不起作用的。而人文学科,情感起着非常强大的导向作用。情感是基石。

道德因素,是情感。道德信念,传递着一种情感。理性是以情感为基础,由此产生对命题进行理顺的过程。理性的作用,是将情感的药包上糖衣。人是一种没有推理能力而又偏爱推理的动物。

何为理性?语义分析的基本命题,是避免定义。重要的是,把握如何使用该术语。如某人有理性,某杯子无理性,这就是关于理性的正确用法。这里须注意,存在哪些因素影响术语的运用。最基本的理性的含义,是从一个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何为情感?情感无须理由的支撑和证成。法学理论,情感作用如何?帕雷托的剩遗物和派生物理论是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方法论。理性是一个中性词,所以,非理性也非贬义词。非理性即情感,换言之,无须理由来支撑。按照上述学说,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理性行为)与非逻辑行为(非理性行为)。非逻辑行为类型有二:1)与逻辑推理没有任何关系的行为,换言之,无须由任何逻辑理由支持的行为。如升国旗,热血沸腾。2)用虚假的逻辑理由来支持的行为。如虽然这里面也存在逻辑推理,但行为里面是反逻辑的。这里的“虚假”并非贬义,是指这里的理由是不能支持行为的,如乞雨的行为。

剩遗物永存,派生物转眼即逝。——现代社会中,形态各异的派生物以另类的面目出现,但回头一看,其内在的理性值得质疑。

图表2 C理论(派生物)

A情感(剩遗物)B行为

情感A导致行为B,而人类主张、理论C导致行为B. 派生物理论分为四大类:1)简单肯定式。如在母亲教育孩子时叫小孩听话。2)诉诸权威式。如在母亲教育孩子时叫小孩听话,理由是父亲叫小孩听话。3)诉诸原则式,如皇权至上。4)口头证明式。这是政客和作家的方法,就是没有逻辑的无休止的重复,比最好的逻辑论证更为有效。

二、规范性研究方法(价值评价方法)

(一)什么是价值、法律价值?

1、人类以两种方式面对世界: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

“是什么”属事实世界,回答三类问题:存在的现象(事实)是什么?现存的事实由什么的样的事实导致(因果关系)?我们一旦选定了目的,用什么手段去达到目的?

“应当是什么”属价值世界,当离开“是什么”而回答“应当是什么”时,就进入了价值判断。这是人类存在的特殊方式。价值并不是指客体的有用性。若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那么主体本身就无价值了。而人性恰是价值的原点,人是有价值的。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是无价值、甚至负价值的东西也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价值就是好。

2、法律的价值有三种基本用法:

一指法律能促进的好,如自由、秩序,这是目的价值。

二是法律本身的价值,是形式价值,与目的无关,如逻辑一致性等。

三是价值评价标准。

(二)法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问题:包括法律和法学与价值的关系

1、法律与价值的关系:

1)法律本身即是一种稀缺价值分配自己的权威性规则。

2)法律制度中包含一套价值标准,确立具有弹性的价值位阶。

法律纠纷好处理的是有价值与无价值之间的冲突,不好处理的是价值之间的冲突,因此有价值位阶。如米兰达规则就体现了警察的破案率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价值的冲突。位阶是有弹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一判例限制米兰达规则,承认在特定情况下,公共利益安全优先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但价值位阶很不好确定。

3)立法与司法活动都是一种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

2、法学与价值的联系:

法学永远不能回避应然法的问题。实证主义法学家提出价值祛除,有些道理,但不可能真正做到。因为价值判断是法学固有的一部分。法学家在研究时不能离开价值判断。

常规与自然相对照。常规就是一个社会上由人制定的各种规则,主要指人定法,也包括道德。现代人把自然看作客体,是异己之物。古希腊人则认为自然是有理性的,人类理性是由自然赋予的,符合自然即正义。后来自然转化为人定法和正义。人定法是一些人给另一些人的立法,法的执行总以牺牲一种价值而成全另一种价值,人对法律态度或者是服从的或者是不服从的。自然法的理论内涵一是,法律的二元论,即法律的存在形态上有实然法和应然法;
二是实然法应从属于应然法;
三是自然法效力至上;
四是恶法非法;
五是反抗恶法的权利。

理论分为实证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前者遵循价值祛除,情感中立;
后者与价值判断有关,具有标准、情感的色彩,具有价值性。两者的区别是:1)规范性理论为评价而研究,为规定而研究,实证性理论为解释而研究;
2)规范性理论认为存在本身不是正义,而实证性理论认为存在就是事实;
3)规范性理论追求的理论目标是情感、信念、理论的传播,打动人的关键不在于合乎逻辑,而在于能否引起读者内心情感的共鸣,而实证性理论则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较准确描述世界是怎样的理论,主要靠理性说服人。

(三)价值分析的功能与局限

价值分析法的功能:一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进步;
二是最大限度保障个案处理的公正;
三是强化社会公众对良法的认同和支持。

法律力量取决于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态度。因为,社会公众对于法律的认同和支持太差。在中国,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多少人要求法治。人类的理性和情感,具体到问题,则不要求法治。

价值分析方法的局限:

一是从“是”中推不出“应当”。这是休漠的论断,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两个领域。在价值分析,存在两种意义的“应当”和两种意义上的“是”,一种是价值意义上的应当,另一种是事实意义上的应当。

价值意义上的应当:如公民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

价值意义上的是:是伪装的价值判断。是推不出应当,但应当可推出应当。

事实意义上的应当:如4+2=6,这是伪装了的是。

事实意义上的是:事实判断得不出应当,但价值判断可推出应当。

是不能推出应当,意味着应当这个领域永远不能有一种自然科学那样高度精密的理性。不存在客观的公理性的体系。应当不是从事实中推出的,而是来源于每个人对每种事实状态的承诺。

二是人们的终极价值观很难一致,这种差异,就引发一系列价值和事务上的冲突。

三是即使在终极价值上,取得了一致,但在具体的价值判断上,也可能产生分歧。

应对这些局限的原则:

原则之一,承认和尊重价值判断多元化的事实。承认并尊重。因为价值标准多元化,是和现代文明的基石即人的主体性相联系在一起的。

原则之二,排除思想霸权,实行最大限度的宽容,只对不宽容的行为不宽容(房龙)。宽容,即是孔子所言的“中庸之道”;

原则之三,寻求最低限度的一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应当是最低限度的共识。法律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些“空间”需要最低限度的标准来控制“空间”的裁量的滥用。

三、语义分析方法

20世纪初,受西方分析哲学的影响,语义分析被系统化、哲学化,有人甚至主张20世纪,是分析的时代。要了解语义分析方法,首先须对分析哲学有所了解,而如果要了解分析哲学,还要了解实证主义哲学。

法律实证主义是19世纪产生的流派。分为逻辑实证主义,即分析法学派和社会实证法学派。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背景是20世纪实证主义成为一种思潮,而非仅仅是一种学派。

实证主义哲学有两大核心理念:

一是拒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西方语言中,被写成“物理学之后”。这一术语,源于中世纪西方人整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编辑完毕物理学之后,编辑探讨抽象的物理论的著作,它们探讨世界的本原,即本体论问题的。这些均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是超出经验之外的,是人类理性所无法回答的,于是就被称为物理学之后。而中国在翻译这个术语时,借鉴了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故定为形而上学。实证主义则研究确定的问题,追求确定的知识(POSITIVE).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不要用思辩的方法,而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即是用观察实验来建立知识体系。第一代的孔德主义,主张人类的知识,从古到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古代的神学阶段。此阶段,人们寻找世界的本原、超自然的东西。换言之,知识体系,一切神定。

2、形而上阶段。此阶段,人们不再把一切归于神之上,而归于决定精神之上了。这不过是神阶段的变种;

3、实证知识阶段。这是科学时代的开始。科学回答不了形而上学的、经验之外的问题。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寻求终极的原因。现代哲学不再研究本质,而致力于研究规律。实证研究中的“规律”,就是指“两个以上之间的变量的恒定关系”,与我们一般所言的“规律是现象的凝结”不同。第二代的代表是马赫,主张其实世界既非物质,也非精神,而是由感觉这种既非物质也非精神的要素组成的。第三代,即分析哲学,代表人物是维特根斯坦。他认为,形而上学,不在于犯错误,而在于说了“无意义的话”,因为他们不会正确的用词。如绝对精神、物质等术语。他们还违反了句法构造句子。

分析哲学的第二个核心理念是研究语言的运用。哲学从本体论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到认识论阶段(笛卡儿、康德)发展到语义分析阶段。认为过去的哲学家,让语言作了其所不能承载的功能。其中的符号语言派,又称人工语言派,主张所有的自然语言都是含混的、语义都不是很明确。这是由于自然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导致,要创立一套人工的精密语言来避免争论。其中的自然语言派,又称日常语言派,代表者即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前的无谓争论不是日常语言的问题,而是这些哲学家没有搞清日常语言的正确用法,强调哲学要研究“词的用法”。认为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可言说者,沉默!”

语义分析方法的内容,也就是分析哲学的体系。学派之一:普通语义学,把正确用词归纳为21个问题和5项原则。心思想是,词的误用是一切社会矛盾和分析的根源。五项原则:

1、指数原则。一切分类具有虚假性,所以在用类指称具体人或物时,要加上指数

1、

2、

3、„„

2、日期原则。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于时间中,是流动的,而非静止不变的。要注明所描述的事物的具体日期,以区别变化。

3、连字符原则。自然界是不可分的,所有的分类都不完美,但人类又有爱分类以把握世界的倾向,导致所有的分类均会出现困难。自然本身是一个渐进的函数,世界本无分类,彼此相连。分类都是人为的,便于明别,却又陷入武断。分类的同时,对自然的环境就造成了伤害。所有的法律责任,均是武断的。所以,要用连字符把相关的分类连接起来。

4、引号原则。词本身不是事物,而是人们创造的工具。但人们经常把词理解为背后还有一个确定的东西。越是抽象的词汇,越容易误导人,从而出现“词的暴政”。

5、等等原则。词不能描述出有的内涵,语言是地图,但不是版图。当描述对象时,总会存在被疏漏的东西。所以要加上等等。

整个分析哲学对语言的重新理解,引发了三个观念:

观念之一,词不是事物,是工具。抽象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并非每一个词后都对应一个实物。如世界上有“山”么?没有,但存在具体的“黄山”等。

观念之二,每个词的边缘部分,均是含糊不清的。如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对于“签署”的分析。端正写名是遗嘱的签署,但写笔名、写姓名的缩写、被人把着手写、签在开头而非结尾这些情况算不算签署?

观念之三,词没有固定不变的含义。反对给词下定义,而要求考虑该词的正确的用法,考虑在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郑成良

1、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有控制地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方法称科学观察( )

2、比值定义法和控制变量法的目的都在于比较,故它们属于比较的方法( )

3、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实验最显著的特点是 A 能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B 可以纯化研究对象 C 在实验室中进行 D 可以强化研究对象

4、自然科学中由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出发,然后运用逻辑推理导出的一些定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用的是 A 归纳法 B 统计法

C 公理化方法 D 演绎推理方法

5、“能在转变前后总量是守恒的,β衰变是一种能的衰变,所以β衰变前后总能量也是守恒的”这一逻辑推理属于 A 归纳法 B 分析方法 C 类比方法 D 演绎推理方法

6.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

(1)将客观世界作为观察对象,站在客观世界的对面进行审视与探究,由此体现了物理学研究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努力探究自然界中存在的规律性特征。

(2)重视经验和感觉,强调解释应与经验相符,这种观点是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雏形。

(3)在物理学方法上,他是形式逻辑的学的创始人。他倡导逻辑理性的研究方法。提出建立物理理论的原则是“必须从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开始”然后一直演绎推理下去,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

7.从个别的具体事物的认识中抽象出一般性认识的推理方法和思维形式就叫归纳法

8.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物理学中热力学的几个实验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9.求同法: (1)布朗运动(小得能漂在水上,就是物质作不规则运动的原因)

(2)测量单摆周期实验(选择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每次固定摆长不变(,但原料和质量都变。结果摆的周期T(标志a)不变)

(3)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力时,首先给出有力存在的具体实例,如“人推车”、“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磁铁吸引大头针”,然后由上述实例归纳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求同法 (4)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用求同策略) 10.差异法

(1)做曲线运动需要物体所受合力与原运动方向不同线(2)声音可借助空气传播(3)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4)二力平衡需要二力同线这个条件 11.共变法的特点是设法保持其他现象(因素)不变,而让一个现象(因素)发生变化,由此观测另一个现象(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让压强的值逐渐改变,并测出相应的体积值,就能够运用共变法概括出气体的体积与压强两者的反比关系。

12.归纳法的利 第一:归纳法使物理学家能从大量的经验材料中发现那些反映客体普遍特征的物理学规律。

(1)伽利略的许多成就都与归纳法联系在一起,他对单摆的等时性规律的研究、对运动学基本规律的总结等,都是运用归纳法的结果。

(2)牛顿更加推崇归纳法,他对光的色散的发现、对光谱和虹的成因研究等,也都是归纳法应用的成果。

第二:归纳法能使物理学研究从个别事实中受到启迪,提出并论证假说,推动物理学进一步发展。

归纳法即是“发现的逻辑”,又是“论证的逻辑”。例如爱因斯坦提出并论证的光量子假说,就是运用科学归纳的成果。

第三:归纳法用以指导物理实验,能以简捷的逻辑方式揭示因果联系。

人们对某些物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测量时,往往采用与之相互作用的、能代表这些现象变化的另一种可测的现象表示出来,作为实验认识的依据。

13.归纳法的弊

(1)归纳法的客观基础和概括过程,决定了其结论的或然性

例如:通过枚举归纳得出“金属热胀冷缩”的结论,金属锑并非热胀冷缩。

(2)过分强调归纳,易陷入狭隘的经验之中,阻碍物理学的发展。

例如:场、熵、焓耗散结构等奇特概念难以用直观经验来把握,也无法靠归纳得出,必须靠理论思维来推导和理解。

14.演绎法是一般到个别、从普通到特殊的推理过程,是共性推出个性的方法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

(2)太阳系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因此冥王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所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1000C时,水会沸腾;

15.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1)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 (2)归纳要以演绎为指导 (3)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

16.类比推理是由个别(或一般)到个别(或一般)的推理

17.(1)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与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这其中主要应用因果类比的方法.(2) 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

(3)光的传播与声的传播;
电场与磁场

(4)弹簧的动力学方程F=kx 与单摆的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F=kx (5) 获得“带电体在静电场与重力场中也具有电势能”这一结论的类比推理 (6)质点的平动和刚体定轴转动之间的类比

(7)点电荷和质点的类比;
库仑力(静电力)与万有引力(重力)的类比;
电场(静电场)与引力场(重力场)的类比。研究电流时有把抽水机类比电源、水压类比电压、水流类比作电流;
在研究做功快慢时常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

(8)麦克斯韦的研究工作和类比方法,是受到了汤姆逊的类比方法的启发,使它找到了研究电磁场的有效方法

18.实验方法:比较、放大、模拟、转换、干涉计量

(1)比较法:如测量物体长度,用天平称量质量,用电桥测电阻等 天平、电桥、电位差计等均是常用的比较系统 比率测量法:惠斯顿电桥的倍率旋钮挡的设计 交换法和替代法: 用天平称衡物体质量

替代法:在用平衡电桥测电阻时,先接入待测电阻,调电桥平衡,再用可 调电阻箱替换待测电阻,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调电阻箱重新使电桥平衡, 则电阻箱示值即为被测电阻的阻值,类似的测量方法称为替代法。

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2)放大法:累积放大法;
机械放大法;
电学放大法;
光学放大法

累积放大法:单摆实验的周期测量;
回旋加速器

机械放大法:在《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中所使用的螺旋测微器 电学放大法:三极管常用作放大器

光学放大法: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都属于视角放大的仪器 微小变化量的放大原理:常用于检流计、光杠杆等装置

(3)模拟法:例如在模拟静电场的实验中,就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实例

用铁屑的分布来模拟磁感线的存在

用超声波代替地震波,用岩石、塑料、有机玻璃等做成各种模型,

来进行地震模拟实验

(4)转换法一般可分为:参量转换法;
能量转换法

能量转换测量法:如热敏、光敏、压敏、气敏、湿敏材料以及这些材料性能 最常见的传感器转换法有:1)光电转换2)磁电转换3)热电转换4)压电转换

1) 光电转换:例如在弱电流放大的实验中,把激光(或其他光,如日光、灯光等)照射在硒光电池上直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进行放大。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光电元件还有光敏三极管、光电倍增管、光电管等

2) 磁电转换:最经典的磁敏元件是霍尔元件、磁记录元件(如读、写磁头、磁带、磁盘┈)、巨磁阻元件等,利用磁敏元件(或电磁感应组件)将磁学参量转换成电压、电流或电阻的测量

3) 热电转换:利用热敏元件(如半导体热敏元件、热电偶等),将温度的测量转换成电压或电阻的测量

4) 压电转换:利用压敏元件或压敏材料(如压电陶瓷、石英晶体等)的压电效应,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

(5)干涉计量法:利用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可以精确测量微小长度或角度变化,测量微小的形变及其相关的其它物理量;
也可以来检验物体表面的平面度、球面度、光洁度及工件内应力的分布等

(6)光谱技术与方法、X射线衍射技术与方法、电子显微技术与方法都与光的衍射原理与方法相关

(7)磁共振技术与方法、低温和真空技术、核物理技术与方法,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与方法、薄膜制备技术与物性研究等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与技术是高新技术领域常用的近代物理实验方法

(8)留迹法:如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不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实验中,就是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下小车(或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位移)及所对应的时刻,从而可从容计算小车在各个位置或时刻的速度并求出速度;
对于简谐运动,则是通过摆动的漏斗漏出的细沙落在匀速拉动的硬纸板上而记录下各个时刻摆的位置,从而很方便地研究简谐运动的图像;
利用闪光照相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等实验都采用了留迹法。

(9)补偿法:

(10)理想化法: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假设悬线不可伸长)悬点的摩擦和小球在摆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在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实验都采用了理想化法。

(11)探索性实验:例如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12) 验证性实验:例如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

(13) 设计性实验: 例如初中,在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熟悉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设计只用电表和一个已知电阻来测量另一个未知电阻的实验;
在高中,可以让学生设计验证反冲运动中的动量守恒等实验 (14) 物理学史上最经典的10大实验

排名第一: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应用于电子干涉的实验 排名第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排名第三:罗伯特·密立根的油滴实验 排名第四: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排名第五:托马斯·杨的光的干涉实验 排名第六:卡文迪许扭矩试验

排名第八:伽利略的匀加速运动实验 排名第九: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实验 排名第十: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一:控制变量法

例如: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二:比值定义法:它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

第一类是表征一定物体(或物质)自身某种固有属性的物理量,属于性质量 如:密度、电场强度E、磁感应强度B、电容C、电阻R等。

第二类是描述物体(或物质)外在的状态、外在的强弱等,而并不反映其自身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属于状态量,作用量 如速度v、加速度a、压强、电流、功率等 三:等效替代法

1.模型等效代替:质点模型、刚体模型、理想气体、点电荷模型、线电流模型 用实物模型去替代实际物体:例如我们教学中用到的“发电机模型、内燃机模型、电动机模型”,它们都是用来模拟实际发电机,内燃机,电动机的工作过程

2.过程模型等效: 用理想过程等效替代实际过程:忽略了空气阻力,风的吹力,物体自身转动等次要因素,认为是自由下落

用简单过程替代复杂过程:“平均速度”概念的引入,就是把变速运动等效为一种匀速运动,从而把复杂的变速运动转变为最简单的易于掌握的匀速运动来处理。又如比较的平抛曲线运动可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上抛和下抛运。任何一种复杂的振动都可以等效为几个振幅、频率不同的简谐运动的合运动。所以我们只要通过对简谐运动的研究就可以来认识这种复杂的振动

3.作用模型等效:例如在矢量的合成和分解中,“合成”和“分解”的概念的建 立,实际上就是从作用等同性出发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也有了等效替代法

另外还有等效电源,等效重力加速度等都是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 4.本质模型等效: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有两种表述: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F合=Δp/Δt  物理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等 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研究电流的形成原因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从分析水流的形成人手来分析电流的形成

B.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C.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总效果

D.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变化而变化

四:比较法:“动量”和“动能”,左,右手定则

五、分类方法: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六、数学方法:函数方法、不等式法、几何图形法(三角模型)、图像法 1.分析与综合探究模式的思维程序

问题---分析----综合----假说----检验

2.理想化方法在科研中的运用,主要是建立理想模型和设计理想实验 3.理想化模型主要具有4个特征: 近似性 抽象性 局限性 相对性

3.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 过程模型 条件模型

4.对象模型,就是用来等效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 例如质点、弹簧振子

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纯电阻、无限长直导线

理想气体、点光源、玻尔模型等都属于对象模型。

人们根据其物理性质用理想化图形来模拟的概念也属于理想化对象模型 如光线、电场线、磁感应线

5.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在高度不大时,空气阻力比起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完全弹性碰撞 物理学所研究的几乎都是理想过程,

热力学中的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体过程 、准静态过程。

光的直线传播

恒定电流等都属于理想化过程。

5.条件模型: 如光滑表面、轻杆、细绳、均匀介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等都属于条件模型

6.如“表面光滑”隐含摩擦因数为零,“理想电表”隐含内阻为零,等等。 理想化条件模型的建立

①忽略特定条件下的外界影响 例:卡诺提出了理想化热机循环 ②忽略一些摩擦力

例:伽利略正是通过对摩擦力的忽略,利用斜面实验论证了惯性定律的 ③ 忽略非重要的作用力

例研究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就可忽略地球引力的作用 7.理想化模型的作用

a) 对研究对象进行极度的简化和纯化(质点和刚体) b) 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c) 促进人们在研究中发挥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8.常见的分析方法有“隔离法”,和“元分析”法 9.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牛顿因观察苹果落地而总结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 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贝克勒尔由于细心的观察而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等

10.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般理解,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11.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实验的思想、控制变量、模型、等效、归纳、分类、转换、类比、猜想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转化法: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察,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可以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
用灯泡是否发光或用小磁针在电路旁是否偏转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成功方法论

一、信仰:

1.相信这世界上有人爱我们。

2.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足够持久。 3.有耐心有决心的人无往而不利。

4.只要你不认输,就有机会!

5.不要怕有疯狂的想法,只要你肯努力。 6.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现实中的恐惧,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么可怕。

8.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9.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克服种种阻力完成任务。

10.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潜能,没有什么是无法缔造的。

二、原理:

1.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2.为了赢得胜利,也许你不得不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

3.恰当的示弱改态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处境。 4.历经严酷的训练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

5.速度决定成败。

6.正确的方法策略比埋头硬干更重要。

7.安逸的环境容易使人腐朽,势必会减慢甚至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8.疯狂的实践操练能够练就过硬的惊人本领。

9.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

三、原则:

1.只有自己去做,才可能知道能否成功。 2.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

3.最关键的是,做目前最清楚的事情,而不是观望远处模糊的。 4.执着追求,永不放弃。

5.不欺人祸人,不欺己惑己。

6.宽容对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

7.保持头脑清醒,保持真我。

8.惜时守时。

9.绝不草率冲动行事。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坚持原则。

四、要求:

1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

2.“魔鬼”隐藏在细节中,永远不要忽视任何细节。 3.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4.要有信心,把握自己的未来。

5.不要沉沦,在任何环境中你都可以选择奋起。 6.要敢于战胜一切恐惧。

7.主动锻炼自己,培养果决的性格。 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8.目标要明确,信念要坚定。

9 尽量多动脑,少出力。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10..学会忍受不公平,学会恪尽职责。

五、标准: 1.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承受悲惨命运的能力。

2.要敢于“硬干”,不要怀疑自己。

3.要以最小的努力去追求最大的效用。

4.明确最终目的,行为本身要具有规划、方向性。 5.与时间赛跑(——任何时期都绝不能懈怠。)

六、表现:

1.永远把自己当作学生,问一些“傻问题”。 2.以自己做过的傻事为鉴。

3.做一个真正无畏的人。

4.任何个人,在危机来临时,都要想到打破常规。

5.要利用好经验,而不是受他们的束缚。要敢于异想天开。

七、方法论:

1.确信无法突破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的是等待。如果你没有选择的话,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去。

2.在更多的时候,等待比做事要难得多。必须耐得住寂寞,看清局势,懂得取舍。

3.现实中的磨难比想象中的要艰辛百倍,而经历会让这一切来的更真实可贵。不必刻意去逃避,应尽心体会,本能地去适应。

4.无论是什么环境我都要适应它,其后才能发展自我。

5.唯有不断的给自己灌输新鲜血液,才能涌现出不竭的强大能量。 6.为了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过硬的技能本领,必须经常做比其他人更多、更快、更苦、更久的训练。

7.不同的观念意识对自身与外界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对客观事实正确的认识尤为重要。需要以质疑辩证的态度去认知一切事物,思想要在恰当的时候转变。

8.(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个人的生活与梦想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相一致,才能使之维持和实现。

课堂作业:

练习一:构建理论与形成假设

研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比其他公司更好?”这一问题

(1)提出与此研究问题有关的概念

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目的,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信息系统的实施条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2)提出有关的假设

假设1: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构建目的比其他公司更明确。

假设2: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覆盖范围比其他公司更广泛。

假设3:有些公司信息系统实施的条件比其他公司更有利。

假设4:有些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比其他公司更先进。

练习二:概念性操作

为下列每个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概念提供两个以上不同的操作变量。

员工士气,组织氛围,组织文化,领导,激励,商业伦理,生产效率,竞争力,民主,独断

1、员工士气

(1)员工的需求:人的行动往往是由于有需求才进行的,企业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够要求员工行动,提高员工的士气。

(2)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

(3)认可和赞美:人的天性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员工的微小进步,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真诚的认可与赞美,会提高员工的士气。

2、组织氛围

(1)明确分工:要从制度层面确定各个部门、工作岗位之间的明确分工。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合作是否顺利是组织氛围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明确的分工才能有良好的合作。

(2)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组织氛围,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形成一个共同的工作价值观,进而产生合力,达成组织目标。

(3)领导者:卓越领导者及其领导艺术的发挥也影响着组织氛围。

3、组织文化

(1)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它是企业组织在从事各类活动时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价值观、深层意识和基本品质。理念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组织其他文化的走向,是一种深层文化。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媒介,它把理念文化落实实处,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

(3)标志文化:标志文化是企业组织面向社会、反映到社会、提供给社会和市场、满足自己服务对象某种欲望或需求的一切有形实体,它是企业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最终综合体现。它包括企业组织面貌两产品实体和服务等方面。

4、领导

(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

(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5、激励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6、商业伦理

(1)传统伦理思想: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2)企业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7、生产效率

(1)实际产量:每日的实际产出量。

(2)标准工时:每日的标准工作时间。

(3)实际人力:每日进行生产的实际的人数。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

8、竞争力

(1)竞争对象: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

(2)竞争时间: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

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

(3)竞争的未来和现在:竞争力的比拼不仅包括现阶段的竞争,也包括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竞争。

9、民主

(1)政府: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2)国家制度: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就代表了民主。

(3)宪法:规定了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和分权制衡。

10、独断

(1)不商量,独自做决定

(2)民主的反义:民主和独断是两个相反的意思。此消彼长的关系。

(3)盲目、自大:不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

法律方法论

——心得体会

学院:法律硕士学院班级:六班(非法学) 学号:1001221321 姓名:陈燕

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构建及其方法之心得体会

郑永流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知名教授,广泛涉猎于法哲学、法理学、法社会学领域。研一时有幸上过郑老师的法理学必修课,很敬佩老师的学识。文如其人,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内容严谨,其文章亦是如此。今拜读其文章亦是受益匪浅。

作为学法的人,最离不开的就是用法律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和事。要学会从法律角度来评判人和事。这就涉及怎样将法律与事实联系起来的问题,郑老师《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构建及其方法》一文,就给我上了精彩的一课。老师的文章通过总分总的方式层层递进,论述了事实、法律、事实与法律的关系。在理清这复杂的关系同时,我从中也学习了老师的写作方法。先从小前提入手,紧接着大前提的构建,再到构建大小前提的方法,其中也一并论述了此种方法与彼种方法的区别。写作中采用例证法,列图表等方法以来证明自己论点。这些也正是我们写作中需要学习的。通读本文,我将自己的感想所述如下:

首先,这是一篇法律判断的法律方法论文章。法律判断是应用法律所产生的肯定性或否定性判断,这些判断是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的。其有判断的一般共性,更具有其作为法律判断的特殊性。其判断离不开法律、事实的相结合,也即需要大前提(法律)、小前提(事实)的认定,及结合方法。

其次,法律判断要求明确什么是法律判断中的“事实”(小前提)、什么是法律判断中的“法律”(大前提),以及该事实与法律(大小前提)该怎样结合的问题。

(一)就事实而言,并非所有的事实都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事实的特殊形态。要想成为法律事实,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满足一定的条件。就本文而言,事实分为自然事实、证明事实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在一定方面说,可以是证明事实的特殊事实,而证明事实又是自然事实的特殊事实,当然,法律事实更是自然事实的特殊事实。也就是说 并非所有的事实都是证明事实,并非所有的证明事实都是法律事实,并非所有的事实都是法律事实。只有为法律的事实构成所规定的证明事实才是法律事实,无规定的则不是。法律事实与事实构成是同义。可以从事实构成来理解法律事实。只不过事实构成是抽象的个案集合的法律事实。要判断是不是法律事实,核心工作是要证明生活事实的存在,即既存的已发生的事实的存在,并进而看是否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证明生活事实是否为证明事实,最后看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如果有,便形成法律事实。

另外,确定是何种事实是需要一定方法的,也即如何构建小前提的方法的类型。通读本文,可知:对不同事实的认定需要借助不同的方法,主要可用下列方法:将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有解释和作诠释两种方法;
证明生活时时的方法则有两类:一种为求事实的物质性之真,即通过实物证据,这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鉴定等方法;
二种为求事实的言辞描述性之真,即通过言辞证据,这

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归纳、演绎设证等方法,尤其是设证方法。法律事实的解释方法则是做多的,可以通过字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

(二)就法律判断中的“法律”(大前提)而言,无非两种情况,存在法律规定情况和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当然,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中包括存在形式的法律规定和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大前提的存在是构成法律判断的关键环节,就上述两种情况下如何确定法律规范成为了关键。学过本文,我们了解,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如果有类似的法规参照,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没有类似的法规则采用法律补充的方法;
在有法律规定但规定不明确时,我们通常采用字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以求法律规范适用;
在有法律规定,但规定不合理时,我们则要采用修正法律,正当违背法律的发法,因为这已经属于恶法,如果我们继续遵守,势必有违正义。

(三)法律判断的终极结果不是只找出法律判断的“事实”(小前提),法律判断的“法律”(大前提),而是要将法律与事实结合起来,来判断事实的法律意义。也即构建大小前提。当然,“欲先利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方法也是关键。通读本文,除了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归纳、演绎、设证方法外,我们还学习了可采用类比、论证和诠释的方法。类比更强调案件核心要素的相似性质的数量,是运用假设的过程。而论证和诠释则侧重于判断的合理性及个别正义。相对归纳、演绎的这类一般方法,其他三种也兼顾了案件的个别性。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最后,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具有启发性的法律方法论文章,在为我们扩展思路的同时,教会我们处理案件的思路,其具备法理性和实践性。大小前提的构建是我们接触法律案件必备的方法,虽然常用,却很少从理论角度予以思考,思考过也没有如此深入。面对现实中个案的不断出现,学会大小前提的判断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感谢老师的文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法律判断方法的研究也会日益更加完善,我们也会在老师的精华基础上继续努力。

关于聆听方法论讲座心得

今天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有幸聆听了学校纪检书记肖书记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映像。要求我们写讲座的心得,我今天要写的并不是方法论的心得,只是这个讲座引起自己的感悟。

总体感觉是位很精明能干的女强人型,说话利落简洁,形象大方得体,感觉很好自信自立。学点方法论 辩证看待社会问题,在看到肖书记给我们所要讲座的题目时,仿佛一下子来了精神,很想认真的听完讲座。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方法论虽然很早就解除到这个词,但是听类似的讲座还是第一次,给我映像最深的不是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是老师讲课的方法和形式。

中国的教育形式一直是以老师主导,老师用灌输方式讲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不同与西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在我看来,我更为偏向于课堂交给学生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肖教授的讲课可以看出,肖老师也是在讲课堂还回给学生,用一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考然后在实践。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新颖同时能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并能勇敢的质疑,找出问题然后再自己解决问题,这不是就方法么?

肖教授讲自己所理解的方法论结合到了课堂中,亲自为我们演示了什么是方法,怎样找方法。我们中有不少是人民教师,肖教授说过,教师的责任很重大,因为未来在他们手上,我相信,听了这堂讲座,对于他们是很好的启发,也是很好的榜样。老师要做的教孩子怎么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和自己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按部就班的完成,

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中西方教育方式都存在很大差异,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周鸿祎在书中写道:“其实仔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今天你觉得自己很先进,明天你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落后了。马云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支付宝,看起来牢不可破,然而20xx年春节腾讯发起的微信红包就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连马云都在焦虑,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互联网挑战的传统企业能不焦虑吗?”

首先分享一些简单有力的经营要点:

1用户不会在乎你的七大功能,八大特色,只要有一个功能可以打动他,可以解决它心中的痛,或者挠去他心中的痒,那你就有可能获得用户的信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深挖客户痛点,提出解决方案,让客户瞬间感觉到爽,将用户的体验简单到极致。

2用户总是第一位的,老毛也许是对的,深入群众看来确实是个“法宝”。产品定位于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工具。

3用户不会在乎你的后台用了什么先进的技术,而当开机时间突然降到了8s,他们可能会喜大普奔,交口称赞,口碑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4任何商业模式的基础和核心都是产品。商业模式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5三个在产品设计时不一定正确的假设:第一,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需要;
第二,假设某个功能用户一定知道它存在;
第三,假设用户一定按照设计方式使用。即要像白痴般思考,像天才般行动。

6用户在用你的产品时,不要让用户思考,不要让用户纠结,不要让用户有心理负担。

7当产品获得海量用户后,它的边际成本将趋于0,然后通过广告或者服务的方式赚钱,就可以创造新的价值链。

8真正的创新就是颠覆和破坏。

9微创新有两点很关键,第一是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
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即微创新规律。

10请记住齐白石那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其次,分享一下周鸿祎书里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论:

周鸿祎人生三大价值观:

1、第一个价值观: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

2、我的第二个价值观:在互联网里,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个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做出一些别人没有做出来过的产品,让这种产品能够影响很多人,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这样才值得尊敬,最大成功莫过于此,而不是你当了中国首富。前两个价值观的形成受《硅谷热》的影响。

3、第三个价值观,就是要与众不同。一定要和别人做得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要反着来,而不是随大流,什么时髦跟什么。其实,从市场竞争来说,这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从人文角度来说,你跟别人不一样,那你才有存在感呀。

互联网方法论的4大法则

第一,用户至上。

传统经济的企业强调“客户是上帝”,即商家只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不仅不要钱,还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去用。最近,有两个叫车软件打得不亦乐乎,乘客用软件成功下单,你敢给乘客5块,我就敢给10块。

很多传统企业都看不懂这种游戏规则,认为这倒贴钱的行为简直就是疯子。但互联网经济就是这样,如果不能汇聚海量用户,那就很难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所以,在抢夺用户上,互联网公司是绞尽脑汁,使出十八般武艺,发展到极致就是像叫车软件这样看谁敢砸钱,看谁砸钱多。

第二,体验为王。

在没有互联网的传统时期,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俗地讲,买的没有卖的精。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游戏规则变了。他们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而且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在网上讨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权,越来越有话语权。今天,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但最后,你发现能胜出的决定性要素,其实是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好,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即使你一分钱广告都不投放,消费者也会愿意在网上去分享,免费为你创造口碑,免费为你做广告,甚至你都变成了一个社会话题。如果你的产品在体验方面做得好,用户每天在使用它的时候都感知到你的存在,这意味着你的产品每天都在产生价值。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电子商务、广告和增值服务。但这三种商业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拥有一个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在互联网上,只有拥有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作为基础,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利润。

因此,互联网经济强调的,首先不是如何获取收入,而是如何获取用户。这正是传统厂商容易误读互联网的地方。很多厂商进入互联网的时候,一上来就想着怎么赚钱,简单地认为只要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有了互联网作为分销、推广平台,成功就会水到渠成。这样的认识一定会导致失败。

第四,颠覆式创新。

在互联网上,颠覆式创新非常多,也发生得非常快。一种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一种是商业模式的颠覆。商业模式颠覆,就是你把原来很贵的东西,能想办法把成本降得特别低,甚至能把原来收费的东西变得免费。什么叫用户体验的创新?也就是你把一个过去很复杂的事变得很简单。

艺术管理学方法论

——关于我应该如何学习艺术管理

什么是艺术管理

艺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为实现文化艺术传播的目的而对管理对象实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艺术管理者包括政府、行业机构、企事业机构,艺术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艺术管理对象包括艺术机构、艺术家群体、艺术商品、艺术信息、艺术金融、时间等。

艺术管理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把一个很好的艺术品给观众。“它不是一般管理问题,管理者首先需要对艺术品创作、生产传播有一个基本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像MBA教育无法培养出来到的。”相关专业学者认为艺术管理与工商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里面的非营利部分。“MBA教给学生一定要计算成本和利润,但谁能说清艺术管理的成本呢?艺术品、艺术家的创作等等这些艺术管理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无法计算价值的,所以,管理最重要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在这个前提下管理难度很高。”

在当前中国刚刚兴起的视觉艺术管理领域存在两类人:一类人对艺术有感觉但不会管理,凭感性做事;还有一类人懂管理,但不知道什么是好艺术。“这两种人在一起会发生冲突,而真正合格的艺术管理者应该找到两者间很好的结合点。”针对这种现状,余丁总结艺术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掌控艺术家、作品和观众的关系。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方向而言,要重点培养管理者对艺术的认识、和谐三者关系。

大概认识“什么是艺术管理”之后,接下来我想谈谈目前以我浅薄的学生眼界对如何学习艺术管理的一些想法。

第一, 艺术管理学可以从横向与纵向来研究。

纵向即历史中艺术管理和艺术管理学的发展进程,艺术管理的历史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时候.我国史料记载最早出现的乐舞管理机构,是周代的\\\"大司乐\\\".它拥有从艺人员1500人.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音乐舞蹈学校和专业的表演艺术团体.包括后来隋唐的“太常寺”和“梨园”;
宋朝的“勾栏和瓦舍”;
清代对戏班子“家长制”的管理;
民国“经理制”,最后从改革开放开始真正意义上科学的艺术管理至今。每一时期关于“艺术管理”的探讨都可以有很多或深或浅的展开。

横向一般有宏观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和微观艺术管理两个模块。宏观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即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与政策,文化艺术法规等政府调控手段,

微观艺术管理即艺术活动项目的具体策划经营,艺术机构管理,艺术家的经营,艺术筹资方法等。

第二, 艺术管理学的研究需要在实践与理论中循环反复。

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 唯物论(7个)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
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认识论(2个) 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6个)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1、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举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举例: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八个统筹”等)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趋势)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7、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状态)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心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8、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

【方法论】我们必须把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反对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的联系。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3、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看问题,主体、主流、性质、本质、方向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

15、辩证否定观原理 [新] 【原理内容】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践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者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后者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社会历史观(2个)

注意点:(唯物论中意识、认识论中认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意识、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国家的政策、方针,关注民生)

(五)人生观、价值观(4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4、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工业设计方法论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工业设计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行业,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有好的方法做指导,在好的方法指导下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做数学题一样,解题方法有很多,但是总有最简单最有效的解题方法,没有好的方法就容易多走弯路甚至走入死胡同,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并顺着思路解答,才能柳暗花明。

思翰设计顾问曾为IBM培训、为清华大学教授结构设计,同时也是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先知工业设计的领头人。本书邀请思翰设计顾问及其团队先知工业设计公司为工业设计方法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论述,结合具体案例,生动详尽的阐释方法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使从事工业设计人员在工业设计过程中能够入手更快、操作更熟练、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本书将分九章为大家讲述工业设计中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思翰设计顾问个人对工业设计方法论的认识、研究、成果、启迪及其团队先知工业设计的一些实际案例操作等,希望可以为从事工业设计、热爱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迪。

目录:

第一章:为什么要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意义)

第二章: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成就与不足)

第三章:思翰设计顾问眼中的工业设计(认识、研究、指导)

第四章:工业设计软件面面观(

1、

2、3.。。)

第五章:软件一的应用(结合实例)

第六章:软件二的应用 (结合实例)

第七章:软件三的应用(结合实例)

第八章:先知工业设计独特优势(强调优势)

第九章:未来的工业设计(展望未来发展)

土木工程方法论论文

班 级:土木1103班

姓 名:杨希(11231059)

指导老师:杜宪亭

单 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时 间:2013年12月4日

土木1103班

杨希

11231059

工程事故分析及设计注意事项

杨希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
安全管理一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建筑企业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事故发生比较频繁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影响到高素质人才投身建筑业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几个非常典型的工程事故实例分析造成结构破坏无法正常使用,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的原因。并针对这些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 工程事故 事故原因 预防措施

1 工程事故概述 1.1定义:

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范而引发的事故。

我国建设部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

故,经济损失不足5000元的列为 质量问题。

(2)严重影响使用工程或工程接否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3)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质量事故:凡具备下类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属建设工程重大事故范畴。

(1)工程倒塌或报废;

(2)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3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按国家规定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由于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过失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故,或因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而需要加固、返工或报废,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重大质量事故。此外,由于施工安全问题,如施工脚手、平台倒塌,机械倾覆,触电、火灾等造成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建设工程重大事故分为以下四级:

①凡造成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②凡造成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为二级;

③凡造成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1.2 等级分类

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其基本分类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般质量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2)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严重事故

(1)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 2

土木1103班

杨希

11231059

房屋总高度的1/18~1/20,但桩身长度不计入,埋深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对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从室外地坪算至地下室底板下的桩承台底,一般容易满足要求,但当高层建筑无地下室时,因规范条文中都注明不计入桩长,基础埋深只能从室外地坪算至桩顶承台底,往往很难满足规范对基础埋深的要求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十三层总高按36.4M最小高度计算,基础埋深应是1.8-2M深,从图片上看仅仅1.5米左右。

4)监理不到位。

监理方对建设方、施工方的违法、违规行为未进行有效处置,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未及时报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在总监理工程师乔磊向建设单位报告后,建设单位坚持违规堆土,但乔磊并未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3.2.2条款中规定了总监理工程师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审查承包单位的资质并提出审查意见,而总监乔磊却未能审查出承包商众欣建设公司项目经理人属于挂靠的情况,同时没有对土方开挖承包商索清清运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

5)管理不到位。

建设单位管理混乱,违章指挥,违法指定施工单位,压缩施工工期;
总包单位未予以及时制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司)总承包,重庆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该桥在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的情况下于1994年11月5日开工建设,并于1996年2月15日竣工投入使用,耗资418万元。

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而梅都房产开发公司却强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压缩工期,这也导致了违规堆土,促进了施工的发生。

6)措施不到位。

施工方对基坑开挖及土方处置未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7)护桩施工不规范。

施工方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组织施工,施工速度快于规定的技术标准要求。

8)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足。

承包单位应负责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比如培训紧急避险常识等,倘若此次事故中因逃离方向不正确而被砸死的小肖曾介绍过类似的教育培训、甚至应急演练,这场伤亡事故有可能将会避免。

9)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建设单位梅都房产开发公司的企业资质有效期:2000年10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而在2006年10月却获得了此项目的施工许可证,可见相关部分对房产开发企业的审查监督失职。建设及安全监督部分没有很好地履行巡查制度,为能及时发现此次的较长时间大量堆土的情况。

2.2綦江彩虹桥垮塌 2.2.1工程概况:

虹桥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古南镇的一条河上,是一座连结新旧城区的跨河人行桥,该桥结构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蓝拱桥,桥长140米,主拱净跨120米,桥面总宽6米,净宽5.5米,桥面设计人群荷载3.5kN/m2。该工程由綦江县重点建设办公室组织建设,重庆华庆设计工程公司(以设计为龙头的二级总承包公

1999年1月4日18时52分,横跨重庆

綦江县新旧城区的一座步行桥突然整体垮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日18时,已死亡24人,轻重伤16人,十几人下落不明。这座长约102米的中承式拱形桥,是綦江县城主要的人行桥,建成还不足三年 2.2.2事故概况:

- 4

2.3.2事故概况:

2009年8月2日凌晨1时至5时许,中

铁二局项目部有关人员对洒金桥车站北侧冠梁东段20至35米处的沟槽进行机械开挖,形成了上口宽4米、下口宽3.5米、深度4.5米的沟槽。

早晨6时30分许,项目部有关人员安排16名工人进入沟槽内清理管线及边坡,拟对沟槽进行支护。

上午9时20分,冠梁沟槽第20~26号桩位之间约10米长的南侧坑壁突然发生坍

土木1103班

杨希

11231059

塌,塌方量约10立方米,整个塌方的长度有二三十米长,槽内两名施工人员不幸被坍塌土体掩埋,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基坑开挖支护不到位、现场安全防护不足、相关人员职责履行不力,在较差自然地质和连续降雨下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

2.3.3原因分析:

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 1.中铁二局项目部有关人员组织编制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的土方开挖步骤和支护措施规定不明确,向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现场施工人员交底不细致;现场人员盲目采等问题。

用机械方式一次开挖成型深约4.5米的沟槽, 4)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预超过设计深度1米,也未及时进行支护,且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放坡不足;现场管理人员又盲目安排施工人安全技术措施。

员进入沟槽内作业——— 是造成此次事故 (1) 规范脚手架搭设 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2) 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

2.北京地铁监理公司有关监理人员对 (3) 高度重视基坑支护 洒金桥站冠梁施工方案相关内容缺乏了解, (4) 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 未能及时纠正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特别是 (5) 规范现场施工用电 8月2日凌晨,夜班监理人员未能坚守监理 (6) 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岗位,致使隐患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消除,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8月2日当班监理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隐患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 并制止作业,安全监理职责履行不力———

(7) 规范井字架的搭设 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8) 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

3.此次事故坍塌部位非原状土,土质属使用 回填杂土,土体密实度较低,自身稳定性较 (9) 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差,且事发前连续降雨使土体含水量增大,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自稳能力进一步下降——— 是造成此次事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10) 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

4.洒金桥车站北侧部位地质条件复杂, (11) 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统一且该处沟槽开挖成型距事发时间短暂,客观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上监管难度较大,应采取更进一步措施加以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防范。西安市地铁公司对此认识不足,未能缺少的措施之一。

及时加强并纠正防护措施缺陷——— 也是 (12) 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

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5)应急求援: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

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3.工程事故预防措施 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组 1)以法治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做详细的分析,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 2)以制度管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急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

- 6

《南方

初阶篇

适应对象:领导经常跟你说:你带脑子在写稿子吗/你不要拿随随便便的东西来敷衍我,写材料要用心/我找了个人给你改了一下稿子。然后领导最后用的稿子除了标题是你写的,其余你都没见过。

重点解决问题:行文逻辑结构

1、把你所在部门/单位/岗位近五年来所有的材料全部搜集找出来建个文件夹放进去,然后一篇篇打印出来看,对这些稿子进行一个整理分类,根据材料种类不同,分出汇报材料、调研材料、讲话材料、发言材料,以上四种基本上是最常见的公文材料类型,你仔细阅读分类,如果你的前辈公文写作能力足够出色你是很容易分清这些材料的类型的,因为他们特征太明显了,分清这些材料的行文风格,是写好公文材料的第一步,受众是对上还是对下,对大群体还是小范围,是宏观还是微观,是顶层设计还是细化工作,当你了解了这些,你就不会写出文不对题的材料。整理也能帮助你学习,当你需要写一个新的材料时,你可以从这些材料里吸取精华,有时候只要数据更更新,润润色,你就不至于因为写出学生气太浓的假大空材料而被领导鄙视。

2、正确使用互联网。前辈云:天下文章一大抄。当你在初级阶段时,你肯定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写出一篇牛气哄哄的大作,所以你要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助攻。什么叫正确?我看见过直接把领导交代的文章标题直接输入搜索网站的,一搜啥都没有,然后急哭,完全不知道材料如何下手。这是绝对错误的,你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一个一模一样的黄金模版给你用的,要不然那些代写公文的写手喝西北风吗?你要搜索的是理解题目的主题、中心、主旨后的细化、分项的关键词,再来罗列文章。举个例子:你参加一个新进干部座谈会,要发言,你搜新进干部座谈会发言材料,一出来都是哗啦啦大空套话表决心,你想与众不同,那么你可以搜什么?你是个新进干部,你是个新进的乡镇干部,你是个新进的负责办公室工作的乡镇干部,你是个新进的有专业特长的负责办公室工作的乡镇干部!那么你就搜如何当好一名基层干部?搜如何做好乡镇办公室工作?如何在基层发挥好某特长?学会“借鉴”别人就要先学会对得到的题目发散思维,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跟别人同抄了一篇稿子和千篇1律言之无物的尴尬。

一个小锦囊:网上那些好的有价值的材料往往都要金币啥的,毕竟也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你其实可以去马云家买个账号去下载,省时省力省心。

3、认真对待被修改过的材料。稿子交给领导前,可以找前辈、分管领导给你改改稿子,不要怕改的面目全非,初期这是常态。我分管领导最开始总是把我的稿子改的结构全部打乱,但是到最后她都只改几个词语、标点啥的意思一下。你要认真对待每一篇出自你的手但是仿佛跟你一点关系的都没有的稿子,它的结构是怎样调整,语句是怎么措辞的,行文是怎么转变的,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觉得交了完成任务了没我事了。这样你永远不可能进步。

初阶无非就是借鉴学习借鉴学习借鉴再学习,主要看文章的行文结构,私下多专研思考,当你的基本行文结构不再被改的面目全非,一篇文章马马虎虎能用上了,恭喜你就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中阶篇:

适用对象:领导经常跟你说:你这个稿子太平淡/内容不够充实/放哪个地方都适用。

重点解决问题:公文内容

1、写公文前跟交代任务的领导探讨,看他对这个稿子有什么想法。我为什么把这个步骤放在中阶篇用,是因为你在初阶篇用,一定收效甚微,一是领导说的想法你刚入行不一定懂,二是领导会觉得怎么一开始交代个任务,你就来问我怎么搞,是你做事还是我做事,对你印象不好。中阶篇用这一招,一是你熟悉近五年的材料后对自己的单位岗位至少有一个粗浅的理解,你更能听懂领导的想法;
二是领导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这时候他会觉得你来问他是在探讨而不是一开始撂挑子,他会更愿意跟你讲。为什么要知道领导的想法,是因为领导之所以是领导,他阅历更多,想法更成熟,他给出他的想法会让你的稿子更贴近实际,更有内容。当然,按照他的想法写出的稿子也一定更符合他的口味。

2、学会用数据说话。调研材料需要数据毋庸置疑,在汇报材料里我也很少遇见不喜欢提数据的领导。做了多少工作,数据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有人就说我没数据资料啊,怎么办?去问啊,去其他部门问,去找老同志问,你说材料用,他们至少会根据情况提供一些推断数据给你,领导看见数据一定会问,你数据哪里来的,你就说谁谁谁或者哪个哪个部门提供我的,这样材料才会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成绩。

3、学会结合当地实际发散思维。怎样使内容充实,就是肯定不能只在表面转悠一圈不深入论证进去。要结合实际,把适应于这个题目的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再提取精华部分成文,举个例子:你拿到一个题目,领导说我要去个座谈会发言,会议主题是针对制定全区的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有人就会去搜十三五规划意见/全市十三五规划意见/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材料。可能一搜就懵逼,出来的全是大框架大理论大决策。这时候你要迅速抓住中心:

1、座谈会发言;

2、全区十三五规划。领导肯定是要去提建议的,但是为什么是邀请我们单位去提建议?我们单位在全区的定位是什么?十三五我们能做什么?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逻辑主线,抽丝剥茧写文章才不至于浮于表面,言之无物。

公文写作岗位上混几年,大家基本都在中阶篇徘徊,内容质量有了保障,基本就算一篇合格的公文了,再根据领导喜好,用上长短一致的排比,书生气浓的领导用上几句“古人云”,市井气浓的领导写上几句“俚语说的好”,基本都皆大欢喜。中阶篇还有一个难点大概是长短一致的排比写不出,一个小锦囊就是,你拿个小本子把你见过的好排比全抄下来,你要再是个强迫症,多总结几次基本就学会了。

高阶篇

适用对象:领导经常跟你说:我觉得你这个材料没亮点/没有紧跟中央决策/站的高度还不够。

重点解决问题:公文思想

公文归根结底还是一项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参考的资料。一篇公文佳作除了行文结构好、内容充实饱满,还应该有一定高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有写作者的灵魂。

1、多读党报党刊。这个属于老生常经验。党报党刊是反映中央决策层的思想理论,是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的问题。你的公文里偶尔运用一些党报党刊新思想点睛,其实非常出彩。

一个小锦囊:我作为一个年轻妹子其实对党报党刊阅读提不起兴趣,虽然知道要读但是奈何读不进去,但是不读肯定材料就上不了台阶。我就走了个捷径,想办法跟一些上级政研室的笔杆子们搭上线,过段时间就问他们要一些最近大领导们的讲话稿件啥的。政研室的笔杆子基本都是千锤百炼成精的人,他们的稿子总是有上层最新思想动态,我就注意看这些提炼的精华,结合实际用到自己的稿子写作里。紧跟中央动态,想不出彩都难。

2、学会举一反三。既然已经到了高阶篇,不可能写稿子还找不出亮点,如果太平淡,稿子自然不能脱颖而出。要学会把一段时间内政界及社会的关键词举一反三用到你的材料中去。与紧跟中央思想动态不同,这就要求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举一反三,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举个例子:有段时间“互联网+”的关键词在社会上热议,当时又正好赶上基层党建如火如荼地开展,于是“基层党建+”这个概念就应运而生,如同“互联网+”思维,在写党建汇报材料时就以“基层党建+村级治理”“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等为结构,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3、学会提建议意见。好的公文材料是一定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的,提建议又是一门政治性很高的工作。你肯定是针对问题来提建议,那么这个问题能不能在材料中写,会不会触到领导逆鳞就变的很重要,他会找问题也会提建议,这个靠自己的悟性。有人说我没有意见建议怎么办?那么去找你同级相同优秀单位的经验材料来读,他们的经验就是你们单位要努力改进变优秀的方向。

你肯定遇见过那种特牛的笔杆子,就是领导只放心把材料交给他,不改不提前看,拿了他的材料就去汇报也很安心,这就是已经完全吃透了领导意思的高阶笔杆子。一些高阶笔杆子可能换个单位也要从中阶开始,因为每个领导有每个领导喜欢的行文风格,有人朴实无华注重事实说话,有人华美精致爱好排比,高阶很多时候还是看悟性。

至于公文材料写作中的老生常谈“多看多写多思考”之类的普遍性经验和行文格式、语言词藻就不多说了,反正不努力勤钻研多写作都是纸上谈兵。

2:[论述题]

以下三题,任选作一题.

1.简述数学发展史上的四个高峰。

2.简述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教育思想的五个主要特征。

3.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言,比如:\\\"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温故而知新”等等,就你有所感悟的择其一简述之,并简要评述它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数学发展史上的四个高峰是:(1)古希腊的演绎数学时期;
(2)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时期;
(3)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
(4)计算机支持下的数学技术时代。

2.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教育思想具有五个基本特征: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出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现实、数学化和再创造。

3.答题要点:1.对原义的正确理解和阐释;
2.自己独到的教学感悟;
3.对我国数学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3:[判断题]在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唯一途径。参考答案:错误 4:[判断题]中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思想方法是: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和概率统计思想。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 只能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参考答案:错误

1:[判断题] 理性思维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尊重事实,不感情用事;
思辨分析,不混淆是非;
严谨推理,不违背逻辑。

参考答案:正确

1、简述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涵义及其特征。

2、简述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1、所谓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数学活动经验有以下的特征:

(1)数学活动经验,是具有数学教学目标的主动学习的结果;
(2)数学活动经验,专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具体操作和探究所获得的经验,以区别于广义的抽象数学思维所获得的经验;
(3)数学活动经验,是人们的“数学现实”最贴近现实的部分;
(4)学生积累的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和探究性学习联系在一起,使其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1)教师要成为数学教学的研究者;
(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自身的参与;
(3)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为了数学教育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需要,提出将数学双基发展成四基:即基本

3、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确。

4、数学的形式化包括\\\"符号化、逻辑化和公理化”三个层面。正确。

5、数学教学的\\\"强化训练”、\\\"程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错误。

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给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是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错误。

民法方法论小短文

█杨羽

一、什么是民法方法论

首先,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是理论研究和知识运用的途径。在希腊语中,方法有“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哲学上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而法学方法论是法律学者们长期关注的基础性理论,也是法律人运用法学专业思维解决具体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法律条文浩如烟海,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法学方法,面对案例将无从下手。

具体到各个部门法则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论。对刑法学来说,最重要的方法论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所谓刑法教义学,是以刑法条文为教义,对其不加质疑的接受,同时以特定的构成要件体系加以分析的体系化的方法论。只有法条而不成体系,不是刑法教义学,只有理论体系而脱离刑法条文也不是刑法教义学。

民法方法论和刑法方法论类似,共同点在于以分析问题、解决案例为使命,以法律规范为基础,采用体系化的分析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形成。即,民法方法论和刑法方法论都具有规范性、体系性和逻辑性的特点。简单的说,民法方法论就是民法案例分析法。

二、民法方法论的体系

根据王利明教授的观点,民法方法论主要有两种分析法:一是法律关系分析法,一是请求权基础分析法。

所谓法律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逻辑三段论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决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法律关系被德国学者梅迪库斯称为“私法的工具”。确定是否存在法律关系、存在何种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如何,是每一个民法的学习者和工作者都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是德国学者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始于萨维尼,其特点是演绎法和体系化,不同于英美法系所采用的归纳式思维。其考察以当事人的请求权为基础展开,因此首先探讨请求权的问题,再探讨请求权的基础,然后分析案件的事实是否符合请求权的基础。

请求权基础分析法和法律关系分析法相互补充,两者相互独立,又互有交叉,不可偏废。

三、民法方法论为什么重要

首先,法学方法是民法理论的活的灵魂,作为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沟通理论和实务,为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民法学者还是实务人员,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民法方法论,才能更好地对民法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好的方法论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法律思维,形成法律人的思维方法。

再次,民法方法论的运用有助于司法人员正确地适用法律,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

矛盾论读后感 精选20篇

资本论读后感 精选20篇

国富论读后感 精选20篇

写读后感方法(共6篇)

读论语读后感(共18篇)

推荐访问:方法论 读后感 合集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