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之建党节为什么在7月1日_七一建党节的由来

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近100年光荣的道路。都知道建党节在每年的7月1日,但是为什么会在这一天很少人知道。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建党节为什么在7月1日_七一建党节的由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党节为什么在7月1日

毛泽东在1938年提出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但党的生日并不是7月1日。据记载,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1921年7月23日召开,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7月23日开的会,为什么党的生日又是在7月1日呢?

解说

1921年盛夏的一个晚上,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里,透出明亮的灯光,一张长方桌周围13位代表在开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天是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腥风血雨和种种艰难险阻后,在黄土高原落下了脚。当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时刻,是党高擎抗日大旗,凝聚起爱国力量,浴血奋战,救亡图存,成为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纪念党的诞辰成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当时在延安,参加过党的一大会议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由于时隔多年,档案难寻,党的一大开幕日期一时无法确认。于是毛泽东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党诞生的纪念日。1941年6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正式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尽管后来考证出党的一大是在7月23日开幕的,但仍然以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建党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 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 共产党 ,有的叫 共产党支部 或 共产党小组 ,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 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 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新时代深化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立足党的历史的根本属性,做红色基因的培育者

党的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深入挖掘党的历史资料、全面解读党的历史发展、正确宣传党的历史贡献,是深化党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抓住党史姓党这个根本的政治属性。党史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性质,党史姓党既是党性原则的内在要求,又是实事求是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党史姓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记述了党从哪里来、党的历史贡献、党将要向何处去等重大历史问题;反映了党的主张和党的领导,突出了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党史部门,坚持党史的性质和价值取向、全面准确地掌握党中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既是政治要求,又是业务学习,是确保党史工作正确方向、掌握宣传思想舆论主动权的根本保证。

把握党史为党这个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党史工作肩负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变初心和不竭动力,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保证。这就决定了党史工作“以人民为根本”的属性和原则。党史为党,科学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明晰了党史宣教工作的思路。

筑牢党史宣传教育爱党护党的思想防线。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党史宣传教育是爱党护党的思想防线、是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爱党护党,就要以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光荣传统,用党的领袖人物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品格,用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对涉党史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能够明辨是非,主动大胆发声,坚决驳斥澄清,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党史宣传教育特点鲜明,可谓宣传中有学术、学术中有政治,是学术基础上的政治宣传教育。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言行有规矩的统一,是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善于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精神,严格遵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历史的重大判断,以及关于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的最新结论和基本提法,按照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以及重要会议精神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打好“持久战”。

二、把握党史主题主线,做红色家谱的记录者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记录好、整理好、宣传好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史宣教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记录好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史。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伟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革命战争年代爬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浴血荣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探索前进;改革开放新时期开拓进取、勇闯新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不懈奋斗、再创辉煌。党史工作就是要记录好这部百年奋斗史。

记录好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史。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发展的进步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深刻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和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史是党的历史的灵魂,是党的宝贵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党史工作就是要记录好这部百年理论创新史。

记录好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我们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和“三大作风”,“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极大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学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以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的“新中国反腐第一案”,震慑贪腐分子,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姿态,从抓作风建设入手,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实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史工作就是要记录好这部百年党的自身建设史。

三、聚焦党史主责主业,做红色声音的传播者

党史的宣传教育是党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担负着对党的奋斗历程、党的思想理论及历史经验、党的优良作风及精神风范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

遵循客观规律,服务工作大局。贯彻落实“党史姓党”的政治要求,尊重宣传传播规律,聚焦和关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当前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服务大局的主要任务。一方面,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节点,又是党史宣教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党史纪念活动的主题,更是党史宣教重要的时间节点和脉络主线。另一方面,党的历史上重大决策的成果总结、重大项目的经验教训、重要计划的推动实施,都是党史宣教的具体内容。要善于总结经验、了解社会、关注现实,坚持“党有所需,史有所为”,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创新宣教载体,活化工作内容。传统的党史宣传教育以图书、影视、展陈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进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军营等为主要载体。进入新时代,党史宣教工作面临许多重大时代课题,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这条主线,打开历史视野、延伸历史触角、贯通历史纵深,拓展红色经典与文学艺术、重要事件与党史人物、先进人物与人民群众的深度融合,增强宣教内容的鲜活性和艺术性,将网络、微信、微博、动漫等新媒体积极主动地应用到党史宣教中,把握好党史宣教的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工作格局。党史宣教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又要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扎实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党史宣传教育还需要党委、政府、行业、社会等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紧密配合、支持合作、协同进行。各级党委要链接各方资源、加大跨界整合,将党史部门、党校、干部学院、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党史研究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和热心参与党史工作的同志这“三支队伍”力量进行整合,扩大党史宣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构建“大党史、大宣传、大视野”开放共享的党史宣教高端平台和工作格局。

四、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做红色能量的传递者

党史工作运用的是党的历史,是党走过的路,是党过去的实践,是“昨天的故事”。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能量,以“昨天的故事”为现实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同时为党和人民洞察未来、坚定目标提供历史借鉴,通过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解读好、宣传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党的初心和使命,集中反映在党的历史中、记载在党的文献中、体现在党的创新理论中,彰显着信仰力量。立足于初心使命,通过加强党史宣传,讲好党从何而来,历史和人民怎样一步步选择中国共产党,党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苦难辉煌,将去往何处的大党史故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史、熟知党史、热爱党史,从党史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前行的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凝聚起爱国奉献的强大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和人民赋予中国共产党最为丰厚的实践内容,为新时代党史宣教工作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探寻回顾党的历史,能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革命斗志、艰辛的探索历程、崇高的爱国精神。从事党史宣教工作,有对信仰的忠诚,又有对真理的坚持。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对照,真实记录党的辉煌历史、党的奋斗发展、党的理论品质、党的成功经验,以史铸魂、以史资政、以史育人,用党史之笔镌刻时代伟力,做中国共产党历史坚定的信仰者、笃定的践行者、忠实的记录者,为后世留下一笔可资信赖的精神财富。

凝聚党史宣教的磅礴伟力。党史蕴含着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纲领、党的价值理念、党的优良传统。党史宣教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全面反映党从成立起波澜壮阔的不懈奋斗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积极创新宣传方式,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开展党史宣传工作,记录伟大时代,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格和气派的话语体系;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不仅“入脑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坚守理想信念、培植精神家园,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熔铸在党史宣教工作当中,凝聚起党史宣传教育的磅礴伟力。

建党百年之建党节为什么在7月1日相关文章

推荐访问:建党 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