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G348梅溪桥至康乐镇两河口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计划说明:

 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计划说明

 

 1概况

 奉节县G348梅溪桥至康乐镇段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起点梅溪河大桥桥头与现状道路顺接,途经堰沟村、袁良村、龙坡村,终点顺接康乐镇,全长约18.325km。本段为项目一标段(梅溪桥至邬家沟段)起点K772+880梅溪河大桥桥头与现状道路顺接,途经谢家湾,终点K778+100顺接邬家沟,全长约5.22km。其中K772+880-K776+400段为升级改造段,长3.52km。K776+400-K776+600段为路面改造段,长200m。K776+600-K778+100段为升级改造段,长1.5km。

 本项目原则上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40km/h,路基宽度8.5m。本着充分利用既有道路的原则,对困难路段降低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或路面改造。

 业主要求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尽量保证施工期间区域内的交通安全畅通。设计时按照沟通协商后的交流意见要求编制施工图设计。

 2施工条件

 1)本地区交通发达,各县、乡公路组成公路运输网。

 2)沿线村庄分布分散,但沿线均有电线经过,施工单位在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考虑从高压线上接电。还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以保证电网停电时(或因本工程的施工出现的电力供应不足时)能继续进行施工。

 3)施工用水方便,可直接采用河水,生活饮用水可引经过化验并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地面水。

 4)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内装设地方程控电话进行通讯联系,不设贯通的临时通讯线路。工点内部设超短波无线电通讯网,解决内部指挥机构与各工点及各工点之间的工作联系。

 5)在施工的同时必须确保道路畅通。除加强安全管理、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外,个别车辆汇集地段应设置便道并派专人指挥交通,以确保车辆的安全畅通。

 3施工组织、施工期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工期、进度及措施

 3.1施工组织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降低造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公开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与所投标项目相应的资质信用等级。根据合同和承接项目的技术水平选配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班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自检体系,认真按施工组织设计和阶段施工计划安排施工,禁止转包和违规分包,严格执行监理指令。

 分项工程遵循从准备工作——认可施工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并作好各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

 3.2工期安排

 本项目计划于2020年2月开工, 2021年2月建成通车,建设期为12个月。

 3.3路基工程

 路基土石方工程建议采用机械化施工,挖方工程路段在核实其长度和工程数量的条件下,尽量布置多个作业面平行流水作业。土方采用挖掘机完成挖、装配合载重汽车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或以推土机配合装载机完成挖、装作业,配以自卸翻斗汽车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石方有条件的路段采用机械打眼开炸和推土机运输、装载机装载、载重汽车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对于附近有房屋、重要结构物的路段应采用机械开挖。

 土石方运至填方路段填筑路堤或运于弃土场废弃。填方工程则以装载机械或推土机伴以人工找平,能采用平地机找平更好,碾压密实,作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调整各种机械的配套,避免发生窝工现象。

 3.4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主要采用机械施作,工期3个月。

 3.4.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

 (1)应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基层、底基层采用机械摊铺。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应根据施工气温调整最佳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试材料的配合比。

 (2)基层、底基层材料应根据具体材料分成3级(不包括天然砂,分级界限:0~4.75mm、4.75~9.5mm、9.5~31.5mm,为了减少料堆种类,底基层可将最大粒径减小为同基层材料),以保证合成混合料级配稳定满足要求。

 (3)基层、底基层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应辅以人工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补救。

 (4)基层、底基层严禁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及标高调整,严禁有意进行表面提浆。

 (5)基层、底基层碾压结束应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并应满足规范的质量要求。基层、底基层养生期结束应及时进行弯沉检测,要满足施工相应要求。基层和底基层须分两层进行摊铺和压实,压实机具应与压实厚度相匹配。

 (6)养生:要求采用覆盖洒水养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生期间应禁止车辆通行。

 (7)水泥稳定粒料层铺筑时,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作业段的长度不宜太长,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得超过3~4小时。从室内延迟时间试验结果看:5%水泥稳定碎石,以延迟时间为0时的混合料强度作为基准强度,当延迟时间为4小时时,混合料的强度是基准强度的88.6%,6小时时,是基准强度的80.6%。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取决于水泥品种和集料的性质,在施工前必须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强度影响的试验,确定现场应该控制的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3.4.2透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在碾压完毕后表面稍干就洒布透层沥青(建议沥青与水的比例为35:65),采用慢裂的渗透性好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其沥青与水的比例可根据洒布机、渗透性试验进行调整,以易于渗透,且有一定渗透深度不宜小于5mm,表面不形成油膜为合格。喷洒量应试验确定,一般为0.7-1.5L/m2。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透层油必须洒布均匀,有花白遗漏应人工补洒,喷洒过量的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时做适当碾压,透层油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运料车和摊铺机粘起的油皮,透层油达不到渗透深度要求时,应更换透层油稠度或品种。透层油洒布后的养生时间随透层油品种和气候由试验确定,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然后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透层。

 3.4.3粘层

 在桥头搭板、以及路缘石侧面,沥青上、下面层之间,应均匀洒布粘层沥青。采用快裂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宜选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阳离子乳化沥青(PC-3),喷洒量一般为0.3~0.6L/m2,应试洒后确定用量,应注意洒布的均匀性,不得过量,不得漏洒。粘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洒布,并选择适宜的喷嘴,洒布速度和喷洒量保持稳定。当采用机动或手摇的手工沥青洒布机喷洒时,必须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均匀洒布。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形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3.4.4沥青混凝土面层

 拌和场场地及场内道路应硬化并具备完善的排水措施,所有进场材料应进行均匀性及质量抽检,不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应有防雨遮盖措施。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连续式拌和机使用的集料必须稳定不变,一个工程从多处进料、料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

 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摊铺过程要求不得出现混合料离析。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要求,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

 2-3

 4

 3-5

 6

 3-6

 6

 轮胎压路机

 2-3

 4

 3-5

 6

 4-6

 8

 振动压路机

 2-3

 3

 3-4.5

 5

 3-6

 6

 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情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选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吨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沥青混合料在备料、拌合、运输、摊铺环节应采取措施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及温度离析。

 桥面沥青铺装层碾压不宜采用振动碾压,以免损伤桥面结构。

 温度控制:普通沥青混合料:矿料温度160~180℃,沥青温度:150~170℃,混合料出厂温度:150~160℃,初碾温度140~150℃,终压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3.5排水工程

 排水系统由边沟、排水沟等组成。均为常规块石、片石砌筑,工艺简单,技术难度低、采用以人工砌筑,工期1个月。其基本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是:选用尺寸、规格及力学强度合格的石料,场外冲洗干净,车运入场,机械拌合沙浆,人工挂线砌筑,应测量放线准确,控制好平面方位及高程,沟道各部分构造衔接流畅、顺适。尤其边沟应认真注意工艺标准,达到线条平顺,顶面顺适,坡面平整,勾缝整洁,外形美观,坚固耐久。

 设置在软基路堤部分的边沟、排水沟应在地基沉降基本完成后进行施工。

 3.6防护工程

 3.6.1 施工条件

 工程区有公路直达施工现场,交通较为便利,各种施工设备及材料物资可直接运至边坡中部,交通方便。工程区施工用水用电较为方便,整个施工不存在居民的搬迁问题。

 3.6.2 施工程序

 抗滑桩施工工艺流程:

 抗滑桩施工工序主要为:施工准备→桩孔开挖→地下水处理→护壁→钢筋制安→混凝土灌注→养护等。

 挡土板施工:

 待桩施工完成、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挡土板施工,施工采用逆作法,按从上到下的方法进行施工,其具体施工流程如下:施工准备→第一单元格土体开挖→第一单元格挡土板施工→第二单元格土体开挖→第二单元格挡土板施工→循环施工挡土板直至完成全部挡土板施工完毕→墙背回填等后续工作。

 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砼框架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地基承载力检测→立模加固安装泄水孔→做滤水层→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

 3.6.3施工布置

 施工现场指挥部可设在公路旁,民工住房可租用附近民房或搭设工棚。材料仓库、临时工棚在施工现场附近空地搭建。

 对施工工序、施工布置安排等提出原则要求,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在有关土地资源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服从建设单位的指导,合理使用场地,保证现场道路、水电、排水系统畅通。

 (1)施工布置以少占地、尽量减少对天然坡体的扰动破坏及对城区居民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临时设施距工地就近为原则,按施工工序有条理进行。各种临时设施以满足施工需要并有利于安全使用为原则,在施工范围内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或由业主指定的位置进行搭建工作,一次修建到位,避免二次搭建。

 (2)各施工区域之间独立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可以并行施工而无相互影响,为缩短施工工期,各防治区域可按照合适的施工顺序同时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兼顾施工工期的缩短。尽量靠近既有道路又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布设。

 (3)以投资费用低,管理及维护简便为原则,在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做到投资少,利用率高。

 3.6.4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

 由于本工程采用人工成孔,因此在进行相应开挖作业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抗滑桩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1)人工挖孔桩施工

 施工准备

 1)平整场地,测定桩位,并进行复核。

 2)架设并接通临时用水、用电线路,保证施工用水、用电。

 3)安装提升架,拟采用简易人工滑轮作为提升工具,井架采用钢管搭设,每个井口配备一台井架。装料容器采用密闭轮胎胶桶,提升设备应有可靠的防坠落措施。开挖前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试运转,运行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4)桩孔开挖前,先作路堑上方截水流道,同时作好场地排水,管理好施工用水。按设计边坡要求清方至桩顶高程,为桩孔开挖作准备。

 5)充分熟悉相应施工图纸及施工规范,向作业班组及作业人员作好各分项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重点明确施工操作的重点、难点、安全防护措施及遇特殊情况的处理,并完善相应签字手续。

 6)水泥、砂石料、钢材已进场且均已检验合格;砼、砂浆配合比和级配碎石等经过试验已经确定,并报监理批准,工地设专职试验员一名,负责工地试验及质量控制。

 桩井开挖

 桩井开挖拟采用隔桩跳挖的施工方法,禁止在堑顶上方堆放弃渣及建筑材料。

 1)锁口部分

 根据桩位线先行开挖并浇筑孔顶护筒,护筒顶面应高于地貌标高100~200mm,以防止在开挖过程中雨水流入井道内,经复核无误后将桩位“十”字控制线测设于顶筒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识,请现场监理验线认可后作好相应保护工作。同时为防止下节井孔开挖时井口沉陷,将第一节护壁加厚至30cm厚,在靠近挡墙线路侧锁口与护壁应对齐,以便于挂板施工。

 2)桩井掘进

 a、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每节开挖深度控制在1m,每节桩孔开挖到位后,及时清除浮土和松动岩石,并立即浇筑砼护壁,当开挖至完整性较好岩石时,可不作护壁。

 b、当开挖至灰岩层后,拟采用人工切割水钻施工的方法分层向下掘进,以防止因施工方法不当造成井壁坍塌事故,切割深度以每盘0.5m为宜。

 c、当开挖至设计嵌岩深度时按规定在现场监理的见证下进行岩芯取样检测,待检测结果出来后即邀请设计等各参建单位到场进行验槽。

 3)出渣

 井内出渣采用人工装渣,用电动卷扬机提升装渣桶,渣土倒于距桩边缘2m以外。所出渣土堆码不能过高,应随堆随平。

 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钢筋笼采用井外作业,绑扎完后采用吊车进行安装。每节钢筋笼按设计尺寸及配筋加工制作完毕。钢筋焊接所用焊条必须与钢筋类别、规格相适应,焊接前必须进行试焊,经项目部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焊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钢筋(φ<25mm)间焊接均应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焊接接头应错开布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焊接接头长度区段是指35d,且不小于1000mm)同一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占全部截面面积的最大百分率为50%。

 焊接时焊缝高度应等于或大于被焊接钢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b应等于或大于被焊钢筋直径的0.7倍,钢筋焊缝要求平顺饱满,不得咬焊、堆积、漏焊,气孔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下钢筋笼必须将焊渣清除干净。钢筋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小于10d。

 主筋φ≥25 mm的钢筋采用高强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技术,接头错开布置,每个断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为了保证钢筋笼具有足够的刚度,在制作钢筋笼时增加径向临支撑。钢筋骨架应在预制的支架上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成型,以确保骨架各部分尺寸及方便施工为原则,要求主筋顺直,箍筋间距均匀,绑扎及点焊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吊装过程中不能有开焊、松脱和变形现象,定位钢筋必须高度足够,以保证钢筋骨架有足够的保护层。

 孔桩混凝土浇筑前,钢筋笼施工时应埋超声波检测管

 桩砼浇注

 ①施工准备

 浇筑部位钢筋、预埋件等全部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浇筑砼的操作平台已辅设完毕,辅助设备准备就绪。

 ②施工程序

 检查钢筋数量、规格及位置和搭接作法→清理井内杂物→监理确认→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层→浇砼→养护

 ③施工方法

 浇筑砼时采用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为50cm为宜,振捣砼时,严禁触碰钢筋。

 挖孔注意事项

 1)、多桩孔同时成孔,应采取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地下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

 2)、桩孔的垂直度和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保证位置正确。

 3)、桩端终孔深度按设计要求施工,每根桩终孔后必须请勘察、设计、业主、监理人员检查验收,要逐根进行隐蔽检查。

 4)、遇塌孔,采取在塌方处砌砖外模,加配适量Ф6.5mm@150钢筋,再支内模灌筑砼护壁。

 质量要求

 1)、桩孔位中心线位移允许偏差:≤30mm;

 2)、桩孔径允许偏差:不允许负偏差;

 3)、护壁混凝土厚度允许偏差:±15mm;

 4)、孔底沉渣厚度:不允许。

 桩身质量检测

 根据区质检站相关文件及设计文件要求,本工程桩全数进行声波检测。声波检测管每桩设三根,检测管位置详见设计要求,每桩检测三个断面,声波管采用¢57*3.0钢管焊接连接,声波管下部采用1mm厚钢板封头,伸入桩底,桩顶伸出桩顶50cm。

 (2)挡土板施工

 施工准备

 测量定位挡土板,用全站仪测定每段挡土板的位置,并在桩顶靠近线路侧进行画线控制。

 现场施工

 1)桩面及坡面修整

 土石方开挖后,将桩身位于挡板连接侧护壁砼全部采用人工剔除,并将连接面桩芯砼按要求进行凿毛,调直联接钢筋,然后将桩后侧土石边坡修整到位,并清除浮土与松动岩石。

 2)挡土板施工

 a、钢筋绑扎

 将桩身预埋挡墙连接筋进行扶直校正,按设计要求将挡土板受力筋与桩侧预留连接筋进行焊接连接,并按设计要求绑扎挡土板钢筋,上下段竖向钢筋全部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为35d,端部均作1800弯钩,弯钩直段长不小于10d。

 b、泄水管安装

 按设计要求在挡土板上安装Ф100PVC塑料泄水孔,间距为1500*1500呈梅花形布置,坡度为5%。每根泄水管采用2道“U”形钢筋固定至钢筋骨架上,端部与模板紧贴,“U”形钢筋采用Ф8钢筋,长度为30cm。

 c、模板安装

 本工程桩间挡土板模板拟采用19厚胶合模板,辅以100*50方木及钢管、对拉钢筋、蝴蝶卡进行安装加固定位,内龙骨为方木竖向贴面板铺设,水平间距为@200mm,外龙骨为双钢管水平贴于方木上,竖向间距为@450mm,对拉钢筋为Ф14钢筋,间距为竖向@450mm、横向@500mm,两侧面采用双排钢管落地脚手架进行对撑加固,确保模板体系牢固、稳定。

 d、砼浇筑

 本工程设计挡土板厚度为40cm,每段挡土板钢筋、模板制安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拟采用商品砼浇筑,采用人工斗车转运至施工现场入模进行砼浇筑

 墙背回填:根据设计相应要求,采用砂砾或石屑进行分层填筑,表面用粘土夯实。

 (3)挡土墙施工:

 施工场地准备

 1)测量放线,定出开挖边界线。

 2)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基槽开挖

 采用挖掘机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每段10或20米。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严格采用人工清理,确保基底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若试验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继续施工基础,若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承载力要求,则对基底进行重新处理,采用换填片石、土夹石(含石量≥70﹪),使承载力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

 浇筑基础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25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

 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混凝土收缩开裂。在基础上墙身部分插入钢筋,使基础与墙身连接紧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墙身浇筑

 1)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墙身浇筑边线。

 2)模板安装

 (A)模板采用胶合木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B)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C)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D)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E)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F)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

 (G)模板采用M14×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500的间距布置,设置时将泄水孔位置与螺杆紧贴布置,紧贴模板的竖向龙骨间距不得大于500㎜。

 (3)浇筑混凝土

 (A)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B)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30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e)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f)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C)混凝土振捣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1)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

 2)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3)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填料,按3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

 4)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10cmPVC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最底排泄水孔下部及墙顶以下0.5米的范围内设夯填黏土防渗层。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5﹪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5)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4)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混凝土缺陷处理

 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2)当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物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3)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4)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5)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6)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3.6.5 施工安全

 (1)安全教育制度

  1)在各作业班组进入工地后正式上岗作业前,项目部必须对班组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班组教育、项目部教育、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并建立教育记录挡卡;如果由于安全技术交底不清楚、不全面,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必须追究教育或交底人的责任。

  2)各级安全教育具有针对性,对待各班组不可千篇一律,应付差使。

  3)项目部要经常组织干部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和标准,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4)要坚持开展每周星期一安全活动日活动,每次活动要有组织、有内容、有目的、有要求,一般可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根据本周工作情况提出和强调搞好安全工作的措施,同时也有针对性的选学一些安全 操作规程;安全活动的目的、内容及具体安排,由项目部 专职安全员负责,项目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不得占用安全活动日时间召开其它会议和进行其他工作。

  5)对新入场的职工在分配工作之前,必须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项目部进行专业安全技术规程及规章制度的教育,班组进行具体的安全教育工作。

  6)凡要求持证上岗的特种专作业人员,项目部必须于当地劳动部门联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取得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上岗前仍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7)职工更换工种或从事第二工种作业时,项目部必须重新对其进行 安全培训和安全规程的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8)施工当中采用新技术、新机具、新设备和新工艺方法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作业。

  (2) 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为了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使作业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从而采取有效对策,消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生产,特制 定 安全检查制度如下:

  1)安全检查的内容: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对照检查执行情况;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操作行为,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火等。

  2)安全检查的方法:

 定期检查、突击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经常性检查。

  3)项目部施工工地每周检查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各施工队每天检查,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生产班组对各自所处环境的工作程序要坚持每日进行自检,随时消除不 安全隐患。

  4)突击检查:

 同行业或兄弟单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设备事故、交通、火灾事故,为了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根据事故性质,特点,组织突击检查。

  5)专业性检查:

 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突击问题,如:施工机具、临时用电等,组织单项检查,进行专项治理。

  6)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检查:

 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夏季、雨季可能给施工带来危害,提前作好冬季四防,夏季防暑降温,雨季防汛;针对重大节假日前后,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要认真搞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7)经常性检查:安全职能人员和项目经理部、安全值班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预防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标准施工正常进行。

  8)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处理:

 各种类型的检查,必须认真细致,不留死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建立事故隐患台帐,重大事故隐患要填写事故隐患指令书,落实专人限期整改。

  (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因工伤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把安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根据我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如下:

  1)工程开工前,由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工程特点、所处地理环境和施工方法制定细的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有关技术、安全部门批准。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技术法规的作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2)工程开工时,由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向组织施工的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使执行者了解其道理,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打下基础。

  3)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工地项目经理要组织施工员向实际操作的班组成员将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作详细讲解,并以书面形式下达班组。

  4)施工员根据单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安全设施、设备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实施填写《安全技术交底表》责任人落实到班组、个人、履行签字验收制度。

  5)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者,不得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私自变更,如由合理的建议,应书面报总工程师批准,未批之前,仍按原方案贯彻执行。

  6)安全职能部门要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为依据,以安全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为准则,经常性的对工地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监督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4)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1)在各作业班组进入工地后正式作业前,项目部必须对班组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建立教育记录档卡。

  2)项目部必须同各作业班组长和职工签定安全生产责任合同,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双方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3)每天上班前,各作业班组长必须对本班组职工进行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主要强调当天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检查职工的安全防护用品佩带情况,观察和了解职工当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4)对施工机械、机具,在投入正常运行前,必须进行二查:一查其安装是否正确,是否有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保护措施;二查其性能是否正常,按先检修后运行的操作程序操作,特别是容易发生事故隐患的机械,必须在班前进行检修、检查其安全状态,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停机维修,修好试机正常后在使用。

  5)凡班前酗酒者,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凡是不具备上岗作业条件者,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6)项目部班前安全活动必须有书面记录,由项目安全员签字确认,企业安全管理科进行监督检查。

  (5)安全值班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我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3.6.6建议

 (1)该区域属于高边坡高填方,综合治理前、后及治理中都应该加强监测工作。特别是治理前,应做好监测、巡视及险情临时抢险预案工作,一旦发现险情,应及时实施抢险预案,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2)在此区域不得随意新增建筑和进行建设活动,若必须在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应作好地质环境评估工作。

 (3)在综合治理阶段加强信息化管理,治理工程与实际情况密切结合,确保综合治理工程的顺利完成。

 3.7涵洞

 涵洞工程采用以人工砌筑,工期半个月。

 1)基坑开挖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检平基底。若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要求,应向监理工程师请示,申请加固处理。

 涵洞基坑属于隐蔽工程,开挖后应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2)洞身与洞口构筑物的石料砌筑

 按照《桥涵施工规范》要求,按常规砌石工艺技术进行加工,准确测量放线,选用强度合格的优质石料,场外人工修凿方正(粗料石、块石)并冲洗干净后,方可抬运进场砌筑。沙浆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计量,机械拌和沙浆。砌筑块片石应大面向下,错逢安砌,落座平稳,沙浆饱满,顶面找平,线形顺直。按设计图要求做好沉降缝及工作缝的工艺处理。

 3)台背沟槽回填

 沟槽回填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回填必须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土质回填,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经试验测定密实度合格后,方能回填上一层,个别压不到的部位采用打夯机夯实。

 4)钢筋混凝土盖板安装

 采用预制安装。在工地固定的预制场生产,车运至工地后利用小型吊装机械吊运至工点人工安砌。预制安装工艺均应严格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吊运应保证工人与构件的安全。

 

 3.8交叉工程

 交叉工程包含的专业施工项目较多,各分项工程如路基、绿化等均与相应段落内的工程同步施工。

 4主要材料供应、运输方案及临时工程的安排

 4.1外购材料的供应

 建议由指挥部按设计所采用的材料规格强度、标准等指标统一采购供应各工点,或由指挥部协助各承包商采购,以便控制材料的质量。本项目外购材料的运输可通过公路运输到项目工点。

 4.2自采材料的供应

 由各施工单元的承包商按设计所提供的自采材料场表,按工程需要自行开采和采集,也可按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向当地砂、石经销人采购。

 4.3临时工程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设置施工便道、拌和场等临时工程措施,具体工程数量详见《其他临时工程数量表》。

 5施工驻地建设

 施工驻地办公室及住宿、生活用房采用防冻保温材料建设,场地必须硬化、外设围墙。为控制材料进场关,确保工程质量,承包人所有材料必须集中堆放,严禁在公路或公路两侧堆放,拌和场地(含砂浆拌和场地)必须统一规划,严禁沿路随意设置拌和场地,其所有场地必须硬化、外设围墙。承包人项目完工退场后必须无条件进行场地清理及植被恢复等工作。

 所有驻地设施建设都应做到“安全”“环保”“适用”的原则。施工驻地依照有关规定合理布局,场地必须硬化、外设围墙,明确划分工作区、生活区,驻地办公室、宿舍、工地试验室、会议室、医务室、食堂、厕所及浴室等,并配以适当绿化。驻地应建有临时排污系统,用以排放全部的生活污水和废水。

 施工驻地建设必须达到安全、卫生透光、整洁、防火、防盗等要求,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驻地大门立柱应设置项目经理部或施工队标牌,入口处应设有工程概况牌。要求驻地达到标志明置,旌旗飘扬,制度齐全,图表上墙,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5.1办公及生活区

 项目经理部及施工队驻地建设房屋结构均采用“移动保暖活动房”,活动房颜色及结构形式应统一。活动房屋顶、栏杆及钢柱骨架均采用蓝色,墙面板采用白色(颜色及结构形式见下图),活动房墙体及屋顶应设置保温隔热层。活动房应能满足该地区抗震设防要求,地基基础应适当加宽,并埋置于最大冻土深度以下。所有驻地设施的使用年限不得低于3年。

 活动板房的钢构设计严格遵循《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定》(GB50018-2002)、《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2006)。

 1)屋面钢结构:屋面三角桁架梁上密铺L40㎜角钢,用M12×25螺栓连接。

 2)楼面结构:楼面平弦桁架一字梁上密铺C型钢檩条,再铺15㎜厚木夹板作为楼层板。

 3)立柱为双8#C型钢背靠双拼。抗风体系:纵向抗风体系由柱间调节杆组成。

 

 活动房侧面图 活动房正面图

 5.2医疗卫生与消防设施

 1)工地医疗:施工单位应在驻地区域内统一配置供暖和供氧设施,并配备高原地区常用医疗、救急药品及设备,由专业医务人员负责施工人员的防疫,为工地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急救服务。

 2)工地消防:施工单位应按当地消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备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和对工地人员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各驻地均设立专用消防器材库,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5.3其他建设

 1)车间与工作场地

 修理车间配备相应的加工、修理人员及设备保证对工程施工机械进行检修和改进。

 2)储油罐

 本合同段应设置至少一个储油罐,储油罐应远离居住区,离人员居住距离不得小于80m。储油罐应派专人看守,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泄漏等工作。

 3)材料库区、贮料场、拌和场的规模和功能满足工程进展,保证贮存的材料、备件及其它物件不致中断。仓库保持整洁、通风,并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材料堆放有序,标识明确。仓库、贮料场及拌和场地面硬化,不同材料应分开堆放,灰粉状材料防水布遮盖,并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和混杂与其他物质之中。

 6冬、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6.1冬季施工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桥涵、挡墙基础开挖后应及时浇筑基础砼,并应避免在雨雪天气施工。

 6.2雨季施工

 当地年降雨量960mm左右,多集中在5~9月,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合理地组织进行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工作,如遇大风、暴雨,应做好防台、防汛工作。施工时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确保工程和财产不受到损失。

 1)做好各种临时工程场地排水设施,施工现场所有场地四周均设置排水沟,挖沟土方弃于场地内并筑成连续土坝,雨季内土坝积水采用抽水机排水。同时对施工便道加强雨季的养护。

 2)雨季填筑路基时,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填土表面做成3%的横坡,并在雨季前和收工前将摊铺好的填料碾压密实。

 3)路基填土不得在雨天施工,当施工中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填料尽快碾压密实,对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填料,要予以清除或待天气好转后晾晒后在使用。

 4)雨季施工时运输车辆及现场配有防雨设施,以保护各种材料避免受到雨淋;同时切实作好路基及路肩的排水工作,雨停迅速排除表面积水,恢复施工。

 5)路面工程雨季施工时要集中力量,分段铺筑,在雨前做到碾压坚实;在垫层或基层施工之前,完工的路基顶面或垫层,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始终保持合格的状态,在雨季期间,路基或垫层不允许车辆通行。

 6)水泥稳定基层和底基层施工中,随时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停止施工,但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7)沥青面层的摊铺避免在雨天进行。当路面滞水或潮湿时,暂停施工;未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8)钢筋加工在加工棚内进行,防止钢筋锈蚀。

 7施工准备工作的意见

 7.1征地拆迁

 征地拆迁是施工前期最主要而繁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施工队伍的顺利进场起着至关主要的作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建议按路线所在的行政辖区,成立相应的地方指挥部门,专门负责征地拆迁及相关的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优势,另外,本项目的施工单位也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以使工程的进度能得到尽可能的加快。其费用根据征地数量、拆迁赔偿量及其工作量与各地方指挥部门相协商,实行包干完成。

 7.2施工用水、用电

 公路沿线大部分有居民用电线穿过,因此本项目路段的施工用电可以接用沿途的农用电。同时施工单位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配备相应的发电机组,以免因停电而使必须连续的工程项目被迫中断造成损失。

 公路沿线大部分有居民用水管道穿过,因此本项目路段的施工用水可以接沿途的水管用水。没有管道的地段,施工方应与当地政府协调解决施工用水问题。

 沿线的用水、用电问题都要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协调解决。

 7.3电力、通讯设施

 事先赔付所侵占电力和通讯设施(主要是电杆),由沿线所属电力和通讯部门给与移址恢复,再进行该段施工。

 7.4临时房屋

 各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承担的工作量和完成工期,计划安排好应投入的劳力,按投入的劳动力选择适当的位置临时征地平整场地搭建工棚。靠近场镇地段的施工单位可与当地有关单位协商租用房屋,预制场、拌和场可结合工程就近平整场地,以方便施工,工棚不得搭建于公路留地或边沟内侧,以防阻碍交通,同时要作好安全工作的处理。

 7.5交通问题

 为了尽量减轻工程施工对场内交通的相互干扰,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配合,定时开放交通,路基挖方杜绝放大炮或狂轰滥炸,及时清理堆积在公路是的土石方,使交通运输不致中断。

 8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及治安消防措施

 8.1环保措施

 1)遵照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本标段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安排做到布局合理,材料定位堆放,机具车辆进出场有序,定位停放,临时排水系统齐全畅通,路平灯明,管线齐全整齐,标志醒目,生活设施清洁文明。

 3)遵照国家环保的法律条例和规定,施工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沿线的居民、禽畜及河流、池塘以及耕地、林园、民居等不受油烟、灰粉、沙尘、化学制品、机械噪音等污染和损害。并按设计要求认真做好环保绿化工作。

 4)制定防止和减轻水流、大气污染措施。

 (1)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排入农田、耕地、饮用水源和灌溉渠道,按要求进行废水沉淀处理,施工中结合地形条件设置沉淀池,施工现场的生产废水经过滤后通过污水管输入池中沉淀,并做好除油处理。

 (2)钻孔桩泥浆在沉淀池中沉淀后,装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严禁直接排放至水沟、河道。

 (3)水泥、石灰等采用袋装运输或散装运输时,采用遮盖防护措施,防止粉尘对空气的污染。各类机动车辆完善消排系统,减少大气污染。

 (4)按指定的弃土场处置卸载土方,弃土前应做好防护工程,弃土完工后进行植树、植草绿化,做好地表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5)施工作业有时会产生灰尘,为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对施工区定期洒水,减少污染。

 (6)所有临时占地,在工程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清理现场、填筑腐植土,达到复耕条件。

 8.2文明施工

 1)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要求所有人员尊重、遵守当地民俗习惯,维护驻地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搞好工农关系,以保障公众的安全与方便。

 2)各种临时设施,必须按照经批准的平面图布置,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工程竣工后,及时安排进行场地清理,需复耕的农田,必须严格按要求复耕,被破坏的地表植被要尽量恢复原貌,做到竣工一处恢复一处。

 3)各类器材、机具应按总平面布置图的规定地点堆放整齐,砂、石料要做到“四线一平”。作业区应设置“安全生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等标语口号。建立五图一牌制度。

 4)钢筋分类编号堆放,水泥加盖雨布,各类预制构件堆码有序。班前各种施工机械擦洗干净,班后施工工具要放回原处,脚手架、下脚料要收拾干净,做到环境清洁卫生。

 5)施工现场始终做到整洁有序,文明施工,工完料净,一般路基填筑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路基边的种植条件,切实做好对既有灌溉系统的保持,拟定安全可行的施工临时过度方案,保证排洪、灌溉的正常进行,确保农业正常生产。

 8.3安全施工

 1)治安消防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重点”和“预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指导思想,保证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

 2)严格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经理部在施工现场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对施工管段的消防和治安工作,进行专门管理。

 3)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保卫工程建设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根据消防规定,在有消防要求的施工场段,如油库、木材堆放场、木工棚、氧

推荐访问:奉节县 河口 改造工程 施工组织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