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_以云南大理洱源县西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_

  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以云南大理洱源县西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吕 晶1,史亚军

 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以云南大理洱源县西湖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

 吕 晶1,史亚军2

 (1 昆明学院/云南省都市型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 650214;2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北京 102206)

 摘 要:以大理洱源县西湖为规划区,详细分析了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优势及资源优势,从农业景观规划

 设计的角度出发,依据生态学、景观美学等学科理论,本着以大自然为舞台,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 风光,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内涵,提出“构筑一个生态首位、文化为先、四季可游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 计理念。根据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设计构思,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以现状农田和水体为“基质”, 从空间形态上把西湖区域归纳为“一心,一环,十区,十一景点”的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园区的 植物配置,选择当地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同时兼顾植物色彩、季相变化,遵循生态学的原 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使其在不同季节时间产生较好的景观效果的同时又 能达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吸收有害物质的目的。根据园区地形与功能分区情况,园区道路分为一级 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并配以景观小品和设施规划,营造出一个具有“水乡泽国,烟渚渔村”序列景 观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该园区的建设对少数民族地区观光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 义。

 关键词:洱源西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558

 Analysis of Desig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arden:

 A Case Study of Xihu Recreational Area, Eryuan County, Yunnan

 Lv Jing1, Shi Yajun2

 (1Kunming College/ Yunnan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Kunming 650214, Yunnan, 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Urban Agricultu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in detail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local Bai Nationality culture in the case

 study area: Xihu Recreational Area, Eryu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and proposed, following the theory of

 ecology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a design framework of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arden that underline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unique local culture, and different seasonal topics. Spatially, the layout could be summarized as‘One core, One circle, Ten zones, and Eleven scenic spots’. According to this layout, considering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climate, canopy, and color of leave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species, more than twenty local species were chosen to form man- made plan communities with multiple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The roads which were classified as levels I, II, and III based on their capacities and topography connected all zones, scenic spots, and supportive facilities as one entity.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Xihu Recreational Area could be used as a demonstration garden in utilizing natural and humanity resources.

 Key words: Xihu Eryu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第一作者简介:吕晶,女,1969 年出生,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及理论研究。通信地址: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经济

 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 号 昆明学院/云南省都市型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Tel:0871E-mail: 2402801623@。

 通讯作者:史亚军,男,1957 年出生,北京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都市农业。通信地址:102206 北京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 7 号 北京农学院 都市农业研究所,Tel:010E-mail: shiyajun@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11,修回日期:2014-07-21。

 ·119·0 引言近几年,云南大理

 ·119·

 0 引言

 近几年,云南大理洱源县紧紧围绕把洱源建设成 为生态文明试点县和滇西北旅游黄金线上的温泉休闲 度假基地的总体目标,立足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 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按照“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的思路,突出“水乡、温泉、民俗、生态”主题[1], 不断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依据洱源西湖优美洁净的 自然条件、让人叹为观止的地热温泉、丰富的物产资源 和古老的人文条件,洱源县政府经过全方位调研后,决 定把西湖建设成为具有白族特色的观光型农业生态园 区,使之成为云南大理旅游的又一亮点。

 1 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生态型农业观光园 生态型农业观光园是指在城 郊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绿色、自然的生态环境为背 景,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与农村的景观资源和人 文资源,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休闲活动、 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园区[2]。

 1.1.2 农村景观 农村景观是相对城市景观而言的,是 指种植农作物的农田以及四周的村庄、林木、乡间道 路、鱼塘水池等形成的景观[3]。农村景观突出地表现 了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农村景观资源不同于 其他观赏资源的特点是:(1)显著的地域差异;(2)多样 的农耕文化;(3)丰富的民俗风情。

 1.2 相关理论

 1.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大区 域内,由不同生态因子所构成的整个生态系统的空间 结构及动态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4]。从生态结 构的角度看,农村景观以农田为基质,村庄呈现斑块 状,由河流、农渠、道路构成廊道,廊道以基质作为背 景,影响着斑块之间物种的变化和移动。各种形式的 农村景观均有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即景观的空间配 置结构[5]。

 1.2.2 景观美学理论 农村景观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自然 风景的美,还在于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和谐美。农村 景观作为一种动态景观,会在人类的各种感观中留下 映像,产生好与不好的判断,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 发展,人们对农村景观就形成了系统的好恶观[6]。生 态型农业观光园内的一切景观形式都以农业特征为 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态美景。

 2 云南大理洱源西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2.1 项目综合概况分析

 2.1.1 优越的区位及交通条件 西湖位于洱源县右所 乡,在苍山云弄峰下,湖面 4.3 km2,系高原断陷湖泊,

 平均水深 1.8 m,最深达 12 m,为高山平坝淡水湖,是

 洱海的重要水源之一,湖中有7 岛,地形起伏高差1~2 m, 地势较为平缓[7]。214 国道和大丽公路从境内穿过,县 城距州府大理市 73 km,距省会昆明 411 km,县内村村 均通公路,所以交通便利,方便游人来此观光。

 2.1.2 丰富的旅游资源 洱源西湖湖中有 6 村(张家登、 清水塘、东登、中登、南登、海塘)7 岛,构成村内有湖、 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画景[8],环山倒影,碧水翠苇,居 住在岛上的白族人民世代过着远离尘世烦恼的渔歌唱 晚的田园生活。明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 年),徐霞客 泛舟西湖,被西湖的山光水色和荷花渔村所陶醉,欣然 在其《游大理日记》中赞道:“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 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西湖在云南高原 湿地中景观独特,是展示湿地保护成效和湿地生态环 境教育的理想基地。

 2.1.3 叹为观止的地热资源 西湖区域原只有 1 岛,在 这个岛上可以用来耕作和居住的陆地有 7 块(7 岛),其 余地域目前都是沼泽地带和湿地,这些沼泽地和湿地 下面的水温常年保持在 70~90℃,并且富含钾、钠、钙、 镁、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水质 好、水色清,非常适合开发具有康疗作用的地热温泉。

 2.1.4 独特的民居文化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浓郁的 民族风格,大多依山傍水。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 或“四合五天井”格局,也有少量的井干式建筑。门楼 装饰通常采用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 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 观大方,精致的门楼、华丽的照壁与房屋的有机组合体 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9]。白族 人民偏爱白色,所以建筑的总体色调为白色。

 2.2 园区设计理念与构思

 2.2.1 设计理念 在景观中,环境是一切[10]。园区的设 计理念是以大自然为舞台,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 风光,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内涵,构筑一个生态首位、文 化为先、四季可游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2.2.2 设计构思 在尊重自然,崇尚生态的前提下,本着

 “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设计理念, 综合各方面因素,依托现有的旅游及物产资源,以利用 当地丰富的农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地热资源、农事 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白族生活习俗为设计素材,营造 出一个具有“水乡泽国,烟渚渔村”[11] 的环境空间休闲 体系。

 2.3 园区总体布局及分区规划

 2.3.1 空间形态结构布局规划 西湖生态农业园区规划 设计总面积 530001 m2,设计用地面积 84328 m2,建筑

 ·120·吕 晶等: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用地面积 3421 m2,设计铺

 ·120·

 吕 晶等: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用地面积 3421 m2,设计铺装面积 6140 m2。根据设计

 构思和设计理念,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以现状 农田和水体为“基质”,从空间形态上把整个园区规划 概括为“一心,一环,十区,十一景点”的布局结构(如图

 1)。

 “一心”:以爱心苑为中心,荻花浦、翠幽亭和桃源

 围绕其展开。

 “一环”:指湖中有 7 座岛屿,以游路串连,形成环

 状景观带。

 “十区”:根据资源现状、市场定位和规划主题,将

 园区划分为 10 个功能区,即文化广场区、瓜果区、荷塘 垂钓区、畜禽养殖区、观鸟区、特色小吃区、蔬菜种植 区、生态稻田区、餐饮购物区、温泉康疗区(如图2)

 “十一景点”:在规划中,有 11 个景观点分布其中,

 图1 西湖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即四韵台、翠幽亭、爱心苑、荻花浦、桃源、长桥卧波、三

 道街、野趣亭、六谷之、芦汀野渡、春堤。

 2.3.2 功能分区规划

 (1)文化广场区。设计思路源自白族民间一种特 有的说唱艺术——大本曲,三弦是原大本曲里最主要 的一种伴奏乐器,故广场的平面类似三弦形状。而位 于广场中间的白族民居形式的“三迭水”照壁[12],更为 广场添加了一种民族文化气息。广场中央的海螺水景 是白族人对图腾崇拜的体现。在这里,白天游客可以 每天与白族同胞共度白族狂欢节——绕三灵[13]。

 (2)温泉康疗区。西湖区域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岛 上东部地形高低起伏,将此地规划为温泉康疗区,利用 天然成形的低洼地带建成大小不同规格的温泉池子, 丰富游客的养生文化和休闲文化。

 图2 功能分区图

 ·121·(3)瓜果区。瓜果区主要栽种木瓜、山楂、桃子、梅子等

 ·121·

 (3)瓜果区。瓜果区主要栽种木瓜、山楂、桃子、梅

 子等果树,为了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间种一些瓜, 水果不仅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而且每到成熟季 节,吸引游客来此采摘,给每一种果树标明名称和简 介,使游客“寓学于游”,并开辟让游客自己种植的纪念 果树种植区,增加回头客。

 (4)荷塘垂钓区。荷塘垂钓区位于岛上最北部,为 游客开辟以垂钓、观赏荷花为主要目的的专类小区。

 游客可现场租用钓具,享受临水垂钓的乐趣;每当荷花 盛开之际,荷塘里碧叶连天,红花映日,仁者乐山,智者 乐水,别有一番风情。

 (5)畜禽养殖区。畜禽养殖区位于园区内北部,是 园区的一大特点,采用生态养殖法。家畜的粪便可集 中在沼气池里,沼气可用来照明、做饭,沼气渣可用作 瓜果蔬菜的肥料,园区的稻草、玉米秸秆等可用来养殖 奶牛、猪、家禽等家畜,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并且可 供城市儿童观赏和接触一些小动物,以增长知识,达到 科普教育的作用。

 (6)观鸟区。观鸟区临水而建,位于园区西北角 落,以伪装网和藤本植物作隐蔽,观鸟台面朝湖水,视 野开阔,形成独特的景观。亚洲最大的紫水鸡种群在 此栖息。每至黄昏,还会出现万鸟归巢的奇观,漫天 的群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芦苇丛中栖息。

 (7)特色小吃区。民以食为天,特色小吃区位于园 区中部,人们在游览观光之余,可以在此地品尝到纯正 的白族特色风味小吃,如生皮、海水煮海鱼、炖梅、乳 扇、猪肝胙、海菜芋头汤、粑粑、酸煮谷花鱼、翠梅酸辣 鱼、火腿鸡杂饵丝、锅巴油粉、腌螺蛳、品“三道茶”等, 除了饱口福外,还可以了解当地的餐饮文化。

 (8)蔬菜种植区。蔬菜种植区位于岛上西部,当地 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较适合露天种植农作物,岛上生长 的大芸豆、玉米、大蒜、辣椒、土豆等蔬菜品质较好、无 污染,除了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外,还出口欧洲、东 南亚等地。到了播种和收获季节,人们可来此体验田 间劳作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蔬菜种植也成为岛上村 民一项稳定的经济收入。

 (9)生态稻田区。本区位于园区东部,水稻的栽植 在园区占有很大面积,是当地村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之 一,同时可向人们展现稻田风光。田中养鱼养鸭,形成 良好的生态农业系统,冬季轮作油菜,油菜花开时节, 金灿灿的油菜花同样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游 客蜂拥而至。

 (10)餐饮购物区。此区位于出口处广场,游客可 在此稍作休息,当意犹未尽,感慨园区的特色景观时,

 购物区又可再一次掀起游客浓厚的兴趣,民族首饰、衣

 服朴素典雅,木瓜、山楂香色诱人,番茄、芸豆新鲜翠 绿,游客可在此采购,留作自用或赠送亲友。

 2.4 节点景观设计

 2.4.1 四韵台 “四韵台”位于主入口广场,其寓意取自 白族大本曲中四大韵“花上花”、“油鲁油”、“捞利捞”、 “翠幽幽”一说,因白族人能歌善舞,故将此地作为一个 歌舞表演的场所,每当盛大节日,以歌舞欢迎各地游 客,场中以“三迭水”式照壁作为背景,更彰显其民族特 色和白族人好客的淳朴民风。

 2.4.2 翠幽亭 “翠幽亭”取自大本曲四大韵之“翠幽 幽”,位于鱼塘与荷叶之间,观其名,可联想到宋代大诗 人苏东坡的咏西湖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

 2.4.3 爱心苑 爱心苑用于畜禽养殖,其建筑形式采用 白族民居井干式建筑,可供人观赏,也可以让儿童接触 一些小动物,如小鸡、小兔、野鸭等,从小树立保护动物 的一颗爱心,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4.4 荻花浦“荻花浦”位于山楂园边,作为观鸟区景 点,用松木、树枝和稻草搭建而成,游客可隐蔽其中观 看鸟类,观景平台周围植物采用芦苇、芦荻、菖蒲、黄花 鸢尾等,以此营造水乡泽国气息。

 2.4.5 桃源“桃源”其意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以桃

 树为主,背靠白族特色民居,左邻稻田梅子园,右邻梨 园,桃源深处,依稀可睹白墙青瓦的人野,步进其间,数 千株粗壮高大的梨树参天而立,村庄便掩映在梨林的 荫蔽之中,村庄三面依山、一面临湖,真可谓是依山傍 水,清雅之极,仿如置身于桃花源的仙境中。

 2.4.6 长桥卧波 长桥用原木栈道架于水面,长长的桥 栏静静卧于水波之上,连接四韵台与“三道街”,木栈道 两侧密植水杉和垂柳,加以睡莲、芦苇点缀,给游客营 造一种幽静、野性的游趣。

 2.4.7 三道街“三道街”名字源自“三月街”,“三月街” 是白族传统节日,有“千年赶一街,一节赶千年”之说[14]。

 《云南通志》记载:“三月街”又名观音市,3 月 15 日在苍 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年间至今,朝代累更,此 市不变。“三月街”是有名的药材买卖市场,很多药材采 于滇西南以及滇藏边缘的原始森林;在这个节日里,还 要举行赛马活动等。此景点处位于长桥卧波尽头,果 园与蔬菜种植区之间,主干道两侧设餐饮区、休憩区。

 在这里游客每天都能赶“三月街”。

 2.4.8 野趣亭 在乡野田间设一草亭,用来看护周围菜 园、庄稼及休息之用,茅草屋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 合,形成独特画境。

 ·122·吕 晶等: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2.4.9 六谷之“六

 ·122·

 吕 晶等: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2.4.9 六谷之“六谷之”位于出口广场,其寓意取自白

 族民间传说麻雀救人,“六谷之”为白语,汉译为“留一 穗”,意在教育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爱惜粮食。

 2.4.10 芦汀野渡“芦汀野渡”作为一个观景码头,小舟 横斜,时有鱼鹰捕鱼的场景呈现于游客眼前。湖周围 终年芦苇葱郁,群芳争妍,碧碧草如茵,湖水绿波涟漪, 鱼跃水冒,海鸟群散,山色倒影。漫步湖畔,感觉如此 爽朗,心境如此澄明。

 2.4.11 春堤 春堤是设在出口处连接 2 个小岛的长堤, 两岸配置垂柳和桃树,一是形成好的景观效果,二是飘 逸的柳枝,依依不舍,仿佛在欢迎游客的再次到来。

 2.5 植物配置方式

 园区主要以栽植农作物为主,在游客集中的区域 配置相应的观赏植物,选择当地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 为骨干树种,同时兼顾植物季相变化、花期和环保性, 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

 2.5.1 植物群植式 植物种植形式以群体美为主,群植 采用以下2 种形式。

 (1)平面构图的群体美形式。以农作物和植物造 景的色彩和图案美为表现主题,主要适用种植于地势 平坦处观赏面和观赏角度较好的地方,如入口处、文化 广场区、温泉康疗区、荷塘垂钓区等。

 (2)立面构图的群体美形式。主要用乔木、灌木、 藤本、花草、水生植物搭配,突出立面景观层次,形成稳 定的植物生态群落[15],在每个区均可不同程度应用。

 2.5.2 植物孤植式 以观赏单株植物个体美为主的种植 形式,适用于园区入口、道路两侧、道路节点、休息场地 等人多、驻足停留、观赏距离较近地方的种植,尤其是 零星分布于当地村中的古树名木的观赏价值更高。

 2.5.3 生态绿篱式 以藤本植物及耐修剪的小乔木为素 材,通过修剪造型形成绿墙以分割空间。如观鸟台用 藤本植物做伪装、家畜养殖区处的绿篱等,园区中的瓜 棚豆架同样也可分割空间。

 2.6 道路规划方案

 以园区的特殊地形和原有道路走向为骨架形成环 状路网,满足生产、管理与观光需要;在此基础上设置 通向各功能区的支路和步行道路。园区道路分为 3 级。

 一级道路即主干道,为进出园区的骨干道路系统, 分为水路和陆路,水路规划以桥和游船摆渡为主,陆路 规划满足旅游观光电瓶车通行即可,道路规划宽度5 m, 路面采用混泥土,绿化方案按景观大道列植遮阴面积 较大的乔木。

 二级道路即次干道,是连接该园各功能区、节点景

 观的道路。依节点景观及农事设施沿线展开。规划宽

 度 3 m,采用冰纹路面和步石通向各园区,道路两侧配 置高矮不同的植物,丰富游路景观。

 三级道路为乡间小路,通向各个生产区,规划宽度

 1 m,采用小石子路面和土路面,小路两边的灌溉沟中 可种植慈姑。

 3 探讨与分析

 3.1 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开发生态景观

 3.1.1 生态景观 从地理环境上看,西湖类似于一个“世 外桃源”,这里的水质极优,若到深水处,弓身捧起便可 饮之,鱼翔浅底,可见湖水之清澈,自然形成的浅水湾 是中国特有大理裂腹鱼的洄游通道和重要产卵场所, 在湾内设计的野趣亭为游客提供了观鱼洄游的理想场 所[12]。亚洲最大的紫水鸡种群在园区西北角落栖息, 在此以伪装网和藤本植物作隐蔽搭建观鸟台,每至黄 昏,还会出现万鸟归巢的奇观,回归自然漫天的群鸟从 四面八方汇集在芦苇丛中栖息,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

 3.1.2 地热景观 西湖区域地热资源较为丰富,预计在 岛上建多种各赋特色、各具功效的露天温泉池,尽显 “九气朝蒸”之奇观,也赋予神奇而浪漫的色彩[16]。将 不同药理性能的“露天温泉”,进行了分类、包装,提升 和创新,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中药文化、健康文 化、养生文化和休闲文化,而且游客在沐浴温泉时,能 够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净化心灵、增强 体质的综合功效。

 3.2 运用当地白族文化开发民族人文景观

 3.2.1 民族风情 运用白族民间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

 ——大本曲而设计的文化广场类似三弦形状,三弦是 原大本曲里最主要的一种伴奏乐器。广场中央的海螺 水景是白族人对图腾崇拜的体现,因白族人能歌善舞, 故将此地作为一个歌舞表演的场所,每当盛大节日,以 歌舞欢迎各地游客,更彰显其民族特色和白族人好客 的淳朴民风。

 3.2.2 餐饮文化 民以食为天,人们在游览观光之余,可 以在特色小吃区品尝到纯正的白族风味小吃,如生皮、 海水煮海鱼、炖梅、乳扇、猪肝胙、海菜芋头汤、粑粑、酸 煮谷花鱼、翠梅酸辣鱼、火腿鸡杂饵丝、锅巴油粉、腌螺 蛳、品“三道茶”等,除了饱口福外,还可以了解当地的 餐饮文化。

 3.2.3 服饰习俗 白色是白族男女服装的主流色彩,享 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蓝色 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 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浅线绣上蝴蝶、 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谢”。全

 ·123·身装束色彩明快艳丽,线条流畅苗条,惹人喜爱。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 领褂,下穿宽筒裤,有的还喜欢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

 ·123·

 身装束色彩明快艳丽,线条流畅苗条,惹人喜爱。白族

 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 领褂,下穿宽筒裤,有的还喜欢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 包[17]。

 3.3 以园艺作物创造农村景观

 3.3.1 园艺作物造景 此观光园虽以农业为主,但在设 计中多出运用园林与园艺结合的造景手法,用农作物 来进行植物配置。园区二级道路多用瓜棚豆架替代了 园林中常用的花架、花廊,但功能和景观毫不逊色,更 增加了农味;“桃源”里以片植桃树为主,背靠白族特色 民居,面对静谧的湖水,湖光山色相映,花开季节,万株 桃树竞秀,仿如置身于桃花源的仙境中;梨园里数千株 粗壮高大的梨树参天而立,村庄便掩映在梨林的荫蔽 之中,村庄三面依山、一面临湖,真可谓是依山傍水,清 雅之极,体现了浓郁的乡味。水面植物荷花为主,这也 是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在此专设荷塘垂钓区。

 3.3.2 田园风光 水稻在园区占有很大面积,既是当地 村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同时可向人们展现稻田风 光,田中养鱼养鸭,形成良好的生态农业系统,冬季轮 作油菜,油菜花开季节,田园仿佛变成了花的海洋,形 成独特的田园风光。蔬菜种植区种植了芸豆、玉米、大 蒜、辣椒、土豆等日常所需的蔬菜,到了收获季节,人们 可来此体验田间劳作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3.3.3 湿地景观 西湖园区河岸线较长,多为不规则土 驳岸,蜿蜒回旋,沼泽地面积较大,结合地形、道路、岸 线进行改造和植物配置,使沼泽地带变成湿地的环境 体系,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也成就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 自然的梦想。栽植的植物有芦苇、水杉、水芹、菖蒲、垂 柳、荷花、睡莲、慈姑、水芹等,沿岸长桥用原木栈道架 于水面,长长的桥栏静静卧于水波之上,木栈道两侧密 植水杉和垂柳,加以睡莲、芦苇点缀,给游客营造一种 幽静、野性的游趣。

 3.4 以农业设施打造生产农事景观

 3.4.1 农事景观 这片湖光山色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景 色,这里至今还保留用鱼鹰捕鱼的古老捕鱼方式,当地 的燃料也来自湖中,是一种叫草煤的植物,为了防止水 体污染,岛上居民与外界联系采用的交通方式是靠船 摆渡,码头周围终年芦苇葱郁,小舟横斜,形成独特画 境。

 光客提供集散场地,也可为周边稻田提供收割晾晒场

 地,再堆上几个稻草垜,使其更具有乡土田园气息,同 时也为养殖区的奶牛提供了部分草料,生产中常用的 耙、打谷机、铁锄、铁犁、碾子、背篓等都是生产农具景 观的重要素材。

 4 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生产历史的文明古 国,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如果进行 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农业是可以成为丰富的参与和 体验旅游资源,这对于希望了解中国农耕文化的境内 外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笔者认为观光农业的建设 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当地的特色农业,创 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新、我特”的特色乡村资 源[18],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本研 究的创新之处,首先是充分利用该地区良好的原生态 环境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为园区观光项目的魅 力所在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其中农业生产仍然是观 光园的首要功能,其他功能均是在最大限度满足该功 能的前提下演化形成的。其次是从弘扬民族文化意义 的角度来说,主要向游人展示白族独特的民居文化、饮 食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服饰、农事耕作等,这也是该 园区的特色和亮点,此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民族 文化的交流和信息的传播,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有显著的作用;再者充分利用季节的差异来规划 设计园区的观光项目,使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里能够参 与不同的农事休闲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民俗风 情。

 近几年观光农业的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经济发 达地区尤为突出,相应的理论研究很多,但涉及少数民 族地区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的理论专著不多,云南少数 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民族风情,适合发展 观光农业。本案是在民族地区特定区域内规划设计 的,结合前人对观光农业规划理论基础的研究,详细分 析了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本着“以人为本,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设计 构思,以现状农田和水体为“基质”,从空间形态上把西 湖区域归纳为“一心,一环,十区,十一景点”的布局结 构,构筑一个生态首位、文化为先、四季可游的生态农 业观光园,为少数民族地区观光农业的建设提供可以 借鉴的发展模式。

 3.4.2

 生产农具景观 岛上居民主要仍然采用传统的农

 业生产方式。水车是传统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汲水

 工具,利用当地地势高差的特点,使用水车为田园提供 用水,同时这也是一道不错的农具景观。出口广场设 计形式采用传统农耕文化中的打谷场形式,既可为观

 参考文献

 [1] 曹兵.抓好生态文明试点县工作[N].云南日报,2011-11-21(09).

 [2] 王浩, 李晓颖.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24·吕 晶等: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2011:27-31.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37.史亚军,秦远好.休闲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36-39.吴

 ·124·

 吕 晶等:探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2011:27-31.

 赵羿,李月辉.实用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37.

 史亚军,秦远好.休闲农业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36-

 39.

 吴天琪.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农业,

 2002,10(9):13-14. 张敏.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C].中国改革论坛,2004 (9).9-15.

 百度百科. 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 [EB/OL].Http://www.baike.so. com/doc/6032586.html,2012-08-22.

 秦晴. 高原水乡- 洱源西湖世外桃源如画[EB/OL]. Http:// news.

 /travel/2010-02-08/content html,2010-02-

 08.

 云中天.永远的风景-民居[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107-

 110.

 [10]

 Cooper, Taylor. Future courtyard[M].Guiyang: Gui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2:9-13. 黄永华.天下大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5-26. 王其钧.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87. 杨大伟,张云霞,王峰.中国白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

 43-52. 赵寅松.守望精神家园:中国白族节日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2007:38-40. 王显明.城郊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09:61-

 63.

 彭国海.洱源“地热国”温泉好健身[N].大理日报,2010-06-02(B3).

 胡阳全.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与旅游文化[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2,2(3):84-87. 宋金平,盖文兴.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 科学,2003,1(2):31-34.

 [3]

 [4]

 [11]

 [12] [13]

 [5]

 [14]

 [6]

 [7]

 [15]

 [16]

 [17]

 [8]

 [9]

 [18]

 (上接第79 页)

 种具有无融合生殖坐果能力,这与常月梅[17] 的研究结

 果相似。

 从核桃树体不同部位枝组雌花坐果率对冻害的反

 应看,上部枝组、中部枝组、下部枝组的雌花坐果率呈 现自上而下增高趋势,这是由于下部枝组比上部枝组 的芽体相对发育迟缓所致,有关不同部位枝组在低温 冻害条件下的雌花坐果率,国内研究较少。

 生产调查发现,吕梁山低山丘陵核桃区 2006、

 2010、2013 年的 3 次严重低温冻害均发生在 4 月上中 旬,时值核桃芽萌动期,致使已萌动的芽全部冻死,造 成该区核桃减产 90%左右。根据该区域历年气候资源 条件及产量结果分析,在影响年际间产量的诸多因子 中,春季低温冻害是造成该区域核桃年际间单产不稳 的主要逆境因子,该逆境因子的作用远大于干旱逆境 因子。因此,选育规避晚霜低温冻害的核桃新品种、研 制开发抵御春季低温冻害的系列产品(如延迟核桃萌 芽的调节剂)等,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 要课题。

 [4]

 [5]

 赵金锁.早实核桃幼树整形修剪技术[J].河北果树,2006(1):51-52.

 陈虹,董玉芝,朱小虎,等.新疆早实核桃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 验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8):1584-1589. 朱超,冀爱青,宁婵娟,等.氮素形态对早实核桃叶片光合特性和果 实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05):526-529. 梁智,邹耀湘,张计峰.新疆南疆核桃树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58-963. 支虎明,王会荣.吕梁山低山丘陵区早实核桃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J].陕西农业科学,2013(4):53-55. 黄治民,乔保水,李红利,等.豫西地区早实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与防 治[J].落叶果树,2011(2):35-36. 赵金锁.早实核桃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整形修剪[J].北方果树,2006 (3):28-29.

 冯斌,吴建功,宋丽青,等.2010 年山西省晋中市核桃晚霜冻害调查

 [J].山西林业科技,2011(4):35-37.

 王勇,韩玉虎,田建保,等.2006 年早春山西省核桃冻害调查[J].中国 果树,2007(1):53. 王勇,韩玉虎,田建保,等.核桃树冻害调查及越冬防护措施[J].果农 之友,2007(2):8-9. 王守龙,聂晨曦.核桃树冻害症状与预防措施[J].山西果树,2008(6):

 50. 张美勇,徐颖,刘化朝,等.多效唑对核桃枝条抗寒性的影响[J].落叶 果树,2000(5):10-11. 常月梅.几个早实核桃品种的晚霜抗性评价[A].见:郗荣庭,刘孟 军, 王文江. 干果研究进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308-310. 常月梅.几个早实核桃品种的晚霜抗性评价[A].见:郗荣庭,刘孟 军, 王文江. 干果研究进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308-310.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参考文献

 [1] 王贵.山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A].见:郗荣庭,刘孟军,王文 江主编.干果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6.

 [2] 朱益川,吴万波,韩华柏.早实核桃幼树整形修剪技术[J].四川林业 科技,2007,28(5):90.

 [3] 常月梅.幼龄实生核桃树的改造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01(4):5.

 [16]

 [17]

推荐访问:生态农业 观光 洱源县 大理 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