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与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与反思
  
  口吴秋琴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一坦克的实际应用一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同时,这篇课文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词句简洁易懂。课文题目以“集合”二字为眼,最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进行文题照应,再次点题明义。而且文章结构紧凑,如第二自然段描述紧张危急的关头,用“如雨点般”说明攻势凶猛,无法招架。有了前一句的缘由交代,才可能有后面的急中生智,进一步产生智慧和发明创新的思维。第三自然段顺利地诞生合二为一的思想。第四自然段思维进一步发散,最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诞生发明成果——坦克,写发明过程到说理顺理成章。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请看,这是矛,这是盾,它们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兵器,同样,这两个汉字也是从古代文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师:先来看看“盾”字的演变,这是甲骨文的“盾”,后面一人双手拿盾,非常形象,这是金文,再是小篆,最后是楷体,再请看“矛”字……(课件演示演变过程)
  
  师:这两个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请打开生字抄写本,仔细观察前面的范字,自己先试着把“矛”和“盾”各写一个。(生自由练写)
  
  师:来看看这位同学书写的请看“矛”字,已经写得不错,如果横钩写得再稍长一些,注意下面一笔是弯钩,这个字就会更漂亮=
  
  再请看“盾”字,特别注意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下面的横也写得长一些。
  
  师: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写,先写“矛”:横撇点横钩,弯钩加撇把笔收:再写“盾”:平撇竖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请同学们再把“矛”和“盾”各写一次。(生自由练写)
  
  师:再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写的,“矛”和“盾”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写得相当漂亮。
  
  师:先把生字抄写本轻轻地放在一边,一起再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正确朗读课文,想想“集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先来说一说?
  
  生:“集合”在课文中就是指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
  
  生:我认为“集合”在课文中是指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
  
  (师根据回答板书: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师:对呀!这就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事情,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件事更完整地说一遍?
  
  生: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想到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师: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像这样对课题进行一定的扩充也可以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下面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字词谁来读左边的这一组词语?(指名一生读)
  
  师:这个字跟老师再念一念,翘舌音“戳”。(生跟读)
  
  师:谁来读右边的这一组?(指名一生读)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左边词语都是写进攻的,右边都是写自卫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分别是写矛和盾的什么?
  
  生:左边词语都是写矛的特点,右边词语都是写盾的特点。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
  
  师:左右两边的同学可以对看来读这些词语呢,左边读“矛”,右边读“盾”;左边进攻,右边自卫,试一试。(生对读词语)
  
  师:读得真好。左边是“矛”,右边是“盾”,发明家把它们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课件演示集合过程)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是发明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试着完成学习单,(生默读课文,自由填写学习单、师提醒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填好的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填写的。(实物投影)他认为发明家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是“盾太小了”,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的。但老师觉得把“了”字删去会更简洁一些(用红笔删除)
  
  师:他认为解决方法是“做一个铁屋子”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生:可以用“造”铁屋。
  
  师:不错!他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盾太小”这个问题?
  
  生:是发明家和朋友比赛难以招架时发现的
  
  师:你能找到课文中的描写来读一读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出示这个句子
  
  生:我从“雨点般”这个词中读出对方的矛速度很快,又很密集。
  
  师:请你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雨点般”来体会,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从“左抵右挡”这个词看出这场比赛很激烈
  
  师: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
  
  生:就是左边抵一下,右边挡一下的意思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当发明家,我当他的朋友,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师用双指当矛,生用书当盾)我这根是锋利的矛,拿好你的盾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左抵右挡”仅仅是左抵一下,右挡一下吗?
  
  生:不是!
  
  生:“左抵右挡”是指上下左右全方位地自我保护。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此时还在气喘吁吁,其实这就是“难以招架”的表现。抓住这些关键词,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句子,谁再来读读?(指名生读)
  
  师:对方的矛越刺越快,越刺越猛,一起读——(生有感情齐读)
  
  师:就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出示句子: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生齐读)
  
  师:发现的问题是——生接:盾太小。
  
  师:解决方法是——生接:造铁屋。
  
  (师在黑板上画铁屋)
  
  师:接着往下看。他发现的第二个问题是:无法进攻。我们看,这是铁屋,可是(演示铁屋变乌龟动画),拿起书本,一起读读这段话:可是——(生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填写的解决方法是“开个小洞,伸出进攻的矛”,观察这位同学的“矛”和书上的“矛”,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位同学的“矛”字没有双引号,书上的“矛”字有双引号。
  
  师:真会发现。“矛”在这里为什么又加上双引号?
  
  生:这里的“矛”不是真正的矛,而是指枪口或炮口。
  
  师:是的,在这里“矛”指的是枪口或炮口。(师在黑板上画枪口或炮口)没有引号的同学请加上。
  
  师:发明家最后发现的一个问题是——?这位同学填的是“不能动”,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会跑。
  
  师:解决方法是装轮子,安履带。(在黑板上画轮子和履带)
  
  师:请把自己的表格修改得尽量简洁。(生自由修改表格)
  
  师:发明家正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解决着问题,发现“盾太小”,他是这样解决的,一起读——
  
  出示: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

[1] [2] 下一页

推荐访问:《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与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 矛和盾的集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