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汇报

  中江县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情 况汇 报

 (2011-2-25)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莅临中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部、省、市领导对中江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中江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出汇报。

 中江全县幅员面积2063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760个行政村,总人口142.67万,其中农业人口126.59万,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全县设4个片区畜牧兽医管理站和45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在职职工393人,村级动物防疫员620人,近千人长期工作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的第一线。

 作为国家级商品肉猪、水禽生产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和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县,近年来,我县坚持“工业强县、农业固县、三产活县、开放兴县”思路,实施“畜牧业强县”战略,现代畜牧业提质增速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现有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5家,生猪养殖万头村10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5000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达到52%和60%,在我县六大优势产业中占据两席,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生猪、小畜禽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出栏生猪170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26.5万只,小畜禽400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4%、9.35%、3%和27.05%。实现畜牧业产值46.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6%。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突破2500元,人均新增牧业纯收入263元,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从发展畜牧业,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高度,把动物防疫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来抓,以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1、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2006年完成了乡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兽医站定性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由原来的734人,精简为现在的331人,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防疫、检疫、种畜禽管理、兽药饲料管理、兽医医政管理、重大动物疫病紧急防制、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和规模养殖场的技术指导,以及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及其他技术服务工作等。

 2010年完成了县级防疫体制改革,成立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明确了岗位职责,充实了技术人员,全面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工作。

 2、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从90年代末期开始,我县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动物检疫设备实施建设”、“基层站建设”等建设项目。建成了县级动物防疫诊断室,购置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初步具备了免疫效果监测、疫病诊断条件。乡镇畜牧兽医站建成了疫苗保存室、诊断室、资料室,配备了冰箱、冰柜和疫病诊断检验设备。乡镇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了连续式注射器、体温计、针盒、针头和疫苗冷藏包等防疫设备实施。目前,我县现有90立方冷藏库1个,冰箱135个,冰柜48个,冷藏包1200个。县、乡、村三级冷链设备完全具备疫(菌)苗保存条件。

 3、防疫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

 当前,动物疫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动物免疫病种增多、免疫程序复杂、监测任务繁重。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社会化统一防疫不动摇,县、乡、村各级都加大了动物防疫经费投入。2010年县财政共投入资金324万元,其中,计划外疫苗费20万元,消毒药物费40万元,疫病监测费10万元,免疫注射物械费30万元,免疫副反应处置费30万元,村级防疫员补助费114万元,狂犬病防治传制经费50万元,血吸虫病防治专项经费30万元。防疫经费的逐年增加和及时到位,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动物防疫工作。

 4、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运转良好

 我县 “政府保密度,业务保质量”的双轨运行机制运行良好,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都做到了有预案、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责任、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建立了动物防疫“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每年春秋防疫结束后,县政府都要对各乡镇防疫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一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对考核为先进的乡镇和部门,县政府给予奖励。动物防疫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转,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稳定控制提供了坚强保证。

 5、疫病防控水平明显提高

 免疫工作。对规模养殖场畜禽按照农业部推荐的免疫程序,督促业主做好强制性免疫工作,确保动物免疫密度;在开展对农村散养猪只骟割免疫和母猪空怀免疫、活畜禽市场常年免疫和外调动物普遍加强免疫的基础上,又扎实开展了春、夏、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其它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动物免疫耳标佩戴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牛羊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生猪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小家畜禽死亡率在8%以下。

 消毒工作。仅以2010年为例,全县对农村畜禽圈舍开展统一消毒3次,使用消毒药物15吨;督促规模场进行定期消毒;对畜禽交易市场坚持散市后消毒;对屠宰场坚持每天消毒;对冻库坚持定期消毒;同时严格畜禽及其产品运载工具装前卸后消毒;畜禽环境消毒面达到100%。

 疫病监测工作。落实包片兽医、驻场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疫情监测责任制,常年对管理区域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监测,确保疫情监测和报告的及时、准确。同时利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机,进行动物疫情普查,准确掌握了全县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提高预警能力。2010年,全县对4937份样品进行了血清学监测,对695份样品进行病原学监测,对89头病死畜禽进行了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验。监测结果表明:牲畜口蹄疫、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无重大动物疫病抗原阳性,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根据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县建立了畜禽标识的发放、领用登记制度。县局有专人和专库管理畜禽标识,做到入库有登记,出库有人签字,台账清楚、准确、完善;乡镇由站长负总责,指定专人管理。从2007年10月开始,我县在全县范围内使用二维码耳标,凡未佩戴二维码耳标的牲畜一律不得调出县境。防疫人员在使用标识的同时,要在免疫记录上记录免疫标识的号码、使用日期和防疫项目等相关信息。同时实行了畜禽标识回收管理制度,对在定点屠宰场进行屠宰的牲畜的免疫标识进行回收登记,最后统一销毁。

 2006年,我县开始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建立了溯源追溯体系基础信息。2008年,我县开展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根据项目要求采购了196台智能识读器,但因没有配套的移动通讯卡,暂未完全投入使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防控任务越来越重。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免疫病种越来越多,动物防疫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

 2、部分疫苗副反应大,畜主对动物免疫有抵触情绪。一些疫苗注射后,出现食欲减少或废绝,甚至发病死亡,挫伤了畜禽饲养户接受动物免疫的积极性,免疫工作阻力增大。

 3、部份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在农村,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养殖户法制观念和防疫意识淡薄,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对政府强制免疫有抵触情绪,认为畜禽没病,不需要打防疫针。还有部分基层领导认为动物防疫是畜牧部门的事,动物免疫与否是群众的事,未把“动物防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真正落实,因而对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发动不力,人员组织、经费保障等相关问题未能及时解决。

 4、畜禽饲养环境条件差,疫情隐患仍然存在。有的农户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无防疫意识,但为了争得国家补助,盲目上马,在养殖场建设中,存在着选址不合理、布局不规范、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另一方面,我县畜禽散养比重目前仍然较大,这部分卫生条件差,畜禽发病可能性大,防疫任务十分艰巨。

 5、畜禽调运频繁,外源性疫情不容忽视。仓山肉联厂屠宰量大,所屠宰动物多数来源于县外;兴隆、南华、永太、黄鹿牛交易市场活跃,多数牛来源于县外;成达铁路、唐巴公路、罗桂路、德中路等交通要道,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过境车辆频繁;候鸟迁徙我县是必经路线,外源性疫情不容忽视。

 6、动物防疫力量不足。乡镇站现有331名职工,但能够承担动物免疫、疾病诊断、治疗和骟割工作的技术人员仅120余人,只占职工总数的35%;在760个村中,只落实了620名村级防疫员,在现有的村级防疫员中,部分由村干部兼任、有的是兽医家属,有专业学历和动物防疫工作经历的人员甚少,不能适应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在众多规模养殖场中,只有10多个场配备有专职兽医,不符合农业部规定的规模场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四)工作建议

 1、尽快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和规章。近年来,国家强制性免疫计划要求的免疫密度均是100%,而强制手段和100%的保障要求缺乏法律支撑。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控能力。目前,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免疫的病种越来越多,免疫程序越来越复杂,而实际工作中则免疫质量越来越低下,免疫效果越来越差强人意。

 3、加强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及疫情的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责任心,打造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4、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投入。

 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一)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动物养殖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一是扎实抓好《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宣传工作,二是严格动物养殖等场所动物防疫条件的现场审查工作,力争改善和提升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动物防疫功能。

 2、建立并实施动物养殖等场所动物卫生工作制度。动物卫生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强制免疫制度,检疫申报制度,消毒灭源制度,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要求动物养殖等场所的管理相对人在责任兽医的监督指导下自觉规范从业行为,遵守上述制度,同时详实规范填写相关记录、记载,确保动物养殖档案等溯源资料内容的真实性。

 3、狠抓《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与落实,为动物疫病追踪溯源、动物卫生监管工作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规范制作《畜禽养殖档案》范本,在全系统及养殖场业主中广泛宣讲,以期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二是强化畜禽标识监管及使用工作,使之更好发挥其在动物疫病溯源、畜产品质量追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4、强化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监督工作。一是加强强制免疫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监督,二是加强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工作的监督,三是加强防疫物资管理的监督。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动物防疫监管工作责任制。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与4个畜牧兽医片区管理站签具《动物卫生工作监管责任书》,4个畜牧兽医片区管理站与所辖区域内责任兽医签具《动物卫生监管工作责任书》,保证了动物卫生监管职责的明确到位。

 2、建立动物卫生监管工作记分考核制度。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定期对4个畜牧兽医片区管理站履行动物卫生监管工作职责进行督察考核。片区管理站定期对辖区内责任兽医履行动物卫生监管工作职责进行督察考核,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完善动物卫生监管工作资料系统化制度。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求每个监管兽医在做好每项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关记录记载。并定期进行检查,工作不到位的限期整改。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到位。应建立规范的无害化处理场所。

 2、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部分项目设施设备与当前工作要求不匹配,有待进一步完善。

 3、动物卫生监督技术力量有待加强,技术手段有待改善,尤其在实验室检测方面急需提高。

 4、执法着装问题。《动物防疫法》、《农业行政执法程序》都要求检疫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着装,但并未纳入国务院纠风办认可范畴,基层工作开展很有难度,希望能引起重视。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县地广人多,养殖总量巨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防控工作和卫生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继光精神,足踏实地,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努力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为我县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汇报 中江县 动物 疫病